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语文教材的五个角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说课标说教材大家好,我说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下面,我将从三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即说课程标准,说教师用书,说建议。
第一方面说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把小学语文分为三个阶段,目标螺旋上升,整体推进。
第三学段目标是建立在第一、二学段目标的基础上的,更重视阅读和写作。
1、第三学段目标我从五方面来阐述(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修订后标准又新增: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能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4)修订后的标准对旧版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以及说明性文章的要求没变,但提出了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新要求,即“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 修订后标准删掉旧版“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改成“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四)口语实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2)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如何让孩子写好作文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如何让孩子写好作文
小学语文教材是孩子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
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写好作文。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
处于语文知识的积累阶段,教材内容涵盖了词语、句子、段落等基础
知识。
因此,要让孩子写好作文,首先要确保他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
掌握。
通过教材中的课文、习题等内容,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写作方
法和表达技巧。
其次,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情感体验的表达。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
根据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编写的,如家庭、友谊、快乐、困难等主题。
通过这些课文,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
字表达出来,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写作情感的能力。
再次,小学语文教材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的一些作文题目
往往涉及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写
故事、让孩子自由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等。
通过这些作文题目,孩
子们可以学习如何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思考,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是孩子学习语文和写作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教
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写好作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感体验的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让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能力。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
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别出心裁研读课文1、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应该是能读出课文的味道。
2、语文教师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要利用教材增加学生知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能力。
3、“章法”主要指诗文的布局谋篇的技巧和方法,其品析欣赏的观点丰富而深刻。
如:起承转合,重章叠句,开合有度,抑扬有致,虚实相印、映,先疏后密,轻波微澜,一波三折,悬念层叠,潜伏后应,一线串珠,一词经纬,反复穿插,首尾呼应,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倒叙顺叙,插叙补叙,先分后总,横式结构,纵式结构等,其细节性的技巧奥妙无穷,不胜枚举。
总的看来,几乎都与“精深美妙”四个字有关。
4、语文的教学,本质上是语言的教学,是语言的学用、品味、赏析的教学。
5、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少了“精段阅读”这一项重要的内容。
段式分析和研究,长久地被我们忽略了。
所谓“段式分析”,是对文章的“段”进行思路、结构、层次、脉络乃至手法的分析与提炼,它着眼于“段”的形式之美研究、“段”的展开方式之研究,从而让我们从“段落教学”的角度发现大量有用的课堂教学资源。
6、段式分析可以对单个段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对多个段落的表达规律进行提炼,可以对同一段式地不同表达手法与角度进行分析。
7、句式学用的过程是训练的过程;这种过程既求美又求实,学生既能得到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能积累美好的语言。
可惜的是,句式训练,即句式学用,基本上是日常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空白”话题,由于没有教师的积累,也就没有了对学生的训练。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极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句式写作的基本功训练。
8、低效的课堂教学,往往在于教师没有找到对学生进行训练的抓手。
9、深读课文的一个点,或读出一处极深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美的地方,或读出一处极韵味的地方,或读出一处表达技巧精巧优美的地方。
10、深读课文的一个点,这个“点”,可以是文章的一个段落。
,一个部分;可以是稳重的某个细节,或是某种构思技巧;也可以是语言欣赏,或者是人物分析,如此等等。
第二课 语文教材的处理
2.用设臵悬念的方式。既 激发同学们探求的兴趣,又 让同学们在解决悬念之中对 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
《死海不死》——就课文内容 设置一个教学悬念。
1.同学们自读课文。 2.教师设臵教学悬念:同学们,《死海 不死》布局谋篇的主要特色,是围绕说明 的对象悬一笔、插一笔、补一笔。你们读 读课文,看是不是这样。 3.同学们进行课中活动,再读课文,圈 点勾画,交流讨论。
整体处理的角度
1.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 让同学们在自由地探求、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 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行》 教学设计(两课时) 程翔
一、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整体阅读。 请同学们回答:《琵琶行》作为一首叙 事诗,第一小节交代了什么呢? 二、第一小节除了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这些叙事要素外,还写了 什么? 三、第二段描写音乐,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课文
这是特级教师沈蘅仲的教学设计(全文见《语 文学习》1983年第8期《教学〈林黛玉进贾府〉 的一些想法》。) 第一个环节:指导学生利用注解、资料自学 课文,主要弄清楚:①林黛玉进贾府后的活 动顺序,并据此编写段落提纲;②着重弄清 文中介绍了哪些人物,哪些人详写,哪些人 略写,哪些人是正面写,哪些人是侧面写, 哪些单独介绍,哪些集体介绍,然后综合全 文,以人物为单位写出人物分析提纲。 第二个环节:指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分析
4.要求对课文进行 ‚概括‛,进行‚撮 要‛,进行‚知识板 块集聚‛ 。
张必锟 《五柳先生传》
这篇课文要分两段练习背诵:第一段是传的正 文;第二段叫‚赞‛。(板书 ‚:传文‛—— —“赞‛ ) 。‚’赞‛是史家对人物所作的评 论。这是古代史传的体例:先有传文,后有史 家的评语。我们先背传文。现在请大家先考虑 一个问题:假如说,刚才我们背过的《桃花源 记》中那一段是一幅风习画,那么,这篇传文 可以称为一幅怎样的画呢? 生:性格画。(还有说‚风格画‛的’ ) 师:意思对了,可没有这种说法。还是叫‚人 物画像‛吧 (板书这四个字)。你们看,好像 不经意地点染几笔,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 给画出来了。现在请大声诵读第一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__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单元要求与课文特点,我给本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记鲁迅先生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学习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教学难点:对主题的理解,对学习和生活的正确认识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
针对这一实际,本课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三、说教学法(一)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诵读法和设疑讨论法来巩固加强学生的诵读水平,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积极讨论。
(二)说学法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步骤的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参考书,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的背景资料。
2、通过听读,朗读,整体把握课文。
3、深入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4、小结交流,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由于__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我将用两个课时讲授,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激趣导入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谈话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为第五单元,处于全册教材中间。
与前后教材不同的是,本组为全面的综合性学习。
这次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首先在导语中提出学习任务—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专题,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力所能及的事,接着提出活动建议,制定活动方案的要求,然后分为两大版块,按两个阶段开展综合性学习。
第一板块是“有趣的汉字〞,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第二板块是“我爱你,汉字〞,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等活动,加深对汉字的了解与热爱。
二、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另一个重要的区别。
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教材的提示是:“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三、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1〕只有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充实到活动中来,才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更有实效。
同时,把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丰富和开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才有好处。
〔2〕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情况,指导他们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指导他们围绕主题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指导他们进行编辑、加工。
如,可以用笔抄写,做成手抄报,可以粘贴在积累本上,可以制成电子版报,也可以自己设计封面、插图、版式,装订成册等。
〔3〕引导学生及时写下经历和感受。
学生在两周的实践活动中,有许多经历、体验和感受,这就为他们的听说读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加工和整理,将综合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可以写搜集资料后对汉字文化的感想,也可以是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感受。
四、注重交流展示。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结构特点(一)教材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26 篇,其中精读课文 20 篇,略读课文6 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 个字,会写 220 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未必,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
生字表 1 是要求认识的字,200 个;生字表 2 是要求会写的字,220 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材的重点方面本册是在新人教版部编本前八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
现就本册几个主要方面作重点介绍。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
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重引导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关爱,如,激发对花鸟的热爱,热爱祖国,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有的专题是从态度的角度提出的,如,我爱阅读,书山有路勤为径,这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的方法。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聚焦核心素养,探究提问策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下面围绕“聚焦核心素养,探究提问策略”这一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多维分析,解教材1.从语文要素来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细致解读我发现了其中的四点,首先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要点是提问,尝试则告诉我们要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提问兴趣,不同角度则说明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发散性的思考,自己一词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2.从单元结构来看小学统编教材中,一共编排了四个策略单元,提问策略则安排在四年级上册。
主要是围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和《蝴蝶的家》四篇课文组成。
在编排结构上,提问策略单元与其它阅读单元,不同在三篇精读课文都编排了课文导语、课文旁批、课后习题、泡泡提示。
3.从课文导语来看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有课文导语,而本课从这些关键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一种尝试的、鼓励的语言。
同时,关注课后习题的第一题,把两点联系起来后则会发现,其实提问是有过程的,首先要激发学生要有问题意识,阅读课文后产生问题,然后由思维到文字的转变,从而表达问题。
二、纵横了解,知学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对本课学生的学习情况逐层分析:(1)从学习动机上来说,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极大的阅读兴趣,而且本课巧妙的情节,学生们一定会兴趣盎然。
(2)从学习习惯上来说,四年级的学生阅读方法意识还比较欠缺,大多以扫读试的,流水试的,一遍读下来对故事的内容都不知其所以然。
(3)从学习能力上来说,本篇课文比较长,学生一遍读下来需要不少的时间,而且又是提问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提出的问题层次浅,缺少方法。
《好的故事》说课稿
《好的故事》说课稿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交流《好的故事》的教学过程,我说课的主题是“撑语文要素之长篙,寻鲁迅先生之心迹”,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讲述:一、三维角度品文本二、整体关联抓要素三、紧扣学情立目标四、深入浅出定过程五、撑篙漫溯向深处一、三维角度品文本教学一篇课文之前,研读文本是关键,我将从编者、学生、教者三个角度研读了文本。
1.从编者的角度看文本《好的故事》是统编教材六上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2.从学生角度看文本教学前,我设计了单元预学单,在学习单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本单元四篇课文你分别读了多少遍?设置目的:让孩子通读整个单元的课文,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2)你读懂了哪些课文?请说说你读懂了什么?(3)没读懂的课文有哪些?谈谈你没读懂的原因。
设置目的:从单元整体出发,了解孩子学习的难点,为课文教学做好起点准备。
从统计结果看,大部分孩子觉得《好的故事》这篇文章比较难懂,主要表现在:(1)课文读不懂,表现在字词、以及有的句子读起来拗口。
(2)标题是“好的故事”,“故事”是什么?(3)故事可以说是有趣的故事,怎么能说是美丽、幽雅的?(4)鲁迅先生写什么呢?有点绕。
3.从教者的角度看文本《好的故事》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好的故事》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全文语言优美,充盈着诗情画意,在昏暗的现实和美好的梦境的强烈对比中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二、整体关联抓要素如何教好这篇文章,让孩子不但读懂文章,了解文意,内心升腾起对鲁迅先生的敬意,甚至愿意去多读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呢?在单元导读页,编者为我们提供了指南针和脚手架。
2022-2023年语文教学方案片段,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5篇)
2022-2023年语文教学方案片段,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5篇)语文教学方案片段,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篇1 【方案一】〖教学角度〗说读——以多角度的“说”促进对课文的理解。
〖主要教学步骤〗1、播放配乐朗读,凝神、静听、感受。
用概括性语言说感受。
2、自由诵读:教师导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画。
用描述性语言说画面。
要求展开联想和想像,具体描绘暴风雨孕育图、暴风雨迫近图、暴风雨来临图。
3、教师提出“我为课文配插图”的创意。
学生分组给三幅图配画。
4、展示优秀插图:用解说性语言说“图”。
解说中,教师设疑探讨,如不画海鸥、海鸭、企鹅怎样?画面色彩、比例调配有何特点?三幅图主体与背景有何变化等,以领悟画意,探讨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义。
5、在理解内容、把握形象、明确手法基础上诵读回味。
用抒情性语言表达对海燕的赞颂之情。
【方案二】〖教学角度〗写读——独立感知课文材料,将个性化阅读体验用“写”进行表达。
〖主要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激发朗读兴趣。
2、自由朗读。
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和诗味。
3、组织“写”的层进训练。
分块操作:⑴引导对朗读技巧、语言妙要、手法运用作“赏析式”评写:①读评重点字词句段,就重音、语速、停顿、层次、情感作标注,写朗读要领提示。
②选读喜爱的语句,揣摩品味,写“一句话的品评”。
③研讨对比、烘托、象征手法的妙用。
写“一段话的手法评析”。
⑵就课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写”:①给本文拟写副标题;②写一句话的海燕素描;③发表一则“海燕的宣言”;④抒写海燕(或其他海鸟)启示录。
4、写作,交流。
语文教学方案片段,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篇2 学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独立读懂课文第二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的。
3、在同学互相学习,质疑、解疑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自选商场的特点。
一、引入你去国自选商场吗?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漫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走进语文研究的百花深处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这个讲座有一个诗意的副标题,叫做走进语文研究的百花深处。
意思是学生前面四年来的语文研究就好似是在田间行走,是垄上行,从五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高年级,学生将从语文研究的垄上行走向最美丽的百花盛开的地方。
但是,在这美丽的百花盛开的地方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第一点,文本教学难度明显增加了。
这几个关键词很准确地表达了难度渐进式的发展。
什么是表面呢?中年级的研究是从语言文字的本身获取信息和情感。
到了高年级,开始从表面获取走向内在理解,内在指的是文字背后的信息。
平面,指的是在中年级教材里,无论是教材结构,或者是逻辑顺序,或者是人物形象,总体来说,是鲜明的。
线索是清晰的,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教学,定位是一种平面化的。
到了高年级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逻辑性的,或者是非结构化的文本,文本中的人物特点和形象会越来越复杂和多样,这就是从平面走向立体化。
单一和丰富怎么理解?中年级的研究,是就文本学文本,到了高年段,会有更多的借助于阅读资料,借助于资料袋,借助于老师所提供的课内外的资源和学生所搜集到的研究材料来进行更加丰富的,更加有层次的语文研究。
第二点,教学梯度的重要性方面得到了凸显。
作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师,不能看到什么就教什么,只有弄清楚了,教材与前面几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本册语文教学要求。
所以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年级的语文研究与中低年级的区别是在哪里?我们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让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显示出它应有的教学特色。
第三点,突破原有的讲授定式。
统编教材是汇集了以前的十二个版本教科书的优点和特征汇编而成的,他势必会吸收以前诸多教材的一些课文。
以《跳水》为例,在很多的教材里面,都有这篇课文。
面临这样的课文,我们不能够说:这是我早就熟悉了的,我上这个课可是很有经验的,该怎样教,讲授重难点我都知道的。
小学语文教材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简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五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五年级语文教材分析一、总体介绍第九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九册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二、总体把握教材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基础。
所以教师应当承前启后,前四年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
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摘录,如何背诵(见四年级教材)。
升入五年级后,要继续练习运用这些方法独立、主动地做语言材料的积累。
教师要把积累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督促、检查、辅导学生,并做出评价。
凡是学过的字、词(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句(包括名言警句和古诗名句)、文(包括诗歌),都不等于学“会”了,更不等于完全可以当工具“用”了。
这种练习巩固,不应当脱离语文实践单独训练,而应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老师要把教学的重头转移到引发学习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来,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
学法应当纳入评价的范围。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材——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角度:工具性
细读文本, 深入品析语言文字。
《全国小语会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中关于文本学习 的意见: ……时下有的语文课,为了体现开放性,安排过多的 非语文活动,内容庞杂,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课把大 部分时间用在内容的补充上,课堂成了“资料展示厅”; 有的课每课必进行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效果不明显。 凡此种种,对课文本身的学习反而削弱了,语言文字训练 不扎实、不到位。这种随意提出“超越文本、超越课堂” 的口号是不负责任的。
提 纲 1、立足文本,准确把握人文精神。 2、细读文本,深入品析语言文字。 3、依据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策略。
4、紧扣文本,扎实进行课堂训练。
角度:人文性
立足文本, 准确把握人文精神。
华师大教授、《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倪文 锦在全国小语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指出:
“个性化阅读”要尊重文本,教师必须 钻研教材,深刻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把握 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教学的模式可以 千差万别,但如果脱离了文本,观点再新, 形式再活,也只会得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思考:从文本整体语感的角度品味,修改课文两句朴素简洁的叙述有没有必要? 同样道理,把每个时间都用“左右、大约、大概”表示有没有必要?
3、选准了“点”要敢于“妙笔生花”“小题大 做”。 【案例】《慈母情深》(五上)
文本内容: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书,那里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 震耳欲聋。 课堂实录: 师: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滋味? 生(齐):烦,难受,想远远地躲开! 师: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响了多久? 生:根本没有停过! 师:证据? 生:我“大声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生:母亲“大声地”问我来干什么。 生:“妈——”“妈——”,在这个标点符号里可以看出。 生:“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就在身边的 人还需要喊。 师:是的!母亲昨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
《“五育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内思政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4000字
《“五育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内思政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目录《“五育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内思政的实践研究》的文献综述 (1)一、关于语文学科思政的研究 (1)二、语文教科书渗透思政的研究 (2)三、语文教材思政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2)四、“五育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内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 (3)五、结语 (4)国内对小学语文课内思政的研究有很多,根据本文研究内容,梳理了小学语文课内思政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利用教科书进行语文课内思政渗透的相关研究,以及小学语文课内思政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一、关于语文学科思政的研究申军红认为学科思政是将中小学思政内容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细化落实到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学的全过程,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梁其贵教授的《语文德育论》中,认为语文德育就是潜藏在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实现思政渗透。
于漪老师提出“教文育人”的理念,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不可偏废。
语文学科思政内容方面,云大堂将语文学科思政内容分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德性品质和人际关系、科学世界观、生态环境道德、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饶杰腾在《语文学科教育学》中非常重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是每一个人都首先应该接受的思政道德教育,他认为要“以爱国情感为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教育。
”董文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德育资源探究》中提到当前全球各国(地区)普遍注重将道德价值观念融入“课程设计”环节。
也就是说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思政己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普遍共识。
在语文思政的实践方面,可以找到的文献资料有很多,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思政德育渗透的策略。
冯众认为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内容涉及的思政因素要进行重点分析,不能把它们只当做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需要熟悉的案例与素材,应该让它们拥有独立的、与语言训练平等的地位,才能发挥语文教材的思政功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剖析一、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拥有不行代替的作用,原由是它拥有以下特点:第一,在全部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独一波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从前的教材对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加简短、正确,使得说明文教课理所应该成为本册教材的要点。
其次,它表现了教育部拟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示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一定掌握的特别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二、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详细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过去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并且新教材全部的教材都采纳了这类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课外古诗词背诵、名着导读、附录。
1.阅读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 篇课文,共有精读课文16 篇,略读课文 14 篇,因为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要点,因此三、四单元是教课的要点,并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向来都是从前教材的要点篇目,在教课时应加以注意。
与从前的教材对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早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布置在两个记述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从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对比,更加合理,更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边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独自的文言文单元。
依据过去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早进行教课,使学生有更充分的识记的时间。
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在每个单元的后边,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社交,这类模式贯串整个新教材的一直。
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重视点有所不一样,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社交为辅,经过活动来感觉战争的残忍与和平的难得,思虑检查桥的历史,领会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经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争辩台,采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教材研读-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教材研读第一单元一、主题:感悟诗情,吟咏人生。
二、内容纲要:本单元文体:现代诗词。
1.《沁园春雪》:现代词,作者毛泽东。
通过描写北国壮丽雪景,纵论历史豪杰,展现了领袖的伟大志向与坚定的信念。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2.《周总理,你在哪里》:现代诗,作者柯岩。
通过“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诗歌形式,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的崇敬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反复手法)3.《我爱这土地》:现代诗,作者艾青。
通过鸟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受尽侵略的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的热情。
(象征)4.《乡愁》:现代诗,作者余光中。
通过各类意象展现乡愁,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土的眷念之情。
(意象、重章叠句手法)5.《你是人间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现代诗,作者林徽因。
以“四月天”为喻,用清新温润的笔调,表达了对心中所爱的赞美之情。
(比喻、动静结合手法、第二人称)6.《我看》:现代诗,作者穆旦。
通过描写眼中美丽的春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意象)三、语法知识:1.单句和复句2.递进复句和承接复句四、阅读素养任务:1.明文体:把握文体特征,了解现代诗歌及其特点。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简况。
3.解深意:理解诗句重点句子,把握诗歌意蕴。
4.析技巧:A.朗读技巧:了解诗歌朗读技巧,如重音、连停、节奏等。
B.鉴赏技巧:①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抒发的情感。
②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C.写作技巧:如何写诗:①起于生活,缘情而发,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
②可直抒胸臆,亦可借助意象抒情。
③语言需简洁、凝练。
④需注意节奏,音韵和谐。
五、对标中考:1.掌握本单元出现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含义。
3.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内涵,分析其作用。
4.赏析诗歌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炼字)5.理解诗歌手法,分析其作用。
(象征、重章叠句、动静结合、反复手法的作用)6.分析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基本结构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2019年秋期正式使用,课文主要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全册课本安排了8个单元。
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2—4篇,共27篇。
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8篇。
每单元安排“语文园地”1个,共7个。
第五单元未安排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为“对花鸟的热爱”,安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等课文。
第二单元为“我爱阅读”,安排了《搭石》、《将相和》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等课文。
第三单元为“学习民间故事”,安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等课文。
第四单元为“热爱祖国”,安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和《小岛》等课文。
第五单元为“学习说明性文章”,安排了《太阳》和《松鼠》等课文。
第六单元为“父母之爱”,安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
第七单元为“四时景物的动静态美”,安排了《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等课文。
第八单元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安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等课文。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
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安排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
所谓“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本册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主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课文的障碍,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
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02
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的整合
《新型玻璃》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第六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将在2007年6月8日——12日在我们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到时这些厂家发明的一些新型玻璃都会在消博会中隆重展出,而你们则将被各个厂家聘为他们的推销员。下面就请你们在消博会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推荐这些新型玻璃的本领和特点,请你们各显神通,说服前来参观顾客把他们带回家去。
“因材施教”的反思Fra bibliotek(一)、“大教材观”的确立
“教材”就是讲授学习内容的材料,我们现在往往把它片面地理解成一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等相对独立的内容,因此处理起来也是在相对独立的范围内考虑其三维目标的制定,这其实有悖于编者在教学内容安排时蕴含的内在联系。
01
“大教材”观念,就是把某个单元所有内容看作一个教材,处理过程中统筹安排各个教学目标的整合落实,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找出其合理的结合点展开教学,使整单元教学浑然天成。
第四单元主题是“生活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的选择与自我把握;《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正是“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最好解释;平凡的《落花生》因有用而有价值;《珍珠鸟》因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二、对文本的若干想法
二、对文本的若干想法
01
添加标题
从语言的角度解读文本。
02
添加标题
从作者本意的角度来解读文本。
小学语文五(上)册第三、四单元教材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对教材的整体把握
第三单元主题是“学习说明文”。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精炼的语言,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以促进学段目标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读语文教材的五个角度
学校:唐山市开平区东关小学
姓名:宋海燕
我认为有效研读语文教材,教师应从五个角度出发,以五种身份去阅读、分析,即学者、编者、师者、作者和评者。
1、以学者的角度即学生的身份去研读。
在初读教材时,我们要以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感悟能力去体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等等。
从中有哪些问题是我不了解的,是我需要别人帮助才能掌握的。
这样通过对学情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抓住教材内容的趣味点来展开教学。
2、以师者的角度即教师的身份去研读。
研读教材时,我们还应以教师的理解为出发点,去考虑本课内容的知识点,分析问题的方法,行文结构,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等等。
从而确定教学目标,预设达成目标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
3、以编者的角度及编排课程的专家身份去研读。
再次研读教材时,我们应注重教材内容所处的知识体系,所授内容的前后联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得到什么样的发展。
从而指导教师从课标的高度去思索教学流程的设计,去思索优等生、中等生和潜能生在本节课中应如何关注。
4、以作者的角度及作者身份去研读。
在进一步研读教材时,我们要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经典作品等相关资料进行建构。
比如要讲《风筝》、《我们家的猫》、《匆匆》,就必须了解鲁迅、老舍、朱自清的为人处事、作品特点、作品思想。
突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有了扎实的文化积淀,才能让课堂丰满起来,从吸引学生到让学生佩服。
同时也能找到教材内容与多媒体运用的整合点。
5、以评者的角度及评论员的身份去研读。
教材中涉及的人物、作者本人、作品特质、写作方法等等,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想法。
只有你能评价的令人心悦诚服,才能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学生个体。
简而言之,研读语文教材最少要深入的阅读分析5遍,才能有资格上一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