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美术

魏晋南北朝美术

2、雕塑
3、建筑

二、人物画的新发展
代表性画家:曹不兴、卫协。 主要以画佛像为主。 作品:
南朝人物画
以顾凯之为代表。 受当时玄学风气的引响。中国哲学发展到魏晋时期可以说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魏晋玄学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它比较注重抽象 理论的探讨,而抽想理论则需要通过一系列哲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 间的逻辑关系表现出来。因此魏晋玄学使中国哲学的概念以及这些 概念间的关系的探讨大大发展起来,尽管许多概念在以前的思想中 也使用过,但魏晋玄学家却给了他们以新的意义。此外在命题、理 论及其方法上魏晋玄学也有了极大发展。 玄学这种思潮,它所倡导的人生态度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名士,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为后世人或讥讽或仰慕,影响 深远。作为当时名士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反对虚伪礼教、崇尚自然 任情自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其放达的一面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关键在于人们对于“自然”的理解。 由于魏晋玄风的影响,人们思想得到了解放和开阔,由于其飘 逸自然的特殊作用,使得魏晋时期的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都具 有了超凡脱俗、超然尘世、自乐逍遥的风格以及对自然的爱好与崇 尚。正是因为这些因素,魏晋风度与魏晋文艺得以成为美学的永恒 的话题。 作品:
魏晋南北朝美术
陈阳
历史:
自公元220年至公元586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 晋南北朝。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魏、蜀、吴三国鼎 立——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内乱 南迁建立东晋 “五胡十六国”:匈奴、鲜卑、羌等族建立十几 个大小政权。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封建王朝。 “北朝”:北齐、北魏、北周。
《洛神赋图》
谢赫
著有《古画品录》 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1、气韵生动是也2、古笔用法是也 3、应物象形是也4、随类赋彩是也 5、经营位置是也6、传移模写是也

三国魏晋南北朝美术剖析

三国魏晋南北朝美术剖析

麦积山石窟123窟北魏雕塑《女侍童》
三国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一节 石窟艺术 ❖ 综观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可以明显地看出,作为外来艺术,初被引入中
国时,有生吞活剥的成分,但很快就中国化了,从洞窟形制到形象服饰 乃至精神气质,都换成了中国人熟悉的式样。佛教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崇 高美,它要为人们创造一个倾心向往的彼岸世界,佛教形象是可敬可亲 但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群体,佛教石窟圣地几乎都无例外地选择在 远离闹市、山清水秀的幽僻之处,因为环境本身容易引起人们对另一世 界的联想。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可是佛国世界却等级森严,在艺术 处理上采取了“不平等”的形式:佛居中心位置,弟子、菩萨、天王、 力士等侍立两旁,如众星托月。主尊一般个体大,型体厚、表面平、形 式稳,与其严肃的表情相一致,而弟子或菩萨一般则个体小,型体薄, 表面圆,体态富动感,与其轻松的表情相统一,构成了主次分明、动静 相间的整体,取得了感化人心的效果。
第一节 石窟艺术
二、重要石窟寺
2.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内诸石 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 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 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 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 其中莫高窟建窟最早,规 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但 莫高窟属于玉门系砾石, 不适合雕刻,故大多为泥 塑,现存者包括圆雕、浮 雕、影塑,大小3000余
表现力。
三国魏晋南北朝美术
( 208 年 —581 年)
第一节 石窟艺术
二、重要石窟寺
3.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
郊16公里处的武州山北崖
上,现存洞窟53个,现存
造像5l000余尊,云冈石
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
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
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
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绘画佛教的传入刺激了造像、绘画、雕塑的兴盛;出现第一批有历史记载的画家,如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

山水画和花鸟画萌芽;出现了专门的绘画论著,如顾恺之的《论画》《画云台山记》,谢赫的《画品》,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等。

一.魏晋南北朝绘画名家(一)曹不兴(三国)最早出名的画家,他的画被称为“吴国八绝”,有落墨为蝇的传说。

(二)卫协(东晋)(三)顾恺之(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

东晋画家。

精通诗文书画,时称“三绝”。

擅长画肖像、历史人物、道释人物,禽兽等等。

他重视表现人物精神,尤重眼神的描绘,认为人物画中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他还善于以绘画的语言刻画对象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以微小的细节衬托人物的个性和风貌。

他传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

他为瓦棺寺绘的《维摩诘壁画》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之一。

顾恺之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传世的画论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

提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重要论断,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史箴图》该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据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作。

《女史箴图》人物刻画生动,是了解顾恺之绘画风格的可靠依据。

该画在内容上,全画分十二段(现存九段),描绘了贵族妇女生活的片段,意在向宫中妇女讲解和规劝封建道德规范。

《女史箴图》局部在技法上,注重用线型来创造绘画的形象。

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的境地。

《洛神赋图》顾氏的代表作品,据曹植《洛神赋》而作,描绘了一个浪漫而伤感的爱情故画。

《洛神赋图》该画卷以故事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情节置于山川环境中展开,人物间的情感主要依靠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的巧妙处理表现出来。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 徐显秀墓壁画生动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 丰富豪华的生活场景,准确地反映了各 色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对于北齐社会 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 象史资料,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和解析 空间 。
木板漆绘——司马金龙墓漆屏风
• 司马金龙墓位于山西大同城东南7.5公里处的石家寨村 西南。墓主人司马金龙原为晋皇族后裔。墓葬规模较 大,除出土大批陶俑、石雕柱础、石棺床及生活器具 外,尤以制作精美的木板漆画著名,被视作珍贵的古 代绘画实物。 • 漆屏风画的出土,弥补了北魏前期绘画实物的空缺, 画法上与传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酷似,亦与 传为初唐阎立本的《古帝王图》之间有着承继关系。 此外漆画上的题榜,较典型地反映出汉隶向唐楷演变 中的魏书发展面貌,字体圆润俊秀、气势疏朗,是不 可多得的北魏墨书真迹。
二、魏晋南北朝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主要有:
• 佛教壁画---- 包括石窟壁画、寺庙壁画 • 墓室壁画---- 包括墓室壁画、拼镶砖画
1、佛教石窟壁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佛教传 播十分迅速,随之而来的大量寺院的兴建和石 窟造像的流行,使佛教壁画逐渐成为绘画艺术 的主流。 • 我国古代自佛教传入以后,便出现了佛教题 材的绘画。佛教画的形式除了画在绢帛上的卷轴 形式而外,更大量的是画在寺庙、石窟墙壁上的 壁画。保存到今天的几乎全是石窟壁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 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 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 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 石窟中是罕见的。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中外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
第3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2、顾恺之 顾恺之原名长康,字虎头,出生于晋陵(江苏无锡)
官僚家庭。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 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对人物 性格、内在气质、才情的表现)之妙。 四体疵研,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意思是四肢外形画得好不好看,与表现人物性格无 关,传神的关键就在眼睛
第20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21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22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19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二节 工艺美术 (1) 陶瓷工艺
陶瓷工艺成就突出的是青瓷生产。瓷器胎质坚 硬细腻,呈青灰色,釉色纯净。
这时期青瓷的造型和纹饰均富有特色,逐渐取代过 去铜器和漆器的地位。
青瓷的装饰手法有模印、刻画、堆贴、塑饰、雕镂、 釉彩变化等。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青瓷中普 遍以莲花为装饰。
第28页/共29页
Thanks!
第29页/共29页
第16页/共29页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4,谢赫《画品》与“六法” 谢赫,大约活动在齐梁时代,人物画家。据说他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史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中国绘画简史(魏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绘画简史(魏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绘画简史(魏晋南北朝绘画)此期也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代自公元220年开始,魏、蜀、吴三国鼎立,社会暂得局部安定,经济生产也渐有恢复和发展。

公元265年,司马氏在攻灭蜀国后篡魏,自立晋朝,仍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晋灭吴国,结束三国分争局面,统一全国。

西晋是一个变动频仍、内乱迭兴的时代,于公元316年灭亡。

随之而来的又是南北大分裂。

南方为东晋王朝(317~420年),北方则为五胡十六国(304~439年)。

南方政权在兵火中不断交替,历经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四朝,史称南朝。

历史上又将先后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

在北方,拓跋氏崛起于山西北部,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王朝。

公元439年北魏攻灭北凉,结束北方十六国的割据局面,统一北方。

北魏于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534~550年)和西魏(535~557年)。

其后东魏为北齐(550~577年)取代,西魏为北周(557~581年)取代。

北周于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杨坚篡位,建立隋朝。

589年,隋灭南朝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

西晋“永嘉之乱”后,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大批流徙到长江流域,而留在黄河流域的汉人则与匈奴、羯、氐、羌、鲜卑、乌桓等异族一起,时而从关东(函谷关以东)被迁到关中(函谷关以西),时而从关中被迁到关东。

无论人数之众,次数之多,均为历史上罕见。

这种民族大迁徙是当时民族矛盾的结果,使各族人民遭受了无穷的苦难。

从社会思想领域来看,玄学的兴起,佛教的迅速传播,道教的基本形成,是此期的重大变化。

汉末社会的动乱和政治秩序的崩溃,士族名流既感世事无可为,只好退入个人私期求中,于是谈玄之风渐兴。

玄学的兴盛,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佛教,亦于此时乘虚而入,到了南北朝,佛法盛极一时,一跃而成为时代的主要精神。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317年 司马睿建东晋 定都建业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地点: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南部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2、从文化背景来讲,玄学的兴起、佛教的盛行、多民族文 化的融合造就了
清秀简约的工艺风格、 外来文化的杂糅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弥勒佛三尊像
建筑成就:北方四大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石刻)、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皇 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险峻地势和泥塑)
六系盘口壶(南朝) 高23.9厘米,口径10.7厘米, 1975年浙江省绍兴南池上谢市五 香山砖室墓出土,绍兴市文物管
理委员会藏。
青釉褐斑四系壶
B.鸡头壶 独具时代特 色的一种壶式,壶体逐 渐变得瘦长,成为唐代 龙耳壶的前身。
东晋,青釉褐彩鸡首壶
龙柄鸡首壶(东晋)
青釉龙柄鸡头壶(南朝)
南朝 越窑青釉莲瓣纹鸡首壶
越窑双复系盘口壶(南朝)
高39.5厘米,口径16.4厘米,1968年 浙江省嵊县普义江田出土,嵊县文物
管理委员会藏。
青釉双耳盘口壶(南朝) 高29.5厘米,口径11厘米, 福建省福州洪山桥金鸡山 出土,福建省博物馆藏。
青釉刻花莲瓣纹六系盘口 壶(南朝)
高36.5厘米,口径13.5厘 米,上海博物馆藏。
青釉莲瓣纹十系罐
F。杯和盘
这件越窑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组成,是六朝时期代表性的茶 具之一。杯整体呈耳形,两端微翘,最长口径为15.7厘米。直口 斜腹,腹浅,两侧有近长条扶手,以便于端持。底平,无足。托 呈浅盘状,较大,亦无足。杯和托均为一色胎釉,胎色呈现出深 浅不同的灰色,质地坚硬细致;釉色为青灰色,釉汁纯净,且有 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整体显得古朴敦厚。

中国绘画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绘画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

中国绘画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绘画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的绘画艺术。

这一时期,上起三国曹魏,中历西晋、东晋、十六国,下迄南北朝至隋统一,历时369年。

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这一时期大部时间陷于战乱,国土长期分裂,朝代频繁更迭,世族地主的统治极端腐朽,生产力不断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人民生活陷于深重苦难之中,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但另一方面,儒家名教失去它原有的维系人心的力量,玄学思想风靡一时,外来的佛教在中国土地上获得广泛传播和狂热信仰,因此又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思想活跃的时代。

处在纷争不息、动荡不安的社会之中的士人阶层,不论他们出身于世族或寒门,由于普遍对现实世界感到绝望,而竞相崇尚放达,追求享乐。

他们寻求各种精神寄托,或则清谈玄学,或则寄情山水,或则企慕神仙,或则恣意声色。

还有一部分人则喜欢染指于艺术的创作、鉴赏和品评等活动。

多种多样的精神享乐,无拘无束的个性发展,无疑会给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空前发展造成有利条件。

绘画的发展及其社会背景这一时期绘画的主流,仍沿着两汉时期强调绘画的“鉴戒”作用,三国时曹植认为:“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历代名画记》);何晏说:“图像古昔,以当箴规”(《景福殿赋》)。

齐梁时谢赫主张“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画品》)。

这些关于绘画社会功能的论断,与东汉时“图像之设,以昭劝戒”,“图像百城,以励风俗”(均见《后汉书》)的主张完全一脉相承。

当时的壁画和卷轴画,以古圣先贤、忠臣烈女为题材者不胜枚举。

例如三国时魏国的几处宫殿之内,或则画“历象贤圣”的壁画(《魏都赋》),或则画姜后、孟母、樊姬、钟离春、班婕妤等列女故事的壁画(《景福殿赋》)。

两晋及南北朝时,西凉李□于敦煌靖恭堂画“圣帝明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晋书》);北魏太和(477~499)年间于平城皇信堂画“古圣、忠臣、烈士之容”(《水经注》)。

此外像《列女图》、《孝经图》、《孔子十弟子图》之类,一直是当时极其流行的题材。

中国美术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理论)

中国美术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理论)

中国美术史-秦汉魏晋南北朝(理论)一.秦汉绘画概况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

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

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绘画艺术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宫殿寺观壁画秦汉时代的宫殿衙署,普遍绘制有壁画,但随着建筑物的陆续消亡几乎丧失殆尽。

本世纪70年代发现的秦都咸阳宫壁画遗迹第一次使我们领略到了秦代宫廷绘画的辉煌。

在秦宫遗址3号殿的长廊残存部分上,发现了一支有七辆马车组成的行进队列,每辆车由四匹奔马牵引;另一处残存的壁画则表现的是一位宫女。

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绘在墙上的,并没有事先勾画轮廓,可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绘画没骨法的最早范例。

西汉的壁画则主要是为了标榜吏治的"清明"而创作的。

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中记载了当时一个诸侯王所建宫殿里壁画的盛况。

宣帝时更是在麒麟阁绘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画,开了后世绘制功臣图的先河。

东汉明帝时,由于明帝本人的爱好,壁画创作之风更盛。

派使赴西域求来佛法后,在新建的白马寺绘制了《千乘万骑群象绕塔图》,这是中国佛教寺院壁画的肇始。

■墓室壁画秦代的墓室壁画遗迹,迄今尚未发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工艺美术史

概述
汉代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 期分裂战乱的时代,社会经 济、文化遭到严重的摧残 和破坏,我们把这一时期简称为六朝。 1、这一时期工艺美术中最有突出成就的是瓷器的完成, 它替代了铜器而制作出各种生活器皿。 2、此外,染织、金工、漆器等也都具有各自的时代特 色。 3、战乱局面给人们生活带来深重的痛苦,精神的苦闷 给佛教以兴起和传布的机 。 北方大凿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 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南方广建寺院。 4、杜牧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 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 时代特征:齐鲁地区衰落,四川和江南织锦工艺有 所发展,以蜀锦为代表。六朝政府促进了江南禅丝绸区 域的扩大。北方传统地区丝织业发展处于停滞、衰落 状态,但东北和西北地区,蚕桑丝织业得到了一定的 推广和发展。为隋唐丝织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丝织技术:缫丝用沸水煮茧;对丝织品质的检验标 准是柔韧性和白度。络车和纺车已大量运用到纺丝工 序中。 3. 丝织品种:缯、绮、缣、缟、练、绫、绣、绢、纱、 纨、素等20多种。 4. 印染技术:丝绸精炼工艺在当时分为灰练和水练两 类。 5. 印染方法:绞缬应用广泛,一般为缝线缚结法,即 扎结防染。夹缬染和绞缬染在北魏时有很大发展。
石麒麟:南朝齐武帝萧赜景安 陵前。麒麟颈躯修长,四肢跨 度极大,显得体势异常高耸、 劲健而迅猛。麒麟长须下垂, 双目圆睁,胸部突出,臀部肥 大,兽尾自然卷曲至底座处, 脚爪前后分置,整个身躯作S 型扭动,显得无比勇武。麒麟 的长须、批毛和双翼、进行了 高度的装饰化处理,雕刻有华 丽的花纹,使石兽神异非凡的 气质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新 疆 克 孜 尔 石 窟 壁 画
甘肃天水麦积 山石窟麦积山 位于甘肃省天 水市东南约35 公里处 。山峰 的西南面为悬 崖峭壁,石窟 就开凿在峭壁 上,有的距山 基二三十米, 有的达七八十 米。在如此陡 峻的悬崖上开 凿成百上千的 洞窟和佛像, 在我国的石窟 中是罕见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曹 植 守
九望 洛
幕水 , 夜 不 能 寐
第曹 植 告
十别 洛
幕水 畔 , 依 依 不 舍 , 回 头 张 望
《洛神赋图》中的“中国美学”经典样式
人困马乏
“王侯摊”
烛台夜景
神鬼加持 回头告别
时光流逝
中国长卷画独有的美学:不 是在看一张照片,而是像电 影一样在了解一个故事。
二维的图像,三维的空间,四维的时光流逝
射猎图(局部)
敦煌壁画是画家对文化大融合的贡献
莫高窟唐代菩萨像
西方净土变(局部) 唐 壁画 敦煌217窟
“净土”指干净的国土,“幸福的地方”
书法成就
东晋是行书,草书的成熟期。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简 易、流畅的字体,结构近于楷书的叫“行楷”,近于草书叫“行草”。
“天下第一行书”
流觞曲水
《洛神赋图》
“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 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女史箴图》(唐摹本,局部)绢本设色,卷,东晋,顾恺之 长348.2,宽24.8 伦敦大英博物馆
顾恺之深刻意识到眼睛对于刻 画人物精神气质的重要性,在 他的人物画中,总是强调传神。
第曹 植
一告 别
幕哥 哥
, 离 开 京 师
画家与画论
曹不兴:“误点成蝇”, “画佛之祖”
顾恺之
《论画》、《画云台山记》 “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
张僧繇:佛像画家, “张家样”古代寺庙壁 画影响较大的样式
卫协:注重人物 神情的刻画
陆探微“穷理尽兴, 事绝言象,包前孕 后,古今独立”
谢赫“六法”的出现产生了影响,
对中国画创作及理论发展也有很 大程度的影响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课件

漆器发展主流
• 这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为了适应佛教的流行, 便于佛教徒们将佛像装在车上游行,以扩大宗教宣 传效果,开始应用漆器的夹工艺制造这种“行 像”。 • 它具有比泥塑坚固,比铜铸佛像轻便的优点,因 此十分流行。 • 相传第1个夹佛像,出于东晋著名雕塑家 戴逵之手。 北魏杨之撰的《洛阳伽蓝记》一书中,就记载了 许多有关制造夹佛像的事情。
• 马头鹿角金冠饰、牛头鹿角金冠饰 南北朝 • 此种冠饰是鲜卑贵族妇女戴的步摇冠,当头部摇动时,叶片随之颤动。
金银器小结
• 这一时期金银器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饰 物为多,容器较少,由西方流入的金银器、 装饰物及少数民族饰件占很大的比例,这 为隋唐金银器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漆器之改
1.漆器概况 2.漆器发展主流
漆器概况
• 与汉代相比,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也不发达。主 要原因是长期战乱,影响漆器生产,特别是青瓷 的迅速发展,日用器皿和明器多用陶瓷代替,漆 器失去了往昔重要的地位,墓葬中出土的漆器明 显减少,就证实了这一点。 • 但是,在漆器的制作工艺上仍有所发展。这主要 表现在应用漆器的夹工艺制造佛像。所谓夹工艺, 是以漆灰造型并用麻布粘贴作为漆胎。
染织—蜀锦纹饰
• 蜀锦图案的取材十分广泛、丰富,诸如神话传说.历史 故事、占祥铭文、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等,千百年来不断发 展、提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艺术水平,其中寓合纹、龙 凤纹、团花纹、花鸟纹、卷草纹、几何纹、对禽对兽纹以及 方方、晕裥、条锦群等传统纹样至今仍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 乐见。蜀锦图案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蜀锦图案一个贯穿始终的特征, 就是广泛而巧妙地应用寓合纹样。蜀锦艺人善于巧妙选用动 物、植物、器物、字纹、几何纹、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祥禽瑞 兽作题材,用其形,择其义,取其音组合成含有一定寓意或 象征意义的纹样图案,这就是寓合纹。 • 寓合纹样(又称吉祥图案),常常含有吉祥、如意、顺利、 喜庆、颂祝、长寿、多福、富贵、昌盛等美好吉利的寓意。 寓合吉祥纹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我 国民族锦缎图案的一个重要特征,亦是我国民族传统工艺美 术的宝贵文化遗产。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宗炳《画山水序》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认为:山水是以其外形体 现“道”的。但是,他提出的“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 创作构思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有感于物而 在内心引起反响,激起创作激情则充分表明了他的审 美意识。他在《画山水序》中接触到了绘画创作的规 律和方法问题,以及对形象再现和创造的认识,对具 体的表现方法和初步领会到的透视原理也十分透彻精 辟地作了概括。
上图《青瓷獸形尊》西晉永寧二 年宜興周墓墩 南京市博物院 左图《青瓷蓮花尊》 南梁 南京 林山南京市博物館
青瓷羊 三國 南京清涼山 南京市博物院
莲 花 纹

莲纹在中国古代陶瓷装饰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 义。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上的莲花纹饰,受到外 域莲纹的巨大影响,此期的莲纹形式有了更进一 步的发展,在古陶瓷装饰史上出现一个高峰。莲 纹装饰类型丰富多样,可划分为如下几种:一、 刻划抽象简约莲瓣纹一周;二、刻划主体变形覆 莲一周;三、上下呼应的仰覆莲纹装饰;四、刻 划与堆塑相结合的莲纹;五、通体堆饰仰覆莲瓣 纹。
谢赫的《画品》 谢赫是南齐前后的画家,理论家,以时装人物和肖像画 为题材进行创作,但主要贡献在绘画理论发面。他的《画 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 《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 准,即“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 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 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自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起,到公元589年隋灭陈,动乱年代
魏蜀吴三国鼎立 西晋、东晋的先后建立 南北朝对峙
南朝:西晋、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北朝:北魏、北齐、北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绘画
1 2 3 4 墓室壁画 工艺性绘画 石窟壁画 画家与传世作品
第一节 绘画
一、墓室壁画 1.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 2.北朝墓室壁画墓 3.高句丽墓室壁画
1.魏晋十六国墓室壁画 甘肃河西(酒泉、嘉峪关、张掖、敦煌)和 辽宁地区(辽东的辽阳和辽西的朝阳)呈现 出繁荣发展的姿态。
张僧繇:活跃于南朝萧梁时期,佛教绘画独 具风格。善于创造面相比较丰胶饱满的形象, 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具有不同的风格特 色。佛教绘画张家样。学习外来凹凸绘画法。 吸取卫夫人《笔阵图》的用笔方法。 疏体画家。 梁元帝萧绎:职供图
3.北朝画家及传世 杨子华:北齐宫廷画家,其画风对唐代绘画影响较大。《北齐 校书图》画中各式人物及鞍马造型准确、神情生动,尤其是人 物脑形有鲜明特点:除一牵马人似为西域人外,余皆为拉长的 椭圆形脸,发髻较简。 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中发现多幅壁画,其人物、鞍马形象,表 现手法与《北齐校书图》相似,而且艺术水平极高,有学者推 测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 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 “其体稠叠”来形容曹人物衣褶重叠垂下,又用“衣服紧 窄”形容其衣服质科轻薄,紧贴躯体。后世把曹仲达的“曹衣 出水”与唐代吴道子的“吴带当风”作为两种不同的风格相提并 论。曹家样
背景
社会的动荡,思想领域新旧交替、南北互动、中西 交通,佛教传入 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 想的深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 想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 度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 新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 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 影响。
概况
1.在城市建筑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规划思想与形象风格,另 外由于佛教的传人,出现了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的石窟、寺 庙、塔等多种佛教建筑,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典建筑的语言风 格和文化内涵。 2.此期美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习与吸收外来美术 的因素,如印度、中亚美术的题材、风格等,另一方面,此期 中国美术也对邻近地区、民族的美术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一部分出身于上流社会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了绘画和雕塑的 创作,从而产生了一批有卓越贡献和极其深远影响的杰出画 家、雕塑家。 4.美术的功能和题材迅速地扩展着,以表现“名士”风神、品 格为主的人物画、肖像画标志着审美认识的深化。

校书图(宋摹本局部) 可能为杨子华首创 北齐
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 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 洋命樊逊和文士高乾和等 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 《五经》诸史的情景。画中 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 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 情精微。设色简易精美。这 件非常珍贵的绘画精品,现 所见到的这幅图卷是摹本、 绢地、设色。当时,北齐还 有一个人叫王子冲,擅长围 棋,棋艺高超,似有神助, 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二绝”。 已非秀骨清像
5.山水画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行程,而且越来越明显地肩负起 重要的精神使命,逐步具备了充当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形象表征 的精神品格。 6.花鸟画也受到称赏而在不断萌发之中,并逐步成为独立的审 美对象和绘画科目。 7.佛教题材在绘画中占有突出的位臵,许多著名画家正是在佛 教绘画中创立了成熟的风格得到公众的赞赏。 8.佛教雕塑以前所未有的宏大规模、气势和精湛的技巧而形成 一个新的雕塑艺术高峰。 9.书法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产生了典范性的作品,成为以 后历代师法、尊祟的对象。 “ 10.对于绘画的深入研究,导致出现厂专门件的绘画理论著 作.表达了人们对绘画艺术的日益丰富、细微的认识. 11.陶瓷工艺美术中的青釉瓷器以其艺术上的成熟、完美而在陶 瓷史上开创了全新的发展前景,成为唐宋青瓷的先驱。

职贡图(宋摹本局部) 梁元帝萧绎
第三节 砖石画像
一、画像砖与砖画 东晋:江苏镇江东晋墓一砖一画 南京万寿村东晋墓中画像由二三块砖拼接成一个画面 南朝:画像砖相对较少,河南邓县出土一批画像砖 拼嵌砖画在南朝得到巨大发展,帝王贵族墓普遍采用之。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 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 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 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 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 各散西东。

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 北魏
顾恺之
顾恺之在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表现在他极为重视人物内在的 思想感情与性格风度,可以成功地刻画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 性。他为建康瓦棺寺作的壁画《维摩诘像》,人物容貌清赢, 神态忘言,正是一代穷心玄理、心远神宁的名士的深刻写照。 注重眼神的刻画 艺术特征:用笔“紧劲连绵,循环超忽”, “春蚕吐丝”、“春 云浮空,流水行地”。其上承卫协的精细风格,属于笔迹周密、 线条连绵而舒缓自然的一路,也即是源于战国时期而被后世称 做“高古游丝描”的笔法。后来南朝画家陆探微师法顾皑之, 人称“顾陆”,号“密体”,以别于南朝张僧繇、唐吴道子的 “疏体”。 绘画理论: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 等著作。他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理论,是较 早从辩证角度思考“形”、“神”关系的绘画思想,对后世中 国画论的发展影响深远。P90

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烈女仁智图
此画突破了汉代古拙的技法.加强了平列构 图的变化,开始注意空间关系、人物之间的 相互关系。人物表情刻画尤为生动。

洛神赋图卷(摹本局部)
顾恺之 东晋
“翻若惊鸿,婉 若游龙。荣曜秋 菊,华茂春松”。
2.南朝画家及传世作品:陆探微、张僧繇、梁元帝 陆探微: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和佛教 绘画等。密体画家。 艺术特点:1.他创造了一种以容貌瘦削为基本特征 的人物形象类型,唐代张怀瓘(guàn)称之“秀骨清 像”。2.他有意识地以东汉张芝草书入画,创造了 笔势、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张怀瓘认 为陆探微的绘画艺术特征在于“得其骨”,即在 “骨法”上表现最为突出。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拓片局部) 南京西善桥砖印壁画 晋末

二、石刻画像 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出土大量画像石 1、国外博物馆收藏品 2、开封博物馆龙虎升仙石棺 3、安阳石棺床 4、元谧石棺
宗炳:刘宋人,《画山水序》 他的《画山水叙》主要论述的是圣人与道以及与山水审美的关 系。 他提出“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山水以形媚道”, 主要含义是圣人以“道”立于心,同时通过万物变化领悟 “道”;山水以其自然形态体现和赞美着“道”,圣人、贤者 可以通过观赏山水而体悟“道”,山水图画也具有同样的功能。 这表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度发达与成熟绝非仅是对自然审美 的产物,而更主要的是受道家、玄学思想影响的产物。 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神之所畅,孰有先焉”。打破 了绘画“成教化,助人伦”教化功能观一统天下的局面,丰富 了中国绘画的理论体系。
返回主目录
返回节目录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陵 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的气度, 展示出特有的魅力。 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 制作的人俑、家畜和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一类 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 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
北齐屏风式树下人物
以屏风形式出现的 山石、树木、人物 画面是当时流行的 隐逸题材。
3.高句丽墓室壁画 集中分布于吉林集安和朝鲜平壤附近 时代公元4世纪延续至6世纪中期,相当于东晋十六 国的至北朝的晚期 平壤东寿墓体现出中国辽东地区壁画墓直接的传承 关系 集安发现20余座壁画墓,可分三期:早中、期约为 4世纪中期至6世纪早期,晚期约为6世纪中期。 特点:有明显的汉文化色彩,有不断融入本民族的 风尚习俗、审美情趣。

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

石麒麟 梁武帝陵前
南朝
第四节 书法
各种书法交相发展,隶书逐渐衰落,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 发展成今草,行书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已完 全成为自觉。 一、三国、西晋书法 隶书仍是官方通行书体,当时碑碣大多使用隶书。西晋禁止立碑, 墓志兴起。楷书取代隶书成为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 魏: 钟繇 二、东晋书法 东晋是行书、草书成熟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章草向今草转 化。今草经王氏父子逐渐定型,达到成熟。行书经王氏父子的革 新,成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书法家: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三、南北朝书法 此时期的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 南朝碑刻: 龙颜碑、瘞鹤铭 北朝碑刻:比南朝更为丰富多彩 南朝书法家
此图又名《番客入朝图》或《王会 图》,展现南北朝时期国家间往来 的繁盛场面。现存此图为残卷,描 绘十二位使者朝贡时的形象,依次 为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 狼牙修 邓至、周古柯、呵跋檀、 胡密丹、自题、末国的使者。画中 人物线条简练遒劲,以高古游丝描 为主,间施兰叶描手法。人物形象 承袭着魏晋以来富有装饰而谨严的 风格,但略欠生动
第一节 绘画
二、工艺性绘画
东晋宴乐图漆盘(南昌出土)
表现的是商山四皓。画面构图、人物姿态、 线条与南朝墓中的竹林七贤的描绘有些相似 之处。

古贤列女古贤图漆屏风 人物一墨线勾描,某些 地方涂色。线描工细构图、形象、衣饰 也与《女史箴图》、 《列女仁智图》多有相似, 反映了南北朝艺术交流、 影响的史实
仪仗图河北磁县湾漳墓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山西太原娄叡墓
运用铁线勾勒,人物力求体态、身段合理,比例适度,面部有神 韵。广泛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村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增加人们 形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整个画风已脱离了汉画 单调、比例失调的情况 ,出现了以形写神的 美学风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