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工作面设计
采面工作面施工安排设计
采面工作面施工安排设计1. 引言本文档旨在设计采面工作面的施工安排,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
采面工作面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重要的区域,因此需要精心规划和组织。
2. 施工步骤2.1 现场勘察:在开始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掌握地质条件、采矿区域和矿层结构等信息。
2.2 设计施工图纸:根据现场勘察结果,设计出符合矿山开采要求的施工图纸。
2.3 确定工作面布置:根据施工图纸,确定工作面的具体布置,包括工作面长度、宽度、矿帮支护等设施。
2.4 采购设备和材料:根据施工需要,及时采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进程顺利进行。
2.5 施工准备:在施工开始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工作面、安装支撑设备等。
2.6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2.7 完工验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质量合格。
3. 施工安全措施3.1 培训和教育: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3.2 安全设施:在工作面周围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等,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3.3 定期检查: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
3.4 紧急预案:制定详细的紧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4. 施工进度管理4.1 制定施工计划:根据施工图纸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工作面的施工时间和进度。
4.2 资源分配:根据施工计划,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3 监督和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
4.4 进度报告:定期向上级汇报施工进度,以保证施工透明和沟通畅通。
5. 结束语本文档设计了采面工作面的施工安排,包括施工步骤、安全措施和进度管理等内容。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安排,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矿山开采的效率。
采矿工作面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1.1 井田地质特征回坡底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
其矿井工业场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刘家垣镇回坡底村东1.0km处,距洪洞县城25km,距赵城发煤站17km,紧邻赵(城)—克(城)公路,公路交通方便。
矿区位于吕梁山南端东麓,汾河西岸,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形成了以黄土梁、塬、峁为特征的低山基岩丘陵地貌。
主要山梁走向近南北向,沟谷纵横,地形复杂。
最高点位于区西北边界沟北村东北山梁,标高985.2m,最低点位于东北边界沟谷,标高624.17m,相对高差361.03m。
回坡底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单水平开采,开采11号煤层,目前采用高档机械化,倾斜长壁式采煤,矿井的正常涌水量120m3/h,最大涌水量240m3/h,扩区煤层底板标高300-630m,目前开采水平最低为570m,均高于奥灰岩溶水地下水位(525m左右),矿井充水方式为顶板淋水或裂隙水,通过开采产生的煤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与K2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使K2含水层地下水进入矿井坑道,随着两区向前延伸开采,开采水平将逐渐降低,矿井的涌水量也将随着增大,尤其是两区奥灰岩溶水位地下,并有可能在构造破坏地段存在突水危险,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4 井田开拓矿井改扩建工程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年生产能力时,共设置主斜井、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四个井筒,主斜井为延深井筒,刷大副斜井,二号进、回风立井为新建井筒。
3、二号进风立井敷设动力电缆,兼安全出口。
4 、二号回风立井主要担负东区初期回风,兼安全出口。
二号进风立井井筒净直径6.0m ,垂深375m,井筒内装备应急排水管路、压风管路,敷设动力电缆。
为了东区的开发,设计在纬距4036000附近布置胶带、轨道暗斜井,均落底+556m 水平,落地后沿东北方向布置+556m水平胶带大巷和+556m水平轨道大巷。
+556m水平胶带大巷尽头处设采区集中煤仓;+556m水平轨道大巷在1900m处转至东南—西北方向,并通过二号进风立井井底。
1216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12160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
一、工作面布置
1.根据地质构造条件选择最佳的工作面布置,尽量减少断层、褶皱等
地质构造带对采煤作业的影响。
2.采煤巷道的曲线半径要根据矿井的开采技术要求和设备条件进行设计,保证采煤机等设备正常工作。
3.根据顶底板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机和支架,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4.煤层的倾角影响采煤方式的选择,对于倾斜煤层可以采用控制性采
煤或者无极限长壁采煤。
二、开采方法
控制性采煤是指在煤壁上开设一定规模的通风井巷,通过井巷的组织
和阻隔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控制和管理。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根据煤层的倾角和顶板条件,确定合适的工作面长度和斜向
支护方式。
2.其次,根据煤壁的稳定性和煤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
液压支架、动力钉等。
3.确定通风井巷的位置和规模,采用适当的通风方式,保证工作面的
通风和瓦斯抽放。
4.设计合理的通风系统,包括主风井、回风井和配风井等,保证矿井
的通风和安全生产。
5.根据工作面的需求,设计合适的煤层掘进参数,如掘进速度、掘进深度和回采厚度等,保证掘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支护方式
四、煤层掘进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备的工作性能,确定合理的掘进速度,以保证较高的产量和工作效率。
掘进深度的设置应考虑到煤层的稳定性和支护条件,避免煤层断层和顶板下沉等问题。
回采厚度的确定应综合考虑煤层的倾角、顶板条件和开采设备的工作要求,保证掘进过程的安全稳定。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提高采矿效率,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金属矿山等矿山生产单位的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
三、工作面设计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必须以安全生产为第一原则,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2.高效节能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因素,注重提高采矿效率。
3.科学合理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符合地质条件、采矿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要求,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
4.环保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合理布置矿石、尾矿堆放场所,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工作面设计程序1.信息收集:采矿工程师应收集所在矿区的地质、水文、地下水、气象等相关信息。
2.工作面规划:根据采矿工程师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工作面规划,确定采矿方式和方案。
3.设计审批:工作面设计方案需经过矿山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审批后才能施工。
4.施工监督:矿山管理部门对采掘工作面的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
五、工作面设计内容1.矿体分析:对所在矿区的矿体进行分析,确定矿石储量和品位。
2.采矿方法:根据矿体特征和工程技术要求,确定采矿方式和方法。
3.工作面布局:设计工作面的布局和大小,确定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和方向。
4.支护设计:设计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和方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5.通风设计:设计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保障工作面内空气流通和矿工安全。
6.安全设施:确定工作面的安全疏散通道、紧急避险设施等。
七、工作面设计管理1.制定管理制度:矿山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实施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工作面设计的职责和要求。
2.培训管理人员: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矿工程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技能。
3.监督检查:矿山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采掘工作面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责任追究:对违反采掘工作面设计规定,造成事故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责任人员应当追究责任。
工作面开采设计
工作面开采设计1. 简介工作面开采设计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矿井的安全、生产效率和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本文档将介绍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2. 设计原理工作面开采设计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的运移规律,确定合理的开采方式和参数,以达到安全高效的开采目标。
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煤层地质特征分析在进行工作面开采设计之前,需要对矿井地质条件和煤层的地质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包括煤层倾角、厚度、裂隙和构造等地质参数的测定,以及煤层岩性、物理力学特性等地质特征的分析。
2.2 开采方法选择根据煤层地质特征和工作面开采要求,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全托盘法、局部解放法、综放面法等。
开采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矿井地质条件、煤层的开采难度和工作面的安全要求,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2.3 工作面布置设计工作面的布置设计是工作面开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工作面的位置、长度、宽度和采高等参数的确定。
工作面布置设计应考虑到的因素包括:煤层的倾角和厚度、矿井通风和排水条件、工作面的采煤周期和生产能力要求、矿井的运输和运煤能力等。
2.4 采煤参数设计采煤参数设计是决定工作面开采效果的关键因素。
它包括开采速度、采高、切割深度、支护方式等参数的确定。
采煤参数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煤层的力学性质、矿井的通风和排水条件、矿岩的稳定性等因素。
3. 设计方法工作面开采设计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值模拟法、经验公式法和专家系统法等。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
3.1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利用计算机对工作面开采过程进行模拟和计算,以得到工作面的开采方案和参数。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考虑煤层的地质特征和力学性质,对煤层的开采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3.2 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根据长期的矿山开采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定量关系式来预测工作面开采的效果和参数。
采矿工作面布点设计的优化方法
采矿工作面布点设计的优化方法矿山采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其中工作面布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工作面的布点设计直接影响采掘效率和安全,因此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法。
一、采掘方法选择在进行工作面布点设计之前,需要根据矿体性质、地质构造、矿体倾向、矿压条件以及矿井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掘方法。
不同的采掘方法对工作面布点位置和间距等参数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采掘方法的选择对工作面布点设计的优化至关重要。
二、矿体数字建模矿山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矿体进行数字建模,包括地质建模、矿体模拟和采矿过程仿真等。
数字建模可以有效地提高矿体模型的精度和可视化程度,为工作面布点设计提供了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三、布点参数的确定在进行工作面布点设计时,需要确定各种参数,包括排水方式、支护方式、进风方式、排风方式、排水管道等。
这些参数直接决定了工作面的布点位置和间距,是工作面布点设计的关键。
四、模拟分析在实际的采掘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问题,例如矿井瓦斯、地压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工作面的布点产生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模拟分析,对工作面布点进行验证和优化。
模拟分析还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采矿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并在采矿过程中做出更具针对性的决策。
五、人工智能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算法被应用在工作面布点设计中。
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这些算法能够高效地搜索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度。
六、经验积累工作面布点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没有严谨的理论基础,因此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矿山企业需要不断总结工作面布点设计的实践经验,并积极推广和应用,以提高矿山采掘效率和安全水平。
以上是采矿工作面布点设计的优化方法,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灵活、合理地运用。
在采矿过程中,工作面的布点设计是决定采矿效率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工作面的采掘效率和安全水平。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煤炭是我国能源工业的主要燃料之一,其开采过程涉及到煤矿工作面设计。
煤矿工作面设计是指将采矿区域分割成若干个矿井工作面,设计出矿井的布置、采场的开采方案以及矿井工作面的结构尺寸和煤炭开采的辅助措施等方面的工作。
为了保障采煤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师需要对煤矿工作面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说明。
首先,有关煤矿工作面的设计需要参考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我国制定的煤矿采掘工艺规程中对煤矿采掘的常见方案和方法有详细规定,这些规定包括矿井工作面的布置形式、采场的规划、各种采煤方法的应用等。
在设计煤矿工作面之前,设计师应该详细阅读这些规程,确保自己的设计方案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
其次,煤矿工作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际场地条件。
不同的煤矿地理条件和地质条件可能会对采煤工作造成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设计煤矿工作面之前,需要对采矿区域的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和分析,以便制定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另外,在设计煤矿工作面时,需要认真考虑安全因素。
采煤作业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因此在设计工作面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工作面的支护条件、通风状况、排水设施、瓦斯抽放系统等,以确保工作面的安全性。
在煤矿工作面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如对设备和机器设备、卡具、通道、料叉等物品的排列和摆放,以及对工人的安全防护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
此外,在设计煤矿工作面时,需要对煤炭采掘的效率和成本进行充分考虑。
设计方案应使采煤的效率得到最大化,同时减少采煤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
一般来说,通过合理的工作面布置、工作面的结构尺寸设计、采场预留等辅助措施,可以提高煤炭采掘的效率和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是煤炭采矿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安全、实际场地条件、效率、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采煤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制定出最佳设计方案,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
(成教本科)工作面开采设计.
工作面开采设计目录前言 (3)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4)第一节井田概况 (4)第二节地质特征 (4)第二章开采境界、储量及煤层顶底板岩性 (9)第一节开采境界及储量 (9)第二节煤层顶底板岩性 (10)第三章采煤方法 (10)第一节采煤方法的确定 (10)第二节三机设备的选型 (10)第三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18)第四节回采工艺 (19)第五节作业形式及劳动组织 (26)第四章运输系统 (28)第五章防水设计 (29)第一节工作面水量估算 (29)第二节水泵的选择 (29)第三节排水路线 (29)第四节其它 (30)第六章通风系统 (30)第七章防尘系统 (32)第一节概况 (32)第二节防尘水源 (32)第八章压风系统 (33)第九章监控、通讯及照明系统 (34)第十章供电系统 (35)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38)第一节矿井水处理 (38)第二节矿井固体废弃物处理 (39)第十二章安全技术措施 (40)第一节顶板管理措施 (40)第二节防火安全措施 (40)第三节防煤层自然安全措施 (41)第四节瓦斯管理措施 (41)第五节防飞矸措施 (42)第六节支架、输送机防倒、防滑措施 (43)第七节采煤机防滑安全技术措施 (44)第十三节避灾路线 (44)附图:1、工作面布置图;2、工作面支护示意图;3、工作面供断电示意图;4、进刀方式图;5、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6、工作面通风系统图;7、工作面避灾路线图;8、工作面采掘工程平面图;前言一、矿井基本情况矿井位于海拔+2130米处,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矿井开拓方式为主、副斜井、立风井开拓方式,主井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副斜井采用绞车提升。
矿井主要开采八道湾组煤层(共含煤12层),煤种以焦煤为主,现主要开采+1950m水平以上一采区4#、5#、6#煤层。
二、设计依据1、批准的《矿井二采区设计》;2、批准的《矿井二采区地质说明书》;3、《煤炭工业煤矿矿井采矿设计手册》、《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相关煤炭工业建设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4、现场实测资料和调查了解后收集的资料;三、设计指导思想1、执行有关规程、规范、规定。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矿区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一、矿区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一)矿井所在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习水县新晟煤矿位于习水县城南东154°方向,直距约5.4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习水县东皇镇所辖。
矿区范围地理座标:东经106°13′28″-106°14′32″,北纬28°16′21″-28°17′12″。
矿山公路与S302国道公路相接,矿区至县城18公里,距习水火电厂8公里,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区内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大娄山脉的北西。
地貌属侵蚀、岩溶低中山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体北西部高南东部低。
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内南部的坝岩上山顶,海拔1612.1米;最低点位于区内北西部菜籽湾附近的冲沟中,海拔1350米;相对高差262.1米。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350米。
地层岩性以碎屑岩为主。
自然植被以低矮次生灌丛草坡为主,乔木较少,冲沟较开阔,水土流失严重。
(三)水系河流矿区处于长江流域的赤水河水系,区内无大的河流。
矿区以中部的山脊为分水岭,分水岭两侧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冲沟水流量受季节降雨影响变化较大,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动态变化显著。
(四)气象区内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约13.1℃,7-8月平均温度21—22℃,日最高气温约33-35℃,1月气温最低,月均约6.1℃,日最低气温零下1-6℃左右。
由于高差较大,地势低洼的谷地气温较高,高山上则偏寒冷,二者温差可达3-5℃左右。
年均降雨量1137.8mm,5-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且多有大暴雨,常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冬春季一般干旱少雨,冬季常有降雪,高山多有凌冻。
二、井田境界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月颁发的习水县东皇镇新晟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5200000930087),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拐点坐标见表2-1-1),面积1.1382km2,开采深度由1490m至1227m。
工作面开采设计方
工作面开采设计方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能够确保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营,提高矿井开采效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设计原则、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点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是工作面开采设计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需要对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厚度、斜度、软硬夹层情况、煤层应变特性等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数据分析。
其次,还需要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瓦斯涌出量和压力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会出现涌水、瓦斯突出等危险情况。
此外,还需要考虑煤层地应力和围岩的力学性质等因素,确保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设计原则(一)安全性原则:确保矿井和工作面的运营过程中不出现事故和灾害,最大限度地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二)高效性原则:提高煤矿开采效率,减少煤的损失,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四)可持续性原则:将矿井开采过程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三、设计过程(一)确定开采方法:根据地质条件、煤层厚度、斜度、软硬夹层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如采用综采工艺还是切割工艺。
(二)确定工作面布置:根据煤层的走向和倾角,确定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如使用提升切割机还是割顶采煤机。
(三)确定支护措施:根据煤层的岩性和围岩的力学性质,确定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采用哪种支护材料、支护方式和支护结构等。
(四)确定采空区的处理方式:根据煤层厚度、矿井设施和采煤工艺等因素,确定采空区的处理方式,如采取充填法还是放空法。
(五)确定通风和瓦斯抽放措施:根据矿井的瓦斯涌出量和压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通风和瓦斯抽放措施,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营。
(六)确定水文控制措施:根据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有效的水文控制措施,防止涌水和地面沉降等危险情况。
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
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是煤矿开采中的重要环节,对矿井的生产效率、安全生产和精细管理有重要影响。
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的目标是合理利用矿井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的产能和资源回收率,同时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本文将从工作面布置、开采参数选择、支护方式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
首先,工作面布置是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的第一步。
工作面应尽量布置在矿井的丰富煤层附近,以提高采煤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同时,要考虑到工作面的合理布局,使得进风、出风通道便利,并满足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的需求。
此外,还要合理规划工作面的长度和宽度,保证工作面的稳定开采。
其次,开采参数选择是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开采参数包括工作面推进速度、放矸速度、采深、采高等。
工作面推进速度应根据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的厚度和倾角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工作面的稳定开采。
放矸速度应根据煤矸石的产量和排放要求进行合理确定,以充分利用和回收矸石资源。
采深和采高的选择应根据矿井的覆岩条件和设备的适应能力进行合理确定,以保证采煤工艺的稳定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最后,支护方式设计是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的重要环节。
支护方式包括预支护和恒定力支护两种。
预支护是通过预先设置支护体系,如钢架、锚杆等,来增强煤壁和顶板的稳定性。
恒定力支护是通过设置恒力支护装置,如水泡支架、木墩等,来实现煤壁和顶板的精细管理和稳定开采。
支护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矿井的地质条件、煤层的质量和支护设备的性能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以提高支护效果和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的实施需要依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评价来确定。
同时,工作面开采设计还需充分利用现代数值模拟和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以预测和分析工作面的变形和力学特性,并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工作面的开采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综放工作面开采设计是煤矿开采中的关键环节,涉及工作面布置、开采参数选择、支护方式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
煤矿工作面设计说明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煤矿工作面设计的详细说明。
煤矿工作面的设计对于矿山生产的安全与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工作面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矿山的开采效率,并确保矿工的安全。
2. 设计目标煤矿工作面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主要目标:1.提高开采效率:工作面设计应确保矿山能够高效率地开采煤矿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2.保证矿工安全:工作面设计应使矿工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矿工的安全。
3.提高生产质量:工作面设计应确保煤矿的开采过程能够达到高质量的煤炭产出,并保证煤炭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工作面设计原则在进行煤矿工作面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以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首要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矿山安全规范进行设计。
2.开采效率原则:通过合理的工作面布置和开采工艺,最大限度地提高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环境保护原则:在工作面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可持续发展原则:工作面设计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考虑在内。
4. 工作面设计步骤进行煤矿工作面设计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资料收集与分析在进行工作面设计前,需要对煤矿的地质情况、矿井结构、煤炭品质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资料,可以了解煤矿的开采条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工作面设计提供依据。
4.2. 工作面布置设计根据地质条件、矿井结构和开采需求,进行工作面布置的设计。
工作面应合理布置,以便于矿工的作业和煤炭的顺利运输。
布置时需要考虑通风、排水等因素。
4.3. 煤层开采工艺设计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煤层开采工艺。
开采工艺的设计需要考虑煤矿的地质条件、煤层的厚度、倾角和劈理等因素,并结合矿井结构进行设计。
4.4. 支护与防治设计设计支护与防灾设施,确保工作面的稳定性和矿工的安全。
支护与防治设计需要根据地质条件、煤层厚度和开采工艺等因素进行决策。
采矿工程工作面设计
前言在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言,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备的技术设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需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场那个气研究开发和技术设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炭开采技术及配套设备的主导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科技发展的主题。
本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矿矿井井田地质报告以及灵泉矿六采区的地质报告和六采区回采规程。
本次设计将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六采区工作面的设计,回采工艺的设计,破煤方式的选择,装煤及运煤方式的选择,工作面端头支护的设计以及顶板的管理等内容并最终绘制出工作面布置图。
本次回采工艺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并使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回采中各种主要工序的基本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能,并结合生产实践,锻炼解决生产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 采区概况1.1采区境界该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之内蒙古高原,地势虽高,但地形平坦。
区内最高绝对高程为583m,一般为544m,相对高差不超过20—30m,煤田内地表水系繁多且交错复杂,在井田区内有木得那亚河和南部的达赉湖,木得那亚河过去与达赉湖相通,1958年相继在铁路大桥、沙子山进行堵截及1970年末新开河的竣工,基本消除了对矿区的威胁。
达赉湖近年来水量稍减,水位标高在544.0m—543.8m。
井田北部边界以21勘探线铅垂投影为界;南部边界以40勘探线南200米铅垂投影为界;东部边界以90-26号孔与77-9号孔,即58号拐点与59号拐点的连线为界;西部煤层露头,北部25与25-26勘探线之间62号拐点以北+300等高线与边界的南部以II363号拐点连线为界。
煤矿工作面设计标准化实施细则
煤矿工作面设计标准化实施细则为了加强煤矿工作面设计,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细则。
一、总则本细则适用于煤矿工作面的设计和实施(以下简称“工作面”)。
工作面的设计应根据煤层地质条件、资源储量、采矿技术条件、安全生产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设计目标工作面的设计旨在保证采煤技术的稳定、安全、高效,确保煤的提取和生产过程的环保、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原则1. 科学性原则设计应基于科学的采矿原理和现代采矿技术,实现受力平衡和动态平衡,保证工作面稳定性。
2. 安全性原则设计应以人的生命安全为底线,保证采矿操作安全、迅速、高效,最大限度地避免矿井事故和自然灾害风险。
3.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在保证煤炭产量和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优化工作面布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价值的最大化。
四、设计要求1. 工作面布局合理工作面布局应考虑采掘节拍、回采顺序以及进出煤巷等条件,布设、布挡掘巷和通风孔,以实现通风、排水和供电的合理布置。
2. 工作面企稳可靠工作面要根据煤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提前制定企稳结构计划,采用支架、锚杆等方式保证工作面的持续稳定性。
3. 工作面技术新颖工作面要采用现代采矿技术,如无烟药炸煤、贯通采煤、机械化采煤等,以提高煤炭收率和生产效率。
4. 工作面环保节能工作面要设置合理的梯级采煤和巷道回采等技术措施,减少煤矿环境污染和低效能的采煤方法,推行绿色矿山开发模式。
五、实施方法工作面设计应当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采煤企业应按照本细则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面设计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审核和监管工作,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安全性。
六、结论本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和标准化煤矿工作面设计,提高采煤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达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将会对促进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积极作用。
工作面开采设计
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 (1)第二节地形地貌 (1)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 (1)第四节储量情况 (2)第二章地质构造 (2)第一节断层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2)第二节其它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 (3)第三章水文地质及水害评价 (3)第四章工作面巷道布置 (3)第一节顺槽、切眼、停采线等位置的确定及依据 (3)第二节巷道断面形状、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 (4)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 (4)第一节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采放比、放煤步距 (4)第二节工作面设备总体配套 (6)第六章生产系统 (9)第一节运输系统及安全措施 (9)第二节通风系统及风量计算 (10)第三节供水及排水系统 (12)第四节供电系统及设备管理措施 (13)第五节压风系统 (14)第六节压风自救系统 (15)第七节瓦斯防治 (18)第八节防灭火系统 (21)第九节防尘系统 (25)第十节安全监控系统 (25)第十一节通讯系统及人员定位系统 (26)第十二节灾害于预防及避灾路线 (27)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9)第一节总则 (29)第二节顶板管理 (30)第三节一通三防 (31)第四节防治水 (36)第五节生产运输 (36)第六节机电 (39)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该工作面位于+420大巷顶部,北邻D11煤仓,西邻D12轨道上山,东邻二111081工作面已采区,南邻二111101工作面已采区。
第二节地形地貌该工作面地表位置位于杨村村东南约140米,地面北高南低。
渑杨公路从该工作面由西北向东南穿过,工作面回采后会对其造成影响。
地表部分居民及其他建筑需搬迁。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1、工作面参数工作面倾向长155m,走向长度523m,可采长度400m,工作面为距形布置,切眼长度为155m。
2、煤层顶底板情况(1)顶板:顶板为灰色、灰黑色泥岩,致密块状,具不平坦断口,含煤屑,垂直节理发育,厚约12m。
工作面设计方案
工作面设计方案1. 引言工作面设计是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为了达到安全、高效、经济等目标,对工作面进行布置和设计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工作面设计方案,包括设计原则、布置要求、设备选择等内容,旨在为矿山管理者和设计人员提供一份可行的参考。
2. 设计原则在进行工作面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安全原则安全是工作面设计的首要原则。
设计应尽量避免不稳定区域和易发生事故的地点,合理设置通风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矿工在工作面上的安全。
2.2 高效原则工作面设计应追求高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因此,需要根据矿石储量和品位,确定合理的采矿方式和开采顺序,避免资源浪费。
2.3 经济原则工作面设计应考虑经济性,包括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设计应使得设备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矿山的盈利能力。
3. 布置要求3.1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保证工作面正常作业的重要设备。
设计应根据工作面的大小和形状合理设置通风风管和风口,保证矿工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并排除有毒气体。
3.2 煤巷和人车分道工作面应按照煤巷和人车分道原则进行布置,以确保矿工和车辆的运输安全。
煤巷应保持通畅,确保不会发生堵塞和积水的现象。
3.3 设备摆放设备在工作面上的摆放应符合工作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方便矿工的操作和维护。
4. 设备选择4.1 掘进机掘进机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选择合适的掘进机能够提高掘进速度和效率。
常见的掘进机有隧道式掘进机、钻爆掘进机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掘进机。
4.2 集装机集装机是将挖掘机挖出的煤矿装载到运输设备上的重要设备。
选择合适的集装机能够提高装载效率,减少装载过程中的浪费。
4.3 运输设备运输设备是将采矿机械挖掘出的煤矿运输到地面或矿井的设备。
选择合适的运输设备能够提高运输效果,减少运输时间和能耗。
5. 结论工作面设计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合理的设计能够确保矿工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煤矿工作面开采条件设计方案
煤矿工作面开采条件设计方案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3207综采工作面为13208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接替面,是一水平一盘区东翼3-2煤层采区布置的第三个工作面。
13207综采工作面井下位置位于矿井一水平3-2煤层一盘区东翼北部,西部为一盘区东翼3-2煤盘区大巷,南部为正在回采的13208综采工作面,东部为井田边界。
工作面上部为已回采结束的13106工作面采空区(开采时间2014年6月-2015年3月)。
地面对应位置位于工业广场东南方向,地形属丘陵,地面标高一般在+1250.8~+1349.5m之间,工作面标高在+1155.174~+1211.66m之间,该工作面煤层距地面垂深为95~138。
该工作面地表为塌陷区,地面所属郝家梁村社中除郝文祥未搬迁外(正在协商中),其余住户已搬迁完毕,因此对回采无影响。
1.2 煤层赋存条件根据S补13、S13、S9钻孔及13208工作面揭露煤层资料显示:13207工作面与上部3-1煤层层间距在18~21m,由西北至东南有增厚趋势。
工作面煤层构造形态一致,总体为一向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1~3°。
该工作面煤层有0~1层夹矸。
S9钻孔显示工作面煤层夹矸厚度250mm厚。
该工作面煤层厚度在1.40~1.88m,工作面平均煤厚1.64m。
1.3 顶底板岩性该工作面直接顶为浅灰色砂质泥岩,厚度为7.4~15.24m,该岩层特性:深灰色,块状,泥质结构,参差状断口,含植物化石及碳屑,夹粉砂岩、细粒砂岩薄层,硬度<4;老顶为浅灰色细砂岩,厚度为1.4m,该岩层特性块状,致密,松软细粒砂状结构,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硬度<6。
直接底为浅灰色砂质泥岩,厚度为19.5m,该岩层特性:深灰色,块状,松软,泥质结构,参差状断口,夹粉砂岩泥岩薄层,硬度<3;老底为浅灰白色细粒砂岩,厚度为3m,该岩层特性:块状,细粒砂状结构,松软,参差状断口,分选差,以石英为主,泥质胶结,硬度<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在当今科技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言,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备的技术设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需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场那个气研究开发和技术设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炭开采技术及配套设备的主导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
采煤方法和工艺的进步和完善始终是采矿科技发展的主题。
本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扎赉诺尔矿务局灵泉矿矿井井田地质报告以及灵泉矿六采区的地质报告和六采区回采规程。
本次设计将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六采区工作面的设计,回采工艺的设计,破煤方式的选择,装煤及运煤方式的选择,工作面端头支护的设计以及顶板的管理等内容并最终绘制出工作面布置图。
本次回采工艺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并使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回采中各种主要工序的基本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能,并结合生产实践,锻炼解决生产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1 采区概况1.1采区境界该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坡之内蒙古高原,地势虽高,但地形平坦。
区内最高绝对高程为583m,一般为544m,相对高差不超过20—30m,煤田内地表水系繁多且交错复杂,在井田区内有木得那亚河和南部的达赉湖,木得那亚河过去与达赉湖相通,1958年相继在铁路大桥、沙子山进行堵截及1970年末新开河的竣工,基本消除了对矿区的威胁。
达赉湖近年来水量稍减,水位标高在544.0m—543.8m。
井田北部边界以21勘探线铅垂投影为界;南部边界以40勘探线南200米铅垂投影为界;东部边界以90-26号孔与77-9号孔,即58号拐点与59号拐点的连线为界;西部煤层露头,北部25与25-26勘探线之间62号拐点以北+300等高线与边界的南部以II363号拐点连线为界。
井田南北走向长7.4km,东西倾斜宽4.2km,面积31.1km2本井田境界拐点坐标如下:(51)X=5474105 Y=550225 (52)X=5474325 Y=550110(53)X=5473780 Y=549845 (54)X=5473145 Y=549755(55)X=5472950 Y=550335 (56)X=5471880 Y=550509(58)X=5470932 Y=553477 (59)X=5478158.46 Y=554823.25(61)X=5478560 Y=554330 (62)X=5477140 Y=553020(63)X=5477070 Y=551815 (64)X=5476210 Y=551480(65)X=5476500 Y=551140 (45)X=5475000 Y=5504251.2 瓦斯含量及矿井瓦斯等级根据多年来生产矿井实测资料,本区矿井沼气含量较低,固定为低沼气矿井,沼气为2.96~4.48㎡/t,煤尘爆炸指数为42.93%。
但矿井没有发生过瓦斯突出和煤层爆炸事故,其主要原因是:①煤层为褐煤,块状,瓦斯含量低;②矿井机械化程度较低,煤尘飞扬,没有陈云;③井下湿度大,煤的水分高。
④由多年生产线实践得知,各矿井都发生过火灾,矿井由于丢煤多,回收率低,采空区不及时封闭,形成长期供氧,温度曾加,引起煤的自燃,自然发火期为3~6个月。
由于断层破碎带全部充填,不含水,导水能力差,矿井正常涌水量440㎡/h,最大涌水量为570㎡/h。
1.3 采区开采条件矿井实际开采储量利用情况,矿井田内截止2004年末地质储量为785.31Mt,工业储量(121b+122b+333)为617.92Mt,远景储量(334)167.39Mt。
见矿井资源储量汇总表2—1—1。
1、各类安全煤柱留设(1)“三下”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原则留设;(2)井田边界煤柱:30m;(3)断层煤柱:30m;(4)采区下山煤柱:下山侧50m;(5)采空区煤柱:50m。
2、非经济储量为保证矿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开采,根据灵泉矿井下开采实际状况,设计建议以下储量为非经济储量:(1)储量小,在技术上开采又非常困难,开采经济效益低下的零星块段,计3.70Mt;(2)Ⅱ2—11、Ⅱ2—12、Ⅱ2—13层在三合一线以南为三个独立煤层,层间距10-12m,具有地质储量38.36 Mt(煤层储量计算最低厚度1.5m),在三合一线以北Ⅱ2—11、Ⅱ2—12、Ⅱ2—13层三层合为一层。
在三合一线以南,Ⅱ2—12煤层厚度最大,但煤层厚度仍在 2.2m以下。
由于矿煤层开采的围岩条件为“三软”,为保证井下正常开采必须留设0.5m底煤护底,留设0.7m顶煤护顶。
以回采Ⅱ2—12层计,井下实际开采厚度仅余1m左右。
为减少资源损失,矿曾对Ⅱ2—11进行试采,由于矿山开采压力大,开采煤层厚度小,井下回采条件困难,经济效益低下,不得不停止开采。
因此根据灵泉矿煤层赋存的特点,遵照灵泉矿的开采经验,设计将Ⅱ2—11、Ⅱ2—12、Ⅱ2—13层在三合一线以南部分储量划为非经济储量,计38.36Mt。
3、全矿井可采储量矿井一水平可采储量204.22Mt,二水平可采储量经预测为214.79Mt(以334储量的1/2作为工业储量参与计算),全矿井可采储量为419.01Mt。
1.4矿井工作制度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00d,每天三班作业,其中两班生产、一班准备,每班工作8h,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4h。
1.5井筒型式本矿井现有三条井筒,其中,主、副斜井设在三斜工业广场内,三号风立井设在井田的北翼。
同时,本次升级改造,在井田的中部新掘一条进风斜井, 提高矿井进风量,满足矿井的通风要求。
主斜井:担负煤炭的提升任务并兼作辅助进风,坡度15°,全长1320m,井筒内布置一台SQK-II型强力胶带运输机,井颈段井筒净宽2.8m,净断面6.4m²,掘进断面10.1m²,采用铁棚子及料石砌碹支护,为矿井井下安全出口。
副斜井:担负升降人员、运输材料及设备的提升任务并兼作主进风井。
巷道坡度为15°,全长1250m,井颈段井筒净宽2.6m,净断面6.0m²,掘进断面9.7m²,采用料石砌碹及铁棚支护,井筒装备:铺设600mm轨距,30kg/m单轨,为矿井井下安全出口。
进风斜井:新建井筒,主要担负进风任务,井筒坡度为18°20’,井筒净宽3.2m,净断面9.1m²,掘进断面12.1m²,采用铁棚喷浆支护,为矿井井下安全出口。
三号风井(立井):井筒净直径4.0m,采用0.5m混凝土碹支护,作为全矿井的回风井。
1.6 采煤方法1、采煤工艺方式的选择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全区发育,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首采煤层Ⅱ3煤层赋存稳定,倾角较小,2~8 º左右,可采煤层厚度平均13.09m,为一厚--特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适合采用综采工艺。
矿从2000年开始使用综采低位放顶煤回采工艺,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使综放开采技术在矿获得了成功,月产最高达到190kt,全矿形成一矿一井一面的生产格局,不但提高了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工效,而且还充分证明了本矿井完全适合综放开采,根据上述分析,为提高矿井的机械化及劳动生产率水平,本次升级改造设计仍然推荐采用综采低位放顶煤回采工艺。
2、采煤方法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倾角较小,为近水平煤层。
煤层顶底板为软岩稳定性较差,开采时必须留0.5m煤底护底。
根据上述煤层赋存特点及煤层顶底板条件,设计确定本矿井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全部陷落采煤法。
2采区地质概况2.1 可采煤层井田区内地层岩性和物性标志明显,沉积规律性强,可以进行分层对比,煤层对比方法有:标志层、层间距、层群组合、煤层组合、煤层自身特征及物性特征等综合对比方法,故其对比可靠、线分述余下:1、标志层:以Ⅱ煤层作为标志层,该层煤在井田内普遍发育很好,为一厚一特厚煤层,而且结构3较简单,煤层稳定,变化稳定,变化规律强,自南向北,由浅入深煤层逐渐变厚,所以Ⅱ煤层做为标志层易于对比。
32、层间距:本区地层往深部厚度增大,煤层之间距由浅往深也有规律的明显逐渐增大,可以做为对比的参考依据,走向方向层间距由南往北逐渐减小,通过倾向于走向来对比较为可靠。
3、层群组合及煤层自身特征:本区分为四个煤层群,每个煤层群均有三个以上煤层组成,且煤层都相邻很近,比较集中,但各层群之间相距较远,最近为100米以上;从煤层的自身特性来看,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Ⅰ层群为结构简单的薄—中厚煤层;II层群的II3煤层为单一结构,厚度变化规律较强的厚—特厚煤层;II2煤层为复杂结构中的中厚—厚煤层。
所以在整个地层柱状中用层群组合及煤层自身特征来对比,层次清楚易于对比。
由上所述,可知对比依据可靠,对比准确,层位清楚,其厚度、深度、结构可作为储量计算的依据。
为了使煤层编号统一,对II层群各煤层进行了重新编号。
详见(表3-1)。
灵泉井田区的含煤地层为晚侏罗系的扎赉诺尔群,分两个煤组,上部为依敏组,下部为大磨拐河组,两个煤层组共含四个煤层群。
依敏组含Ⅰ、II两个煤层群,大磨拐河组含Ⅲ、Ⅳ两个煤层群。
依敏组的Ⅰ、II两个煤层群共含十三个煤层,即Ⅰ1、Ⅰ2、Ⅰ2上、Ⅰ3、Ⅰ4、II2、 II2-1上、II2-11、 II2-12、II2-13、II2-1下、II2-2、II3其中可采煤层为七层,即Ⅰ1、Ⅰ2、Ⅰ3、II2-11、 II2-12、II2-13、II3可采总厚度29.28米,煤层结构较简单,以中厚—厚煤层为主,薄煤层次之。
由于灵泉矿只开采II层群煤层,Ⅰ层群已划归灵东矿,故本次只着重叙述II层群可采煤层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附表3-2)。
1、II2-11煤层:II2-1煤层为本区大面积可采煤层,煤层厚度4.63-0.05米,平均煤厚1.68米,结构较简单,夹石由无到两层,岩性一般为砂岩或泥岩。
该层在38线以南,34-36线中浅部,37线浅部,29-33线浅部变薄不可采。
在走向上由南往北变厚,并在27-28线左右与II2-12合并为一层,延倾向由潜入深,煤层逐渐变厚,该煤层可采面积为5.55平方公里,顶底板岩性均为细砂岩。
2、II2-12煤层:II2-12煤层为本区大面积可采煤层,可采面积为9.86平方公里。
煤层厚度14.12—0.15米,平均煤厚5.11米,结构由简单到复杂,最多夹矸有五层,夹矸层岩性一般为泥岩或碳质泥岩。
煤层在32-39线中浅部变薄不可采,40线以南不可采,煤层由南向北逐渐增厚,且上与II2-11在27-28线左右合并,下与II2-13在28-29线左右合并,沿倾向由浅到深煤层增厚,顶底板岩性均为细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