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合集下载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学习课程后对我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带来了下面几点启示:1. 实施好规律探究的教学,应注意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合理整合。

一是要充分运用好知识与技能这一载体。

传统的规律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有可取之处,应继承和发扬。

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

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倾向,但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要关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关注能力发展和情感培养。

知识技能仍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不容忽视。

知识技能是落实过程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方法就变得空洞和流于形式,同时,知识技能仍是课程的重要目标。

在教改实验中,许多老师在课堂上片面地追求活动热热闹闹,知识技能得不到应有的落实,这也是应该加以纠正和预防的。

二是要注意过程与方法,不要搞成模式化。

探究的七个要素不是在每一个探究中都全面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能进行几个就进行,要做到恰到好处。

《标准》中有规律探究要求的内容必须要探究。

就某一个科学内容而言,可以突出科学探究的某一要素或几个要素,也可以包含所有要素。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老师总是把科学探究的每个环节和盘托出,反之,每次遇到科学探究,就片面强调实验方案设计或分析论证环节,不给学生提供对其他环节的体验的机会,这都是不科学的。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落实好。

它体现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及时点评。

如:进行实验探究时,不要一人一组,最好是两人一组,可以互相协作,便于讨论。

各组设计不同的实验在课堂中交流,遇到难题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示、补充……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立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2. 实施好规律探究的教学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规律教学的一些体会

物理规律教学的一些体会

对物理规律教学的一些体会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陈帅内容摘要:物理知识中的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这些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它是基础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

因此,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关键字:物理规律、力的合成法则、电阻定律、动能定理等物理知识中的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这些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

它是基础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

因此,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通过向老教师学习及这些年的教学摸索,得出了对规律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1、理论规律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

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2、实验规律在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等。

3、理想规律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

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

如在“动能定理”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由速度v1,经过位移s,达到速度v2。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学习总结通过深入《初中物理规律教学》,加深了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初步掌握了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将有助于我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教学设计得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从中受益非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1: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他们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2注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3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加深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掌握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曹家店中学王小民赵俊锋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的主体。

物理规律教学的成败,对于学生学好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具有关键性作用。

通过参加国培学习,对我进行以规律教学为主的物理课的教学有如下启示:一、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中学阶段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一般都要用文字语言加以表达,即用一段话把某一规律的物理意义表述出来。

对于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要认真加以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它的含义,而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结论。

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可仿照伽利略当年运用“理想实验”的思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想象,根据有摩擦时的运动情况实验探究推想到无摩擦时的运动情况,最后把这一规律的内容作进行表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在理解时,要注意弄清定律的条件是“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还要正确理解“或”这个字的含义,“或”不是指物体有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有时保持静止状态,而是指如果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它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是静止的,它就保持静止状态。

二、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物理规律的获得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来,即实验归纳法;另一种途径是利用已有的概念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推导,得出新的规律,即理论分析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自然界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

例如,在探究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时,学生猜想可能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时的速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是否有关时,可选择让质量不同的铜球和铝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上分别自由运动,通过被撞击后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比较可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同样,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时,可让同一铜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运动,看看被撞击后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情况,便可知,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有关,此实验过程中我们已经对物体的质量进行控制。

物理教学规律教案设计及反思

物理教学规律教案设计及反思

物理教学规律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标题:物理教学规律教案设计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物理教学规律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物理教学规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3. 能够应用物理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4. 反思并提出改进物理教学规律应用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内容:1. 物理教学规律的概念和分类:a. 物理教学规律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b. 物理教学规律的分类:实践规律、逻辑规律、认知规律等;c. 物理教学规律的具体内容和特点。

2. 物理教学规律的应用:a. 实践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b. 逻辑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c. 认知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 根据不同教学规律设计和实施物理教学活动。

3. 反思和改进物理教学规律的应用:a. 分析教学案例,探讨物理教学规律应用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b. 提出改进物理教学规律应用的方法和策略;c. 制定计划并实施改进措施;d. 反思改进效果并进行总结。

教学策略和方法:1. 理论讲授与讨论:介绍物理教学规律的概念和分类,并与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物理教学规律的实际应用,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

3. 小组合作:学生分为小组,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解决物理教学规律应用的问题,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

4. 教学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物理教学规律,设计并实施小型教学活动,检验教学规律的有效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对物理教学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知识理解与运用:进行小型教学活动,并评估学生对物理教学规律的应用能力。

3. 反思总结:学生提交对物理教学规律应用的反思总结,评估其对改进方法和策略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我重点突出了物理教学规律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教学规律的重要性,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和学生设计小型教学活动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一.创设物理环境物理规律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成效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提高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前提是了解物理规律内涵、本质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虽然没有强调能力的培养,但事实上,大多数的教师都在进行物理教学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师可以从实验和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情景中去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在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要向学生说明的,除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内容外,就是讲解这个规律获得过程中所用到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实验法。

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等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可以重点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展现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的。

二、物理规律的培养;要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解决学生能力培养问题,唯一的出路便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学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力。

1、学会发现因为只有善于发现,才能思考。

人对物理世界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发现才能认识,即通过自己的感官的感觉来获取外界的信息。

所以发现是极其重要的。

2、抽象思维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和交流,比较和归类,归纳和演绎等等。

首先通过猜想再升华到抽象思维。

3、分析阅读物理阅读过程包括理解、想象、推理等等,似乎不能像语文。

但由于阅读能使人获得信息,更新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除了文字语言的理解之外,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其特殊之处,也是分析题意的过程。

4、实验操作实验是物理的重点,从提出理论到检验理论都离不开实验,不能仅仅把它看作为动手能力,看作为一种体力上的技巧,而是动手思维,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综合过程。

总之,在物理规律建立之后,教师要恰当地选择物理习题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浅谈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传授以外,还要重视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规律应用。

本文就“电阻定律”教学,采用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从教法、学法、情感培养等多方位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标签:强化;探究;应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而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情感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教学方式则是落实新理念的具体措施。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式。

下面就中学物理规律课教学的具体实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回放实际,强化认识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新的规律的学习,必须按照上述科学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诸多实际现象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增强感性认识。

教师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巧妙质疑,使学生能自主地从诸多现象中去异求同,建立最初的认识,明确探究规律的切入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认识新事物的热情,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电阻定律’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220V 100W”和“220V 15W”的两种灯泡,然后提出问题:“在照明电路中哪种灯泡明亮?”学生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回答。

“两种灯泡的结构有何不同?”此时学生会很快发现两种灯泡的灯丝形状有异。

“‘100W’灯泡的灯丝粗而且短,‘15W’灯泡的灯丝细而且长。

”从而对两种灯泡发光程度不同的原因有了最初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热情。

二、理性分析,提出猜想从实际中观察到的现象只是直观的,感性的东西,要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如何才能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理性分析,教师的引导和巧设疑问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的好,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良好的开发,引导的不好,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导向错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例如,在上例中为了不使学生误入歧途,教师可先告诉学生:“在照明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

物理规律的教学的几点认识

物理规律的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物理规律的教学的几点认识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物理规律。

教好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引入物理规律、建立物理规律、讨论物理规律和运用物理规律。

下面拟从这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引入物理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

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规律;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

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

二、建立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

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

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

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三、讨论物理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

因此,在物理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

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规律间的关系。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共五篇)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共五篇)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共五篇)第一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学习了《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课程后我对物理教学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我很受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以这种新的物理教学理念为主并加以利用实施,在学习中,我有以下启示一、要改变以往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首先应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让我们教师淡化以往的学科观念,用现代科学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物理教学。

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

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而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的独立的个体。

二、要改变以往的物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

题海战术,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也必须体现物理的这种实践性。

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三、要增加物理学习的灵活性,让学生自身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本领。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和选择研究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果学生仍然以过去那种看课本,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话,就可能成了新的“书呆子”,而不能培养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分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材会发现,新的物理教材一改传统教材知识间严密的逻辑顺序,尽力突破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生活中的现象及经验,努力体现出要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

教材内容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不同个体,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确保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第一篇: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1、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习课程后对你进行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有什么启示?学习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这一课程时,我们刚刚讲完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知识,下一阶段就要进行物理规律《欧姆定律》教学,本讲座对我们设计好这一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1)设计本课前进行了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原来教学时我们不太重视这方面的分析,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设计本课是否可行、教学实施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两项是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这两项分析使我们对人物和对象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的改进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设计:原来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和经历探究过程,结合欧姆定律故事,培养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这种目标的设计有问题,教学对象不一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对象是学生,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对象是老师。

我们对后者进行了改进。

后来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探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

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3)增加了教学评价设计:1、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如:a、大家分组讨论下面的几个问题,然后做出回答。

①实验的结论具不具有普遍性?②为什么少数小组的数据偏差比较大?③为什么多数小组的数据总有一些小小的偏差?b、小组成员对本小组的其他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的表现作出评价(4)进行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和以前的教学效果相比增加了这几项从理论和程序上越来越清晰,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更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启示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启示
学习了物理国培中的《物理规律教学》课程后,让我懂得了很多关于物理规律教学的策略,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实践。

策略一、情境式教学
(一)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物理模型来创设情境。

(二)情境再现法:即利用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或视频来创设情境,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

(三)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等,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

(四)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境。

策略二、探究教学
(一)“捕捉新奇‘出’问题”
利用物理学领域的知识、实验对学生的新奇感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疑问,展开讨论,提出问题。

(二)“发现矛盾‘出’问题”
物理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刚看起来与原有知识互相矛盾,学生就因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采用“矛盾冲突法”,尽力展示生活体验。

浅议物理规律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物理规律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物理规律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

物理规律的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下面主要介绍物理规律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物理规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第二,物理规律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第三,任何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学习物理规律是对已有的物理规律的一个有组织的学习过程,它虽不像物理学史上建立物理规律那样曲折漫长,但也是极其复杂的,需要在一定的背景知识指导下,对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

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是学习物理规律的基础,也是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学生生活中熟知的典型事例,或从对学生已有知识的逻辑展开中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便于探索规律的良好的环境,提供探索物理规律所必须的感性材料,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物理规律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二、掌握建立规律的思维方法在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根据建立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适当的途径,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认识研究对象、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概括出物理规律。

这是在物理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中学生在建立物理规律时,主要有以下几种思维方法:第一,实验归纳。

实验归纳即直接从观察实验结果中分析、归纳、概括而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具体的做法有:第一,由对日常生活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如掌握蒸发快慢的条件、惯性定律等;第二,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

我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得与失

我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得与失

我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物理规律教学。

(一)、提出问题,创设物理环境为了让学生能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为学生多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积极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从实验和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情景中去引导、诱发学生提出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展现发现问题的思路,渗透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懂得问题是怎样被发现和提出的。

(二)、进行思维加工,建立物理规律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规律主要运用了实验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以及假说等方法。

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

( 三) 、理解物理规律, 明确适用条件在学生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规律。

具体来讲,要做到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含义和物理意义。

中学阶段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一般都要用文字语言来表示,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达即反映了规律的物理含义,是规律的语言表述和表达式中显含的内容。

必须引导学生对规律的表述认真分析,真正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物理含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物理规律。

( 四) 、运用物理规律, 解决物理问题学习物理的过程是认识物理世界,改造物理世界的过程。

物理知识来源于物理实践,运用知识再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学习物理规律的目的,又是完成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所必须的过程。

因为运用的过程是将抽象的物理规律具体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深化和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同时,学生运用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学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发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等。

所以,在物理规律建立之后,教师要恰当地选择物理习题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各种能力,实现物理规律教学的最终目的。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

结合自身实际浅谈物理规律教学的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物理规律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总结如下: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系统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知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其次要运用和发明各种技术和方法系统地安排学习者的外部学习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活动的发生,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发展。

当今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大力推行课程改革,新课程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理念,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创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这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教”。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究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现在的学生只能被动的从书本或教师的口中接受知识,所学习的知识没有贴近生活,联系实践。

原因之一是物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没有密切联系,所讲授的知识规律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物理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应该用生活来组织物理课堂教学,让生活走向物理,再让物理走向生活。

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利用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事例探究物理规律——借助生活事例理解物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实例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

物理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物理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以下是我对物理教学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设计物理教学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掌握;能力目标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关注学生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

最后,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些创设情境的方法: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手段,将抽象的物理现象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生活化案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 举办物理竞赛:组织物理知识竞赛、物理小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注重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设计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 创设探究情境:提供丰富的实验器材和资源,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规律。

作业二 学习《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作业二 学习《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学习《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游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物理规律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2、物理规律教学过程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要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归纳和理论分析)来探索物理规律;要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还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3、在物理规律教学的设计上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任务和学生进行足够的分析,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并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突破难点。

5,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策略。

下面我以我最近学习了《物理规律教学教学设计》后上过的一堂课的为例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近期我上了《电阻》这一节,里面就包含一部分物理规律教学:探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

本来这一节内容比较简单,以往教学也感到比较轻松,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理解其中的关系,让学生能对让人头疼的电学感兴趣,我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变,便达到了上述效果。

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先要通过实验介绍导体和绝缘体从而引入电阻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从实验现象中用了铅笔芯和铜丝、铁丝等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串联一个电流表,以读出电流的大小)。

通过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可以反映不同的物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这里,我得出电阻概念后,就多追问了一句:由刚才的实验你知道物质的导电性(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吗?学生很容易想到与物质的种类(材料)有关。

这为后面探究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时节约了时间(注:在这里虽然没有严格控制变量,但在实验中还是要用长短粗细都差不多的铅笔芯和铜丝铁丝等实验,在后面探究时就不需要实验,只需要作简单说明就行了)。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感悟(3篇)

物理教学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有幸见证了学生们从对物理的陌生、恐惧到逐渐热爱、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物理教学的魅力,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我对物理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船、气球等物体,了解浮力的作用。

2.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时,我们可以利用动画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磁场的变化过程。

3.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动手实践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二、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物理基础知识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

以下是我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几点体会:1.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讲解基础知识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规律和原理。

2. 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物理知识体系严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

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3.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物理学是一门需要严谨思维的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以下是我对分层教学的几点体会:1. 合理分组,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课程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启示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学习石志芬老师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让我受益匪浅。

我认为,物理规律教学在我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应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能力或知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

力求把一项复杂的教学任务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顺序的教学阶段。

2、充分分析学习者
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思维特征,把握准学生能够接受且能将教师所授内化为自有的方法,使教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筛选出最有效、最优的教学方法,从而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依纲据本制定三维目标
教着必须明确通过一堂课下来,自己要培养学生什么东西,要让学生不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以拓展。

4、整合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整合在于让教师有针对性地依据学生设计出最有效的教学途径。

5、注重教学策略
有经验的教师都会通过适当的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6、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的使用不能滥用,而是看教学是不是真的需要,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

用多了,课堂固然“热闹”,但学生通常在这种热闹中找不到自己要的东西。

有效的媒体教学,不仅能直观的再现物理现象,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7、制定多元的学生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学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对今后的教学起到帮助作用。

以上是我对国培中的《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学习的粗略感受,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