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生平和成就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 是杂交水稻的奠基人 之一,被誉为“杂交 水稻之父”。
他毕业于西南大学农 学系,长期从事水稻 育种和教学工作。
20世纪70年代初,袁 隆平成功研发出第一 份杂交水稻的种子, 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种植。
杂交水稻的研发成功 ,使得水稻产量大幅 度提高,解决了中国 粮食短缺的问题,也 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03
奉献精神是实现社会 价值的重要保障
袁隆平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奉 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为国家和人民 做出了卓越贡献。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继续推进科技创新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科技创 新,推动农业科技向更高层次发 展,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 的贡献。
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为农业 科技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支 撑。
袁隆平与来自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农业科学家和专 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了杂交水稻 技术的国际推广和应用。
杂交水稻领域的专家学者
学术研究
杂交水稻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袁隆平的引领下 ,不断开展相关研究,深入探索杂交水稻的 遗传育种规律,推动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升级 和更新换代。
技术推广
这些专家学者还积极参与杂交水稻技术的推 广和应用,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全球粮食产量增长
推广杂交水稻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为许多国家的粮食产量增长提供了重要帮助。
加强国际合作
袁隆平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各国之间 的农业技术交流和合作,为全球粮食产量增长做出了贡 献。
05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袁隆平的科研来自队要点一顶级科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种关”,摸索总结制种技术成功。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整理,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经典事迹篇1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讨论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进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
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
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练习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袁隆平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其实,这一重大课题在国外早已进行研究。
1926年,美国科学家琼斯最先报道了水稻杂交的优势现象。
1962年,印度一位科学家进一步提出了水稲下一代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应用的设想。
然而,水稻是一种花器很小的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十分不易,这使得国际上许多有此设想的研究人员先后丧失信心,放弃或中断了研究。
而袁隆平选中了这个大课题,前进的道路该是何等的曲折和艰难啊!经过反复学习和思索,袁隆平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一步,应该找到雄性不育的植株,培育出水稻雄性不育系。
其特点是雄蕊退化,而雌蕊则是正常的,即通常说的“母禾”。
第二步,再找一种特殊的水稻品种作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它养育出来的后代,全部保持雄性不育的特性,这就是保持系。
有了保持系,不育系才能代代相传并大量繁殖。
第三步,还要找一种稻种和雄性不育系杂交,使杂交的后代恢复生育能力,这叫恢复系。
有了恢复系,就可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了。
袁隆平提出的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他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
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便开始了。
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
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伤心的泪……所幸的是,他的两个忠实支持者藏了四钵试验秧苗。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田了。
为了照顾这得来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
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
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详解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世界一大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袁隆平。
【段析】简介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的人是袁隆平。
【品味】“奇迹”一词,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起笔简洁。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出生年月及地点。
1953年秋,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湖南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的生涯..。
【段析】介绍袁隆平的学历及从事农业研究的起始时间。
【品味】“生涯”一词表明此后科研时间之长。
50年代末,学校派他带学生到黔阳县劳动锻炼。
那正是过苦日子的时期。
穷困,就像秋天阴蒙蒙的雨雾,笼罩在他的头上。
【段析】介绍袁隆平开始研究的时代背景。
【品味】“秋天……的雨雾”将当时恶劣的环境点染出来。
他住在农民向福财的家里。
有天傍晚,向福财背着一口袋谷子回来。
他问:“这谷子哪里来的?”向福财答:“是从八面山换来的谷种。
”“啥种?”“南特号。
”向福财叹了口气,“袁老师,你们学堂里的先生是顶上有灵光的圣人..,种田人盼的就是有个好种子呀!”(①为什么要写袁隆平和农民向福财的一段对话?)【段析】向福财的答话写出了饱受贫困之苦的农民对好种子的渴望。
【品味】“圣人”一词表明农民对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对好种子的渴望。
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他是教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好稻种来。
向福财为换良种,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啊!……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呢?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
【段析】袁隆平对科技兴农的思索和对农民挨饿的不安。
第一部分:表现了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品味】“沉重”比喻精神上有负担。
这种负担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略号是一种深深的思索。
袁隆平回到学校,借书买书,读书抄书,开始了他的科学试验。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精选9篇】如何准备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人物事迹?快来看看吧。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8、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学目标:1、区别通讯与消息的异同。
2、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区别通讯与消息的异同,用典型事例表达中心。
2、难点:抒情和议论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籼钵2、解释词语夜不能寐:功成名就:二、导入1、导语:袁隆平是一位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
他掀起粮食生产上的“绿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惊了世界。
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校老师,到取得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历经了漫长的岁月,终于在这场艰难曲折、高度复杂的科学实践中脱颖而出。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篇通讯报道了袁隆平的成长及取得成功的概况。
2、袁隆平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家学院家学系之后,他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和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中国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2022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区别通讯与消息前面我们对消息的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文是人物通讯。
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不仅要写事,还往往要写人;不仅用叙述的方式,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即,它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完整。
三、点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以省略号隔开。
第一部分:描写当时农民的穷困,揭示出袁隆平决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PPT课件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一、人 物 简 介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农历七月出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3.读下文,并结合本文,说说袁隆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1.农民向福财买稻种。——心系农民 为民分忧 2.试验秧苗惨遭破坏——不屈不挠 献身科技 3.不慕名利
面对千亿身价,袁隆平一笑置之。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我这么个糟老头子,才一米六高,六十公 斤重,连骨头卖了都值不了几个钱。我一个月工资1600多元,外加院士补助、其他津贴、顾问讲学费、稿费,掐指一算,也有几千元,够 花了。”
农民老头袁隆平
获联合国粮食安全保障奖
被选为人大代表
给下列字a词注音: 籼 (Xiān) 黔( qián ) 蕊 ( ruǐ ) 钵( bō ) 硕 (shuò) 鉴( jiàn )
二、掌握字词,正音正义
解释下列词语: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经久不息: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停止。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 .
当代神农氏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hao
。
课堂小结: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袁隆平的四个典型事 例呈现其研究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其中又穿 插了精彩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并用 数字说话,增强了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 有动人的魅力,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的科学 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获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获世界粮食奖
1、文章选取哪些事例来表现袁隆平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你认为文章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哪处细节描写最生 动、最感人、最能打动你? 3、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叙述 袁隆平的贡献时,用了哪几组数字?有什么作用?
1、我最敬佩袁隆平
。
2、因为袁隆平
。
3、我觉得袁隆平
读准字音,积累字词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黔( qián )阳 籼( xiān )稻 雄蕊( ruĭ ) 鉴( jiàn )于 坛钵( bō ) 矢( shĭ )志不移 积累字词 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 矢志不移 ) 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 劫后余生 ) 神异的光辉。 ( ) 灵光 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 大相径庭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谭士珍
人物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 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 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 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 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 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 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 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 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 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 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 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友好。
水资源保护
研究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提 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05
袁隆平的学术思想与传承
袁隆平的学术思想
杂交水稻创新思路
袁隆平认为,杂交水稻创新要跳出传统思路,通过远缘杂交寻找突破口,并重视杂交水稻的抗病性和抗旱性。
杂交水稻的成功得益于袁隆平教授的精湛科研能力和团队的合作,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
杂交水稻的产量优势与影响
杂交水稻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 产量。
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水平,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 出了重要贡献。
杂交水稻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发和应用,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 要贡献,也对全球粮食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奋斗目标
他始终以解决粮食问题为己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 的产量和更好的品种。
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荣誉面前
尽管袁隆平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但他 始终保持谦逊,将荣誉和地位看得很轻。
金钱观念
他并不看重金钱和物质财富,而是将精力全部 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以造福人类为己任。
高风亮节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随波逐流,展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
袁隆平对后继者的寄语与期望
寄语后继者
袁隆平希望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能够勇于 创新,不畏艰难,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望与展望
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景充满信心,他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推广,使杂交水 稻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粮食安 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教学设计的教材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该教材主要以袁隆平科技园为背景,介绍了袁隆平先生的成长经历、科研成果以及杂交水稻的意义和优势。
本教材适用于初中生素质教育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掌握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应当培养科学探究的思想和习惯,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事物间的关系,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
3. 价值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袁隆平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树立追求卓越、勤奋好学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修养和爱国意识。
三、教学过程1. 预热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袁隆平先生的科研成果,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2. 导入环节请学生查找有关杂交水稻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袁隆平的科研成果,让学生自主了解杂交水稻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杂交水稻。
3. 操作实验环节请学生进行“杂交水稻生长时间的观察实验”,即:将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种在同一个盆中,在相同的环境下观察生长情况,比较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时间,让学生发现杂交水稻在生长时间上的显著优势。
4. 知识讲解环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讲解杂交水稻的概念、意义和优势,介绍袁隆平先生的成长历程和科研成果,让学生对杂交水稻和袁隆平有更深刻的认识。
5. 分组探究环节请学生分组探究杂交水稻在地理环境上的适应性,比较不同地区对杂交水稻的推广效果,让学生理解杂交水稻的推广问题和挑战。
6. 总结反馈环节通过互动答题、小组演讲等方式,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反馈个人的感受和收获,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主要通过学生上课表现、实验结果、小组探究和总结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精讲【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籼xi ān:籼稻,水稻的一种。
灵光: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鉴jiàn于:考虑到。
冷言冷语:含有讥讽意味的冷冰冰的话。
颁bān:发布;颁发。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谭士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知名作家,怀化地区文联主席。
2、关于袁隆平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还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育成“超级稻”一直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
中国一九九六年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由袁隆平主持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展开对“超级稻”的协作研究。
袁隆平和课题组其他人员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使“超级稻”连续三年在全国近十个省大范围试种,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
基于这一成果,中国在1999年宣布在世界上率先育成超高产杂交水稻——“超级稻”。
在云南试种的50亩“超级稻”,有一亩产量高达1137公斤,创下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如今,袁隆平身兼多职,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这位自称农民的杂交水稻专家,1930年9月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之后,袁隆平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曾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曾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60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
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400公斤左右提高到600公斤左右,近20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3000多亿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谭世珍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了解人物通讯的一般特点。
3.理解文章的主旨。
4.体会袁隆平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主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人物通讯的一般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思路:导入后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制出袁隆平年表,再次阅读后开始分析文章脉络并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师生互动,探究性的讨论和学习。
预习指导:生字词、袁隆平基本知识、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要点:精读、梳理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5分钟):我们今天要读一篇人物通讯,如果把消息比作电报,那么通讯就是信,能够更详细、深入地报道人物或者事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篇通讯,报道的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给袁隆平写一份“履历表”。
学生自读课文,撰写并“发表”袁隆平履历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930 年生于北京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50 年代末,黔阳县劳动锻炼1964 年,转向研究水稻1968 年,在艰难中研究获得进展1974 年,被任命为海南制种大军总顾问1976——1989 杂交水稻迅猛推广1985 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8 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1987 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89 年,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参加学术会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作者简介(0.5分钟):谭士珍,当代作家。
1933年出生,湖南新邵人。
三、检查预习(5分钟):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籼型()笼罩()雄蕊()繁殖()大相径庭()矢志不移()坛坛钵钵()搅拌()劫后余生()兵不解甲()四、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0分钟):文章脉络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时间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
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1)
3、袁隆平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怎样的道理? 任何一项科学实验成功的背后都沁透着研 究者的辛勤汗水,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不断 努力。
课堂小结: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杂交水 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先进事迹,讲述了袁 隆平不畏艰辛,努力攻克科学难关,勇攀 科学高峰的感人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项 科学实验成功的背后都沁透着研究者的辛 勤汗水,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努力。
五、拓展与迁移
查找有关袁隆平的资 料,谈谈他的事迹对你有 何启示。
成功的启示
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 这就是知识+汗水。
3、袁隆平的实验分那几步?
一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二筛选和培育保持系, 三筛选和培育恢复系。
4、袁隆平的水稻研究迈出第一步的时 间是?
1964年6月到7月间。
5、袁隆平的终身追求是什么? 让所有人不再挨饿。
课堂小结:本文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杂 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的先进事迹, 讲述了袁隆平不畏艰辛,努力攻克科 学难关,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过程。
第七课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后练习)
1、选择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1B 2B,A 3A 4D
2、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 (1)你是我们班公认的好学生/你是全校 公认的三好学生,你就不要谦虚了。(公 认) (2)他买的零件不配套/由于他刚买的东 西不配套,老张不得不又跑了趟商店。 (配套)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答案。 1C 2A 3A 4A 5C 6D
1.听句子,选择正确解释。ADBBA,BDCDA 2.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BCDDC,DCDBB
3.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CACCA,DCACA
作业:课后练习第二题。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的荣誉: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 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平(今北京)。历任研 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 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偏 远的安江农校,开始了他从事农业科学技术教育和 研究的生涯。60年代初,他开始研究世界性难题 “杂交水稻”。1975年,进行多点试种成功。 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 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 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 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 人物通讯 ,按 时间顺序 报道 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 的卓越贡献。
一、根据时间提示,概括发生的事件。 193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生于北京
西南农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南安江 1953年秋: ___________________ 农校,开始教育和研究生涯。
二,课后问题二。 找出课文中能体现人物品 质的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
1、”听了向福财的话,袁隆平心情很沉重。“ (第7段)
心理描写。
袁隆平目睹农村的贫穷,产生了深深的愧疚, 促使他开始科学实验和研究。 这个典型事例表现出袁隆平的社会责任感。
2、为了照顾这得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 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17段) 动作描写。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突出了秧苗 的珍贵和袁隆平对它们的珍惜。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当代神农氏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 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21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 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 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 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 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 •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 利转让美国。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 种了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题及答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阅读题及答案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了解袁隆平本人及他的杂交技术就能够够很好地去应对这篇阅读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阅读题目,欢迎大家参阅。
《杂交水稻之父》阅读原文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
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
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
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
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
”“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
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
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
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
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
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当代神农氏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 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 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 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 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3.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 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农民向福财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来
回40里,为集体换良种。向福财的小女儿 春花因肚子饿偷吃稻种,被向福财一巴掌 打倒。 描写当时农民的贫穷,揭示出袁隆平决心 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 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 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品味与赏析
为了照顾这得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 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 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了似的在狭窄的田 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 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 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
试分析这两段文字的精彩之处。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 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 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 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 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 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 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 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 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 来,令人久久难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ppt课件
被 选 为 人 大 代 表
水稻研究的重大意义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稻国之一,水稻种 植面积为总播种面积的1/3,水稻产量占 粮食总产量的40%。
• 从国际上看,全世界约有1/2的人以大米 为主要粮食,有90多个国家种植水稻。— —世界意义
成功的启示
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 这就是知识+汗水。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 赞赏”。---列宾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 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 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周莉
当代神农氏
•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 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 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 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 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一、人 物 简 介
•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农历七月出 生于北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8 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 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 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 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
安 全 保 障 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读:教学目标: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物形象)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籼(xiān)稻黔(qián)阳衣钵(bō)矢(shǐ)志不移兵不解(jiě)甲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劫,灾难。
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一)学生自由朗读,熟悉人物,能写出袁隆平简介,师指正。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熟悉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人物。
(简单提示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附后)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
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
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面对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神秘,也可能会认为他天生是一个天才,那么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袁隆平的访谈录,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袁隆平。
请大家阅读时摘下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文字,并请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课件展示访谈录,附后)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提示:“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
”(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
”(不迷信权威)“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
”(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
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
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爱好广泛)“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
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
”(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知识拓展: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有关的名人名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
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1、他的这些精神品质,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所体现,请大家再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概括)提示:作者在这儿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
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
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
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他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在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
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于细微处见精神。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
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是什么?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三)在人物通讯中,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
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想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
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明确: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全文小结归纳五、写作练习:请大家将本则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四百字左右。
提示:通讯与消息的区别: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5、表现手法不同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举例说明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概念:人物简介是我国各个行业在简单介绍先进集体中的每个先进人物,或英雄、模范人物时,所使用的文体样式。
写作格式:(1)标题介绍单个人的标题,可用《***简介》;介绍集体的标题,可在人物简介前边加上单位名称,如《中国女排运动员简介》。
(2)正文正文的内容有:被介绍的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突出贡献、获得的荣誉称号等。
写作时要把上述材料按先后次序写进简介中去。
在介绍完人物的情况之后,必要的可以写一半句歌颂、赞扬的话。
对其贡献作出评价,以表明作者的态度。
写作要求:写作以前,要对被介绍的人物的一般情况有所了解,而且所用材料要真实可靠。
例文:中国女排教练简介袁伟民江苏人,今年42岁,在60年代和70年代曾是中国男排的优秀二传手。
1976年他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根据现代排球的发展趋势和中国运动员特点,他把欧美式的高举强攻和亚洲式的快速多变结合起来,经过努力,使这支队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打法,终于登上了世界排坛的高峰。
本届世界杯赛他获得了“最佳教练员奖”。
邓若曾四川人,今年45岁,过去也是中国男排的一名优秀运动员。
现在是中国女排的副教练。
虽然他开始打球的历史比袁伟民早,但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配合袁伟民搞好训练工作。
他对运动员既严格又亲切,常常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她们不忘重任在肩,自觉磨练意志和提高球艺。
附:袁隆平访谈录“我的体验就是八个字”记者:回首过往,在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前,长达数十年的艰难岁月里,您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有没有所谓成功的“捷径”或者“秘诀”?袁隆平:什么秘诀、信条,我倒是很少去琢磨这一套。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没有那么多的传奇。
不过令我感受最深的一些体验肯定还是有的,大概就是这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记者:什么促使您把研究杂交水稻作为了自己终身从事的职业?袁隆平:从1953年到1966年,我在安江农校一边教课,一边做育种试验,每年都到田间去选种,就是从植株中筛选具有稳定遗传优异性状的品种。
1960年,我在田里偶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粒多,结实饱满。
第二年我把它种下去,精心培育,希望有个好收获,不料大失所望。
长出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参差不齐,让人心灰意冷。
那天,我坐在田埂上仔细搜索所学过的科学知识,反复寻思失败的原因。
后来分析推断,第一年选出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不是纯种,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才会出现分离。
但如果按照那株“天然杂交稻”来折算,粮食亩产可以达到1000多斤——这在60年代初期可是了不起的奇迹啊!我灵感突发地大胆设想:既然水稻有杂种优势,为什么非要选育纯种呢?从此,我选定了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课题,致力于杂交水稻的育种。
记者: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困难主要来自哪些方面?袁隆平:如果没有困难,那就不叫做科学研究了。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
我那个年代的情况比较特殊。
那时有“左”的路线的干扰,有天灾,有同行的嫉妒,但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传统遗传理论的巨大阻力。
当时的权威学者和权威学说认定:搞杂交水稻研究不可能有前途,这是对遗传学的无知。
在种种“权威”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权威永远来自实践。
有三件事对我的鼓舞特别大:一是杂种第一代有杂种优势的现象;二是1960年发现的“天然杂交稻”也表现了明显的杂种优势;三是糯稻田中的“公禾”就是天然的籼粳杂种,也显露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这些都是自然界反复出现的铁般事实啊!为什么有些人却偏偏要盲从“权威”,对此视而不见呢?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去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
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
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现在还不明白负负为什么会得正”记者:您在求学时代默默无闻,学业成绩也并不十分突出,30岁过后大器晚成,现在更是成为了世界级知名科学家。
那么您如何看待自己并不显赫的青年时代?袁隆平:学生阶段,我确实是成绩平平,不追求考高分。
青年时代积累知识,打好基础,以后的人生将会受益无穷。
但我认为终身学习、积累知识是一辈子的大事情,非一朝一夕之功,不能够太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