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中国语言学史》课件

音韵学
音韵学概述
反切法研究
音韵学是研究语音的历史演变和规律 的学科。在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始于 汉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反切法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 通过对反切法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 的语音发音和语音结构。
韵书研究
韵书是中国古代的语音字典,通过对 韵书的解读,可以了解古代的语音系 统、音韵规律和语音演变。
其他重要著作及其影响
《康熙字典》
是一部集大成的字典,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和词语,对研究汉语词汇 和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是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对古籍的整理、分类和评价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
《经义述闻》
是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对研究古代经籍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
05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 物
02
中国古代语言学
文字学
文字学概述
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和应用的学科。在中国,文字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和龟甲上。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 ,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金文研究
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通过对金文的解读,可以了解周 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 • 中国古代语言学 • 中国近现代语言学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 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 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中国语言学史简介语言Leabharlann 史的定义与重要性语言学史的定义
语言学史是研究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包括语言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发展 过程。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分期

中国语言学史的分期中国语言学史分为六期:第一期:先秦——中国语言学的萌芽期这个时期的表现是:诸子着作中有关语言问题的论述方面及训诂学的产生萌芽。

首先是诸子的语言观,表现在:(1)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孔子认为,只有正名,国家的政策和官员们的言论才能统一,政令才能顺利地下达,政事才能成功,礼乐才能复兴,刑罚才能准确,老百姓才能有所依从。

只有通过正“名”以正实,重建社会的和政治的关系与制度,使其名实相符。

君主和各级官员们都按照自己的名份来行事,就能够实行"仁"政,建立起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秩序。

这样社会便可以转危为安,转乱为治。

由于其政治主张在各国都无法采纳,于是开始修《春秋》,想通过编书来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他寓褒贬于一字,在语言运用上非常严肃。

《公羊传》、《谷梁传》里分析《春秋》的语言很注意孔子的正名思想。

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

孔子在谈论正名问题的时候,对语言的运用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反对过于浮华的辞藻。

主张言辞足以达意,这就是《论语·卫灵公篇》所说的“辞达而已”。

《论语》里还提到言语的朴实和有文采是对立的两方面,君子要使这两方面配合得当,统一起来。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些看法,今天还有积极意义。

修辞学的着作谈到修辞的起源,还是认为孔子起了很大作用。

(2)老子着有《老子》,这本书在第一章就说“道可道,非常道。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第一章 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 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 国外译作:国外译作:1、 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 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 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2 P2二、 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1、 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 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语言学史是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历史上的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思想,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和演变,为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方面,其中以文字学和音韵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文字学主要研究汉字的起源、演变、规范和应用,音韵学主要研究汉语语音的演变、分类和特点。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等。

文献研究是通过阅读古代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文献,了解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思想;比较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学著作和学术思想,发现语言学的演变规律;个案研究是通过研究具体的语言学问题或案例,深入了解语言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

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成果对中国语言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思想;其次,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实践提供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最后,它为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启示和方向。

总之,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了解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和现状、推动中国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语言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语言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中国语言学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探讨各历史时期语言学的学术成就及其对社会文明发展的贡献,并为当今语言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二、内容梳理在中国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语言学家,他们的学术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荀子等,他们提出了“名正言顺”等语言学观点,强调了语言规范的重要性;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学著作,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则奠定了中国语言学的基础,对后世的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语言学史提纲

中国语言学史提纲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提纲)绪论中国语言学史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

它的任务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产生的语言学著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语言学史的性质与任务是属于学术史性质的一门学科。

其任务是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对中国历史上的语言学著作进行科学的、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我国语言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研究语言学史的必要性3、研究语言学史的三个原则第一、坚持正确的历史观点。

第二、对学术观点要客观公正,决不党同伐异,偏主一家之言。

第三、全面占有资料,直接研究原始资料,切忌断章取义,人云亦云。

※4、“现代语言学”的概念西方的“现代语言学”与传统语法学和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相对而言。

其根本特点是由纵向研究过渡到横向研究,即由历史的研究转向平面的研究。

提出这种新理论体系的是瑞典语言学家索绪尔(F. De Saussure),他是西方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中国的“现代语言学”有两个含义:一是“现代的语言学”;二是指“语言学的现代化”。

(1)现代的语言学:是对“古代的语言学”而言的,强调的重点是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

(2)语言学的现代化:指的是观点、方法的改变,指的是学科本身的革新。

从总趋势而言,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语言学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具体说来,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科学化、社会化、理论化。

所谓科学化,就是明确了语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彻底摆脱了经学习气;明确了语言学有一个独特的系统,它有音、有义,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根据语言内部系统的不同产生了明确的专业分工,促进了语言学内部各个分支的建立。

所谓社会化,一方面指语言学要为社会服务,要走向社会调查语言,要为社会制订语言政策、文字政策;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又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所谓理论化,指对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对语言学理论的传播。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著作。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为我们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首先,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作者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沿革、学派演变、理论成果和学术思想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轨迹和学术成果,全面展现了中国语言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历史的细致考证和深入分析,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学术传统和学术特色,深入把握中国语言学的学术内涵和学术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其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是全面系统的。

作者在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如历史考证、文献梳理、学术分析等,全面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术成就。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深入剖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特点和学术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深入把握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规律,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学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最后,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成果是丰富多彩的。

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作者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语言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深入剖析了中国语言学的学术特色和学术规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

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

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国语言学史的定义与重要性1.语言与语言研究的起源2.中国语言学史的范畴3.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意义三、中国语言学史的主要内容1.古代汉语研究2.中古汉语研究3.现代汉语研究四、中国语言学史的里程碑事件1.重要著作与学者2.学术流派与争论五、中国语言学史的未来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2.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3.国际交流与合作六、结论正文:在中国语言学领域,语言学史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语言学史的意义:定义与重要性、主要内容、里程碑事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语言学史的定义与重要性。

语言学史是一门研究语言发展历程、探讨语言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如《诗经》、《春秋》等。

这些经典中包含了古人对语言的观察和思考,为后世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语言学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语言研究的起源: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表达方式。

研究语言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演变。

2.中国语言学史的范畴:中国语言学史既包括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也包括中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这三个阶段的语言研究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国语言学史的整体框架。

3.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意义:研究中国语言学史,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汉语的发展脉络,挖掘汉语的内在规律,提高汉语教学和研究水平,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中国语言学史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古代汉语研究、中古汉语研究和现代汉语研究。

1.古代汉语研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甲骨文、金文、文献典籍等为对象,探讨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中古汉语研究:中古汉语研究以《切韵》、《广韵》等韵书为代表,着重研究音韵、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3.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为依据,关注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现象。

(NEW)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NEW)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韵书为主的时期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西学东渐的时期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略)第1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1.1 复习笔记一、语言研究的萌芽1语文学的兴起(1)先秦时,书籍较少,人们还感觉不到有语文学的需要,因此语文学没有产生。

(2)语文学的兴起,是在文化遗产积累较多的时代。

(3)书籍增多,时代久远,导致字形、音、义都发生变化,于是促使人们进行探讨。

2语文学早期的作用(1)作者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即后来所说的“声训”。

声训的办法是采取同音的字或双声叠韵的字作为解释。

孔子、孟子之所以搞声训,并不是为了语文学的目的,而是为了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如:①“彻者彻也”不但同音,而且同字,但是仍旧可以认为是声训,因为同形词不等于同一个词。

“政者正也”也是同音为训的例子。

②“助者藉也、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都是叠韵为训,而声母也很相近。

(2)作者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如:①《左传宣公十二年》叙述邲之战,楚国打了胜仗,潘党劝楚庄王建筑军营,积尸封土,来显耀自己的武功。

楚庄王不肯。

在他的长篇谈话中特别提到“武”字的字形是从“止”从“戈”,只有停止干戈才够得上称为“武”。

②根据《韩非子》的说法,仓颉造字的时候,把“厶”字(即“私”字)写成环绕着自己的样子,表示为自己打算;“公”字是“厶”字上面加“八”字,“八”等于说“背”,背私就是跟私相反,所以是“公”。

(3)作者用来辨别同义词(比较接近于语文学的情况)如:①《左传·庄公三年》说,军队驻扎一夜叫“舍”,驻扎两夜叫“信”,驻扎超过三夜叫“次”。

②《文公七年》说,在国内发生的战争叫“乱”,来自国外的战争叫“寇”。

(4)最合于语文学性质的,是对古书的字义的解释①在讲到“寮”字以前,荀林父先说明同官为寮,也许因为当时“寮”字不很通俗。

中国语言学史(全套课件497P)

中国语言学史(全套课件497P)

三、传统“小学”的含义 在古代,小学一词的含义比较复杂。 西周时期:“小学”这个名称最初跟学校是有关 系的。《大戴礼记》云: “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 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又《汉书· 艺文志》 “古者八岁入小学。”可见,“小学”是指初级学校, 即 八岁以上的幼童读书的学校。 周代教育制度中,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们六书。 许慎《说文解字》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 国子,先以六书。”周代小学教“六书”,也就是进行 识 字教育。书就是书写,识字 。识是小学里的事情,13
这种看法是受西方的影响产生的
在西方的语言学史著作中,没有中国语言学史。原 因在于:一方面汉字难学难认,使得外国语言学家很 少也很难研究中国的语言学史;另一方面,我国语言 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也很少,向国外介绍我国语言学 史的就更少了。因此,欧洲语言学界认为语言学科建 立于欧洲19世纪初。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 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的“语文学”。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前言”说:“中国在五四以 前 所做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的范畴。”把中 国 10 数千年的语言研究看作语文学,明显受西方的影响。
5
清代
古音训诂文字以及语法研究都取得巨大成就:
古音: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孔广森、王念孙、 王引之、钱大昕等学者都取得辉煌成就。
文字训诂:对《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等进 行校勘考证研究,使古代语言学著作得以发扬光大。 语法:我国古代语法研究一直不成体系,只有一些片断 言论,没有专著。清末马建忠著《马氏文通》,这是 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建忠曾留学法国。古文功 底好,又通拉丁语、法语。西洋语语法完整系统,语 法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受西洋语法的启 发,马氏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

评濮之珍著《中国语言学史》

评濮之珍著《中国语言学史》

评濮之珍著《中国语言学史》总领本书的标题“语言学”取其广义,实则主要介绍中国的“语文学”历史,博览考证文献资料与故训。

语文学虽欠缺西方语言学研究的科学系统方法与客观成体系的理论成果,仍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典籍浩瀚丰美,也拥有着无数值得钻研挖掘的知识;语文学研究,也足有二千年的历史了。

故,本书以介绍语文学研究史为主,兼介绍古文字学、语法学、普通语言学、语言调查等。

第一章训诂为主的时期第一节语言研究的萌芽先秦时期语言文字资料不丰富,文字学研究没有兴起;但是,文字学的萌芽已经萌芽了。

首先是离真正意义的语文学相去较远的情况。

一,借字义解释阐明哲理或政治观点。

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时孔子曰政为正;又如孟子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些都是后世称之为“声训”的方法,取同音或近音字释义;二,借字形解释道理。

如《左传》中“武”为“止戈”的解释。

这些解释未必是造字者的本意,可以视作这些解释者为了说明道理而牵强附会。

例外是辨别同义词的情况,如《左传》庄公称军队驻扎一夜为“舍”,两夜为“驻”,三夜为“次”。

第二是对古书的释义,则离语文学较近,较为可靠。

如《左传》中荀林父为了说明《诗·大雅·板》中“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指出“同官为僚”,是解释《诗经》的字义,是准确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

第三是古籍中偶然出现的一些语音分析材料。

如《吕氏春秋》中东郭牙凭借读唇术断定齐国将攻打莒国。

值得注意的是,先秦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语言学范畴的语言理论。

荀子在《正名篇》叙述了三个语言学原理,包括“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具有民族性,思维具有世界性”,“语言稳固又发展”等。

第二节童蒙识字课本和故训汇编童蒙识字课本是语言学研究的第一阶段。

秦汉时期,已出现部分用以教学孩童识字的“小学”课本,其中大部分已经亡佚。

以仅存完整的《急就篇》来看,其内容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分别押韵铺排,罗列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包括饮食、衣服、器物、动物、兵器、形体等多方面内容,以教会孩童认字。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说文》“亦声”——从A从B、B亦声。

金石文字的辑录整理 刘敞《先秦古器图》 欧阳修《集古录》 赵明诚《金石录》 吕大临《考古图释文》 洪适《隶释》、《隶续》
第三,音韵学分化深入。 等韵学

古音学 朱熹“叶音说”。 陈第的批判: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故以今 之音读古之作,不免乖剌不入。
齐梁之间的“四声”。 沈约:“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一简之内,音韵尽殊, 两句之间,轻重悉异,达此妙旨,始可言文。” 梁武帝:“何为四声?”周舍:“天子圣哲。”
魏晋南北朝,汉语传统语言学的演进时期。
参考书目: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高校文科教材)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广东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 版社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
其成果一方面持之有故,可信度较高,而且明白易晓;另一方 面却因为限于举例说明,走入“无所不通”、“无说不立” 的歧途。
第二节 诸子的语言理论
一,言意关系

老子认为“言不达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庄子把老子的观点具体化、形象化——轮扁斲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 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 “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 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 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 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 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 天道》)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 (同上)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

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复习◆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发展,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

◆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则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科学。

前者以文字和书面语为对象,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和缺乏系统性。

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微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我国境内除汉藏语系外,还有三个语族:侗泰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藏语系的语言特点:⑴每个音节上有固定的声调(3-8个)。

⑵大部分词以单音节词根为基础。

⑶有类别词(量词),如汉语中“这个人”的“个”。

⑷词序很重要,且词的次序比较固定。

⑸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

◆“小学”:指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为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从而诞生了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因此又被人们称为经学的附庸。

先秦:◆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声辞传》,这和《周易》用阴阳两个符号的意义相似。

◆关于名实的讨论:1.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其政治含义是以周礼为尺度来正名分。

2.老子对名实的看法,“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人。

3.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他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幷指出了“名”和“实”的关系。

秦汉魏晋:◆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发展到秦汉时代,语言学逐步兴起。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

中国语言学史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
范畴。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已经对语言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反
映在很多领域,特别是语言学领域中。

中国古代语言学领域的代表作为韩非子的《韩语》,张衡的《太平御览》和《汉语》,以及孔丘《论语》。

另外,还有许多古代书籍,也
包括《晋书》《水经注》《注疏》等作品,其中涉及到各种研究语言
学的问题。

随着中国古代文字改革的进展,语言学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元代文
学家孟郊,把研究语言学变成科学,他的《齐鲁研义》首次讨论了汉
语的发展变化以及分类构成。

Ming子孙汉史和《宋书》中,也提出了许多事实性的、客观的、系统的语言学研究内容。

明清时期,学者们又建立了更宽泛的语言学体系,如李渔的《汉义》,彻尔的《破拙》,王守仁的《汉语大词典》等。

他们更加系统地把中
国的语言学研究。

今天,中国语言学仍然是一门活跃的学科,20世纪以来,比如谢培华
的《汉语语法研究》,施言臣的《汉语变音学研究》,吴宣良的《汉
语词形论》,以及齐海明等学者的《汉语句法研究》等等,都是中国
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突破。

总之,中国语言学在古代发展着,在近现代也取得了很多成就,仍有
很大的潜力可探索。

随着当今世界及中国本土语言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国语言学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

一、语文学和语言学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语言学包括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

狭义的语言学指的是同语文学相对的现代语言学。

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

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

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

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区别:P3前者是文字或署名语的研究,特别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这种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后者的研究对象则是语言本身,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的、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语言理论。

(王力)中国在‘五四’以前所作的语言研究,大致是属于语文学范围的。

二、中国有无语言学?片面观点:没有,是语文学而不是语言学。

欧洲有语文学(philology)和语言学(languistics)的区分,现代西方的语言学传统中,往往强调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区别。

我们有的人也一切以欧洲模式自蔽,谓我国在“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都是属於“语文学”范围的,是“前科学”的。

原因:(1)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是不够的,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很少,至今仍有一些问题得不到澄清.(2)根据现代西方语言学理论,认为有三点理由:P4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成果驳斥:这些理由似是而非,不能令人信服。

(1)研究对象:“文字和书面语”与“语言本身”并不对立研究事实:古代语言学有优秀的著作,已超出语文学范围。

如《方言》(2)研究目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都有它的目的,不能以此就判断它的性质。

西方语言学最初也是为阅读古典文献服务的。

(3)研究成果:我国古代语言学是研究有丰富的理论成果。

文字、词汇、方言、语音三、“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也被称为“小学”,包含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个方面。

但小学最初是指教育童蒙的学校,后用来指语言文字的学习。

P36四、古代语言学史大致分期及特点:(1)先秦:萌芽时期,以研究事物名称为特点主要成就:童蒙识字课本的编撰——《史籀篇》名实关系大讨论——孔子、老子、荀子(2)两汉:确立时期,小学的建立,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点主要成就:识字课本——史游《急就篇》;训诂学、词汇——《尔雅》、扬雄《方言》、刘熙《释名》、《小尔雅》;文字学——许慎《说文解字》;(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发展时期,语音研究开始,词义研究进一步发展主要成就:训诂学、词汇——张揖《广雅》、顾野王《玉篇》、孔颖达《五经正义》文字学——《字林》、正字法专著音韵学——韵书: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4)宋元明:研究范围扩大、承前启后的时期,以语音研究为特点主要成就:音韵学——韵书:《广韵》、《集韵》、《中原音韵》、《韵镜》等(5)清代到“五四”之前:鼎盛和转型时期,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点,是对古代语言学的总结时期主要成就:古音学研究、《方言》、《尔雅》、《说文》研究语法研究兴起——马建忠《马氏文通》知识点:三仓(秦朝)——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西汉史游《急就篇》:唯一流传下来的识字课本。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术著作,通过对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变迁。

在阅读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同时也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语言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文字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对语言文字的探索和研究。

在古代,语言学主要是以文字学为主,通过对古代文字的研究,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字体系和语言规范。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语言学家们不断总结经验,提出理论,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语言学也逐渐走向成熟。

在宋明理学的影响下,中国语言学开始注重语言的规范和规则,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语言学理论和观点。

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开始与外国语言学相互交流,吸收外来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现代,中国语言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语言学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中国语言学家们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中国语言学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语言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阅读《中国语言学史》,我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语言学在历史长河中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也对中国语言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中国语言学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语言学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中国语言学史 读书笔记

中国语言学史 读书笔记

精心整理读书笔记——王力《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先生的《中国语言学史》是一部叙述从先秦时期到解放前期的汉语研究发展的历史。

该书以研究对象为线索分类,分为训诂为主的时期;韵书为主的时期;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西学东渐时期,这种分类方式虽然与其他的以时间为线索的分类方式不同,但也基本上与之相吻合。

按照王力先生的观点中国语言学史,真正的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之前的各种研究均属于“训而序》第一类是校勘和考证的工作;第二类是对《说文》有所匡正;第三类是对《说文》做全面研究,多所阐发;第四类是补充订正先辈或同时代的着作,其中以第三类最为重要,并且出现了“段玉裁、桂馥、朱骏声、王筠”说文四大家。

在甲骨文和铜器的影响之下,在清以后,出现了古文字学的极盛时期。

第四个时期是西学东渐时期,这个时期是以资产阶级语言学为主流,语言学的领域扩大了,方法改进了,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

从清末到解放前,西洋的影响,基本上是资产阶级语言学的影响,出现了中国真正的语法书《马氏文通》,在模仿西洋语法的同时,也指出了汉语语法与拉丁语法、英语语法的差异。

普通语言学传到中国,学者们对语言研究才有所转变,可以对现代语言学进行静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例如:记音的方法不再是用反切的旧方法而是利用音标。

赵元任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描写语言学较早的着作。

精心整理王力先生的这本《中国语言学史》内容丰富,写作谨严,观点新颖。

在每一个分期之下,描述这一时期的研究特点,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其中援引了许多经典着作中的观点,同时也对每一时期的研究对象,重要代表人物和着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了其重要的价值,历史地位,同时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体现了王力先生严谨的学术态度。

这本着作第一次给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做了一个系统的总结建立起一个科学的体系对我国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作用。

关于中国语言学始于五四运动以后的观点,我有不同的想法,西方的语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初,而我们国家的语言学几乎晚了一个世纪,这差距有点过于悬殊了。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

中国语言学史读后感中国是一个语言种类众多、形式多样的国家,拥有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多种语言。

这种多语言的现象反映了中国语言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语言学史》系统地介绍了这些语言的历史和特点,从而展现了中国语言学的宏大和厚重。

作者在书中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研究成果,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语言的悠久历史和繁荣发展。

书中第一章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开始,追溯了中国语言学的起源和初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和音韵方面,通过对文献和史料的考察和比较,人们逐渐认识到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语言存在差异和变化。

在古代诸子百家中,有不少学者对语言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墨子、荀子等人都提出了自己的语言观点。

这些古代学者的贡献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随后的几章中,书中详细介绍了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学、声韵学、语义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作者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对各个时代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

例如,在汉语语法学领域,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集韵》等著作的语法观点和研究成果。

这些著作对后世的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现代语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古代方言学的研究成果。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方言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古代,一些学者对方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如《广韵》和《集韵》就是对方言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的著作。

通过这些著作,人们了解了古代汉语的方言分布和演变。

这些方言的研究成果为今天的方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另外,书中还对中国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演变进行了介绍。

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主要以文言文为基础,文言文是一种经过规范化处理和官方流传的文学语言,它具有严格的语法结构和规范的用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人们开始使用更为自然、贴近口语的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场以白话文为基础的文化运动,使白话文逐渐成为现代汉语的主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著第一章绪论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世界性的学科。

一、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和任务P11、对象和任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时期的语言学。

总的来说,先秦时期的“名实之争”关系到语言社会本质的认识;魏晋南北朝的语音研究兴起;五四运动对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影响很大。

2、研究成果:我国研究汉语的历史很悠久,成果也丰富。

早期:1)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2)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解放后:1)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2)王力:《中国语言学史》(曾在《中国语文》杂志连载)国外译作:1、黄振华译丹麦语言学家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2、钱晋华译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十九世纪欧洲语言学史》3、赵世开译罗宾斯《语言学简史》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只有西方的语言学史而没有中国语言学史。

原因在于:一,汉字难学难认,文字的障碍很大;二,我国语言学家研究语言学史的很少,更谈不上向国外介绍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欧洲语言学界普遍认为语言学科建立于欧洲十九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并由此产生普通语言学)。

在这以前的语言研究,特别是东方民族的语言研究,是所谓“科学前”的语言学,即“语文学”。

这种看法,也影响了我国语言学界。

由于我国历来对语言学的重视不够,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又少,因此,其中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3二、关于我国到底有没有语言学P91、岑麒祥认为只有十九世纪以后的语言研究才是科学的;2、王力先生认为中国五四以前的语言研究,大致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语文学:是关于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特别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缺乏系统性。

语言学:系统研究语言的本身。

3、另外,认为中国古代只有语文学而没有语言学。

理由如下:P4-71)古代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文字,不是语言;2)古代语言学服务于解经;3)研究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但这几种理由并不能让人信服。

文字是书面语言,也是语言本身。

把文字和书面语同语言本身对立起来,不妥。

另外,古代很多著作,《方言》《切韵》等已经超出了语文学的范围,进入了语言学的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总有其目的,中外皆同。

外国的语言学也曾为《圣经》服务。

事实上,我国语言学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绩。

只是由于,社会发展不同,语言特点不同,我国古代语言学史有自己发展的道路。

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人类文化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善于继承。

在继承问题上,有两种态度:一是有继承有发展;另一种是只继承不发展,或不敢有所发展。

例如,《说文解字》和陆法言《切韵》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两部权威之作。

周德清敢于按照当时的语言实际,写出不同于《切韵》的《中原音韵》。

而继承贵在创造。

例如晋代郭璞的《方言注》《尔雅注》,不仅继承,而且有创造发展。

四、研究语言学史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P13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达到(一)了解中国语言学历史发展概括(二)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批判第二章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一、概述1、汉语的起源和发展P171)汉语是我国古代祖先再劳动实践中创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渐发展丰富起来的。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丁村人(氏族制度萌芽)→传说中的远古居民(夷、狄、戎、蛮等族;炎帝、黄帝)→华夏族文化、仰韶文化。

由黄帝族语言发展到了夏禹时,已由氏族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部落联盟的共同语,并且成为春秋时称为“雅言”、汉以后称为汉语的初步基础和源头。

2)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历史比较法,即通过几种亲属语言和方言的历史比较,解释出语音的对应规律,构拟出母语的系统,以说明亲属语言和方言的历史发展,从而把世界上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分为若干语系。

汉语是从汉藏语系中分化独立发展起来的。

关于汉藏语系的语言:P271、汉藏语系的地域,西起印度的克什米尔,中经西藏高原,沿着亚洲大陆南部,一直延伸到我国东部的太平洋海岸。

2、汉藏语系分四个语族:汉语族,侗傣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

汉语属汉藏语系,同我国境内的壮语、傣、侗、黎、藏、夷、苗、瑶等语以及境外的泰语、缅语都是亲属语言。

汉语的主要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湘、赣、闽、粤、客家话等七大方言区。

现代汉语的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汉藏语系语言特点:有声调;大部分的词以单音节的词根为基础;附加成分的作用是有限制的;有类别词;词序很重要。

2、文字的产生和语言、文字问题的初步出现P291)汉字是汉族人民用来记录汉语的,它是汉族人民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从大汶口陶器文字来看,汉字的历史可能要追溯至六千年前。

而商代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的古文字,是相当发达的文字了。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字的字体也逐渐演变,由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同时还出现了行书体和草书体。

2)有了语言,有了文字,有了书籍典册(《尚书》《春秋》),就必然出现一些语言文字上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潮。

在这样学术思想活跃、社会发展繁荣的情况夏,作为交际、交流思想工具的语言文字,必然成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于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研究开始萌芽。

3、“小学”的兴起P361、“小学”初见于《大戴礼记》。

“小学”本指学习六艺(礼、乐、射、驭、书、数)和六仪,后来仅指六艺之一“书”。

即指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

2、三仓: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

后人以《仓颉篇》为上,扬雄的《训纂篇》为中,贾鲂的《滂喜篇》为下,也称“三仓”。

二、先秦诸子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讨论P381、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1)声训:即采用同音字,或双声叠韵字来解释字义的一种方法。

2、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语言、文字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并提出了比较科学的认识。

关于文字起源的问题,最古的记载,见于《易经》。

(P39)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文字不是突然产生,创造文字需要经历一点的过程。

第二,《易经·系辞传》指出创造文字的是“圣人”而没有明指是某一个人。

我国民间流传一句话:“众人是圣人”,所以文字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另外谈到汉字起源,我国古代传说是“仓颉造字”。

事实上,文字发展到一点阶段,就需要有人加以研究整理,进行规范化工作。

仓颉也有可能是古代参加整理文字的人。

在这点上,荀子的看法比较科学。

3、关于名、实问题的讨论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的变革时代,新旧制度交替,好些事物旧有的名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内容“实”了,而各种新起的名又还没得到社会的公认。

因而,在意识形态上便形成了“名实”之争。

2)孔子对“名、实”的看法P4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从政治上讲名分。

他认为政治的混乱是由于“名”不正而引起的。

3)老子对“名、实”的看法P43: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认为可名(即名称)与客观事物没有本质联系,它只是表达概念的符号。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名实”不可分的人,也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科学指出名称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人。

“名”与“实”的问题,反映在语言学上,就是词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实质上是语言的本质问题。

词和事物的关系,一开始不是必然的,但不能因此说所有的词和事物的关系都是假设的任意的,后来就包含了论证性。

当一事物有了一定的名称并得到社会公认后,任何人是不能改变的。

三、荀子的语言学思想(公元前3世纪我国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1、论词和概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P46荀子认识到语言是人类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1)荀子认为人类通过感官获取感性认识以后,即对感性认识要进行思考,加以分别取舍。

2)荀子又指出理性认识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

***概念是在语词的基础上形成的。

***语言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儆醒抽象思维来认识客观世界。

2、论语言的社会性p48荀子在《正名篇》中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这段话,对名称和事物的关系说的非常透彻,也对我国先秦诸子的“名、实”之争,进行了总结。

可以说,荀子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个揭示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并指出了名和实关系的。

3、论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p49汉语自古以来就有共同语和方言两种形式。

荀子在《儒效篇》中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其中楚、越即指方言,而“夏”即“雅言”则是当时通行地域较广的汉语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通话。

第三章秦汉魏晋时期的语言研究我国古代的语言学又称“小学”,小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方面: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

小学的研究主要形成于汉代,《尔雅》乃训诂学之始,《说文解字》乃文字学之始,《释名》开始研究语音和语义的关系;其后,汉末星期反切,于是兴起音韵的研究。

《方言》一书则分析了汉代当时汉语的通语和地域语言等丰富复杂的关系。

由此可见,汉代语言学在我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汉代语言学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语言科学的建立,对后世的语言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研究词汇的训诂学最先出现,这是和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以及汉代崇尚经学分不开。

而汉语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发展的道路。

一、概述先秦时期,我国古代语言学,还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语言学家,也没有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著作。

到了秦汉时期,语言学逐步兴起。

西汉时,有《尔雅》和扬雄《方言》;东汉时有许慎《说文解字》和刘熙《释名》等。

汉代语言学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语言科学的建立。

1、秦汉时期已具备“民族”的四大特征p561)共同的语言:书同文→小篆;雅言→当时流行的官话2)共同的地域3)共同的经济生活4)共同的心理状态――孔孟正统派的儒家思想:崇拜祖先,主张孝道2、重视识字教育促进了文字研究p60汉代统一中国后,重视识字教育(即小学)。

课本除三仓外,还有司马相如《凡将篇》、扬熊《训纂篇》、史游《急就篇》,(急就即速成)收字到5340.大部分已失传。

3、“经”今古文之争对语言研究的促进1)汉代统一以后,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措施主要有:独尊儒家、发动民间献书、立五经(即六艺)博士。

2)刘歆所著《七略》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分类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3)儒家的经典主要是:《尚书》(秦博士济南人伏生所著)、《易》、《礼》、《乐》、《春秋》、《诗》,称为“六艺”。

后来《乐》亡失了,实际上是《五经》。

4)今文经学:董仲舒是西汉今文经学的创始人,他把儒学加工为阴阳五行化的今文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