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3、 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早期绘画理论家。创作以道释、人物、肖像为主,兼能山水、禽鸟。所作线 条以连绵不断的、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条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一样,他将战国 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无缺的境地。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传·任智 图》。时人称顾恺之为三绝—画绝、文觉和痴绝。其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东 晋 顾 恺 之 女 史 箴 图
20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21
4.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杰出画家,擅长人物画。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 的“一笔画”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力劲力如锥刀焉”。创 造的“秀骨清象“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谈的六朝士人形 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作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的造 型。
3
一、佛教美术的兴起
第二节 佛教美术
一般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通道。我国 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灵寺、麦 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 布的。应该说这个时期佛教美术的重头戏是在中国北部展开的。
4
二、早期的石窟壁画
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也是印度佛教传 入我国内地的桥梁。最能昭示当年佛教美术辉煌的是占新疆石窟总数 3/5的龟兹地区的石窟艺术。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中国美术史----朝代分析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1、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

2、以线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

3、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4、山水画萌芽。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

5、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如王微《叙画》、谢赫《画品》和,宗炳《画山水序》.

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第一批画家出现”士大夫”

三国: 曹不兴(佛画)

西晋: 卫协、张墨(人、佛)

东晋: 戴逵父子

顾恺之

三绝

1、画出人的内在

2、传神(眼神)

3、高古游丝描

4、“春蚕吐丝”般的线描

5、画法画理:体现了朴素的现实主义美学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烈女仁智图>

“顾陆” 密体

”张僧繇(南朝) ——吴道子(唐)” 疏体

陆探微”秀骨清像”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书法

“二王”:王羲之《兰亭序帖》王献之《中秋帖》

唐代

绘画方面:

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

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

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

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

人物画

工艺美术史 4 魏晋南北朝

工艺美术史 4 魏晋南北朝
青瓷莲瓣纹盖罐 南朝
直口,短颈,平底。肩部置6个 桥形纽。盖面略鼓,盖纽作长方 形,中有一小孔,腹部和盖面剔
刻双重莲瓣纹。
11
青瓷铺首纹洗 西晋
铺首纹是兽面纹样的一种, 有多种造型,嘴下衔一环, 多用于门上的装饰,以驱
妖避邪。
青瓷菱纹四系鸟钮盖缸
西晋南方青瓷 造型新颖别致,盖顶雕塑一对小 鸟,情态活泼可爱,展翅翘尾相 对而立,栩栩如生。缸外壁模印 菱形纹,间饰刻划弦纹。器物内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第二节陶瓷工艺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第二节陶瓷工艺节第三节染织及服装工艺1节第三节染织及服装工艺第四节金属工艺第五节雕刻工艺第四节金属工艺第五节雕刻工艺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概述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帝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共36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乱的年代
13
东晋晚期开始成功烧制的黑瓷以及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 的白瓷,也是这一时期制瓷工艺的新成就。
2、黑瓷
黑瓷以东晋德清窑烧造的最著名。胎色 浅褐或紫红,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器 型多样,有盒、壶、罐等。
黑瓷鸡头壶 东晋 器形完整,风格古朴,釉色莹润匀净,
此壶是德清窑黑瓷的代表作
黑瓷唾壶 东晋 唾壶盘口,束颈,扁圆腹,平 底略上凹。外壁施黑釉,釉不 及底。此壶亦属德清窑制品
17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心得体会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思想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化。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这个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氛围和审美情趣。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传统礼制和儒家经典的信仰逐渐疏远,而在隋唐之前的古老艺术传统也开始发生变化。艺术家们表现出了对于物质世界和人性的关注,追求自由、率真和真实。他们的作品文雅而不拘束,富有个性和情感,舒展自如,表现出一种宁静、自然和恬淡的审美意境。

其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多样丰富。绘画、雕塑和陶瓷等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着各自的表现特点。绘画方面,以山水画为主流,通过笔墨和线条勾勒出山水的壮丽和奇特,表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审美情趣。雕塑方面,以佛像和墓室壁画为代表,富有神秘、宏伟和厚重的气息。陶瓷方面,以青瓷和白瓷为主,色彩明亮纯净,形制简约而雅致。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风貌。

再次,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和思考。他们主张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追求人格的完善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他们也关注社会的变革和民众的疾苦,通过艺术作品传递思想和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这种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使得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

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

最后,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史,我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艺术不仅是审美享受和视觉的愉悦,更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理念。通过观赏和研究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变化,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维方式,从而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考角度。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与人们产生共鸣,引发共同的思考和探索。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局部北齐北齐屏风式树下人物时代公元4世纪延续至6世纪中期相当于东晋十六国的至北朝的晚期平壤东寿墓体现出中国辽东地区壁画墓直接的传承关系集安发现20余座壁画墓可分三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三国:公元220年-265年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 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 北朝:公元389年-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 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 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
王微(415-443)刘宋孝武帝山水画家 续画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 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 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关系。“望秋 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第二节 雕塑
一、陵墓雕塑 集中出现在南朝,江苏、丹阳的多座南朝帝 王贵族陵墓神道都放臵有大型石雕。 山西大同北魏太永固陵墓门石框上捧莲童子 中小型雕塑为墓葬中的陶瓷俑和部分明器上 的装饰性雕塑。 陶俑:南北朝以后,逐渐兴盛,北朝超过南 朝 魂瓶:东吴至西晋与长江中下游流行。
背景
社会的动荡,思想领域新旧交替、南北互动、中西 交通,佛教传入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 想的深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 想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 度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 新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 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 影响。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

魏晋

《女史箴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依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分九段,内容是进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开卷以故事为例榜出古代忠于帝王社稷的宫廷后妃。后段阐述道德哲理内容)。

③人物身材秀美,仪态端庄,云髻高耸,衣袋迎风飘举,显示了高雅而优美的风度。注重用线造型(高古游丝描),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一样。

《洛神赋图》

①东晋顾恺之

②据曹植《洛神赋》而画。

③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线路,而是依靠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洛神的形象和对他们之间情感动态的描绘,形象的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而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的“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

①南朝·宋江苏南京出土

②竹林七贤是魏晋名士(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他们以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

③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割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

北朝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

①北魏山西大同出土

②出土了10座漆画屏风,一件五扇,两面绘制,分上下四层,内容为烈女、孝子故事。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带有南方风格)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47
○ 工艺美术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3
○ 绘画艺术
卷轴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绘画题材种 类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扩大,并开始向分科发展。
人物画开始取材于文学作品;肖像画在这一时期非常发达,出色的画家并不满足于表面 相似,还注重精神内的表现,如顾恺之的传神写照,就特别注重揭示对象的精神状态和表现 对象的特定性格。
27
壁画 2、墓室壁画 墓室壁画出土较多,最重要的见于吉林集安发现的高句丽古墓、山西太原娄睿墓壁
画、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等。 砖画有甘肃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嵌砌在墓室墙壁上的画砖,画像砖以河南邓县南朝
彩色画像砖墓为代表,拼镶砖画有南京西善桥、江苏丹阳建山和胡桥南朝墓多处。
墓室壁画的内容: ①是画墓主人升仙的图象,或是墓主人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 ②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他所拥有的财富; ③是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
中国美术史 | 魏晋南北朝美术 | 中外美术史
6
《女史箴图卷》艺术特征: 一,几乎没有背景,全力投入 人物描写。 二,注重人物之间动态与神情 的呼应。 三,空间处理较为成熟,人物 有前后远近之别,有的地方还 强调了近大远小。 四,人物身材大小的处理原则 是主要人物、尊贵人物大而次 要人物、卑微人物小,这是早 期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2、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的充分肯定。

3、山水逐渐从人物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

4、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历史上也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

5、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绘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1、汉末以来的巨大变动,也引起了社会思想的变化。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局部受到强烈冲击,独尊儒术的局面有所改变,各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思想界呈现出自战国以来又一次自由活跃的局面,也是美学思潮的一个大解放.

2、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成就的时代。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3、人物画在集成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画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建立了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和绘画理论著作.

魏晋时期在审美风尚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宣扬儒家思想的三皇五帝、忠孝节义、祥瑞之类的体裁仍占据重要地位。世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在这一时期也不少。体现新思潮,反映老庄思想与清谈玄学的和佛教思想的绘画也开始出现。

[试题]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试题]魏晋南北朝美术史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00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止,前后369年。这是我国历史上的动乱时代。这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代。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兴起,出现一批艺术石窟。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基础上有新的发展。绘画题材扩大,绘画创作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开始有了详细的记载。山水画逐步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画种。出现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00

人物画的新发展00

1、艺术风格的演变同时代的更替未必是同步的,汉代艺术传统仍似滚动的车轮以巨大的惯性向前延续。宣扬如家思想在三国、西晋仍占重要地位。艺术被当做“成教化、助人化”的重要手段。00

2、以世俗生活为绘画题材。00

3、体现老庄思想与清淡玄学的佛教思想的绘画开始出现。00

4、安徽鞍马山朱然墓的漆器彩绘描写贵族生活,狩猎、杂技等场景的表现,构图以平衡求变化,色彩华丽而鲜明,显示由汉朝向魏晋南北朝风范过度的特征。

00

南朝谢赫千古“六论”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谢赫六论法为中国书画确立了千古不变的评判准则,我们学书画的都要

仔细体会一下:

一曰:气韵生动;00

二曰:骨法用笔;00

三曰:经营位置(即构图);00

四曰:因物相形;

五曰:随类赋彩(即设色);00

六曰:传移模写(临摹)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

工艺美术史_-------4之魏晋南北朝

工艺文化概述
政治上混乱,精神上自由、解放、富于热 情和艺术精神的时候。 中外文化交流、国内南北文化的冲突和融 合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影响深远。 宗教艺术得到发展,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 的工艺水平。佛教在这个时候广泛流传, 对建筑,器皿,服饰等产生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全面自觉的时期,在 以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的神鬼世界, 而这个时期,人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 实世界。在工艺美术中展现人类世界的清 新可爱。
瓷熏炉 瓷虎子
2.鸡头壶: 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
10/11/2018
陶瓷工艺
盘口壶
3.莲花尊
青瓷莲花尊 瓷虎子
陶瓷工艺
盘口壶 青瓷神兽尊
4.虎子:
一种溺器,多做成兽形,南方比较流行
瓷虎子
名称:《北齐彩绘灰陶骆驼》
骆驼俑的出现证明了长城以 外的各个草原部落已经大量 迁入中原地区。各个民族间 的融合和互动为以后中国长 期分裂后的再次统一创造了 契机。
这一时期, 江浙地区的青瓷,多取动物的形象造型,或整体,或局部,具像优雅 别致、妙趣横生、大大改变了汉代及汉以前陶瓷大部分都是简单的罐、壶、碗等 造型单调的局面。

名称:黑釉鸡头壶 年代:东晋 规格:高18厘米,口径8厘 米 浙江省德清县出土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壶是德清窑黑瓷的代表作
名称: 青瓷羊 制造年代: 三国 材料: 瓷土 规格: 长30.5厘米,高25厘米 收藏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

第六节 雕刻工艺
1. 特点:对秦汉传统的陵墓石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2. 代表:陵墓雕塑和佛教雕塑。
这一时期装饰艺术的进步与发展,表现在: 一为装饰手法方面,即雕刻工艺的进步和雕刻在 建筑领域的大量运用; 二是装饰纹样的增多,尤其是佛教题材和佛教纹 样的普遍运用。
一、陵墓石兽雕刻:
1. 风格:继承汉代雄浑古朴的风格,造型圆浑雄健而颇有体积感, 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 四足前后交错,利爪毕现,纵步若飞,神态威猛庄严。 2. 代表:丹阳的天禄、麒麟,造型极为俊美,装饰繁复。多用圆 刀法,圆雕、浮雕和线雕综合运用。
• 我国陶瓷在 三国 时,才正式有了“瓷”,这时的 瓷器以 青 瓷为主。、
鸡嘴壶
盘口壶
吴永安三年青瓷魂瓶 公元260年,故宫博物院收藏。 罐上半部用堆塑的手法表现丧葬的场面。
名称:西晋狮形器 年代:西晋 质地:陶
白瓷、青瓷、黑瓷的对比
品种 白瓷 青瓷 黑瓷 釉色 无色 淡绿、青 绿、黄褐 黑褐、黑 透明度 高 较高到低 低 胎色 白 灰白、灰 紫红、褐
第三节 染织工艺
敦 煌 莫 高 窟
敦煌257窟的《鹿王本生图》故事情节分别从左右两边向 中间发展,以连续画幅的形式安排在长带形构图中,构思十 分巧妙。画面以土红色涂地,分别将蓝、绿、黑、白、赭色 错杂其间,具有浓丽、淳厚、热烈、质朴之美。

2018年教师招聘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及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及

答案

2018年教师招聘中国美术史复题库三国两晋南北朝

填空一

1.XXX是(吴)国画家,画屏风有(点墨成蝇)之说,善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2.XXX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3.XXX的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系(XXX)时期的画家。

4.XXXyao绘画用笔风格是(疏体线描),“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XXX艺术中的(张家祥),吸收外来画法(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活跃于(肖梁)时期。

5.XXX来自中亚曹国,是(北齐)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XXX),“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6.XXX是(南齐)前后的画家,著有(画品录),XXX 提出绘画的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7.XXX是与(XXX)同一时期的画家XXX家,他是首创(中国是佛像)的雕塑家。

8.XXX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纻zhu)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洛神赋图)取材于XXX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XXX)。

11.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XXX)。

12.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画家是(XXX)。

13.被称为“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画家是(XXX)。

14.XXX画创“XXX出水”的画家是(XXX)。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一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

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主要画人物,也是记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东吴)

卫协西晋画家,多是人物故事以及道释题材的作品,他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绘画的特点被顾恺之概括为“伟而有气势”“巧密于情思”

卫协对六朝重气韵画风的形成最有影响。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画云台山记》《论画》)

a 顾恺之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注重眼神的描绘,他认为“四体妍

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最大的艺术成就提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传神写照”;b 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c 代表作《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是一幅插图画;《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列女传·仁智图》;d 提出了“形具而神生”迁想妙得的理论;e 艺术特点:注重线造型人物造型的准确;画面呈现“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体现中国古代艺术的秀雅和高贵;把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陆探微南朝刘宋时最杰出的画家,擅长人物画也兼作风俗画和宗教画,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一笔画”的笔法,创造的人物形象“秀骨清像”(对崇尚玄学、重清议的六朝士人形象的概括)。

张僧繇·萧梁时期的画家,艺术创作以绘饰佛寺壁画为主,被称为“张家样”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汇总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汇总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汇总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汇总

第一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填空:

1.曹不兴是(吴)国画家,画屏风有(点墨成蝇)之说,善画(佛像),画大象有(心敏手运,须臾立成)之说。

2.西晋卫协的绘画趋向(精细)和注意(风范气韵)的追求。

3.陆探微的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形象,他是(五)世纪后最有影响的画家,善画(宗教画)(名士肖像画)(风俗故事画),系(刘宋)时期的画家。

4.张僧繇yao绘画用笔风格是(疏体线描),“笔才一二,象以应焉”,创佛教艺术中的(张家祥),吸收外来画法(南京一乘寺的凹凸花),活跃于(肖梁)时期。

5.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是(北齐)时期的画家,善画梵像,宗教艺术中创(曹家祥),“其体稠叠而衣纹紧窄”被称为(曹衣出水)。

6.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著有(画品录),谢赫提出绘画的作用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见)。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

7.戴逵是与(顾恺之)同一时期的画家赫雕塑家,他是首创(中国是佛像)的雕塑家。

8.戴逵把(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运用于雕塑方面,创造了(夹纻zhu)形象,克服了造型尺寸增大而重量加重的矛盾。

9.(洛神赋图)取材于曹植的诗篇。

10.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顾恺之)。

11.西晋有最高水平的画家是(卫协)。

12.人物画创秀骨清相的画家是(陆探微)。

13.被称为“笔才一二,象以应焉”的画家是(张僧繇)。

14.佛教画创“曹衣出水”的画家是(曹仲达)。

15.六法始于(谢赫)。

16.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的(七贤图)画像砖,刻画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美术史发展概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涵盖了从220年到589年的长达三百年的历史时期。这段时期的美术创作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

魏晋时期(220年-420年)的美术主要表现为奠基性质的新石器时代的瓮棺铭、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三国时期的壁画、魏晋的残卷、绘画艺术的萌芽,在彩绘陶塑和木雕方面均有所成就。同时,由于佛教的传入,供品、佛教器物的繁荣,汉族与初期民族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多元信仰氛围,魏晋时期能使陶塑、壁画出现一定的宗教气息。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受到民族大移动的影响,造成了对文化和艺术的破坏和重建。南北朝时期美术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南朝陶塑、佛像、壁画、织锦、绘画艺术世代相承,继承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成果,愈加成熟。北朝壁画形式的连续性逐渐断绝,画风略显僵硬。而佛教文化的传入,使得陶塑、饰品、佛像成为南北朝时期最为发达的艺术门类之一。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巅峰时期,处于全盛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央王朝时期。在继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加强官方艺术的统一规划。继以宫廷陶瓷、细木雕、

佛像、壁画、绘画、刻石等。另外,这个时期对敦煌莫高窟的开发,也为陶塑和壁画艺术提供了顶级的创作机会。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术发展是具有多元化、变化、再生性、多方面综合性的。这个时期的美术,不仅是中国美术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A
17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谢赫《画品》与“六法”
谢赫,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人物画家。据说他 有惊人的观察力,为人画肖像,无需长时间的观察, 看上一眼,就可以将对象准确的描绘出来。谢赫为官 廷服务,爱追随时尚,赶时髦,求“新变”,避“古 拙”,画风精工细密。善画“神女”、“佳人”。
一部分画家摆脱社会功能论的束缚,直接取材于 文学作品。山水画也从人物画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 独立画种。以顾恺之为代表的画家普遍重视对人物传 神的表现,追求个性气质。
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著 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A
3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Biblioteka Baidu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1.在城市建筑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规划思想与形象风格,另 外由于佛教的传人,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的石窟、寺 庙、塔等多种佛教建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语言风 格和文化内涵。 2.此期美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习与吸收外来美术 的因素,如印度、中亚美术的题材、风格等,另一方面,此期 中国美术也对邻近地区、民族的美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一部分出身于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绘画和雕塑的 创作,从而产生了一批有卓越贡献和极其深远影响的杰出画 家、雕塑家。 4.美术的功能和题材迅速地扩展着,以表现“名士”风神、品 格为主的人物画、肖像画标志着审美认识的深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南北交融、 东西并汇
三国:公元220年-265年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十六国:公元304年-439年: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 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 北朝:公元389年-581年:是我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 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 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
[知识点提示]: (一)顾恺之的绘画成就及理论贡献;(二)谢赫的“六 法论”;(三)宗炳、王微的山水画论;(四)墓室壁画 及画像石、砖等。 [重、难点提示]: 着重阐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变化,及其 对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介绍外来文化的输入和各民 族文化艺术相互融合的关系,阐述这一时期绘画的长足 进步及主要画家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北齐屏风式树下人物
以屏风形式出现的 山石、树木、人物 画面是当时流行的 隐逸题材。
3.高句丽墓室壁画 集中分布于吉林集安和朝鲜平壤附近 时代公元4世纪延续至6世纪中期,相当于东晋十六 国的至北朝的晚期 平壤东寿墓体现出中国辽东地区壁画墓直接的传承 关系 集安发现20余座壁画墓,可分三期:早中、期约为 4世纪中期至6世纪早期,晚期约为6世纪中期。 特点:有明显的汉文化色彩,有不断融入本民族的 风尚习俗、审美情趣。
张僧繇:活跃于南朝萧梁时期,佛教绘画独 具风格。善于创造面相比较丰胶饱满的形象, 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 色。佛教绘画张家样。学习外来凹凸绘画法。 吸取卫夫人《笔阵图》的用笔方法。 疏体画家。 梁元帝萧绎:职供图
3.北朝画家及传世 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其画风对唐代绘画影响较大。《北齐 校书图》画中各式人物及鞍马造型准确、神情生动,尤其是人 物脑形有鲜明特点:除一牵马人似为西域人外,余皆为拉长的 椭圆形脸,发髻较简。 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中发现多幅壁画,其人物、鞍马形象,表 现手法与《北齐校书图》相似,而且艺术水平极高,有学者推 测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 “其体稠叠”来形容曹人物衣褶重叠垂下,又用“衣服紧 窄”形容其衣服质科轻薄,紧贴躯体。后世把曹仲达的“曹衣 出水”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作为两种不同的风格相提并 论。曹家样
第一节 绘画
二、工艺性绘画
东晋宴乐图漆盘(南昌出土)
表现的是商山四皓。画面构图、人物姿态、 线条与南朝墓中的竹林七贤的描绘有些相似 之处。

古贤列女古贤图漆屏风 人物一墨线勾描,某些 地方涂色。线描工细流 畅,与顾恺之之“春蚕吐 丝”的画风十分接近,其 他如构图、形象、衣饰 也与《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多有相似, 反映了南北朝艺术交流、 影响的史实
第一节 绘画
1 2 3 4 墓室壁画 工艺性绘画 石窟壁画 画家与传世作品
第一节 绘画
一、墓室壁画 1.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 2.北朝墓室壁画墓 3.高句丽墓室壁画
1.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 甘肃河西(酒泉、嘉峪关、张掖、敦煌)和 辽宁地区(辽东的辽阳和辽西的朝阳)呈现 出繁荣发展的姿态。
王微(415-443)刘宋孝武帝山水画家 续画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 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 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关系。“望秋 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第二节 雕塑
一、陵墓雕塑 集中出现在南朝,江苏、丹阳的多座南朝帝 王贵族陵墓神道都放臵有大型石雕。 山西大同北魏太永固陵墓门石框上捧莲童子 中小型雕塑为墓葬中的陶瓷俑和部分明器上 的装饰性雕塑。 陶俑:南北朝以后,逐渐兴盛,北朝超过南 朝 魂瓶:东吴至西晋与长江中下游流行。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局部) 北齐
此图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 图》,展现南北朝时期国家间往来 的繁盛场面。现存此图为残卷,描 绘十二位使者朝贡时的形象,依次 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 狼牙修 邓至、周古柯、呵跋檀、 胡密丹、自题、末国的使者。画中 人物线条简练遒劲,以高古游丝描 为主,间施兰叶描手法。人物形象 承袭着魏晋以来富有装饰而谨严的 风格,但略欠生动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陵 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的气度, 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 制作的人俑、家畜和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一类 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 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 北魏
顾恺之
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的 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 性。他为建康瓦棺寺作的壁画《维摩诘像》,人物容貌清赢, 神态忘言,正是一代穷心玄理、心远神宁的名士的深刻写照。 注重眼神的刻画 艺术特征:用笔“紧劲连绵,循环超忽”, “春蚕吐丝”、“春 云浮空,流水行地”。其上承卫协的精细风格,属于笔迹周密、 线条连绵而舒缓自然的一路,也即是源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称 做“高古游丝描”的笔法。后来南朝画家陆探微师法顾皑之, 人称“顾陆”,号“密体”,以别于南朝张僧繇、唐吴道子的 “疏体”。 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等著作。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是较 早从辩证角度思考“形”、“神”关系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中 国画论的发展影响深远。P90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烈女仁智图
此画突破了汉代古拙的技法.加强了平列构 图的变化,开始注意空间关系、人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人物表情刻画尤为生动。

洛神赋图卷(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翻若惊鸿,婉 若游龙。荣曜秋 菊,华茂春松”。
2.南朝画家及传世作品:陆探微、张僧繇、梁元帝 陆探微: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和佛教 绘画等。密体画家。 艺术特点:1.他创造了一种以容貌瘦削为基本特征 的人物形象类型,唐代张怀瓘(guàn)称之“秀骨清 像”。2.他有意识地以东汉张芝草书入画,创造了 笔势、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张怀瓘认 为陆探微的绘画艺术特征在于“得其骨”,即在 “骨法”上表现最为突出。
Leabharlann Baidu

校书图(宋摹本局部) 可能为杨子华首创 北齐
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 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 洋命樊逊和文士高乾和等 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 《五经》诸史的情景。画中 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 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 情精微。设色简易精美。这 件非常珍贵的绘画精品,现 所见到的这幅图卷是摹本、 绢地、设色。当时,北齐还 有一个人叫王子冲,擅长围 棋,棋艺高超,似有神助, 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二绝”。 已非秀骨清像
庄园生活 西晋 甘肃嘉峪关7号墓

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


2.北朝墓室壁画墓 分布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 北魏壁画墓以洛阳的元乂墓和王温墓为代表 北齐、北周时中国古代发展、变革的一个关键时期,绘画开始 逐渐走向成熟,墓室壁画墓也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北齐壁画墓三个分布中心:一是以磁县为中心的河北南部和河 南北部,以河北磁县湾漳墓为代表。 二是以太原及其附近地区,以北齐东安王楼叡墓为代表 三是以济南为中心的的山东地区 ,以临朐崔芬墓为代表 北朝墓葬的时代特点

职贡图(宋摹本局部) 梁元帝萧绎
第三节 砖石画像
一、画像砖与砖画 东晋:江苏镇江东晋墓一砖一画 南京万寿村东晋墓中画像由二三块砖拼接成一个画面 南朝:画像砖相对较少,河南邓县出土一批画像砖 拼嵌砖画在南朝得到巨大发展,帝王贵族墓普遍采用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 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 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 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 各散西东。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拓片局部) 南京西善桥砖印壁画 晋末

二、石刻画像 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出土大量画像石 1、国外博物馆收藏品 2、开封博物馆龙虎升仙石棺 3、安阳石棺床 4、元谧石棺
宗炳:刘宋人,《画山水序》 他的《画山水叙》主要论述的是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 系。 他提出“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以形媚道”, 主要含义是圣人以“道”立于心,同时通过万物变化领悟 “道”;山水以其自然形态体现和赞美着“道”,圣人、贤者 可以通过观赏山水而体悟“道”,山水图画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这表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度发达与成熟绝非仅是对自然审美 的产物,而更主要的是受道家、玄学思想影响的产物。 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神之所畅,孰有先焉”。打破 了绘画“成教化,助人伦”教化功能观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 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背景
社会的动荡,思想领域新旧交替、南北互动、中西 交通,佛教传入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 想的深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 想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 度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 新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 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 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