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4081060126 朱涛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 开题报告
基于MATLAB的汽车ESP系统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MATLAB的汽车ESP系统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题目基于MATLAB的汽车ESP系统控制模型及方法研究二、研究背景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配备了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ESP系统通过激活刹车和减少发动机输出力来帮助控制轮胎在路面上的抓地力,使车辆保持稳定性,防止侧滑、打滑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在汽车安全领域,ESP系统的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
为了实现ESP系统的精确控制,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并将其实现于实际车辆上。
MATLAB作为一款成熟的科学计算软件,具有许多模型理论和算法库,可以用于ESP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算法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索基于MATLAB的汽车ESP系统控制模型及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ESP系统基本原理及功能介绍;2. ESP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3. 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实现;4. 系统仿真与实际车辆试验的对比分析;5. 结果分析及展望。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MATLAB的ESP系统控制模型及方法探索,提高汽车ESP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为汽车安全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理论支撑。
此外,本研究所建立的ESP系统数学模型和控制算法可为实际车辆上ESP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资料查阅与综述;2. ESP系统数学模型建立与验证;3. 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4. 系统仿真与实际车辆试验;5. 结果分析及展望。
六、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基于MATLAB的汽车ESP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2. 基于MATLAB的ESP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和实现;3. 系统仿真与实际车辆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4. 结果分析及展望。
七、进度安排1. 第一至二周:文献查阅与综述;2. 第三至四周:ESP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3. 第五至六周:控制算法的设计及实现;4. 第七至八周:系统仿真与实际车辆试验;5. 第九至十周:结果分析;6. 第十一周:论文撰写。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的可靠性设计分析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的可靠性设计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目前,随着人们所拥有的私有汽车越来越多,汽车盗窃事件的也逐渐增多。
为了保障汽车的安全,防盗报警器已成为了汽车的标配。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作用就是在汽车被盗时,发出警报,通知车主和周围的人警告一种电路设备,主要通过声音,光线等方式告知车主车辆被盗。
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防盗功能可以使车主在不在车辆附近也能了解到车辆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反应。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可靠性问题较为突出,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误报、漏报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给车主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不安全因素,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可靠性对于保障汽车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可靠性,设计出一种全新的电路,通过分析电路的可靠性,在保证抗干扰和抗干扰能力的同时,提高报警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达成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电路组成;2.对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3.设计新的电路,尽可能减少误报和漏报,提高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电路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原理和设计方案的深入研究,提高防盗报警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技术路线包括:1.理解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原理;2.根据防盗报警器的特点,分析其电路组成;3.分析防盗报警器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4.设计防盗报警器的新型电路;5.对新型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和实际测试,并进行分析。
四、预期研究成果及应用前景本研究预计设计出一种更加可靠的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电路,通过对电路的优化,可以有效缓解低电压、高温、EMI等问题所带来的干扰和影响,提高汽车电子防盗报警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该研究成果将有望在汽车安防相关领域得到应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并为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图)
浅谈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图)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大大提高。
为了防止车轮抱死,避免车辆在紧急制动时因车轮抱死而失控,1978年博世公司开发了世界首套ABS,并在1985年投产。
据统计在2004年欧洲生产的新车ABS,装备率已达到85%,而欧洲生产协会更保证对2004年7月起生产的新车100%装备ABS系统。
在我国生产的新车中装备ABS系统也达到66%。
由于ABS不能解决车辆在湿滑路面上起步或加速出现的车轮打滑问题,更不能避免车辆发生侧滑。
因此,在ABS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在车辆起步或加速时,如果某个车轮出现了打滑现象(车轮速度传感器不断监视着每一个车轮),TCS会迅速干预制动系统和发动机工作,使车辆能够安全地起步或加速(防止车轮打滑,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牵引性能,同时照顾其稳定性和操纵性)。
1995年博世公司又推出了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 系统)。
实际上ESP系统也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但是与其它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 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车出现转向过度时,ESP便会慢刹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防止后轮失控而发生甩尾现象;在转向过小时,为了校正行驶循迹方向,ESP则会慢刹内侧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ESP是一个主动安全系统,通过有选择性的分缸制动及发动机管理系统干预,防止车辆滑移。
ESP判定为出现转向不足将制动内侧后轮,从而稳定车辆。
当ESP判定为出现转向过度,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从而稳定车辆。
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方式来制动其它车轮来满足需求。
有ESP系统的与只有ABS的汽车相比,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只能被动地做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控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错误,预患于未然。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部
专业、班级
否外聘 是□√否□
题目名称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现状 汽车侧向稳定性控制器的研究是从 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开始的。ABS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国 内对 ABS 的研究始于 80 年代初,国内研制 ABS 的单位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 公路研究所、重庆宏安 ABS 有限公司、陕西兴平 514 厂、西安公路学院等单位和部门。东 风汽车公司从 80 年代初就开始研究 ABS,是较早研究 ABS 的厂家之一,现研究工作的主要 目标是对国外的产品进行消化吸收,如将德国瓦布科公司的 ABS 装于 EQl45 型汽车上进行 各种试验。重庆公路研究所相继开发出了两代 ABS 产品,第一代 ABS 的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采用了 280 芯片。第二代 ABS 产品为 FKX.AC I 型,该装置的 ECU 中的 CPU 微处理器采用了美国 INTEL 公司的 MCS.96 系列 8098 单片机,但距离满足实际应用仍有 一定的差距。1998 年,重庆聚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家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式 ABS 防抱装置,现已达到年产 50 万套的生产能力,是我国国内最大的 ABS 生产基地。 电子稳定程序 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是 90 年代初由德国奔驰公司开发 的车辆稳定系统。从 1995 年至今,伴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 稳定性控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作为选装件安装在一些中高档轿车上。德国 BOSCH 公司一直是这方面技术的领先者,无论是 ABS/ASR(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 ----驱动防滑系统)还是更先进的 ESP 系统,技术上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国际大多数汽车 厂商供应 ABS/ASR/ESP 系统。1995 年,博世成为首家把 ESP 投入量产的公司,早在 1983 年,博世的工程师就通过优化的 ABS 控制系统来增强车辆在全力制动时的稳定性,博世在 1987 年注册了相关的专利,1991 年博世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开始联合开发该项目基地。 1995 年 3 月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开始批量生产。同年,ESP 成功用于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 S 级车型上。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博世不断优化 ESP 的设计使得 ESP 开始广泛占领了轿车市 场。 目前,全球有 6 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生产 ESP,他们是德国的博世,日本电装,日本 爱信精工,德国大陆 Teves,美国德尔福,美国 TRW。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是为了增强汽车在复杂路面上的驱动稳定性和制动安全性,防止车辆因轮胎打滑和滑移而失控和事故的一种重要装置。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即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可以有效的控制车辆的滑动和打滑,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电子控制技术、机械工程、车辆动力学、信号处理等等。
因此,对于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和驾驶的舒适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通过对系统的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适合不同路面环境下的控制策略,提高驾驶安全性能和驾驶的舒适性。
三、研究内容1.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 汽车在不同路面状况下的驱动方式及情况分析;3.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其原理;4.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性能及影响因素的分析;5. 基于控制规律的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参数的研究;6.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数值仿真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收集和综述阅读;2. 建立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平台;3. 分析控制策略及控制规律,研究影响驱动防滑控制系统性能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优化控制策略;4. 因原型车难以得到,采用实验台架搭建好驱动防滑控制系统,通过相应的路况模拟进行试验;5. 分析模拟数据和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研究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和影响因素,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建立适于不同路面环境下的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2. 探究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影响因素,为其性能改进提供参考;3. 分析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仿真数据和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4. 为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能和驾驶的舒适性提供参考。
汽车安全 电子稳定程序ESP——让安全变得更主动、更可靠
汽车安全电子稳定程序ESP——让安全变得更主动、更可靠杨建;罗建东(摄影)
【期刊名称】《汽车驾驶员》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被动安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安全保护,主动式安全系统能够帮助避免事故。
电子稳定程序ESP是一种创新的安全系统。
可以主动帮助司机在危急时刻保持车辆比较稳定地行驶在路面上。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杨建;罗建东(摄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6
【相关文献】
1.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 [J], 陈天殷
2.汽车电子: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环保 [J],
3.意法半导体(ST)世界首款汽车级2 Mbit EEPROM让汽车变得更环保、更安全 [J],
4.让汽车更人性化、更智能、更安全——先进的主动安全技术最新进展 [J],
5.ST汽车级2Mbit EEPROM让汽车变得更环保、更安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工作原理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工作原理在现代汽车技术中,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 ESP)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配置。
它就像是一位默默守护的“电子保镖”,在关键时刻保障着车辆的稳定行驶,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要理解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工作原理,首先得了解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为什么会失去稳定。
当车辆在弯道行驶过快、突然变道、遇到湿滑或不平的路面时,车轮的附着力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车辆出现转向不足(俗称“推头”)或转向过度(俗称“甩尾”)的情况。
这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措施,车辆就很容易失控,引发危险。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主要通过多个传感器来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
这些传感器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纵向加速度传感器、侧倾率传感器等等。
它们就像车辆的“眼睛”和“耳朵”,实时向电子控制单元(ECU)反馈车辆的速度、转向角度、加速度、车身姿态等信息。
当车辆出现不稳定的迹象时,电子控制单元会迅速分析这些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计算出车辆的实际行驶轨迹与驾驶员期望的行驶轨迹之间的偏差。
如果偏差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电子控制单元就会立即采取措施来纠正车辆的行驶状态。
对于转向不足的情况,电子控制单元会对内侧车轮施加制动,减少内侧车轮的驱动力,同时增加外侧车轮的驱动力,使车辆产生一个向弯道内侧的力矩,从而帮助车辆回到正确的行驶轨迹上。
例如,当车辆在左转弯时出现转向不足,电子控制单元会对左前轮进行制动,让车辆更容易转向。
而对于转向过度的情况,电子控制单元则会对外侧车轮施加制动,增加外侧车轮的阻力,同时减少内侧车轮的驱动力,使车辆产生一个向弯道外侧的力矩,从而抑制车辆的过度甩尾。
比如,车辆在右转弯时发生转向过度,电子控制单元会对右后轮进行制动,让车辆恢复稳定。
除了制动干预,汽车电子稳定程序还可以通过调整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来辅助控制车辆。
当车辆出现不稳定时,电子控制单元可以减少发动机的扭矩输出,降低车辆的动力,从而使车辆更容易被控制。
基于ARM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基于ARM的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等高速行驶场景下,车辆的稳定性极为重要,一旦失控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能,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应运而生。
目前,市面上的ESC系统都是基于MCU(Micro Controller Unit)架构实现的。
然而,MCU的处理性能和计算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汽车的高性能和高速运行需求,因此出现了基于ARM处理器的ESC系统。
ARM处理器具有高效率、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能够满足汽车ESC系统的需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ARM处理器设计并实现汽车ESC系统,提高车辆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并探究基于ARM处理器的ESC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采用基于ARM Cortex-A9架构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设计并实现汽车ESC系统。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汽车ESC系统的需求和功能,确定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2. 确定ARM Cortex-A9处理器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工具,包括Ubuntu 操作系统、Eclipse开发平台、GNU编译工具链等;3. 编写ESC系统的驱动程序,包括市场上常见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驱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制动泵等;4. 分析和设计ESC系统的控制算法,包括转向控制、制动控制和车身稳定性控制等;5. 实现ESC系统的仿真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预期结果和期望贡献预计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将实现以下预期结果:1. 设计并实现基于ARM的汽车ESC系统,在传统ESC系统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2. 探究基于ARM处理器的ESC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汽车电子控制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3. 提供了一种基于ARM的ES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思路,为未来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ESP系统中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ESP系统中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电控稳定控制系统(ESP)是现代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通过对车轮运动状态和车辆姿态的实时监测,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ESP 系统通常由多个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其中传感器负责采集车辆运动状态数据,执行器负责控制车轮运动。
然而,由于传感器误差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常会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估计关键状态参数(如车速、侧向加速度等)对于ESP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是当前ESP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
当前,传统的状态估计算法如卡尔曼滤波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收敛速度慢、需要对系统建模等缺点,需要寻求效果更好的算法来提高ESP系统的性能。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讨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ESP系统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通过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提高ESP系统状态估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ESP系统状态估计算法研究综述。
2. 基于深度学习的ESP系统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设计和优化。
3. 算法实现及模拟验证。
4. 算法性能评估及与传统算法比较。
四、研究方案与进度安排1. 基于文献综述,研究ESP系统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的发展历程、主要应用和发展趋势。
完成时间:2周。
2. 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ESP系统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采用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实现并进行调优。
完成时间:6周。
3. 组建ESP系统测试平台,对算法进行模拟验证工作,确保算法可行性。
完成时间:2周。
4. 根据模拟测试结果,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传统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比较。
完成时间:2周。
5.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完成时间:2周。
五、预期成果1.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ESP系统关键状态参数估计算法,并与传统算法进行性能比较,验证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2.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在相关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相关论文。
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控制方法及联合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行驶过程中,稳定性成为影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汽车电子稳定性程序(ESP)成为现代汽车必备的安全保障措施。
ESP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车辆运动状态,通过对发动机、刹车和悬挂的控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调节车辆的稳定性,使其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ESP系统的控制模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传统的控制方法只能简单地基于车速和转向角进行控制,而现代的ESP系统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比如膨胀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
因此,需要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方法研究,以提高ESP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从而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技术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ESP系统控制方法的研究,掌握ESP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为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ESP系统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对于ESP系统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建立ESP系统控制方法的理论基础。
2. ESP系统控制方法仿真研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ESP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控制方法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优化的控制方法。
3. ESP系统与车辆动力学的联合仿真研究:将ESP系统与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集成,综合考虑车辆动力学和ESP系统的影响,探究ESP系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控制方法,以及优化方法。
4. 实验验证:对于研究得出的优化控制方法进行实车试验,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效果。
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ESP-tech-roadmap.png](attachment:ESP-tech-roadmap.png)图1 ESP技术路线图三、预期研究成果1. 系统地研究了ESP系统的原理及控制方法,掌握了ESP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法,提出了创新的ESP系统控制思路。
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摘要: 通过对车辆稳定性控制理论研究, 得出车辆的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是稳定性控制的重要控制变量。
并基于建立的二自由度整车仿真模型, 进一步分析了它们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随着工程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需要,车辆( 尤其是工程车辆) 受到路面条件、交通法规的限制, 依靠单纯增加单个轴的承载能力, 降低整车质量已经达不到要求。
需对底盘进行全盘考虑。
汽车运动是一个模型阶次高、输入输出变量多的复杂系统,因此针对整个运动系统设计单一的控制器是不可行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频域控制方法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策略,协调控制车辆主动转向系统和主动制动系统。
对典型多变量车辆系统进行分析,应用多变量频域控制理论设计底盘集成控制器,并利用matlab仿真平台进行典型工况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多变量频域控制方法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器能够消除主动转向系统和主动制动系统之间的干涉和耦合,同时显著提高车辆操纵稳定性。
对于操纵稳定性控制的研究,人们最初是从车辆的后轮主动转向(RWS,4WS)开始研究的,四轮转向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车辆的侧向加速度和车身侧偏角较小,轮胎的侧偏力和侧偏角还处于线性关系时,四轮转向或前轮主动转向汽车可以取得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而当车辆处于紧急工况时,车辆的侧向加速度、车身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都比较大,四轮转向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性能。
因为,此时轮胎的侧向受力已经趋于饱和,它的侧向力和侧偏角已经处于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单纯依靠车辆的四轮转向已经不能增加车辆的侧向力,提高车辆的侧向操纵稳定性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本设计要求应用matlab系统设计出基于网络实验平台的电机控制实验项目:(1)转向系统的阶跃响应;(2)转向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本设计的预期目标:(1)熟练应用matlab软件;(2)能独自完成实验的各项内容;(3)在完成实验内容后,能对实验要求有所改进。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
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ESP)研究报告2007 年 01 月版权声明:该报告的所有图片,表格以及文字内容的版权归北京水清木华科技有限公司所 有.其中,部分图表在标注有其他方面数据来源的情况下,版权归属原数据所有公司.水 清木华研究中心获取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市场调查,公开资料和第三方购买,如果有涉及版 权纠纷问题,请及时联络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序号 字数 语种 摘要D304 2.7 万 中文报告名称 图表数量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 70 报告页数 5000 72 完成时间 07 年 01 月 4500 纸质版价格(RMB)电子版价格(RMB)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名称, 如 BMW 称其为 DSC,丰田,雷克萨斯称其为 VSC,而 VOLVO 汽车称其为 DSTC,但其 原理和作用基本相同.ESP 系统除了具有 ABS 和 TCS 的功能之外,更是一种智能的主动安 全系统, 它通过高度灵敏的传感器时刻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 并通过计算分析判定车辆行驶 方向是否偏离驾驶员的操作意图, 识别出危险情况, 并提前裁决出可行的干预措施使车辆恢 复到稳定行驶状态.ESP 能降低车辆侧滑的危险, 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 显著减少因外界各种恶劣路况及驾 驶员失误等造成的重大损失, 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动态行驶安全性.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 管理局 (NHTSA) 的一项报告称,在配备了 ESP 的车辆中,客车单车碰撞事故减少 30%, 而轿车致命的单车碰撞事故也减少 30%.就运动型多用途车而言,该事故下降率甚至更高, 单车碰撞事故减少 67%,而致命事故则减少 63%.ESP 的装配率因各个国家而异.根据博世的统计,2005 年德国新车 ESP 装配率约为 72 %,西欧的平均新车装配率约为 44%,在日本和北美,这个数字稍低,北美约为 21%,日 本约为 15%.而目前中国的装配率还比较低,约为 3%.图:2003-2005 全球主要地区(国家)的新车 ESP 装配率ResearchInChina水清木华研究中心2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单位:%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德国 61 657232384421 7 西欧 2003 2004 12 8 1015北美 2005日本来源:BOSCH;整理:水清木华研究中心目前主要有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ADVICS,韩国万都,美国德尔福等少数几家公司 生产 ESP,其中博世占了较大份额.从博世 1995 年推出 ESP 系统 10 年以来,到 2006 年初 博世累计销售了 2000 万套 ESP 系统.表:欧洲市场零部件企业 ESP 配套情况 整车企业 丰田 沃尔沃 Volkswagen ( 大 众 , 包 括 Skoda 和 Bentley) 奥迪 宝马 菲亚特,包括阿尔法罗密欧和兰旗亚 福特,包括阿斯顿-马丁 通用欧洲,包括欧宝/伏克斯豪尔/萨博 捷豹/路虎 奔驰,包括迈巴赫 日产 ResearchInChina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博世,大陆特威斯 博世,大陆特威斯 博世,天合 博世,大陆特威斯,天合 博世,大陆特威斯,天合 博世,大陆特威斯 博世,大陆特威斯,德尔福 博世 3ABS/ESP 配套企业 博世,电装 大陆特威斯 博世,大陆特威斯,天合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保时捷 PSA/标志-雪铁龙 雷诺 西特博世,大陆特威斯 博世,大陆特威斯,天合 博世,大陆特威斯 博世,大陆特威斯 来源: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本报告主要分析了 ESP 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特别是对 ESP 的全球以及国内市场情况进 行分析和预测,以期对已进入和预进入 ESP 领域的厂商和机构提供借鉴.正文目 录第一章 什么是 ESP 1.1 ESP 简介 1.1.1 ESP 的主要特点 1.1.2 ESP 系统结构 1.1.3 ESP 的工作原理 1.1.4 ESP 的实际应用 1.1.5 ESP 效用的实证检验结果 1.2 ESP 的历史 1.2.1 从 ABS 到 ESP 1.2.2 ESP 与其它车辆电子控制主动安全系统的比较 1.2.2.1 现代车辆电子控制主动安全系统简介 1.2.2.2 ABS 与 ESP 比较 1.2.3 ESP 的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1.2.3.1 ESP 研究的关键技术 1.2.3.2 ESP 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 第二章 ESP 市场分析 2.1 ESP 的需求分析 2.1.1 ESP 全球市场需求 2.1.2 各大汽车生产厂商 ESP 的配备车型介绍 2.1.2.1 通用 2.1.2.2 福特 2.1.2.3 戴姆勒-克莱斯勒 2.1.2.4 丰田 2.1.2.5 大众 2.1.2.6 本田 2.1.2.7 现代ResearchInChina水清木华研究中心4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2.1.2.8 标致-雪铁龙 2.1.2.9 宝马 2.1.2.10 日产 2.1.3 ESP 的配备实例 2.1.3.1 奥迪 A4 2.1.3.2 别克荣御 2.2 ESP 的供给分析 2.2.1 ESP 的供给现状 2.2.2 ESP 供给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ESP 的生产厂家分析 3.1 博世 3.1.1 公司背景 3.1.2 财务状况 3.1.3 ESP 产品情况 3.1.4 博世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3.2 日本电装 3.2.1 公司背景 3.2.2 财务状况 3.2.3 ESP 产品情况 3.2.4 电装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3.3 德国大陆 TEVES 3.3.1 公司背景 3.3.2 财务状况 3.3.3 ESP 产品情况 3.3.4 德国大陆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3.4 美国德尔福 3.4.1 公司背景 3.4.2 财务状况 3.4.3 ESP 产品情况 3.4.4 德尔福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3.5 日本爱信精机 3.5.1 公司背景 3.5.2 财务状况 3.5.3 ESP 产品情况 3.5.4 在中国的投资情况 3.6 美国 TRW 3.6.1 公司背景 3.6.2 财务状况 3.6.3 ESP 产品情况 3.6.4 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3.7 ITT AUTOMOTIVE 3.7.1 公司背景 ResearchInChina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5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3.7.2 财务状况 3.7.3 ESP 产品情况 3.8 韩国万都 3.8.1 公司背景 3.8.2 ESP 产品情况 3.8.3 财务状况 3.8.4 在中国投资情况 3.9 德国 AUTOLIV 公司 3.9.1 公司背景 3.9.2 ESP 产品情况 3.9.3 财务状况 第四章 中国国内的 ESP 的发展状况 4.1 中国国内 ESP 的研发现状 4.2 ESP 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4.2.1 配备 ESP 的国内销售车型 4.2.2 国内 ESP 市场发展潜力部分图 表目录图 1-1:ESP 系统控制策略 图 1-2:ESP 车身电子稳定系统构成 图 1-3:ESP 对汽车处于转向不足时的控制 图 1-4:ESP 对汽车处于过度转向时的控制 图 1-5:ESP 控制框图 图 1-6:ESP 的工作原理 图 1-7:ESP 在多变道路上行驶时的作用 图 1-8:ESP 在避让障碍物上的作用 图 1-9:ESP 在驾驶员转弯过快情况下的作用 图 1-10:具有 ESP 标准配置的汽车能有效降低事故率 图 1-11: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在 1998-2003 年间对装备有 ESP 的两款车型的实验结果 图 1-12:博世研发的 ABS 系统历程 图 1-13:ABS 系统组成简图 图 1-14:ABS 的工作原理 图 1-15:BAS 作用效果 图 1-16:BAS 系统组成简图 图 1-17:TCS 的效果 图 1-18:TRC 的作用效果 图 2-1:2003-2005 年德国 ESP 的装配率情况 图 2-2:2003-2005 年西欧 ESP 的装配率情况 图 2-3:2003-2005 年北美 ESP 的装配率情况 图 2-4:2003-2005 年日本 ESP 的装配率情况 图 2-5:2006-2010 年欧美市场上汽车 ESP 配备情况预计 图 2-6:2005 年全球前五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产量 ResearchInChina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6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图 2-7:2006-2010 年北美汽车市场 ESP 的需求量预测 图 2-8:2004-2010 年日本汽车市场 ESP 需求量预测 图 2-9:奥迪 A4 中 ESP 的组成 图 2-10:ESP 转向不足制动干预液压回路(别克荣御) 图 2-11:ESP 转向过度制动干预液压回路(别克荣御) 图 3-1:博世 ESP 全球销量 图 3-2:日本电装主要产品占全球市场的比例 图 3-3:日本电装 2004-2007 财年的销售额和净利润 图 3-4:2000-2006 财年的日本电装收入情况 图 3-5:日本电装 2006 财年销售增长按主要客户划分 图 3-6:日本电装 2006 财年销售额按地区分布 图 3-7:日本电装 2011 财年远景规划中的产品构成 图 3-8:日本电装在中国的销量目标(2010 年) 图 3-9:大陆集团 2005 年销售额按产品构成 图 3-10:大陆集团 2005 年销售额按地区分布 图 3-11:大陆特威斯 ESP II 的功能和部件 图 3-12:2002-2006 财年爱信精机销售收入和净收入情况 图 3-13:爱信精机 2006 财年中期销售收入按产品构成(截至 2006 年 9 月底) 图 3-14:2006 财年中期报告爱信精机销售收入按主要产品客户划分 图 3-15:2002-2006 年爱信集团汽车制动及其配件部门的销售情况 图 3-16:韩国万都 2000-2005 财年的销售额和纯利润情况 图 3-18:2004-2010 年中国国内汽车市场 ESP 需求量预测 图 3-19:中,美,日每万辆汽车事故死亡率比较 表 1-1:各主要汽车公司对 ESP 的不同称谓 表 1-2:ESP 实际控制过程 表 2-1:澳大利亚市场上配备 ESP 的车型情况 表 2-2:通用汽车各品牌车型的 ESP 配备情况 表 2-3:通用 OPEL 全车系提供 ESP 选择 表 2-4:福特汽车主要车型 ESP 配备情况 表 2-5:戴姆勒-克莱斯勒部分车型的 ESP 配备情况 表 2-6:丰田各品牌车型的主动安全装置配备情况 表 2-7:奥迪部分车型 ESP 配备情况 表 2-8:大众车系部分车型 ESP 配备情况 表 2-9:国内产本田车系 ESP 配备情况 表 2-10:部分本田车系 ESP 配备情况 表 2-11:在中国大陆市场上销售的现代车型的 ESP 配备情况 表 2-12:标志-雪铁龙部分车型 ESP 配备情况 表 2-13:宝马系列车型的 DSC(即 ESP)的配备情况 表 2-14:中国国内销售日产各车型 ESP(VDC)配备情况 表 3-1:博世公司基本情况 表 3-2:配备博世 ESP 的部分汽车企业 表 3-3:博世在中国投资的主要企业一览 表 3-4:日本电装的主要股东情况 ResearchInChina 水清木华研究中心 72006-2007 年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研究报告表 3-5:日本电装在中国大陆投资一览表 表 3-6:大陆公司基本情况 表 3-7:大陆汽车系统部分产品日均产量 表 3-8:大陆汽车系统市场份额 表 3-9:装备大陆特威斯 ESP 系统的部分汽车品牌 表 3-10:德国大陆特威斯公司在中国的独资和合资企业 表 3-11:德尔福公司基本情况一览 表 3-12:德尔福在华企业一览 表 3-13:天合汽车集团在华企业一览 表 3-14:万都制造 ABS 以及 ESP 的工厂的基本情况如何申请购买报告1, 请填写《研究报告订购协议》(/research/pday_report.doc ),注明单 位名称,联系人,联系办法(含传真和邮件) ,申请报告名称,然后签字盖章后传真到: 86-10-82601570. 2, 研究中心在签订协议后,将回复传真给您. 3, 会员或客户按照签订的协议汇款到以下帐户: 开户行:交通银行世纪城支行 帐号:110060668012015061217 户名:北京水清木华科技有限公司 4,研究中心在收到会员或客户汇款凭证的传真确认后,按时提供信息服务资料或研究报告 的文档. 电话:86-10-82601561,82601562,82601563 传真:86-10-82601570ResearchInChina水清木华研究中心8。
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它旨在提升汽车在高速行驶、急转弯等情况下的操控稳定性,从而保障乘客的安全。
与此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将成为实现车辆自主行驶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汽车技术的发展中,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的仿真研究,探究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运动特性及其操控稳定性,并对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算法进行优化,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
三、研究内容1. 基于汽车动力学理论开展车辆动态仿真研究,对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
2. 分析车辆在高速行驶、急转弯等情况下出现的悬挂、转向、制动等偏移现象,提出相应的制动、力矩控制策略,从而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
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优化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 构建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仿真模型。
2. 通过仿真分析车辆动态特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策略。
3. 设计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算法,并进行仿真验证。
4. 对比不同策略和算法的优劣,提出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1. 建立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仿真模型,开展车辆动态仿真研究。
2. 提出相应的制动、力矩控制策略,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
3.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优化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
4. 提高车辆操控稳定性,为汽车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六、可行性分析本研究主要依据汽车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同时,现代仿真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实现车辆动态仿真研究,从而更加准确地分析车辆的运动特性和操控稳定性,并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七、研究重点和难点本研究的重点是探究车辆在不同路况下的运动特性及其操控稳定性,并对车辆动态操控稳定性控制算法进行优化。
车辆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
车辆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安全性成为汽车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车辆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从多个角度对车辆进行控制和调整,避免发生紧急状况,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传统汽车中,汽车的操控主要依靠车辆驾驶员,如果驾驶员疏忽大意或者遇到紧急情况,车辆易发生侧滑、打滑等失控状况。
而ESP则能够根据车辆的动态数据及加速度传感器实时监控车辆运动状况,并通过车辆数据的分析、计算发现异常行为,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
ESP的工作原理是检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任何不正常状态以及监测车辆发生偏移的情况。
当ESP检测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越线、车身倾斜和打滑等异常情况时,系统会采取多种控制手段进行调整,例如降低发动机动力输出、刹车减速、降低转向力等,有效控制车辆的行驶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
ESP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执行机构三部分。
传感器主要包括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转向角速度传感器等,它们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动态数据信号。
控制单元能够对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敏锐发现车辆异常情况。
执行机构包括制动系统、电动方向盘等,并通过自动化控制方式,对车辆进行控制调节。
ESP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车辆的运行状况,能够大幅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驾驶的舒适性。
例如,当汽车行驶在多弯道路面上,ESP系统能够通过发动机控制、制动系统等多种手段,保证车辆行驶在正确的轨迹上,避免车辆侧滑,提升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当车辆行驶在雨雪天气环境下,ESP系统能够通过自动调整制动力分配使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始终处于合适的状态,避免车辆打滑,确保行驶安全性。
总之,ESP系统是汽车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升车辆操控稳定性、避免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况等方面作用重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新能源车型的出现,ESP系统也将不断升级,更好地适应各种行驶环境,为驾驶者行车带来更加安全、舒适的体验。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综述
ESP系统与发动机故障同时出现:检查发动机控制单元和相关线路是否正常,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如何正确使用和 维护ESP系统
正确认识ESP系统的局限性
ESP系统不能完全消除侧滑和失控 ESP系统对路面状况的适应性有限 ESP系统对驾驶员的操控技巧有求 ESP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产生误判
掌握ESP系统的使用方法
了解ESP系统的 基本功能和作用
掌握ESP系统的 控制逻辑和原理
熟悉ESP系统的 开关和操作方式
ESP系统在不同车型中的应用
轿车ESP系统的应用
SUV车型ESP系统的应用
商用车ESP系统的应用
跑车ESP系统的应用
ESP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随着自 动驾驶技术的不 断发展,ESP系 统将与智能驾驶 技术深度融合, 实现更加智能的
车辆控制。
集成化:ESP系 统将与车辆其他 控制系统进行集 成,形成更加高 效和稳定的车辆
干燥路面上, ESP系统可以有 效防止车辆侧滑 和甩尾,提高车
辆稳定性
湿滑路面上, ESP系统可以减 小轮胎与地面间 的摩擦,降低车 辆失控的风险
雪地或沙土等低 附着力路面上, ESP系统可以优 化车轮的驱动力 和制动力,保持
车辆行驶稳定
紧急变道或躲避 障碍物时,ESP 系统可以快速识 别并纠正车辆的 过度转向或不足 转向,提高操控
弯道行驶:ESP系统在过弯时通过对内 侧车轮施加轻微制动,帮助修正转向不 足或过度转向的情况,提高操控性能。
上坡路面:在下坡路面或较陡的下坡路 面,控制在较低的车速。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设计与制造考核试卷
五、主观题(参考)
1. ESP通过实时监测车轮速度、车辆动态等数据,自动应用刹车到一个或多个轮子来减少滑动,提高车辆稳定性。它有助于防止车辆失控,尤其是在湿滑路面或紧急避让时。
2.关键技术因素包括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传感器技术用于准确获取车辆状态;执行器技术影响系统介入的及时性和效果;微处理器技术则决定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9.汽车电子稳定程序只能提高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稳定性。(×)
10.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ESP系统可能会集成更多的智能功能。(√)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的主要工作原理,并说明其在提高汽车安全性方面的作用。(10分)
()
2.在设计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时,应考虑哪些关键技术因素?请至少列举三个,并分别进行简要说明。(10分)
A. CAN总线
B. LIN总线
C. MOST总线
D. Bluetooth
12.在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设计过程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A.选用高可靠性的元器件
B.设计冗余系统
C.进行严格的系统测试
D.定期进行软件更新
13.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汽车电子稳定程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设计与制造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的主要作用是()
A. MATLAB
B. Simulink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维护考核试卷
D.传感器
16.以下哪个品牌的汽车最早应用了电子稳定程序?()
A.奔驰
B.宝马
C.奥迪
D.大众
17.电子稳定程序的哪项技术可以减少驾驶员在弯道行驶时的操作负担?()
A.自动降低发动机功率输出
B.自动对车轮进行独立制动
C.实时监测车辆行驶状态
D.提高车辆悬挂系统的刚度
18.在汽车电子稳定程序中,哪个部件负责调节发动机功率输出?()
C. ESP主要提高车辆稳定性,ABS主要缩短制动距离
D. ESP和ABS工作原理相同,功能相同
14.下列哪个部件主要用于检测车辆纵向加速度?()
A.轮速传感器
B.加速度传感器
C.转向角传感器
D.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15.在电子稳定程序中,哪个部件负责向其他控制单元发送信号?()
A.制动压力调节器
B.发动机控制单元
D.车身控制单元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车辆在湿滑路面的抓地力
B.降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风阻
C.提高车辆在紧急避让时的稳定性
D.减少车辆在弯道行驶时的滑移
2.电子稳定程序的传感器主要包括()
2.电子稳定程序可以完全替代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操作。()
3.电子稳定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
4.在所有驾驶情况下,电子稳定程序都能提供保护。()
5.电子稳定程序可以通过对单个轮子施加制动来减少车辆滑动。(√)
6.电子稳定程序与ABS系统是完全相同的安全装置。(×)
7.电子稳定程序会降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精品】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分析分析解析
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 S P分析分析解析摘要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经济性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更是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事实证明ESP电子稳定程序可以有效地降低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从而挽救许许多多人的生命,为进一步加强汽车的乘坐安全性,全球道路专家一致认为ESP应该成为每一辆车的标准配置。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简称ESP)是由奔驰汽车公司首先应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
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本文介绍了汽车电子稳定系统 ESP的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子稳定程序;行驶稳定性;过度转向;不足转向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utomotive technology, people focus on vehicle comfort ,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 the safety of the car is made of the highest demands. ESP electronicstability program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major accidents , thereby saving the lives of many people ,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ar 's ride safety experts agree that the world's roads each vehicle ESP should become the standard configuration . Automotive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Electronic Stablity Program, referred to as ESP) was first applied by the Mercedes-Benz A-class in its car . ESP is actually a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comparedwith other , ESP not only control wheels , and can control the driven wheels . As often occurs in rear-wheel drive car oversteering situation , when the rear wheel drift out of control , ESP will slowly brake the outside front wheel to stabilize the car ; steering is too low, in orderto correct tracking direction , ESP will brake slow rear wheel , thereby correcting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utomotive electronic stability system ESP , structure , workingprinciple and trends.Keywords: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Driving stability; Oversteer; Understeer目录引言--------------------------------------------------------------1 第一章电子稳定系统ESP概述-------------------------------------2 1.1 电子稳定系统ESP概念----------------------------------------2 1.2 电子稳定系统ESP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2 1.3 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研究意义-------------------------------3 第二章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结构与组成----------------------------5 2.1 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结构组成-----------------------------5 2.2 电子控制单元ECU----------------------------------------5 2.3 液压调节总成-------------------------------------------7 2.4前轮速度传感器---------------------------------------8 2.5 后轮速度传感器----------------------------------------8 2.6E S P开关--------------------------------------------8 2.7方向盘转角传感器--------------------------------------9 第三章电子稳定程序(E S P)工作原理及过程------------------10 3.1克服转向不足的操作--------------------------------------10 3.2克服转向过度的操作--------------------------------------11 第四章电子稳定系统ESP发展历程与趋势-----------------------13 4.1 电子稳定系统ESP发展历程---------------------------------13 4.2 电子稳定系统ESP发展趋势----------------------------------13 4.2.1传感技术的改进-------------------------------------------13 4.2.2体积小质量轻及低成本液压制动作动系统的结构设计--------------14 4.2.3ESP的软硬件设计--------------------------------------------14 4.2.4通过CAN完善控制功能------------------------------------14 总结---------------------------------------------------------15 参考文献------------------------------------------------------16引言ESP是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简写,由德国博世公司(BOSCH)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研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2008 )级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
系(部):汽车工程系
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级:20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三班
学号:200814081060126
学生姓名:朱涛
指导教师:张黎黎
报告时间:2010年10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又称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 这种系统是博世公司1995年推出的,意为"车辆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以下简称"ESP").其工作原理是,传感器按照每秒25次的频率检测驾驶员的行驶意图和车辆的实际行驶情况.如果发现有紧急情况,它会迅速做出反应,中央处理器经过分析传感器传来的信号,通过液压调节器调节每个车轮的制动压力,从而及时调整车辆的行驶状态,维护车辆的行驶稳定性. 它也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通过传感器输入实时监控车辆的运行状态,通过制动控制抑制汽车过多转向和过度不足转向趋势,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
电子稳定程序(ESP)是改善汽车行驶性能的一种控制系统,可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并提高道路安全。
它整合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ASR牵引力控制系统,有防止汽车转向时滑移、不稳定和侧向驶出车道的综合控制能力。
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策略,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理论设计了两种控制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车辆稳定控制系统,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帮助驾驶员适应各种路面和行驶工况,取得了良好的主动控制效果,大大提高行车安全。
在如今现代化的社会中ESP这种技术将会得到广泛利用与更新,也将逐渐走入人们的汽车生活中,保证人们的行驶安全,减少汽车之间的碰撞。
到目前为止,欧洲是ESP最大的市场,而且将继续保持几年。
ESP将成为所有车辆的标准配置,它是继安全带之后最具拯救生命潜力的科技。
依相关法规草案,在美国所有总重量低于4.5t的小型车上都将配置ESP,此规定在2009~2012年的车型上逐步推行。
中国目前ESP的装配率还比较低,以往通常只在高档车上才装配ESP,中高级轿车中只有一部分把它作为标准配置,如东风雪铁龙的凯旋一汽大众的速腾和上海通用的君越。
将来它的装配率一定会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显著提高,但由于技术水平的差距,这部分市场将会完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几乎无法涉足。
经过数年不断优化设计,到2002年已经发展到第8代。
2005年,适逢博世开发ESP面世10周年,ESP8.0系统这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实现了在中国苏州国产化。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
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对外侧的前轮制动来稳定车子;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对内后轮制动,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本文介绍了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功能及其维修方法。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措施
3.1研究方法
1. 对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技术ESP作简单的了解,并调查国内外在这项技术上的应用及发展状况。
2. 掌握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技术ESP的定义、作用、影响,并进行总结。
3. 阅读了与论题有关的基础性文献,全面解析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4. 对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检测进行分析总结。
3.2措施
首先,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课题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
其次,对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技术ESP进行实车调查并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实习。
最后,整理文献,对以了解的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技术ESP故障检测进行分析并说明。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
2010.09 — 2010.10 论题了解、材料收集,阅读了与论题有关的基础性文献,对汽车电子
稳定性控制技术(ESP)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010.10 — 2010.11 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汽车维修车间进行亲自动手操作,用亲身实
践来弥补理论的不足。
2010.11 — 2011.03 论文初稿写作对汽车电子稳定性控制技术(ESP)故障原因进
行分析总结,形成论文初稿
2011.04 — 2011.05 论文修改完善对论文内容、格式等修改完善
2011.05 论文答辩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姚国平等.新型汽车电气与电控系统使用维修问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2]鲁植雄.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图解.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3]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技术报告(2002) (英文)
[4]博世公司技术报告(2002)(英文)
[5]王景祜.奔驰轿车的行驶稳定性电子控制系统.长春:汽车技术.2000年第三期
[6]陈家瑞.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7]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8]吴际章.汽车构造(上、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9]司利增.汽车计算机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10]T. H. HWANG. Design of Integrated Chassis Control Logics for Afs and ES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2008,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