EBCT在心血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2013-8-5
11Imaging technology
计算机X线成像( CR )
定义:以IP板代替X线胶片作为介质,经过 拍摄、读取、显示等过程,获得数字化图像。 优点:数字图像,黑白可调,存储方便。 应用: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X线摄影,基 本上可以取代普通X线摄影。

2013-8-5
12Imaging technology

2013-8-5
38Imaging technology
二、CT图像的特点
2013-8-5
39Imaging technology
(一)灰阶图像
高密度--白色 等密度--灰色 低密度--黑色
2013-8-5
40Imaging technology
(二)断面图像
由一定数目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阵排列构成。 象素越小,数目越多,图像越细致。 图像的不同灰度,反映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 度。如密度高的组织为白影,密度低的组织 为黑影。 软组织结构对比良好。
螺旋CT的优势

无间隙扫描。 一次屏息完成扫描。 减少部分容积效应。 叠加影像可任意方式重建。

为3D重建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201logy
电子束CT
电子束CT(EBCT)。 由一个大型扫描电子枪和一组1732个 固定探测器阵列和计算机系统组成。 特点:应用电子束技术; 扫描时间缩短(数毫秒); 动态分辨率较高; 主要用于心血管系统。
2013-8-5
44Imaging technology
3000 60 Spleen脾 40 Bone 骨 Water 水 Kidneys肾
Blood血
Liver肝脏 Tumor瘤
Heart心脏

CT技术

CT技术

胸部CT检查方法(一)平扫1.一般扫描病人取仰卧位,双臂上举,先扫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范围。

采用横断位扫描,一般自肺尖至肺底,层厚8-10MM,层距10MM,深吸气后屏气或平静呼吸后屏气时扫描,扫描时间一般为0.7-3S。

感兴趣区可加扫薄层,层厚2-5MM,或加扫高分辨率CT。

2.肺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是指采用较大的矩阵(512X512)、薄层(层厚为1-2MM)和较小视野扫描(两肺扫描野15-30CM,一侧肺为15-20CM),并用骨算法重建的一种肺部扫描技术。

适应症为:(1)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癌性淋巴管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淋巴管肌瘤、组织细胞增多症、肺气肿及支气管扩张等;(2)估计间质性疾病的活动性,特别是纤维性肺泡炎;(3)为更好地显示结节性病灶的形态特征,如发现病灶内钙化或有脂肪,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4)为更好地显示支气管阻塞性病变;(5)病人呼吸困难、咯血或临床疑为弥漫性肺病,但胸片正常或诊断不明者;(6)引导穿刺活检。

HRCT扫描方法有三种:(1)用层厚1-2MM、间隔10MM作全肺扫描,适合于发现支气管扩张;(2)在普通CT扫描的基础上,分别在主动脉弓、肺动脉平面及膈肌上1-3CM各扫1-3层,适用于肺弥漫性病变;(3)在普通CT基础上,在孤立结节或可疑支气管狭窄的病灶处加扫3-4层HRCT,层距依病灶大小而定,一般为1-5MM,以便清楚显示病灶细节。

3.动态CT扫描当病人用力深吸气和深呼气时,对指定层面的气管或肺野作一系列快速CT 扫描,以获取其衰减直和结构在呼吸运动中改变的资料。

通常采用电子束CT(EBCT)或螺旋CT扫描。

检查方法为:(1)用EBCT扫描:病人仰卧,于主动脉弓、气管分*及膈上三处,病人用力吸气、呼气,6秒内作10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00毫秒,间隔500毫秒,层厚1.5-3MM;(2)用螺旋CT扫描:有报道,扫描始于上一次深呼气末2-3秒,止于再次深呼气末1-2秒,扫描全过程为10-12秒,层厚3MM,间隔10MM,采用部分扫描资料重建,一次扫描获20-24幅连续图象。

电子束CT探测冠状动脉狭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电子束CT探测冠状动脉狭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电子束CT探测冠状动脉狭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孙红岩;罗北捷;贾国良【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年(卷),期】2007(6)11【摘要】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增强扫描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 80例患者分别行EBCT增强扫描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CAG),分别由2位不知造影结果的医师进行阅片,并以CAG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BCT判断近段血管狭窄(管腔狭窄≥50%)的灵敏度是:左主干(LM)100%,右冠状动脉(RCA)93%,左前降支(LAD)90%,左回旋支(LCX)81% ,判断远段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RCA 67%,LAD 43%,LCX 46%(P<0.05).结论 EB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经静脉增强造影,EBCT可以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并判断管腔的狭窄,尤其是近段的重度狭窄 .【总页数】3页(P652-654)【作者】孙红岩;罗北捷;贾国良【作者单位】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100037,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710000,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R841.42【相关文献】1.电子束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J], 姚小刚;饶中和;陈伯超2.电子束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J], 孙玉波;郭文怡;贾国良3.电子束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J], 张闽光4.电子束成像系统检测冠脉钙化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J], 戚玮琳;施海明;范维琥;戴瑞鸿;冯小源;沈天真;陈星荣5.64排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J], 粘琦玉;周茂义;李文强;李丽新;张东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钙化研究进展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的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电子束CT(EBCT)和多层螺旋CT(MSCT)是目前定性、定量研究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方式。

本文就CAC的发生机制,CAC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CAC检测方法及积分,血管重构在严重的冠脉钙化却没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中的作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标签:冠状动脉钙化;冠心病;血管重构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和各种无创心血管检查技术的进步,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越来越高[1],发现CAC即意味着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动脉硬化却不一定都有钙化。

通常钙化越严重,冠脉管腔狭窄程度也就越高。

1 发病机制血管钙化有两种不同的机制:①中层钙化,发生于平滑肌细胞的不同细胞层之间,与年龄增长,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相关;②动脉粥样硬化性钙化,是由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而发生于动脉的内膜。

后者最常见。

2 CAC积分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同时,冠状动脉狭窄率越高,CAC钙化积分越高,提示钙化积分与管腔的狭窄呈正相关。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时,其钙化率明显高于非暴露组。

冠心病组患者中只有极少数无冠状动脉钙化灶,表明冠状动脉钙化阴性预测值高对除外冠心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CAC積分对冠心病的假阳性诊断率高[2]。

3 EBCT和MSCT及IVUS在CAC积分的临床应用及现状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lectron-beam computed tomography,EBCT)、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row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IVUS)、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以EBCT和MSCT及IVUS应用较多。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金盈刘琮琳血管钙化是异位钙化一种,分为中膜钙化和内膜钙化,中膜钙化相关的疾病有肾病、糖尿病等,而内膜钙化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动脉钙化是粥样硬化的特征性病变之一,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的程度直接与粥样硬化疾病的斑块负荷及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关,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标志。

因此,研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病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 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形成机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atherosclerotic calcification, AC)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钙盐在斑块中沉积而形成的。

目前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

Bobryshev运用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人和载脂蛋白E (Apo E) 基因敲除鼠斑块的细胞类型时发现坏死的脂质核周围出现类软骨样细胞(chondrocyte-like cells),且这些区域中,一些平滑肌细胞表现出了软骨样细胞的特征,当软骨样细胞裂解后,细胞间隙出现许多羟磷灰石结晶的小囊泡,推测可能是平滑肌细胞分化为软骨样细胞,最终导致AC。

观察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可发现斑块的钙化主要是由平滑肌细胞表型的改变造成。

Tada Y等的研究也发现,过度氧化应激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参与了糖基化终末产物介导的血管钙化过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的发展,发现粥样硬化动脉的钙化是一个与新骨形成极为相似的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性代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多种功能复杂的糖蛋白、mRNA、谷氨酸羟基酶等参与,这些糖蛋白主要是与新骨生成和钙化有关的蛋白,如骨桥素、骨连接素、骨钙素以及骨形成蛋白-2a等,因此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是一个有组织、有调控的主动性过程,其钙盐的主要成分是羟磷灰钙,而不是原来认为的磷酸钙,此过程需要基因调控并通过以下基因/蛋白包括基质GLA蛋白和骨保护蛋白、端粒、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和BMP-2。

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解

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解

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解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我国自己制订的第一个“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

这个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组成的专家组,在收集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广泛应用的指南,如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AHA/ACC)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历时1年多时间,经反复讨论,几易其稿而制订的。

该指南将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诊疗策略,消除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规范慢性心绞痛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指南指出,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通常见于冠状动脉至少一个主要分支管腔直径狭窄≥50%的患者。

当体力活动或精神应激时,冠状动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对于心绞痛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对负荷试验的反应、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病变情况进行危险度分层,决定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无疑仍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和决定治疗策略的最重要手段,但不能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筛选冠心病的手段。

当前,一些医生对可疑心绞痛患者不行任何无创检查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致使某些医疗单位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还达不到50%,这绝对是一个误区。

对于不典型的可疑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运动负荷试验是非常有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并可用于危险分层及血管重建术以后的复查。

遗憾的是,现在我国不少医生过分担心运动负荷试验的安全性,以致于临床应用率很低。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Willi A Kalender摘要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1972引入临床实践,是第一种现代片成像方式。

图像重建数学从实测数据和显示和归档数字形式是一个新颖的方式,但是今天已经很常见。

CT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上世纪80年代,基于技术、性能及临床使用独立的预测和专家评估等各方面的预测,它将完全取代磁共振。

CT不仅幸存了下来,但在真正的文艺复兴由于螺旋扫描是由切片成像片真实体积成像过渡的介绍。

辅以年代阵列探测器技术的引入,使得成像CT今天整个器官或整个身体在5到20的亚毫米的各向同性分辨率。

本综述CT将按时间顺序重点技术,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

在最后的部分,它也将简要提及CT如双源CT的新用途,C臂平板探测器CT和显微CT。

目前CT可能表现出了比以往更高的创新率。

结果局部和最近的事态发展将受到最大的关注。

1、简短的历史介绍早在19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已经可投入使用了,但是基于它的一些想法可以追溯到第上半个世纪。

1917年,波西米亚数学家氡基本重要性的研究论文证明材料或材料属性的分布在一个对象层,如果可以计算出经过沿任意数量的行的积分值都能穿过同一层。

这一理论的应用被Bracewell (1956)发展到了射电天文学领域,但是他们产生了很微弱的反响且不用于医疗目的。

第一个实验的这种重建成像在医学中的应用是由物理学家M Cormack开展,致力于提高在格鲁特索尔医院放疗计划,开普敦,南非。

1957和1963之间,并没有以前的研究知识,他发展了一种计算基于传输测量人体辐射吸收分布的方法(Cormack1963)。

他假设的影像应用程序必须能够显示即使是最微小的吸收差异,即不同的软组织结构。

然而,他从未有机会将他的理论付诸实践,只是学到了氡的工作太晚了,他感到遗憾的一个事实,他说,早期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会拯救了他很多工作。

而熟悉氡,氡科马克发现自己已经知道的更早的工作主题由荷兰物理学家H洛伦兹,已经在1905(Cormack1992)。

电子束CT与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性别因素对其影 响的研究

电子束CT与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性别因素对其影 响的研究
2.3 冠状动脉狭窄与钙化并运动试验阳性:102例中77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冠状动脉钙 化,在77例中有60例冠状动脉狭窄,其余17例无冠状动脉狭窄者因心绞痛症状典型而诊断为 心脏X综合征,且无性别差异。
3 讨论
以往的研究已表明,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特异性 方面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女性激素的作用使心电 图ST段易于压低所致[1]。本文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表2 平板运动试验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性别差异
男 女
总例数 58 44
冠状动脉狭窄(例) 43 32
运动试验阳性(例) 46 38
狭窄并阳性(例) 34 27
运动试验预测狭窄
敏感性 79% 84%
特异性 20% 8%
阳性预测值 74% 71%
综上所述,EBCT和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诊断上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相对较 低,尤其是运动平板试验对女性的特异性较差,如将EBCT检查与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则对冠心 病及其早期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但本文为小样本的初步临床观察,对结果可能有一 定的影响,且今后尚需对冠状动脉钙化伴运动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无狭窄者作进一步的随 访研究。
电子束CT与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性别因素对其影 响的研究
2011-06-15 董吁钢 孙晓欣 周玉芳 李向民 曾群英 唐安丽 陈国伟
研究表明,运动试验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在特异性上男性高于女性,尤 其是绝经期前后的女性[1,2]。而近年来用于临床的电子束CT(EBCT)可对冠状动 脉钙化进行定量分析,对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我们探讨了运动试 验和EB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及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

EBCT及MSCT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

EBCT及MSCT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

EBCT及MSCT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标签:EBCT;MSCT;心血管系统;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063-01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传统检查方法主要是彩超、心血管造影、心导管、磁共振。

传统CT因扫描速度慢、成像软件单一而成为心血管诊断的弱项,往往受到临床医师的忽视。

但近年来随着CT设备硬件迅猛发展,随着多层螺旋CT (MSCT)的逐渐普及,逐渐出现诸如容积扫描、电影扫描及血流扫描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心血管系统的影像诊断技术,使得CT在心血管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EBCT及MSCT扫描特点EBCT及MSCT扫描時间短、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于磁共振;能分析心肌血供、心血管钙化斑块;可对金属异物进行扫描,弥补磁共振空缺,方便应用于心血管导管、血管搭桥、血管镍钛合金支架的检查。

2 EBCT及MSCT在心血管系统诊断上的优越性CT硬件设备比较磁共振来说价格相对低廉,更易普及。

近年来随着多排高速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突飞猛进,CT在心血管系统的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EBCT和MSCT技术的发展,CT应用范围被大大扩展。

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图像分辨率、动脉血栓筛查、血管钙化斑块的显示已优于MRI,CT心血管造影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成像质量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可。

3 EBCT及MSCT心血管检查的适应证3.1 心包疾病CT图像由于纵隔脂肪层衬托,心包呈光滑厚度为1~3 mm的线条样,显示非常清晰。

左侧室壁脂肪较少,腹侧心包脂肪较厚而显示更为清晰。

EBCT及MSCT对心包诊断有着得天独厚的动态观察作用,CT对钙化病灶的显示优于磁共振与彩超,能方便快捷的测量和计算心功能。

3.2 主动脉疾病搏动及呼吸伪影在EBCT、MSCT上得到基本消除,能非常准确的显示心脏动静脉解剖结构及动态变化,大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明确病变诊断起到关键作用。

EBCT、MSCT有着较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视野广,能清晰显示血管壁厚度、钙化,如冠状动脉成像优于磁共振成像。

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诊断

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诊断

渐加快,会导致门控失效;扫描中其心率变
慢,将延长扫描时间,一但患者不能耐受而 体动,、则图像质量下降,甚至使检查失败。 被检查者在扫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静止不动, 故应注意取得其合作,小儿或不能配合者可
应用镇静剂。
心脏大血管MRI扫描的层面选择
1 .人体轴横、冠和矢状位扫描 MRI 扫描层面 与人体轴线一致,患者平卧,操作简单,便于 同传统 X线平片、体层摄影及 X线 CT等影像技 术对比。实践证明,人体横断面是心脏MRI扫 描最基本的层面方位,有利于判断心腔、大血 管解剖结构及相对位置;但是按人体轴线切层 所获图像斜切心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腔径 线、室壁厚度测量的准确性,也不利于与超声 心动图等影像技术对比,为其不足之处。
成像方法
普通检查 透视 心脏摄片 特殊检查
US
ECT CT MRI 心血管造影
透视
优点是可以从多角度上观察心脏和大血管 的大小、形态、搏动及其与临近器官的关系。 不足之处,影像清晰度较差,不能留下永 久地图像记录。
常规采取立位观察,观察顺序为后前位、左、右 斜位或侧位。如果病情不允许可取坐位、半坐位或卧 位观察。另外,透视可对心内钙化进行定位,分析钙 化随心动周期的运动情况 .吞钡检查可显示食管与心脏 大血管的邻接关系,尤其是与左心房和主动脉的关系, 对确定左心房有无增大或增大程度有重要价值。
短轴断面像无斜切问题,可准确测量心腔
径线和室壁厚度,以及进行心功能测定, 便于与超声心动图对照。
横断位是心脏大血管 MRI 扫描 的基本层面,通常以其为基础、、 根据不同诊断要求,再外加其他方 位的切层扫描。
正常X线表现
(一) 正常解剖 从心脏和肺的前面观察,右心房构成右心 缘,右心房向上与上腔静脉连接,其开口位右 心房后部,房间隔形成右心房的后内壁,在房 间隔的前方,右心房与主动脉根部邻近。右心 室为心脏最前面的部分,与胸骨贴近,肺动脉 瓣和右心室流出道位于主动脉根部之前方和左 侧。室间隔将右心室与左心室分开。心脏的后 上部为左心房,左、右肺静脉与左心房后部连 接。左心室位左心房的前面和略偏左。在正位 上,心脏的左心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心脏大血管影像检查方法(讲义)

心脏大血管影像检查方法(讲义)

肺充血
正常
肺充血
2、肺淤血
指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滞于肺静脉内, 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及左心功能不全。主要X线表 现如下: ⑴ 肺门影增宽,边缘模糊 ⑵ 肺纹理增多,边缘模糊 ⑶ 肺透明度下降 ⑷ 血液重新分布----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
双房影
双边影
左 心 耳 隆 起
双边影
右前斜、左侧位 向后增大:食道左房段压迹加深、后移
左侧位
左前斜位
向后上方增大,左主支气管受压、变窄、抬 高
2)右房增大
后前位: 右房段向右隆突,高度大于心右 缘的1/2
左前斜位:右房段延长,向前膨突
3)左室增大
后前位:向左、下方增大
①左室段延长; ②心左缘超过锁中线 ③心尖下移
有时难以区别故统称为增大
1、心脏增大
衡量心脏是否增大最简单的方法--心胸比率
心脏最大横径 胸廓最大横径
正常值: 等于或小于0.5
心脏增大程度评估: 0.50~0.55——轻度增大 0.56~0.60——中度增大 0.60以上 ——重度增大
2、 各房室增大
1)左房增大
心脏正位位 向右增大:右心缘“双房影” 或“双边影” 向左增大:左心耳隆起
增强CT横断位层面
长轴位
短轴位
3、MRI检查及应用
MRI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使人体组织成像 1.5T以上MRI仪才能完成心大血管成像 目前心血管MRI时间分辨率达20ms/帧图像, 可达到实时成像。
MRI成像技术及应用
(1)流空效应(“黑血”技术) 自选回波序列 流动 的血液在激励时刻内跑到扫描取样层面以外,因而不形成信 号-呈黑色,而心肌、 大血管壁呈灰色或灰黑色;
Diagnostic Imaging of Circulatory System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防治
软 骨钙 化 时肥 大 的 软骨 细胞 释 放基 质囊 泡 。它 们 与膜 结合 通过 一 极精细 的 机制建 立一 个使 钙磷 结 晶形成 核心 的微 环境 ,在 矿化 调节 蛋 白的相 互作用 下 使 骨 基 质 矿 化 。
VSMC亦 生成 两种囊 泡 。一种 是凋亡 的 VSMC释放 凋 亡小 体 ,即富含钙 的与膜 结合 的囊泡 。直径 0.3~ 1.Oum,在血 清存在 的环 境 中凋 亡细胞 很少 。另一种 是 活的 VSMC血浆膜释 放 的基质 囊泡 ,与软骨 细胞释 放 的囊泡 相似 ,直径 30 ̄300nm,也含 有大量 的钙 。 VSMC释放 含钙 的囊泡 是矿化 竞争 , 目的是保 护细胞 免 受细 胞 内钙 过度 负荷 带给 细胞 的毒性作 用 。健康 的血 管壁 ,吞 噬 细胞将 囊泡 吃光 ,不 会导 致血 管钙 化 。血 管壁受 损 后 ,如动 脉瘤 、高血 压 、动脉 粥样 硬化 、维 生素 D中毒 等 ,吞 噬细胞 减 少 ,细 胞外 基 质囊 泡增 多 。囊泡 中有 许 多骨调 蛋 白 ,包 括促进 与 抑制 的蛋 白,如基质 G1a蛋 白、fetuin—A、碱性 磷 酸酶 、骨 桥 蛋 白、骨涎 蛋 白 、骨 钙素 、骨 /软骨 转 录 因子等 。
血 管 钙化 又称 营养 障碍 性钙 化 (dyStrophiC calcification)或尿毒症 性小 动脉钙 化 ,它是钙 磷 在病 变或损 伤组 织 (动 脉)从头 开始 的沉积 。x线衍 射 类 型为 非 晶体 化合 物 ,Ca:PO 克分 子 比值 为 1.48, 含 有镁 和铝 血管 钙化 有两种 类 型 。一为血 管 中层 钙 化 (Moncheberg sclerosiS)。它起 白血 管 内弹 力 板 ,没 有脂质 负荷 的 巨噬细胞 和 血管增 生 。血 管中 层 厚度增 加 ,动脉僵 硬 ,顺应 性 降低 。临床 表现 为 收缩压 升高 ,舒张压 降低 ,脉 压增 大 。脉波 速度 增 快 。动脉 扩张 受损 ,后 负荷加 重 ,左心 室肥 厚 ,影 响冠状动脉灌 注 ,但 不 导致冠状 动脉狭 窄 。ESRD和 透 析患者 主要 是血管 中层钙 化 。心 瓣膜和 心肌 也可 发 生钙化 ,加 重心脏损 害 ,导致 透 析患者 猝 死 。其 二 为血管 内膜钙 化 。发生 于大血 管和 冠状 动脉 ,主 要在 炎症 区和 血 管平滑肌 细胞 (VSMC),伴有 脂质 负 荷 的巨噬细胞 和 内膜增 生 ,均 有动脉 粥样 硬 化 ,是 动 脉粥样 硬化 的后果 和标 志 _2, 。 2 血管钙 化的机 制

电子束CT

电子束CT

第十一章电子束CT电子束CT(EBCT)又称超高速CT(ultrfast CT;UFCT),电子束成像系统(electron beam imaging system;EBIS)或电子束作层成像(electron beam tomography ;EBT),是美国Douglas boyd博士于1983年首先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其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力高,对心脏、大血管的检查有其独到之处。

第一节电子束CT的特点1. 没有X线球管EBCT主要由电子枪、聚焦线圈,偏转线圈,探测器组,台面高速运动的检查床和控制系统组成。

其工作特点有:①工作的扫描序列启动,计算机发出指令使电子枪产生并加速电子束,即高热量电子脉冲,当电压130kV时电子束的电流大约为590-650mA;②电子束由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控制通过高真空偏移管,聚焦线圈使电子束聚焦成毫米级的小焦点,而偏转线圈的磁场变化使得聚焦电子束旋转轰击四个弧形静止钨靶环(依次为A、B、C、D环)中的一个,产生旋转的X线;③E靶环位于D靶环前方,用于调整电子束形状和扫描轨迹,但不产生图像数据;④计算机控制电子束扫描速度,扫描的靶环数,靶环被扫的次数;⑤准直器控制x线束的形状。

X线束呈扇形穿透病人被探测器组接收;⑥两组探测器组(环1、环2)平行排列于扫描机架上部210°范围内;⑦接收到的X线信号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预处理后经光缆送至扫描存储器,经快速重建系统形成与CT图像相同的图像。

2. 触发扫描触发扫描即扫描的启动。

EBCT扫描的触发方式有(1)手动触发:由操作者控制按键启动扫描。

每触发一次扫描一次,仅用于多层扫描方式。

(2)动态触发:由呼吸运动控制。

病人每次屏气,自动快速扫描若干层,然后间隔一个呼吸间期,再次进行屏气扫描,直到扫描完成。

动态触发仅用于单层扫描方式。

(3)定时触发:由操作者按键一次即启动整个检查的扫描,扫描按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定时触发在多层和单层扫描方式均可使用。

EBCT

EBCT

建 技 术诊 断

病人所受 x线辐射的剂量均会相应的增加。 我们研 究的 3 R—E 凹 技术采 用超高 速电子 D 8 束技术产生快速旋转的扇形 X线柬 ,与使用 机械旋 转的 x线球管的 常规 C T设备 相 比.扫描 速度 辨显 加快 ,可达到毫秒级 ,单位时间 内获 取的信息量大 而病人所受 X线辐射的剂量却相 当低 。同时,动态 分辨率也大大提高 ,特别适合于心 血管疾病 的诊 断 检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国 内外专家的普遍认 同。 颅颁面畸形与心血管疾病 对人类的损伤 都极为 严重 ,但其复杂性 ,发病机制 和临床表现却完全 不 同。颅颈面畸形对功能和形 态的危害不仅是局 部畸 形或病变本身 ,同时也累及 相关组 纲器 官,甚 至整
为 20 m,重建核采用 出 r。所有 c 图像 经数字 1r a 8p r
・ 暇硼 成 果 ・
的 1% ~5 %。在实验应用方面具有广 阔的前景。 0 0 利用 E C B T扫描 技术 ,S D三 维重 建方 法以及 S 颅颌面数据 的组台可 以构成一 个全新的记录和 图像 显示 系统 并获得各部位颅、镊骨 ,血管荨 相关组织 器官的仿真图像。该体系对 人类探索正 常颅颌面结 构与功能的关系及演变 ,准确了解颅颁 面畸形的发 生与发 展,制定 台理 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进行 有 的放矢”的手术模拟 ,制备 “ 个体化 的”治疗手段 和修复材料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可 以结台组织
2 中国医学科 学驻北京 阜 蚪医院 ,

2 ・ 2
维普资讯
医 究通 20年 第3卷 第5 学研 讯 02 l 期
线的电压 为 10 V 2 k ,电流为 60 A 1m 。采用连续 容 积 扫描模式 X线 柬 宽度 15n,每层 床进 1 m 。 . n . 5 】 嶷转角度 2 6,曝光时间 01 ,癣cI .。总共 在 1 ̄ .8 l 5 =1 1 .s 4 7 时间内扫描从 颅珥到下 颌的 2 0 m范围 ,共 1r a 10 。断层重 建的矩 阵为 52×52 4层 l 1 ,重建 野尺寸

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

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

ACC/AHA/ASNC 核素心肌显像临床应用指南Francis J. Klocke et alI.前言2002 年,由ACC/AHA/ASNC(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学会/美国核心脏病学会) 共同制订并发布了该指南, 、 和等网址上提供了指南全文。

指南主要讨论了核素显像技术在急性心肌缺血、慢性心肌缺血和心力衰竭这三个领域中的临床应用,包括对疾病的诊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预后判断及危险度分层,以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

ACC/AHA 先前曾发布了几个与核心脏病学相关的指南:2002 年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指南;2002 年的不稳定心绞痛(UA)与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指南;2001 年的心力衰竭指南;2002 年的非心脏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度评估指南;2002 年的运动试验指南;1998 年的心脏瓣膜病指南;以及1999 年的AMI 指南。

以上指南涉及到核心脏学各方面的具体临床应用。

但本指南不仅仅是对以上指南的简单总结和综合。

ACC/AHA 的I、II 和III 分类等级的定义如下:I 级:目前的证据和/或总的观点认为该操作和治疗有效且有益。

II 级:该操作和治疗的效果和益处的各类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和/或有不同观点。

IIa 级:目前的证据/观点倾向于肯定该操作和治疗的效果和益处。

IIb 级:目前的证据/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该操作和治疗的效果和益处,甚至可能有害。

III 级:目前的证据和/或总的观点认为该操作和治疗无效和/或无益,一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有害。

ACC/AHA 以上分类等级的证据级别如下:A. 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已证实。

B. 单中心、随机或非随机临床试验证实。

C. 专家的一致观点。

II.急性心肌缺血综合症A.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估急诊室中的胸痛病人通过对急诊室胸痛病人的AMI或UA可能性评估、及其后心脏事件风险和行进一步侵入性诊治可能性的评估,可以把这些病人分为不同的危险组,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给病人制定出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医学影像学第十章 心脏与大血管 练习题

医学影像学第十章 心脏与大血管 练习题

医学影像学第十章心脏与大血管练习题(总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十章心脏与大血管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常规心脏摄片靶片距离要求是A. MB. MC. MD. ME. M2. 可以用于心脏及大血管疾病检查的CT 有A.普通CTB.头颅CTC.单排螺旋CTD.ECTE.EBCT和MSCT3. 在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和术后随访最好的CT 检查是A.普通CTB.头颅CTC.单排螺旋CTD.ECTE.MSCT或EBCT4. 正位胸片上,心脏最大径是指A.心影右侧最突出点至中线的距离B.左心缘最突出点至中线的距离与右心缘最突出点至中线距离之和C.心影左、右两侧最突出点间距离D.右心缘上下部交界点至心尖部之间距离E.心影左侧最突出点至中线的距离5. 正常成人心胸比值(率)一般不超过A.B.C.D.E.6.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较可靠的X线征象是A.心包钙化B.心缘僵直,正常弧形消失C.心脏搏动减弱D.间质性肺水肿E.上腔静脉影增宽7.左侧位片上心前缘中段是A.主动脉B.右心房C.肺动脉D.左心房E.右心室8.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主干直径一般为A. ≤5 mmB. ≤8 mmC. ≤10mmD. ≤14 mm9.胸部后前位X线摄片右下心缘出现双心房影,提示A.左心室增大B.右心房增大C.左心房增大D.主动脉增宽,扭曲E.右心房增大10.左心房增大可向A.向后、向右、向左及向上增大B.向前、向右、向左及向上增大C.向后、向外、向左及向上增大D.向后、向右、向下及向上增大E.向后、向右、向左及向内增大11.左心室增大可向A.向后、向右、向上增大B.向前、向右、向左增大C.向左、向下、向后增大D.向后、向右、向下增大E.向右、向左及向内增大12.胸部X线片上Kerley B线是指A.宽~1mm,多见于上叶的条状影B.肺野内细而短的网状影C.宽约1 mm,位于肋隔角上方水平行走条状影D.宽约~lmm,肺中野横行条状影E.以上都不是13.慢性间质性肺水肿最可靠征象是A.肺纹理增加及模糊B.上肺静脉扩张,与下肺野血管比例改变C.肺水肿D.胸腔积液E. Kerley B线14.风湿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瓣膜病变是A.右房室瓣狭窄B.左房室瓣狭窄C.左房室瓣关闭不全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 右房室瓣关闭不全1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心影呈A.靴形心B.横位心C.梨形心D.悬滴状心E.主动脉型心脏16.夹层动脉瘤、内膜撕裂的好发部位是A.升主动脉B.主动脉弓C.降主动脉D.主动脉峡部E.升主动脉根部和主动脉峡部17.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时的主要表现是:A.病变段管腔狭窄B.病变段管腔阻塞C.管壁不规则D.有充盈缺损E.侧支循环建立18.心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错误的是A.肺动脉段突出B.肺门舞蹈C.主动脉结缩小D.左心室增大E.右心增大19.心房间隔缺损最具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是:A.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B.肺门舞蹈征C.左心房增大D.右心房增大E.肺动脉段突出20.最常见的房间隔类型是A.混合型房间隔缺损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C.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D.上腔型房间隔缺损E.下腔型房间隔缺损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冠状动脉狭窄的电子束CT诊断

冠状动脉狭窄的电子束CT诊断

冠状动脉狭窄的电子束CT诊断郑敏文;孙立军;宦怡;赵宏亮;葛雅丽;白桂琴;李剑【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03(018)006【摘要】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及其三维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局限性.方法:37例经EB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的患者,均又经常规心血管造影检查(CAG).由两名不知其它检查结果的放射科医师将冠状动脉左主干(LM)和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近、中段评价后与造影结果逐段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AG结果≥2mm的24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EBCT可评价的有228(91.6%)个,无法评价的21(8.4%)个,影响因素最主要为广泛钙化遮蔽管腔.EBCT诊断冠状动脉各主干近、中段≥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91.3%、72.4%、92.5%.其中左主干均为100%,前降支分别为90.4%、94.2%、84.5%和96.1%.结论:EBCT是较好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的评价具有极高的准确性,虽然无法替代CAG,但极具临床应用潜力.局限性是空间分辨率低,价格昂贵.【总页数】4页(P406-409)【作者】郑敏文;孙立军;宦怡;赵宏亮;葛雅丽;白桂琴;李剑【作者单位】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710032,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815;R543.3【相关文献】1.电子束CT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 [J], 郑敏文;孙立军;宦怡;葛雅丽;石明国;赵宏亮;白桂琴;李剑2.电子束CT探测冠状动脉狭窄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J], 孙红岩;罗北捷;贾国良3.128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田增川4.128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田增川5.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J], 蔡建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 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 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常用名词解释影像学名词解释 EPI:回波平面成像,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可在30ms内采集一幅完整的图像。

EPI技术可与全部常规成像的序列进行组合。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讨论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CT:Computed Tomography 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选定部位逐层扫描,通过测定透过X线剂量,经数字化处理得出该扫描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汲取系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MR水成像:是采纳长TR,很长TE获得重度T2加权,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淌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淌的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号的技术。

通过MIP重建,可得到类似对水器官进行直接造影的图像。

窗宽(window width):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 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窗位(window level):又称窗中心,一般应选择观看组织的CT值位中心。

窗位的凹凸影像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伪影(artifact):在扫描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某种或某几种缘由而消失的人体本身并部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

主要包括运动伪影、高密度伪影、机器故障伪影等。

体素(voxel):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肯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

HRCT:高辨别率CT扫描,采纳薄层扫描,高空间辨别率算法重建及特别的过滤处理,可取得有良好空间辨别率的CT图像,对显示小病灶及微小结构优于常规CT扫描。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_第六节 电子束CT

_第六节  电子束CT

二、基本扫描方法
• 电子束CT以电子枪发射电子束,再由电子束轰击扫描机架下部的 圆弧形钨靶环产生旋转 X线,实现CT扫描。按电子束扫描速度及 工作方式,基本扫描方式可分为两种。
• (一)单层扫描
• 单层方式 (single silce mode;SSM)是电子束只扫描 四个弧形静止钨靶环 (依次为A、B、C、D)中的C靶环, 由在扫描架上部210°范围内平行排列的两组探测器 (环1、环2)的环2接收信号,每次扫描可得一幅断层图 像。单层扫描的电子束扫描速度为9次/s,一个扫描周 期是116ms,其中扫描靶环所需时间l00ms,扫描间隔 16ms。扫描层厚有1.5mm、3mm、6mm和lOmm可选。
• 2.单层步进容积扫描(single slice step volume scan;SSSVS) • • 是指每次触发,电子束扫描C靶环一次,
获得一幅断面图像,然后计算机移动检查 床面至一新的位置,再次触发扫描,直至 预设的扫描次数完成为止。每层的扫描时 间在0.1~2s之间,扫描范围由层数和床的 移动速度而定,扫描层数由1层~160层, 扫描所得图像数与层数相同。步进容积扫 描还可进行不邻接的薄层扫描,对胸、腹 部病变的快速筛选检查有特殊价值。
• 1.对比剂的浓度
通常采用碘浓度 300mg/m1(60%) 即可达 到良好的增强效果。对超重或心功能不全者可增加碘浓度如采 用370mg/ml 的产品。婴幼儿则应根据体重和先天畸形的特点等, 依照情况将对比剂稀释为150~l250mg/ml为宜。 成人容积扫描用量约40~80ml;血流扫 描约30~35ml;电影扫描约45~55ml。婴幼儿的用量按千克体 重计算,不超过1.5~3.Oml/kg。
• 4.多层容积扫描(multiple slice continuous volume scan; MSCVS) • 与单层容积扫描类似,每次触发,电子束扫描C靶环 “n”次, 然后检查床面移动至一新位置,再次触发启动另一次重复扫描, 直至预定扫描序列完成。“n”次扫描所得原始数据,经累加平均 处理可改善图像的信噪比,提高图像质量。“ n” 的选择范围是 1~19次,每层扫描时间根据所选的“n”值而定,由0.05~0.95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