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

合集下载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

《诗四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包括《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和《夜书所见》四首古诗。

这些诗篇均为经典之作,描绘了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展现了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四首古诗,理解其大致意思,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风格。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古诗文朗读音频。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四首古诗的插图,让学生根据插图猜测诗句内容。

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古诗描绘的山水、节令、离别、思乡等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四首古诗,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分析其韵律、对仗等基本特点,讲解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朗读、背诵四首古诗,教师检查发音、节奏等方面,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四首古诗的、作者、韵律、对仗等特点,以及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四首古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四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的高洁情操和美好愿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的韵律、对仗等特点。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得到激发。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可以组织古诗知识竞赛、古诗朗诵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创作古诗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课外诗四首

课外诗四首

课外诗四首以下是四首课外诗
1. **《枫桥夜泊》**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 **《凉州词二首·其一》** -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出塞二首·其一》** -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4. **《己亥杂诗·其五》**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四首诗分别来自不同的诗人,题材各异,包括夜景、边塞、离别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四首》

田园诗人。 他的诗写得好,看
他的诗,就像看画;他 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 的画,就像读诗。苏轼 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
精选ppt
11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 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 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使至塞上
精选ppt
20
•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 (公元725年,诗人24岁)出蜀至 荆门时所作。
•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之外驶 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 地游览。
精选ppt
21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 第三,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 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 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青白色 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描 绘出一幅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美景。
精选ppt
16
使至塞上
译文:轻车简从查 看边疆,途中经过 属国居延。我像征 蓬飘出边塞,又像 归雁飞入了胡天。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 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 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huì hè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zhǎng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精选ppt
4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述“晨兴理荒秽,带月 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
• 清晨我下地松 土除草,星月 下我扛着锄头 回家歇息。
精选ppt

《诗四首》课文原文

《诗四首》课文原文

《诗》课文原文
《诗四首》课文原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四首》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渠县第三中学向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一、导入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记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判定,时间当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问: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锄草)锄了多长时间?(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以看出他干了一整天。

)讲: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

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i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

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

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

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写作特色练习题,人教版同步课程教学,还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教案》写作特色课后辅导,教学分析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八年级人教版古诗四首篇1《归田园居》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里人,披衣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志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这一首,写作者归田后的闲适自得生活和对于庄稼的浓厚情感。

全诗可分为三层意思:开端四句是写田园生活的静谧;中间四句是写生活在田园与田夫野老相得的志趣;末四句是写作者对农作物的关注和与之共命运的情感。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中的野外、穷巷,是与繁华闹市、官场争斗相对立的。

轮,车轮。

鞅,驾车时马颈上套用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两句写农村荒野僻静,少有应酬交往。

农村虽处“野外”,只有“穷巷”,但却没有“人事”的烦恼和“轮鞅”的喧哗,作者暗中流露出欣喜快慰之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荆扉”是柴门。

这两句写作者归隐后生活简陋愉快,思想单一纯真。

他安贫乐道,以守志为荣,以幽居为乐,“以善自名”。

“绝尘想”三字,看出他摒弃了个人利欲杂念,与当权者作了最后决裂。

这是由于“立善”的信念支持着他,使他保持了名节。

从这两句诗我们看到作者初归田园,颇有几分闲适。

他一边劳动,一边读书赋诗,饮酒弹琴,过着悠游自得的生活。

他开初的劳动不象后来那样艰苦,生活也不象后来那样贫穷。

这是因为他刚辞彭泽县令,还略有余资,犹有储存。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他有奴子。

汉晋时候的奴子,是不但侍候主人,并且给主人种地、营商的,正是生财器具。

所以虽是渊明先生,也还略略有些生财之道在”。

故在衣食温饱之余,得以逍遥自乐,这正是初归田园时的生活写照。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曲中”一作“里人”。

似以“里人”为是。

作者在耕作之余与农民随意交往,亲密无间。

诗四首教案_诗四首原文赏析

诗四首教案_诗四首原文赏析

诗四首教案_诗四首原文赏析课文《诗四首》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诗四首分别为:《归园田居其三》、《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其一》一、《归园田居其三》作者是宋代文学家陶渊明。

其古诗全文如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缺乏惜,但使愿无违。

【注释】南山:指庐山。

稀:稀有。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orG 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

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荷锄:扛着锄头。

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去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长,生长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反。

【翻译】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有。

早晨起来到地里去除杂草,黄昏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只要不违反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鉴赏】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开心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宠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

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抱负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

诗中虽有感情的动乱,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颜色是辉映全篇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比照,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部编版九下12课《诗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部编版九下12课《诗四首》翻译、作者、背景

部编版九下12课《诗四首》翻译、作者、
背景
诗四首
这篇文章介绍了部编版九下第12课《诗四首》的翻译、作者
和背景信息。

本课主要涉及四首诗歌,分别是《秋思》、《问刘十九》、《赤壁怀古》和《夜泊牛渚怀古》。

《秋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朱熹。

它描述了一个人在秋天时对故乡的
思念和感伤之情。

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
家乡的眷恋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问刘十九》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陆游。

它是一首抒发内心愤懑和对现实的
反思之作。

诗中以对刘十九的询问为引子,通过描绘当时社会的种
种不公和人情冷漠,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

《赤壁怀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杜牧。

它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忆和对英雄气概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壮丽风采的向往和景仰。

《夜泊牛渚怀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杨巨源。

它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泊船时对过去辉煌岁月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诗中展现了一种对江南风景的赞颂和对人生沧桑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怀旧色彩。

以上是部编版九下第12课《诗四首》的翻译、作者和背景的简要介绍。

这四首诗各具特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抒发,传达了作者们对家乡、社会现状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PPT

八年级语文诗四首-PPT

第二课时
《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
《渡荆门送别》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位杰 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李 白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丰富,气势奔腾, 风格豪放飘逸。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 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 直向荆门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 田里长满了草。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 扛着锄头晚归。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 了我的衣裳。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 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为 “千古壮观”的诗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 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 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 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 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 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 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 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 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 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 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 在目前。
陈与义,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是南 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靖康之变”发生后,宋代诗人遭遇到天崩地裂 的大变动。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诗人逃难三年之 际,登上了岳阳楼。诗人之悲痛,实在是个人身上 熔铸国家的深沉悲痛。

课外诗四首

课外诗四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 无所作为。僵,僵硬。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4、思:想着,想到。 5、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 疆。戍,守卫。轮台,是古代边防重地。 6、夜阑(lán):夜深。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 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 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 难成眠。 7、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 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 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 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 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 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 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 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 反衬今夜的孤寂。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词句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 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 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 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 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 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 飞向万里晴空。
《潼关》 年代:清 作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ຫໍສະໝຸດ 山入潼关不解平。译文:
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 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 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 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啊,云涛, 云涛,四面八方尽是滚滚云涛,大概 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 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0课《诗四首》(共83张PPT)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 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 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 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 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3.孤烟直:孤烟指烽火与燧烟,古时边 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燧烟燃狼粪,取 其烟直而聚,故云孤烟直。 4.长河:指黄河。
5.“萧关”二句:写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 得知首将(护都)正在前线。萧关,在今宁夏回 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候骑(jì ),骑马的侦察 兵。护都,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自己一路跋涉,看 到的沙漠中特有的景色。被国学大师王国维赞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 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 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 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注释:
1.“单车”二句:写轻车出使,慰问塞上将士 。单车,轻车简从。属国,典属国(秦汉官名) 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 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 称属国。 2.征蓬: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四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代诗四首

一、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 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二、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 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2 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实景)
(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 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 秋思
观沧海
曹操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 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 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生平馆
曹操( 155 - 220 ),字孟德,沛国谯 县(今安徽省毫县)人。东汉末政治家、 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 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 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 吕布等割剧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 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 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 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 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 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 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 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小结:
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 怀,奋发昂扬的精神。 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 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 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 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四首》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大沙漠 遇到 黄河 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骑马的侦察兵,他说前敌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笔力苍劲 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归雁:暗写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抑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长河:沙漠中特有的景象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 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 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 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 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 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 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 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 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主题: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
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眷恋、思念之情。
拓展 李白在唐诗中10大最经典诗句:
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句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 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催人泪下诗句: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舍:诗四首

老舍:诗四首

老舍:诗四首
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舍:诗四首
(一)沔县谒武侯祠
淡泊于今尚若斯,清流疏柏武侯祠。

三分未竟贤臣志,一表应怜庸主师!
大汉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当时;
死而后已同肝胆,海内飞传荡寇旗!
(二)潼关炮声
瓦砾纵横十万家,潼关依旧障京华。

荒丘雨后萌青草,恶浪风前翻血花;
堪笑晴雷惊鸟雀,誓凭古渡斗龙蛇;
山河浩气争存灭,自有军容灿早霞!
一水惊蛇岸欲流,黄沙赤血撼天浮!
奇兵无愧关河险,壮志同消今古仇;
峪口新营嘶战马,山腰古道隐耕牛;
连宵炮火声声急,静待军情斩贼头!
(三)过天津桥
天津桥外古亭林,几代风流余鸟音!
白鹤云间山色远,黄牛车缓柳阴深;
桑麻未异丰年景,刀火偏多报国心;
肯向鹃声卜末劫,金戈铁马动长吟!(四)白马寺
中州原善土,白马驮经来。

野鹤闻初磐,明霞照古台。

疎钟群塚默,一梦万莲开。

劫乱今犹昔,焚香悟佛哀。

一九三九年秋北战场
载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弹花》第三卷第一期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 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 怀。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 年多难更凭危‛ 通过叙事抒发了 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 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 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 木沧波无恨悲‛怎样理解加线的词 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 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 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 护在燕然。
来到边关看见骑兵,骑兵说将 领还在前线。
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揣摸诗中感情:
想到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苦闷抑郁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感慨赞美
总结:
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 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 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 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 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 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 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 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 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 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 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 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 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 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写使者进入边塞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 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 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 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 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 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思想内容 表现久居异地之人 的思乡之情。 写作特点 叙事、写景、抒情结 合,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 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 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 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著有《 简斋集》。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渡远:远渡。 楚国:楚地。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 二句点题:诗人远离四川,乘船沿 江游览楚地。 叙送别缘起。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平野:平原。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绘山势,流水,原野。用游动的视角 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 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 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 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 而去。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欧 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 东坡居士)。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豪迈奔放,别具一格。 像著名的组诗《古风》,批判朝政弊端,感慨有志之士不 能展抱负;乐府《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等, 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望庐 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以充满想象的神 奇之笔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尽管李白有的诗歌也隐含着 人生如梦、纵酒狂欢的颓丧情绪,但不满于社会和政治的 黑暗,追求心身自由和解放的昂扬向上的精神是他诗篇的 主旋律。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与杜甫并称 “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 色彩美: 缕、河水闪闪 ——鲜明优美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 ‘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 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 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 有道理,为什么?
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 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 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苏轼评价王 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 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作 者 陶 渊 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
427),东晋著 名诗人。一名潜, 字元亮,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 人。 著名的隐士,不 满于官场的黑暗, “不为五斗米折 腰”,隐居农村。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授印去职 。离开官 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 生活。 归园田居一共有五 首,写作于隐居后第 二年,这是第三首。
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流露了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 之情。
作 者 王 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 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 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 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 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
使至塞上
王维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 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 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 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 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 雄丽。
登岳阳楼
陈与义
jīng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荒秽(huì ):杂草丛生。 带月:顶着月亮。 荷(hè)锄:扛着锄头。 道狭(xiá):道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 沾(zhān):沾湿。 但使:只要让。 愿无违(wéi):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赏析诗歌的意境美
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平淡不必 多言,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 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 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 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 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 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 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 欣然。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 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 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 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 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 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 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 “为五斗米折腰‛这个成语来源于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 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比 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 动。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 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 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 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
介绍创作情况
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 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 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 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 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 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 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概述诗意:
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展 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 生活情形。

示:
可以先逐句解释,然后进行完整的表述。
诗的前四句记叙豆田锄草一事。 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第二句说锄草 的原因,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第 四句是说月儿初升之时才荷锄晚归。第 五、六句写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 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第七、八句写沾 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 意愿就行了。
以‚蓬‛ ‚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 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 意境雄浑。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 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 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幽微难言内心情。
描绘沙漠中的典型景物‚孤烟‛ ‚落日‛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xǐyǐ
登岳阳楼
瓜分
陈与义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 高处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 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 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 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 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 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 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 心中的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收束全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