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基于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中职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职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完善升级的重要途径。
但是,从当前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形式、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学历认同等,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职业教育的衔接和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以中职会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中高职衔接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旨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衔接教育的逐步完善。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中高职会计专业的衔接,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中高职衔接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优化会计人才培养结构,满足当前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中职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始发点,要从根本上建立“衔接意识”,能够从教学、实训、理论、实践等方面去完善,为中高职衔接奠定良好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会计专业人才创作良好条件。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中存在的问题(一)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过低中高职会计专业虽然都是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的教育主体,但是在培养目标上必须有所区分。
从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来看,中高职目标区分并不明显,层次性不够清晰,这就造成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出现错位。
比如中高职学校都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够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出纳、核算、报税审计等工作”,这样目标过于笼统,难以区分中高职的各自特色。
(二)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依存性差中高职会计教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近年来中职教育理念的变化,更多学生选择升入高职继续学习,中职的“就业导向”色彩被弱化。
这就造成中高职会计人才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依存性较差,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缺乏人才培养目标的协调沟通,进而导致目标脱节、人才培养衔接缺乏系统性。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劳动 / 就 业
《 合 作 经 济 与 科 技 》
N o . 1 2 s 2 0 培养 方 案构 建
口 文 /王 娟 ( 江苏工程 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 南通 )
[ 提要] 首先分析 中高职会 计专业人 才培 养方案设 置现
重视 实 践 教学 , 因 而 对 实 验 实 训 设 施 设 备 和 实 训 场 所 的投 入 还 赶 不 上 中职 学校 。 因而 ,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会 计 专 业 的学 生 真 伪 币 不会识别、 不会正确的点钞姿势、 算 盘 不会 用 等 , 这 些 技 能远 远 不 及 中职 的三 校 生 。 因此 , 有些二 三 校 生 和 家 长 认 为 到 高 职 院校
一
校生的预科生。 如 果 针 对 生源 迥 异 的学 生 仍 采 用 同 样 的 人才 培 养方案 , 同样 的 教 学 内容 , 尽 管 有 些 院校 将 三 校 生 和 高 中生 进 行分班教学, 也不 能达 到 预 期 的 效 果 。 三校 生进 入 高职 院校 后 , 会 重 复 学 习 一 些会 计 的 专业 课 程 , 尤 其 是 会 计 的基 础 课 程 , 重 复 学 习率 高 达 7 0 %。这 样 会 导 致 三 校 生 觉 得 课 程 都 学 过 , 尽 管 以前 学 的 不 是 很 好 , 影 响 了学 生 学 习 的 热 情 和 积 极 性 , 学 生 的 热情 不高 , 继 而 影 响 的是 任 课 老 师 的授 课 激 情 , 有 些 任 课 老 师 就觉得学生素质差、 质量差 , 等等 。 日前 , 有 很 多 高职 院校 已经 将 高 中 生源 和 中职 生 源 进 行 分 开编 制 行 政 班 , 采 用 不 同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但是, 因为 我 国 还 没 有 建 立 中高 职 层 次 职 业 教 育 的 课 程 标 准 , 加上中高职院校各 自 确 定 自 己 的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课程体系和教 学内容 , 因此 导 致 较 多会 计 专 业 课 程 在 中职 学 校 学 习 , 到 了 高 职 院 校 还 要 重 复 学 习 的现 象 。 二、 中 高 职 会 计 专 业 人 才培 养 方 案衔 接 现 状 分 析 ( 一) 培 养 目标 定 位 不准 确 。 中职 教 育 包 括 中专 、 职 高 和 技 校, 这 三 类 学 校 会 计 专 业 的 培养 目标 的 定 位 存 在 很 大 差 异 。 同 时, 这 i类 学 校 在 管 理模 式 完 全 不 同 , 导致 了中等职 、 学 校 会
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一、引言会计专业一直是社会上非常重要的专业之一,而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围绕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中职和高职的不同之处会计专业的中职和高职在人才培养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中职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更多是作为会计技术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
而高职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理论能力培养,培养的学生更多是作为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背景和分析能力。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课程设置都是不同的,这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的能力偏向不同,难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中职和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变得非常有必要。
三、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意义1. 培养更加全面的人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将中职和高职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培养学生既具备实操能力,又具备理论知识背景和分析能力。
这样的综合能力更接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可以满足更多企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2. 实现职业发展的多元化传统的中职和高职教育模式在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相对单一,中职学生更多是从事实际操作工作,而高职学生更多是从事管理与策划工作。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的职业更加多元化,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3. 促进中高职教育的互补性发展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将促进中高职教育的互补性发展。
高职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备,而中职学生在实操能力上相对更优秀。
将两者进行整合,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
1. 教学目标的统一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学目标的统一。
学校要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确定中高职共同培养的目标,明确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向,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2. 课程设置的整合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将中职和高职的课程进行整合,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获得扎实的实操能力,又能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
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路径
探索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路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导向、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与实习机会、培训机构合作、就业服务和校企合作。
首先,职业导向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基础。
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职业技能,而高职教育则是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技能和知识。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及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选择与之匹配的高职专业和培训机构。
其次,教学资源整合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
中高职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更丰富和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例如,高职学校可以派出专业教师到中职学校授课,或者与中职学校共同开设一些专业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职业竞争力。
第三,实践教学与实习机会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之一、中职学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实习机会。
同时,高职学校也应与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具有挑战性的实习机会,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
第四,培训机构合作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一种重要方式。
培训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和补习辅导,为中职毕业生提供进入高职学习的机会。
同时,培训机构还可以与高职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
最后,校企合作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实践教学、实习机会、专业培训等方式,提供与实际职业需求匹配的教育和培训。
同时,企业和机构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实习机会,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高职人才。
综上所述,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衔接的路径包括职业导向、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与实习机会、培训机构合作、就业服务和校企合作等方面。
通过这些路径的有效衔接,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生, 在相对单一的教学方式下受教育成长 ,当来到职业 院校或 技师学 院,如果一下接触 这样 的教学模 式 ,也是难 以适 应并且 有 较好 效果
的。所 以,教育的国情不 同,对于我们来说实行第二种一体化教 学模 式就不 能操之过急。 通过 以上对于两种一体化教学模式 的探讨 和分 析 ,本 人认为 ,在 目前的教学条件下 ,第一种教学模式应该更 加实用可行 ,第二种教学
职教 育资源 , 完 善职教 体 系,从 而有 利于整个 职业教 育健 康 可持续
发展。
都较差。而高职 的文化基础课标准 多以普通 高中为参照体 系。中职 的
毕业生如果升入 高职学习 ,在文化基础课上学习比较 困难 。 5 .实践能力 中职毕业 生大都具有专业相对应 的职业岗位初 、中级职业资格 证 书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强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比较得心应手 。 三、会计 专业职 业岗位群及人才培养规格 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 岗位主要是 面向生产 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
定,提 出一些建议 ,为促进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 的发展 ,建立和形成 中职与 高职的理想衔接模式作一些努 力。 关键词 :会计专业 中高职衔接
进 行 中、 高 职衔 接 的必 要 性
人才培养方案 报 、分析和利用会计信 息、参与理财和决策 的能力 ,能够胜 任会 计核 算 、出纳、纳税 申报 、在会计 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会计事务 等工作需要 的高端技能型专 门人才。
育入 学 开 始 就 已经沿 用 的学 习 方 法 。 在 这 种 教 育 的 国情 下 成 长 起 来 的
二、会计专业 中、高职间的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1 .培 养 目标
中职培养 的是实用型 、技能型的中等技术人才。高职会计专业 面 向的是中小企 业的会计职业岗位 ,培养 具有高度 的敬业精神 、团队精
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会计专业是财经类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培养会计专业的高水平人才,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会计职业的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研究如何进行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而高职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在会计专业的培养中,可以将中职和高职贯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
中职和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应该相互衔接,有机连接。
中职阶段可以注重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职阶段则可以进一步深化会计核心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使学生从中职到高职阶段逐步深入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中职和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要相互补充。
中职阶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高职阶段则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实训模拟和实际项目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职阶段,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技能;而在高职阶段,则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中职和高职的培养也需要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会计工作的实践,了解企业会计运作流程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还可以组织各类实习和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使中职和高职之间实现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掌握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能够适应社会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
论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当前教育领域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由于多种原因,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断裂,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背景、现状分析以及解决方案等角度,探讨中高职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背景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高素质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
由于中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少的脱节和断裂,很多中职生在升入高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导致了学生流失,影响了教育体系的有效性和整体素质。
为了有效衔接中高职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二、现状分析1. 对高职院校的升学难题由于高职院校对中职学生的考试要求较高,中职学生在升学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例如高职院校可能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而中职学生由于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往往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这就导致了中职学生在升学时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难,使得部分学生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2. 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不平衡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还存在着学科设置和师资力量不平衡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和师资储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职教育更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可能并没有相应的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设置和师资准备。
这就导致了中职生在升学后面临着学科过渡和学习困难。
3. 学校间信息不畅通中高职教育间的有效衔接还受到了学校间信息不畅通的影响。
由于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信息交流的不足,学生们在升学时往往难以获得详细的招生信息和指导,不清楚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升学时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学生升学的难度。
浅谈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无缝衔接——“三培养、四结合、多证书、一目标”
学 术・ 理 论 现 代衾
浅 谈 中高职 会 计专 业 的教 学无 缝衔 接
“ 三培 养 、 四结合 、 多证 书 、一 目标 ”
姜宁宁 ( 天 津 城 市 职 业 学 院财 经 系 )
摘 要 :我 国职 业教 育 经过 多年 的发展 ,层 次 高移 已成为 不可逆 转 的历 史潮流 实施 中、 高职 无缝衔 接 ,促进 职 业教 育协调 发展 ,构 建科 学、 完善
一
、
前 中职会计专业侧重培养一线经验型操作 人才 ,以企业经济业务 的制 证登账 职会 计专业侧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以成本 的计算 与分析 、税费 的计 算与 申报 、复杂业务 的核算与账务处理等 职业核心能力 ,注重分 析 、管理 等综合能力 的培养 。所以 ,中高职衔接过程 中必须注重 专业 知识 、专 业技能 以及职业素养 的递进式培养。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衔 接 中,高 职课程 应按 学科体 系进行 设置 ,
“
一
培养 目标也极为相近 ,造成 了中高职课程 的重复和 累赘 。此外 ,还有 部 分 课 程 则 出现 断 层 、脱 节 现 象 ,这 些 状 况 导 致 的 直 接 后 果 就 是 人 才 培 养 不 能 体 现 其 层 次 性 和 独 特 性 。 因此 , 中高 职 课 程 应 是 衔 接 与 递 进 的关 系,是一个 由窄变宽 、由浅人深 、由低到高的过程 。 笔者认 为,依托 区域经济建设与 中高 职衔 接协调机制 ,以中高职 人才培养 目标 的有机衔 接为基础 ,以贯通 的 中高 职课程 体系 为手段 , 通过 “ 三培养 、四结合 、多证书 、一 目标”模式 ,实现高 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 的培养 ,促进 中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无缝 衔接。 “ 三培养”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会计人才 “ 三培养” 即指中高职衔接过程 中的 “ 专业 知识 深度 的培养 、较 高 的专 业 技 能 水 平 的培 养 , 良好 的职 业 素 养 的 培 养 ” 。 职业教育 的特征决定 了中高职课程体 系必须 以培养职业 岗化 能力 为核心来构建 ,其基本框架为 :中职重技 能 、高职重技术 ,中职重职 业 、高职重 专业 ,中职重 “ 做 中学”、高职 重 “ 学 中做 ” 。因此 ,目
会计专业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模式构建
摘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促进中高职教育良好发展的通道,是改善中职教育现状和提高高职教育生源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章通过对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等的设计,为会计专业发展中高职一体化提供了课程衔接方面的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模式构建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大扩招和大发展,在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高职院校数等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增长。
据教育部年报统计2012年全国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288所。
在校生人数已达1000万,伴随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在校学生规模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总人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扩招步伐的前进及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劳动者对于自身不断学习发展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毕业生也不再满足仅仅获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中等职业资格证书。
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人数持续不断地增长,浙江省更是率先提出到2015年,中职生的升学比例要达到30%这一目标。
中高职衔接无疑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1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发展现状中高职的衔接发展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
实际工作中的衔接模式主要有一贯制模式、对口升学模式和直通制模式三种。
对于这三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课程衔接问题:2012年7-9月,针对会计专业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我们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9份,根据调查结果及现场调研等情况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中高职衔接存在以下问题:1.1文化基础课程脱节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薄弱,对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理论领悟能力差,以致基础课程的学习普遍存在脱节现象。
中职教育是以职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根本组织课程内容体系,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必要、够用”;而高职教育则是基于高等教育目标和要求,在普通高专的思维惯性作用下,文化基础课以普通高中为参照系。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30OCCUPATION2017 11改革创新R EFORMATION编辑 董 航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改革文/陈 华2017年年初,江苏省财政厅宣布暂停“会计从业资格”报名,8月17日,财政部召开《会计法》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部署《会计法》修订工作,正式宣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成历史,会计学生未来考证之路、教学培养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
南通技师学院中技部与大专部实现了中高职贯通培养,学生在校学习将达六年,由于中技和大专都在一个学校完成,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问题迎刃而解,学校会计专业统一部署六年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
确立“助理会计师”将成为笔者学校会计学生必考证书,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将以“注册会计师”作为努力的方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目标定位“专转本”,成绩一般的学生可将“专接本”定为学习目标。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积极性,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过开家长会和班会,统一思想,确定明确学习目标首先,开学初要向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介绍会计专业是干什么的,让家长了解笔者学校会计可考证书,每个证书的难度、企业的认可度和相应待遇,激发家长和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哈佛大学目标对人生影响跟踪调查事例以及一些成功与失败的职业规划案例,让家长和学生明确多年后的成功与否与现在有无明确目标有着重大关系,让学生与家长讨论确立学习目标,并制定与笔者学校教学方向相适应的中短期学习计划。
二、调整教学计划,明确以考证教材为教学主要教材将原会计从业资格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助理会计师的《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会计师的《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课程作为核心。
鼓励学生购买网校教程作为学习的辅导教程。
课堂教学如果学生听课分神,只有通过看书或向教师请教才能将这部分学懂;而网校视频教程可以回放,有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选择,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教程。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探析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探析董小旭(广东省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515)在社会不断发展中,终身学习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也促进了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确保了中、高职课程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这也是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形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加强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推进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会计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构建有效的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体系,同时针对职业教育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入探讨,这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现阶段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衔接的主要方式当前我国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衔接模式概括为三种:对口招生模式、三二分段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
对口招生模式指的是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学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并在通过对口升学考试后进入高职院校接受教育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职毕业后可以选择自由报考,中、高职院校之间无合作关系。
“三二分段制”模式是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形成的一种教育衔接的模式,又被称为“3+2”分段制,是指学生在完成三年中职教育的基础上再接受两年高职教育,学生毕业后可获得中职和高职毕业证书,在此期间着重强调了中、高职之间的教育合作。
五年一贯制模式是由高职院校研究出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统筹管理,根据教学现状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同时将人才培养教学任务分阶段进行,由于重视课程设置贯通,立足于实际,因此衔接效率高,从而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财力,还促进了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对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主要策略(一)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衔接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制与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不仅关系到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还是大力推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制度实施的保障。
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实施策略
当前,中高职专业衔接已成为促进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而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载体,它的有效衔接与否,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因而成为中高职专业衔接的关键。
所以,对会计专业而言,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会计专业衔接体系,必须以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为前提。
一、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内涵及构成要件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需体现出有效性。
所谓有效,是指衔接后课程体系在形式和功能上符合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能有效发挥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作用。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形式有效,即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设置合理,不存在课程内容重复与断档,实现了中高职教育的分层递进;二是功能有效,指课程体系适应了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技能形成规律,能有效满足其专业“进阶性”学习要求,具有适用性。
具体来看,包含以下四项要件,即:分层培养、内容衔接、能力递进、资源共享。
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起点,服从、服务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实施策略徐田强摘要: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包含形式有效与功能有效两个层面。
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着课程整体观缺乏、职业能力定位不明确等制约因素。
为此,应通过组建专业建设共同体、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等途径,逐步推进,以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23);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高专类)“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性评估研究”(项目编号:16000Z026)作者简介:徐田强,男,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实务、会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2-0001-04图1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内涵及要件构成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1]并满足以下条件。
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构建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便成为了当前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中高职衔接的意义。
中高职衔接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衔接到高等职业院校,为学生升学提供便利的过程。
对于会计专业来说,这个过程尤为重要,因为会计专业是一个极为实用的专业,学生必须从中学到实际的处理会计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而中高职衔接便是加强实用性的最好方法之一。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学科内容的连贯性,另外一个则是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在学科内容连贯性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与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之间的衔接,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好地适应高等院校的学习方式。
同时,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水平,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此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合理性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实战。
课程应该注重将学生对实际会计业务的操作能力的提高,重点放在实际应用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一、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是会计专业学习的综合性课程,重点是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会计实务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较为重要的学科,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三、税务法规:因为税收是企业经营不可或缺的要素,所以税务法规是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
包括合法避税和防范税务风险。
四、审计学:审计学是会计专业一个重要的方向。
学生在学习福建时,应该掌握基本的审计工作方法,并了解各种审计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最后,中高职衔接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学校应该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职业意愿和职业规划,尽可能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让他们更好的适应职业市场的变化和对人才需求的变动。
中职与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与衔接
中职与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与衔接———基于矛盾分析法伍瑞斌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本文利用矛盾分析法探讨中职、高职财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性、普遍性,分析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及衔接,并提出相应的衔接对策,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与高职教育;财会人才培养;财会专业衔接;矛盾分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之规定,2020年中等职业、高等职业人数总达到3830万人,将超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人数3550万人,中职、高职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从现实看,中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中职新升到高职的,问题更突出。
利用矛盾分析法探讨中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性、普遍性,积极分析中职、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差异及衔接,对当前职业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从中职、高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看,其本身就是矛盾体,并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
从财会人才培养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中职与高职财会专业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各院校中职内的财会专业、高职内的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有自己的特性。
从财会人才培养矛盾的普遍性分析,财会专业在中职、高职层次上具有普遍性,表现为培养的学生都具有财会技术技能、能从事财会核算活动。
一、中职与高职财会人才培养差异的矛盾分析(一)中职、高职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特殊性、普遍性分析1.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殊性、普遍性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历过“获取知识”、“获取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表现在:一是能力本位模式;二是校企合作共建模式;三是工学结合模式;四是依托事务所模式;五是就业为导向模式等,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表现为多样性的。
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性是指所有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共性,也就是教育部门颁布的人才培养的最低要求,表现在:一是文化基础教育;二是具有专业的技术、技能;三是能满足学历升级的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
科 技 教 育15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06.15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改革①—基于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李丹(武昌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2)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改革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是否贴近人才要模式?是否与授课学生的“生态”相适应?是否可以培育出市场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笔者鉴于此,运用文献资料法、参与式观察法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试图尝试在匹配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学生上课“生态”、回应市场所需提出驾驭项目驱动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做合一法四种教学方法,提倡四率——人头率、抬头率、点头率、回头率,并且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企业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操》为例进行了深度解析,以期优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好地推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 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154-02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而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压舱石”,教学方法这个工具的优劣、有效、适用、匹配与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方案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故而,笔者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1 密码解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全程性系统化五级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高职院校为了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单项操作、综合操作、会计实务处理、会计代账业务处理、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五级能力,使用了理实一体、仿真实训、分岗实操、校内实战、顶岗实习五种系统性的课程,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在大学的三年里,分为六个学期进行五级能力塑造。
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
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摘要】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从高职教育与会计专业的融合入手,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性教学在其中的作用。
随后通过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研究的结论。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可行性建议。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会计专业高职贯通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案例分析、问题存在、培养结论、未来发展、可行性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会计专业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高薪就业专业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往往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
如何加强高职教育与会计专业的融合,培养出更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能够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而会计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将高职教育与会计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培养模式,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
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与会计专业的融合,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可以为会计专业教育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为相关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深入研究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高职教育与会计专业的融合,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研究实践性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案例来帮助理解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
中高职教育衔接视角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实施作者:周艳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12期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但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会计专业中职学生的特点,创新设计了会计专业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的综合人才培养方案。
希望能为各个兄弟院校的会计专业中高职对接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情况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高职院校持续扩招,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人数在稳定增长,中、高职教育衔接己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以浙江省为例,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提出,将扩大高职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将达到30%左右。
会计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许多中高职院校都有开设。
但目前中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专业课教学内容重复严重,实践教学不足等,已影响到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重复严重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同时招收中职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两类生源的学生,虽采用普高生与中职生分班教学,但对两类学生仍采取相同的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就会存在重复学习一些专业课的内容,特别是基础会计课程,内容重复度高达70%。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尝试将对中职生源和高中生源分别设班、实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适用于中高职层次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加之中高职院校各自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因此,造成了不少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
据有关调查,进入高职的中职生普遍反映专业课大都学过,学习积极性不高。
而高职教师则反映招收的中职生学得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比普高生难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um学术论坛2482012年8月 高技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①——基于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朱澍清摘 要:高技能会计人才既是会计人才体系中的一个类型,也是一种层次,其区别于学术性本科的职业性和区别于中职的技能高端性,使其培养模式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
要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着眼于会计职业教育整个体系,以中高职有效衔接为战略目标,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合理校正,并从课程体系、“课证”融合、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端技能型 中高职 会计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策略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248-02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技工荒”与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是技能劳动者、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矛盾的体现。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整体实力不强,距离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还相差很远。
但在职业教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各个层次的职教往往各行其是,缺乏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和系统培养方法,本文将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放在现代职教体系之中,以整体提高会计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为战略目标,探讨在中高职有效衔接要求下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改革。
1 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有特定需求,各层次人才培养应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格局。
在内涵建设中,一般而言,中职教育以保证规模、深化专业和课程改革、整合办学资源等为重点,高职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
但我国当前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或脱节或不融通或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人才质量的整体提升。
为了深入了解会计职业教育现有体系中的问题,我们面向会计专业任课教师和来自中职、目前就读于高职的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问卷结果显示,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目前中高职教育在专业教学领域不衔接、不协调现象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区分度不明显一方面是中高职各自对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不够,另一方面在中高职培养目标层次结构方面缺乏协调性研究。
目标定位研究的缺失使会计专业教学失去了明确方向。
1.2 课程体系重复交叉,层次结构不明显会计专业课老师通过比对中高职课程体系发现,专业核心课程区分度很小,例如均开设了“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电算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出纳实务”等课程。
1.3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目标指向不明确中职会计教育强调技能操作的重要性,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反观高职会计教育,尽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工学结合,但并没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实训基地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还赶不上中职的。
1.4 高职在组织职业资格考证效果方面没有明显高于中职因为中高职会计专业对“双证书”要求基本一致,都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职只是鼓励获取“助理会计师”资格,并没有作硬性要求。
2 校准人才培养目标是实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前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应包含职业服务方向(就业岗位)和社会职业角色(职业资格)两个内容,应清楚地表达三层含义:面向的行业企业、工作的岗位及岗位群、培养的核心能力。
对会计专业而言,中高职毕业生的职业服务方向和社会职业角色基本一致,大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主要就业领域和初始就业岗位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出纳、会计核算等;但高职学生的发展岗位群相对更加宽泛,可以扩大至中介机构的审计助理、会计咨询、税务代理岗等岗位。
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区分主要是职业能力培养到什么程度的区别,这也影响到了在就业岗位中的职业角色。
从职业教育结构层次看,中职还属于高中阶段的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职教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高职则属于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能发挥引领作用。
在都强调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中职学生的单项技能应该更精,应成为一线岗位操作能手,目标指向应该是具有精湛技艺的“蓝领”;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将更强,应成为操作群体中的组织管理者,能处理复杂的经济业务,目标指向应该是“高级蓝领”或“银领人才”。
根据调研和分析,可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主要面向本省及周边地区的中小企业、社会中介机构以及其他非盈利组织,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能胜任出纳、会计核算、纳税、审计等一线岗位工作,“懂管理、能把关、擅操作、长沟通”的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
这个培养目标,既符合会计行业人才结构层次性要求,也体现了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方向。
3 以核心课程为引领,构建模块组合式、叠加互补式和开放式课程体系是整体提高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核心高职阶段的教学应该完成两个基本任务:一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基本适应社会的职业人。
二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上岗条件、具有职业资格和一定职业水平的职业人。
因此,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①基金项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XJK012CZJ115)。
作者简介:朱澍清(1965-),女,湖南华容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务总支书记,副教授,经济学硕士。
Forum学术论坛 2012年8月249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巩固、完善中职对口升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加强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告知性课程、识记性课程开设,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培养成具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气质、思维和素质的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综合素质更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强的职业人。
二是巩固操作技能,并按照高职培养目标,加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突出综合知识学习、综合技能培养,培养其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促其从技能操作者提升为操作群体中的管理者。
在搭建高职课程体系框架时应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融入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职业关键能力、专业基础能力、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明确各模块对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使课程体系框架基本能满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在确定课程门类、内容和结构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3.1 在横向上,课程体系要能适应职业调整与岗位任务的变化宜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有关知识、能力,按其内在逻辑联系,编成相对独立的、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形成灵活性大、针对性强的课程模式,既保持课程体系的相对完整与稳定,又能灵活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
课程要尽量小型而丰富,课时不宜太多,要体现较宽的专业面,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以保持教学与社会发展变化基本同步,较大限度适应就业需要。
3.2 在纵向上,课程体系应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最后落脚点必定是课程体系的衔接。
对应中高职培养目标,中职课程体系是基础,应符合会计职业教育的底线要求,高职课程体系是中职课程体系的延续和提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上限要求。
在明确各层次能力模块基础上,将中高职会计教学当做一个完整的职业培养系统,使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课程”,明确单元中每门课程前导后续关系,使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职业素养的形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都能随教学进程得以延伸和拓展。
为此,可采用叠加互补式和开放式课程体系结构,中职的课程应该由目前各类中小企业会计岗位中最基层(初始就业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高职的课程既要考虑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又要在层次上体现阶梯,既使中高职教育之间的课程具有连续性,避免重复性,又能体现发展性。
在制订高职课程体系时,还必须充分研究中职课程设置,对应高职会计培养目标增加相应课程。
3.3 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地位,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专业核心课程直接指向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应覆盖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所有典型工作任务。
因此,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中高职各自的就业岗位(群)密切相关。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设置了《会计基础》《出纳实务》《初级会计实务》《电算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操作技能》。
在设置高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时,为实现中高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应从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会计职业资格(水平)考证需要,设置核心课程,并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内容。
因此,高职专业核心课程应以中职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对应高职发展就业岗位需要,增设《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会计综合实训》等几门课程予以衔接,这样,不但能基本满足实现各层次培养目标的需要,同时,能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在保障能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基础上,力求在高职阶段能开始或完成助理会计师考证,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水准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4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具有与课程相结合,以单项技能、基本技能操作为主的特点;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则应在技能操作基础上,强调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通用能力相结合,更加注重综合业务实训,对学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和技能处理综合业务的要求更高。
为此,高职会计专业应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以中职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高职会计专业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创新实践教学。
4.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将会计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会计岗位技能和行业通用能力有机结合,形成融合了直接上岗、可持续就业与升迁岗位的实践教学目标。
4.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模拟或仿真综合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融入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形成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4.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会计专业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以技能大赛为指引,建立量化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重视形成性考核,重视职业素养考核,建立教师、学生、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
4.4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通过加强会计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改善师资、实习实训条件;通过加强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和教学制度完善,探索教学质量保障新途径,切实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1] 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J].职教论坛,2005(18).[2] 崔奎勇.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