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阅读复习教案1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学案49赏析表达技巧(一)
——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
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新高考
Ⅱ卷
《送别》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抒情
手法
①表达技巧过去
在全国卷中是轮
考点,而在2022
年全国各卷中成
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
题目看,其考法相
对灵活:提问较宽
泛,不聚焦于某一
技巧(2016年高考
卷除外),涉及技
巧主要是抒情手
法、表现手法、描
写手法与结构技
巧,而且重在赏析
其效果。
全国乙
卷
《白下驿饯
唐少府》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
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
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6分)
2019 全国Ⅱ
卷
《投长沙裴
侍郎》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
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
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
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景物
描写
作用
2016 全国甲
卷
《丹青引赠
曹将军霸
(节选)》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
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
分)
结构
技巧
知识图要
(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
(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古代诗文阅读复习教案1
学案1 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了解一下通假规律。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 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 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
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那么。A 项接近,到。C 项即使。D 项凭借。
2.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
之入 C.⎩⎪⎨⎪⎧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 C
解析 C 项意动用法,以……为师。A 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B 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D 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低于/攻下。
3. 写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 登高而
.招表顺承,不译,连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不译,连词扣舷而.歌之表修饰,不译,连词至无所见而.
犹不欲归表转折,却,连词
②于⎩⎪⎨⎪⎧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从;比,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介词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介词寄蜉蝣于.天地在,介词 4. “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
古诗词阅读教案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月
(残月、明月、新月、玉盘)
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
(4)词语的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反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初中语文文言文鉴赏专项复习
一、考点
1、能正确朗读文言文。
2、理解文言语句的基本意思,了解常见文言句式,能准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对传神的词语、精彩的语句和语言特色作简要的赏析。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李清照)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常见题型,掌握应对方法。
2、转换复习角度,学会归纳整理,以此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7-9年级要背诵读古诗80首,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在近年的中考语文中占有一定的比分,因其内容多、范围广、故而失分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我就设计了这堂课。
教具安排
小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背过默过很多古诗文,你能为这些画面配上一句古诗文吗?
(每组配一幅)
(多媒体出示春夏秋冬4幅画面)
⊙描写春天的诗:
诗名是《钱塘湖春行》,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望》,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游园不值》,诗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咏柳》,诗句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描写夏天的诗:
诗名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描写秋天的诗:
诗名是《江南逢李龟年》,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九月九日忆……》,诗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过故人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秋词》,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复习教案
古诗词复习教案
极乐乡中心学校王生秀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朗诵、解析,学会欣赏诗词的内容、特色,识记名句,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意图:
因为是复习课,首先要强调知识性,要让学生认识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其次要讲究趣味性,旨在提高学生背名句的兴趣以及运用名句的能力。所以,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是本堂课设计的特点,整个这堂课的结构就分为三大块:认识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和趣味练习。
教学用具:
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古诗词之美,在绘画、在意境、在语言、在韵律。它就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出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像秋月,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像海水,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像火焰,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二、预习展示
下面,我们以一个小活动来回忆回忆,背诵出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描绘“春夏秋冬”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品,以鼓励为主)
1、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钱塘湖春行》,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忆江南》,诗句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期末古诗专项复习教案
期末古诗专项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期末古诗专项复习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将能够回顾并掌握所学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提高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
1. 回顾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题材、意境等。
2. 分析古诗的词句运用、修辞手法等。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
1. 选取适合本次复习的古诗,包括不同题材和风格的作品。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包括古诗解析、注释等。
3. 准备多媒体设备,以便展示古诗的朗读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播放一段古诗朗读或展示一幅古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提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和喜好,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回忆。
二、知识回顾(15分钟)
1. 回顾古诗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题材、意境等。
2. 展示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古诗,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回忆相关的知识点。
三、词句运用与修辞手法分析(25分钟)
1. 选择一首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词句运用和修辞手法。
2. 解释和讲解词句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相关概念和例子。
3. 给学生分发几首古诗,让他们自行分析其中的词句运用和修辞手法,并进行
讨论。
四、古诗欣赏与理解(20分钟)
1. 展示一首古诗的全文,并朗读出来。
2. 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欣赏和理解,包括诗的意境、情感表达等。
3. 让学生自由发表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古诗文阅读教案
古诗文阅读教案
一、引言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古诗文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操的重要途径。本教案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古诗文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与阅读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三、教学内容
1. 了解古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结构;
3. 分析古诗文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4. 阅读经典古诗文作品。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2. 听读与口头朗读结合;
3. 视频展示与图像呈现结合;
4. 课外实践与阅读体验结合。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古代音乐或展示古代绘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与好奇心。
2. 了解古诗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古诗文的起源和流传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古诗文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3. 学习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结构
解读古代文人的诗歌创作特点,例如押韵、格律、对仗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妙之处。
4. 分析古诗文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选择几首经典古诗文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对古诗文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力。
5. 阅读经典古诗文作品
选取适合学生年级和理解能力的经典古诗文作品,展示或朗读给学生听,然后请学生进行诵读和品味,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鉴赏能力。
6. 总结与拓展
总结古诗文阅读的要点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外进行古诗文的阅读拓展,鼓励学生参与古诗文创作和分享。
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古诗词曲鉴赏课件51
考点解读
考点五:描绘画面
方法技巧:
(1)准确理解诗词大意,找全景物,添加修饰语,写 明句意。(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以 及关键词,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描绘不是解 释说明,需要添加适当的细节描写。(3)可以恰当运 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使语言更形象、生动,增添语 言的描写性。
备考锦囊 算无遗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第一节 古诗词曲鉴赏命题解读 及方法技巧
命题导向
编者按: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对古诗词曲的考查不 外乎两种题型:一是考查名句默写填空(8~10分),二 是考查古诗词曲的鉴赏(3~4分)。其中,《云南省初 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 初步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语言形式,能对古代 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和意象等作简要的鉴赏评析。 古诗词曲鉴赏题型以主观表述题为主,客观选择题为辅。 以课标推荐的34首为主要考查对象,考查的内容和题型 趋于稳定;古诗词曲的鉴赏不讲究全诗的宏观测试,而 是重在抓点,以点带面。 为便于复习,诗词曲按教材顺序列出,加“★”为2018
0.15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A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 B.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 C.悬挂钩码的绳重力偏大 D.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 (4)小周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在完成规定实验后,他们想进一步探究,如果杠 杆受到F2、F3两个阻力,结果会怎样?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了如图乙所示 的结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这种情况下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F1L1=____________.(F1、F2、F3的力臂分别用L1、L2、L3表示)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全程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技巧,能够熟练阅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第一课:文言文基础知识
1.概述文言文的简介及其发展史
2.文言文介绍
3.文言文的基础句子
第二课: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1.句子理解
2.词语翻译
3.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三课:古诗文阅读
1.唐诗宋词的特点
2.古文的阅读技巧
3.鉴赏古诗文
第四课:答题技巧
1.答题技巧
2.答题的基本方法
3.高考文言文的答题要点
三、教学方法
1.讲述法——通过老师详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让学生了解并记忆。
2.课堂讨论法——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鉴赏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互动问答法——老师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评价
1.考试评价——通过平时测试、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来评价
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评价——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资源
1.教材
2.课外阅读
3.网络资源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文言文的阅读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对自身的考试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第一课:文言文基础知识
1.概述文言文的简介及其发展史
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堂课程中,我们将从概述文言文及其发展史开始。文言文指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和语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则已是其中的主流语言形式。文言文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长河,对中国文化和汉字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1届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整体阅读 教案
一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课型】复习课【课时安排】 1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
【实现路径】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课前:复习文言知识。
课中:
梳理点拨——方法指导——讲练结合——反馈落实——归纳积累
挑战性目标
实现路径
讲练结合
教学流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
考情纵览
二、
明确任务指导自学
第一课时
1.文言知识
文言文阅读主要涉及的知识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
复习备考的知识积累主要包括□01文言实词、□02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就一般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而言,文言实词最为重要。因为文言实词的积累是读懂文言文的前提;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则大多是读懂文言文的结果。
2.文体知识
三读,借助题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参见“再读”辅助理解人物的第一件事)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辅助理解人物的第二件事)
古代诗文选读教案
古代诗文选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文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
2. 掌握古代诗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分析方法;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修辞和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诗歌的发展和类型;
2. 古文的发展和特点;
3. 选读古代名篇;
4. 古代诗文的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和类型
古代诗歌起源于口头文学,经过演变逐渐形成了五言诗、七言诗等
不同的诗体。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古文的发展和特点
古文是古代散文的统称,包括了古代的文章、笔记、传记等多种文体。通过讲解古文的特点和演变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解古代文化的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作品的内涵。
3. 选读古代名篇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名篇,如《离骚》、《木兰诗》、《论语》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这些名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对古代诗文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古代诗文的欣赏和分析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诗文作品。
比如,教师可以从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节奏等方面展开讲解,引
导学生深入挖掘古代诗文的内涵,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对古代诗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
生建立起对古代文学的整体认知;
2. 导读法: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古代诗文作品;
3. 群体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读古代名篇,激发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思辨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方案
学习任务一:分门别类记古诗(针对目标一)
(8)写景抒情诗 是古代诗歌中最普遍的一种内容,古人的送别诗、闺怨诗、羁旅 行役诗、田园诗等中都有大量的景物描写,王国维说“一切景语 皆情语”,写景总是寄托了作者的抒情,三年来,我们学习的诗 歌这类较多,如杜甫《春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应该说 几乎每首诗都有写景抒情的句子。
设计人: 单 位: 时 间:
【课标要求】
1.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必须背诵和阅读80首古诗。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 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学习目标】
1.系统梳理古诗文; 2.了解常见题型,掌握赏析方法。
学习任务一:分门别类记古诗(针对目标一)
教学任务二:学习方法赏诗歌(针对目标2)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
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 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习任务一:分门别类记古诗(针对目标一)
古诗文阅读教案
古诗文阅读教案
教案标题:古诗文阅读教案
教案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古诗文的特点和分类。
2. 古诗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 古诗文的赏析和解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种不同类型的古诗文,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词赏析的视频、音频等。
3. 准备学生用于分析和解读古诗文的工具,如词典、注释等。
教学过程:
引入:
1. 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画作或播放一段古诗音乐,引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导入:
1. 让学生回顾并讨论他们之前学过的一些古诗文,了解古诗文的特点和分类。主体:
1. 介绍不同类型的古诗文,如唐诗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
的曲牌等。让学生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风格。
2. 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如注重诗句的节奏、押韵、意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3. 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一些古诗文的赏析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妙之处。
4. 分析和解读一些经典的古诗文,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情感和主题,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创作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创作自己的古诗文。
2. 分享学生的古诗文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和技巧,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魅力。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阅读和欣赏古诗文,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复习教案
“古诗词复习”课时教学计划
附:
我来当判官
1.《鹿柴》一诗中,因为题目是一个地名,“柴”字应读“zhài”。()
2.《石灰吟》是明代于谦的一首借物喻志诗。()
3.《渔歌子》中“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诗人敢于迎接风雨、不怕困难、决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反映了艰苦恶劣的战斗环境,表现了战士们不怕苦难、奋勇战斗的精神。()
5.“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的意思是“坐下”。()
6.爱国诗人陆游的爱国诗作有《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
7.因为唐朝诗人李商隐所写的《蜂》一诗,所以这种为别人做得多,为自己做得甚少的动物就越来越深受人们的赞颂。()
8.“劝君更进一杯酒”中没有错别字。()
9.苏轼的《望湖楼醉书》中的“湖”是指江苏的太湖。()
10.“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火眼金睛
1.《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是指:()
A.玉门关
B. 嘉峪关
C. 山海关
2.“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遍”意思是()
A、都;
B、量词;
C、一遍
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句中有几个表示颜色的字。()
A、2个
B、3个
C、4个
4.“窗含西岭千秋雪”出自()的诗。
A、杜牧
B、陆游
C、杜甫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6.杜甫和(A)被后人尊为“李杜”。
A、李白
B、李清照
C、李绅
7.“黄四娘家花满xī”的xī,准确的写法是()
A 溪
古诗词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永吉三十五中安丽英
[教学内容解读]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古诗词阅读赏析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新兴的一种试题,被各省市竞相采用。而今年我省的《初中总复习指导与训练》中也把此类型题纳入其中,分值基本是5分,着重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古诗词的考点涉及到:把握诗歌的意向,感知艺术形象;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中考中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古诗词,完美解答古诗词赏析题,是赢得中考胜利的必备条件之一。
[教学设想]
根据本班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诗词形象的思维能力差,对于诗词也就是能理解性的背诵,从来不会赏析阅读理解这个特点,本节课的设计就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标准地解答古诗词赏析题的方法和技巧为主。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合作、讨论、练习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以期到达让学生掌握古诗词阅读画面描述类的答题方法和提高得分率等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悉吉林省中考古诗词阅读题型,了解中考重要考点。
2.初步掌握古诗词画面描述类题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升学生的品位,丰富文化内涵,愉悦心灵。
古诗词复习课教案
古诗词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组织形式:以竞赛的形式,体现学生为主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将小学阶段的重点古诗进行了整合归类,制成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整理背诵古诗,并分组准备参赛。
教学过程:
上课前播放古诗歌曲《静夜思》《春晓》《长歌行》创设情境》
一、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导入: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 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了解一下通假规律。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 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 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
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 答案 B
解析 B 项这/那么。A 项接近,到。C 项即使。D 项凭借。
2.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不知日.
之入 C.⎩⎪⎨⎪⎧ 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D.⎩⎪⎨⎪⎧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答案 C
解析 C 项意动用法,以……为师。A 项向东,名词活用作状语/东进,名词活用为动词。B 项每天,名词活用作状语/太阳,名词。D 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不同,低于/攻下。
3. 写出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①而⎩⎪⎨⎪⎧ 登高而
.招表顺承,不译,连词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不译,连词扣舷而.歌之表修饰,不译,连词至无所见而.
犹不欲归表转折,却,连词
②于⎩⎪⎨⎪⎧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从;比,介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介词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介词寄蜉蝣于.天地在,介词 4. “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
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吾从而.师之 ③则群聚而.笑之 ④顺流而.东也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到则披草而.坐 ⑦穷山之高而.止 ⑧箕踞而.
遨 答案 承接:②⑤⑥⑦。修饰:①③④⑧。
5.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故木受绳则.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犹且从师而问焉.风雨兴焉. C.⎩⎪⎨⎪⎧ 生乎.吾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假舟楫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 D
解析 D 项均为“……的人”。A 项就/却。B 项之/于之。C 项在/词尾,……的样子。
6. 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羡乎
④何以知之 ⑤大王来何操 ⑥沛公安在
答案 均为宾语前置,条件是疑问代词作宾语。
7. 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⑦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⑧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⑩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一)“可以”、“以为”、“所以”的理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可以”。
①学不可以
..不赂而..已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
..纾祸③而犹有可以
胜之之势④意北亦尚可以
..衣帛矣
..口舌动也⑤五十者可以答案①②⑤与现代汉语同;③④是两个词,“可以凭借”的意思,“以”为介词。
“可以”什么时候是一个词,什么时候是两个词,取决于“以”字后所跟词的词性。一般说来,“以”字后跟名词(“口、舌”),这时可以看作两个词。
不过,一定要结合句子情况而定。
2.解释下列句中的“以为”。
①以为
..
..轮②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③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④臣以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⑤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
以为
..得其实⑥(满座宾客)以为
..妙绝
答案①②③均是“以(之)为……”,可译为“用……做……”
或“把……看做……”。④⑤均是一个词,认为。⑥是“认为……
是……”。
“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的“以为”、“认为”相同,然而更多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有两种情况,第一相当于
“用……把……”或“把……当作……”,“以”是介词,作
“为”的状语。如①②③。第二,是“……以(之)为……”,“以”
是动词,认为,“……为……”是主谓短语,作“以”的宾语。
如⑥。
3.解释下列句中的“所以”。
①师者,所以
..为..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圣人之所以
..为圣③吾所以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④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之娱⑤所以
..距子矣,吾不言(《墨..兴怀,其致一也⑥吾知所以
子·公输》)⑦先王之所以
..为法者,民也(《吕氏春秋·察今》)⑧(贼)
必于渡淮之所以
..火标之
答案①④⑥⑦中的“所以”是“……的办法”或“用来……
的”。②③⑤皆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而⑧中“所以”则是两个词,“所”,……的地方;“以”,用(火把)。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固定结构,有表示原因和凭借两个意思。但有例外如⑧。总之,需结合语境灵活辨析。
(二)如何辨识通假字
4.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看看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①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
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