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O检测方法
nco紫外吸收
![nco紫外吸收](https://img.taocdn.com/s3/m/e5a7a3c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6.png)
nco紫外吸收
NCO紫外吸收是指化合物中的氮-碳-氧(NCO)基团在紫外光谱中的吸收现象。
当化合物吸收紫外光时,分子中的电子、电子、电子或n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激发态),此时电子所占的轨道称为*、*反键轨道。
NCO紫外吸收光谱法常用于检测各类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含有氮-碳-氧基团的化合物。
通过分析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并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NCO紫外吸收是紫外吸收光谱法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895d2113192e45361066f5a9.png)
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研究报告及专论粘接2006,27(5)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路学刚,杜厚俊,温静(山东诺瑞克密封粘胶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33)摘要:通过对生产中常用4种不同NCO含量的聚氨酯预聚物样品进行平行测定,找出测定步骤中加入二正丁胺后反应时间长短对NCO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工业化生产聚氨酯预聚物中NCO测定的适宜时间,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关键词:聚氨酯预聚物;NCO含量;二正丁胺;反应时间中图分类号:TQ3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06)05—0029—02聚氨酯胶粘剂及密封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适应基材广泛,耐低温性能突出,综合性价较高等诸多优点,其生产量Et益提高.制备聚氨酯预聚物时对反应终点NCO含量的测定,从取样到出结果一般需要30rnjn,再取样测试以决定是否到反应平衡又需要30rain,再加上降温时间,所需时间较长.测定中,时间最长的一步是加入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后,振摇条件下使其反应15min.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和生产实践发现聚氨酯预聚物中游离NCO基团与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是很迅速的.若能将测定步骤中的反应时间缩短,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1实验部分1.1实验器材及试剂无水甲苯(经分子筛干燥,分析纯),异丙醇,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溴酚蓝指示剂,50mL酸式滴定管,25mL移液管,分析天平(精确到0.1mg),250mL具塞锥形瓶.1.2实验步骤1.2.1空白值的标定在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无水甲苯25mL,用移液管吸取25mL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于锥形瓶中,盖上瓶塞,摇匀.然后加入异丙醇100mL,滴入溴酚蓝指示剂4—6滴,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记录盐酸消耗量.1.2.2样品测定A,B,C,D4种不同NCO含量的聚氨酯预聚物各称取约1—2g,分别放入6个250mL的具塞锥形瓶中(注意聚氨酯预聚物不要沾附在瓶颈和侧壁上).加入无水甲苯25mL,盖上瓶塞,振摇使试样完全溶解.用移液管吸取25mL二正丁胺无水甲苯溶液于锥形瓶中,盖上瓶塞,开始计时,分别在振收稿日期:2006—06—04作者简介:路学刚(1983一),男,学士,从事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发工作.摇3rain,5rain,10rain,15min,20min,25min后加入异丙醇100mL,滴入溴酚蓝指示剂4—6滴,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成黄色.记录盐酸消耗量,计算结果.以上测定均平行进行3次,取平均值.2结果与讨论根据公式:NCO%=4.202×C×(l一)/W×100式中,为空白实验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mL;为试样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mL;C为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摩尔浓度/(mo]/L);W为试样的质量/g.计算出A,B,C,D4种聚氨酯预聚物样品不同反应时间下测得的结果,见表1.Tab.1RelationshipofNCOcontentandreationtime表1反应时间与NCO含量的关系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4种不同NCO含量聚氨酯预聚物在3—25min不同的反应时间下测得的结果误差均不大于0.0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差范围之内.本文所测的4种聚氨酯预聚物分别采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TDI,MDI或IPDI,其NCO含量从3.6%~1.0%.所以,对于工业化生产或对于精确度要求不特别高的情况下,测NCO含量完全可以将滴定前的反应时间缩短至3min.?29?工业生产中聚氨酯顼聚物NC0含■测定方法的改进ZHANJIE2006,27(5)3结论聚氨酯预聚物的游离NCO基团与二正丁胺的反应是很迅速的;工业化生产聚氨酯预聚物,对于NCO的测定,加入二正丁胺后的振摇时间可由15min改为3min,其测定结果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检测时间.[1]HG/T2409—92参考文献AmeliorationofmeasuringmethodofNCOcontentofpolyurethane.prepolymerinindustrialproductionLUXue—gand,DUHou~un,WENJing (ShandongNuoruikeSealingandAdhesionCo.,Ltd.,Jinan,Shandong250033,China)Abstract:PassedtheparallelmeasurementsofNCOcontentofsomepolyurethaneprepolymersamples,thispaperpresentedtheeffectofreactiontimeafteraddingdi(n—buty1)aminetothesystemonNCOcontentmeasuringresult.Thr oughdeterminingtheappropri—atemeasuringtimeforNCOcontentofpolyurethaneprepolymerinindustrialproductiontheefficiencyof measuringworkwasincreased.Keywords:polyurethaneprepolymer;NCOcontent;di(n—buty1)amine;reactiontime巴陵石化环氧树脂又添新品由巴陵石化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与湖南大学化工学院合作开发的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项目,目前已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水性紫外光固化环氧树脂是采用丙烯酸,马来酸酐等对环氧树脂进行结构改性,合成了水溶性可紫外光固化的环氧树脂.所合成的环氧树脂清亮透明,水溶性好,对铝板和木板粘合力强.拜耳上海基地MDI工厂投产位于上海化工区的拜耳材料科技上海一体化基地的单体MDI工厂已经投产.新工厂拥有8万t/a产能,于2006年中旬开始试运行,生产出纯MDI和聚合MDI,其质量完全符合拜耳公司的全球质量标准.柠檬酸三丁酯增塑剂推向市场一种新型无毒防霉抗茵增塑剂柠檬酸三正丁酯(TBC)已由江西旭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投放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市场.TBC的相容性好,增塑效率高,挥发性小,耐水性优良,可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李子东摘编)日本成立”第2代粘接材料研究会”为了探讨高性能,环境友好,可靠性高的新一代粘接材料的发展方向,日本近期成立了”第2代粘接材料研究会”,该会的宗旨是:探讨进一步提高胶粘剂的可靠性,同时降低环境污染的方向.将在2个方向同时开展研究.其一是”粘接再循环化”,包括胶粘剂的分解,回收利用,粘接部位的脱粘等;”解聚型粘接材料”,”生物原料胶粘剂”,以及为达到被粘材料的再利用的目的而必须采用的”可分解胶粘剂”等广泛的课题,都是研究的目标.另一个研究方向是通过结构控制使胶粘剂高性能,强功能化,为此不仅在分子结构中引进官能团和结构单元,而且要探讨分子链中呈2D或3D结构排列的有机一无机纳米杂化高性能材料.例如:”液晶的自身组织化及利用外部电磁场控制排列材料”,”有机聚合物与无机或金属材料的纳米复合体”,”非共价键型网络材料”等均为预期的研究课题.该研究会成立及第1次学术报告会已于2006年4月28日在日本大阪召开.(李健民编译)?30?。
NCO检测方法
![NCO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2c8a17ff00bed5b8f31d01.png)
1 NCO值的测定NCO值是指100g固化剂所含的NCO基团的质量。
除非另有规定,本项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以上试剂,乙酸正丁酯要求水分≤ 0.1%,醇含量≤0.15%,所用蒸馏水均符合GB/T6682-1992实验室三级水规定。
1.1 溶液的配制1.1.1二正丁胺-乙酸正丁酯溶液量取10mL二正丁胺加入50mL乙酸正丁酯中,混合均匀,置于密封容器,本溶液即配即用1.1.2 0.5mol/L HCl标准溶液按GB/T601-1988规定配制及标定。
1.1.3 0.1%(m/V)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1.2 操作方法准确称取(1~1.5)g(准确至0.001g)固化剂置于磨口带塞三角烧瓶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mL二正丁胺丁酯溶液(注:难解时可先加入10mL乙酸丁酯溶解),用瓶塞盖紧,轻轻摇动使其溶解混合均匀,静置20min后,加入30mL无水乙醇,摇匀,入(3~5)滴0.1%溴甲酚绿指示剂,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好变成黄色为滴定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1.3 计算1.3.1 NCO值按式(1)计算(V0—V1)× C HCl×4.2NCO值(%)=————————————(1)m式中:V0——空白试验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V1——试样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C HCl—— HCl标准溶液浓度,mol/L;m——试样质量,g。
1.3.2 结果的表示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不得大于0.2%。
一.要旨:试料以0.5N二正丁胺MEK溶液加入,使其常温下反应,其中未反应(即过剩量的)二正丁胺以0.5N/L标准HCL溶液逆滴定,得含有量(%)。
二.试液准备:1. BPB溴酚蓝指示剂的配制:取溴酚蓝1g加40ml纯净水,用1g NaOH共同研磨,再加入20ml甲醇溶解2. 甲醇(木精)合格的测试方法取甲醇200ml置于三角锥形瓶中,加入溴酚蓝(bromo-pheonl-blue)指示剂1-2滴,以0.1N/L HCL滴定加入,若颜色变黄即合格。
聚氨酯基础知识(通俗版)
![聚氨酯基础知识(通俗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789ea80029bd64783e2cb0.png)
1.4 聚氨酯塑料泡沫特征和分类应用
泡沫塑料是聚氨酯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之一。它的主要 特征是具有多孔性,因而相对密度小,重量轻,绝热性 好,施工成型方便,比强度高。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和 配方的变化,可制成软质、半硬质和硬质泡沫塑料。按 照多元醇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聚酯型和聚醚型聚氨酯 塑料泡沫。按照发泡方法分类,可以分成块状、模塑和 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冰箱、热水器、冷柜、电子消毒 柜等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为硬质聚氨酯塑料泡沫,俗称 硬泡,主要利用了泡沫塑料独特的绝热性。
脆、粉。
3.3 世界主要黑料生产厂家和其经典牌号
目前世界上只有5个国家拥 有黑料的制造自主产权,他 们分别为美国两家,德国两 家,日本两家,中国和英国 各一家。
德国:①Bayer(拜耳
公S等
日本:①三井武田化学
公司经典牌号M-100-2OO等 ②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 (原南阳)经典牌号MR-100-
黑料
• 正称:多亚甲基多苯 基多异氰酸酯
• 俗称:粗MDI、PAPI
基聚 甲氨 酸酯 酯成 成品 品( )氨
注意:黑料不能单纯的称为MDI,因为纯MDI为固体形态
3.2 黑、白料通俗的特性阐述
白料:是多组分多品种混合物,
3.2
可溶于水,但聚酯多元醇不易溶于 水。泡沫中特性是活性高,柔韧,
影响泡孔,反应中过量时,泡体反
硬泡的定义:是指在一定负荷作用下不发生明显变形, 当负荷过大时发生变形后,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塑料 泡沫。
2.1 聚氨酯塑料泡沫保温机理和性能特点
聚氨酯硬质塑料泡沫保温机理:
• 聚氨酯PU本身材料就为热的不良导体,当热量要通过聚氨酯 塑料泡体散发逃逸时,必须经过聚氨酯塑料泡沫特有的无数 结构紧致细密的小气室,有效地减缓了热传导的散热损失。 而且由于气室相互间是密闭状态互连的,这就有效地防止了 热的辐射和对流传导方式造成的热量损耗。
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项目、限量指标和检测方法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fad6900240c844768eaee99.png)
国内外食品接触塑料制品检测项目限量指标要求对比一、总迁移量迁移到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所有物质的量称为“总迁移量” 或“全迁移量” (overallmigration ),对总迁移量的限量指标即为“总迁移限量”( overall migration limit )。
表2-1 中,除模拟物D 外,其它食品模拟物均为沸点不超过120℃的液体,可在常压下加热挥发。
用干净的器皿盛放一定体积的接触过材料的模拟物,加热使模拟物蒸发,留在器皿中的残渣即为迁移物,测定其重量即可计算得出总迁移量。
故此我国和日本又将“总迁移量” 叫做“蒸发残渣” 。
由于加热过程中,材料含有的挥发性组分也会蒸发,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得的总迁移量实际上是材料迁移出的非挥发性组分的总量。
欧盟2002/72/EC 指令对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总迁移量规定了统一的限量,即每千克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不得超过60 毫克( 60mg/kg)。
对容积小于500 毫升或大于10 升的容器类制品,以及薄片、膜或其它不可填充的材料或制品,或无法估算其表面积与所接触食品量之间关系的材料或制品,总迁移限量以每平方分米材料或制品的接触面积表示,即不超过10 mg/dm2。
但对用于婴幼儿食品的产品,其总迁移限量一律以60mg/kg 表示。
由于脂肪类模拟物相对实际食品具有更高的提取能力,对采用这类模拟物进行迁移试验的测定结果,需按85/572/EEC 指令中的相关规则用一个1~5 之间的“模拟物D 缩减换算系数”( DRF)校正后再与限量指标比较。
欧洲理事会在有关决议中对橡胶、硅有机化合物(包括硅橡胶)制品制定了类似的规范,即总迁移量不得超过60 mg/kg 。
我国卫生标准对具体的塑料品种分别规定了蒸发残渣指标,并按模拟物分,多数情况下为≤ 30 mg/L,也有≤15 mg/L 的规定(如ABS、AS);对高压锅密封圈以外的橡胶制品,4%乙酸和正己烷蒸发残渣限量为≤ 2000 mg/L。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339a7078a98271fe910ef9a4.png)
氨纶预聚体-NCO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摘要分别用乙酸乙酯和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对氨纶预聚体中-NCO(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乙酸乙酯法不仅提高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同时降低检测成本。
适用于氨纶预聚体的-NCO含量的跟踪检测。
关键词氨纶预聚体;乙酸乙酯;-NCO0 引言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
聚氨基甲酸酯,英文名:polyurethane。
是由二元酸与二元醇经缩聚生成的聚酯或聚醚,再与异氰酸酯缩合而成的高聚物。
氨纶的用途广泛,生产量日益增加。
-NCO(异氰酸酯基团)含量是氨纶聚合反应中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跟踪检测-NCO含量,确定聚合反应的终点。
目前,-NCO含量的检测方法分为化学滴定法和仪器分析法。
化学滴定法比仪器分析法的精确度低,检测过程中易受到环境、人员、试剂和样品溶解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影响其精确度的主要原因是溶剂和样品溶解条件。
但是由于仪器分析法是二次分析方法,必须依靠化学分析方法提供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检测模型;在实际的生产检测过程中,化学分析法不可缺少。
化学滴定法测定-NCO含量最常用的是采用甲苯-二正丁胺滴定法:将二正丁胺溶于甲苯,使之与NCO反应生成脲,再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由于甲苯与水不互溶,导致盐酸标准溶液与二正丁胺的反应不完全,滴定终点难确定。
因此,该方法需要加入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导致化学试剂用量大,且检测成本很高。
本文作者对此方法进行改进,用乙酸乙酯作为检测溶剂,但反应剂仍是“二正丁胺-甲苯”,无需其它试剂作为增溶剂,使用HCL-乙醇溶液滴定,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1 实验1.1 实验原理氨纶预聚体中的-NCO基团与二正丁胺反应生成取代脲,盐酸-乙醇溶液作为滴定剂,用自动滴定仪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采用动态等当点滴定(EQP)方式确定检测终点。
化学方程式:根据如下公式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含量。
NCO含量=m:试样重量(g)V1:空白试验时盐酸-乙醇溶液的消耗体积(ml)V2:样品试验时盐酸-乙醇溶液的消耗体积(ml)C:盐酸-乙醇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1.2主要仪器与器具T50自动滴定仪(梅特勒-托利多中国),电子天平(0.1mg),量杯,KQ-500B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异氰酸基
![异氰酸基](https://img.taocdn.com/s3/m/5a927332f111f18583d05a35.png)
异氰酸基(NCO)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摘要本文研究了TDI加成物和三聚体中的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快速、简捷、精确度高,适合于聚氨酯树脂合成过程中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测定,提高了聚氨酯树脂合成终点判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异氰酸酯基(NCO)含量快速测定方法提高聚氨酯树脂合成终点判断准确性前言近年来,聚氨酯产品的应用相当广泛,在涂料行业中,聚氨酯涂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及性价比成为广受欢迎的产品,木用涂料中聚氨酯涂料的比例占到70%~80%。
双组分聚氨酯涂料是由含有异氰酸酯基(-NCO)的甲组分和含有羟基乙组分组成,在生产含有异氰酸酯基(-NCO)的甲组分(通常为加成物或三聚体)时,需要通过检验其异氰酸酯基(-NCO)的含量来确定合成反应的终点,如反应过头会导致产品的异氰酸酯基(-NCO)的含量降低,降低成膜时的交联密度,降低漆膜的多项性能,严重的会导致产品在反应釜内胶化,无法使用并严重影响生产,所以过程检验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对聚氨酯涂料的生产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但从很多资料上介绍的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测定方法来看,单次测定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时间需要50分钟至90分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过程质量控制,很难及时判断反应终点,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同时也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在不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检验的及时性,笔者通过相当多的试验,总结出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
1 异氰酸酯基(-NCO)含量检验方法的现状1.1 测试原理大部分资料中介绍的测试原理都基本一致,都是利用异氰酸酯基与过量的二正丁胺反应生产脲,再用盐酸滴定过量的二正丁胺来定量计算异氰酸酯基的含量。
R-NCO+(C4H9)2NH→RNHCON(C4H9)2(C4H9)2NH+HCL→(C2H9)2NH·HCL1.2 操作步骤准确称取3克左右的样品于干净锥形瓶中,加入20ml无水甲苯(或1+1甲苯环已酮),使样品溶解,用移液管加入10.0ml二正丁胺-甲苯溶液,摇匀后,室温放置20~40min,加入40~50ml异丙醇(或乙醇),以几滴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0.5mol/lHCL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由蓝色变黄色为终点。
聚氨酯中游离_NCO含量的测定
![聚氨酯中游离_NCO含量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6840ce8d84868762caaed53a.png)
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2008年第6卷第4期· 16 ·聚氨酯中游离-NCO含量的测定袁月兰(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摘 要:简单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各种测定游离-NCO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红外光谱法、分光光度法及色谱法,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测定原理及其优缺点。
关键词:聚氨酯;游离-NCO;测定中图分类号: TQ323.8; O6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91(2008)04-0016-04收稿日期:2008-04-18作者简介:袁月兰(1983-),女,安徽泗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光谱分析化学。
电子信箱:yuanyuelan0128@126.com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二异氰酸基的反应过程很复杂,副反应多,其中游离的异氰酸酯基(-NCO)对某些聚氨酯产物的稳定性影响极大,这是由于-NCO遇到含活泼氢的物质(如H2O、胺等),会进一步发生扩链、支化或交联反应,从而最终导致凝胶或形成弹性体,因此在实验或生产中对-NCO的含量进行控制尤为重要。
文中对目前国内外测定聚氨酯中游离-NCO的多种方法进行简要述评。
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外较普遍使用的方法,相关报道较多[1 ̄4]。
该法是基于二丁胺与-NCO的反应:(C4H9)2NH + R-NCO→(C4H9)2N-CO-NH-R。
为了定量测定-NCO,可加入过量的二丁胺,让其充分反应,然后用酸回滴过量的二丁胺。
其中试样的溶解可以用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氯苯、三氯苯等溶剂。
多数方法使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并在滴定之前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异丙醇、甲醇、甲苯等),其目的在于组分的溶解和对观察终点有利。
测定步骤为准确称取3g左右的样品放入干净的锥形瓶中,加入20mL无水甲苯,使样品溶解,用移液管加入10.00mL二丁胺-甲苯溶液,摇晃使瓶内液体混合均匀,室温放置20 ̄30min,加入40 ̄50mL异丙醇(或乙醇),加入几滴溴甲酚绿为指示剂,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颜色由蓝色变成黄色时为终点,并做空白实验[5]。
不同类型农药特性及残留检测方法
![不同类型农药特性及残留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0e9f9d00b4c2e3f562763d9.png)
不同类型农药特性及残留检测方法农药是指农业生产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是现代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据统计,如果不使用农药,全球农作物将平均减产近70%,使用农药后,農作物减产率降低至38%左右,其中虫害约14%、病害约12%、草害约12%。
从农药的发展来看,经历了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农药时代及有机合成时代。
随着农药使用的日趋广泛及农药品种的快速更新换代,滥用农药及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
农药残留检测则是监管食品质量安全及保障食品贸易公平公正进行的有效技术手段。
本文对有机合成农药相关特性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 有机氯类农药有机氯类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组分为含有氯元素的有机物的农药,主要包括以苯或以环戊二烯为原料合成的2类化合物。
以苯为原料的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百菌清等,以环戊二烯为原料的氯化烃有狄试剂、艾试剂、氯丹等。
1.1 有机氯类农药特性有机氯类农药理化性质基本相似,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时间长、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为脂溶性非极性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中包括低毒、中毒、高毒农药,急性经口LD50为98~10 000 mg/kg。
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环境中很稳定,已有很多关于水体、沉积物甚至北极圈处检测出有机氯类农药的报道。
该类农药容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毒性可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对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为此,世界各国早已停止对大多数有机氯类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根据电生理学的研究结果,DDT、六六六及环戊二烯类农药有着相同的毒理机制,均为神经毒剂,可引起典型的兴奋、麻痹症状,作用位置是突触。
1.2 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检测方法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高温下比较稳定,所以在残留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是气相色谱法。
ECD检测器又对氯元素有很好的响应,因而GC-ECD对大多数有机氯类农药有很好的选择性及灵敏度。
如《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 761—2008)中关于蔬菜水果有机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其中对林丹的方法检出限达到0.000 2 mg/kg。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综述
![白血病融合基因检测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28653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8.png)
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检测及意义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白血病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特点,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的临床症状,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大部分的白血病中都存在着包括缺失、重复、易位等染色体畸变,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结构变异,原癌基因激活或抑癌基因失活,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编码融合蛋白。
现有报道的染色体畸变已有五十种以上,累及更多数目的融合基因,这些异常已经逐渐成为不同类型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特异性标志。
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的种类多样,常见的融合基因有BCR-ABL、AML1-ETO、PML-RARα、E2A-PBX1、MLL-AF4、TEL-AML1、SIL-TAL1、DEK-CAN、CBFβ-MYH11等。
BCR(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基因是BCR-ABL融合基因的组成部分,与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的形成有关,具有两种转录异构体。
正常的BCR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还尚未清楚,它编码的蛋白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是RAC1和CDC42的GTP酶激活蛋白。
ABL1基因是编码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酪氨酸激酶的原癌基因,与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粘附、应激反应等生命活动相关。
活化的ABL1蛋白通过SH3结构域受到负调控,SH3结构域的缺失会导致ABL1基因转化为癌基因。
CDC2介导的磷酸化能够调节ABL1酪氨酸激酶的DNA结合活化过程,表明ABL1可能在细胞周期中发挥作用。
Nowell及Hungerford于1960年发现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中有一个比G组染色体还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由于首先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发现,故命名为费城染色体。
nco的测定
![nco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cb0cf54e53a580217fcfe86.png)
NCO的实验测定一、实验意义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主要仪器和试剂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意义及目的聚氨酯( PU) 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药品、耐磨等许多优良的性能。
异氰酸酯基(NCO) 是衡量聚氨酯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聚氨酯中的NCO 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实验也是研究聚氨酯合成反应动力学,确定最佳反应工艺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以甲苯和异丙醇作溶剂,采用二正丁胺滴定法测定聚氨酯中的NCO 基团的含量。
了解化学法滴定测定NCO 基团含量的原理,熟悉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甲苯-二正丁胺滴定法将二正丁胺溶于甲苯,使之与NCO 反应,过量的二正丁胺用HCl 标准溶液滴定,即可得到样品中的NCO。
由于甲苯和水不互溶,导致HCl 与二正丁胺反应可能不完全和显色标准,滴定终点难确定。
因此,该方法需要加入大量的异丙醇作为增溶剂,导致溶剂用量大,污染环境,及分析成本很高。
二、实验原理目前对聚氨酯中NCO 基团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精度不如仪器分析法高,但由于其简便经济,仍有很大应用价值。
二正丁胺与NCO 基团的反应比较迅速,约1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测定所用的溶剂一般为低极性溶剂如甲苯;测定的原理为NCO 基团与过量的二正丁胺反应生成脲,过量的二正丁胺再以溴甲酚绿作为指示剂,用盐酸滴定,从而计算出NCO 基团所消耗的二正丁胺量,进而推算出被测试物中NCO 基团的百分含量。
采用二正丁胺反滴定法测定体系中的NCO 基团含量,异氰酸酯与二正丁胺起定量反应生成脲:R-NCO+(C4H9)2N→H RNHCO(NC4H9)2过量的二正丁胺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盐酸与过量的二正丁胺反应:(C4H9)2NH+HC→L (C2H9)2NH· HCLNCO基团含量的计算公式:式中:V1-空白试验用去的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V2-滴定试验用去的盐酸标准溶液毫升数;N-标准盐酸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M-每毫克当量异氰酸酯的克数,0.042 ;G-试样质量,g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仪器:250ml 三角锥瓶,带PE塞或用铝箔包裹的软木塞; ;1000 ml 容量瓶;移液管50ml ;酸式滴定管50ml ;分析天平,最大称量200g,分度值0.1mg ;搅拌棒。
聚氨酯工业中异氰酸酯基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聚氨酯工业中异氰酸酯基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0cbfd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png)
聚氨酯工业中异氰酸酯基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钱锦;刘珊珊;李晓庆;晋京;王小华;薛士壮【摘要】异氰酸酯基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聚氨酯工业有着重要意义.对现阶段用于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包括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核磁共振光谱法、红外法.【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5(044)012【总页数】3页(P2928-2930)【关键词】聚氨酯;异氰酸酯基;检测方法【作者】钱锦;刘珊珊;李晓庆;晋京;王小华;薛士壮【作者单位】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3500;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3500;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3500;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3500;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3500;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瑞安323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异氰酸酯基(NCO)含量的检测对聚氨酯生产过程,尤其是聚氨酯预聚体反应的动力学及合成工艺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异氰酸酯基含量是聚氨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以氨纶[1](聚氨基甲酸酯)为例,作为当前最富有弹性的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断裂伸长率及断裂强力,是生产高档弹性纺织品不可缺少的特殊纺织纤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而氨纶生产过程中预聚合反应物(即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含量会直接影响着氨纶产品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等重要指标,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氨纶预聚体的NCO含量成为氨纶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用于异氰酸酯基含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
本文对现阶段用于测定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
异氰酸酯基易与含活泼氢的物质(如醇类、胺类)发生扩链反应。
目前,用于聚氨酯行业异氰酸酯基检测最常用的化学分析法[2-5]是基于二丁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异氰酸酯基与过量二正丁胺反应生成脲,过量的二正丁胺用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中和,并由此得到待测物中NCO含量。
nco 滴定方法 -回复
![nco 滴定方法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179e9dc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0a.png)
nco 滴定方法-回复NCO滴定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用于测定某种物质中所含NCO(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NCO与含反应活性羟基(-OH)的试剂反应生成尿素,通过测定生成的尿素的量来计算出样品中的NCO含量。
本文将逐步介绍NCO滴定方法的步骤和操作流程。
第一步:试剂的准备在进行NCO滴定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试剂:1. 含NCO的样品2. 甲醇溶液:将甲醇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备浓度为50的甲醇溶液。
3. 甲醇饱和的苯酚溶液:在适量的苯酚中加入甲醇,摇匀,使其饱和。
4. 叠氮化钠溶液:将适量的叠氮化钠加入去离子水中,摇匀,制备5的叠氮化钠溶液。
5. 苯酚酚酞指示剂:将苯酚酚酞溶解在乙醇中,制备0.1的指示剂溶液。
第二步:滴定前的准备工作1. 调节滴定溶液的pH值:将pH值调节至7-9之间,可以使用湿法指示纸或pH计进行准确测量和调节。
2. 样品的预处理:将样品溶解在甲醇中,摇匀,保证样品充分溶解。
第三步:滴定操作流程1. 取10ml的甲醇溶液加入滴定烧杯中。
2. 滴加2滴苯酚酚酞指示剂,溶液颜色变为粉红色。
3. 开始进行滴定时,将甲醇饱和的苯酚溶液从滴定管中缓慢滴入样品溶液中,同时轻轻搅拌。
4. 滴定至溶液颜色从粉红色变为无色,表示反应结束。
记录滴定消耗的滴定剂体积。
第四步:数据处理1. 计算NCO的摩尔浓度:根据滴定剂的体积和浓度,计算出NCO的摩尔浓度。
2. 计算样品中NCO的含量:将NCO的摩尔浓度与样品的摩尔质量进行计算,得出NCO的含量。
第五步:结果分析与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重复试验来验证结果。
2. 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样品中NCO的含量是否符合要求。
3.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总结:NCO滴定方法是一种可靠、简单且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NCO的含量。
通过合理的试剂准备、滴定操作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准确的样品NCO含量。
nco测定方法
![nco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927e8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f.png)
nco测定方法1.2 对于工业生产来说,准确测定nco更是重中之重。
这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质量不好那产品在市场上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企业要是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得把nco测定这个事儿给整明白喽。
2.1 化学分析法中的滴定法。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但很实用的方法。
就像老中医看病,望闻问切,滴定法也是一步一步来。
先准备好合适的滴定剂,然后小心翼翼地进行滴定操作。
这个过程得十分仔细,就像绣花一样,稍微一个不注意,结果就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过呢,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操作比较繁琐,需要操作人员有一定的经验,就像新手开车,得多练练才能熟练掌握。
2.2 仪器分析法中的红外光谱法。
这个方法就比较高大上了。
它就像一个拥有透视眼的超人,能够通过检测特定的红外吸收峰来确定nco的含量。
红外光谱仪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战士,只要操作得当,就能快速准确地给出结果。
但是呢,这仪器可不便宜,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者实验室来说,就像天上的月亮——看得见摸不着。
2.3 还有一种是色谱法。
色谱法测定nco就像是一场接力赛。
样品在色谱柱里就像运动员在跑道上奔跑,不同的成分按照先后顺序被分离检测。
这种方法的分离效果特别好,能够把复杂样品中的nco准确测定出来。
不过呢,色谱法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比较高,就像参加选美比赛,上台之前得好好打扮一番才行。
三、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 不管用哪种方法,样品的采集和保存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像打仗时候的粮草,要是样品采集有问题,或者保存不当,那后面的测定就全白搭了。
采集样品得有代表性,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采一通。
保存的时候要注意环境条件,温度、湿度这些都得控制好,不然样品就容易变质,那就成了“烂泥扶不上墙”了。
3.2 操作人员的素质也不能忽视。
操作人员得像一个严谨的工匠,对测定方法得熟练掌握,而且要有耐心和责任心。
不能粗心大意,不然测定结果就会像风中的蜡烛,忽闪忽灭,一点都不可靠。
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来,不能随心所欲,不然就会捅娄子。
两种方法测NCO
![两种方法测NCO](https://img.taocdn.com/s3/m/acb8ba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f.png)
8
1#
2#13.5Leabharlann 9.613.4 9.4
13.3
13.2
9.2
13.1
a
9
13
b
a b
12.9
c 8.8
c
12.8
8.6
12.7 12.6
传统法
快速法
8.4 传统法
快速法
11
10.8
10.6
10.4
3# 10.2
a
10
b
9.8
c
9.6
9.4
9.2
传统法
快速法
9
g.评估 快速法的测量值平均高于传统法并且测量值更稳定
•传统法中的空白值偏小 •快速法中空白值过大
重新做两组方法的空白实验
10
结论:原先配置的盐酸溶液用传统法测量的空白值偏小 用快速法测定的空白值偏大
h.改进方法 再次对R178E用两种方法进行测定
方法/次数 1(%) 2(%) 3(%)
传统法 9.283 9.203 9.231
快速法
9.173
9.162
1 完成日常检测工作 2 协助UV组PU组同学 3 验证两种对NCO含量的测定方法
1
1 对日常的来样进行有关性能的检测 •溶剂:水份、纯度 •树脂:外观、粘度、酸值、固含 •乳液:外观、粘度、pH值、固含 •固化剂:NCO、固含、粘度、容忍度
2
2 互相交流检测方法
UV PU
3
3 两种测NCO的实验验证 • 实验目的 •对于两种方法的异同 •对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b.实验样品 1#样品为L75加成物 2#样品为R178E三聚体 3#样品为两者的混合物(25%1#+75%2#)
水性聚氨酯的配方
![水性聚氨酯的配方](https://img.taocdn.com/s3/m/def61e7701f69e31433294fd.png)
1、改性三聚体交联剂产品可由TDI 、IPDI 、MD I 和XDI 等异氰酸酯制造。
其芳香族NCO 反应温度在(120—150) ℃,脂肪族NCO 反应温度在(150—200) ℃。
它的最大优点是无黄变, 水白透明, 较适用于羧酸型等水性聚氨酯的常温交联剂。
为增强综合性能, 需采用两个NCO 基团活性不同的二异氰酸酯,并要将反应中产生的端NCO 用多元醇- 羧酸反应掉, 以利于胺中和及产物的水溶性。
由于其熔点高,反应需分阶段在有机溶剂中进行, 有机膦催化剂及120 ℃以上温度, 异氰酸酯可发生自缩聚反应,生成三聚体化合物。
其催化剂中戊杂环膦化氢是最有效的, 反应温度低, 收率可达90 % , 再用三聚催化法促进反应完全, 并对残基进行封闭。
产品配方:NCO :多元醇羧酸( 物质的量比) 为6:1:1.43。
工艺步骤: 多元醇- 羧酸溶液制备, 按配方将新戊二醇、苯偏三甲酸酐、DMPA 、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搅拌,升温至80 ℃, 完成溶解后, 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至透明后, 过滤出料备用。
亚胺预聚体的制备: 按配方将二甲苯、甲苯加入反应釜, 升温至148 ℃回流脱水后, 加入10 % 磷酸( 甲苯) 液降温至120 ℃, 通入氮气, 将TD I 、IPDI 加入单体滴加釜, 在2 . 5h 内完成滴加后, 升温至130 ℃反应1h , 将10 % 戊杂环膦化氢液加入滴加釜, 开始缓慢滴加, 不断观察物料反应情况, 防止爆聚, 滴完在130℃反应2h 、140 ℃1h 、145 ℃30min , 降温至70 ℃, 将多元醇- 羧酸液加入滴加釜开始滴加,滴完在70 ℃反应(2—3) h , 检测NCO 转化率达96 % , 加入10 % 醋酸锂液, 此时有两种工艺: 一是降温至25 ℃, 静置7d ; 二是升温至(80—90) ℃反应(2—3) h , 测游离TD I 在0.3% 以下, 加入10 % 对甲苯磺酸甲酯液、10 % 二甲基吡唑液升温至85 ℃反应20min , 抽真空脱出2/3量的有机溶剂, 再加入亲水溶剂调节固含量为50 % , 降温至50 ℃加入50 % 三乙胺水溶液、N-甲苯二乙醇胺调节p H 值至8.5 , 升温到60 ℃反应至透明, 降温到40 ℃出料。
折光率法测定重松节油中长叶烯的含量
![折光率法测定重松节油中长叶烯的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4e38a5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6.png)
0引言重松节油是松脂加工的主要副产品,约占松节油产量的20%~30%,主要成分有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石竹烯等,其中长叶烯含量占20%~60%[1],长叶烯含多种氧衍生物,如醇、酮、酯等,因具有高价值的香气性质而久负盛名,同时因其分子量大、香气保持时间长,其所含成分进一步合成的产物大多作为名贵的定香剂或保香剂。
因此,重松节油是提取单离长叶烯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重松节油中长叶烯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价值,因此松脂加工企业急需研发一种科学、高效、成本低、操作简便的测定重松节油中长叶烯含量的方法。
《重松节油》(GB/T 31756—2015)[2]中规定的重松节油中长叶烯含量的测定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许多有关松节油组分的定量分析都是采用气相色谱法。
使用气相色谱法需要配备毛细管柱和气相色谱仪,分析成本高、时间长,因此松脂加工企业无法实现规模化应用。
折光率[3-5]是有机化合物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它能被精确且方便地测定出来,作为液体物质纯度的标准,它比沸点更可靠。
利用折光率可确定液体混合物的组成,在蒸馏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物且当各组分的沸点彼此接近时,可利用折光率确定馏分的组成,因为当组分的结构和极性相似时,混合物的折光率和物质的量组成之间常呈线性关系[6]。
本文以长叶烯分析纯试剂配制标准溶液,在恒温20℃环境下测定标准溶液的折光率,绘制标准溶液浓度-折光率曲线,建立利用折光率测定重松节油中长叶烯含量的方法,旨在为生产和应用重松节油的企业提供简便、高效、低成本的测定方法。
1实验部分1.1方法原理长叶烯纯品在一定温度下具有固定的折光率,重松节油经减压蒸馏后只含有长叶烯和石竹烯,长叶烯的含量与折光率成线性关系,采用折光仪测定经减压蒸馏后的重松节油的折光率,即可计算长叶烯的相对百分含量。
1.2仪器和试剂(1)仪器:阿贝折光仪(折光指数测定范围为n D =1.300~1.700,折光指数可读至±0.0001)、配置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和程序升温控制系统的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30m×0.25mm×0.25μm 的内涂非极性、弱极性、极性固定液的石英毛细管)、超级恒温水浴槽。
氨脂级溶剂测定及固化剂配比调整
![氨脂级溶剂测定及固化剂配比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e5da1cbf81c758f5f61f6761.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氨脂级溶剂测定及固化剂配比调整
用双组份聚氨脂胶粘剂复合膜制袋后,热封边附近出现“隧道”
现象,受热后更易剥离,剥离后膜上的胶仍有粘性,这种事故我们称为
“固化不完全”。
固化不完全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一、固化剂不够。
二、
熟化时间不到,提前制袋作业,不同的异氰酸酯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尤其
要注意。
三、溶剂中含水分及游离的醇和酸等杂质,消耗了固化剂中的
NCO基。
四、在高湿度环境中操作空气里的水分进入胶中。
前两个原因通
过取得数据就能控制,至于溶剂中的水分和杂质目前一般印刷厂还无法定
量检测,以致频频出现质量事故,且事故原因较难界定。
究竟何种质量的
乙酯才能用于聚氨脂胶粘剂呢?
国标GB3728-91对酯酸乙酯的要求是纯度不低于99%,水分
≤0.2%,显然这个标准太宽。
汉高公司所谓“氨脂级”溶剂的要求是统一
计划大于99.9%,水分小于300ppm,游离醇小于200ppm,似乎又太严。
我们认为应根据国内乙酯的较高统一计划建立评判标准,实测乙酯中水分及
杂质对NCO基消耗的程度,调整固化剂配比,从而根除固化不完全事故较为切实可行。
氨脂级溶剂的测定
能用于聚氨酯胶粘剂的溶剂叫氨脂级溶剂。
与一般工业品相比,除
了水分还必须尽量减少游离醇和酸的含量,以免与NCO基反应。
考查是否属氨脂级溶剂有一个指标,即“异氰酸酯当量”。
异氰酸酯当量指消耗1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NCO值的测定
NCO值是指100g固化剂所含的NCO基团的质量。
除非另有规定,本项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以上试剂,乙酸正丁酯要求水分≤ 0.1%,醇含量≤0.15%,所用蒸馏水均符合GB/T6682-1992实验室三级水规定。
1.1 溶液的配制
1.1.1二正丁胺-乙酸正丁酯溶液量取10mL二正丁胺加入50mL乙酸正丁酯中,混合均匀,置于密封容器,本溶液即配即用
1.1.2 0.5mol/L HCl标准溶液按GB/T601-1988规定配制及标定。
1.1.3 0.1%(m/V)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0.1g溴甲酚绿,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
1.2 操作方法
准确称取(1~1.5)g(准确至0.001g)固化剂置于磨口带塞三角烧瓶中,用移液管准确移入10mL二正丁胺丁酯溶液(注:难解时可先加入10mL乙酸丁酯溶解),用瓶塞盖紧,轻轻摇动使其溶解混合均匀,静置20min后,加入30mL无水乙醇,摇匀,入(3~5)滴0.1%溴甲酚绿指示剂,用0.5mol/L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好变成黄色为滴定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1.3 计算
1.3.1 NCO值按式(1)计算
(V0—V1)× C HCl×4.2
NCO值(%)=————————————(1)
m
式中:
V0——空白试验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1——试样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HCl—— HCl标准溶液浓度,mol/L;
m——试样质量,g。
1.3.2 结果的表示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不得大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