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集散文《下水道和孩子》

合集下载

汪曾祺《街上的孩子》读后感

汪曾祺《街上的孩子》读后感

汪曾祺《街上的孩子》读后感
好的散文,是带着情感与温度的。

我是在初中时读到《街上的孩子》这篇文章,从下面的文章出处发现了作者是汪曾祺,每个人写作画画啊都有自己风格,我喜欢这篇文章,我想其他文章可能跟这个风格差不多,于是我找来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汪老没有刻意的描述深层次的情感,都是很平常的描述周围百姓的小生活情趣,大部分散文多出的是浓郁的文化韵味,这种韵味是历史带来的,是个人感悟的。

文笔虽然淡然,却让人感到厚重。

同时他的文字是跳的。

他喜欢琐碎事物。

喜欢花草美食文化绘画书法喜欢新鲜事物,像个富有童心的小孩子。

汪老是个能够享受生活之人,他写吃喝玩乐总能比别人的多一份趣味,在他的笔下,似乎鱼羊总是更鲜,泉水总是更冽,蔬菜总是更嫩,水果总是更甜。

便是些常人不喜的食物比如豆汁、臭豆腐等物,让他一描写总也能勾起尝一尝的欲望。

看汪老的照片不是便便大腹,有点帅,只是常看他的谈吃散文可能真的会让人胖个三五斤。

那些画面鲜活的存在我的脑海里。

汪老的散文有时用笔极清雅,有时却又极放任,有时淡然如君子,有时戏谑似顽童。

读他的散文常不觉笑出声来。

有一段写他们要去吃臭豆腐“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寻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跟前,是一个
公共厕所!”读到这里你当真不能不笑,汪先生的戏谑可是连自己也戏在了其中。

生活中总是有着小美好,小期待,小确幸,我们不仅仅为了活着,不必辛苦恣睢的谋生,而要有趣的活着,做一个能感受温暖美好的生活家。

汪曾祺小说《钓人的孩子》

汪曾祺小说《钓人的孩子》

汪曾祺小说《钓人的孩子》汪曾祺小说《钓人的孩子》汪曾祺,江苏高邮人。

中国当代作家、戏曲家。

师从沈从文。

他一生坎坷波折,文字却平和温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散文、小说、戏剧、新旧体诗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受中外读者喜爱。

代表作品有《多年父子成兄弟》《人间草木》《四方食事》《昆明的雨》等,其中多篇作品入选语文教材,影响无数人。

汪曾祺的小说《钓人的孩子》,讲述了抗日时期昆明一个恶作剧孩子,用带线头钱币捉弄路人的小段子。

下面是原文,与大家分享阅读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

昆明大西门外。

米市,菜市,肉市。

柴驮子,炭驮子。

马粪。

粗细瓷碗,砂锅铁锅。

焖鸡米饯,烧饵块。

金钱片腿,牛干巴。

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

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

每个人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栖栖惶惶,忙忙碌碌。

谁都希望意外地发一笔小财,在路上捡到一笔钱。

一张对摺着的钞票躺在人行道上。

用这张钞票可以量五升米,割三斤肉,或扯六尺细白布,——够做一件汗褂,或到大西门里牛肉馆要一盘冷片、一碗汤片、一大碗饭、四两酒,美美地吃一顿。

一个人弯腰去捡钞票。

噌——,钞票飞进了一家店铺的门里。

一个胖胖的孩子坐在门背后。

他把钞票丢在人行道上,钞票上拴了一根黑线,线头捏在他的手里。

他偷眼看着钞票,只等有人弯腰来拾,他就猛地一抽线头。

他玩着这种捉弄人的游戏,已经玩了半天。

上当的已经有好几个人了。

胖孩子满脸是狡猾的笑容。

这是一个小魔鬼。

这孩子长大了,将会变成一个什么人呢?日后如果有人提起他的恶作剧,他多半会否认。

——也许他真的已经忘了。

捡金子这是一个怪人,很孤傲,跟谁也不来往,尤其是女同学。

他是哲学系的研究生。

他只有两个“听众”,都是中文系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每天一起坐茶馆,在茶馆里喝清茶,嗑葵花子,看书,谈天,骂人。

哲学研究生高谈阔论的时候多,那两位只有插话的分儿,所以是“听众”。

他们都有点玩世不恭。

下水道和孩子

下水道和孩子

汪曾祺(1920.3.5~ 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 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 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 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 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 院编辑。
对于生活的思索是非常重要的, 要不断地思索。一次比一次更深入 的思索。一个作家与常人的不同, 就是对生活思索得更多一些,看得 更深一些。 —汪曾祺《文体自序》
下水道和孩子
汪曾祺
修下水道之前, 孩子们怎么玩?
修下水道之后呢?
根据时间的推移,孩子 们玩耍时的心理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例:最初:用具体词 语概括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从文中哪些语言细节 可发现? 没有几天: 后来,从有一天起: 终于,有一天:
探究“下水 道”背后的含 义?
“下水道”,不 仅仅是物质意义上 的“下水道”,更 是孩子精神、乐趣 的媒介!
作业 课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汪曾祺的 其他文章,体会他对 身边凡物的深入思索。
从昨日遇见《下水道 和孩子》,完成我文章的 解读、备课,咬笔的苦思 冥想,思绪泉涌的欣然。 至今日遇见你们,课 堂上的畅谈、欢语。铃声 之后的相别,虽短暂,却 也是日后回味的恰似汪曾 祺笔下的“下水道”。 所以,感谢有你!

汪曾祺散文赏析

汪曾祺散文赏析

05 作品赏析之《金岳霖先生》
林徽因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 家和作家,是中国第一位女 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 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参与 国徽、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 碑的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 在文学方面 ,她一生著述甚 多,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 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 度中》。
05 课后作业
散文阅读赏析
目 录
01 散文文体 02 作者生平 03 作品介绍
04 散文特色 05 散文赏析
01 散文文体
01 散文文体
古代文学
散文包括古文、骈文和辞赋, 骈文和辞赋基本上属于韵文范 畴,但在行文体制上更接近散 文。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 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 颜色、行距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8-14号字, 1.3倍字间距。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 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
——汪曾祺
02 汪曾祺生平及创作
汪曾祺《我为什么写作》,全诗如下: 我事写作,原因无它:从小到大,数学不佳。 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 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弄笔半纪,今已华发。成就甚少,无可矜夸。 有何思想、实近儒家。人道其理,抒情其华。 有何风格?兼容并纳。不今不古,文俗则雅。 与人无争,性情通达。如此而已,实在无啥。
05 散文赏析
05 作品赏析之《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1895-1984)
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 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 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 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 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 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 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 逻辑学者
05 作品赏析之《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全集 全12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汪曾祺全集 全12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3
萝卜
04
赵树理同志 二三事
06
呼雷豹
05
食道旧寻
1
《水浒》人物 的绰号
2
五味
3
多年父子成兄 弟
4
米线和饵块
5
城隍·土地·灶 王爷
01
美国女生
02
贾似道之死
03
随遇而安
04
《水浒》人 物的绰号
06
修髯飘飘
05
雁不栖树
01
觅我游踪五 十年
02
烟赋
03
却老
04
我的家乡
06
我的家
05
泰山片石
1
录音压鸟
05
遥远的阿佤 山
01
步障:实物 和常理 “小山重叠 金明灭”
02
我的创作生 涯
03
写字
04
小说的思想 和语言
06
《知味集》 征稿小启
05
《蒲草集》 小引
01
读《萧萧》
02
人之相知之 难也
03
老学闲抄
04
老学闲抄
06
忙中不及作 草
05
《蒲桥集》 再版后记
01
正索解人不 得
02
正视危机才 能走出危机
《汪曾祺全 集》编辑工 作委员会
02
文前插图
03
1989年
04
1990年
06
1992年
05
1991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未编年 附录
01
《中国寻根 小说选》序
02
长篇小说 《玫瑰门》 研讨会发言 纪要

汪曾祺的介绍

汪曾祺的介绍

汪曾祺的介绍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

“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

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

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

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

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

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

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舌尖上的汪氏父子汪朗是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资深媒体人,烧一勺子好菜,写一手好散文。

我和他的交往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那时候汪曾祺老先生住在蒲黄榆,我被借调到《文艺报》工作,因为孤单,节假日隔三差五地到老头家蹭饭。

汪曾祺在文坛的美食大名,跟他的厨艺有关。

据汪朗统计,除了汪先生的家人,我是尝汪先生的厨艺最多的人。

因为吃多了,总结老头的美食经如下:一是量小。

汪先生请人吃饭,菜的品种很少,但很精,不凑合。

量也不多,基本够吃,或不够吃。

这和他的作品相似,精练,味儿却不一般。

二是杂。

这可能与汪先生的阅历有关,他年轻时四处漂泊,口味自然杂了,不像很多的江浙作家只爱淮扬菜。

我第一次吃鸡,就是1986年在他家里,炸酱面拌油鸡,味道仙绝。

因为周末汪朗带媳妇和孩子看老爷子,我们就认识了。

汪朗一来,汪先生就不下厨了,说:“汪朗会做。

”老头便和我海阔天空地聊天,当然我开始是聆听,时间长了,话也多起来。

汪朗则在厨房里忙这忙那,到十二点就吆喝一声:“开饭了。

”汪朗做的饭菜好像量要大一些,我也更敢下筷子,味道更接近北京家常菜,不像老头那么爱尝试新鲜。

老头走了,我们都很难受。

之后看到汪朗怀念父亲的文字,不禁惊喜:文字的美感也会遗传吗?又看到他谈美食的文章,就更加亲切了。

因为我也写关于吃喝的文章,但基本是借题发挥,和他的“食本主义”比起来,我像个外行,以致他发现我文章中的常识性错误——将麻豆腐误作豆汁儿。

对于食物的历史渊源和掌故,他更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当代文人,鲜有其格。

他也有不及的时候。

有一次,我说到汪先生送我朝鲜泡菜的事,他很惊讶,他不知道老头儿居然还会做泡菜,他自己都没有尝过。

我很是得意。

我到北京十余年,与汪朗的往来也慢慢多了些,时不时地还在一起切磋食经。

他的嘴巴很刁,我推荐的饭店他总能品出其中的最好味道。

我写的一些小文,他时不时鼓励一下。

前不久,他电话邀我吃北京的爆肚儿,我说:“好啊。

”那一天,他还从家里拿来茅台酒。

酒过半巡,他说出原委:“我的书重版,你写个序吧。

汪曾祺我的家乡赏析

汪曾祺我的家乡赏析

汪曾祺我的家乡赏析汪曾祺是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我的家乡赏析,欢迎参考阅读!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游。

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

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底下的街道房屋。

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颤悠悠的风筝在我们脚下飘着。

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绕过去,我们看到的是鸽子青*的背。

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看打鱼。

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

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

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

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

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地纷纷跃进水里。

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

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

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

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

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

倒是打渔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

有时候我们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蒿子就到了。

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

这样一片打水,浩浩渺渺(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黄昏了。

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很深很深的紫*。

这种紫*使人深深感动,我闻到一阵阵炊*的香味,那是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

只听见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家吃晚饭来……”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作者赞美他的家乡(也是我的故乡)是“圣境”。

“圣境”者,人间仙境也。

先登上那“悬河”大堤向村内俯瞰,顿生“巡天遥看一千河”之感:风筝,在脚下飘,鸽子飞过来,绕过去,让你只能看到它青*的背。

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

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

古稀老人的淡然风韵赣南师范学院陈玉琴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77岁的古稀老人如一篇淡淡的文章,焕发出淡然的风韵,而他的文章亦发散出淡然的风韵。

“与世无争,性情通达。

”是其为人处世格言。

汪曾祺的小说淡然风韵直抒人间百态。

有人这样说道:曾祺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在于对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

正如《受戒》和《大淖记事》。

《受戒》中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大淖记事》的爱情故事略为曲折。

甜美可人的巧云和年轻风流的锡匠十一子纯真赤诚的爱情遭到野蛮的蹂躏,然而无比坚贞的爱竟可使生者死、死者生。

这是令作家“向往”和“惊奇”的美,它深藏在民间,深藏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

还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是“诗化”小说,诗样的短小精炼之语,蕴含无限美的意蕴。

而在这里,我不想再多加探索这一点。

我想从以下三点阐述:平淡之美、幽默之美、口语之美。

一直以来,文美是什么?是《洛神赋》那样的文采飞扬、韵律和谐,是《荷塘月色》那样的美丽境界、恍若仙界。

看了汪曾祺的小说之后,才慢慢品味到那份平淡之美,那份平淡的美丽是需要静静的思索,静静的品味才可以得到。

一开始接触汪曾祺,我觉得他像沈从文,平淡、自如。

但汪曾祺的小说总让我仿若脱缰的马,有点毫无头绪的感觉,但细细品读,才发现其淡然背后的风韵。

虽然没有像读沈从文文中那美丽的湘西风情,但一种属于其自身的魅力却会吸引你并且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静。

汪曾祺作品集简介

汪曾祺作品集简介

《汪曾祺作品集》作者:汪曾祺txt下载作者简介·诗·早春(五首)旅途(八首)·小说·复仇落魄鸡鸭名家羊舍一夕(又名: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看水王全黄油烙饼异秉受戒岁寒三友天鹅之死大淖记事七里茶坊鸡毛故里杂记李三·榆树·鱼徙晚饭花皮凤三楦房子钓人的孩子钓人的孩子·捡金子·航空奖券鉴赏家职业八千岁小说三篇求雨·迷路·卖蚯蚓的人尾巴故里三陈陈小手·陈四·陈泥鳅云致秋行状星期天昙花·鹤和鬼火金冬心讲用拟故事两篇螺蛳姑娘·仓老鼠和老鹰借粮日规故人往事戴车匠·收字纸的老人·花瓶·如意楼和得意楼桥边小说三篇詹大胖子·幽冥钟·茶干虐猫八月骄阳安乐居小学校的钟声王四海的黄昏故乡人打鱼的·金大力·钓鱼的医生·散文·国子监下水道和孩子果园杂记葡萄月令翠湖心影昆明的雨跑警报天山行色湘行二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随笔两篇水母·葵·薤故乡的食物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金岳霖先生花园夏天冬天人间草木北京人的遛鸟罗汉草巷口岁朝清供故乡的元宵昆明菜五味肉食者不鄙手把肉豆腐贴秋膘栗子豆汁儿宋朝人的吃喝寻常茶话泡茶馆七载云烟西南联大中文系新校舍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赵树理同志二三事闻一多先生上课木芙蓉胡同文化看画老舍先生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观音寺午门忆旧沽源菏泽游记隆中游记泰山片石萝卜手把羊肉·杂记·《汪曾祺作品自选集》自序《汪曾祺作品自选集》重印后记《人间草木》:卓然一家汪曾祺永远的汪曾祺:评《人间草木》《知味集》征稿小启《知味集》后记《草木春秋》后记漫忆汪曾祺再说汪曾祺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

江苏高邮人。

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

汪曾祺初中课文

汪曾祺初中课文

汪曾祺初中课文汪曾祺初中课文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汪曾祺初中课文。

欢迎阅读!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

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

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

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

贴符。

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

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

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

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

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

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

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

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

出鸭。

高邮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鸭多,鸭蛋也多。

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

汪曾祺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初中生

汪曾祺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初中生

汪曾祺读后感1000字5篇范文初中生汪曾祺写的《胡同文化》语言平实,贴近生活,也是希望把这种文化以最简单真实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让这文化更好的延续下去。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汪曾祺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汪曾祺读后感1汪曾祺的散文和季羡林的散文相差无多,都是没有什么华丽旖旎的语言,诗化的文笔,也没有刻意的描述深层次的情感,都是很平常的描述周围百姓的小生活情趣,遛鸟啊,喝豆汁儿啊,贴秋膘啊,下雨啊,可是,虽然都是小小的场景,他讲的却津津有味。

我的脑海里此时浮现出一位白发老人,久经事故,而今平淡无事地坐在公园里,平静淡泊地看着周围热闹的人群,既不参与,也未离开,却将整个人都融进那个热闹中。

就像是一棵大树荫下的人们每天晚饭后的相见,时间久了便成了一种习惯,缺了树荫反而不成了景致。

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散文多出的是浓郁的文化韵味,这种韵味是历史带来的,是个人感悟的。

文笔虽然淡然,却让人感到厚重。

最近这两本散文,季老的多是一种是独悟,汪老的多是市井小像,虽然都是着眼小处展开,内容也似乎平淡,但是细细咂摸,生活的气息却是浓郁芬芳,不禁想起自己忽略的一些过往,却原来也都是可以入笔的。

想起这些年来一直追求文字的奇诡、唯美,那些绮丽的文字都是那么轻浮,远远不及汪老和季老朴实,豁达,这或许就是经历还不够深吧,也或许是自己的文化底蕴还太欠缺,本可以写出的故事,偏偏被自己笨拙的笔给毁了。

汪老一生经历颇多,文字却一直未变。

虽然没有结构的精心设计,也没有刻意地表现什么意味深长,就那么娓娓道来,平淡质朴,却能让你感受到就像听老辈儿讲古,话语虽然平常,但趣味十足。

比如他的《下水道和孩子》,一个大院要修下水道,运来沙子,巨大的水泥筒子。

没了玩闹场地的孩子,先是怯怯地偷望,试探,一点点地开始放开地爬闹,在高处他们看到了平时不注意的角落和视角。

在那里他们开发了新的意趣,沙堆变成了高塔、小山,水泥筒子变成了地道、涵洞,跑在洞里,跃在洞上,不知不觉中身体变得矫健,不知不觉中个子也蹿高了许多。

高考备考:标点符号的表现力(分号、省略号)

高考备考:标点符号的表现力(分号、省略号)

高考备考:标点符号的表现力(分号、省略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安徽县中联盟2024年高三12月联考)春天最后一场雪刚刚消融,那潮湿在院子里留下的神秘图案还未完全消退,刺苋、车前子、打碗碗花、苦菜……这些母亲年轻时教我们指认过的植物,就又一次从院子里冒出来。

它们的种子是在哪里藏着的?为什么整个冬天,大风没完没了地吹,竹扫帚一年四季地刮擦,也无法将它们完全除掉,只要春风雨露轻轻一唤,便疯了般冲出泥土。

母亲从不远处锻炼回来,径直走到野草中间,坐在事先安放在那里的一把椅子上。

拐杖放置在一侧,像一匹等候她随时启程的马似的。

她斜着身子,弯腰去拔院子里的杂草。

有段时间,她对待这些野草的情感是复杂的。

一方面看它们长在那里,怎么都碍眼;一方面,家里养了几只鸡之后,它们又变成了最好的草料,这让无法去往远处的她也能用野草喂鸡。

许多个清晨,她把带着露珠的野草采摘了,放在一个长木板上,用一把钝刀,叮叮当当,剁起来。

野草带来的便捷和野草对院子的霸占,这两种状况带来的复杂情绪盘踞在母亲心里。

我站在一侧,忽然觉得,每次回乡,都是生命之根为我校准在这世界上的定位,故乡原野上的高天黄土、植物生灵,以及我的亲人,成为一条条横向的、纵向的轴线。

21.分号是句内点号的一种,除表示停顿外,也很有表现力。

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分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 分)参考答案:①分号前的句子表现母亲觉得院子里的杂草“碍眼”。

②分号后的句子表现杂草却成了最好的草料。

③分号前后的两句对比强烈,既照应上文“她对待这些野草的情感是复杂的”,也与下文“这两种状况带来的复杂情绪盘踞在母亲心里”呼应。

(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题提示:①注意标点所在句子要表现的内容。

②注意标点所在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2024河北高三大数据调研测评12月)……这块瓜田,从河岸上一直种到河坡下。

瓜田的主人老木匠郑端午不但是一位能工巧匠,而且是一名高手瓜把式:他的瓜个儿大,皮儿薄,结得多,色、香、味都是上品,很是名贵。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选赏析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因而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

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赏析相关内容。

1.《花园》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虽然它的动人处不是,至少不仅在于这点。

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

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

报春花开放在这种背景前是好的。

它不至被晒得那么多粉。

固然报春花在我们那儿很少见,也许没有,不像昆明。

曾祖留下的则几乎是黑色的,一种类似眼圈上的黑色(不要说它是青的)里面充满了影子。

这些影子足以使供在神龛前的花消失。

晚间点上灯,我们常觉那些布灰布漆的大柱子一直伸拔到无穷高处。

神堂屋里总挂一只鸟笼,我相信即是现在也挂一只的。

那只青裆子永远眯着眼假寐(我想它做个哲学家,似乎身子太小了)。

只有巳时将尽,它唱一会,洗个澡,抖下一团小雾在伸展到廊内片刻的夕阳光影里。

一下雨,什么颜色都郁起来,屋顶,墙,壁上花纸的图案,甚至鸽子:铁青子,瓦灰,点子,霞白。

宝石眼的好处这时才显出来。

于是我们,等斑鸠叫单声,在我们那个园里叫。

等着一棵榆梅稍经一触,落下碎碎的瓣子,等着重新着色后的草。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我的记忆有菖蒲的味道。

然而我们的园里可没有菖蒲呵?它是哪儿来的,是哪些草?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是我此刻把它们没有理由的纠在一起。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

有时甚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

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

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

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草被压倒了。

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

汪曾祺陈泥鳅阅读答案

汪曾祺陈泥鳅阅读答案

汪曾祺陈泥鳅阅读答案汪曾祺陈泥鳅阅读答案《陈泥鳅》是汪曾祺的一篇散文,主要的核心人物就是陈泥鳅,那么写了哪些内容呢?陈泥鳅汪曾祺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

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

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

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

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

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

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

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

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

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

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又过半天,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他在通湖桥下住。

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

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

他也好义,也好利。

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

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

船碎了,人掉在水里。

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

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

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

事主家里求到时,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

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

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点积蓄也没有。

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

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

他也不娶老婆。

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

淹死会水的。

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

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问也不踏实。

汪曾祺作品集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汪曾祺作品集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汪曾祺作品集读后感汪曾祺作品集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汪曾祺作品集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汪曾祺作品集读后感1又是“雾失楼台,霾迷津渡”的周末。

蛰居在家,翻微信文章,看到汪曾祺先生一篇《五味》,不禁跟着先生的文字重又咂摸了一遍全国各地的“酸甜苦辣咸”。

汪老的散文,平实中带着幽默,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好比一锅白菜豆腐汤,看似寻常,信手拈来,细品才发现不一般——原来是,苏北草鸡,金华火腿,太湖活虾,云南松茸……文火慢炖三四个钟头,再把这些全都捞起滤去,下入白菜豆腐吸油吸味,方得这汤清爽鲜亮,又回味无穷。

倘若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艺文底蕴,哪个作家敢在“平”字上做文章?然而我更喜爱汪曾祺先生的小说。

或许是年资尚浅,相比繁华落尽的冲淡平和,更容易对纯真唯美的东西着迷。

汪曾祺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宏大壮阔的场面,只有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他们的家乡或旅途,在所寄身的苍茫时代的一隅,过着前接古人后续来者、悲欢离合而又平凡无奇的一生。

不似西洋画法的透视深邃,一张白纸上只作闲闲几笔,勾勒出人生中昙花鬼火、秋云野鹤的几幅画面。

人生是什么?在汪曾祺笔下,是明子和英子飞桨划船的芦苇荡,是巧云织席十一子化锡的柳荫街头,是陈相公挨打后向远方母亲的呜呜哭诉,是秦老吉肩挑手摩数十年养大女儿的馄饨担子,是李小龙的晚饭花,是王四海的黄昏,是腊月三十大雪纷飞如意楼上醉一回的三个老友,是墓草萋萋斯人已逝小学校的学生们依然传唱的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世俗中的优美,苦难中的坚强,趟过泥潭滚过油锅后尚存的一抹温情和纯真——这些即是汪曾祺小说里最打动人心之处。

生活纵然贫苦,命运纵然颠沛,但有那么一点至纯至美的东西照耀着,让自己的小小世界也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温柔的光。

2024年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范文

2024年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范文

2024年汪曾祺散文读后感范文《汪曾祺散文选》是一本展现汪曾祺才华的精选作品集。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汪曾祺散文中蕴含的深情和生活的真实。

他以独特的视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乡土文化。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散文是《啄木鸟和风筝》。

这篇散文以一个活泼可爱的啄木鸟和风筝为主题,揭示了农村人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散文中的啄木鸟以其自由的飞行和不屈的精神,象征了汪曾祺对生活的感悟。

他以平实而真实的语言描述了农村生活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其中的温暖和真实。

《雨》是另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散文。

在这篇作品中,汪曾祺以雨水为线索,讲述了中国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依赖。

雨水对于农村生活来说至关重要,它承载着农民对丰收和希望的期盼。

汪曾祺描绘了农田被雨水滋润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散文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让我更加理解了农民过着艰苦而朴素的生活,但却依然充满了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老街》、《寻衡阳亲友录》等散文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他们描述了衡阳特色的古街和人们之间温暖的情感。

汪曾祺通过这些散文,展示了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调。

他将细枝末节中的情感和人性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对生活和人情世事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汪曾祺的散文富有情感和深度。

他用简练而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点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情味和生活的真实。

他没有过多的修饰和矫饰,而是以一种质朴的方式展示了农民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他的笔触,读者能够深入体悟到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和优秀的乡土文化。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汪曾祺的文字所打动,他那直抒胸臆的情感和真实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散文无论是从主题选择还是写作手法上都独具特色,给人一种平淡但不平庸,朴素但不普通的感觉。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敏锐的洞察力捕捉人性的细节,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通过阅读《汪曾祺散文选》,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汪曾祺作品中流淌的深情和生活的真实。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研究

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研究

学校代号*****学号************分类号H151 密级硕士学位论文汪曾祺散文语言风格研究学位申请人唐芳指导教师李伯超教授学院名称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科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语法修辞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The Study on Language Style of Wang Zengqi’s ProseCandidate Tang FangSupervisor Prof. Li BochaoCollege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llegeProgram Chinese PhilologySpecialization Grammar and RhetoricDegree Master of ArtsUniversity Xiangtan UniversityDate May 10, 2011湘潭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汪曾祺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戏曲家。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散文创作成就极为突出。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不仅注重内容,也极其注重语言艺术。

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特点。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特点表现为雅洁、含蓄,“雅洁”分为“雅”和“洁”两个方面,“雅”为优美、雅致,“洁”为简洁,含蓄则指其散文语言含而不露,意味深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作品集散文《下水道和孩子》
修下水道了。

最初,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看见一辆一辆的大汽车开过来,卸下一车一车的石子,鸡蛋大的石子,杏核大的石子,还有沙,温柔的,干净的沙。

堆起来,堆起来,堆成一座一座山,把原来的一个空场子变得完全不认得了。

(他们曾经在这里踢毽子,放风筝,在草窝里找那么尖头的绿蚱蜢——飞起来露出桃红色的翅膜,格格格地响,北京人叫做“卦大扁”……)原来挺立在场子中间的一棵小枣树只露出了一个头,像是掉到地底下去了。

最后,来了一个一个巨大的,大得简直可以当做房子住的水泥筒子。

这些水泥筒子有多重啊,它是那么滚圆的,可是放在地下一动都不动。

孩子最初只是怯生生地,远远地看着。

他们只好走一条新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进出了,不能从场子里的任何方向横穿过去了。

没有几天,他们就习惯了。

他们觉得这样很好。

他们有时要故意到沙堆的边上去踩一脚,在滚落下来的石子上站一站。

后来,从有一天起,他们就跑到这些山上去玩起来。

这倒不只是因为在这些山旁边只有一个老是披着一件黄布面子的羊皮大衣的人在那里看着,并且总是很温和地微笑着看着他们,问他姓什么,住在哪一个门里,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些石子和沙都熟悉了。

他们知道这是可以上去玩的,这一点不会有什么妨碍。

哦,他们站得多高呀,许多东西看起来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他们看见了许多肩膀和头顶,看见头顶上那些旋。

他们看见马拉着车子的时候脖子上的毛怎样一耸一耸地动。

他们看见王国俊家的房顶上的瓦里嵌着一个皮球。

(王国俊跟他爸爸搬到新北京去了,前天他们在东安市场还看见过的哩。

)他们隔着墙看见他们的妈妈往绳子上晒衣服,看见妈妈的手,看见……终于,有一天,他们跑到这些大圆筒里来玩了。

他们在里面穿来穿去,发现、寻找着各种不同的路径。

这是桥孔啊,涵洞啊,隧道啊,是地道战啊……他们有时伸出一个黑黑的脑袋来,喊叫一声,又隐没了。

他们从薄暗中爬出来,爬到圆筒的顶上来奔跳。

最初,他们从一个圆筒上跳到一个圆筒上,要等两只脚一齐站稳,然后再往另一个上面跳,现在,他们连续地跳着,他们的脚和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弧形的坡面,习惯了这样的运动的节拍,他们在上面飞一般地跳跃着……
(多给孩子们写一点神奇的,惊险的吧。

)
他们跑着,跳着,他们的心开张着。

他们也常常跑到那条已经掘得很深的.大沟旁边,挨着木栏,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木架子,看在黑洞洞的沟底活动着的工人,看他们穿着长过膝盖的胶皮靴子从里面爬上来,看他们吃东西,吃得那样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得那样香。

夜晚,他们看见沟边点起一盏一盏斜角形的红灯。

他们知道,这些灯要一直在那里亮着,一直到很深很深的夜里,发着红红的光。

他们会很久很久都记得这些灯……
孩子们跑着,跳着,在圆筒上面,在圆筒里面。

忽然,有一个孩子在心里惊呼起来:“我已经顶到筒子顶了,我没有踮脚!”啊,不知不觉的,这些孩子都长高了!真快呀,孩子!而,这些大圆筒子也一个一个地安到深深的沟里去了,孩子们还来得及看到它们的浅灰色的脊背,整整齐齐地,长长地连成了一串,工人叔叔正往沟里填土。

现在,场子里又空了,又是一个新的场子,还是那棵小枣树,挺立着,摇动着枝条。

不久,沟填平了,又是平平的,宽广的,特别平,特别宽的路。

但是,孩子们确定地知道,这下面,是下水道。

※选自:《作品自选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