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的整理(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分段整理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明确分段整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段整理统计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据,尝试运用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通过讲解概念、方法,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数据整理》导学案 学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数据整理》导学案 学案

数据整理【学习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

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

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1.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1)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2)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3)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

(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2.出示:下面记录了某年某地区七月上旬、八月上旬的气温情况:七月:22℃、24℃、25℃、28℃、26℃、23℃、28℃、29℃、31℃、33℃八月:33℃、32℃、31℃、28℃、26℃、24℃、24℃、23℃、22℃、21℃3.出示填空题。

(1)()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2)()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

(3)()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4.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

(1)男生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女生组呢?(2)男生组体重众数是多少?女生组呢?(3)男生组体重的中位数是多少?女生组呢?6.讨论复习:(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2)它们有什么不同。

(3)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案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案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教案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整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正确运用图表和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数据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询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然后记录下学生的回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二、数据的整理1. 教师给出一个包含学生对喜爱的水果的名单,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张表格,包括水果的名称和出现的次数。

2.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提问如下:- 哪种水果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最少?- 这些水果中有多少种?每种水果出现的次数是多少?三、数据的统计1. 引导学生将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或条形图,展示每种水果出现的次数。

2. 鼓励学生观察图表,回答如下问题:- 哪种水果的柱子最高?最短?- 柱状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柱子?- 出现次数最多的水果是什么?出现了多少次?四、图表的分析与应用1. 学生通过观察柱状图,发现出现次数最多的水果,并进行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柱状图判断其他水果的出现次数,并让学生预测某个水果的出现次数。

3. 让学生尝试让某种水果的出现次数增加或减少,看柱状图的变化。

五、综合应用1. 让学生将自己家中的一种食物的消费情况整理成表格,并用柱状图表示出来。

2.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表回答如下问题:- 家中一共购买了多少次该食物?- 每次购买该食物的数量是多少?- 家中购买该食物的频率是多少?六、总结和小结1. 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数据整理和统计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整理和统计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些知识。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据整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据整理和统计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统计》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统计》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方法。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象、做出决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我们学习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从中获取信息。
1.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指导学生掌握通过观察、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有效整理。
-举例:通过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学会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使学生掌握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理解其含义并能用于数据展示。
-举例:根据收集的身高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体重数据变化,绘制折线统计图。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过于依赖他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够明确。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实验操作部分,学生们普遍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但实验结果的解释和分析仍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增加一些关于如何解释实验结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统计图表的绘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条形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方法,但在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方面,他们还显得有些迷茫。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例分析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统计图表的适用场景。
此外,学生在分析统计图表时,对于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预测还不够熟练。在这方面,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思考,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小学整理与统计教案

小学整理与统计教案

小学整理与统计教案教案标题:小学整理与统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整理与统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习整理与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整理与统计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整理与统计的定义和作用。

2. 整理与统计的基本方法:分类、比较、总结等。

3. 整理与统计的实际应用: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小调查问卷,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他们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食物等。

2. 让学生将问卷收集起来,并进行整理和统计。

探究活动:1. 向学生解释整理与统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需要整理与统计。

2. 分组让学生自行整理和统计之前收集到的问卷数据,比较不同组的结果。

3. 引导学生总结整理与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小调查项目,并进行实施。

2. 学生将调查结果整理和统计,制作成图表或报告,并进行展示。

巩固活动:1. 给学生分发一些图片或物品,让他们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整理。

2. 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总结分类的规则和方法。

总结活动: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整理与统计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整理与统计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整理和统计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分类准确性、数据整理的规范性等。

2. 评估学生在拓展活动中设计和实施调查项目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总结和展示成果,评估他们对整理与统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调查问卷模板。

2. 图表和报告制作工具。

3. 分类和整理的图片或物品。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整理和统计的练习,如整理书籍、统计家庭开支等。

2.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调查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更高级的整理与统计方法,如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教学内容和活动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 学生在整理与统计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4.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2.使学生能够看懂统计表,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看懂统计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数据,比如班级人数、考试成绩等。

那么,如何将这些数据整理得更加清晰、易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

2.探索活动一:整理班级考试成绩(1)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下本班最近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

(3)师:同学们,我们班的成绩有高有低,那么如何将这些成绩整理得更加清晰呢?我们可以用条形图来表示。

(4)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将你们组的数据整理成条形图。

(5)师:同学们,你们组的数据整理好了吗?请各组代表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6)师:大家看到了,每个小组都整理出了自己的条形图。

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些条形图,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3.探索活动二:整理班级身高数据(1)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整理其他数据。

比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2)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下本班同学的身高。

(4)师:同学们,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有高有矮,那么如何将这些身高数据整理得更加清晰呢?我们可以用折线图来表示。

(5)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将你们组的数据整理成折线图。

(6)师:同学们,你们组的数据整理好了吗?请各组代表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7)师:大家看到了,每个小组都整理出了自己的折线图。

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些折线图,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2)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可以整理的数据吗?比如,班级同学的生日、兴趣爱好等。

(3)师:请大家课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整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统计原理学案

统计原理学案

统计原理学案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统计原理》教案2009年朱燕课时授课计划课程名称年级 2009/2018学年第一学期教师课题:第五节统计数据的整理教案目的要求: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教案重点和难点:统计分组。

教案方法:讲授教案过程及授课内容:A、组织教案:学情分析:学生常对资料使用一些分组的方法,比如把同学的学习成绩按及格和不及格来分组,所掌握本节内容不较容易。

b5E2RGbCAP复习提问:1、有几种数据类型?2、什么是统计调查?B、导入教案:掌握我们在常对资料使用一些分组的方法,比如把同学的学习成绩按及格和不及格来分组,那么这种整理方法在我们同几种是如何定义的?是否有启发的整理方法?p1EanqFDPwC、教案新授:第五节统计数据的整理一、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一)统计整理的意义1.定义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的工作过程。

统计整理即包括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也包括对加工过的综合资料,即次级资料进行再整理。

DXDiTa9E3d2.意义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统计整理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着能否完成整个统计研究的任务。

如果采用不科学不完整的整理方法,即使搜集到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也往往使这些资料失去应用价值,掩盖客观现象的本质,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统计整理工作。

RTCrpUDGiT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第一步,设计和制定统计整理方案。

第二步,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第三步,对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组、并结合汇总,计算出总体总量指标。

第四步,将汇总计算的结果,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五步,对统计资料妥善保存,系统积累。

二、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据整理教案

高中数学中的数据整理教案

高中数学中的数据整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数据整理中的常用技巧和工具;
3. 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
1.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
2.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
3. 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教师通过举例介绍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
1.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并讲解数据的分类方法。

2. 数据的整理和清洗:教师示范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

3. 数据的可视化展示:教师介绍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示范如何使用图表和统计工具展示数据。

三、练习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分组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利用Excel等工具绘制图表展示数据。

四、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技巧,强调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作业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对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简要报告。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够合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示;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整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扩展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际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升学生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处理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

小学数学教案: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一、引言数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

通过学习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利用这些数据。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指事物的各种信息和属性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数字、字符、图片等。

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和规律。

2. 数据的收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

在收集数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的整理数据整理是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排序和整齐排列的过程。

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有表格、图表等。

三、数据的表示与分析1. 数据的表示数据可以通过表格、柱状图、折线图等方式进行表示。

不同的数据表示形式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2. 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我们可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求和、比较、判断等。

四、数据的统计1. 数据的统计概念数据统计是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统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2. 数据的求和与平均数求和是将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相加的过程。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通过求和和平均数,我们能够得到整体数据的特征。

3. 数据的比较与排序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排序,我们可以找出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等特征。

比较和排序也能够帮助我们寻找数据的规律。

五、实例演练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加深对数据整理和统计的理解。

假设班级有3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如下所示:132cm, 135cm, 138cm, 140cm, 142cm, 145cm, 148cm, 150cm, 152cm, 155cm, 158cm, 160cm, 162cm, 165cm, 168cm, 170cm, 172cm, 175cm, 178cm, 180cm, 182cm, 185cm, 188cm, 190cm, 192cm, 195cm, 198cm, 200cm, 202cm, 205cm请你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1. 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

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统计的起始内容。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1教学目标: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二、互动新授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

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第五章数据的初步整理学案

第五章数据的初步整理学案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数据的收集【导学目标】(1)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经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过程,体会到数据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新习惯,逐步学会收集数据.(2)通过一些实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3)品尝用数据说理的过程中体会它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与重点】重点:数据收集的步骤难点:数据收集的意义【预习感知】1.我们班推荐谁当班长?我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项体育活动?针对以上两个问题任意挑选一个,对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做一次小调查,并记录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以及调查的步骤.请填写调查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频数,所有频数之和是,频率是,所有频率之和是 .【教学过程】1.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讨论为庆祝元旦,我们班计划召开联欢会,想购买一些大家喜欢吃的水果,应买些什么水果呢?买多少比较合适呢?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确定水果的种类和数量.“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应该买什么样的水果呢?买多少呢?”大家看看怎样调查更合理?通过生生讨论,让他们产生进行调查收集收据完全有必要的认识.“全班这么多同学,喜欢吃的水果品种也不少,老师怎么能一下子得出结论呢?”引导学生初步探索处理数据的方法.2.引导学生讨论,进一步明确调查收集收据的基本步骤,初步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了解生活中频数与频率的价值.关于推荐一名同学当班长候选人的问题,大家都已经想出了办法.昨天班会课上,几位同学也做了竞选演说,全班同学都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这节课我们把推荐过程再来回忆一遍.[对话1] “大家还记得昨天的班会课上,通过投票推荐谁做咱们班的班长吗?”“你们还记得推荐过程吗?”[明确]通过实际问题处理,复习调查收集收据的过程.[对话2] “为什么是——同学当选呢?”[明确]()决定最终的结果.[对话3]“在这次推荐候选人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同学的名字出现的次数很多,最为频繁,也有同学的名字出现的次数较少,不太频繁,请大家结合教材作个说明,好吗?”“名字出现多,说明大家信任他,得到信任最多的就能当选,也是理所当然的.”“书上用()来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或百分比).”[明确]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掌握频数.频率这两个概念.[对话4] “请大家根据频数.频率的概念,利用这次推荐候选人的相关数据,计算一下各个候选人得票的频数和频率,同位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明确]()是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绝对数据,所有( )之和是总的实验次数,( )是反映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相对数据,所有频率之和是( ).思考:1).()和()都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2).推荐候选人问题中每人得票的频数就是每人的()3).每人得票的频率就是每人的()与()的比值. 4).试计算调查记录表(2)中的三种活动的频率.3.[明确]通过小试验,了解频数.频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让学生注意频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对话] “请看把一枚硬币随意抛向空中,硬币落定以后一定是正面朝上吗?”“现在,每四位同学一组,三个同学抛,一个同学记录分别抛10次.20次.50次,将正反面出现的频数,并计算好频率,再【巩固练习】1.龙源学校初一某班有55%的男生,有45%的女生.在绘制成男女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中,代表女生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2.在数据3523522234中,“5”出现的频数是(),频率是();“2”出现的频数是(),频率是().3.初一(2)班民主选举班长.在总票数50张中,得票数如下表所示:请你回答:(1)小华出现的频数是()次;(2)小丽出现的频率是();(3)小华.小丽.其他人的频数之和是(),频率之和为().4.同位的同学将一副扑克牌中同一花色的13张牌放在一个空纸盒中,让一人任意抽出一张,另一人记录被抽出牌的大小,再放回纸盒【自我检测】1.数据的调查收集过程一般经历了().().().().()和().2.用()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它们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频数.频率3. 小明和小刚玩投掷硬币的游戏,小明投掷,小刚统计,结果是投掷10次,有8次正面朝上,有2次反面朝上.则出现正面的频数是(),频率是();出现反面的频数是(),频率是(),出现正面.反面的频率之和是().【课外加餐】一.填空题1. 将一批数据分成若干组,那么各组的频数是指(),各组的频率是指()2.在抛硬币的游戏中,若总抛掷次数为20次,有11次正面向上,则反面出现的频率是()3. 在对1000个数据进行处理整理分成5组时,其各组的频率之和一定等于(),若后4组频率之和为0.96,则第一组的频率为().4.已知一组数据共20个:68. 69. 70. 66. 68. 65. 64. 65. 69. 62.67. 66. 65. 67. 63. 65. 64. 61. 65. 66.落在64.5-66.5这一小组的频数是(),频率是().5. 某班共有4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分别取得A级.B级和C6.某班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统计如下:(1)完成填表.(260分)的同学的频率为();成绩优秀的(含90分)同学的频率为(),人数是()人.二.选择题7.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的是()CA.频数B.频率C.频数和频率D.以上都不对8.调查收集数据的第三步是()BA.展开调查B.选择调查方法C.记录结果D.得出结论9.(安徽芜湖04年中考)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在整理频率分布时,将所有频率相加,其和是 ( ).DA.50B.0.02C.0.1D.1三.解答题10.设计一张记录全家人员的生日统计表,并向全家的每位人员收集数据,填入此表.11.(福建泉州04年中考)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一些女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现将测量到的部分数据列在(2)从(1)中所填完整的频率分布表中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两条结论与他人交流.【走进生活】1.牌数填入上表.2.设计一张记录全班同学居住区域(社区.街道或乡镇)统计表,向全班同学收集数据,并据此回答全班同学居住在各个区域的频数和频率,填入此表.2.调查本年级同学穿鞋的尺码,统计相关数据,看看在这个年级的同学当中穿多大尺码的同学最多.【学后感】【教后一得】5.2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 统计图表【导学目标】1. 本节要求学生会设计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会画扇形统计图的草图.2.会从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出直接的信息和经简单加工的信息.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提炼数据的全过程.【难点与重点】重点:统计图表的设计,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难点:统计图表的设计,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预习感知】1.我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统计图表和一些统计图,其中,统计图有: . 和 . 这些统计图表可以帮助我们非常直观地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结论.2.每种统计图有各自的特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表示每个项目的,折线统计图能清楚的反映事物的,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来表示和部分的关系,圆代表总体,即100%.【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小学里我们学过统计表和统计图, 其中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今天我们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我们来看下面这个问题.问题: 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请你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⑴中国体育健儿在该届奥运会上共夺得多少枚奖牌?其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占多大的比例?⑵从所获金牌总数看,和最近几届奥运会相比, 中国体育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的成绩如何?二.师生共同体验数据统计的全过程1. 引导学生收集数据.设计统计表师生分析题意,找出需收集以下两方面的数据:这届和最近5届奥运会上各代表团取得奖牌的数据.数据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查阅到.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讨论分析,共同设计以下统计表.()枚奖牌,其中金牌()枚,约占这届奥运会总金牌数()枚的()%. 其中最后两空要对数据简单加工.2.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⑴如何更直观的表示金牌数位列前 5 位的代表队在这届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情况?师生共同利用计算机(Office软件中的Excel)制作条形统计图.⑵思考:设计怎样的统计图来表示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占多大的比例?学生交流.思考,共同制作扇形统计图.(利用Office软件中的Excel)⑶第2小题,要比较我国在最近5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总数的情况. 引导学生收集数据,设计统计表.变化情况呢?学生讨论,可制作折线统计图.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学生思考.交流,得出:①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奖牌总数呈( ).②近3届都突破( )枚.③本届成绩(尤其优异,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由此,请学生预测,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会夺得多少块奖牌?学生会很有兴致,突破60或更好. 三.师生交流.总结【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看材料.”解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呈递增趋势,1952年只有679亿元,1962年上升到1149.3亿元,1970年上升到2252.7亿元,1980年上升到4517.8亿元,1990年上升到18547.9亿元,2000年上升到89404亿元.(摘自《经济日报》2001年3月4日第7版)“这段文字太多啦.数字又太枯燥,到底要我们知道什么问题呢?”[明确]为更清楚和直观地关感受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常设计一些统计图表来帮助我们获取.问题(1)设计一张统计表,简明的表达这一段文字的信息;(2)再设计一张折线统计图直观的表明这种趋势;(3)从上述两张图表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说说你的理由.【自我检测】1.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之前,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作的统计图,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一个人出生时身高为48厘米,下面是他的成长记录,请用一张折线统计图表示他的身高变化情况,观察这张图尽量多地写出你从中得到3.下表是解放以来,我国部分年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情况,试4.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与比.5.绘制自己本学期以来数学单元小测成绩统计表和统计图.6.我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末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 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其中东部地区为374万人,中部地区为931万人,西部地区为1 305万人.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2004年末这三个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的比例(要在图中注明各部分所占的比例).(2005浙江)【课外加餐】1.根据右边给出的调查数据,绘制你认为最恰当的统计图,调查项目:图42.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图4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B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C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D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3.某畜牧场2004年饲养的马.牛.羊共1200头,其中马占24%.牛占28%,4.(2004年安徽中考)新安商厦对销售量较大的A.B.C 三种品牌的洗衣粉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70份(问卷有单选和多选题组成).对回收的238份问卷进行了整理,部分数据如下:一.最近一次购买个品牌洗衣粉用户的比例(如下图);二.用户对各种品牌洗衣粉满意情况汇总表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⑴ A 品牌洗衣粉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⑵ 广告对用户选择品牌有影响吗?请简要说明理由.⑶你对厂家有何建议?5.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大小表示城填化水平的高低.由下面统计图可知,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是___________.6.(2005浙江金华)近年来,某市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购物度假,下面两图分别反映了该市2001-1)2004年游客总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情况.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2)2004年游客总人数为 ________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为________万元;3)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这三年中,旅游业总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年,这一年的旅游业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率为_______(精确到0.1℅);4)2004年的游客中,国内游客为1200万人次,其余为海外游客,据统计,国内游客的人均消费约为700元,问海外游客的人消费约为多少元?(注:旅游收入=游客人数×游客的人均消费)【走进生活】1.小调查:根据自己家的每月用电量,选择自己认为适当的统计图,制作今年自己家1——8月份的用电统计图.从中看出哪些月份用电量多?哪些月份用电量少?【学后感】【教后一得】第二课时统计图表(二)【导学目标】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明确不规范统计图对处理数据信息的重大影响,切实加学生数学严谨性思维训练,观察分析统计图的特点,培养根据图表提取信息能力.【难点与重点】画扇形图,根据统计图形判断所得的结论,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是重点,也是难点.【预习感知】1.有一种不规范的条形统计图,可能是由于造成的.? (2).根据你所填的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从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简洁的统计表和形象的统计图对处理数据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然而要是形象的统计图画得不够规范,就会给人留下不真实的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对统计数据的正确分析,甚至会得到错误结论.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从图1中两个条形的高度看,出现正面的频数似乎大约是出现反面的频数的1/2,这个结论从图2看成立吗?用表中的数据检验的话,这个结论成立吗?(2)你认为那一张图比较正真实地反映了表中的数据?说说为什么根据同样的数据画出的统计图给人留下的印象却不同.(3)有人说,图(1)虽然不规范,但是它好比是将图2的上半部分放大了,两个频数的差距看得更清楚了,这样做可以节省统计图所占的篇幅.你认为这样解释合适吗?(引导学生注意一种不够规范的统计图--------纵轴不从0开始的统计图,明确统计图表规范绘制的重大意义,切实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运用统计图表分析统计数据.)【巩固练习】演示某厂家将甲乙两种产品的连续三年的单价情况绘制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两副图说明哪一种产品价格增幅较大?为什么?年份图4年份【自我检测】1.如图是某大型超市某一天三个晶牌电冰箱销售情况统计图,依图回答: (1)哪种品牌销售量最大?(2)你认为B 牌电冰箱的百分比是怎样得的?若巳知月牌电冰箱销售量为4台,这一天这家超市共销售电冰箱多少台?2.现在有些学校实行了分班制,就是讲年级中学习成绩比较接近的同学分在一个班上课.对学校的这一做法,学校少代会对全校每个同学做了调查,发现有a 个同学投赞成票,b 个同学投反对票,还有c 个同学弃权.如果全校同学共有d 个, 那么,(1)为了检查调查结果a.b.c 是否统计无误,可以首先核对是否有等式 成立;(2)赞同票出现的频数是 ,频率是 ;(3)反对票出现的频数是 ,频率是 ;(4)在已经求出了赞同票以及反对票出现的频率之后,如何求弃权票出现的频率比较简便?3.(2004河北) 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图4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 B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C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 D .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课外加餐】一.填空题1.2002年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各学科及满分值情况如下表:统计图,则数学所在的扇形的圆心角是_________度.2.(浙江金华04年中考)图1表示某地区2003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图2表示该地区某家庭这年12个月中每月的用电量.根据统计图,请你说出该家庭用电量与气温之间的关系(只要求写出一条信息即可): ..二.选择题3.图是某市一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天15点时的温度最高B.这天3点的温度最低C.这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是13℃D.这天21点时温度是30℃4.(浙江杭州)甲.乙两人连续7年调查某县养鸡业的情况,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图(如图).甲调查表明:养鸡场的平均产鸡数从第1年的1万只上升到第7年的2.8万只;乙调查表明:养鸡场的个数由第1年的46个减少到第7年的22 .个现给出下列四个判断:①该县第2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为1.3万只;②该县第2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低于第1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③该县这7年养鸡场产鸡的数量逐年增长;④这7年中,第5年该县养鸡场出产鸡的数量最多.根据甲.乙两人提供的信息,可知其中正确的判断有A.3个B.2个C.1个D.0个三.解答题5.我国西部有一个多城市,其总人口数为370万,图(1).图(2)是2000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请根据图(1).图(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2)中学数学教研网(1)2000年该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2)2000年该市总人口数中苗族占的百分数是多少?(3)2000年该市除苗族.侗族.布依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6.(浙江湖州04年中考)某校初三(1)班36位同学的身高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问:(1)身高在哪一组的同学最多?(2)身高在160cm以上的同学有多少人?(3)该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约为多少(精确到0.1cm)?7.某地为了治理土地沙化趋势,计划2000年~2004年造林种草面积逐年增加,每年年底累计完成造林种草总面积如下表: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你认为可采取的对策分别是------------------------------四.操作题:2.我国农业专家利用形态改良.分子技术和基因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改良了水稻的栽培技术,使我国水稻亩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国大面积栽培水稻,每亩产量1995年达到550千克,2000年达700千克,预计2005年达到800千克,争取2008年达到900千克,彻底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为世界栽培技术作贡献.(数字摘自袁隆平院士电视报告)(1) 请把水稻亩产数字与对应年份列表表示出来.(2) 2001年时,世界水稻平均亩产270千克,我国2000年亩产比世界平均值多多少?某省若按栽培500万亩计算,此省在2000年水稻产量为多少千克?将比世界平均值用同样面积所产水稻多多少?(3) 用形象的统计图来反映我国1995年.2000年.2005年.2008年的水稻亩产量.【走进生活】1.下图是小明作的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统计图(单位:元)24681012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分析上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周几小明花的零用钱最少?是多少?他零用钱花得最多的一天用了多少?(2)哪几天他花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分别为多少?(3)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他一周平均每天花的零用钱吗?2.(贵阳04年中考)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1.图2),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年 甲校 乙校 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人数统计图(1997~2003年) (图1)2003年甲.乙两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1)通过对图8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分)(2)通过对图9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分)(3)2003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多少?(4分)3.请在报刊.杂志上找一些统计图,检查它们是否规范.不规范的统计图是否容易给读者留下不真实的印象?【学后感】【教后一得】5.3可能还是确定第一教时什么是可能【预习感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帮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感受事情发生的机会是有大小区别的.【教学过程】重点: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难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疑点: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描述【预习感知】将同桌的两位同学分为一组,做一个“掷骰子”的游戏,每人【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播放中国体育彩票开奖实况录象片段[明确]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现象,而人们对这些不确定现象的观察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因此特别容易对这些不确定现象产生错误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会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身边不确定的现象,发现不确定现象背后的规律.2.[对话1]“刚才大家观看了中国体育彩票21选5的开奖过程,能否告诉我摇出来的5 个号码球有比21大的吗?”[明确]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对话2]“在掷骰子的游戏中能掷出7吗?”“只能掷出哪几个数中的一个?”从每个小组的频数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频数表中“点数7”出现的次数是( ).这并不是我们掷的时间不够长或掷的次数还不够多,而是因为( ).所以,无论再掷多少次,“点数7”都不会出现.对这种点数从1到6的普通骰子,我们可以说“掷得的点数是7”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不可能”发生就是指( ),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 ).即使我们掷100次.1000次.10000次,甚至更多,它都一定不会发生,永远不会发生.与之相反,“必然”发生是指( ),不可能不发生,或者说,发生的机会是,如果我们掷100次.1000次.10000次,甚至更多,那么它就发生掷100次.1000次.10000次,甚至更多.在刚才的游戏中,“掷得的点数小于7”这件事就是必然发生的,每次都发生的.如图如果我们在数轴上表示机会的大小,那么,所有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机会都指向( )这个数,所有必然发生的事情的机会都指向( )这个数.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必然发生“可能”发生是指( ),或者说发生的机会介于( )和( )之间.比如,掷得的点数是2,就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1万次.“掷得的点数是奇数”也是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它发生的机会在6万次中约有3万次.[明确]使学生初步了解“可能”.“不可能”.“必然”的不同含义.[对话3] “请大家讨论一下,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是必然发生的,什么事是可能发生的.”[明确]使学生感受事情发生的机会是有大小区别的.[对话4]“刚才大家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明确]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据,寻找不确定现象背后存在的规律.[对话5]“我发现抛掷的次数越多,1或2.3.4.5.6出现的频率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明确]在极为有限的观察中,常常会对不确定现象产生错误认识.3.可能性的大小(补充)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发生机会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机会是();而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机会则介于()和()之间,同样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机会也有大有小.数学中用概率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概率和频率类似,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数据 北京版 (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数据 北京版 (2)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数据(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归纳。

3. 教学准备:课件、数据卡片、白板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如何对它们进行整理?2. 探究新知(1)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大小、按照形状、按照颜色等。

(2)排序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据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如: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从高到矮等。

(3)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归纳,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3. 实践操作(1)教师发放数据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整理数据的实践操作。

(2)学生将整理好的数据在白板上展示,并进行讲解。

(3)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4.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整理数据的方法对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

2. 结果评价:检查学生整理数据的结果,评价学生对数据的分类、排序和归纳是否准确。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整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2. 掌握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技巧;3. 能够运用数据整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3. 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4. 数据整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教学难点】:1.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2. 数据整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示例分析;2. 互动式讨论;3.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讲授(20分钟)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方法;3. 统计指标的计算和解读。

三、示范演练(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指标的计算,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四、小组合作(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数据整理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对数据整理的方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收集一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3.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据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2. 数据整理方法和技巧;3. 数据整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运用数据整理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实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

高中数学数据整理教案
1.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并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2) 能够正确地提取、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有效结论;
3) 能够运用数据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数据整理的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准备:
1) 课件、教学材料、黑板、粉笔等;
2) 实例数据、练习题等。

4. 教学过程:
1) 引入:
介绍数据整理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方法:
a. 数据的收集:介绍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
b. 数据的分类:讲解数据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c. 数据的整理:探讨数据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d. 数据的分析:教授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例分析:
给出实例数据,指导学生提取、整理、分析数据,并帮助他们得出正确结论。

4) 练习操练: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检验他们对数据整理的掌握程度。

5) 拓展应用: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据整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评价:
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场景,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数据整理的知识,同时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相关问题。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数据整理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求,欢迎继续咨询。

高中数学统计整理教案

高中数学统计整理教案

高中数学统计整理教案
教学内容:统计整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掌握统计整理的常用统计图表;
3. 能够运用统计整理分析数据。

教学重点:
1. 统计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常用的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1. 统计整理的方法;
2. 数据分析过程中的思维逻辑。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思考统计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概念解释 (15分钟)
1. 教师介绍统计整理的含义和作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讨论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三、统计图表介绍 (20分钟)
1. 教师讲解常用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2. 学生通过教师的案例进行实操,练习绘制各种统计图表。

四、案例分析 (20分钟)
1. 教师选取一个实际数据案例,让学生分析数据并绘制相应的统计图表;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思考和结论。

五、练习与复习 (15分钟)
1. 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提出存在问题并进行回答。

六、作业布置 (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对数据统计和分析进行拓展和深入。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教学设计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教学设计在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数据被产生和传播。

如何准确地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许多领域中的关键问题。

数据的整理与统计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据整理与统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并提供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示例。

一、引言数据整理与统计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市场调研、金融投资还是科学研究,都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和统计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整理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3.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4.应用数据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数据统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数据整理阶段,学生需要学会收集、整理和清洗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合并、数据转换等。

2.数据统计数据统计是对已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在数据统计阶段,学生需要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

同时,要培养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解读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数据整理与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数据整理和统计方法。

例如,让学生收集某个市场的销售数据,并进行整理和统计,最后分析销售趋势和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

2.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如调查学生对某一品牌的喜好程度,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最后得出结论。

3.互动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据可视化工具、统计软件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和统计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过程。

在数据整理与统计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如课堂小测验、项目报告、学术论文等。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

七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学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的概念,明确数据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调查问卷和观察记录。

3. 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包括制表和绘制图表。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并解释数据在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

2. 数据的收集方法- 调查问卷: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问卷,并收集数据。

- 观察记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环境、实物等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3. 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 制表: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表格,并教导他们如何整理和分类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 绘制图表: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来展示数据。

4. 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讨论,并引导他们运用统计学基础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数据的注意,并让他们思考数据的重要性和应用。

-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数据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讲解数据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含义和作用。

- 举例说明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人口统计等。

三、数据的收集方法(20分钟)1. 调查问卷- 介绍调查问卷的设计和使用方法,例如编写问题、选择样本等。

- 学生分组设计自己的问卷,并互相收集数据。

2. 观察记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环境或实物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观察的对象,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四、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方法(25分钟)1. 制表- 教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单的表格以便整理和分类数据。

- 引导学生使用表格来记录和分析他们收集到的数据。

2. 绘制图表- 介绍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四年级下《统计的整理复习》教案范文

四年级下《统计的整理复习》教案范文

四年级下《统计的整理复习》教案范文2021-01-09四年级下《统计的整理复习》教案范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前些天,老师带你们当了一次素质检察官,在我们的校园里进行了一次师生素质大调查,真是过足了检察官的瘾,不仅这样,我们还收集了许多数据。

今天,我们就把收集的这些数据运用起来吧!老师邀请所有的同学做老师的小统计员,把我们收集的数据整理起来好吗?二、回顾整理。

谈话:不过,做一个小统计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让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吧!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1)生活中经常用到平均数,我知道怎样求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2)在进行统计时,要简洁明了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把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

(3)进行分段统计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合理的进行分段。

……课件出示同学们检查视力情境:谈话:看来啊,同学们对统计这部分的知识还记忆犹新呢,你们看——这是我们为三年级一班同学检查视力时收集到的数据:男生(22人)5.1 5.2 5.0 4.6 4.8 5.3 5.1 5.2 5.1 5.2 5.05.0 5.1 5.1 4.6 4.8 5.1 5.1 4.0 5.2 5.0 5.1女生(22人)5.0 5.1 4.9 4.6 4.7 5.2 5.1 5.0 5.1 4.9 5.05.0 4.9 5.1 4.6 4.8 5.1 5.2 4.3 4.2 5.0 4.9你能将上面的数据整理,填写下表吗?试试看。

(1)你能计算出男生的平均视力是多少吗?(2)这个班级中,男生视力好,还是女生视力好?谈话:通过统计,你能告诉老师,你觉得统计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能答:(1)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下来,这样容易记;(2)通过统计图或统计表,可以一下子比较出谁的视力好一些,谁的实力差一些;(3)根据统计的数据可了解这个班级同学大体的视力情况,还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统计》复习教案四:帮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作为数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统计》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工作和社会现象都需要用到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此,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技能。

1.数据的收集在进行数据收集时,首先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收集的方法。

一般来说,数据的来源可以是实际的调查、实验或案例分析等。

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置、观察、采访等方式。

在实际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来源要可靠。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

收集数据时应该注意不要采用不真实或不可靠的数据来源。

(2)数据的收集方式要合适。

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来源,选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质量。

(3)数据的样本要有代表性。

数据的样本是指对某一群体或特定对象的数据调查。

样本的代表性要求是对这个群体或对象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准确描述。

2.数据的整理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整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只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才能更好地发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价值。

具体地说,数据的整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数据的清洗:清洗数据是指去除数据中的错误、无效或重复数据的过程。

在数据清洗时,应该认真核对每一份数据,并删除掉不符合要求或与其他数据重复的数据。

(2)数据的分类:将整理后的数据按照特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组。

分类的方式也因数据类型和不同问题的关系而异。

(3)数据的评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评估,判断该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并对数据的价值和使用限制进行分析。

3.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分析是对整理好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发现数据的价值,进而为决策和应用提供依据。

在数据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整体的统计分析,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数据的整理(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统计统计数据的整理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学习重点: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制作统计表.
学习难点:制作统计表(频数、频率分布表)
学习过程:
一、温故
1、某厂生产的火柴,规定每盒装50根,采用自动装盒技术后,每盒装火柴的根数和50根略有差异.现从大批火柴中任意抽取50盒,每盒根数如下:
48 50 48 52 52 50 49 51 50 51 49 49 50 51 48 51 50 51 52 49
49 51 51 50 50 51 48 50 52 49 50 50 51 52 49 51 50 52 49 52 51 49 50 51 52 50 49 50 48 50
(1)整理数据,设计频数、频率分布表表示结果.
(2)每盒恰好桩50根火柴的盒数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
统计活动
某单位为了统计职工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程度,对36名职工进行了调查,得到下面的统计表:见教材的128页。

1、按10岁一个年龄段,设计统计表统计每个年龄段的职工人数及他们所占的百分比。

2、设计统计表统计该单位职工中具有本科、专科、中专学历的人数及他们所占的百分比。

3、设计统计表统计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组的职工的人数,以及每个年龄组的大学学历(大本、大专)与中专学历的职工人数及在该年龄组中所占的百分比。

4、根据上表,各年龄组中大学学历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有何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5、说一说:怎样对数据进行适当整理?
三、尝试应用
目前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正在逐步改善.小明为了了解某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从互联网上查询到该城市连续30天空气污染指数的数据如下:
105 85 55 38 63 52 51 60 75 78 45 48 70 100 39 106 92 133 68 88 72 55 46 67 96 80 102 86 65 76
规定:污染指数在0~50之间的空气质量为优,51~100之间的空气质量为良,101~150之间的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150~200之间的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1)整理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2、在小明查询的30天中,空气质量属于 “优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的天数各是多少?百分比各是多少?
四、应用提高
小明班上体育课时进行5分钟投篮测验,40名同学投篮的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中: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个数 10 16 12 18 28 11 13 24 14 22 22 8 23 14 编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个数 13 9 25 24 21 20 21 17 18 18 26 27 14 19 编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个数
16
15
18
18
12
12
26
10
20
24
24
7
按每5分钟投中不满10个为“不及格”,投中25个以上(含25个)为“优”,其余为“良”,编制成绩统计表(用频数和频率统计)并统计及格率。

五、我的收获 你学到什么?
空气质量 优 良 轻微污染 轻度污染 合计 天数
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