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4_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4_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00ab2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4b.png)
4.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学习目标】1、使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环境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有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3、根据资料,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4、根据资料,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学习重、难点】分析贵州省存有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自主学习】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贵州地处东部。
2.地形、地势:地势,地形以和为主,地表崎岖。
3.气候:贵州属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4.资源: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汞、重晶石、、铝土等。
主要的河流有、北盘江、赤水河等,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贵州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5.问题及原因:贵州境内分布广泛,绝绝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因为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现象。
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等地质灾害。
6.气象灾害:近些年来,贵州有时发生严重的,有时出现、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7.恢复措施: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人工种草、、等,治理区域的率逐渐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8.为了合理利用,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贵州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
9.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生产基地,建设了一大批大型煤电基地。
优先发展,深度开发。
贵州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
著名的景点有瀑布与。
【合作探究】探究一: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说一说你的理解。
探究二: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当土层脊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
当地山高坡陡,气候湿润,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f05d0b3bee06eff9aef807a2.png)
地毁至更坡就土蚀被也 不林形加陡会过,根有 贵 足开成剧,出程土系人 州 荒了了气现异层浅为 石 “石候大常之,因 漠 土人漠暖范缓下容素 化 ”壤口化湿围慢是易。 的 的侵增过,的,坚遭当 形 恶蚀长程加石在硬到地 成 。之漠滥的水土, 性 循石耕有降化垦石流层 既 环漠地些水。乱灰的瘠 有 。化不地集当伐岩冲薄 自 足方中山之,刷, 然 耕 甚,高后成侵植原 因 , → → → →
贵州产量
占全国比例
13033
5.27%
1023.99
2.55%
320.15
4.58%
(1)描述贵州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 (2)分析贵州开发水电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贵州能源开发发展迅速。贵州能源开发的主 要措施有哪些?
先发 基 炭 基 发挥 地 基 地 展“ 。 地 建 近 火水 与 , 设 年 电火 此 建 力 来 ,互 同 设 度 , 深济 时 一 , 贵 度” , 批 依 州 开优 贵 大 托 加 发势 州 型 大 大 水, 充 煤 型 煤 电优 分 电 煤 炭 。
一说“ 说法一 你反山 ( 的映有 理了四 ) 解贵季 贵 。州, 州 地十有 理里“ 环不八 境同山 的天一 哪”水 些之一 特说分 点,田 <这” 说些,
1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月份 气温(℃)
1
5.1 20.5 7 23.9
2
6.6 20.1 8 23.6
3
11.0 32.8 9 20.6
二 、 生 态 工 程 措 施 :
改 良 、封 坡山 耕育 地林 改、 梯人 田工 。种 草 、 草 地
一 、 生 态 恢 复 措 施 :
贫困山 区石漠 化严重
居民进 行异地 搬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dea7fe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6.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贵州省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实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利用情况,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利用情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贵州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以贵阳市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小论文。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da2e31acc17552707220879.png)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说课人:杨涛一、教材分析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四部分内容。
“自然地理概况”主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简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
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措施,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教材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在“自然地理概况”中“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知识中“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部分内容遥相呼应,学生通过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让学生知道立体农业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本节课对应课标内容: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了解贵州省丰富的资源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分析贵州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石漠化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贵州省的自然特征、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学会合理协调人地关系。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贵州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完整版)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完整版)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0b1b9127d3240c8547ef76.png)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或财产构成危害的极端事件或条件。
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与自然界的天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灾害对任何人类社会都是负资源。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严峻的.环境问题源于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等)及人类行为(如气候变暖、荒漠化、污染等)。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也不相同。
掌握区域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才能提出应对自然灾害和整治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还要学会根据资料分析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会制定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不同的成功经验。
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本条“标准”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了解当地环境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不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当地所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例如,贵州省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与恢复、森林抚育、林业绿色产业、绿色通道等十大工程,促进生态建设,减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灾害的危害,学生对上述十大工程没有必要作全盘了解,侧重了解其中一种即可。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pp课件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pp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6fb7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5.png)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主要河流 西北:赤水河 东北:乌江
东:清水江 都柳江 南:北盘江
注:地图出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P93,图8-56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小象,夏天时候, 我们贵阳可凉快 了。你来贵阳避 暑呗!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1 我是地理侦探员 准备工作:阅读P93,结合图8-56、8-57,概括贵州省的地理
位置,地形地势地貌特点和主要的河流;气候特征、矿产资源。
1 我是地理侦探员 现场侦查并“破案”
找到“破案”关键词,结合现场观察和其他资料, 试着“破案”
1 我是地理侦探员 贵 州 省 资 源 开 发 利 用新 闻 发 布 会
这你就不懂了吧,咱们 贵阳啊,所处的纬度位 置虽然和长沙差不多, 但是我们平均海拔较高, 气温自然会比你们低几 度。而且,因为纬度位 置较低,冬季也不冷, 寒暑适中呢!
贵阳和湖南长沙所处的 纬度位置大致相同,怎 么会比我们凉快呢?
Hale Waihona Puke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位于中国
,
东: 省; 北: 省
和
市;
注:地图出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P93,图8-56
西: 区。
省; 南 :
自治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八山一水一分田
贵州省地处
高原东部,平均
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
,地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6566d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17.png)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八章第四节主要介绍了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地理特点,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示了贵州省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揭示了环境问题和对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贵州省的了解相对较少,对当地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情况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贵州省的地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环保和资源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贵州省的地理特点,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保护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贵州省的地理特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贵州省的地理特点和环境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贵州省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贵州省的地理特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贵州省的地理特点,分析环境问题。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贵州省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利用情况,引导学生提出解决对策。
4.案例分析:分析贵州省典型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知识拓展:介绍贵州省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政策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cb77874693daef5ef73dd0.png)
贵州喀斯特地 貌广泛发育,降水 多渗漏到地下。
贵州河流流经高 原、山地,两岸是高 山,中间是峡谷,取 水难度大、成本高。
原因:贵州年降水量较大,但季节分 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泛发 育,地表水多渗漏到地下;地形崎岖,取
水困难,灌溉不便。
对策和建议:兴修水库,调节水资源 的时间分配;保护植被,涵养水源;兴修 灌溉工程;兴建收集雨水工程;发展节水 农业、节水工业等,循环利用,提高水资 源利用率;防治污染等。
“八山一水一分田”指贵州土地中80%是山,10%是水面,10%是耕 地,说明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指从山麓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不同地区天气差异大,说明贵州受地形 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分析下表,完成下列任务。
贵阳
重庆
武汉
长沙
上海
7月平均气 温
23.9
28.1
28.7
织金洞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 洞。洞长10多千米,最宽处170多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 洞容积达500万千米³,空间宽阔,有上、中、下三层。洞内 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
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水资源较 为丰富,但省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缺水的问题。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 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 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 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 粮收谷子”。分组讨论这种农业开发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内涵:“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是指在海拔较高、坡度较 陡的山地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指在 坡度较缓的山腰兴修梯田,种植经济林,既保持水土,又能获 得经济效益;“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是指在山麓地带种草, 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可以用作绿肥,也可以当作饲料饲养牲 畜;“山下办工厂抓票子”是指当地通过兴办农副产业加工业 或其他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农田集约种植收 谷子”是指当地利用生产条件较好的耕地集约经营,提高单产, 增加粮食产量,从而减轻对其他土地的压力。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c56a6a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3.png)
06
总结: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前景展 望
当前工作成果回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贵州省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均有所提升。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贵州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能源、水资源等领域的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水 耗等指标逐年下降。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生态环境多样性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包括森林、草 地、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和特有物种。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水环境污染
贵州省部分河流和湖泊受到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先进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应用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应用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 空气质量。
水污染治理技术
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手段,提高污水治理效率,保 护水资源。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治理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 境健康。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成果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废 旧塑料再生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节水技术与水资源循环利用
研发和应用节水技术,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 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相关政策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 护政策,如生态补偿、排污权交 易、绿色税收等,旨在推动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c8b4d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f.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材从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现状,认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了解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基础知识。
但对于贵州省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贵州省的环境与资源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掌握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贵州省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与资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贵州省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贵州省的环境与资源状况。
2.案例分析法:以贵州省的具体环境与资源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贵州省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图片和视频;相关案例资料;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统计数据。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a7c2c7aef8941ea76e05da.png)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名师讲解】 气候特征
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降水主要集中 在夏季。 地势对贵州平均气温和局部地区的气候影响很大。由于海拔较 高,夏季较凉爽;由于地势差异大,山地气温的垂直差异显著; 由于纬度较低,冬季平均气温不低。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3.我国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原因主要有:位于阶梯交界 处,落差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4.云贵高原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温度带属于亚热带,干湿地 区属于湿润地区。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自然地理概况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3.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___旅__游_业____。贵州许 多地方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石奇洞美,民俗多样,民风淳朴, 特产闻名。著名旅游景点有___黄__果_树__瀑__布__、___织_金__洞____等。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牛刀小试】 2018年5月18日,贵州省旅游发展委、贵州旅游协会、贵阳市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5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41af13f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6.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材从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贵州省的环境特点,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贵州省的基本地理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
2.教学难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基本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贵州省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分组,准备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贵州省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省的环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贵州省的具体案例,如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走近国家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 走近国家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4b19505d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6.png)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设计说明本节课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四部分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按照“知自然概况”“忧生态环境”“学治理经验”的思路组织本节课,使学生意识到贵州是一片生态环境优美且脆弱的土地。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源与工具课件、景观图片、地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说明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4.通过分析贵州省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本节课,树立科学发展的环境观和发展观,形成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及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导入:展示几幅与贵州省有关的图片,你知道这些著名的产品产自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学生欣赏图片,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过渡:要了解贵州,就必须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首先我们来了解贵州省在哪里?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自主学习:读图8-56、8-57,完成下列问题。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学生读图,个人举手回答问题。
归纳:(1)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为内陆省份。
(2)贵州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低纬度地带。
(3)贵州周围与四川、湖南、广西、云南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相邻。
设计意图: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掌握了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因此,此处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2.地形地势(1)读“贵州地形分布”图,说出贵州的地形和地势特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30c17e3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1.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材从贵州省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现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贵州省的基本情况,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情况。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3.通过对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贵州省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情况。
2.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贵州省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贵州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对贵州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介绍贵州省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情况,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现状。
3.操练(10分钟)分析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全国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问题,拓宽他们的视野。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强调环保意识与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43c4e6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3.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各省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通过对贵州省的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并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使学生掌握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贵州省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2.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贵州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2.案例分析法:以贵州省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了解环保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贵州省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环保措施等。
2.教学课件:贵州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状况等。
3.小组讨论题:关于贵州省环保和资源利用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贵州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
提问:你们对贵州省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介绍贵州省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状况。
让学生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3.操练(10分钟)分析贵州省的环保措施和资源利用策略。
以案例形式呈现贵州省在环保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的政策和实践。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贵州省的环保和资源利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57192a9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a.png)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贵州省,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贵州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首先,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如煤炭、磷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在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开采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挑战。
不合理的开采方式可能导致土地塌陷、水资源污染等问题。
其次,贵州的水资源丰富,众多河流和湖泊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渐凸显,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分配变得至关重要。
再者,贵州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这对于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保护方面,贵州省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容忽视。
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对空气和水体质量造成了损害。
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也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此外,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导致的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在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加强环境监管,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治理,要求企业必须安装环保设备,确保达标排放。
同时,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在生态修复方面,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加强对水土流失地区的治理,恢复生态平衡。
资源利用方面,贵州省也在不断探索创新。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逐渐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于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农业领域,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和宣传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或财产构成危害的极端事件或条件。
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与自然界的天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灾害对任何人类社会都是负资源。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严峻的。
环境问题源于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等)及人类行为(如气候变暖、荒漠化、污染等)。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也不相同。
掌握区域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才能提出应对自然灾害和整治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还要学会根据资料分析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会制定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不同的成功经验。
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本条“标准”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了解当地环境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不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当地所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例如,贵州省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与恢复、森林抚育、林业绿色产业、绿色通道等十大工程,促进生态建设,减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灾害的危害,学生对上述十大工程没有必要作全盘了解,侧重了解其中一种即可。
一个区域的资源有很多类型,不同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类或几类资源利用的资料,了解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例如,贵州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水资源利用较为困难。
在长期的区域发展实践中,贵州积累了许多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发展。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
为配合正文内容,安排了“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贵州地形分布”2幅地图。
教材P.93~94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贵州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贵州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扼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石漠化现象,分析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教材P.9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
为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应如何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安排了“贵州的石漠化治理”的“阅读”材料;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移民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教材P.96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上述“阅读”和“活动”内容都是紧扣课标要求安排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为配合正文内容,引导学生走近贵州著名的旅游景观,教材安排了“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的“阅读”材料。
教材P.98安排了一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这个“活动”也是对“自然地理概况”中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中的“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内容的呼应;“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立体农业的“五子登科”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动”3引导学生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旅游的成功经验,巧妙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提纲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特征2.气候特征3.资源特征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主要自然灾害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2.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1.建设水利基础设施2.建设煤电基地3.大力发展旅游业四、教学建议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旧址等景观图片,引导:你知道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②:地图导入:展示贵州省地图,引导:这是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③:谚语导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你知道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④:过渡式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西部地区干旱省区的代表——新疆,今天我们来了解西部地区湿润省区的代表——贵州。
【自然地理概况】教学导入:直接导入:要了解贵州,就必须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贵州在哪里。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归纳: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为内陆省份;贵州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低纬度地带;贵州周围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相邻。
过渡:贵州地形有何特征?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3)完成P.93“活动”1。
(4)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归纳: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由于地势差异大,山地气温的垂直差异大,往往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过渡:贵州位于南方地区,贵州气候具有南方地区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说出贵阳的气候特点。
贵阳参考气候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 5.1 6.611.016.119.622.223.923.620.616.311.87.4降水量(毫米)20.520.132.887.6164.6225.2177.0126.8100.197.547.418.1归纳: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3~94“活动”2。
归纳:地势对贵州平均气温和局部地区的气温影响很大。
由于海拔较高,贵州夏季较凉爽;贵州纬度较低,使得贵州冬季平均气温不低。
过渡:在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贵州的河流有何特征?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差异显著,落差大)(3)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4)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等)归纳: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过渡:除了水能资源丰富外,贵州还拥有许多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
课堂活动:展示贵州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矿产资源的特点。
归纳: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教学导入:方案①:过渡式导入: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当地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自然灾害。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人们不合理的行为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我们一起来了解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贵州滑坡、泥石流、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破坏的图片。
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归纳: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当地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影响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干旱、冰冻、冰雹等气象灾害。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4“活动”。
归纳:石漠化发生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不合理耕作、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协调当地人地关系,既要采取措施减少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又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教学导入:方案①:过渡式导入:在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
石漠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贵州耕地资源不足的矛盾。
为了协调当地人地关系,贵州应采取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教材“石漠化治理前”和“石漠化治理后”图片,引导:当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导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5“贵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说一说贵州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归纳:贵州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有效措施:(1)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态环境恢复措施;(2)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3)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