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病害防治第五章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1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图5-1 桃缩叶病 1、症状 2、子囊及子囊孢子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在自然情况下,每种园林植物都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病害的危害,尤其以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为多。

据报道,有60-70%的园林植物病害属于叶、花、果病害。

叶、花、果病害一般情况下,很少能引起园林植物的死亡,但叶片的斑驳、枯死、变形,花的提前脱落等,却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尤其是对观叶植物的影响更甚。

叶部病害还常常导致园林植物提早落叶,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削弱花木的生长势,并诱发其他病虫害的发生。

引起园林植物的叶花果病害的病原既有侵染性病原(寄生性种子植物除外),也有非侵染性病原,但大多数是由侵染性病原引起的。

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线虫等都能引起植物叶部病害,以真菌为主,并且有些叶部病害(如病毒病等),往往发病比较重,危害比较大。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灰霉、白粉、锈粉、煤污、斑点、毛毡、变形、变色等。

园林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的主要来源是病落叶、被害枝条、冬芽等器官上越冬的病菌菌丝体、子实体、休眠体。

2.潜育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整个生长季节中再侵染次数多。

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3.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雨、昆虫、人类活动等,多数叶部病害的病原物是通过气流传播的。

4.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几种。

园林叶花果病害的防治原则:集中清除侵染来源和喷药保护是防治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的主要措施,改善园林植物生长环境是控制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

一、叶变形类叶变形病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的外子囊菌和担子菌亚门的外担子菌引起的。

寄主受病菌侵害后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皱缩、加厚,果实肿大、中空成囊状,引起落叶、落果,严重的引起枝条枯死,影响观赏效果。

(一)桃缩叶病1.分布与为害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浙江地区发生较重。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第一章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种类繁多,占了病害总数的60%以上,超过茎部和根部病害总和。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1)初侵染源主要是染病落叶上越冬的菌丝体、子实体或休眠体(2)再侵染来源单纯,均来自于初侵染所形成的病部。

叶部病害有多次再侵染。

(3)潜预期一般较短,大都在7-15天左右。

(4)病原物主要通过被动传播方式到达新的侵染点。

传播的动力和媒介包括风、鱼、气流和人类活动。

(5)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

A、仙客来灰霉病1.症状仙客来的叶片、叶柄和花瓣均可被病害浸染。

叶片受害成暗绿色水渍斑点,病斑逐渐扩大,使叶片成褐色,之一干枯。

叶柄和花梗受害后成水渍状腐烂,之后下垂。

花瓣感病后产生水渍斑并褐色。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均可出现灰色霉层。

病害严重时植株枯死。

2、病原及发病现状:病原为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的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 (de Bary) Whezel.],段为半知菌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paeoniae Oudem.)。

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闰易发生。

每年的6-7月霉雨季节及10月的开花斯发病较重。

病菌从伤口侵入,室内花盆摆放过密使植株接触摩擦叶面出现伤口,有利于发病。

病情随湿度和湿度的加大而严重。

3.仙客来灰霉病的防治方法:(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2)及时清除病花病叶,集中销毁。

(3)对栽培土进行土壤消毒。

(4)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的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

B.白粉病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白粉病对月季为害较大,病重引起早落叶、枯梢、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产量及观赏性。

连年发生则严重地削弱月季的生长,植株矮小。

一般来说,温室发病比露地重。

该病也侵染玫瑰、蔷薇等植物。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整理)园林常见病虫害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第一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病害第二节园林植物病害的原因1.病原:引起园林植物生病的直接原因称为病原。

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大类。

2.生物性病原:是指以园林植物为寄主对象的一些有害生物。

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螨类等。

3.侵染性病害:凡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故称为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也称为寄生性病害。

4.非生物性病原:指除生物以外的一切不利于园林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气候、土壤和营养等因素。

5.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不能相互传染的,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

第三节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二、症状的主要类型:1.具有特征性病症的类型2.坏死和腐烂3.萎蔫4.畸形5.变色第二章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第一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有很多,常见的有缺乏营养元素、水份供应失调、气候因素、有毒物质对大气、水及土壤的污染等。

一、营养缺乏:氮磷钾及钙镁铁锰锌硫二、土壤水分失调1.土壤干旱缺水,植物萎蔫2.土壤水份过多,根系腐烂三、温度不适宜1. 高温使花木茎(干)、叶、果受到伤害称为灼伤。

2.低温易出现冻害或寒害。

四、有毒物质的污染大气中污染物有以下几类:1.氟化物2. 硫化物3.臭氧4.氯化物5.不正确使用化学农药对植物造成危害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防治1.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对于营养缺乏症,采取增施缺乏的元素,改善土质或进行根外施肥,以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2.植树避免采用地下坑,土壤水份过多时要及时排涝。

3.对越冬易产生皮裂的树木入冬前进行涂白等处理,早春易出现生理干旱的树种进行防寒处理,对小苗或耐寒性较差的树种入冬前进行冬灌及其它防寒处理。

4.对大气或土壤污染所引起的植物病害,首先了解引起病害的污染物,采取消除污染原的措施,对局部枝条危害可采用修枝或移植其它地方。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工程管理]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

(园林工程)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园林病虫害防治》复习资料提要说明:红字体的必须掌握,复习中的单选题和多选题要全部多见多记(通常为原题),必须记住具体俩种病害(如锈病、苗木猝倒病)和俩种虫害(如松毛虫、天牛)的防治,便于举例时应用。

判断题除判断外仍须改错,如果于判断不清时,建议打“×”。

于复习判断题时要知道对错的原因。

如果时间允许,凡是问答题要尽量多答.第壹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现象和本质壹、名词:1.园林植物病害:2.病原:3.症状:4.病状:5.病症:二、判断:1.由真菌引起的所有林木病害均是侵染性病害。

2.所有的林木病害均表现出病症。

3.部分真菌、细菌、空气污染、低温于特定条件下均能引起林木病害,因此均可称为病原。

4.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因素能引发林木病害,它们均具有侵染性。

5.壹般病害除于外观表现出症状外,其内部往往会发生壹系列的生理,解剖结构方面的病变。

三、多项选择:1.能引起林木病害的病原通常包括()A、真菌B、细菌C、昆虫D、线虫E、支原体2、()引起的林木病害属于侵染性病害。

A、真菌B、二氧化硫污染C、细菌D、机械损伤E、低温冻害3、()引起的林木病害是非侵染性病害A、病毒B、低温冻害C、寄生性种子植物D、营养缺素症E、细菌4、林木病害的症状由病状、病症组成,于感病林木外观表现出的()应归属于病症。

A、植物叶片变色B、组织腐烂C、霉层D、白粉层F、斑点5、林木感病后,于植物外观表出的()应属于病状。

A、组织坏死B、萎茑C、变色D、肿瘤E、霉层四、简答或论述题:举例说明症状的特点及其于诊断上的应用第二章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壹、名词:1.真菌的有性繁殖:2.真菌的无性繁殖:3.真菌的子实体:4.真菌的生活史:5.转生寄生现象:6.病毒:7.分生孢子:8.真菌:9.吸器:10、锁状联合11、非侵染性病原:12.非侵染性病害13.不可见危害:14.灼伤:15.药害:二、多项选择1、下列真菌所产生的结构中,属于菌丝变态的是()A、吸器B、菌索C、假根D、子座E、菌核2、()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A、分生孢子B、卵孢子C、接合孢子D、孢子囊孢子E、担孢子3、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类型包括()A、担孢子B、子囊孢子C、厚垭孢子D、分生孢子E、孢子串孢子4、真菌菌丝的主要功能主要有()A、吸收营养B、顶端生长C、代替性功能D、生长潜力E、横向生长5、下列各种病原物中,()属于异养生物。

最全的园林植物叶部病害及防治办法(值得收藏)

最全的园林植物叶部病害及防治办法(值得收藏)

最全的园林植物叶部病害及防治办法(值得收藏)在园林养护过程中,植物病害由于发生比较抽象一般不容易识别,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园林植物叶部病害,以供大家参考: 名称 病害特征 发病条件 危害植物 防治技术炭疽病 在叶片病部长黑色小点,有轮状斑纹,严重时半块叶片干枯。

湿度大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高温下雨后出现较多 蜘蛛兰、桂花、黄榕、黄杨、广玉兰、麦冬等叶面喷施优乐净+绿润1000倍液喷施叶片。

严重的结合修剪。

霉污病 叶面、枝梢表面上形成圆形黑色小霉斑,整个叶面黑色霉层或黑色粉层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虫害严重的地方,煤污病病害严重。

紫薇、高山榕、黄杨、月季、樟树等 修剪多余枝条,增加通风性,治疗霉污病以治虫为主,如蚧壳虫和蚜虫,建议喷施狂杀蚧+喷克菌。

锈病 发病部位出现明显的桔黄色至深褐色的粉状、疱状物或毛状物等 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丛枝过密,通风不良有利发病。

月季、美人蕉、黑松、樱花、草坪等。

减少氮肥施用量,加强修剪,增加透气性,结合粉锈唑1000倍喷施叶片。

白粉病 嫩叶表面产生白粉小圆斑,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白粉层,重则布满粉尘,叶片皱缩,扭曲。

高热潮湿气候和雨水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扩散。

玫瑰,九里香,紫薇等大多数植物。

减少氮肥施用量,加强修剪,增加透气性,结合粉锈唑1000倍喷施叶片。

霜霉病 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或其它颜色疏松的霜霉状低温潮湿情况下发病重。

紫罗兰,菊花等 建议用草病消、腐霉定1200倍液喷施整株,重点喷叶子背面。

灰霉病 受害组织上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因而称之为灰霉病。

灰霉病在发病后期常有青霉菌和链格孢菌混生,导致病害的加重。

潮湿,低温多雨的情况下易发病,多会引起植物软腐。

多发生在花卉上。

牵牛,万寿菊一串红, 建议使用喷克菌1000倍喷施整株,结合土壤浇灌根轻松1200倍液效果更佳。

叶斑病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褐色小斑点 绿岛现象
丁香褐斑病
杨树叶斑病
四、炭疽病类
主要症状: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部。如:①刺盘孢菌引发的 病害。初期叶片出现红褐色小点,后扩大成灰褐色至灰白色大斑。 病斑交界处有不规则的紫褐色或黑褐或黑色环纹。后期中间可见 轮生的小黑点,(分生孢子盘)病斑处易破裂穿孔。②盘长孢菌 引发的病害,主要在老叶上,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黄色小点,后 期病斑扩大、中间出现小黑点排列但不成轮状。病斑交界明显。 主要危害核桃、梅花、广玉兰、红瑞木、桂花、石楠、玉簪、大 叶黄杨、法国冬青、悬铃木、紫叶李等。
为了有效的提高植物各种价值,在工作中应贯彻“预防 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 防治”,避免大面积发生。
预防为主:就是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 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病虫害发生前, 予以有效的控制。通过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株的抗性进行综合防治,是充分利 用抑制病虫害的多种因素,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条件,有机地采取 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
冬 孢 子 角
冬孢子角膨胀
吸 水 胶 化
柏类树上的 冬孢子角
夏孢子堆
毛 白 杨 锈 病
冬孢子堆
毛白杨锈菌
三、叶斑与叶枯病类
主要症状:主要发生在叶部,初期叶片上出现小斑点,以后 发展成近圆形或多边形大斑。有时斑病边缘色深而界限明显。后 期病斑上出现灰色霉层:有时出现穿孔现象;有的病斑出现褐色 轮纹。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土中过冬。主要危害芍药、 红瑞木、玉簪、石榴、月季、木槿、紫薇、金银木、碧桃、白蜡、 臭椿、石楠、金叶女贞、核桃、草坪等多种植物。
发病规律: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在病株和土壤中过冬、次春 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气孔和伤口侵入,可重复侵 染。夏秋发病严重。伤口多、氮肥多时易发病。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 可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 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幼嫩枝梢发病, 导致病芽不展开或产生畸形花,新梢生长停止, 使植株失去观赏价值。
• 严重者可导致枝叶干枯,甚至可造成全株死亡。
一、白粉病类
• 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真菌。
• 可以侵染瓜叶菊、月季、紫薇、黄栌、草坪草、 芍药、风仙、丁香、杨树、狭叶十大功劳、扁竹 蓼等园林植物。
• 病原: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都能引起园林 植物叶花果病害病害,真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
• 2722种花卉病害中,白粉病占155种,合5.8%,普 通且严重。
一、白粉病类
• 白粉病一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 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 斑,继而长出白色粉斑,并可进行多次再侵染。
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粉霉斑,严重 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面布满白粉 。 • 8月底以后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最后变 为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季叶片焦枯,不 但影响树木生长,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 红叶。
• (2)病原 漆松钩丝壳菌(Uncinula verniciferae P.Henn),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
• (1)分布与危害 : • 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重庆、西宁、
太原、郑州、苏州、兰州、沈阳等市发生严重。 • 对月季危害较大,轻则影响观赏,重则引起早落叶、
枯梢、花蕾畸形或完全不能开放,降低切花产量及 观赏性。连年发生则严重削弱月季的生长,植株矮 小。 • 一般温室比露地重。 • 此外也侵染玫瑰、蔷薇等植物。
• (2)病原 • 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 • 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病原真菌入侵后在寄主细胞间或细胞内扩展 –病原扩展受到限制,病斑一般较小,但形状多样
• 园斑 • 角斑 • 不规则斑
防治原则
• 减少侵染来源
–园林栽培措施 –化学防治 –清除病落叶 –剪除感病部分
• 改善环境条件、科学的水肥管理,通风 透光
白粉病类
• 园林植物上普遍而有严重的重要病害,降低观 赏性和切花产量 • 主要的病原菌为子囊菌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 菌科的真菌
丁香细菌性疫病
• 分布 辽宁、黑龙江、青海等有分布, 危害严重 • 病原 细菌,为丁香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yringae Van Hall.
识别特点
• 叶片感病时,有4种类型的叶斑
–第一种为褪绿小斑,后变褐,四周有黄色晕圈,后病 斑中央为灰白色 –第二种病斑边缘有放射状线纹,如星斗斑 –第三种为花斑,具同心纹,中央灰白色,周围有波 状线纹 –第四种为枯焦,叶片褐色,干枯皱缩挂于枝条上, 远看如火烧过一般,嫩叶感病后变黑,很快枯死, 花序及花芽感病后变黑变软,严重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 植株生长期认真防治蚜虫。用40%乐果10 00倍液、50%马拉松1000倍液或90 %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 • 清除一串红栽培区的杂草,减少侵染源; • 发现病株及时销毁; • 发病初期喷20%病毒灵400倍液,2~ 4次; • 选用无毒健康植株做采种母株或用种子 繁殖。
兰花炭疽病
• 分布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地区均有发生, 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广东、福建、 贵州等地危害比较严重。 • 寄主 中国兰花(如春兰、墨兰、惠兰、 寒兰)、虎头兰、宽叶兰、以及广东万 年青、紫罗兰、金盏花、扶桑等。


• 真菌。 • 半知菌的兰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ch.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整理

园林植物保护学知识点第一章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1、病害:由于病原物侵染或不适宜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发育受到抵制,正常生理代谢组织结构遭到破坏2、病害三要素及关系病害的三因子学说一植物病害需要病原、寄主植物、环境条件三者配合才能发生,三者共存于病害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任何一方的变化均会影响另外两方。

3、症状:园林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症状可分为病状和病征。

病状:是感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4、病征的主要类型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霉状物。

锈状物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

病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物。

由锈菌引起点状物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小、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是不尽相同的。

菌脓细菌性病害常从病部溢出灰白色、蜜黄色的液滴,干后结成菌膜或小块状物。

5、四大病害的特征及区别(括号里是传播方式)67、侵染过程: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个时期。

实际上病程是一个连续的侵染过程。

8、侵染循环: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的环节: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病原物的传播9、病害流行的条件(因素):有大量易于感病的寄主;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同时存在。

10、植物抗病性: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称为抗病性垂直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许多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起作用。

水平抗病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对个别病原物的所有生理小种都起作用。

11、生理小种是指一种病原生物里对一种寄生的不同品种致病性不同的类群12、真菌的无性繁殖:是不经过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主要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13、活力营养生物寄生营养生物14、柯赫氏法则①发病植物上常伴随有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②该微生物可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纯化而得到纯培养③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会表现出相同症状的病害④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其性状与原接种物(纯培养)相同15、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从寄生植物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专性寄生物:不同病原物,其寄生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病原物寄生程度很高,只能在活的寄主上寄生,一旦寄主组织死亡,它就无法继续生存,我们把这一类病原物称为活体营养生物,也称之为专性寄生物兼性腐生物16、生理病害特点①具有突发性②田间分布普遍③病状表现散发性④无病症有病状17、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第二章园林植物害虫基础知识1、什么是昆虫及其特征?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教学内容: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

叶、花、果病害侵染循环的主要特点:A、仙客来灰霉病(1)温室内要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

1.分布与为害:月季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我国各地都有发生。

白2.症状叶片病害的症状类型很多,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灰霉病、煤污病、3.病原及其发病规律病原:病原菌是蔷薇单囊壳菌((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核菌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品种与发病: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一般来说,小叶、无毛的蔓生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

休眠期喷洒波防治白粉病的药剂较多。

在月季上常用的有25%的粉锈宁可湿性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锈病是园林植物病害中又一类常见病害,据统计,花木上有80余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针头大的黄色小点,后小点逐渐隆起成黄2.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的锈菌[Puccinia sp.]。

病菌主3.防治方法:选无病苗栽植;冬春季结合清园全面喷洒0.5~1波美硫磺悬浮剂200~300倍液,交替喷施3~4次。

炭疽病类是园林植物中常见的一大类病害。

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兰花炭疽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病害,对兰花素来有观叶如观花的评1.症状:主要为害兰花叶片,也为害果实。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2. 病原:兰炭疽菌(Colletotrichum orchidaerum Allesoh.)是兰花炭4.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来源。

清除病残体,尤其是假鳞茎上的病叶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

兰室要通风透光良病斑出现时开始喷药,生长季节喷3~4次基本上能控制病害的发生。

1.症状:主要侵害月季的叶片,也侵害叶柄、叶脉、嫩梢等部位。

分生孢子的萌发适温是20~25,温度范围是10~35℃。

在适温下萌月季黑斑病每年发生的早晚及危害程度,与当年降雨的早晚、降雨所有的月季品种均可受侵染,但抗病性差异明显。

多雨、多雾、多露,雨后闷热,通风透气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6园林植物叶、花、果病害及防治
病残体多的草坪发病也较重。

【防治措施】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① 加强栽培管理。 粘重土壤可掺沙质土,沙质土壤掺塘泥、沟泥等。贫瘠

建坪时作好土壤改良,合理施肥,以提高寄主的抗病性。 土壤用有机肥作基肥。生长季节多施磷、钾肥,氮肥适
量。 及时修剪草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② 清除侵染来源。冬季彻底清除枯草,集中烧毁 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总和。

发病后,斑斑点点的变色和坏死病斑,不仅影响外
观的观赏效果,也影响了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使之生
长衰弱。病害严重者,可引起叶片及花、果的脱落,甚 至导致植株死亡。

需要说明的是,一部分叶部病害除了主要为害叶之
外,还可为害枝条(茎)、花等部位。

病原及症状类型:


叶、花、果病害的病原,
主要有生物性病原,如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


药剂防治


从病害始发期,开始喷洒
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 2500~3000 倍液,
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
40%福星(氟硅唑)乳油 8000~10000 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 每隔 10~15 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2~3 次。要注意药 剂的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2. 发病条件 即病害发生的三要素范围内的各种具体条件(三要 素的具体化、细致化),如:气候、土壤、栽培条件,
寄主的因素等。明确了发病条件,就可以通过控制发病

园林植物常见叶部病害汇总附防治方法全套

园林植物常见叶部病害汇总附防治方法全套

林植物常见叶部病害汇总附防治方法全套[1]白粉病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中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类病害,寄主有月季、黄护、大叶黄杨、紫薇、十大功劳等。

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也危害茎和嫩枝。

发病早期,叶片上出现白色的粉煤状圆斑,如果条件适宜,病害范围迅速扩大,形成大片斑块,整个植物叶片布满白粉,叶片出现枯萎、扭曲、蜷缩等,严重影响植物的景观效果。

发生规律:一般4—6月和9—10月发病重。

温室栽培周年均可发病,背阴郁闭、偏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良、通风不畅处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病菌。

秋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和闭囊S113o3、加强水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

4、化学防治:建议使用淇林田钧或净白配合植大壮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续2-3次。

【2】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

初期叶上病斑近圆形至椭圆形,后扩大变长,白色、灰白色至红褐色,边缘明显,但不规则;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泡子盘。

发病规律:老叶从4月初开始发病,5-6月迅速发展,新叶则从8月份开始发病,靠风雨、浇水传播。

植物在偏施氮肥,缺失磷钾肥时发生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提高苗木抗病性,选用无病植物栽培,加强修剪,保持通风干燥。

2、清除病原。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枝病叶,休眠期喷施石硫合剂清园。

3、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建议使用淇林仕勋+植大壮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天使用一次,连用2-3次。

[3]锈病主要危害木瓜、海棠、山楂、苹果、桧柏、龙柏等。

受害部位的叶片正反两面着生橘黄色的粉状泡斑,破裂后又散发出橘黄色粉末即锈菌泡子,重复侵染。

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降低园林植物观赏价值,严重时叶子枯萎,导致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发病最适温度为18-21°C,四季温暖、多雨、多露、多雾的天气,均有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能加重病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坪草白粉病的危 害症状及其病原菌
(2)病原 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属 禾布氏白粉菌( ),属 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 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 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上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上 越冬。翌春闭囊壳释放出子囊孢子; 越冬。翌春闭囊壳释放出子囊孢子;越冬菌丝体也 产生分生孢子, 产生分生孢子,随气 流传播,成为初侵染来 流传播, 源。春季病叶持续产生 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1周内就可产 生大量分生孢子, 生大量分生孢子,不断 引起再侵染。 引起再侵染。夏季高温 可限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可限制分生孢子的萌发。
二、本章重点
叶、花、果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本章难点
叶、花、果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第一节 白粉病类
一、白粉病类概述
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一般多 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发生在寄主生长中后期 可侵害叶片 嫩枝、 中后期, 叶片、 发生在寄主生长中后期,可侵害叶片、嫩枝、花、 花柄和新梢。 花柄和新梢。 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 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 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 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 制寄主植物生长,导致叶片卷曲,萎蔫。 制寄主植物生长,导致叶片卷曲,萎蔫。幼嫩枝梢 发育畸形,病芽不展开或产生畸形花, 发育畸形,病芽不展开或产生畸形花,新梢生长停 使植株失去观赏价值。严重者可导致枝叶干枯, 止,使植株失去观赏价值。严重者可导致枝叶干枯, 甚至可造成全株死亡。 甚至可造成全株死亡。
4. 紫薇白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紫薇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 主要危害紫薇叶片 叶片, 病,嫩梢和花蕾也能受害。叶片展开即可受到侵染, 嫩梢和花蕾也能受害。叶片展开即可受到侵染,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后扩大可覆盖整 个叶片。叶片扭曲变形,枯黄脱落。 个叶片。叶片扭曲变形,枯黄脱落。后期白粉层上 闭囊壳。 闭囊壳。
初期 后期 中期
黄栌白粉病
黄栌白粉病
初期产生 白色粉霉 斑,后期 连成一片
(2)病原 漆松钩丝壳菌(Uncinula verniciferae), 漆松钩丝壳菌( verniciferae) 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 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
(3)发病规律
以闭囊壳在落叶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翌年 闭囊壳在落叶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 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 5~6月当气温达20℃,雨后湿度较大时,闭囊壳开 月当气温达20℃ 雨后湿度较大时, 子囊孢子借风吹、雨溅等传播。 裂,子囊孢子借风吹、雨溅等传播。 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子囊孢子 萌发后,菌丝在叶表生长, 萌发后,菌丝在叶表生长,以吸器插入寄主表皮细 胞吸取营养, 胞吸取营养,菌丝上不断生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 借风、 虫等传播,多次进行再侵染。 子,借风、雨、虫等传播,多次进行再侵染。条件 适宜时,造成病害大发生, 月为发病盛期。 适宜时,造成病害大发生,7~8月为发病盛期。多 郁蔽、通风及透光较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雨、郁蔽、通风及透光较差时,病害发生严重。
5. 草坪草白粉病
(1)症状识别 草坪草的常见病害,以早熟禾、 草坪草的常见病害,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 病较重。 病较重。 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 也危害茎秆和穗部。 叶片和叶鞘, 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危害茎秆和穗部。受侵染 的草皮呈灰白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 的草皮呈灰白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受害叶片 和叶鞘上出现长度为1 2mm白色霉点 白色霉点, 和叶鞘上出现长度为1~2mm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 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初白色,后变灰白色、灰 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初白色,后变灰白色、 褐色。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白色粉状分生孢子, 褐色。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白色粉状分生孢子,受振 动后飘散,后期霉层中生出黑色小粒点, 动后飘散,后期霉层中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 的闭囊壳。 的闭囊壳。 可降低光合作用,加大呼吸和蒸腾作用, 可降低光合作用,加大呼吸和蒸腾作用,致使草坪 发育不良、早衰,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发育不良、早衰,严重影响草坪景观。
以 菌丝 在病枝 、 病芽及病落叶上越冬 。 翌春病菌随 菌丝在病枝 病芽及病落叶上越冬。 在病枝、 病芽萌发产生分生孢子。 病芽萌发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借风力 传播, 分生孢子借 风力 传播 , 在适宜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潜 风力传播 育期。 月及9 10月发病严重 月发病严重。 育期。5~6月及9~10月发病严重。温室栽培时可周 年发病。 年发病。 月季品种 间抗病性有差异 墨红、 白牡丹、 月季 品种 间抗病性有 差异 , 墨红 、 白牡丹 、 十姐妹 品种间抗病性有 差异, 等易感病,而粉红色重瓣种粉团蔷薇则较抗病。 等易感病,而粉红色重瓣种粉团蔷薇则较抗病。 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 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 该病的发生。灌溉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 该病的发生。灌溉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 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
后期病部产 生的闭囊壳
白 粉 病
白 粉 病
紫 九 里 香 白 粉 病 叶紫 小叶 檗小 白檗 粉白 病粉 病
竹 节 蓼 白 粉 病
金 银 花 白 粉 病
菊花白粉病
菊花白粉病菌
百日菊 小旋花 瓜叶菊
一 品 红 白 粉 病
(二)白粉病类的防治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 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 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 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 休眠期喷洒波美 度的石硫合剂 石硫合剂, 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 加强栽培管理 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 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 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 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方式最好采用 滴灌和喷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 滴灌和喷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 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
白色粉斑
发病初期
叶片皱缩
蔷薇白粉病
发病初期
花蕾受害
白色粉斑
月季白粉病
花梗上的白粉层
(2)病原 蔷薇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pannosa],属 蔷薇单囊壳菌[ pannosa]
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 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
电镜照片
1. 受害枝条 2. 分生孢子 3. 分生孢子串
(3)发病规律
2. 黄栌白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 也危害嫩枝 叶片被害后, 叶片, 嫩枝。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 白色小斑点,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小斑点 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 圆形白色粉霉斑 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 白色粉霉斑, 霉斑相连成片, 圆形白色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面 后期白粉层上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 布满白粉 。后期白粉层上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 最后变为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 闭囊壳) 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 最后变为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 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 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且受害叶片秋 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天不能变红,影响观赏红叶。
瓜叶菊白粉病 1. 症状 2. 闭囊壳 3. 子囊孢子
(2)病原 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二孢白粉菌( cichoracearum), 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 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 (3)发病规律 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叶及其它病 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叶及其它 在病叶及其它病 残体上越冬 翌年气温回升时, 上越冬。 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和浇 水传播。孢子萌发后以菌丝侵入寄主表皮细胞, 水传播。孢子萌发后以菌丝侵入寄主表皮细胞, 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的温度 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16~24℃ 湿度大、 为16~24℃,湿度大、通风不良时易引起该病大 发生。成株在3 月为发病高峰,幼苗11月为发 发生。成株在3~4月为发病高峰,幼苗11月为发 病高峰。
园林植物叶、 第五章 园林植物叶、 花、果病害
一、本知识点
1. 白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白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 锈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锈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叶斑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叶斑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4. 霜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霜霉病类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5. 其它叶、花、果类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其它叶、 果类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3. 瓜叶菊白粉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蕾、花、叶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蕾、
柄、嫩茎等。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状圆斑,条 嫩茎等。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状圆斑, 件适宜时,病斑迅速 件适宜时, 扩大,使整张叶片布 扩大, 满白粉,造成叶片扭 满白粉, 曲、卷缩、枯萎,导 卷缩、枯萎, 致植株生长衰弱,花 致植株生长衰弱, 小而提早凋谢。 小而提早凋谢。苗期 发病较重 。
1.分生孢子 2.闭囊壳 3.子囊 分生孢子 闭囊壳 子囊
环境温湿度与白粉病发生程度有密切关系, 环境温湿度与白粉病发生程度有密切关系, 与白粉病发生程度有密切关系 15~20℃为发病适温,25℃ 15~20℃为发病适温,25℃以上病害发展受抑 制。空气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 侵入,但雨水太多又不利于其生成和传播。 侵入,但雨水太多又不利于其生成和传播。 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 水肥管理不当、荫蔽、通风不良等都是诱发 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