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复习纲要
(完整版)邱关源电路教材重点分析兼复习纲要-武汉大学电路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第三章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第四章电路定理。
这四章是电路理论的基础,全部都考,都要认真看,打好电路基础。
第一章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要注意哈,个人认为搞清楚方向是解电路最重要的一步了,老师出题,喜欢把教材上常规的一些方向标号给标反,这样子,很多式子就得自己重推,这也是考验你学习能力的方式,不是死学,比如变压器那章,方向如果标反,式子是怎样,需要自己推导一遍。
第二章都要认真看。
第三章3-1 电路的图。
图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电路的图要好好理解,因为写电路的矩阵方程是考试重点,也是送分题,而矩阵方程是以电路图论为基础的。
第四章4-7对偶原理。
自己看一下,懂得什么意思就行了。
其他小节都是重点,特别是特勒跟和互易。
这几年真题第一题都考这个知识点。
第五章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这个知识点是武大电路考试内容,一定要懂,虚短和虚断在题目中是怎么用的,多做几个这章的题就很清楚了。
5-2 比例电路的分析。
这一节真题其实不怎么常见,跟第三节应该是一个内容,还是好好看一下吧。
第六章储能元件。
亲,这是电路基础知识,老老实实认真看吧。
清楚C和L的能量计算哦。
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一阶电路的都是重点,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其实不怎么重要,建议前期看一下,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性二阶电路让考生用时域法解的,当然不是不可以解,只是解微分方程有点坑爹,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是要背下来那么多种情况的解。
所以,这章的课后习题中,二阶的题用时域解的就不用做了,一般后面考试都是用运算法解。
7-1 7-2 7-3 7-4 都是重点,每年都考。
好好看。
7-5,7-6,两节,看一下即可,其实也不难懂,只是很难记。
7-7,7-8很重要,主要就是涉及到阶跃和冲激两个函数的定义和应用,是重点。
7-9,卷积积分,这个方法很有用,也不难懂,不过我没看过也不会用也不会做,每次遇到题目都是死算,建议好好研究下卷积。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至第四章全册知识复习提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水和水溶液一、地球上的水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1、海洋水(96.53%):咸水,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陆地咸水(0.94%)水圈陆地淡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淡水(2.53%)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大气水2、大部分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寒冷的基地和高山上:固态,空气:气态,在空气冲,水是气态水循环途径:海洋—陆地、海洋—海洋、陆地—陆地,水循环类型包括海陆间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导致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
3、水循环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某一区域,一段时间内降水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
5、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就越丰富:赤道附近及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贫乏6、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空间分布不均匀: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只有南方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均匀: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方更为明显7、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水是生命的摇篮。
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8、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9、水是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般动物体水含量:70%-80%,水母含量最高:98%,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水量:2.5升二、水的组成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10、水的电解实验:氧气:接正极,检验方法: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接负极,检验方法:点燃后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氧气:氢气=1:2水中加少许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烧碱):增加水的导电性11、水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成比原来分子更小的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单选]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单选]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多选]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单选]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单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单选]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单选]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单选]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单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8、[多选]近代中国司法主权受到破坏,规定外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1)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2)1844年《望厦条约》9、[多选]控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手段有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单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单选]1841年战死虎门的广东水师提督是关天培。
3、[单选]1842年,在镇江战场战死的满族副都统是海龄。
4、[单选]中法战争期间,老将冯子材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直关大捷”。
5、[单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平壤的清军将领是左宝贵。
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
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交通工程学复习纲要———— ZK0第一章:1:交通工程学的学科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超前性社会性动态性*2:设计车速: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
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今后如何发展?如何认识及实现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近期任务和发展?第二章:1:驾驶人的视觉特性:视力;速度越大,年纪越大,动视力越小。
视野;色感;2:车辆的动力性能:最高车速,加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能力。
3:车辆的制动性能:v2制动距离L:L=)254φ(i±i:道路纵坡度(%),上坡正,下坡负。
Φ: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4:道路交通特性:a:道路网体系:内涵包括道路等级、功能、布局、密度等要素及道路线型、断面、结构及配套设施和管理等围观技术。
b:公路网的等级划分:技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行政等级:国道、省道、县道、镇村道路。
c:城市道路划分:根据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6: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设施数量的一个基本道路总长。
指标。
路网密度=区域总面积7:交通量:指 在选定的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 数。
是一个随机数。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之为交通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通常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
∑=n1i i n 1=Q 平均交通量 Qi :个规定时间段内的日交通量(辆/d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 是极其重要的控制性指标。
作为依据。
∑==3651i iQ 3651A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本月的天数一个月的日交通量总和=M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71i i 71Q WADT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月不平衡系数,月换算系数) 以月K 表示。
苏教版(新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新版)八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初识政治
-政治的含义
-政治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
-民主是一种政治形式
-民主是公民权利的保障
第二章: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概念
-民主政治制度与专制政治制度的区别
-我国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及其特点
第三章:国家机关
-国家机关的含义及三个层级
-国家权力的机构及其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制度
第四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的含义及分类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公民应尽的义务
-道德重要性及与法律的关系
第五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
-文明的内涵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
-政治文明的内涵
-政治道德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第六章:法治
-法治的含义
-法律的作用及其与道德规范的区别-法治的基本原则
-法律意识及其重要性
第七章:权利保障与法治
-公平正义的含义及其实现
-我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法律援助及公检法工作
-权力制约与监督
第八章:民间组织及其作用
-民间组织的含义及分类
-公益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青少年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及影响。
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节背诵提纲(2013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3、森林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以下因素先后..起着关键作用:①环境改变;②直立行走;③工具的使用和制造;④火的使用;⑤脑结构和功能的完善;⑥语言的产生。
第一章第二节人的生殖一.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书9页)睾丸,功能:分泌雄性激素和产生精子。
附睾,功能:贮存精子。
输精管,功能:输送精子。
精囊腺,功能:分泌黏液前列腺,功能:分泌黏液。
尿道,功能:排出尿液和精液。
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书9页)卵巢,功能:分泌雌性激素和产生卵细胞;输卵管,功能:输送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
子宫,功能: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功能: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三.生殖过程1.定义: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2.描述受精过程(书第10页)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里与卵细胞相遇。
只有一个精子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3.开始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地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里。
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4.胚胎发育的过程(书上11页子宫内的胎儿、脐带和胎盘):※在子宫内膜里的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 8周左右,初具人形称为胎儿。
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把胎儿产生的尿素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得阴道产出。
※怀孕到 38周时,胎儿发育成熟。
5.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过程。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1、青春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
2、青春期身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①身高突增;②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功能明显增强;③性器官迅速发育,同时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
必修1 (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七年级上1一4章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及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复习提纲: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古史纲要1. 人类起源与文明发展- 人类起源与人类文明的兴起- 文明与文化的关系2. 原始社会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3. 奴隶社会与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的特点与产生原因- 青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文化4. 前秦时代与西周时代- 秦国的形成与秦始皇的改革- 西周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 周代的政治危机与分裂5. 其他古代文明- 希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第二章古代中国1. 五帝时代与三皇时代- 传说中的五帝与三皇2. 夏朝与商朝- 夏朝的历史地位与特点- 商朝的建立与发展3. 周朝的建立与分裂- 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西周与东周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4. 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 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与兵器发展5. 秦朝的统一与西汉的兴起-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 西汉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 古代中国的社会- 古代中国的社会阶层与人们的生活 - 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第三章世界两大古代文明1. 古希腊与古罗马-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与城邦文化-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文化2. 古印度与古埃及-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与宗教文化第四章中古时代的变革与发展1. 河间燕趙与兵谏- 河间燕趙与秦朝的冲突- 兵谏的历史地位与影响2. 隋朝与唐朝- 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唐朝的政治制度与繁荣3. 宋朝与元朝- 北宋与南宋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 日本的社会变迁- 日本的古代社会与文化- 日本封建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以上仅为复习提纲的梗概,实际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复习。
同时,建议多做历史题目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下册1—4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1—4章复习提纲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1)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胚胎发育的场所在母体子宫内。
(3)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脐带起运输作用4、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
(2)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5、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1)糖类:人体内最主要的供能物质(2)蛋白质:为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3)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4)水: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6、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构成。
消化腺:由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器官组成。
消化腺功能:分泌消化液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
7、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1)食物的消化(2)小肠的功能:消化和吸收小肠的结构特点是:①小肠一般有5-6米;②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③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
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②④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①②③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2)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9、(1)外界空气进、出肺:通过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2)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处,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到组织细胞内,同时,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到血液中。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到第四章总结)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军事侵略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境内”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定议定书共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由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向英国索赔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1895年中国向日本赔偿23150万两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总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共计9.82亿两,还有各地赔款2000万两。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改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开放伊犁和尔为商。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初一下1~4章复习提纲新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一、食物的营养物质:1、食物的营养物质:人类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前四者为有机物),水分、无机盐、(后二者为无机物)。
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糖类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等 )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① 有机物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提供能量;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备用的能源物质,也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 ; 维生素:需求量很少,作用十分重要。
(作用如下表)其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消化和吸收(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大消化腺 : 唾液腺(唾液)、胰腺(胰液)、肝脏(胆汁)小消化腺 : 胃腺(胃液)、肠腺(肠液)(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物理消化:如牙齿咀嚼、舌搅拌、胃肠蠕动、胆汁乳化。
化学消化:(有消化酶参与)唾液(含有淀粉酶)胃液(含有蛋白酶),只含一种消化酶。
胰液、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含有多种消化酶。
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
2、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作用胃: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特点是:)①小肠长:5~6米长。
(既适于消化,又适于吸收)②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面积。
(既适于消化,又适于吸收)③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适于吸收) 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胆汁、肠液)。
(适于消化) (2)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 一起放入37O C 温水中2号试管: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 5—10分钟,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
1、2、3、4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和规律的学问。
2.观察和测量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科学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科学要学会动手做实验,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有关的数据。
3、单凭感官有时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借助于仪器可以扩大。
4、写出测量下列科学量的仪器名称:长度;温度;质量;时间间隔;时刻;规则形状固体体积;不规则形状的固体体积;5、测量:是一个将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6、刻度尺:①量程:刻度尺一次所能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范围。
②最小刻度:刻度尺最小一格所代表的数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7、使用刻度尺:放正确(刻度尺的刻度线被测物体)→看正确(视线要与刻度线)→读正确(必须读一位)→记正确(别忘了)测量值是由、一位和三部分组成。
例如:25.36厘米,25.3厘米为准确值,0.06厘米为估计值,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毫米。
8、测长度的其他工具:游标卡尺,声纳、雷达、激光(分别利用声、电磁波、光的反射)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掌握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积累法求平均值法(求一张纸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化曲为直法(曲线长度,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平移法(乒乓球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用三角尺和直尺)、步行法(估算法)、指距法(估算法)面积的测量:①规则物体:根据面积计算公式,测出相应的长度数值,计算得到②不规则物体:方格法(超过半格的算,不到半格的不算)10、体积:物体的大小。
11、量筒:①量程②最小刻度;使用量筒:量筒必须放在桌面上;视线与相平。
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法(掌握原理和具体操作方法)①取适量的水,读出体积②将物体液体中,读出总体积③用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量杯:常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
刻度不均匀。
12、温度:物体的。
13、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等制成的。
14、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的温度记作,正常人体的温度记作,-8℃读作,零下19摄氏度记作15、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测超过温度计的温度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⑤记录读数,要写上单位,并注意是否忘记了负号;16、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步骤:①被测液体的温度②合适的温度计③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④当温度计的液面不再升高时读数⑤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结果。
材料力学性能-复习
断裂韧度 ~ KIC
K IC Y c ac
第四章 纲要:
断裂韧度 ~ KIC ~ 本课程极为重要的概念!
~ 与冲击韧性的联系 ~ 测试方法 ~ 对试样尺寸的基本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四章 纲要:
断裂K判据的应用
某金属构件受到固定应力100 MPa。为避免失稳
断裂,计算其容许的最大边缘裂纹以及中心裂纹
2 E s c a
1 2
裂纹扩展的临界尺寸:
ac
2 E s
2
第一章 纲要:
断裂强度 ~ Griffith裂纹理论
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基本假设及其局限性
第二章 纲要:
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第二章 纲要:
缺口敏感度NSR
缺口试样与光滑试样 的力学性能差异。 硬度 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
的长度。 K IC 50 MPa m y 300 MPa
1 2
Y 1
第五章 纲要:
金属的疲劳现象及特点~ 平均应力
疲劳断口宏观特征 ~ 贝纹线
疲劳曲线的测定 ~ 升级法
疲劳极限 ~ S-N曲线
第五章 纲要:
造成材料疲劳破坏的三个基本要素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接触疲劳的破坏机理
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
stress
plasticity
strain
ductility
anelasticity
dislocation
necking
twinning
2023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汇)
2023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总汇)第一章:古代文明1.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革命的意义- 大河流域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 文明的发展特点:文字、城市、专业工人- 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2 古代帝国的兴起- 秦始皇统一中国- 汉代的统一与边疆拓展-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经济发展- 帝国统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第二章:中世纪与大航海时期2.1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与农奴制度- 宗教改革与路德宗教改革- 近代国家的形成与民族国家的出现2.2 大航海时期- 大航海时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新航路开辟与海上贸易繁荣- 西方列强的扩张与殖民地建立第三章:近代的中国3.1 清朝的衰落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结果- 不平等条约与租界的建立- 辛亥革命与辛亥孙中山中华民国的建立3.2 近代中国的思潮与革命-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后的政局动态-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诞生与发展第四章:近代世界的发展4.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秩序的重塑-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原因- 巴黎和会与战后秩序的建立- 国际联盟的出现与作用4.2 经济危机与法西斯极权主义的崛起- 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原因-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极权主义的特点- 战间期的国际关系与民族国家主义的兴盛第五章:文化与思想5.1 工业化与现代艺术的出现- 工业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由主义与民主制度的兴起- 现代艺术的新思潮与创作特点5.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应用- 科学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科技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以上为2023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包括古代文明、中世纪与大航海时期、近代的中国、近代世界的发展、文化与思想五个章节,主要总结了各章节的重点知识点。
初一地理上册复习纲要
初一地理复习纲要要求:在组长或者家长处背诵,签字过关。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2、经纬线的比较概念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半圆相等南北纬线与地轴垂直圆圈不等东西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或写成20°W,160°E)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为界4、北回归线(23.5°N),南回归线(23.5°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北极(90°N),南极(90°S)。
5、、读经纬线图回答:写出图中字母的经纬度:A ;B ;C ;D ;E F ;6、读经纬线图回答:①、写出图中字母的经纬度:A ;B ;C ;D ;②、方向的判定:A在B的;A在C的;③、温度带的判断:有阳光直射的是;有明显四季变化的是;有极昼极夜的是;第2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方向 周期产生现象 地球自转 自西向东 1天(约24小时) 昼夜更替 地球公转 自西向东1年(365天或366天)四季变化2、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春分(3月21日) 夏至(6月22日) 秋分(9月23日) 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3、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把地球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北回归线(23.5°N )—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 南回归线(23.5°S)—太阳直射的最南界线 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热带——有阳光直射,终年炎热 温带——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有极昼、极夜、极光现象,终年寒冷4、 地球的公转示意图: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 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 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第3节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第一章至第四章复习纲要.
N
B. F大小不变,方向不变.
f
C. N增大,f增大.
D. N增大,f减小.
(3)若将斜面倾角缓慢增大,
结果怎样?
Gx
F=mg,N=mgcos,f=mgsin
Gy G
例4.三段不可伸长细绳OA、OB、OC共同悬挂一质
量 的为夹角m的为重.物.其中OB是水平的,TOA=Am绳g与/c竖os直 方向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受
vt=v0+at
运
力 情 况
F合=ma
a
s=v0t+at2/2 vt2-v02=2as
v平均=(v0+vt)/2
动 情 况
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力的作用,下列几组 力中其合力可能为零的是 ()
A 5N 7N 8N B 2N 3N 5N
C 1N 5N 10N D 1N 10N 10N
要求
Ⅱ
Ⅱ
Ⅱ Ⅰ Ⅱ Ⅱ Ⅱ Ⅱ Ⅰ Ⅱ Ⅰ Ⅱ
说明
不要求 知道静 摩擦因 数
第一章 力
力 重力
1.两物体 2.三要素 3.力的图式
1.重力的 方向
2.重心 的选择
弹力
1.产生 的条件
2.弹力 的方向
摩擦力
1.分类
2.摩擦 力的方 向
3.需要 注意的 几个问 题
力的合成
1.实验的目 的
2.实验过程 需要注意的 问题
1.速度与时 间图像
2.所围面积 代表的物理 意义
1.速度的 改变量
2.加速度
3.匀变速 直线运 动加速 度的特 点
匀变速 直线运 动规律
打点计 时器
1.三个运动 学公式
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
高等教育学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1. 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高等教育学的定义?P5(重点)是专门研究高等教育所特有的矛盾,揭示高等教育的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3.何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起点为中等教育以上,性质为专业教育)4.高等教育的地位?P16①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②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5.学习或研究高等教育学的意义?①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②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③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6.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为近代中国高等专科学校之雏形。
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高等教育之始,1895年北洋大学。
第二章高等教育功能与结构1.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的结构指高等教育内容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
微观结构:组织结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
2.层次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教育水平及其收教育者的构成状态,是一种纵向结构。
3.体制结构:指宏观上高等学校的举办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
按办学主体以及所有权和经费来源的不同,目前高校主要分为公立高等院校、民办高等院校和公立民办二元制的高等院校。
按行政隶属关系,又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央其他部位直属高校、省级政府部门所属高校和中心城市所属高校。
按高等教育体制划分为集权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法国、苏联和中国)、分权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美国、英国和德国)以及混合型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日本)。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第一和第二章的复习提纲:
1.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北极和南极分别是90°N和90°S。
所有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2. 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3.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4.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
5.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6 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7.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和时间的差异。
8.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9.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其分界线分别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10. 五带的特点: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分明;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11.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12. 比例尺大小与图幅内容详略关系: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
13. 在地图上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向东西
14. 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5.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6. 在绘制等高线地图时,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17.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高度、山顶、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
18. 区别天气和气候。
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越浓,雨越大。
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19.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
20. 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
21. 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oN附近)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
22. 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渤海是深入我国大陆内的内海。
23 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24. 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
25.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记住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分布。
5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人口最少的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最小的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南边的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是最晚设立的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26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突出特点),人口分布特点:东南多,西北少。
27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28 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30 我国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1 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三级阶梯分界线是:一二级: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2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 南岭
33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34 第一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5 我国有四大高原:一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二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
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四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多山间盆地(当地人称为“坝子”)。
36 我国有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37 我国的三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着称,地势坦荡,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长江中下游平原,有“水乡” 和“鱼米之乡”之称。
38 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居第三位。
39 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地点是: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40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所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41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这里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的水利枢纽有三峡、葛洲坝等。
长江中下游主要的支流是汉江,六大支流: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
42 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
43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4 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内蒙古)、孟津(河南)。
45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46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
47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1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区。
2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变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48 治理黄河的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造林种草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下游加固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