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潘永杰(定稿)(1)(2)
中医香囊辟疫研究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夕参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逝望盘堂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 本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滥姿盘堂可以将学位论
today.
Key wo r d s:Chinese medicine,Sanitary Sachet,epidemic prevention,history,principle of medical science
III
目录
致 谢…………………………………………………………………………………………………………………………………I 中文摘要……………………………………………………………………………………………..II
foundation of Xiangpei.
25 recipes could be found in old Chinese medical scriptures.We could find some basic results by making statements on th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category,aloes or not and channel tropism.This is the foundation of intensive study of recipes.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导言
1导言
1.1天然药物与传染病预防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在西医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的医药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药品的安全卫生问题越来越关注,对于化学药物的毒 副作用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中医药在这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者对中药这样的天然药物的研究,现在不再局限于研究单味药物有效成分的 提取,深入研究复方合剂,以及探索如何用天然药物部分取代化学药物,已经成为现 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许多中医特有的治疗手段也受到青睐,如艾灸、香 薰、推拿等。 虽然现代社会消灭了许多恶性传染疾病,但2003的非典爆发,再次给世界敲响了 传染病预防的警钟。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扩散仍然是现今医学研究的重点。 中医药在毒副作用和预防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在人类依然面临传染病威胁的今 天,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传统的中医药宝库,这些经过历史考验的方剂和传统疗 法或许能为我们今天的传染病预防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西方美术史中艺术美的传承与变迁
CULTURE AND EXPLORATION邀)禅丘年|文化与探索西方美术史中艺术美的传承与变迁潘雯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00)摘要:从西方美术历史发展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发现——艺术,总是在不断的历史中向前发展,它既不历史的景,也受政治、发展还有信仰传播的深刻影响,在这其时间长河中,从人类与的传承延-的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遥望四方的艺术流派,从他们的景和代表作品感叹艺术形的独特魅力,以“美”的形式,留们灿烂的艺术财富和生&或,那些留存下的万千艺术作/,不仅成为了历史的,表着艺术美的发展在的洪流下向前&关键词:西方美术史;艺术美;传承与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21)02-0096-021艺术美的本质:在尚无定论中寻找最契合的形式关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以及的艺术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持续困扰着历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哲学者.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无论是探索艺术的本质还是美的本质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并没有一个完全固定的定义可以解释它&如果非要下个定义,那么美就是人的自由创作形象生动地表现,它不可能凭空而产生,必须通过某些客观对其进行结构或形式改变或创造,而艺术就是在构造与形式中美的体现,或说,这是一种有意义的、高级的构造与形式的体现,这么说来,艺术美则是在对客观物体审美时以表达人类主体对其情感与情绪的反映,而这种表达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在古希腊时期,认为美是在于形式上的,所以形式是美与艺术的本质&而艺术美就是形式的和谐美,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对称和比例的原则”,所以纵观古今,古希腊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的作品,都以雅典、理想与美观,强调共性等特点影响着后世,可如果单单觉得美在形式,那么在文学中,没有思想内涵只留空有其表的躯壳美是不太能被接受的,所以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其中的意味就是指在作品中能看到思想感情的意思&这种能够引起人们对物体产生审美情感的形式,称艺术美的质&艺术源自于社会现实,忠于实际生活,而艺术美则对真实美的再现,这一观点起始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类的一切实际行为都可以从大自然的生物中寻找模仿的痕迹&所以说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的产物&这种让我们把艺术美的本质看向生活,看向现实,赞美自然,歌颂人生的艺术精神,在著名“现实主义”画家库贝尔、米勒等大师的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实主义理论不仅作用于西方后代艺术绘画的之中,也对中国艺术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提出的,而这种“理念”与哲学逻辑中所下定义不同的是,它不是抽象理念,而是一种具体理念,是艺术所特有的,它将普遍性与特殊性、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而艺术美便是体现了某种具体理念的感性形象&如19世纪出现的艺术思潮象征主义,不再如实的描绘外部世界,而是通过具有的品来&如,在方国中这类艺术甚至已成为主流,因为有人认为,人类最低级的能力便是模仿,而这行为就连一些动物都会&可是理念则是人独有的一种高级的神物质,是人的质的&如果艺术在时将的我体在品中,这种“自我表现”则是对内心深处的反映&18世纪德国诗人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就区别了理性的现实和浪漫的自我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形式,其中“感伤的诗”,就是注重表达自我情感情绪的意思&通过欣赏19世纪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埃贡*席勒等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体会,他们强调艺术创作主要是受创作主体内在的动机、情感与欲望所驱使,而不是受外部世界的种种要求和影响&这一观点艺术的创造既不是现实摹写,也不是理念再现,而是表现创作主体的“自我”&2艺术美的传承:在痕迹与风格中寻找千丝万缕的羁绊任何艺术的发展,都在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向前,也可以说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所以艺术当随时代一贯传承&而西方的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可以主要概括为三个阶段,那从扑朔迷离的史前时期至禁锢圣神的中世纪,自由人文的文艺复兴到传统雅致的新古典主义,激情热烈的浪漫主义直至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西方艺术从数千年来的脉络初源自史前时期开始就彼此交互影响,密切传承着文明核心区域&而艺术“美”的往事,便可以娓娓道来&西方艺术起源于史前时期,从一块石头上,人类留下了“痕迹”,所以伟大的美术创作便开始了&直到古埃及时期第一次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一#独特的美学语言和符号系统&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着重于对人体的美感进行描绘以表达对神的敬仰与崇拜&留于世人不尽的赞叹,这种和谐与统一的“美”深刻影响着后来古典主义的风格,这不同于古罗马时期的更注重突出个人与个性作者简介:潘雯婷(1993.12-),女,汉,江西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美术专硕,陶瓷绘画& 96Vol.43/No.02/Westleather的艺术思想,试图还原人的真实面貌才是这一时期鲜明特点&随着罗马帝国时代的败落,基督教作为单神教在整个中世纪期间独揽大权&从五世纪到十五世纪这漫长的“黑暗时期”中,艺术仅为宗教服务,试图在人世间打造让人心生向往的崇高天堂&在意大利文中的T400”,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核心主题是重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郁勃繁盛&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以独特的立体渲染和薄雾透视的绘画技法与科学严谨的绘画态度陶染后世人&细腻柔美的古典主义画风始于拉斐尔无可厚非,他的作品不仅引导巴洛克的绘画风格,更陶染着后世古典学派的艺术思潮,以美的视角%我们体会这一脉相传的“风格”为后代艺术提供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自由的人文主义思想渐渐地让人们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敢用市井小民形象画耶稣的疯子一#卡拉瓦乔%成了十六世纪的艺术先驱,将当下生活的如实描绘变成立体而动感的画面故事,这也是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的起源&而这个时代%法兰西渐渐成为霸主,奢华的凡尔赛宫装饰前接巴洛克,后承洛可可之风&可惜随着法国大革命成功,人们又向自由和民主迈进了一大步&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西方艺术美学中出现了理性的新古典主义与动感的浪漫主义,真切的现实主义与旖旎的印象主义相较对阵的多元化局面&借用英雄主义主题材来描绘现实所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新古典主义%不仅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也隐含着浪漫主义色彩&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实,为创作而去探寻灵感的源泉的现实主义便不同于以丰富的色彩%变幻的光线%独特的画法而得名的印象派%可他们的艺术风格都被后人所沿用并影响至今&进入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就像古木参天般,虽一脉相承,然拔地而起,终开枝散叶&如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喊出了表现主义的心声&象征主义《阿维农少女》成就了现代艺术的创始人一一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荷兰画家蒙德里安带来了横平竖直的几何抽象派画作一一“红、蓝、黄构图”&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一幅《记忆的永恒》,将现实摹写与理念显现充分结合,让人永远的记住了那块融化扭曲下坠的钟表&美国的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利用各种复制技法大胆创新艺术表现,便有了波普艺术的代表作《玛丽莲*梦露》&时至今日,艺术家们仍是以“美”的视角,用匠心记录着艺术世界的无穷美好&现如今的西方艺术已找不到确切的中心,但是艺术已存在在每个爱美之人的心中&从史前点点滴滴的“痕迹”变化直至辗转曲折的“风格”传承,回顾整个西方美术史,如一历史幅长轴,艺术就是这长轴闪着光芒的亮点,而“美”则是把这些点串起来的丝丝隐线&3艺术美的变迁:在改革修正中寻找历史的沧海桑田如历史在迂回曲折中前进一般%艺术也在矛盾冲突中辗转发展,其中赋予“美”意义不断被界说、修改、璀璨直至衰落&如在希腊诸神被褒扬赞颂时期的美学中所追求的是和谐、秩序、理性、静谧,到了罗马时期%以肖像性为鲜明特征写实主义开始出现%而后期艺术美的追求在现实享乐与感官放纵中衰败,因为号称圣神的基督教艺术开始萌发出一种禁欲美学,在漫长的中世纪压抑禁锢着人们对现世追求和肉体欲望%这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为“黑暗时期”&可追求自由人文主义的世人也终会寻找到让艺术重新回归人性的契机,于是,肯定世俗繁华体现精神升华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了&在描绘出解放思想崇尚自由的艺术风格后,华丽激情的巴洛克艺术、奢华繁复的洛可可风格、强调理性的新古典运动、动感奔放的浪漫思潮、真实和谐的现实主义等各大艺术流派也随之而来,可每当这些流派认为自己的艺术信仰是唯一“美”时,它们的没落就像在历史滚滚车轮中更迭替代,浪漫主义动态的“美”改革修正了一层不变古典主义的“美”,可随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忠于自然“美”的现实主义,然而,让世人以为现实主义取得了成功,蔚为风潮,等待它的又是光影般绚烂的印象派&时至今日,艺术在美的旅程中持续发展,美在每个时代留下记忆又随之变迁&世人总习惯用时期给西方艺术进行的划分,不论风格的将二十世纪之后的艺术称为现代艺术,而之前的则被归为传统艺术,可在某种意义上,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一样%所表达的主题仍然是美&而不断改变的只是人们对于艺术画面得审美罢,所以从西方审美自身的发展而言,由传统审美的规定性转向现代审美的情感性乃是使然,在这一审美的历程中,传统艺术按部就班%其根本特征是审美过程的概念性,表现为确定、整合、原则的,现代艺术的美则强调是否在世人心中造成情感的共鸣与反应,这种要将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情绪表达在一个对象上,并通过这一对象引起人们触动的,它便是美的&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用象征手法隐喻出法西斯的残暴&仿佛可以从充满激烈与刺激的浮夸扭曲的形象中体会出画家无比的愤慨&再如,被定义为“反艺术”的杜尚%将命名为《泉》的小便池推进美术馆,有人认为这种没有将对象情感化化,只是倡导某种艺术符号的物体,不是艺术,所以不存在美,可也有人认为这是对西方现代艺术进程的巨大改革,如果你用一个更硬核的全新视角的去看待它%便也是美的&艺术美学问题历来都是无法定义的大难题,它讲究在某一特定时刻的具体性,讲究亲身体验的视觉性、讲究个人细微感受的独特性,所以观看艺术美的传承与变迁%便如同欣赏涓涓溪流在崎岖婉转中不断缓缓向前,时而汇成入江河之中,时而变为毫发丝粟的分支,而我们就在历史和艺术之间漫步&参考文献:[1] E.H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范景中,杨成凯,译.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11.[4]凌继尧.美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7。
传承与蜕变——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看艺术传统的重构
传承与蜕变——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看艺术传统的重
构
潘攀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在艺术史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时代的艺术对于前代艺术传统,它既是传承,更是超越,总是以叛逆者的身份出现,在对前代艺术的反抗中完成自己的创造--新的创造又总是蕴涵着传统,这是艺术发展的传承与创新规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以生动的人性形象取代了呆板的宗教形象,以科学的真理矫正着宗教的愚顽,形成西方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总页数】2页(P50-51)
【作者】潘攀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
【相关文献】
1.从《最后的晚餐》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 [J], 俞熔
2.从《最后的晚餐》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风格的发展与成就 [J], 俞熔
3.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艺术看绘画美学的理论重构 [J], 单晨
4.理想的和谐与自然之眼——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艺术与北欧绘画艺术的再认识 [J], 管瑞庭
5.浅析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差异r——宗教绘画当中绘画艺术形式的比较及审视 [J], 赵敏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当代社会拓展思辨空间——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评析
立足当代社会拓展思辨空间——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评
析
潘涌;王婷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 从2004年到2010年,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年,作文命题的设置在这七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中悄然发生着变化,由2004年的"人文素养与发展"、2005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到2009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再到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不难发现:一向以"诗意"、"哲思"著称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华丽"变身",转而聚焦当下,体现了作文命题思路的微妙变化.
【总页数】8页(P32-39)
【作者】潘涌;王婷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立足当代社会拓展思辨空间——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评析 [J], 潘涌;王婷
2.立足质疑思辨倡导理性思维——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的命题特色和价值引领[J], 钟斌
3.突出“立德树人”拓展思辨空间——2020 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评析 [J], 王学华
4.感悟中国文化思辨"写字"与"做人"——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评析 [J],
唐惠忠
5.哲学思辨:高考作文题的内在要义
——例析2017-2021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特点及思辨培养路径 [J], 黄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三角面片法线方向设计复杂异形模型自由曲面分型面的方法
一种基于三角面片法线方向设计复杂异形模型自由曲面分型面
的方法
董香平;樊庆文;蒋汶莙;周明聪;熊良胤;裴宏亮
【期刊名称】《机械》
【年(卷),期】2022(49)5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复杂异形体模型三角面片法线方向设计异形分型面的方法,利用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三角面片模型的半边数据结构;计算所有三角面片法线方向,确定最佳拔模方向;根据三角面片法线方向与最佳拔模方向的空间关系,将各三角面片聚类并确定异形分型线,沿最佳拔模方向进行平移,得到复杂模型的异形分型模具。
以人体胸骨模型的模具设计为例,计算人体胸骨模型的最佳拔模方向,设计异形分型线,获得胸骨模型的异形分型模具,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人体其他器官模型。
实验证明,该方法适应性强,能够快速确定异形分型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总页数】7页(P1-6)
【作者】董香平;樊庆文;蒋汶莙;周明聪;熊良胤;裴宏亮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76
【相关文献】
1.基于Pro/E复杂分型面的模具型腔设计
2.求NURBS自由曲面的等值线 --一种基于极值点的追踪方法
3.基于复杂分型面的面壳注射模具设计
4.一种基于自由曲面的LED准直透镜设计
5.一种基于斜向观测的镜面法线方向测量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统工艺的当代艺术转换——以陶艺作品《晒蓝》的综合装饰与人文创造为例
传统工艺的当代艺术转换——以陶艺作品《晒蓝》的综合装饰与人文创造为例摘要:现代社会的工业扩张导致传统工艺逐渐削弱,如今不少当代艺术家回溯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核,探寻传统工艺当代艺术转换路径。
笔者通过学习总结艺术家们关于传统工艺当代艺术转换的创作经验,进行陶艺作品《晒蓝》的艺术实践,试图打破传统工艺的传统印象及工艺门类之间的边界,创新瓷陶瓷材料和烧制方式,用当代艺术形式重新诠释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传统工艺;陶瓷艺术;艺术转换;综合装饰;人文创造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892(2023)10—039—(04)Contemporary Art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raft — Taking the Comprehensive Decoration and Humanistic Creation of the Pottery Work "Sun Blue" as an Example1引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人们享受着当代社会的先进福利,但传统随之逐渐弱化。
随着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场景和快节奏的工业扩张不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们内心焦灼不安,急需情感的宣泄和抚慰。
面对这种状态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机械化的生活空间找到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共鸣?如何让当代社会充溢人文记忆和身心关怀?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过,“世界的科技水平越发达,我们就越需要艺术家和诗人”,这正是本文讨论传统工艺的当代转换的意义。
传统工艺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发明创造,传统工艺中蕴含对所处社会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工艺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除了技术之外的装饰艺术,开始展示时代的特色和风貌以及人们的内在情感。
总结来说传统工艺不仅是材美工巧和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的体现,也是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彰显,传统工艺可以直接面向人们的高情感需求。
数字语境下宋锦展示的互动叙事设计策略研究
艺术科技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34卷第4期2021年02月Vol.34 No.4February 2021数字语境下宋锦展示的互动叙事设计策略研究邱伟,孟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技术的发展、文化遗产的多维度价值解读与诠释,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方式不断更新迭代,单纯的文 物陈列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文化休闲需求。
本文以宋锦展示作为设计对象,运用互动叙事设计的相关理论方 法,研究宋锦展示的互动叙事设计策略,使宋锦展示具有叙事性、互动性、趣味性,从而进一步优化宋锦的展示方式。
关键词:数字语境;宋锦展示;互动叙事;叙事设计中图分类号:J5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37-02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历史 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文化财富,而苏州宋锦作为第一批列 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其技艺传承、展示传播在文旅融合 模式中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数字语境下,技术的进步、 媒介的发展、产业的创新为宋锦展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人们对宋锦展示也有了新需求,因此宋锦的现有展示陈 列方式能否真正满足观众的需求、能否真正传播宋锦背 后的文化内涵值得思考。
1宋锦相关情况概述宋锦是一种兴起于宋朝、繁盛于明清时期的华贵织 锦,因为主要出产于苏州地区,所以一般称为苏州宋锦。
苏州宋锦色彩典雅、风格雅致,散发着浓浓的江南人文气 息,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为我国的三大名锦。
然而 随着时代的变迁,宋锦的发展历经坎坷,一度面临技艺失 传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一些民间组织大力研究和扶持宋锦技艺,宋锦才得以重回大众视野。
回归后的宋锦织造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并于2009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宋锦在织 物组织结构上采用重组织设计的手法;在纹样选择上精 密细致,质地坚定,平服挺括;在图案花纹上对称严谨而 有变化,丰富而又流畅生动;在色彩运用上艳而不火,繁 而不乱;在艺术风格上,以变化几何形为骨架,对比色彩 和谐、高雅⑴。
桐乡濮绸的产品特征及其当代创新设计研究
桐乡濮绸的产品特征及其当代创新设计研究作者:潘依雯周赳戴金海来源:《丝绸》2022年第05期摘要:濮綢是宋元明清时期桐乡濮院地区所产的著名丝织品。
文章以桐乡濮绸的起源及其发展沿革为线索,对其品种范围进行界定,从技术美(材质、工艺)特征与艺术美(造型、纹样、色彩)两个层面对桐乡濮绸的产品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桐乡濮绸当代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研究认为:桐乡濮绸大多为单层结构,由简单组织构成,产品具有多品种特征。
纹样受桐乡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注重题材象征含义的表达。
色彩具有桐乡地域特征和中国传统特征相融合的特点。
原料和技术受桐乡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产品具有白净、细腻、柔韧、耐洗等特征。
桐乡濮绸的“艺工商”结合创新方法有助于桐乡濮绸产品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
关键词:濮绸;桐乡;丝织品;品种界定;美学特征;营商模式中图分类号: TS941.6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7003(2022)05009508引用页码: 051201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5.013濮绸又称濮院绸,是浙江嘉兴桐乡濮院地区生产的传统丝绸产品。
濮绸闻名遐迩,与越罗、杭纺、湖绉一样是古代江南以产地命名的著名丝绸品种之一,与嘉锦、绫并称古代嘉兴地区所产名重一时的丝绸名品[1]。
濮绸更享有“天下第一绸”的美誉,相传明成祖朱棣命人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树立一面能抵御风沙的军旗来彰显军威,濮绸在众多丝绸产品测试后脱颖而出,濮绸制作的山海关军旗经过数月依然颜色艳丽[2]。
以至于明清时期濮绸成为宫廷用绸,并常用于军旗、战袍、锦服的制作[3]。
历史上记载的濮绸产品的种类繁多,有绢、绫、罗、纱、绉、绸等多类品种[4]。
濮绸织造技艺已经于2009年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与创新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目前,对桐乡濮绸的研究主要有:以冯继延为代表,从濮绸的历史、生产流程及申遗过程进行了相关研究[2];以陈学文为代表,从经济学角度对濮院的濮绸经济进行分析[4]。
新生代设计师介入传统手工艺的实证调查研究
新生代设计师介入传统手工艺的实证调查研究
陈竑;毛攀云
【期刊名称】《家具与室内装饰》
【年(卷),期】2022(29)9
【摘要】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微观探究新生代设计师介入传统手工艺之网络,其中包括新生代设计师的典型特征、与传统手工艺人之间
的转译以及其他行动者对新生代设计师的影响。
研究发现以平面设计师为主的新生代设计师群体出于专业思考、个人体验以及文化自觉将振兴国家传统工艺为己任,
与传统手工艺人发生了从工作观察、熟悉匹配、共同创作、修改迭代、成品展示的转译过程,并在现实与网络等其他行动者的影响下形成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传承之
网络,然而在转译过程以及网络构建中遇到“意义”与“技术”的羁绊,究其原因是
新生代设计师缺乏对传统手工艺文化意义的深入理解以及对技术的恐惧或过分依赖,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证层面为推进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与参考。
【总页数】6页(P63-68)
【作者】陈竑;毛攀云
【作者单位】湖州学院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664.1
【相关文献】
1.风险中的具身知识:设计师介入地方传统手工艺的人类学反思
2.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3.丝绸之路甘肃段沿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调查研究
4.丝绸之路青海段沿线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调查研究
5.工艺太行——邢台太行山区传统手工艺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传统图案纹样在皮革文创作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设计第40卷第6期皮革与化工Vol.40No.62023年12月LEATHER AND CHEMICALSDec.2023收稿日期:2023-11-10基金项目:2023年上海文教结合项目非遗研究中心文创艺术人才工作室项目作者简介:丁亮(1975-),男,汉,安徽安庆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遗研究、设计学研究。
中华传统图案纹样在皮革文创作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丁亮(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2)摘要:文创作品设计需要有鲜明的文化内核,可辅以与文化内核相称的图案纹样。
针对当前我国皮革文创作品设计存在问题,对能够应用于皮革文创作品设计的中华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分类,对该类图案纹样的具体应用原则、方法等进行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进行了佐证。
关键词:传统图案;传统纹样;皮革文创作品;设计流程中图分类号:J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39(2023)06-0032-04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Patterns in the Design of Leather Creative WorksDING Liang(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works needs to have a distinct cultural core,supple-mented by patterns commensurate with the cultural core.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leather creative works in our country,the paper classifies traditional Chinese pattern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sign of leather creative works,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is kind of pattern,and provides a case study.Key words:traditional pattern;traditional pattern;leather creative works;design process0引言文创作品是“文化创意作品”的简称,指的是一种借助创意将某些典型文化元素应用于商品设计,在赋予商品一定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升商品商业价值的特殊行为。
对于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
对于在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
周博为
【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
【年(卷),期】2018(000)042
【摘要】本文主要写由最近所读两篇与古建筑有关著作(张十庆《从建构思维看古代建筑结构的类型与演化》、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所引发的思考.所著内容比较繁多,但其中有两个知识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从建构思维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和斗栱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之所以对这两个点印象比较深,一是与曾经的课本所学有所出入,刷新了认知;二是解决了曾经困扰笔者的一个疑惑;三是引发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符号使用的思考.
【总页数】2页(P83-84)
【作者】周博为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01
【相关文献】
1.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J], 韦干玉
2.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J], 陶蕊
3.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J], 陶蕊;
4.建筑设计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应用研究 [J], 钟诗梦; 莫畏
5.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J], 王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几何化表现在户外服装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几何化表现在户外服装品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史若楠;黄有望
【期刊名称】《纺织报告》
【年(卷),期】2024(43)5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户外用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消费者除了对户外服装提出了功能性需求外,对户外服装品牌形象外在表现形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对几何化表现在户外服装品牌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户外服装品牌设计中应用几何化表现可以为品牌带来传
播效益,有利于提高品牌的传播性和识别度,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文章分析了
几何化表现的艺术特点,以此总结出几何化表现在户外服装品牌设计中的应用手法。
【总页数】3页(P57-59)
【作者】史若楠;黄有望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3.5
【相关文献】
1.传统几何造型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立体表现
2.彩陶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评《服装设计创意与表现技法》
3.几何元素在服装中的表现形式
4.《山海经》异兽元素在服装品牌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5.服装造型中的分形几何
艺术表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良渚文化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良渚文化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张萌;周赳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22(35)16
【摘要】为了使大众广泛和深入地了解良渚文化,推动良渚文创产业发展。
本文研究了良渚文化的特征并进行视觉符号的提炼,借助结构重组的设计手法创作“良小渚”系列IP形象。
基于创作的系列IP形象,完成插画图形设计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
本文旨在改变考古文化庄严肃穆的刻板印象,传达给社会新的视觉形象,对传统文化面向新时代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良渚文创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总页数】3页(P126-128)
【作者】张萌;周赳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9
【相关文献】
1.地域文化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以盐城水浒文化博物馆文创设计为例
2.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敦煌纹样的创新设计文创为例
3.地域性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敦煌纹样的创新设计文创为例
4.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南通“非遗故事”文创产品设计为例
5.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良渚文创产品设计在中职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以“鸟纹”图案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鞠斐【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年(卷),期】2024()1【摘要】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中收录的2001—2023年间发布的710篇CSSCI期刊文献,利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成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呈现并解读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布特征、研究热点、聚焦方向和整体发展演进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成果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政策敏感性和主题关注度,成果来源作者和机构呈现出松散的合作网络和明显的经济聚集分布结构,成果来源期刊体现出明确的学科指向性;研究热点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3个维度呈现出创新创业、学科交融、数产融合、文化赋能、数智结合等多元化的主题发展趋势。
未来应从3个方面推进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发展:提高政策响应度,提升艺术设计教育主题的研究成果;达成多领域的合作共识,形成多领域合力研究的驱动力;从三大纬度,全面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
【总页数】11页(P48-58)【作者】鞠斐【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0【相关文献】1.我国妇女/性别与教育研究热点主题和脉络演进\r——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2.我国地理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3.1991-2019年中国阐释学翻译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4.中国STEM教育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5.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价值体系的建筑遗产批判性保护范式浅析
基于价值体系的建筑遗产批判性保护范式浅析
刘畅
【期刊名称】《建筑遗产》
【年(卷),期】2024()1
【摘要】“批判性保护”主张对建筑遗产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多维度的保护价值体系,在当下建立一套融合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意义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该框架承认保护理念和遗产价值的“动态”发展,并主张以辩证法应对当下问题,而非试图采取统一的“正确”态度对待建筑遗产。
针对建筑遗产的批判包含两个层面:对遗产既有发展秩序下权力与意识形态建构的批判;对既有保护格局与保护措施的批判。
通过对国际和国内建筑遗产保护官方文件的回顾、比较、评价,文章分析已有保护范式的形成和转变,并试图建构基于价值体系的批判性保护范式,希望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话语提出新的认知。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刘畅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7;TU984.115;G112
【相关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困境与出路刍议——基于“逻辑学范式”与“现象学范式”
2.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
3.浅析
日本建筑遗产保护法规对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现状的启示4.身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批判性遗产研究范式的思考5.批判性遗产研究视角下校园建筑遗产学生感知与保护态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诸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对象 (1)1.2.1股权结构 (1)1.2.2股利政策 (2)1.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3.1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2)1.3.2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3)1.4研究方法 (3)2主要股利理论的回顾 (4)2.1“MM”理论 (4)2.2“一手在鸟”理论 (4)2.3差别税收理论 (4)2.4追随者效应理论 (5)2.5代理成本理论 (5)3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统计描述及分类比较 (6)3.1样本选取 (6)3.2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6)3.2.1公司前三大股东持股结构概况 (6)3.2.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政策发放的影响 (7)3.3股东构成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8)3.3.1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股东构成的概况 (8)3.3.2股东构成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 (8)4股权结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 (9)4.1研究假设 (9)4.2变量的选择 (10)4.3模型设定 (10)4.4回归结果与分析 (10)5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3)5.1研究结论 (13)5.2政策建议 (13)鸣谢 (15)参考文献 (16)摘要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对公司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也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
而根据一些研究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中,都显示着股利政策就是公司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博弈的一种结果,从而揭示了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实施的关键影响。
再者,在“既要制度创新,又要筹集资金,但又不丧失对国有经济的控制权”等方针设计出来的二元分置股权结构下,研究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对中国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以及健康发展,都有着更现实的重要意义。
本文在回顾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及典型的股利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两者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分类比较,发现股权的集中程度对现金股利政策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股东类型的不同,则对现金股利的发放,也存在着不同的偏好。
接着,选取与股利政策有关的各种财务指标,运用多元回归法和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不同的股权结构下现金股利分配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中的变化因子,通过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
同时也发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并针对这些漏洞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股权结构;现金股利政策;控股股东;股权集中度ABSTRACTABSTRACTDividend policy, as one of the core aspect of modern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ce impact on companies’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as well as been hot debated in the academia. According to some relevant studies on researching the dividend policy, it have shown that the dividend policy is a game result among companies’ different stakeholders, which reveals the key influence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vidend policy. Because of the special equity structure designed by some policies in china, for example, it demands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raising funds and controlling the state-owned economy, it has a mor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both the influence of the dividend policy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mpanies’ ownership structure to research the equity structure.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some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typical dividend policy,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hares for cash dividend policy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y thei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classified comparison. Besides, there are different preferences to pay the cash dividend owing to different kinds of shareholders. Then, the research selects some representative financial indexes concerned about the dividend policy and appli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to concretely analyz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cash dividend under different equity structure. Meanwhile,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arbitrariness when formulating the dividend polici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therefore, some recommendations have been raised for these vulnerabilities.KEYWORDS: Equity Structure;Dividend Policy of Cash;Controlling Shareholder;Ownership Concentration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07工商管理,200711551424,潘永杰指导老师:周昌仕副教授1诸论1.1研究背景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政策之一,它与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共同决定着企业报酬率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肩负着实现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一方面它是公司筹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公司理财行为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它作为企业的净利润对股东进行的分配,也就是股东的投资回报。
因此,筹集资金的方式会对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互相影响,由此可见,股利政策关系到股东当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均衡,股利分配的形式以及股利分配的数量又受到股东控制权结构和股东偏好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专家投入到股利政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显示出股利政策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与当今国外学术界热烈讨论股利政策呈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关于股利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仍处于相对冷落的状态。
理论的缺乏以及企业财务观念的淡漠,使得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
基于此,本文从目前这两个被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和股权结构的之间的关系入手,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特定制度下股东主体行为选择问题开展研究,并试图从股东主体的特征、行为偏好角度探讨股权的分布状况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从而既有助于解释目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动因,又有利于证券监管部门采取合理措施来规范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同时增强弱势股东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
1.2研究对象1.2.1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
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
股权结构有不同的分类。
一般来讲,股权结构有两层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股权集中度,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
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三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与50%之间。
第二个含义则是股权构成,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股份的多少。
在我国,就是指国家股东、法人股东及社会公众股东的持股比例。
由于我国的特殊性,按照股东持有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性,还可以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即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自由流通的普通股,由社会公众股构成;非流通股就是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股份,主要由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组成。
1.2.2股利政策从狭义方面来说,股利政策就是指探讨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关系问题,即股利发放比率的确定。
其形式主要有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股票回购以及转增资本。
其中,转增的股本虽然类似于股票股利,但实际上是由公司的资本公积转变得来的,其本质并非公司的利润分配。
股票股利,从会计的角度上来看,只不过是将资本从留存收益账户转移到其他股东权益账户,并没有改变改变每位股东的股权比例,也不增加公司的资产。
而股票分割跟股票股利有点类似,它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结构产生任何影响,一般只会使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每股面值降低,并由此是每股市价下跌,而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个账户的余额都保持不变,股东权益合计数也是维持不变。
所以,只有现金股利才是公司利润的实际分配。
因此,本文把主要的研究力量放在现金股利的分配上,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之间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