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34年成果述评
历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记忆方法
历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记忆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历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贡献1.20世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2.21世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三、记忆方法总结1.分类记忆2.关联记忆3.故事记忆四、实践与应用五、结语正文:一、引言经济学诺贝尔奖(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旨在表彰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
自1969年创立以来,已有数百位经济学家获奖。
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贡献,本文将总结他们的研究成果,并提供一种实用的记忆方法。
二、历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贡献1.20世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在20世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涵盖了众多经济学分支,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经济学等。
一些著名的获奖者包括:- 保罗·萨缪尔森(1970年):现代经济学之父,首位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的美国人,代表作《经济学》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 约翰·希克斯(1972年):提出一般均衡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肯尼斯·阿罗(1972年):提出阿罗不可能定理,对投票制度和政治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21世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进入21世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继续拓展经济学研究领域,关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等新兴议题。
部分获奖者有:- 乔治·阿克尔洛夫(2001年):提出柠檬市场理论,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
- 迈克尔·斯彭斯(2001年):发展了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为解释工资差距提供了新视角。
- 托马斯·萨金特(2013年):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三、记忆方法总结为了更好地掌握历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贡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记忆方法:1.分类记忆:将获奖者的研究领域、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分成诸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类别,有助于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诺贝尔奖项中的一项,是为了纪念斯维尔德·瓦斯特里克·诺贝尔(Alfred Nobel)的事业和贡献而设立的。
自1969年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颁发,每年皆有一至三位得奖者。
本文将回顾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和他们的贡献。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首位获得者是荷兰经济学家约翰内斯·托赫特。
他因为他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获得了这一殊荣。
托赫特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相互关系,对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继1969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涵盖了许多不同领域的经济学家,他们的贡献推动了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
在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获得了该奖项。
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其著作《经济学》被广泛用作大学经济学教材。
他的研究对于理解宏观经济现象以及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
另一位获奖者罗纳德·科斯则是在1991年获得奖项的。
科斯因为他对公司治理和合同理论的研究而被授予这一殊荣。
科斯的贡献在于揭示了公司内外部分权和治理结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提出了“科斯定理”。
经济学奖项的获得者还包括许多其他领域的经济学家,例如,博弈论、市场设计、信息经济学等。
其中之一就是约翰·纳什,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是博弈论的开创者之一,他研究了非合作博弈的理论,对于理解策略决策和竞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两位女性获得者的贡献。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2009年获得了这一奖项,她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奥斯特罗姆的研究关注于组织与市场、合作与契约之间的关系,她对于理解经济制度的演化和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最近的一位女性得主是埃斯特·迪弗洛,在2019年获得奖项。
迪弗洛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她的研究涉及贫困陷阱、教育投资以及性别不平等等问题。
她的贡献对于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启示。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34年成果述评
诺贝尔经济学奖34年成果述评诺贝尔经济学奖34年成果述评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时,诺贝尔经济学奖走过了它34年的风雨历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同于其他诺贝尔奖,是在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时,由当时的行长艾斯伯林克倡议,经瑞典皇家科学院批准而设立的,全称应该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人们习惯上称它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明在人们心目中,它已具有和其他诺贝尔奖一样的权威地位。
每年金秋十月,人们都会猜测谁会获奖,并翘首等待评奖结果,获奖者也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名人。
这些说明,它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全世界经济学最高奖。
1968年在决定设立这项奖时,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社会各界,都存在疑虑,对这项奖的客观公正性表示了极大的怀疑。
今天,当诺贝尔经济学奖走过34年的历程时,争论仍然存在,但这项奖的权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承认。
1969年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到今年为34届,共有51位经济学家获奖,其中美国经济学家37人,英国经济学家6人,挪威、瑞典经济学家各2人,荷兰、苏联、法国、德国经济学家各1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获奖者的重大突破代表了20世纪、尤其二战后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与进展。
这些经济学家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宏观经济学的进展谁都无法否认,20世纪经济学的最重要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获奖的经济学家中有多位是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在1930年代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大宪章,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凯恩斯作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如果能活到1969年,应该是第一届诺奖的获得者。
凯恩斯之后,真正继承凯恩斯思想的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而不是英国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贡献及主要学术思想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1912~2006)生平简介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美国人,1912年7月31日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一个犹太移民的家庭。
1932年获得罗特格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从1962年起为该校保罗·斯诺登·罗素讲座功勋教授,1977年退休后任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来,弗里德曼几乎一直在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他还在其他很多著名大学讲过学,在美国财政部等政府机构任过职,1969~1971年当过尼克松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的委员。
弗里德曼1967年任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1970~1972年任蒙特·配勒林学会会长。
他还是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员,获得很多著名大学授予的名誉学位。
1980年曾来中国访问,受到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2006年11月16日,弗里德曼在旧金山病逝,享年94岁。
弗里德曼的著述很多,他的最主要著作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集》、《资本主义与自由》、《通货膨胀:原因与后果》、《货币最优数量和其他论文》、《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自由选择》(与他的夫人罗丝·弗里德曼合著)。
由于弗里德曼在“消费的分析和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领导的货币主义学派对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被称为“20世纪经济学的智慧巨匠之一”。
主要学术思想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相当完整,涉及的范围很广,各个部分相互渗透,联成一体。
他对经济自由主义的论述既表明了他的哲学思想,又成了他的经济理论得以存在的保证。
他对货币理论的研究不仅是他的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也是借助他在其他领域里的研究成果如消费函数理论的实例。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2013年尤金·法马(美国)、拉尔斯·皮特·汉森(美国)、罗伯特·希勒(美国)贡献:表彰他们对资产价格的经验分析。
(完)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的评委们表示,“可预期性”是今年获奖成就的核心。
人们无法预测股票和债券在三五天内的价格,却可以预测更长期例如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的走势,这些看似矛盾却又令人惊讶的发现,正是基于三位教授的研究贡献。
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20世纪60年代起,法马与几位合作者证明了股票价格在短期内极难预测,新的信息总是快速影响股价。
这一发现不仅对以后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也改变了市场惯例,世界各地涌现出的指数基金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席勒随后发现,股价短期内虽然很难预测,长期走势却可以预测。
而汉森则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能够适用于检测资产定价的合理性。
声明说,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认知的基础。
[1]尤金·法玛(Eugene Fama,1939年2月14日-)1939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1960年获塔夫茨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现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
法马被认为是“现代金融之父”,主要研究领域是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定价。
其研究理论享誉经济学界和投资学界。
法马著有两本专著,并发表过100多篇学术文章,包括《有效市场假说》、《证券溢价》、《盈利、投资和平均回报》等。
金融市场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就由法马在1970年首次提出。
1992年,法马与肯尼思·弗伦奇共同提出“法马-弗伦奇三因子模型”,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改进。
模型基于对美国股市历史回报率的实证研究,解释了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受哪些风险溢价因素影响。
彼得·汉森(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195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
诺贝尔奖最初的五大奖项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医学或生理学奖、文学奖以及和平奖,而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相同,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9年第一次颁发,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Eugene F. Fama)、拉尔斯·皮特·汉森(Lars Peter Hansen )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获得,以“表彰他们在资产价格经验分析方面的贡献”,他们将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53万元)奖金。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回顾(1969-2013):1969年简·丁伯根(荷兰)、拉格纳·弗里希(挪威)贡献: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美国)贡献: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西蒙·库兹列茨(美国)贡献: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约瑟夫·阿罗(美国)贡献: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前苏联)贡献: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弗·冯·哈耶克(澳大利亚)、纲纳·缪达尔(瑞典)贡献: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90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
90年代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目前经济领域当中非常有影响力的奖项,从获奖的经济理论当中我们可以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动态,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现在许多获奖的经济理论都已经写进了我们经济金融专业的教材当中,本系列将把1990年以来的诺贝尔经济学获奖理论作一个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相关的书籍进一步研究。
199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该年度的经济学诺贝尔奖授予美国三所大学的三位教授,即纽约市大学的哈利·马克维茨、芝加哥大学的莫顿·米勒和斯坦福大学的威廉·夏普,以表彰他们在金融经济学中所作出的先驱性工作。
马克维茨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了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投资的理论和方法。
在此之前,虽然人们凭经验知道,多样化投资可以降低风险,但这只是一种来自经验的肤浅认识,从而使人们对资产组合的管理一直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而缺乏精确判断不同资产组合优劣程度的量化指标。
为解决这一问题,马克维茨用数学中的均值来测量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用方差测量资产的风险,这样就可以通过建立资产组合的数学模型,使人们按照自己的偏好,精确地选择一个最大程度分散了风险,并能提供最大收益的资产组合。
所以,皇家科学院的评语是,他发展了一个严格陈述的可操作的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选择资产的理论——这个理论已演变成进一步研究金融经济学的基础。
在马克维茨工作的基础上,夏普进一步发展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为CAPM)。
CAPM 的进步在于,夏普不是用证券收益率的方差作为对资产的风险度量,而是以证券收益率与全市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的协方差作为资产风险的度量,具体说就是,以现在股票市场上人们熟悉的β系数作为度量资产风险的指标。
这不仅大大简化了马克维茨模型中关于风险值的计算工作,而且可以对过去难以估价的证券资产的风险价格进行定价。
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基金会对他的工作评价为,CAPM走出了从微观分析到金融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分析的关键一步。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篇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每年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给在经济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自1969年设立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学奖项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因其对经济学的突破性研究而获奖。
本文将分别介绍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一篇——1969年至199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969年,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因为对货币与经济周期以及战争背景下的经济体制研究而获得了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哈耶克的研究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的几年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关注了更广泛的经济问题。
1974年,冯·诺伊曼和约翰·纳什因博弈论和博弈策略方面的研究而获奖,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战略决策和经济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1980年,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2年,喬治·斯蒂格勒因对市场不完全信息的研究而获奖。
他的研究为理解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竞争提供了重要工具。
1985年,里昂·铃木因对生产和货币经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而获奖。
他的研究奠定了宏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
1994年,约翰·哈斯首次提出了经济学中的实验方法,他的研究对于探索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非常重要。
1999年,罗伯特·A·默顿、麦克尔·斯宾塞尔和赫伯特·西蒙因对公司理论和公司行为的研究而获奖。
他们的研究为理解公司决策和组织结构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篇——2000年至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2000年,吉尔·默顿·香克尔和詹姆斯·米尔斯因对资产定价和金融市场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们的研究对于理解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的定价和市场行为有重要意义。
2005年,罗伯特·J·奥尔曼因对市场结构和公司战略的研究而获奖。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的主要成果,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劳迪娅·戈尔丁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劳动市场中对女性劳动者(女性就业、劳动歧视、收入不平等)、教育发展史、经济不平等性等研究领域。
她开创性地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对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性别歧视、教育发展与女性就业、经济不平等与工资结构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分析,为人们深刻全面理解现代劳动力市场结构演变提供了系统化的认知。
以我个人的观点,这项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学领域的突破,更在于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角色日益重要,但在许多地方,女性仍面临着不平等的待遇和歧视。
戈尔丁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研究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和收入不平等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对女性的影响。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必须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戈尔丁的研究方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她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证研究,从宏大的历史观出发,对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提醒我们,经济学不仅仅是理论和模型的构建,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解读。
总的来说,克劳迪娅·戈尔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是对经济学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
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劳动市场的理解,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并认识到性别平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积极推动这一进程。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08年10月14日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200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他们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贡献突出。
2002年,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
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4年,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年,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
这两位经济学家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
他们的理论目前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
费尔普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
费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与失业有关,也与企业和雇员对价格和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
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
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贡献。
“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主要成就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主要成就∙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奥利弗·威廉姆森两人因在经济治理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奥斯特罗姆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诞生以来首位女性获奖者。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保罗·克鲁格曼美国学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表彰他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地域所作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赫维茨、马斯金与罗杰·B.迈尔森因奠定机制设计理论基础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埃德蒙·费尔普斯菲尔普斯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在于经济增长理论。
他继罗伯特·索洛之后,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奥曼与托马斯·谢林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芬恩·基德兰德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因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共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恩格尔与莱夫·格兰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序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卡恩曼和弗农·史密斯丹尼尔·卡纳曼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克尔洛夫、斯彭斯和斯蒂格利茨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
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L-麦克法登和詹姆斯-J-赫克曼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蒙代尔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的主要观点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的主要观点(很长很长很长,慢慢看)1.1969年,拉格纳•弗里希(挪威),他在30年代初提出涉及循环理论动态分析,讲解了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差分和微分方程的动态系统,指出某些货币限制如何产生4-8年的衰退波动,建造了分析波动如何变成永久和不均匀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分析假设的统计检验方法。
他把统计看起来象乌托邦理论变成实际应用,努力让定量的分析能在微观和宏观的面上的得到应用,避免在经济政策上出现纯“理论”的争议,比如在衰退的时候有人认为要削减工资来刺激企业利润,而有人提出要增加工资来刺激消费;有人提出要削减利息来刺激企业投资,有人提出提高利息来增加银行存款所以能让银行有更多可以使用的贷款。
他在获奖的演讲中说:经济计划工作是效率和一种生动的民主的基础。
同年获奖的荷兰简•丁伯根,也是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设法定量地明确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便检验当时的许多商业循环学说的解释价值,建立了约50个方程的经济计量系统,借助统计分析测定反应系数和“前导及滞后”。
他在获奖演讲中认为官方福利经济学的科学策略不是最优的,要尽可能精确地规定社会福利函数,来求社会经济最优值,问题的真正未知数不是多少数量的消费和要作出的生产努力以及少数较传统的未知数,而是制度的集合,它们作为制度的集合来逼近福利经济最优值,他并认为在亚当•斯密的年代私人企业和市场会完成的任务在当代可能并不适用,比如某些税收要花费的成本很高2.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美国),他因为在四个方面的理论研究获奖,A),动态理论和稳定性分析,他把从前认为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应原理和动态分析结合起来,他举例说农民在贫穷的时候可能只吃得起马铃薯,这可能使马铃薯的价格上升而不是因为农民贫穷而下降。
B),消费者需求理论,分析家庭如何评价不同的消费品组合。
C),全部均衡理论,对外贸易如何在各国内部重新分配收入,谁有利和谁不利。
D)资本理论方法,他努力把社会中一切资本用货币表示,明确的定义和衡量一切资本的价格才可能更好理解投资行为。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及学术成就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人及学术成就1969年:简•丁伯根和拉格纳•弗里希。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简•丁伯根是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丁伯根创建的模型包括与凯恩斯学派相一致的收入形成和消费支出方程式。
模型中的消费是一个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并把商品和劳务的需求作为经济活动总水平的主要因素。
他的模型还包括出口与进口,将货币流量分为价格和数量,并将滞后计入一些方程式中。
简·丁伯根教授主要从事于把统计应用于动态经济理论。
他在这个领域中的伟大先驱著作是美国周期波动的经济讲师研究。
这次杰出的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设法定量地明确各个因素的重要性,以便检验现有许多商业循环学说的解释价值。
丁伯根建立了一个涉及约50个方程的经济计量系统,并且藉助统计分析测定反应系数和" 前导及滞后"。
他的若干结论引起很大注意,而且仍然是辩论的题目。
简·丁伯根教授在计量学方面的先驱著作对以后方法论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拉格纳•弗里希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他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1895年生于奥斯陆,是数理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主要致力于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特别是关于发展中国家问题。
弗里希教授发展了经济规划的决策模型,设计了设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规划方法。
他首先提出了经济计量学的定义,并第一个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首创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数学模型,最早把导致经济波动的因素区分为扩散作用和冲击作用两大类,将两者结合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为当代经济周期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在把经济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应于社会经济活动方面,也做出了许多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成就概览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成就概览
董学章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了解和研究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的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作及其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董学章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学院,政法系,辽宁,锦州,12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3
【相关文献】
1.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评介
2.一根曲线一个定律成就费尔普斯的诺奖之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学术思想评述
3.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简介
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诺贝尔演讲概览
5.保罗•米尔格罗姆和罗伯特•威尔逊对当代经济学的贡献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名单及作品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名单及作品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全球经济学界最高荣誉,是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
自1969年设立以来,已经颁发了60多个奖项,包括单人获奖和多人共同获奖。
这些经济学家通过其杰出的研究和贡献,为我们的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9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挪威经济学家里加-贝里特·弗里斯滕兰德(Ragnar Frisch)和荷兰经济学家廷贝尔斯(Simon Kuznets)。
他们都是经济学方面的巨匠,对经济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弗里斯滕兰德提出了多元统计方法,并为宏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而廷贝尔斯则提出了一种计算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方法,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70年,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第一个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曾经在《经济学》这本教科书上写道:“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稀缺资源的分配的科学”。
他的这本经典教材为整个经济学领域提供了指导,并对许多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弗朗索瓦·莫迪利安(Franco Modigliani),他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市场的理论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莫迪利安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Life-Cycle Hypothesis),该假说被广泛用于研究个人储蓄和消费行为。
此外,他还对“蒙代尔-弗兰克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做出了贡献,该模型是研究货币政策和汇率的重要工具。
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第一个从微观角度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 Theory),即将教育、技能和健康等人力资本视为一种投资,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的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
爱德华· 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美国人, 1940 年出生。 建立了描述经济时间序列 数据时变波动性的关键概 念:自回归条件异方差 (ARCH),并发展了一系 列波动性模型及统计分析 方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及其 研究成果
埃德蒙德· 菲尔普斯 (Edmund S. Phelps), 美国人,1933年出生。 研究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 衡领域,有助于人们更加 深刻地理解通货膨胀与失 业预期的关系、经济政策 短期影响与长期影响之间 的关系。
罗伯特· 奥曼(Robert J. Aumann), 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 1930年出生于法兰克福。
历史
1945后, 新自由主义开始萌芽。安若 (1972获奖), 拉姆 齐(1975获奖), 德布鲁(1983获奖), 和阿莱 (1988获奖) 是数学方法的倡导者。他们最重要的两项贡献是一般均 衡理论和成长理论。他们发展的方法论和概念本身一样 重要。其中,列奥尼德· 康托罗为奇(1975获奖)与数 学大师乔治.丹茨格, 弗朗克.拉姆塞和冯.诺依曼一起 成为了优化方法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奠基人。 最成功的新自由主义是货币学派。他们强调货币最重要。 弗里德曼(1976获奖)是货币学派的掌门人,并将研究发 展成了许多分支。其中罗伯特.卢卡茨(1995获奖)提出 了理性期望理论。斯蒂格勒(1982获奖)和加里.贝克 (1992获奖)也属于自由市场思想流派,后来被称作芝加 哥学派。
历史
பைடு நூலகம்
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与之前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 学以及马歇尔,帕累托为代表的着重于微观的新古典 经济学不同,凯恩斯开始提出对宏观经济事件的解释。 最早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凯恩斯学派的先驱,他们 的计量技术应用对凯恩斯学派的革命起了重要影响。 弗里施(1969获奖), 丁伯根(1969获奖), 里昂锡夫 (1973获奖), 和哈维尔莫(1989获奖) 都是属于计量经 济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冈纳尔.迈 达尔(1974获奖)和贝蒂尔.奥林 (1977获奖),在30年 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将期望元素引入了凯恩斯理论。西 蒙.库兹涅茨(1971获奖)和 理查德.约翰.斯通(1984 获奖)则承担了凯恩斯理论的实证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贝尔经济学奖34年成果述评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时,诺贝尔经济学奖走过了它34年的风雨历程。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同于其他诺贝尔奖,是在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成立300周年时,由当时的行长艾斯伯林克倡议,经瑞典皇家科学院批准而设立的,全称应该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人们习惯上称它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明在人们心目中,它已具有和其他诺贝尔奖一样的权威地位。
每年金秋十月,人们都会猜测谁会获奖,并翘首等待评奖结果,获奖者也会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名人。
这些说明,它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全世界经济学最高奖。
1968年在决定设立这项奖时,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社会各界,都存在疑虑,对这项奖的客观公正性表示了极大的怀疑。
今天,当诺贝尔经济学奖走过34年的历程时,争论仍然存在,但这项奖的权威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承认。
1969年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到今年为34届,共有51位经济学家获奖,其中美国经济学家37人,英国经济学家6人,挪威、瑞典经济学家各2人,荷兰、苏联、法国、德国经济学家各1人。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获奖者的重大突破代表了20世纪、尤其二战后经济学的重大突破与进展。
这些经济学家的获奖是当之无愧的。
宏观经济学的进展谁都无法否认,20世纪经济学的最重要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获奖的经济学家中有多位是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
在1930年代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货币通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大宪章,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凯恩斯作为宏观经济学之父,如果能活到1969年,应该是第一届诺奖的获得者。
凯恩斯之后,真正继承凯恩斯思想的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而不是英国以琼·罗宾逊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
用我们常用的套式说,新古典综合派“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并把它运用于美国的实践。
一种理论的意义还在于它的效果。
战后美国经济也有波折,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这种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也是这些因素之一。
尽管1970年代,由于美国“滞胀”的发生,人们对凯恩斯主义及新古典综合派有过这样那样的评说与争议。
但在30年后的今天看,新古典综合派对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和政策运用的确功不可没。
获诺奖的经济学家中,萨缪尔森(1970年)、克莱因(1980年)、托宾(1981年)、莫迪利安尼(1985年)、索洛(1987年)都是新古典综合派的重要成员。
曾经有经济学家指出,这个流派的另一位重要成员阿瑟·奥肯,如果不是在1980年突然去世,也有希望获奖。
1980年代后渐成主流的新凯恩斯主义者斯蒂格利茨也已在2001年获奖。
以后这个流派还会有人获奖。
宏观经济学不是凯恩斯主义一枝独秀。
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相对抗,主张自由放任的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和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分别在1976年和1995年获奖。
可以预期,1980年代之后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学派的普洛斯科特等人也有希望获奖。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衡量一个经济运行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因此,计算这一指标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以此作出贡献的库兹列茨和斯通,先后在1971年和1984年获奖。
微观经济学的突破在1930年代,微观经济学体系已经建立。
但这并不表示微观经济学已经像马歇尔预言的那样达到了顶峰,以后的工作只是运用这些原理。
二战以后微观经济学仍然有许多重大的突破。
许多获奖者的成就正代表了这些突破。
微观经济学要证明市场机制的完善性。
一般均衡理论是对市场机制完善性的概括,所以,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与中心。
如果把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思想看作是对这种理论的“天才猜想”,那么,帕累托和瓦尔拉斯则是这种理论的系统化论述者。
不过这种理论的证明也像“哥德巴赫猜想”难住了数学家一样,成为经济学家的难题。
所以,证明了一般均衡理论的希克斯、阿罗与德布鲁分别在1972年和1983年获奖。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假定市场制度的存在和信息完全为前提,分析这种条件下的市场机制运行。
但这些前提在现实中并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科斯的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证明了产权制度对经济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当前在经济学十分重要的新制度经济学派。
所以,科斯在1991年的获奖是众望所归。
以后也还会有在这一领域内做出重要贡献的经济学家获奖。
斯蒂格勒、莫里斯、维克瑞、阿克尔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研究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
他们分别在1982年、1996年和2001年获奖。
由于对微观经济学发展而获奖的经济学家还有法国经济学家阿莱斯(1988年),美国经济学家纳什、海萨尼、泽尔腾(1994年),俄国经济学家康托罗为奇、美国经济学家库普曼斯(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1992年),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赫克曼和麦克法登(2000年)。
这些经济学家或者为经济分析提供了新分法,或者运用微观经济学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微观经济学还会深入、扩大,在这方面也还会有经济学家获奖。
经济学领域的扩大经济学当然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它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这反映在获奖者成就之广泛上。
1977年获奖的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199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门德尔均以研究国际经济学而获奖。
1978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西蒙以研究决策理论而获奖。
1979年获奖的刘易斯和舒尔茨是发展经济学的开拓者。
1986年获奖的布坎南以公共选择理论著称。
1990年获奖的马科维茨、米勒和夏普是研究公司财务理论和资产组合与定价理论的金融专家。
1993年获奖的诺斯和福格尔是研究经济史的,他们用计量历史学方法解释经济史,并论述了经济与制度变化的关系。
1997年获奖的默顿和斯科尔斯建立了期权定价理论,是期货市场的开拓者。
今年获奖的卡尼曼把心理学引进经济学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史密斯则是实验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现代经济学家强调经济学的价值中立,使许多人误以为经济学缺乏人文关怀。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经济学强调价值中立与人文关怀并不矛盾。
1974年获奖者、瑞典经济学家缪达尔是代表弱势群体说话的经济学家。
他对美国黑人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关注,是经济学人文关怀的体现。
同年获奖的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是自由主义大师。
他对自由问题的论述,无疑是对人类的最大关怀。
1998年获奖的英国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以研究贫困问题著称,他对穷人的关注体现了深深的人文关怀。
经济学家并不是无情之人,他们从事的领域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与福利。
经济学研究人的行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这正是经济学领域不断扩大的原因。
所以,获奖者也有不同领域的专家。
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经过认真筛选的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和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以表彰他们对创立经济计量学的贡献。
丁伯根和弗里希获奖标志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古典经济学创立者威廉·配第主张用“数字和事实”研究经济问题,这可以看作经济学中运用数学的开始。
以后经济学数学化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数理经济学,即用数学工具表述与论证经济理论。
二是经济计量学,即根据经济理论用数学工具建立模型,再把统计资料代进去,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计量模型包括宏观经济计量模型与微观经济计量模型。
获奖经济学家中,无论是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微观经济问题或其他问题,都广泛运用了数学。
希克斯、阿罗、德布鲁是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一般均衡理论。
康托罗为奇和库普曼斯用数学方法研究资源最优化问题。
马科维茨、米勒、夏普用数学模型研究公司财务、资产组合与定价问题。
纳什等人运用的博弈论本身就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默顿和斯科尔斯的期权定价理论也运用了数学。
克莱因、莫迪利安尼都主持过大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赫克曼和麦克法登建立了相关问题的微观经济模型。
在他们研究经济问题中,数学成为重要工具。
还有的经济学家是由于对经济计量学的贡献而获奖。
除了丁伯根和弗里希以外,1989年获奖的哈维默运用概率论解决了经济计量学中的识别与价格问题。
1973年获奖的里昂惕夫以之建立投入-产出方法。
诺斯和福格尔也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历史,建立了计量史学。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广泛运用,也引起经济学界内外的争议。
诺奖获得者中也有一些经济学家从不用数学工具,如科斯,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反对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工具。
如缪达尔和哈耶克。
他们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哈耶克正是把经济学、法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结合起来研究自由问题。
今年获诺奖的卡尼曼也是把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
无论人们对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有什么争论,不可否认的是,数学的确是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但能获得诺奖靠的不是数学工具,而是思想。
数学仅仅是工具,不是经济思想本身。
有关诺奖的争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建立时就存在争论。
弗里德曼说,“当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艾尔弗雷德·诺贝尔设立经济科学的奖金时,关于把经济学和物理学、化学、医学一样看待是否适宜的问题,在科学家和广大公众中无疑存在着——迄今依然如此——广泛怀疑。
”许多学者以经济学不是一门“精密科学”,且离不开价值判断为由反对设立这项奖。
在诺奖评选出来以后,也有许多人认为诺奖的评选并不公正。
作为获奖者的缪达尔就认为评委会是代表“美国人称为…正统派‟学者的因循守旧的一代经济学家”。
1976年弗里德曼获奖时反对者甚众,在评委会以微弱多数通过。
甚至在颁奖大会上有人打出了反对弗里德曼获奖的标语。
其原因是当时一些左派人士把智利皮诺切特上台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问题归罪于弗里德曼。
1997年美国经济学家默顿和斯科尔斯以期权定价理论获奖,但以后他们经营的投资公司却失败。
这使一些人对他们的理论表示怀疑。
以自己的理论进行期货市场交易而失败,其理论受到怀疑并不见怪。
还有人指责,获奖经济学家运用数学工具者占绝大部分,把经济学奖变成了数学奖,将经济学引导到错误的方向。
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公正的另一个理由是一些该获奖的人没有获奖。
例如,提出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这两位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琼·罗宾逊、斯拉伐·卡尔多等人,甚至名气甚大的加尔布雷斯等。
尤其是把琼·罗宾逊未获奖看作对女性的岐视,连萨缪尔森也为之喊冤。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离不开价值判断,设立这项奖本身就不对。
因此,近年来也有不少人主张取消诺贝尔经济学奖,或用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奖来取代经济学奖。
只要有奖项存在,对它的评选是否有必要、评得是否正确,就会有争论。
这并不奇怪,但我个人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