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底泥耐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吸附特性

合集下载

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净水能力分析

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净水能力分析

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净水能力分析付军;郝博;董元彦【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7(46)3【摘要】从养猪场的排污池池水以及淤泥中分离纯化得到4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P1、P2、P3、P4.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对碳源利用能力以及活细胞光吸收特征的鉴定结果:P1为褐螺菌属莫氏褐螺菌(Phaeospirillum molischianum),P2为红螺菌属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P3为着色菌属小着色茵(Chromatium minus),P4为红菌属东方红茵(Rhodobium orientis).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这些菌株对灭菌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以衡量它们的净水能力.结果显示,P1,P4对污水的COD降低作用最明显,COD降低率分别为55.2%和37.9%.【总页数】3页(P390-392)【作者】付军;郝博;董元彦【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1【相关文献】1.一株光合细菌的净水能力分析* [J], 董艳珍;亓东明2.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用于水质净化的初步研究 [J], 邓晓皋;唐斌3.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在养殖罗非鱼中的应用 [J], 黄志勇;王海胜;蒋培霞;宋安东;刘志培4.几株光合细菌DAN的G+Cmol%及DNA—DNA同源性的测定 [J], 姚竹云;张肇铭5.天山1号冰川前缘土壤中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氮转化能力分析 [J], 刘珍珠; 曾军; 樊振; 高雁; 李玉国; 刘欢欢; 马贵军; 娄恺; 刘建伟; 晁群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对铅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对铅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山西农业科学 2024,52(1):94-10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对铅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焦子乐 1,2,李建华 1,2,陈潇晶 1, 2,3,卢晋晶 1,2,郜春花 1,2,徐明岗1,2(1.山西农业大学 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3.山西大学 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较游离微生物能更好地钝化重金属。

研究旨在探究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性能及机理,为其污染场地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以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为对象,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系统研究材料的用量、pH 、吸附时间和铅溶液质量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动力学、热力学模型拟合的方式描述铅吸附过程,结合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技术对吸附机理进行探究。

结果表明,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用量为0.4 g/L 、pH 值为4、吸附时间大于12 h 时,在200 mg/L 铅溶液中吸附性能最优,最大吸附量达到338 mg/g ;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 模型显示,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且铅离子以单分子层的形式排列;热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是自发的吸热反应,温度升高会促进反应的发生。

材料表面钙、钠等元素的离子交换作用及羟基、羧基、羰基、酰胺基等活性基团的络合沉淀作用,促进了风化煤固定化微生物材料的铅吸附作用。

在铅质量浓度为200 mg/L ,材料用量为0.4 g/L 、pH 值为4、吸附时间大于12 h 时,可实现材料吸附性能的最大化。

材料表面的Ca 、Na 等元素与铅的离子交换作用以及羟基、羧基、羰基、酰胺基与铅的络合沉淀作用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关键词:铅污染修复;固定化微生物材料;吸附特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吸附机制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4)01‒0094‒07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Lead by WeatheredCoal-Immobilized Microbial MaterialsJIAO Zile 1,2,LI Jianhua 1,2,CHEN Xiaojing 1,2,3,LU Jinjing 1,2,GAO Chunhua 1,2,XU Minggang 1,2(1.Institute of Eco -environmental Industry Technology ,Shanx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nvironment and NutrientResource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31,China ;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3.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Weathered coal -immobilized microbial materials can better passivate heavy metals than free microorgan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lead ad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by weathered coal -immobilized microbial material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basis for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taminated sites. In this study, the immobilized microbial materials by weathered coal were taken as the objects,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adsorbent, pH, adsorption time, and solut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lead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batch adsorption experiment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lead was described by fitting 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models, and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as achieved in a lead solution of 200 mg/L with a dosage of 0.4 g/L of weathered coal -immobilized microbial materials, pH=4, and an adsorption time of more than 12 h. The maximum adsorption amount reached 338 mg/g. The pseudo 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and Langmuir model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dominated by chemical adsorption, and lead ions were arranged in a single molecular layer. Thermodyna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action was a spontaneous endothermic reaction, and temperature rise promoted the occurrence of the reaction. The ion exchange action of elements such as calcium and sodium, as well as the complexation and precipitation action of active groups such as hydroxyl, carboxyl, carbonyl, and amide groups, promoted the lead adsorption of the material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s could be achieved when the lead concentration was 200 mg/L, the dosage of weathered coal -immobilized microbial materials was 0.4 g/L, pH=4, and the adsorption time was more than 12 h. The main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the ion exchange action between the elements such as calcium and sodium on the surface of the materials and lead, and the complexation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4.01.12收稿日期:2023-03-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20YFC1806504-0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03021224137);山西省博士来晋奖励项目(SXBYKY2021089);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1BQ48,2021BQ49)作者简介:焦子乐(1997-),女,山西晋中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重金属污染修复。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任广明;曲娟娟【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1)002【摘要】试验通过传统微生物分离筛选方法从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具有铅抗性的细菌PZ-1,并对该菌株的生物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PZ-1在pH 6.0、Pb2+浓度为100 mg·L-1、投菌量为50 g·L-1时其吸附率可达95%;在pH 6.0、Pb2+浓度400 mg·L-1、投菌量为20 g·L-1、吸附时间25 min时吸附效果最好,此时对Pb2+的吸附容量为137.5 mg·L-1,吸附率为77.19%.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PZ-1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PZ-1为芽孢杆菌属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总页数】6页(P55-60)【作者】任广明;曲娟娟【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铅抗性细菌的筛选及其对铅活化的研究 [J], 王旭梅;盛楠;王红旗2.一株抗铅细菌的分离鉴定与抗铅性能研究 [J], 瞿佳;赵玲侠;孙晓宇;陈锐;路鹏鹏;沈卫荣3.抗重金属铜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吸附性能研究 [J], 刘海燕;张利平;石楠;张秀敏4.细菌菌株MS1的铅锌抗性和吸附性能研究 [J], 吴方猛;何怀东;颜君岚;杨丹菁;靖元孝5.1株鞘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对铅离子吸附条件的研究 [J], 郑虹;乐增焜;邓加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鱼塘底泥中紫色非硫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鱼塘底泥中紫色非硫细菌的分离及鉴定
( v师 范 学 院 生 命 科 学 系 , 南 周 口 4 6 0 ) 周 l 河 60 1
摘要 :为 了解鱼塘 污泥 中光合 细 菌的类 群分 布 , 用特 异 性培 养 基 对采 自周 口地 区鱼塘 的 泥 水样 利 品进 行 富集 、 离和 纯化 , 到 4株 紫色非硫 细菌 ( NS ) 分 得 P B 。根 据 菌落及 菌体 形 态学观 察 、 细胞吸 活
关键 词 :紫 色非硫 细 菌;富集培养 ; 离;培养 分
中图分类 号 :¥ 6 . 1 9 3 2 1 文献 标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3 6 ( 0 2 0 0 4— 2 8 2 1 )4—0 5 1 4—0 3 。
I o a i n a d n iia i n o r l n s le s l to nd I e tfc to fPu p e No — u f r
河 南 农 业 科 学 , 0 2, 1 4 : 5 — 5 2 1 4 ()1416
J u n l fHe a rc lu a ce c s o r a n n Ag iu t r l in e o S
鱼塘 底 泥 中紫 色 非硫 细 菌 的分 离及 鉴定
樊 淑华 , 永 立 王
பைடு நூலகம்
光合 细 菌 ( h t y te cbcei, S ) 自然 p oosnh t atr P B 是 i a
料及饵料 添加 剂L 。在周 口地 区 , 3 ] 紫色非硫 细菌 制剂 在水产养殖业 中应 用非常广泛 , 主要用 于养 殖池 内水
Ba t ra f o t d m e t ft a i g Po d c e i r m he Se i n s o he Re rn n
FAN h — u , ANG n —i S uh a W Yo g l

泥鳅普通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泥鳅普通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原菌W2对泥鳅的半致死浓度为2. 46 X 105 CFU/ mL(如表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2.1病原菌的分离及人工感染试验 从病鳅病灶部位共分离得到7株优势菌(W2,
革兰氏染色液(安徽巢湖市弘慈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细菌微量鉴定管(天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杭州), 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药敏纸片(滨和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杭州))。
LB培养基:酵母提取物5 g/L,胰蛋白胨10 g/ L,NaCl 10 g/L,琼脂20 g/L(液体培养基中不加), pH7 2。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ause of death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with disease in Wushanqiao Village , Dunshang Town , Lianyungang City , so as to formulate control measures , a strain of bacterial pathogen (W2)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diseased 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inafarminLianyungang,byusingconventionalmicrobialisolationtechnologyandmolecularbiology methods Thestrain wasidentifiedby morphological,biochemical methods and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and the LD50 was calculated by the Karber method . Drug sen­ sitivity was tested by disc difusion test (K-B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W2 was dentified as Proteus vulgaris and its LD50 to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was 2. 46 X 105 CFU/ mL. The Proteus vulgaris W2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ciprofloxacin, cefixime, norfloxacin, enrofloxacinandtetracycline,moderatelysensitivetogentamicin,streptomycin,chloramphenicoland cotrimoxazole,andresistanttorifampicinandamoxicilin Theresultsprovidetheoreticalbasis for biological control of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disease. Key words: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 LD50 ; drug sensitivity test; Proteus vulgaris

耐铅锌离子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特性_刘永霞

耐铅锌离子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特性_刘永霞
[23] 向师庆,郝晋文,翟保国.华北地区主要针叶 林 下 森 林 腐殖质类 型 的 研 究 [J].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1986,8 (4):54-65.
[24] 向师庆,郝晋文,翟保国.华北地区主要阔叶 林 下 森 林 腐殖质类 型 的 研 究 [J].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1987,9 (1):34-45.
范 围内吸附基本符合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行为,重金属离子浓度为300mg/L 时0a菌对 Zn2+ 、Pb2+ 离子
最大吸附量分别达23.6mg/g和31.7mg/g;pH 为3~6 时 对 Zn2+ 、Pb2+ 的 去 除 率 较 高,pH 值 为 7.5 时 分
别对 Zn2+ 、Pb2+ 的吸附量最高,为30.96mg/g 和 23.5mg/g;吸 附 率 与 吸 附 时 间 符 合 吸 附 + 细 胞 膜 传 输 模
Key words:lead and zinc-tolerant strain;microbe;isolation;biosorption
随着我国工业 化 进 程 的 加 快,长 期 积 累 的 重 金 属污染问题开始逐 渐 显 露,由 于 重 金 属 进 入 环 境 后
不能被生物降解且往往参与食物链循环并最终在生 物 体 内 富 集 ,破 坏 生 物 体 正 常 的 新 陈 代 谢 ,对 生 态 环
[25] Augusto L,Bonnaud P,Ranger J.Impact of tree spe- cies on forestsoil acidification[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8,105(1/3):67-78.
[26] 庞学勇,包维 楷.岷 江 柏 林 下 土 壤 养 分 特 征 及 种 群 间 差 异 分 析 [J].山 地 学 报 ,2005,23(5):596-605.

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中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中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中磷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张彦浩;杨月彪;赵强;周冉;张志斌
【期刊名称】《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39)3
【摘要】研究不同频率干湿交替条件下,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变化及其与生物群落结构的关联性,可为维持南四湖消落带水生态系统健康及保障南四湖水质提供技术支持。

文章模拟了南四湖消落带底泥不同频率干湿交替过程,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底泥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底泥总磷、无机磷呈降低趋势,而有机磷基本保持不变;不同干湿交替过程中消落带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但群落丰度变化显著;频繁干湿交替不利于消落带底泥保持微生物多样性;消落带底泥中蓝藻门(Cya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与底泥中NaOH-P呈显著负相关,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总磷则呈正相关。

【总页数】7页(P128-134)
【作者】张彦浩;杨月彪;赵强;周冉;张志斌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2
【相关文献】
1.消落带土壤黑碳降解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及酶活特征
2.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与立柳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动态变化
3.南四湖消落带底泥磷形态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及释放风险4.白鹤滩水库消落带优势植物银胶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潜在代谢功能分析5.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携带phoD基因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高吸附、高耐受重金属铅的植物乳杆菌YW11[发明专利]

一种高吸附、高耐受重金属铅的植物乳杆菌YW11[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高吸附、高耐受重金属铅的植物乳杆菌YW11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贞耐,刘少莉,许世玉,朱晨,王秋雨
申请号:CN201910531172.4
申请日:20190619
公开号:CN110575816A
公开日:
201912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吸附、高耐受重金属铅的植物乳杆菌YW11。

本发明提供了植物乳杆菌YW11在吸附重金属铅中的应用。

植物乳杆菌YW11在铅离子的吸附率高达99.9%,与其他乳酸菌相比,具有很强的铅吸附优势。

同时,植物乳杆菌YW11对铅也具有极耐受性。

本发明对减少重金属污染,保障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人:北京工商大学
地址:10248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秦梦楠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铅的去除效果对比

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铅的去除效果对比

不同人工湿地基质对铅的去除效果对比陈文虾【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18(0)8【摘要】采用等温吸附实验研究沸石、生物陶粒、磁铁矿石、膨胀珍珠岩、砾石及石英砂这六种人工湿地基质对铅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沸石、磁铁矿石和砾石对铅的吸附量均随着铅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生物陶粒、膨胀珍珠岩及石英砂随着铅溶液浓度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6种基质对于铅的吸附量总体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沸石、磁铁矿石、砾石、生物陶粒、膨胀珍珠岩、石英砂;除沸石外,其余5种基质对P b2+的去除率随着铅溶液溶度的增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通过比较实验结果,确定沸石为除铅效果较理想的人工湿地基质.最后,用沸石和香蒲组建人工湿地系统,验证沸石作为基质对酸性含铅废水的处理效果,经分析实验数据表明:其出水到后期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排放标准.因此,确定可用沸石作为人工湿地处理酸性含铅废水的基质,其对铅的处理效果很好.【总页数】3页(P93-95)【作者】陈文虾【作者单位】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5180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相关文献】1.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的沿程去除效果分析 [J], 葛俊;臧振亚;潘洋2.基于Elman网络和小波去噪的人工湿地复合基质对COD去除效果的模拟 [J], 梁启斌;刘云根;田昆;杨杨;王万宾3.不同负荷下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J], 余丹;崔玉波;彭举威;张丽苹;阚红明;韦新东4.不同曝气强度对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J], 李海涛;祁建民;张磊;王明;傅高健;杜存浩;武晗琪;倪利晓5.不同尺度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及病原菌的去除效果研究 [J], 熊瑛;张列宇;车伍;王雷;吕晶晶;余芃飞;刘田;吴易雯;李国文;李曹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株香蒲根际土壤脱氮菌株的脱氮特性及鉴定

一株香蒲根际土壤脱氮菌株的脱氮特性及鉴定

rmo a rt o y h o l eice e o 4 % t 0 at d igp r igs ano P . yaay igte e v l ae f p ac udb ra df m 6 o9 % f ra dn ui n t i f 1 B lzn T n s r e y f r X n h
术研 究中心, 山东 济 南 2 0 6 ) 50 1
摘要:从南四湖人工湿地植物香蒲根际土壤 中分离得到一株反硝化 XP I菌株, 对其生态影响因子、反硝化能力、生长曲线进行了研究, 并
在 实验 室 条件下 利 用菌株 XP 反植 于湿 地植 物香 蒲根 际土 壤, 察对 香蒲 的强 化脱氮 作 用. 果表 明, I I 考 结 XP 菌株 反硝化 作用 的最 佳碳 源为柠 檬 酸钠 ; p 值 为 70 9 在 H . . 围 内有 良好 的脱氮 效果 , - 0范 最佳 p 值 为 8O最佳 碳源 与氮 源 比为 7最 佳初 始氮 浓度 为 3mgLXP 菌株 8 H .; ; 0 /. 1 h后 进 入指 数 增长 期, 总氮 去 除率 可达 9 %以上. 该菌 株强 化香 蒲脱 氮, 于强化 湿 地脱氮 工 艺 中亚 硝酸 盐 的去 除起主 要作 用, 同条件 最终 0 用 对 在相 下总氮 去 除率 由 4 %提 高到 9%以上 , 6 0 强化脱 氮 作用 明显 , 良好 的实 际应 用前 景. 过形 态观 察,P 有 通 X 1菌株 为短杆 状革 兰 氏阴性菌 , 约 大小 (. ~ . ×0  ̄ .)m; ISrNA 基 因测序 、系 统发 育树 分析 , I 0 5 03 (. o8 经 6 2 ) 6 R XP 菌株 为类 芽孢 杆菌 (anbc l . P e i iu s ) a lsp .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耐铅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吸附能力的初步研究
摘要: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铅来驯化土壤微生物,然后利用一系列不同铅浓度的'PDA培养基分离耐铅微生物,结果获得一株耐300 mg/L铅的细菌Pb-R-1和二株分别耐750 mg/L和900 mg/L铅的真菌Pb-R-2和Pb-R-3,通过鉴定得知,Pb-R-2菌株为曲霉,Pb-R-3菌株为青霉;不同成分培养基(有铅或无铅)传代培养实验表明,3个菌株有稳定的耐铅遗传性;通过液体悬浮培养获得:Pb-R-1、Pb-R-2和Pb-R-3对Pb2+的吸附率依次为35.5%、75.5%和48.2%.采用3个菌株浸种试验表明,小麦的发芽率几乎不受影响, 其它的受影响差别较大.因此,用Pb-R-2吸附小麦土壤中的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作者:王俊丽王忠任建国 WANG Jun-li WANG Zhong REN Jian-guo 作者单位:王俊丽,王忠,WANG Jun-li,WANG Zhong(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任建国,REN Jian-guo(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期刊:污染防治技术 Journal: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3(1) 分类号:X172 X132 关键词:铅微生物筛选吸附能力。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铅抗性细菌的分离及吸附性能研究

t nwa 0mg・‘wi 0g・~bo s . Z 1e hbtd mo t f ciec p bl fP wh s is r- i s1 L’ t 5 L ima s P - x ii s e t a i o 旷 o 0 h e e v a i y t o e bo p o
mi ig dsr t n o— d or t n p op t ft tan we e a alz d. e r s l h wed t tPZ 1 nn iti .a d bi a s p i r eres o he sr i r n y e Th e ut s o c o i s ha -
第4 卷 第 2 1 期
21 0 0年



4 ()5  ̄ 9 l : 55 2
Fb2 0 e . 0l
J un lo rh a tA c l rlUnv riy o ra fNo tes ut a iest u
铅 抗 性细 菌 的分 离 及 吸 附性 能研 究
e h bt d mo e e ecie c p it fpb * o e is r t n r t s u 0 9 x i i r f t a ably o 2 wh s bo o i a e wa pc 5%, e h 2 c n e ta e v i p o wh n t e pb . o c n r -
Ab t a t t n e d rssa tb ce im s i ltdfD c na n td s i h a -ic s r c :A sr g Ia e i n a tr o t u wa oae n m o t mi e ol i te l dzn s a sn e
( a iu u ls o B cl s mi l p u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

研究,结合南四湖重金属污染特征,设定 5 种重金属生
物 毒 性 响 应 因 子 Tir 的 数 值 分 别 为 :Hg:30 ;As :10 ;Cu : 5 ;Pb :5 ;Zn :1 。 本 次 工 作 确 定 的 指 标 Efi、RI 、Igeo 污 染 强 度分级标准见表 1。
收 稿 日 期 :2009-06-02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南四湖上级湖污染的主要来源。 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合理化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南 四 湖 ; 重 金 属 污 染 ; 风 险 评 价
中图分类号:X82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09)-09-0022-03
1前 言
湖泊底泥是水体污染物的重要宿体。 由汇水区得 到补充的重金属被水体中悬浮物吸附并最终沉积到湖 泊水体表层底泥中,其中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微生物、 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的作用重新进入生态系统, 从而 对水体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 通常,底泥中的金属浓 度比水中的元素浓度高几个数量级且有明显的分布规 律, 因此可以把底泥视作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程度的 “指示剂”, 这有可能使通过对湖泊底泥研究来评价人 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 地质积累指数 (Igeo) 是 Müller 等 人 利 用 重 金 属 总 浓 度 与 背 景 值 的 关 系 来确定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参数, 其优点是给出很直观 的重金属污染级别, 是用来反映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 程度的常用指标,但其侧重单一金属,未引入生物有效 性和相对贡献比例及地理空间差异; 而潜在生态风险 指 数 (RI) 则 体 现 了 生 物 有 效 性 和 相 对 贡 献 比 例 及 地 理 空间差异等特点, 是综合反映底泥中重金属对生态环 境影响潜力的指标,但其毒性加权系数带有主观性,因 此 需 要 Igeo 和 RI 的 相 互 补 充 和 借 鉴 。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探究起首,探究人员收集了南四湖及其主要入湖河口的沉积物样本。

通过分析样本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他们发现南四湖的沉积物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物。

主要入湖河口的沉积物污染相对较高,而南四湖内部的沉积物则相对较低。

这表明主要入湖河口是南四湖沉积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接下来,探究人员对南四湖的沉积物样本进行了磷吸附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南四湖沉积物对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探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磷的吸附和释放过程。

他们发现,磷的吸附与沉积物中的铝和铁氧化物含量有关。

铝和铁氧化物是南四湖沉积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表现出在吸附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探究发现,沉积物中磷的吸附释放过程与水体pH值和温度有关。

在酸性条件下,磷的吸附能力较弱,而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

此外,随着水温的提高,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也增强。

这些发现表明,南四湖沉积物中的磷吸附释放过程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南四湖沉积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物,主要入湖河口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南四湖沉积物对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且磷的吸附和释放过程受到沉积物中铝和铁氧化物的含量、水体pH值和温度的影响。

这些探究结果对于南四湖的污染控制和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该地区的环境保卫提供了参考综上所述,南四湖沉积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物,主要入湖河口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南四湖沉积物对磷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且磷的吸附和释放过程受到沉积物中铝和铁氧化物的含量、水体pH值和温度的影响。

这些探究结果对于南四湖的污染控制和水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该地区的环境保卫提供了参考。

进一步的探究可以探究其他环境因素对磷吸附释放过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水质管理措施,以缩减南四湖的污染物输入,保卫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

浮游球衣菌的分离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浮游球衣菌的分离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

浮游球衣菌的分离及其对铅离子的吸附性能秦玉春;关晓辉;魏德洲;沈岩柏【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5(026)007【摘要】利用改进后的菌种分离方法,从某污水中分离得到一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曲线、菌种保藏方法及其对Pb2+的吸附特性.经研究确定该菌株为第十四群鞘细菌类(sheathed bacteria)球衣菌属(Sphaerotilus)浮游球衣菌(Sphaerotilus natans).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浮游球衣菌对Pb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在10 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在pH值约为5.5,菌的质量浓度为0.6 g/L,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不大于20 mg/L时,Pb2+去除率接近100%.【总页数】4页(P687-690)【作者】秦玉春;关晓辉;魏德洲;沈岩柏【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电力学院应用化学系,吉林省吉林市,132012;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2【相关文献】1.浮游球衣菌对Pb2+、Cu2+、Zn2+、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J], 秦玉春;关晓辉;王立文;魏德洲2.用固定在聚砜基体中的浮游球衣菌生物吸附铜的平衡和动力学分析 [J], BeolchiniF3.浮游球衣菌-纳米Fe_3O_4生物吸附剂处理电镀废水中Cd(Ⅱ)和Cr(Ⅵ)的研究[J], 秦玉春;秦玉华4.浮游球衣菌对Cu^(2+)的吸附及生物吸附机理初探 [J], 秦玉春;关晓辉;王海涛;鲁敏5.纳米Fe_3O_4负载的浮游球衣菌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工艺研究 [J], 关晓辉;秦玉春;王立文;尹荣;鲁敏;杨迎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地表覆被下南四湖表层底泥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不同地表覆被下南四湖表层底泥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不同地表覆被下南四湖表层底泥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李爽;张祖陆;孙媛媛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
【年(卷),期】2012(19)3
【摘要】对南四湖水生植被区、农田居民地、养殖区、自然水面的29个采样点表层底泥TN、TP和TOC的含量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地表覆被下表层底泥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底泥和上层覆水所含营养元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了营养元素的可能来源。

利用有机指数,对底泥有机污染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南四湖养殖区和农田居民地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植被区和自然水面还尚未受到富营养化威胁。

表层底泥的TN主要来自内源有机氮,TP主要来自外源无机磷。

【总页数】5页(P185-189)
【关键词】富营养化;表层底泥;地表覆被;南四湖
【作者】李爽;张祖陆;孙媛媛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4;X502
【相关文献】
1.长湖表层底泥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分析 [J], 王毅;罗静波;郭坤;柴毅;何勇凤;杨德国
2.草鱼不同养殖模式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J], 郭永坚;王芳;刘红
彩;张振东;董双林;高勤峰;张美昭
3.南四湖表层底泥有机质及氮磷分布特征 [J], 张双双;武周虎;张洁;牟天瑜
4.海伦市耕地表层黑土中有机碳与不同矿物态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J], 谭琴;童蕾;马乃进;李玉琼;陈伟涛;孙松;戴慧敏;初禹;杨汉水
5.南四湖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 [J], 杨丽原;王晓军;刘恩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耐铅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耐铅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耐铅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大伟,高玉时,蒲俊华,刘茵茵,马丽娜,陆俊贤,唐修君,葛庆联,贾晓旭
申请号:CN202010294252.5
申请日:20200415
公开号:CN111304136A
公开日:
202006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微生物分离方法领域的一种耐铅贝莱斯芽孢杆菌及其分离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耐铅贝莱斯芽孢杆菌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9020,该耐铅贝莱斯芽孢杆菌来源于鸡盲肠内容物,通过含铅的LB固体培养基培养筛选得到,该贝莱斯芽孢杆菌可以在高浓度的铅环境生存,并对铅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可用于去除动物饲料中的铅元素,使动物能够健康成长。

申请人: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地址: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仓颉路5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扬州润中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谢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 度 的 Pb2+ 的 培 养 基 中 分 别 加 入
2mL菌 悬 液,在 预 先 设 置 好 的 不 同 条 件 下 吸 附 后,在
10000r/min条件下离心 5min,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法测定 Pb2+浓度(每组做 3个重复),设置每组中不加入菌体
的组为对照组[12]。按如下公式分别计算菌株对 Pb2+的吸附
董 欣,袁 坤,徐 佳,吴艾艾,董志远,陈 磊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曲阜 273165)
摘要: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并能起到富集作用,是进行土壤净化的重要力量。 分离鉴定南四湖底泥中的抗铅菌株,并且对其吸附特性进行研究。从南四湖底泥中采集土样,经过分离、培养,最终筛 选出 2株抗铅菌株。对所得菌株进行 16SrDNA测序和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其种属后对其 Pb2+质量吸附特性进行 研究。结果:菌株 1D、8A最大耐 Pb2+浓度分别为 700mg/L和 600mg/L。16S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 1D、 8A分别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彭氏变形杆菌(Proteuspenneri)亲缘关系最近。经过吸附性能测试,菌株 1D 在 35℃、pH值 =5、Pb2+质量浓度为 100mg/L、菌体投放量为 30g/L、转速为 180r/min、吸附时间为 15min时吸附效 率最高;菌株 8A在 20℃、pH值 =7、Pb2+质量浓度为 300mg/L、菌体投放量为 20g/L、转速为 180r/min、吸附时间为 5min时吸附效率最高。此外,2株菌株对 Zn2+、Cu2+、Co2+和 Fe2+等重金属也有一定的耐受性。筛选到的菌株抗铅 性能高、吸附性好,丰富了微生物修复的生物资源库,同时对于吸附特性的研究又可以为抗重金属菌株筛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铅;吸附;蜡样芽孢杆菌;彭氏变形杆菌 中图分类号:S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3-0314-06
容量 q(mg/g)和吸附率 Q:
q=(Ci-Cf)/Cb;
(1)
Q=(Ci-Cf)/Ci×100%。
(2)
式中:Ci代表在菌体吸附前的 Pb2+的质量浓度,mg/L;Cf代
表在菌体吸 附 后 的 Pb2+的 质 量 浓 度,mg/L;Cb 代 表 吸 附 剂
(菌体)的投加量,g/L,其中,各个数值均按鲜质量计算。
1.5.1 Pb2+质量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设置恒定条件:转
速 160r/min、pH值 6.0、菌量 10g/L,分别控制 Pb2+的质量
浓度为 100~700mg/L(每间隔 100mg/L为 1个梯度,共 7个
梯度),在温度 30℃条件下,振荡 30min,随后取上清液,经过
稀释后,测定不同条件下上清液中 Pb2+质量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培养基 筛选菌株的土壤样品采自南四湖南阳湖区表层底泥。 基础 LB液体培养基:酵母提取物(酵母浸粉)5g,胰蛋
白胨 10g,氯化钠 10g,蒸馏水 1000mL;调节 pH值至 7.0~ 7.2;1×105 Pa灭菌 20min。
基础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琼脂 10g,牛肉膏 3g,蛋 白胨 10g,氯化钠 5g,蒸馏水 1000mL;调节 pH值 7.0~ 7.2;1×105 Pa灭菌 20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耐铅菌株筛选与鉴定 在不断升高培养基的 Pb2+质量浓度后,最终经过分离与
筛选,得到了能在 Pb2+质量浓度最高为 700mg/L培养基中 生长的菌株 1D,能够在 Pb2+质量浓度最高为 600mg/L培养 基中生长的菌株 8A。 2.1.1 菌落形态特征 菌株 1D、8A的菌落形态如图 1、图 2 所示,表 1为其菌落特征的描述。
— 314—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 47卷第 13期
董 欣,袁 坤,徐 佳,等.南四湖底泥耐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吸附特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3):314-319.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9.13.074
南四湖底泥耐铅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吸附特性
将 ZnSO4 加入 10份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基础培养基中,使其对 应的 Zn2+的质量浓度依次为 10、20、30、…、90、100mg/L(每
间隔 10mg/L为 1个梯度,共 10个梯度),同理加入 CuSO4、 CoCl2、HgCl2、Fe2(SO4)3 溶液至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基础培养 基中。在 5种重金属不同离子浓度的固体培养基上分别涂布
1.5.2 吸附 时 间 对 吸 附 效 率 的 影 响 设 置 恒 定 条 件:转 速
160r/min、pH值 6.0、菌量 10g/L时,Pb2+质量浓度 100mg/L, 在温度 30℃条件下,分别控制振荡时间为 5~35min(每间隔 5min为 1个梯度,共 7个梯度),在吸附后取上清液,经过稀 释后,测定不同条件下上清液中 Pb2+质量浓度。 1.5.3 pH 值 对 吸 附 效 率 的 影 响 设 置 恒 定 条 件:转 速 160r/min、菌量 10g/L、Pb2+质 量 浓 度 100mg/L,分 别 控 制 pH值至 3.0~8.0(每间隔 1.0为 1个梯度,共 6个梯度),在 温度 30℃条件下,振荡 30min,取上清液稀释后测定不同条 件下的 Pb2+质量浓度。 1.5.4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设置恒定条件:转速 160r/min、 pH值 6.0、菌量 10g/L、Pb2+质量浓度为 100mg/L,分别控制 温度条件为 20~40℃(每间隔 5℃为 1个梯度,共 5个梯 度),振荡 30min,取上清液稀释后测定不同条件下的 Pb2+质 量浓度。 1.5.5 菌体投加量对吸附的影响 设置 恒 定条 件:pH值 6.0、转速 160r/min、Pb2+质量浓度 100mg/L,控制投加菌量 分别为 5~35g/L(每间隔 5g/L为 1个梯度,共 7个梯度), 在温度 30℃条件下,振荡 30min,取上清液稀释后测定不同 条件下的 Pb2+质量浓度。 1.5.6 转速对吸附的影响 设置恒定条件:菌量 10g/L、pH 值 6.0、Pb2+浓度 100mg/L、控制转速分别为 100~200r/min (每间隔 20r/min为 1个梯度,共 6个梯度),在温度 30℃条 件下,振荡 30min,取上清液稀释后测定不同条件下的 Pb2+ 质量浓度 。 [9]
株基因组 DNA,使用通用引物 27F/1492R扩增 16SrDNA基
因序 列 (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1492R:
5′-GGTTACCTTGTTACGACTT-3′),送 生 工 生 物 工 程 (上
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全长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 NCBI和
RDP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进行比对,在数据库中选择同源性
高的序列,使用 MEGA7.0软件包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来判断
抗性菌种的物种归属[10]。
1.4 菌株对其他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研究
培养菌株,挑单菌落培养于基础 LB液体培 养 基 中,在
30℃ 、转速为 120r/min条件下培养 8~10h后得培养液。
选择培 养 基:将 不 同 重 金 属 的 离 子 试 剂 Pb(NO3)2、 CoCl2、HgCl2、ZnSO4、CuSO4、Fe2(SO4)3 分别加入基础培养基 中,调节其至相应浓度。 1.2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用 L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别作液体基 础培养基和固体基础培养基。取各个地点的待测土样,分别 加入到已经装有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后, 使细菌与土样分离,充分洗脱,静置后取上清液加入到液体培 养基中。在摇床上培养 10~12h。取培养液涂布到的固体平 板上。稀释培养液分别至 10-1 ~10-6,共 6种不同梯度,每个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 47卷第 13期
— 315—
样品分别在 6个平板培养 3~4d。待菌落长出后,从中选取
菌落形态不同的菌种,菌种编号按照 1A、1B、1C、1D等,代表
1号样品中出现的不同菌种。将初筛得到的细菌分别接种到
含 Pb(NO3)2 的平板上进行培养,设定质量浓度梯度,按 50、 100、150mg/L……逐渐递增,经过不断提高铅离子浓度,确定
0.2mL菌株培养液,在 30℃的下培养 3~5d时间,观察菌落
的生长情况[11]。
1.5 菌株吸附 Pb2+的条件分析
挑取抗性菌的单菌落,120r/min、30℃,于 LB液体培养
基中培养至对数期;于 3500r/min离心 10min后,弃去上清,
称量菌体的鲜质量;将离心后的菌体制成一定浓度的定量菌
微生物对 Pb2+的喜好质量浓度和耐受限度,选择抗性最好的
菌株进行培养 。 [9]
1.3 菌株鉴定
1.3.1 形态学特征观察 通过划线法将筛选得到的菌株接
种到基础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在恒温培养箱中 30℃培
养 40~60h,对菌 落形态及显 微 镜下 菌 体 细 胞 的 形 状 进 行
观察。
1.3.2 16SrD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 提取抗性菌
南四湖属于典型的内陆浅水型淡水湖泊,由南阳湖、独山 湖、昭阳湖和微山湖串联 在一 起 组 成,是 山 东 省 的 “生 态 宝 库”,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和调蓄湖泊,水质安全 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重 金 属 污 染 是 影 响 南 四 湖 水 质 的 重 要 因 素。 2003年和 2005年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分 析显示,南阳湖和独山湖的 Pb污染较重[1-2]。2010年对南 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的研究发现,南阳湖区沉 积物间隙水及界面上覆水中 Pb的浓度均高于独山湖区,并与 沉积物中重 金 属 元 素 的 有 效 结 合 态 含 量 变 化 一 致[3]。2013 年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来源及污染评价 发现,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 As、Hg、Pb、Cd等均超过环境背景 值,在空间上表现出上级湖高、下级湖低的分布特征,各湖区 沉积物污染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南阳湖 >独山湖 >微山 湖 >昭阳湖[4]。2015年对南四湖的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 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研究发现,南阳湖受 Hg及 Cd 的污染较重,Pb、Cu及 Cr为轻微污染[5-6]。2017年对南四湖 入湖河流重金属的风险熵评价结果显示,铬、砷和铅含量的风 险较小,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较好 。 [7] 可见,随着南水北调 东线工程的开通和湿地保护和治理力度的加强,南四湖的水 质改善显著,水体和底泥重金属的含量逐步降低,但是,潜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