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0张PPT)
研读文本 字字落实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1慎于言,就有 道而2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食:动词,吃饭 安:安逸 敏:勤勉 而1:表并列
就:接近、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而2:表顺承 正:匡正,端正 已:通“矣”,相当于“了”。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 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 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 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 ‘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 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 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 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 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此外,还有信、恕、忠、孝、悌等。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 重在排除干扰
好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学
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 重在实践锻炼
就有道而正焉
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 ,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PPT
• 孔先生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 的领悟,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第五章
分析文义
转折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1)、政治思想
却
迷惑 转折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 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先生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 好这个知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 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 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 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 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 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孔先生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个知识的人;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第九章)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第五章
分析文义
转折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1)、政治思想
却
迷惑 转折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 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先生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 好这个知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 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 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 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 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 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孔先生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个知识的人;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第十二章)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第九章)
5.1《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2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章·文白对译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
可以了。”
(1)朝/夕:n—状, 在早上/在晚上 (2)道:学问、人生 哲理
章解:
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
第四章·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
•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 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 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 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 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 修订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 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论语》知识复习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 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 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 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十二章》课件(38张PPT)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何?”。”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 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名作状 名作状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理,真理。 为动用法,为……而死
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 有遗憾。”
有道德的人 知晓,明白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指见识浅狭、品质低劣的人。
翻译: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形作名,贤能的人
反省,检查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 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质朴、朴实 华美、文采
虚饰、浮夸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①,然后
翻译: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 的人不畏惧。”
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
称赞,赞许。 依靠。
语气连用,加强反问语气。
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条目,细则。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君子。”
粗野、鄙俗
文质配合适当。
翻译: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 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 才能成为君子。”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宾前正常语序:以人为己任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 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 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 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 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 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 的“仁”又有何关系?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 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 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 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 草木之名。”(阳货)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 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 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 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 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 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 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 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 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课件】《论语》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第一章 第一节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 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 样以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深入解读
这句话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 ,是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 饰、谈吐文采等。“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 第一章、第一装节 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文胜质”,则是一 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 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 ,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
《论语》十二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宰相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 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 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 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 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 是这个意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朱熹
第一章 第一节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深入解读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里的“知”,不能单纯理解为聪明。真正有智慧,是对于 事物的内在根本或规律了然于心,所以什么事情对于他当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就:靠近、看齐。 第一章正第一:节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 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第一章 第一节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 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 样以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深入解读
这句话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 ,是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 饰、谈吐文采等。“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 第一章、第一装节 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文胜质”,则是一 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 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 ,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
《论语》十二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宰相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 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 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 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 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 是这个意思。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朱熹
第一章 第一节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勇敢的人不畏惧。”
深入解读
《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 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这里的“知”,不能单纯理解为聪明。真正有智慧,是对于 事物的内在根本或规律了然于心,所以什么事情对于他当然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就:靠近、看齐。 第一章正第一:节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 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 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 人不会畏惧。”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 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 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 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知:同智
文白对译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共24张 PPT)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共24张 PPT)
文本探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 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 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 “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 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
其现代意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 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 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 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 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 人不会畏惧。”
①未成一篑(kui):只差一 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 的竹筐。 ②止,吾止也:停下来。 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③平地:填平洼地
知:同智
文白对译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 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共24张 PPT)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共24张 PPT)
文本探究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是“仁”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 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 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 “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 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孔子仁、义、礼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
其现代意义。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 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 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 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 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 课件 (44张PPT)
(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注释] 知:同“智”。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 惧。”
(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注释] 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
(十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注释]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那。 兴:激发人的感情。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讽刺时政。
迩:近。
(十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注释] 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
(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译文] 孔子说:“朴实超过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超过朴实,又未免 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解析] 质是内在,文是外在,两者要协调。
(八)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注释] 篑:盛土的竹筐。 [译文]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停下来,是我 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又好比填平洼地,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 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啊。”
(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注释] 知:同“智”。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 惧。”
《论语》十二章课件33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10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章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克:约束。克,肩也。——《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克家。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复:回归到。后来繁化,加义符“彳”( chì),表示行走,现在又简化 为“复”。本义:返回,回来)行於故道。 3.一日:一旦 4.归:称赞、称许 5.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6.目:条目 7.事:实践
1.一言:一个字 2.其:大概
子贡:端木赐
● 外交家、首富 ● 最会追问的学生 ● 总爱和颜回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 曰:“瑚琏也。
●瑚(hú)琏(liǎn):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具,很珍贵。
第 3 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1.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 ;夕:在晚上。 2.闻:得知 3.道:道 ,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第 4 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喻:知晓。(家喻户晓)
➢ 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对义 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何为“论语”?
论
轮 沦纶伦
➢ 和“仑”有关系的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秩 序、有条理、有次序。
➢ 因此《论语》虽然是语录体,孔子在不同的情境下与 不同弟子的对话,但是有它内在的秩序。
何为“论语”?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做事不可半途 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 人。
孔子以堆土成山和平整地面的比喻说明功亏 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无论在 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
•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 知:通“智”,智慧。
•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孟子 公孙丑上》)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 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 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 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 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人民出版社《柏拉图全集》上卷)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译文: • 贤:形作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齐:形作动,向……看齐,与……平等。 • 内:名作状,在内心。 • 省:检查,反省。 • 译文: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 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八佾( ) 迩之事父( ) 子罕( )
文质彬彬( ) 譬如( ) 未成一篑( )
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八佾(yì) 迩之事父(ěr) 子罕(hǎn)
文质彬彬(bīn) 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孔子以堆土成山和平整地面的比喻说明功亏 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无论在 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
•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 知:通“智”,智慧。
•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孟子 公孙丑上》)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 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 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 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 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 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 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人民出版社《柏拉图全集》上卷)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译文: • 贤:形作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齐:形作动,向……看齐,与……平等。 • 内:名作状,在内心。 • 省:检查,反省。 • 译文: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 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八佾( ) 迩之事父( ) 子罕( )
文质彬彬( ) 譬如( ) 未成一篑( )
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八佾(yì) 迩之事父(ěr) 子罕(hǎn)
文质彬彬(bīn) 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6张)
实践这些话。
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 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 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 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 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 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 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 失去意义。
子曰:“朝闻道,夕死 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 憾。”
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 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为:堆积。 覆:倾倒。
பைடு நூலகம்
平:形作动,填平。
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 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 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 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仇,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知:同“智”。
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 格修养,智、仁、勇缺 一不可。
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 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 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 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子曰:“譬如为山,未 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子 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 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 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 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 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 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 持的。”
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 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 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 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 是“礼”的内化和自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
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 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 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 失去意义。
子曰:“朝闻道,夕死 可矣。”(《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 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 憾。”
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 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为:堆积。 覆:倾倒。
பைடு நூலகம்
平:形作动,填平。
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 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 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 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仇, 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知:同“智”。
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 格修养,智、仁、勇缺 一不可。
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 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 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 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子曰:“譬如为山,未 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子 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 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 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 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 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 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 持的。”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6张PPT)
要求 :先诵读章句,再指出关键字词并翻译,最 后尝试解读。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 晚死去都可以啊。”
重点字词: 闻道:得知真理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 小人知晓的是利。”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 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 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 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 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 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而且能 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
壹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尝试
习
翻译,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目
贰
通过分类梳理,体会君子、仁、学等基本内涵,
标
感受《论语》的思想魅力。
资源与积累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 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当 晚死去都可以啊。”
重点字词: 闻道:得知真理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 小人知晓的是利。”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 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 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 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 力,可以讽刺时政。近可以侍奉 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而且能 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学
壹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尝试
习
翻译,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目
贰
通过分类梳理,体会君子、仁、学等基本内涵,
标
感受《论语》的思想魅力。
资源与积累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 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 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 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 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
03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 光荣”。
孔子 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
2
3
4
5
30岁前, 位卑而能 “鄙事”, 有志于学。
子曰:“知者不惑,仁 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同“智” 孔子说:“聪明的人 不会迷惑,仁德的人 不会忧愁,勇敢的人 不会畏惧。”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 可。
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 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 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 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 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好学”的表现是什么?
第一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
1
1
制物质享受的欲望;
第二要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2
2 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
知识;
第三要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虚 3 心请教,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
3
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而:表假设,如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 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 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 坚持的。” 为:堆积。 篑:盛土的竹筐。 平:形作动,填平。 覆:倾倒。 往:坚持。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 课件(34张)
译文:孔子说:“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 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 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 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 “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合作探究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已: 通“矣”,了
示范分析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对做事敏 捷迅速,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 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 ,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 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 ,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合作探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以为:把…作为。
而:表并列。 已:停止。
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 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 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 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 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 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 “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合作探究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进,吾往也。”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已: 通“矣”,了
示范分析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得安定,对做事敏 捷迅速,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 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 ,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 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 ,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 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合作探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以为:把…作为。
而:表并列。 已:停止。
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 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 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6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十一章从行为准则出发,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推己及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第十二章】
固定句式,表反问,“为什么不…
激发人的感 情
观察政治的得失、 风俗的盛衰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讽刺时政
人际交往
能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来自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 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乐制呢?
【第二章】
八 :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个人叫一佾。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 佾,即64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六佾,即48人;大夫用四佾,即32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孔子看来,“礼、乐、仁”是什么关系?
好 学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克制物欲 2. “敏于事而慎于言” 谨言慎行
3.“就有道而正焉”
虚心请教
启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 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 勉。
【第二章】
表假设,如果 如…何:“对…怎么样”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
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
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
【第十章】
克己对内)言复礼(对外)一旦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 。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
称赞,赞许
判断句
条目,细则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第五章】
形作名,有贤德的人
名作状,在心里
【第十二章】
固定句式,表反问,“为什么不…
激发人的感 情
观察政治的得失、 风俗的盛衰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
讽刺时政
人际交往
能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来自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 如果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乐制呢?
【第二章】
八 :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个人叫一佾。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 佾,即64人的舞蹈队伍;诸侯用六佾,即48人;大夫用四佾,即32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孔子看来,“礼、乐、仁”是什么关系?
好 学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克制物欲 2. “敏于事而慎于言” 谨言慎行
3.“就有道而正焉”
虚心请教
启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 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 勉。
【第二章】
表假设,如果 如…何:“对…怎么样”
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欲达而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
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勇敢的
人有舍生的勇气,所以不会畏惧。
【第十章】
克己对内)言复礼(对外)一旦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仁 。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
称赞,赞许
判断句
条目,细则
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第五章】
形作名,有贤德的人
名作状,在心里
《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原文:子曰:“譬(p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比如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停止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曾子表达了诗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此句包含了几个因果关系
深入探究
此处包含三个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为什么“任重”?因为以“仁”为己任。为什么“道远”?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身不倦、死而后已。反问句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第八章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第一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shèn)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有道德的人
勤勉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匡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此文论述了君子的品德修养、仁与礼的关系、君子与小人之别、文与质的关系、士人的责任与担当、学问的进步在于持之以恒、仁的实践、“恕”道、学习《诗》的重要性等问题。全文不仅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洞察,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精髓和行为准则。
比如
译文: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止,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停止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曾子表达了诗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
此句包含了几个因果关系
深入探究
此处包含三个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为什么“任重”?因为以“仁”为己任。为什么“道远”?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身不倦、死而后已。反问句增强了感情色彩,使论断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第八章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第一章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shèn)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有道德的人
勤勉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匡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理解这段文字所讲内容
《论语十二章》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道德、学问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此文论述了君子的品德修养、仁与礼的关系、君子与小人之别、文与质的关系、士人的责任与担当、学问的进步在于持之以恒、仁的实践、“恕”道、学习《诗》的重要性等问题。全文不仅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深刻洞察,也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精髓和行为准则。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易
》,作《春秋》。他正直、乐
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
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
求理想的社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孔林 孔子墓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源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 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 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 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 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 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每天
自我检查,反省
zēng
wèi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 共二十篇。 •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 重点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的修养
《 论 语 》 十 二 章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大成殿 大成殿孔子像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复习
(《学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 语》十 二章 课件 (52张PPT)
•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示转折 就有害(《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