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时代船头瞭望者
金一南
金一南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人·深商》 2020年第4期
国防大学教授,少将,博导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
大学“杰出教授”。
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
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
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
范人物”。
2010年当选为“中华文化人物”。
著作《苦难辉煌》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
员干部推荐,2011年获国家图书出版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
2012年出版《浴血荣光》,入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双百”出版工程首批重点出版物。
2013年出版新著《心胜》。
2015出版《世界大格局,中国有态度》及评价抗日战争的《魂兮归来》。
2016年3月出版《心胜2》。
2017年出版《心胜3》、《胜者思维》,2020年出版《为什么是中国》。
金一南先进事迹
我觉得像历史一样,当共产党那么弱小的时候,万里长征。当时蒋介石要常追,就是穷追猛打,他觉得是流寇,蒋介石讲,古往今来没有流寇能够成事者,流寇能成事吗?不管是当时在中国革命的尽头时,大家都没有想到能不能成?能成功吗?成功了。我们这个党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夺取政权,28年时间,我们这个军队1927年八一建军,到1949年夺取政权,这么短的时间,这样一个党、这样一个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我们讲这是奇迹,中国历史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的奇迹。当我们讲到我们今天经济的奇迹的时候,我们今天的经济的奇迹无法揭秘的时候,林毅夫讲,谁能够破解中国30年经济发展之迷,谁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
们还要继续肩负党的使命,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使命依然是我们今天的重大命题。
[党史开讲]第二篇: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一百多年里,古老的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这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有识之士一直在寻找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无论是封建王朝内部的改革派还是新兴资产阶级,都曾经有过尝试和探索。
当初社会主义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打一个大问号,社会主义能不能救中国?当时在中国思想界,先进思想界的泰斗型人物都认为社会主义救不了中国,我们下一节就要说,中国当时这些先进的思想界如何评论社会主义能不能救中国,当时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争论是怎样的。
[党史开讲3]金一南:共产党成立初期各界如何探索救国之路
金一南:当初社会主义理念传到中国的时候,争论还是很激烈的,就是社会主义能不能救中国,我们看当时思想界泰斗型的人物梁启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发表了篇《论社会主义运动》,里面就讲,今日之中国,生产事业一无所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
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金一南观后感“百年沧桑,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报告会,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2016年11月在香港的一次演讲视频,让我不禁泪流满面!新中国一路走来是如此得不易,100年前多少仁人志士尝试拯救山河破碎的中国,他们前赴后继,无畏无惧,九死一生,真可谓惊心动魄!多灾多难的中国之所以屹立不倒,只因不同时代都有中华民族的脊梁出现,这些民族之魂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人生,无私无畏,只为救国图强。
我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在历史书上模糊而知,我不知道我们的先辈是如此得担当,如此得抛头颅洒热血,在黑暗中寻找一条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光明之路,路在何方?!当我的心与先辈链接起来时,心中隐隐地痛,在车上痛哭了一场。
他们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现如今我们不配做他们的子孙,因为我们活得没有担当!良知之心是如此地柔软,如此地易痛,如此地易感,当心渐渐开始光明起来,那一刻我触到了先辈的心灵,致良知唤醒了我那颗久被尘封的心!当年四万万中国人就如一盘散沙,没有国家观念,没有民族观念,没有组织观念,人民的心在昏睡。
当年抗日英雄杨靖宇被身边的人出卖,很多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只有功利。
老乡劝杨靖宇不如投降,杨靖宇说过一句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惊天动地的一问,视死如视归,中国的脊梁就是心中的那份担当。
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十三人,有的牺牲、有的叛变、有的被开除、有的当汉奸,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从头走到尾:毛泽东和董必武。
几十年之前,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如此艰难,没有红地毯,没有夹道欢迎,不尽的流血牺牲与叛卖,为了什么?为了这个民族,为了这块土地上人民的觉醒!邓小平说:“没有毛泽东,我们至今仍在黑暗中摸索”。
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的先辈如此轰轰烈烈、前赴后继,而我们如今做了什么?我们为这个国家奉献了什么?此心被问得实在惭愧,此心被问得生生地疼!历史选择了党,人民选择了党,一路走来,今天我们物质富裕,丰衣足食,但我们又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无尽地迷茫,路在何方?! 是醒来的时候了,因为我们的先辈肩膀头子很硬,扛过来了。
金一南讲座全文: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六个故事!
金一南讲座全文: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六个故事!金一南讲座全文: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六个故事!1.13个人的故事在中国成立之初,我觉得党就跟一个婴儿一样:有的婴儿一出生了白白胖胖,大家说小家伙前途无量,而中国却是一个早产儿,弱弱的,能长多大谁都不知道。
当年参加一大的13个人(一共12名代表,包惠僧受陈独秀个人委托出席了一大),一开完会走走散散,各奔东西: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脱党,1924年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已经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十三个人半数以上出问题了。
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当了大汉奸,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判处死刑;张国焘,中共一大执行主席,亲口宣布中国成立,最后在国民党军统戴笠手下当了一个特务。
我有个比喻,历史有时候就好像别人就给你买彩票一样,你毫不在意把彩票撕了,等到兑奖那天发现中了大奖,再去纸篓找,却发现撕的太碎,再也兑不了奖了。
13个代表中有4人在革命中牺牲了,一直从头走到尾的只有两个人,和董必武。
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是在开国大典时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说的,而是在1929年底,革命最为艰难的时候说的。
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失败走向胜利。
有的人看到了才相,但有的人因为内心相,去用一生去实现,去最终看见。
这就是仰。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心灵鸡汤、励志书籍,我说要讲“成功学”的话,中国共产一门成功学。
中国革命历来不被人看好,中国不被人看好,中国道路历来不被人看好。
预言我们崩溃、预言我们解体、预言我们出大题目的触目皆是,但这个国家一直在前进,就沿这条道路一直在前进,直到本日有了这样辉煌的成果,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中国是有韧性的。
2.朱老总的“三天总指挥”南昌起义中,朱德并不是部队带领成员。
在广东三河坝,朱德接受任务,在三河坝殿后三天三夜,朱德也就当了这“三天总指挥”,带领两千多人,在支付伤亡五六百人的代价后,完成任务。
金一南《一堂好课》文字版
金一南《一堂好课》文字版中国人在完成统一的过程中,我们不允许任何力量干预和介入,这不是声明的问题,这是实力的问题上课之前我有个特别深的印象,就是大家刚刚呼喊着口号中的最后一句“敢于胜利”,不但追求胜利,它的前提:敢于胜利。
我觉得不仅是军人,而且是每一个中华民族一份子心中,今天都需要腾起的这样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经常想,你说我从哪里来?我从我们社会一个最基层来。
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我们从我们近代深重的苦难中过来。
我觉得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二句话: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三句话:由此上溯至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我们从1840年一个深重苦难的旧中国走过来。
东亚病夫名号怎么戴上去的?就这么戴上去的。
西洋西洋打不过,东洋东洋打不过。
当时在北京有个英国人,李欧尔卡克,他讲句话:“他说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登出广告,这里有一个愿意付款但不愿意战争的富有的帝国。
“我们近代以来,真正富而不强,一定要挨打。
又有财富,又没有能力捍卫自己的财富,一定要挨打。
这是我们近代以来灾难的来源。
孙中山当时形容了中国一句话:“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孙先生1925年去世了,他再也看不见他去世之后六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两个多月东三省全部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一个月华北沦陷。
卢沟桥今天有我们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每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人孩子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在卢沟桥,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
但是我经常想,我说我们如果参观的队伍里面,有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问我们这些懂事的大人,国家之间战争为什么没有在边境爆发?为什么在卢沟桥爆发了?为什么卢沟桥成为了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地?你说我们这些懂事的大人该怎么回答!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卢沟桥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地。
金一南的个人资料
金一南,男,1952年出生,江西永丰人,1972年入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正军级,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
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
1人物履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2学术研究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
学术交流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2001年3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赴美国国防大学讲学。
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次、军队科技进步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3次、解放军报"金长城国际观察优秀奖",国防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着作《苦难辉煌》被评价为"一部以全新的战略视野全方位描述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着作",引发较大社会反响。
2010年4月,中组部和中宣部联合向全国党员干部推荐。
2011年3月,《苦难辉煌》获图书出版的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3人物荣誉2003年被评为国防大学首届"杰出教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国防大学"刘伯承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
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
200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通令,给1个单位、2名个人授予荣誉称号,给2个单位、7名个人记功。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金一南,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与各位分享我对于百年沧桑的一些见解和思考。
百年沧桑,是我们国家经历了无数风雨的历史跨度,是中华民族的璀璨瑰宝,更是我们奋斗拼搏的源泉和动力。
在过去的百年中,中国经历了太多的荣光与屈辱,太多的痛苦与欢笑。
我们曾经饱受列强欺凌,遭受战火洗礼,历经内忧外患。
但是,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骨气和坚毅,从不屈服于困难和逆境。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和信念,我们才能够从破碎中崛起,从困境中奋起。
回顾百年沧桑,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变化和进步。
我们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实现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百年沧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依然面临着贫富差距的拉大、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加、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发扬百年沧桑的精神和智慧,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首先,百年沧桑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自强不息的奋斗。
中国人民一直以来都有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正是这种奋斗精神,让我们能够从一穷二白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百年沧桑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仍然需要保持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只有不停地追求进步和改善,我们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百年沧桑告诉我们要坚守正义和公平。
在百年的历程中,我们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和压迫。
这让我们深刻了解到,只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才能够持久和谐。
在推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们要保持公正和公平,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我们要坚决打击贪污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
最后,百年沧桑告诉我们要保持勇于担当的精神。
百年的历程中,我们面对过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我们始终不畏艰难,勇于迎接挑战。
今天,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每一个人都勇于担当,做出自己的贡献。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简要介绍《苦难辉煌》一书2.表达金一南读后感的主题二、金一南的背景与经历1.金一南的个人简介2.金一南的人生经历与成就三、《苦难辉煌》书中的核心观点1.对历史的深刻认识2.对国家命运的关切3.对民族精神的强调四、《苦难辉煌》的现实意义1.对当今社会的启示2.对国家发展的借鉴意义五、金一南读后感的价值1.激发民族自豪感2.增强国家使命感3.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六、总结1.概括金一南的读后感2.对《苦难辉煌》的推荐正文:《苦难辉煌》是一部描绘我国近现代史的巨著,作者金一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
阅读这部作品,让人不禁为我国历史的曲折和民族复兴的壮丽而感慨。
今天,我将结合金一南的读后感,谈谈这部书对我们每个人的启示。
金一南,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实的历史和深入的思考。
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人文关怀,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唤起了民族的自豪感。
正是这样一位对历史有着深刻理解的学者,为我们呈现了《苦难辉煌》这样一部巨著。
在《苦难辉煌》中,金一南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历史的看法。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只有铭记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才能从中汲取力量,走向未来。
他还强调,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力。
此外,金一南还倡导发扬民族精神,认为这是我们走向辉煌的关键。
《苦难辉煌》不仅在历史观上给我们带来启示,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这部作品中,金一南以史为鉴,对当今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
他提醒我们,只有坚持发展,坚持改革,我们才能不断进步,走向辉煌。
同时,他还强调了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这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金一南的读后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苦难辉煌》的价值。
这部作品不仅激发了我们民族自豪感,还增强了我们的国家使命感。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金一南的教诲,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金南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观后感
金南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观后感最近看了金南教授关于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的讲座,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
在讲座中,金南教授带着我们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那一段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
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啊!国家贫弱,列强环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就说那鸦片战争吧,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我们的国门。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掠夺我们的财富,抢占我们的市场。
那时候的中国,武器落后,军队涣散,根本无力抵抗。
英国的舰队在我们的沿海耀武扬威,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肆意妄为。
他们把鸦片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毒害着我们的同胞,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
而清政府呢,腐败无能,一味地求和退让,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再看看甲午战争,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的海战中全军覆没。
那是多么惨痛的失败啊!我们的军舰并不比日本的差,可为什么会输得那么惨?原因很简单,就是制度的腐败,指挥的混乱,还有将士们缺乏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当时的清朝,官员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中饱私囊,根本不关心国家的安危。
在战场上,将领们贪生怕死,士兵们毫无斗志。
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然而,就在这一片黑暗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林则徐虎门销烟,那是何等的气魄!他明知会得罪英国人,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
他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这是多么坚定的决心啊!还有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他指挥着致远舰奋勇杀敌。
当军舰受创,无法继续战斗的时候,他毅然决定撞向敌舰,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正是有了这些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国家才逐渐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经过了无数次的探索和失败,我们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封锁和打压,国内经济落后,百废待兴。
金一南讲座感想
金一南讲座感想金一南将军讲座有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公司有幸请到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国防战略专家金一南教授主题为“苦难辉煌”为我们带来了一次名为“苦难辉煌——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的讲座。
两个小时的讲座,金一南教授为我们讲述了这百年来中国人民救国的艰辛历程、党九十年发展所踏下的坚实脚印与流下的血水。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人“精神的图腾”的一系列感想。
曾经我们一度以为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夺取争权这28年来,一帆风顺,民心所向。
用兵如神的毛主席、鞠躬尽瘁的周总理、领导改革开放的邓小平……每一位党的领导人都犹如神助,一路领导共产党倾覆蒋家争权,最终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但是从金一南教授的讲述中,我们渐渐看到这些光鲜的表面下,共产党所踏过的荆棘、流下的汗水与血水。
而这部分最真实也最艰辛残酷的历史,才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在这九十年里,最珍贵的财富。
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年零九年的飘摇岁月。
无数爱国人士寻求着救中国的路径。
从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到曾、左、李倡导的洋务运动。
从康、梁推崇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先生为之奔波一生的共和制,到最后爆发的五四运动中甚至把中国的一切落后责任都推到“孔家店”上。
无数爱国者探求着救国路,但其中也有无数人曾步入歧途,无功而返。
然而,最终历史的走到了一个分岔口——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救中国”。
历史的重担终于落在了共产党身上。
但是社会主义是否真的能够救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来自苏联乃至世界的质疑声。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任何一个党派的存在都实属不易。
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中,五位脱党,其中甚至有两位成为汉奸;两位被开除党籍;四位在奋斗路程中光荣牺牲,最后硕果仅存的只有两位。
而在救国的历程中,被后人神化的共产党同样面临着无数我们想不到的艰辛与磨难:南昌起义,数万官兵仅存800余人,在朱德的鼓动与带领下历经磨难走上井冈山,才有了井冈山朱毛会师;长征路上败战连连,损失惨重;被后人连连赞颂的“四渡赤水”四次战役两次是败仗,党在漫漫征程中历经了太多的沧海桑田,多少共产党员经不住磨难,脱党、叛党;多少共产党高层领导人在变动的局势中起起伏伏,甚至出卖了自己的同志,最后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身世浮沉雨打萍”而不知所终。
金一南教授演讲粟裕观后感
金一南教授演讲粟裕观后感金一南教授评价粟裕将军这样的军人为“灵魂里都是军人的人”。
粟裕大将时刻准备打仗的故事广为人知,成为激励我们谋战思训、练兵备战的红色基因。
金一南教授评价,粟裕是一个永不退役的老兵,一辈子在等待、在准备硝烟来临。
除了备战,他别无所虑;除了胜利,他别无所求。
军人生来为打仗,能打仗、打胜仗是军人的立身之本、看家本领。
我们应该传承好老一代革命先辈谋打仗、钻打仗的光荣传统,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在大脑中烙下“战争就要打响”的危机意识,在内心深处立起“首战用我”的责任担当,在行动上展现出“战争等不起”的厉兵秣马状态,自觉以谋战思训的事业追求、精神状态和创新实践,展示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新气象新作为。
悠悠万事,备战为大;虚备假备,祸国殃民。
晚清时期,大批有识之士开新图强,“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的“北洋水师”单从船坚炮利方面讲,不输于日本,甚至某些方面还强过日本,却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总结失败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清军信奉“武器决定论”,缺乏“战争就要打响的危机感”是重要一条。
他们军纪废弛,训练图热闹,玩假把式,缺乏战争就要打响的紧迫感,更缺少为国亮剑、生死对决的决心毅力。
时下,根除和平积弊仍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在今年全军开训动员大会上,习主席发布训令,要求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贯彻落实习主席训令,就要始终聚焦练兵备战,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战斗力建设的刀刃上,以“战争就要打响”的强烈危机感,刻苦锤炼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
新时代肩负新使命的革命军人,决不能像过去有段时间一些人那样,沉睡在“和平梦”里,整天想着车子房子、过太平日子,而应当多从难处着想、坏处准备,有备无患、遇事不慌,不断让备战打仗的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安不忘危,心怀忧患,才能久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应该保持“心里时刻装着敌情、眼里时刻盯着对手、脑里时刻想着打仗”的备战状态,不务虚功,真训实练,高度戒备,做好随时能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充分准备。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
从百年沧桑金一南演讲稿百年沧桑金一南是一位睿智而有远见的企业家,他曾发表过一场名为《百年沧桑,共铸伟业》的演讲。
这场演讲不仅是对其企业的回顾和展望,更是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从百年沧桑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进步的过程,但我们是否同时在不断遗忘、抹平过去的成果,放弃对过去的珍视和回忆,从而后继无力呢?百年沧桑认为,企业家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好奇心和前瞻性,他们需要了解消费者,也需要着眼未来。
而着眼未来只能通过对过去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做一个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分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承认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历史的宝贵经验,精进自身的思考和实践。
正如百年沧桑所言:“富强只是一件事情,但是现代人应该更加关注历史遗产和文化传说,尤其是对于来自自家文化的好处。
”百年沧桑从一个人类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需要一种持续的、创新的精神,这个精神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
他比喻现代企业家如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需要继续发掘并完善历史上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同时,企业家还需要有一种跨越文化和跨越时空的视野,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习俗、经济等做到了解并尊重。
这也是企业家需要了解历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人们总是被“快”的节奏所追逐,企业家们也常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追逐市场,追求不断的创新和变革,但百年沧桑指出,除了这些追求,我们同样需要保持一种从容和深度,在过去中汲取历史的营养和经验教训,也需要坚持对未来的执着追求。
百年沧桑认为,在历史的发展中,人类有很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有很多的故事和经验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它们有助于人们塑造人物,提升思想,帮助人们走出迷茫,收获成就。
所以企业家们应该积极地学习这些故事和经验,从中吸收营养,提升经验,以更好地指引他们的创新和发展。
百年沧桑的思想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获得宝贵的经验和人生智慧。
金一南震撼演讲: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金一南震撼演讲: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我们这代人,注定了要比别人走得更为艰苦。
我当过工人,当过基层的战士,什么都干过。
今天很多人,都讲金一南如何如何,而我自认为最为骄傲的是什么呢?我曾经在连队夺得过插秧第一名,插秧插到腰弯下去直不起来、直起来弯不下去,人达到极限,在第三天下午一个一个超过了安徽兵和湖南兵。
凭什么,就凭这种意志,这是我最光荣的一点。
我们没有什么好的运气。
我曾经在修机厂的混凝土搅拌机前,搅拌了三天三夜。
他们往里面倒砂浆,我在那儿撕开一袋水泥往里倒。
一袋水泥一百斤,到最后我的手抓紧后松不开了,松开了就怎么也攥不拢,完全僵了;脸上、身上全都是水泥石灰,一出汗就烧石,脸上胳膊上烧得一块一块的,斑痕累累。
如今我们站在台上穿着西服,大家看着油光水滑的,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我们就从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
后来我入伍,在基层连队干了11年,出板报、墙报,打篮球,参加各种比武,忙得热火朝天,全然不知高考机会已在身后悄悄消失,完全不知道啊。
我从来不是那种敏感的人,对机会表现得比较盲目。
我36岁学外语,41岁学电脑,46岁副高职称,47岁走上讲台。
不管从哪方面说,我从来没当上过时代的弄潮儿。
我形容自己是“疲于追赶末班车”的人。
最后一班车快开车了,我才上去,始终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我的角色一直是这样的。
但是几十年下来,我今天能够有所作为,取得点成就,最大的原因不是智商,不是聪明,我只把握住了一点:从来没有厌弃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的任何工作!当工人被称为“天生的好车工”;到部队当无线技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技师”;到国防大学图书馆当管员被称为“天生的好管员”;走上讲台当教师被称为“天生的好教员”。
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哪有什么天生的呢,我就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从热爱工作开始;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从干好工作开始。
整天埋怨,整天牢骚,根本不爱自己干的事情,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数十年走来,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三点体会: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新闻:做社会船头的瞭望者
除 了英 语 、微积 分 、计 算机 等 公
新闻 学 ,主 要学 习用 音响 、动 态影像
多涉猎 。勤实践 。深思考
通 过 大学 新 闻 系的专 业 化 、体 系
共课 ,一 年级 第一学 期 ,新 闻新生 最 表现新闻的技术; 编辑出版学,主要学 习 图书和音 像 制品 的策 划 、制 作和 发 院 以讲座 的形 式 ,将 学 院里 或权威 或 行 ;广告学 ,主要学习广告的创意 、策
它带 来磨 练 、辛酸 以及 痛苦 的思 考 , 而 更 多的 是 丰 富 的 知 识 ,理 智 的 光 芒 ,激情 、爱和感动。
仰天 地 、悲天 悯人 的情 怀 。这些 无形
无影 ,但 是却 至关 重要 的东 西 ,是我 从 走进 学 院 第一天 ,直 到现 在六 年过 去 ,一直 接受 的教 育 。虽然 听着 似乎 虚无缥缈 ,但 却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 以下 回 忆的 大学 本 科学 习经历 ,
为何“众不敌寡”
为何“众不敌寡”
金一南
【期刊名称】《当代军事文摘》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初四,鸦片战争马上就要打起来,英国人已经出兵了。
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
他认为没问题。
英国人来了,我们能打胜他们。
奏折写道:"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制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
"
【总页数】1页(P)
【作者】金一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5
【相关文献】
1.寡艺术不如与众艺术
2.饮者众,识其道者寡——浅论潮汕工夫茶现状
3.《北京文学》:从曲高和寡到曲高和众
4.邮市见闻(126)众不敌寡
5.腐蚀控制工程一定要做好——要变"曲高和寡"为"曲高和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一南教授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观后感
金一南教授从百年沧桑到大国崛起观后感看完这段演讲,真的是心理五味杂陈,在演讲中提到了过去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到了个人的落后思想,提到了现在国家的崛起。
有很多我们知道的。
不知道的,历史书上记录了的、没有记录的,真的是分析起来,捶胸顿足,不免惋惜!如果有机会,还是亲自来看看这段演讲。
我们在面对历史的时候,很容易片面化理解。
其中金教授提到一句:中国越是不团结,世界就越感到高兴。
说实话,这句话带有了一定的警钟意思,但是,确实是这样,因为这百年过来,中国受到的欺凌真的不少!金教授拿真实的数据告诉我们,当时清政府知道后来的民主共和国期间,其实侵华的外国军队人数真的不多。
就八国联军侵华,满打满算,外军不到20000人,但是,民众愚蠢呀!当时的民众还为这些外军提供哪里不设防的消息,在攻打圆明园的时候,甚至就像个看众一样看着,仿佛是隔壁的小孩子打架一样看热闹。
百姓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看起来还有点蠢。
还有就是日军占领东三省的时候民众也是麻木的,反正只要安居乐业就行了,交税那就交,只要有人维持秩序,无论是谁,都无所谓。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家里起火往往比别人纵火来的更加猛烈。
要说中国能够崛起,其实靠的也还是民众,但是要有人唤醒民众的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毛主席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发现了人民的力量,也发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
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但是究其一生还是没有做到。
只有真正让人民意识到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候,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命运的时候,这一切才会让人顿悟!国家没有了,谈什么安居乐业!所谓的汉奸追求的什么?无非是权利和金钱,但是当人人都难自保的时候,这些都是虚设了!新中国的强大就在于不会一退再退、一忍再忍!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但是也是有着安逸思想的。
在现在的和平年代,讲团结,讲爱国都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这是警钟。
温床里面睡的香就会忘记背后有人拿着刀!我们国家要强大、要更强大,要团结,要更团结!过去也有成就,现在也有成就,都不能忘,都要继续努力,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肩膀要硬起来!。
金一南经典语录
金一南经典语录金一南经典语录1、漫漫人生,关键的只是几天几件事。
2、一个民族不可能每个人都要谈信仰,但是这个民族必须得有它自己的一种氛围。
我们讲任何民族都是这样,只有物质的发展没有精神的发展,就像车子的车轮一样,只有物质的轮子,没有精神的轮子,那车子原地打转。
3、我们曾经是奴隶。
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
4、2014年3月1日21时12分,昆明发生暴恐案。
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车站临时候车室肆意砍杀无辜群众,最终31人死亡,141人受伤,其中40人重伤。
有多少暴徒?最初传说是“十几个黑衣人”,后来说是8个,最后证实是5个,其中还有1个女的,被捕后发现有孕在身,只能判她无期徒刑。
就这5个暴徒肆意挥刀砍杀,造成如此严重的伤亡,平均每个暴徒砍杀30人以上。
5、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无原则、无条件、无界限的“人性”,成为一批人的旗帜,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
例如汶川地震中的“范跑跑”,网上就有不少人表示同情。
一些电视台还以“思想解放”为由组织正方、反方,在节目中激烈争辩。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这种现象是可喜还是可悲?6、一个非常关键部门的非常重要司的司长,在一次内部招待的餐桌上就东海和南海问题讲了这样一段话。
他说:“打个比方你们就明白了,排队的时候,前面挤进来一个壮汉,你又打不过他,怎么办?不如少说些话,让他加进去呢!”7、历史自觉: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对历史发展前景的主动营造。
8、很多人把理性与血性对立起来,好像有理性就不能有血性,有血性就失去理性。
其实,坚实的理性从来都以充沛的血性为前提:失去理性的血性可以说是考虑不周的鲁莽和冲动,而失去了血性的理性则是懦弱与胆怯、顺从与屈服。
9、我们的媒体都在谴责暴行、祈福逝者,不去反思为什么失去了血性,不去讨论失去血性还有没有生命的尊严。
你可以“人性”不离口,但如果失去血性,你的人性能保全吗?让无尊严的保命哲学流传开来,暴恐分子活动空间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人们的精神状态没有血性与正义的提振,谁敢说抗日战争期间,五六个日本鬼子带着百十号伪军就能把几万人赶得到处“跑反”、一把屠刀就能砍下一百多中国人脑袋的所谓“百人斩”局面未来不会重现?10、毫无疑问,所有人都有维护自己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但你是教师啊,课堂里有几十个孩子啊,你就没有一点儿责任?你撒腿就跑,把自己的性命看得远远高于几十个孩子的性命,在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能够得到认可?如果说这种行为被我们一些人肯定为“人性”表现,那么这种“人性”与兽性又有什么区别?如果这类理论横行于我们的社会,我们又怎样避免20世纪初孙中山的感叹:“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11、在赤裸裸的血腥暴力面前,该怎么谈我们的血性?暴行发生后,网上到处是逃生技巧、保命举措,教人“不能激怒歹徒”“见黑衣者躲避”,还有人教说维语“朋友,住手,自己人”。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心得
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心得金一南苦难辉煌读后心得《苦难辉煌》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主席、陈毅、彭德怀、李立三、张国焘、介石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仍默默无闻的英雄。
掩卷而思,不禁感叹:伟人其实也是凡人,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不会天生正确,他们也会犯错误,他们也会打败仗,他们也会发脾气,只是被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美化、提纯或剪切了,反倒给人一种距离感、模糊感、平面感;我更加感叹:这些伟人的的确确又不是凡人,无数次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正具有钢铁般意志和体魄的人。
有人曾沿当年红军长征路线体验了一把,但是只能体验险恶的地理环境,却无论如何体验不了当年险恶的人文环境。
头上数十架飞机轰炸,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随时需要做出抉择,而这抉择随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生理与心理始终处于极限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的、掉队的、逃跑的占了绝大多数,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千人,而就是这几千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这本书让我更加敬重历史上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苦难辉煌》告诉了我们应该铭记的一段历史,历史中的`人和事,他们生动具体,他们是那段历史的演绎者,他们用各自的行动,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正像书中说的,如果没有国民第五次反围剿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革命。
书中经常会有假设,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怎样。
然而,历史之所以为历史是因为它不容假设,虽然它包含了无穷无尽的假设,但这些假设也永远只不过就是一个假设而已。
时间的唯一性决定了时间的不可逆,人生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它往往便要面对失败。
当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
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到了苦果,斯大林的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
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一南:时代船头瞭望者
作者:武天敏
来源:《人民文摘》2012年第03期
近来,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书不断受到热议和追捧,这部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呕心沥血撰写的鸿篇巨制,入选了中宣部、中组部“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
“给人星火者,必怀火炬!”金一南常说,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中的航船,那战略研究者就是登临船头的瞭望者,不断辨明航向,避开暗礁和风暴。
从“好工人”到“好教员”
14岁,金一南刚刚初中毕业,“文革”风暴袭来,一夜之间,金一南成了“黑帮子女”。
1971年,金一南进街道小厂当了一名烧瓶子的学徒工,一天最多能烧两千个瓶子。
后来,他作为优秀学徒工,派去外厂学车工。
为了磨好车刀,他一个人在充满氧化铝粉尘的砂轮房一待就是40分钟。
为了完成加工支援越南抗美前线、代号为“525”的输油管接头,他在车床上连续突击36小时,右手背被车床尾座顶尖撞破,鲜血直流,他一边往工作裤上抹血一边继续干。
师傅走过来,见他工作裤右侧全是血,吓得大喊,以为金一南受了严重工伤,被强行从车床上拖下来,送到卫生所包扎。
在卫生所门口,车间主任说了一句话:“金一南天生是个好工人。
”
1972年底入伍后,金一南先后从空军地勤机械员到北京军区通信团无线电技术员和技师,再到国防大学图书馆资料员、国防大学教师,先后被人称为:“天生是个好技师”、“天生是个好馆员”、“天生是个好教员”。
怎样看待这些评价?金一南回答说,没有什么事是注定的,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人生途中,的确有很多事情自己无法把握。
我能把握的唯有一条:从来没有厌弃过,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干过的任何工作。
对自己干过的所有工作,都是全身心投入,一心一意把它干好。
我相信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热爱生活,就从热爱工作开始。
一个人如果热爱祖国,就从干好工作开始。
”
默默潜游,击水三千
2005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金一南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位即便在他的祖国也几乎被遗忘的前苏军将领身上。
一篇《帕夫洛夫大将的悲剧》,刊登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进而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吸引了成千上万人的目光。
此文问世,网上点击率两天之内达到21万人次。
其实,追溯这篇文章的思路源泉,至少要回到22年前。
1987年,金一南如愿以偿进了国防大学图书馆。
这一年,他35岁。
迈进书库,他眼睛直了——那么多的“大部头”著作!于是,他开始借助图书馆丰富的资料研究军事理论,写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
1995年,他写成22万字的《装甲战》一书,详细记述了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军事变革——传统步骑战向机械化装甲战的转型。
可惜,这本书稿送到出版社,历经种种变故,最后居然被编辑弄丢了。
还有更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他写了一篇描述评价初见端倪的新军事变革的稿件《蓝色挑战》,但一家报纸编辑嫌他名气太小,在文章前面竟然冠了另外一个学者的名字,把他的名字排在第二不说,还把名字印错了……
一次,记者问金一南:“您最爱好的运动是什么?”
金一南说:“游泳。
”默默潜游,击水三千,是对体力、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
金一南说,最喜欢那种周围静悄悄、冰凉的水无声无息流过全身的感觉。
机会之神的眷顾需要时间,还有等待……
军人的执着
长篇著作《苦难辉煌》的出版,让更多的人开始认识金一南。
书中对近代中国恢宏壮阔的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的精彩描述,使人耳目一新,深感震撼。
震撼之余便是疑问:金一南哪来那么多精力,除了本职工作的战略问题研究,还能对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国际共运史给予这样的关注、取得这样的成就?为完成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读书笔记达到200多万字,完成这一切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对这些,金一南没有过多解释。
他只是说,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没有兴趣,又不可兴趣太多,关键在于对问题是不是有心。
如果无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内也不一定学得进去;如果有心,风餐露宿的场所也是学习的好课堂。
30多年前,一列向鄂西北开进的火车上,新兵们欢歌笑语。
30多年后,那一车新兵仍然在部队服役的,只剩金一南一人。
问他对此有什么要说的,他说了两段话。
一段是:“我是有幸的,八一军徽在头上戴了30多年,至今还能站在这个队伍里,能够成为国防大学的一员。
”
另一段是:“如果说我能够给大家提供什么的话,提供的也绝不是个人奋斗史。
造就我的不是我自己,而是我们这个时代、这支军队。
一个人哪怕有再大的能耐,离开了为之奋斗的事业,终将一事无成。
一名军人,如果能够将自己融入到军队、国家、民族的事业之中,所获得的能量,就能远远超出自身。
”
他的话说到了要害。
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八一军徽的光芒便是他的生命。
这光芒不仅闪耀在帽檐上,更要在心中长明不熄。
摘自《晚晴》201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