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第九章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合集下载

第九章 智力与人格-课件

第九章 智力与人格-课件

2021/1/19
人格心理学
31
(2)区别:
①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解决 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因素影响;晶体智力的是知 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主要的作用是处理熟悉的、 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 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
②流动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流动智力随 生理成长曲线而变化,在20岁左右时达到顶峰,以后逐渐 下降;而晶体智力不仅能够继续保持,还会有所增长,而 且衰退也慢,可能到60岁才渐渐衰退。
2021/1/19
人格心理学
41
评价: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在现代智力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智力理论是从二因素论开始的。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理解能力的结构有重要的启 发,为研究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制 定测验这些能力的手段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但他过于强调一般因素与特殊因素的区别,而没有充分看 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021/1/19
人格心理学
36
(三)传统智力理论
1、单因素
2、两因素说 3、群因素说 4、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5、智力层次结构论
2021/1/19
人格心理学
37
1、单因素
主张智力单因素论的人认为,人与人之间 智力上有高低,但智力只是一种总的能力。 例如,高尔顿、推孟等人都主张智力是单 因素的,他们编制的量表只提供单一分数 (智商),只测一种智力。
学习动机 │追求高分数及教师的│ 满足于探究问题,摆脱
│称赞,尊重现实的价│ 现实的价值观。
│值观。

── ┼──────── ┼───────────

心理测验技术——智力测验

心理测验技术——智力测验

智力测验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测验技术,它不仅能够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作出评估,而且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与病人有关的其他精神病理状况。

因此,智力测验是心理测验中应用最广、影响较大的工具和技术。

智力结构理论智力究竟是由几种因素构成的?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主张单因素,有人主张二因素,也有人主张多因素,形成各种不同的智力结构理论。

分析智力构成的因素,有助于了解智力的本质,从而使智力测验设计的更合理。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第一个提出智力结构理论的是因素分析之父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 E. Spearman),在对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于1904年首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

智力主要是一种普遍而概括的能力,叫G因素(普通因素)。

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

人的智力活动中还存在着S 因素(即特殊因素)的作用,它代表个人的特殊能力,只是在某些特殊方面表现出来。

有五类特殊因素:①口头能力,②数算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象力。

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

智力的二因素论是根据统计学的相关原理推论出来的。

图中V代表词汇测验,A代表算术测验,两套测验结果出现正相关,因为两种测验中有普通因素(图中斜线部分)。

但它们又不是完全相关,因为每种测验中包含特殊因素(图中S1、S2)。

斯皮尔曼认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互相联系着,其中普通因素是智力的关键和基础。

智力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广泛取样以求得普通因素。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 L. Thurstone)提出智力的群因素论。

他认为,智力是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能力构成的,各种智力活动可以分成不同的组群,每一群中有一个基本因素是共同的。

瑟斯顿对56种测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把智力归纳为7种基本的心理能力。

1 语词理解能力(V):阅读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2 言语流畅性(W):语词联想速度和正确的能力。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

智力与智力测验

智力与智力测验

社会能力
能悦纳别人,容忍别人的过失 能遵守与别人约定的时间 能公平判断、具社会道德良心 能体察别人需求与困难 对人对已坦率而诚实 对社会事物有兴趣 遵守社会规范
历来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解释,尽管有不同 的意见,但仍有两个共识之点:
其一,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非单一 能力);
其二,个体智力的高低,乃是他先天遗传 与后天环境两类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3岁儿童测试内容
3岁儿童测试内容举例(每题代表2个月智龄) 1.穿珠:要求将48颗珠子穿在一起。 2.看图说出物体名称:有18张图片(马、树、衣物、 球、飞机、轮船等),要求说出10张。 3.用积木搭桥。 4.回忆动物图片。 5、临摹圆形。 6.画直线。 7.顺背3位数。 注:只要完成6题便可以,有一题为备选题。
这里,它不包括一般常识中所说的体能或 社会能力,而是专指心理能力。
所谓心理能力,指的是经心理学上特别技 术所测量到的能力。
心理能力
心理能力中所指的个人“所能为者’,也就是个人 在行为上所表现的实际能力,个人在某方面所表现 的实际能力是由于他的先天遗传基础,加上后天环 境中努力学习的结果。
现行的智力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主 要是传统的智力因素理论。
智力测验的必备条件
信度: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 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效度:一个测验欲测量某种心理特征的准确程度, 即测验的有效性。
常模:在编制测验时为了使原始分数有意义而建立 的解释原始分数的参照标准。
智力测验的创始人
智力的概念
基于这两点共识,对智力一词的内涵界定 为:
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以 个体自身所具遗传条件为基础,在其环境 中与人、事、物交往时逐渐形成的,并表 现在运用经验,吸收、贮存、支配知识、 适应变局、解决问题的行为中。

韦氏智力测验

韦氏智力测验
遗传与发育研究
03
教育决策支持
韦氏智力测验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例如在选拔学生参加某种课程或评估其是否适合某个专业时。
教育应用
01
特殊教育需求评估
韦氏智力测验可用于评估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能力水平,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02
学科能力评估
韦氏智力测验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源。
工业与组织应用
03
韦氏智力测验的理论基础
智力是指个体在各种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
智力理论包括因素论、认知过程论、信息加工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智力的本质和结构进行了探讨。
智力定义
智力理论
智力的定义与理论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这些过程与智力的表现密切相关。
每个分测验下又包含若干子测验,旨在评估个体的不同智力成分。
01
02
03
WIISCE-IV的修订始于2008年,历时三年,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修订后的测验在结构、内容、题量和难度等方面均有所调整,以提高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新版测验的修订过程
背景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采用标准化的指导语、操作程序和计分方法,确保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综合性强:涵盖了多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空间、逻辑等,能够全面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分级合理: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背景和认知水平的个体,提供不同难度的测验题目,确保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广泛:适用于教育、职业、康复等多个领域,为个体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结构语言文字部分:包括词汇、语句完成、阅读理解和文章概括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数学运算部分: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数学运算和空间思维能力。图形组合部分:包括组合图形的拼凑、识别和空间关系的理解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自由应答部分:包括自由联想、故事续写、问题解决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年整理)心理测量学重点

(2021年整理)心理测量学重点

心理测量学重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心理测量学重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心理测量学重点的全部内容。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概论一、测量:根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尺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二、测量的精确度决定于测量对象本身的性质(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测量工具的精密性。

三、测量的基本要素 :1。

参照点(1)绝对参照点(有绝对的零点,可进行乘除运算)(2)相对参照点(以人确定的零点,只可加减)2。

单位:条件:要有确切的意义和相等的价值四、测量的量表 : 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可进行加减运算)、比率量表(可进行加减乘除)五、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定义: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法则给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指派数字,或者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在测验上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六、编制一个测验应当具备下列四个基本条件:(1)行为样本.(2)标准化: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记分以及测量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

标准化条件:测验内容、施测条件、评分规则和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3)难度或应答率。

(4)信度和效度。

七、1918年,桑代克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

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提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作业补充题:1、为什么说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分数本质上是顺序量表上的分数?答:从本质上讲,心理与教育测量的量表属于顺序量表。

(1)从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的参照点均为相对零点;(2)从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与心理测量的单位远没有其他测量的单位成熟完善.第二章简史一、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起源:(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2)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别差异资料的分析之中.学生皮尔逊创立了积差相关公式。

心理咨询班-智力测验(04-7-19)

心理咨询班-智力测验(04-7-19)
7
(二)离差智商
1 、由 Wechsler 提出,它是用统计学的标准 分概念来计算智商,表示被试者的成绩偏离 同年龄组平均成绩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 位),每个年龄组IQ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 计算公式为IQ=100+15(X- M )/S

公式中为M样本成绩的均数(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 分数), X 为被试者的成绩(某人实得分数),S 为 样本成绩(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X- M)/S 是 标准Z分数的计算公式。
2018/7/13
21. 造语句 22. 正确答案
23. 对答问句 24. 描画图样 25. 剪纸 26. 指出谬误 27. 数学技巧 28. 方形分析(一) 29. 心算(三) 30. 迷津 31. 时间计算 32. 填字 33. 盒子计算 34. 对比关系
38. 语句重组(一) 39. 倒背数目
9
2018/7/13
(三)智力分类和分级

智力可以按一定标准来分出种类和等 级。现代心理测量学用统计的方法分出 智力的各种因素,如言语智力和操作智 力等;从智力理论上又分为流体智力和 晶体智力,也有的把智力分为抽象智力、 具体智力和社会智力等。目前智力主要 采用IQ分级方法,这也是国际常用的分
级方法。
智力测验
2018/7/131 Nhomakorabea
智 力 测 验 ( intelligence test) 是 评 估个人一般能力的方法,它是根据有关 智力概念和智力理论经标准化过程编制 而成。 智力测验在临床上用途很广,不仅在研 究智力水平,能够对人的智力水平的高 低作出评估,而且在研究其它病理情况 时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如神经心理评 估。临床上多用个别智力测验,教育和 某些研究也用团体智力测验。

心理测量学重点

心理测量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量的性质2、测验标准化条件:(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2)施测条件的标准化包括:①相同的测验情境。

②相同的指导语。

③相同的测验时限。

(3)评分规则的标准化(4)测验常模的标准化二、心理测量(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一级定义)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及其正确使用(五)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来分类1、常模参照测验(一级定义)是根据被试对量表中所规定的题目答对多少来评分的,被试成绩的优劣,是根据所得分数在常模中所处的地位来确定的,不是以是否达到某个标准来决定。

2、目标参照测验(一级定义)是将被试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便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

3、潜力参照测验是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的测验。

三、心理测验使用的注意事项(1)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2)与被测验者建立协调关系 (3)控制实施测验的误差(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遵守测验的道德 (6)注意测验的保密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第一节心理测验的编制①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②拟定编制计划③设计测试项目④项目的预测和分析⑤合成测验⑥测验使用的标准化⑦搜集信度、效度资料⑧编写测验手册一、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一)测量对象测验编成后要用于何种团体。

如被试的年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阅读水平等。

(二)确定并分析测量的目标一般可分三种情况:一是编制带有预测功能的心理测验。

(工作分析)二是编制针对某种心理特质的测验。

(下操作定义)三是编制标准参照测验。

(双向细目表)(三)测验用途(测量目的)二、拟定编制计划双向细目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

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标明。

测验编制步骤

测验编制步骤

测验编制步骤:8步1、目得、对象2、确定结构、确定测验结构,①根据理论、智力测验有几个因素;人格特质,一个特质就是一个维度。

②因子分析,大致有个设想,初步构思,先就是探索,验证,样本不一样,好得测验要做几次。

首先检查共同度,低于0、5或0、3得题目去除,与其她项目之间得共同成分。

认知能力有两种,斯皮尔曼理论。

G因素与S因素,好得0、5以上。

碎石图拐点因素负荷,各因子负荷分数,能区分、旋转后也不能把负荷集中,去掉、如两个因子上都就是0。

4,结构不明确,某一题目属于谁不确定、题目多时做验证性因素分析A、首先做单维检验,一个维度属于一个ξ,如12道题,B、4个一加,4个一加,原始分相加,变成三个指标,指标太少,验证性因素分析做不出来。

项目超过100个,旋转不出来,探索性因素分析旋转不出来。

③分配权重:30分常识60分词汇满分相差很大,通过转换成量表分,变成Z分,转换成量表10分制。

麦卡锡幼儿量表分多得每个维度转换成30分左右。

有得分测验重要得,权重较大。

3、记分方法4、常模:用到什么地方,抽样如何抽A、一种瞧成就是正态分布,知道S与就可以。

转化为Z分。

B、非正态数据,根据常模样本频数分布确定,累积百分数,您得分数一边就是分数,以下就是百分之多少。

累积百分比算出来了,某一分数对应P,累积百分率多少。

根据常模样本确定每一点得累积百分数。

常模样本分数分布,例如:艾森克一般T20~80分最多90分,一般做到80分艾森克远远超出80分,偏态、5、设计项目:数据与资料,与测验相关理论、相关测验。

A、很多测验相互参考,很多人格测验用MMPI题目,有些就是参考,有些就是搬过来,16PF没有效度量表,187道题,有些被试在人才招聘时都选好得答案,用其它测验效度量表加进去,MMPI或艾森克测谎量表,20个题目,分散开,统计时就是单独一个量表。

题目量要大,准备用50道,编100道,最好多一倍,有得就是1:1、5,至少要多1/2得题目,便于淘汰。

心理测验的实施与编制

心理测验的实施与编制

二、被试
1、情绪(焦虑)
2、训练
第二节 分数解释
一、早期对测验分数的解释
年龄当量(智龄)、年级当量
比率智商
智龄 IQ 实龄 100
二、以常模来解释测验分数
1、百分位数
把测验分数转换为百
60
95 57 57 57 54 54
90 56 55 54 52 52
75 54 52 50 48 46
(2)英国高尔顿(Francis Galton) 公认为心理测量的创始人。发明了可以用来测量感知觉的工具与方法
(3)法国 比奈(Binet) 认为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才是智力的核心。编出第
一个公认的心理测验。
(4)美国卡特尔(J. M. Cattell) 冯特的学生,曾到英国师从高尔顿后回到美国。第一个使用“心理测
rpb
68.50 47.71 21.72
0.530.47 0.48
3、特征曲线
三、选项分析 备选项 人数比例
AB 55% 5%
C
D*
10% 30%
第三章 心理测验的实施与分数解释 第一节 心理测验的实施
一、主试 1、准备(指导语、步骤、条件) 2、操作
倾听(暗示、反馈、期望效应) 评分(光环效应)
二、抽样方法
1、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
3、分层随机抽样(注意与整群抽样的区别)
4、阶段抽样
三、抽样误差与样本容量的确定
1、抽样误差(以总体均值的估计为例)
设总体均值为μ,样本平均数为 X
X μ 为抽样误差
一般在抽样时都规定最大允许抽样误差,即
d 1.96 X

d 2.58
X

第九章 智力

第九章 智力

(二)信息加工途径
1、注意的作用 智力行为依赖于注意资源的分配与灵活运用 2、加工速度 基本的信息加工速度在决定智力行为中具有 一定的作用
3、智力三元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1985年提出,主要
受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论的影响。 认为个体之所以智力上有高低之分是因为 其面对刺激情景时个人对信息处理的方式 不同,设法测量个体在认知情景中信息处 理的方式,即可鉴别其智力高低。 人类的智力是有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的智 力统合体,智力统合体的三边是构成智力 的三种成分:智力成分,智力经验和智力 情境 。
(1)智力成分亚理论(component sub-theory of intelligence)
元成分: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 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 操作成分:接收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
记忆中,比较刺激,从长时记忆提取信 息,以及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负责执 行元成分的决策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
9岁
关于对硬币使用的知识 用一个法郎购物后的零钱换算 说出一种物品的几种用途(马、桌子、餐叉等) 回答一般生活问题(如乘火车迟到了怎么办) 说出每个月的名称
比-西量表题目举例
15岁 复述7位数的数字 复述有26个音节的长
句 解释版画内容 举出3个相同韵母的 单词 从事实中推理
成人 图形空间位置推测 根据记忆构成图案 区分、比较抽象概念
高智力者的主要表现特征
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
包括逻辑思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性和 适应性 与认知过程有关的特征: 包括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自信等 非智力因素: 包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独立性强、善于表 达和有良好的动手能力等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学【复习资料】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热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心理测量的工具:斯蒂文斯将量表分为四个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1)命名量表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不能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高,它表明类别的大小或表明某种属性的多少,顺序量表中没有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也不能加减乘除3)等距量表又比顺序量表高一级;它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因此可以加减,但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乘除4)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既有相等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能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只能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出他的内部心理特征;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零点,结果都是与所在团体或人群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心理测验都是在标准化下进行,测得结果较为可靠和客观;心理测验编制的过程1、确定测验的目的2、设计测验编制方案、指定测验编制计划3、题目编写4、测试分析5、组卷6、信、效度调查7、编制测验分数系统8、编写测验使用手册9、编制测验备份测验的实施1、选择测验2、实际施测3、评分4、测验结果解释第二章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信度:值得是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重复用同一测量工具或等价工具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信度的作用1.信度是评价测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3.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测量标准误。

4.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信度的种类重测信度:同一个测量工具在两个不同时间对同一组被试施测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重测信度主要考察了一个测量工具是否能够保证在不同时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他反映了测量工具的结果受到时间间隔因素影响的大小。

一般来说,重测的时间间隔越短,那么各种施测情境的变化就越小,重测信度系数就会越大。

(心理测量)第九章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心理测量)第九章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 比奈—西蒙量表使用此方法。
7
2心02理0测/7量/学9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IQ),指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公式: IQ=(MA/CA)×100 其中,MA为智力年龄,CA为实足年龄。
❖ 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此方法。
8
2心02理0测/7量/学9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2. 第二次修订版(1937) ❖ 使用范围扩展到2—18岁,编制了测验复本,分别
为L型和M型。 ❖ 3.第三次修订版(1960) ❖ 共有100多个项目,划分为20个年龄组。
36
2心02理0测/7量/学9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 由桑代克、黑根(E.Hagen)、沙特勒
一、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 (一)1905年的比奈—西蒙量表
▪ 该量表共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通过 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主要测查判断、 理解和推理能力。
▪ 1908年作首次修订,题目增加到59个,并按年龄从3— 13岁进行分组,启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 1911年该量表第三次修订,增设了一个成人组。
第九章 智力测验的编制与应用
2心02理0测/7量/学9
代表性的智力定义
❖ (1)智力是学习的能力(伯金汉、科尔文等); ❖ (2)智力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斯腾、威尔斯、爱德
华、桑代克、品特纳等); ❖ (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等); ❖ (4)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 ❖ (5)智力是“个人心理能量的总和,此项能量能够
(二)智力测验及其指标
❖ 智力测验——通过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 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第九章 测验法

第九章 测验法

提问:举例说明测验在咨询中的应用? 2、测验在研究中的应用 (1)收集资料 (2)建立和检验假说 (3)实验分组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
一、能力测验 1、中国比奈测验 (1)中国比奈测验的来源 1905年,比奈和西蒙编制了“比奈-西蒙量表” 1916年,推孟修订了“斯坦福-比奈量表” 国内学者陆志韦和吴天敏多次修订,1982年 发表了“中国比奈测验”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
(2)中国比奈测验的内容 说出物体、辨别图形、推断情景、指出缺点、 计算等51个题目。分为语言文学、数目、解题 和技巧四类。适合于2到18岁的人群。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
(3)中国比奈测验的使用 首先,根据被试实足年龄,从测验指导书附 表中查到起点题,然后按照测验程序和要求施 测,通过一题记一分,连续5题不通过即停止测 验。最后,根据得分查出智商。
第一节 测验法概述
测验概念的具体含义有以下几点: (1)测验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的 (2)测验是根据标准化程序来测量个体的某 种行为,由一系列能引起个体反应的项目组成 (3)一个测验所测量的只是一个人的一部分 行为
第一节 测验法概述
2、测验的量表 心理测量是对个体行为作数量的描述,它是 借助量表进行的。量表是由一系列标准化的测 验题目构成,其中每道题都是在广泛预试的基 础上,根据统计结果确定的,且具有一定分值。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
(2)测验内容 包括5个系列共60道题目,要求被试根据非文 字图形规律进行推理并填补。主要测验知觉辨 别力、图形比较、图形组合、整合、互换等抽 象推理能力。
第三节 常用心理测验
(3)施测 除第一题按照指导语进行指导外,其余一律 按测验手册进行,要求被试按照先后顺序在记 录纸上答题,不允许在测验本上回答和做任何 记号。

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PPT共73页

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PPT共73页
题组合在一起;c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 B常见试题排列方式:a并列直进式b混合螺旋式 3、编造复本 测验的各份复本必须等值,所谓等值需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2)各份测验包含相同的内容范围,但题目不应有重复; (3)各份测验题型相同,题目数量相等,并且有大体相同的难度
(二)难度的计算
1、原始定义法 2、极端分组法
1、原始定义法
(1)客观试题(二分法记分):
P R
R:答对该题的N人数;N:参加测验的总人 数
(2)0、1计分多重选择题难度校正
CP kP1 k 1
k:每个测题可供选择的答案; P:未校正测题的难度; CP:校正测题难度。
例题:假定某题有75%的被试通过,若该题 有5个备选答案,则校正后的通过率为:
2、极端分组法
(1)客观题的极端分组法 根据测验分数按高低排序,用两个极端组在
某项目上的平均通过率表示项目的难度 PH、PL分别为高分组与低分组的通过率。
步骤:
A、按测验总分由高到低排序
B、从高分段向下选出全部试卷的27%作为 高分组
C、从低分段向上选出全部试卷的27%作为 低分组
D、按照上述公式计算项目难度值
双向细目表
制定编题计划(双向细目表)
1、全面而具有代表性的测验内容,不致使 测验偏离了应测的范围
2、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 分比来标明
三、编辑测验项目
(一)搜集有关资料 1、资料要丰富 2、资料要有普遍性 (二)选择项目形式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性质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3、各种实际因素:时间,人数、经费等
想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分析。 量的分析是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

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操作)

心理测量学(心理量表的介绍和操作)
程序的一致性。 客观性:指测验不受主观支配,可重复,测验的
实施、记分和解释都是客观的。 常模: 是指一个测验在标准化样组上的分数分布。
四、实施心理测验时的注意事项
1.测验要保密 2.测验使用者的资格 1).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 2).在心理测量专家的指导下具有两年测验使
用经验者 3).经心理测量培训班的专门训练,获得资格
朱智贤 张春兴 吴天敏 燕国材
二、智力的理论
1.智力结构论 斯皮尔曼 桑代克 瑟斯顿
吉尔福特
2.智力层次论 阜南 3.智力形态论 卡特尔 4.智力新理论 1)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 2)PASS模型 戴斯 3)多元智力论 加德纳
3) 多元智力理论
概念: 智力是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 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 需的能力
2.智商的种类 比率智商:IQ=(MA/CA)*100 离差智商:IQ=100+15Z Z=(X-M)/S
3.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认定书
3. 要使用合适的常模 4. 不能一测定终身 5. 综合其它评价结果 6.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不要因人而异
第二章 智力测验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第二节 个别智力测验 第三节 团体智力测验 第四节 婴幼儿智力测验 第五节 智力等级评定
第一节 智力测验概述
一、智力的定义 1.抽象思维说 比内 推孟 2.适应环境说 斯滕 桑代克 皮亚杰 3.学习能力说 柏金汉姆 汉蒙 4.综合能力说 韦克斯勒 史多达
二、心理测验的发展
1.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 推孟(Terman)1916年 智商与智商公式 IQ=(MA/CA)×100
2.团体智力测验 美国军队甲种和乙种量表 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学前与学龄初期量表、儿童量表和成人量表 离差智商 IQ=100+15Z 4.人格测验的发展 6.教育测验的发展

心理测量与评估 自学考试复习题——选择 判断

心理测量与评估 自学考试复习题——选择 判断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1、科学心理测验以比纳—西蒙量表编为标志。

二、判断:心理测量中的测量是狭义的。

(错广义的)第三章测验的编制实施与评分一、单选题1. 编制测验时,用来指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的术语是:心理测验的目标2. 心理测验的项目来源应排除哪一个?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项目3. 在编制是非题时,“是”、“否”题大致相等或答“否”题略多,是控制什么的有效方法?肯定定势4. 什么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习惯的不同,而使能力相同的被试获得不同的测验分数?反映定势5. 在心理测验中,主试和被试之间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关系,是.协调6.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会提高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成绩?适度的焦虑7. 受应试动机影响不太大的测验是.投射8. 在测验编制过程中,正确答案的位置在整个测验中出现在各位置的概率如何就可以控制喜好特殊位置定势的影响?相等9. 无论哪种测验,为使评分尽可能客观应做到哪一点?准确无误地计分、合分二、多选题1. 编写测验项目时应注意哪些事项?A.测验目的取样应当对欲测心理特质具有代表性B.测验项目的取材范围要与测验编制计划所列项目范围相一致C.测验项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区间D.初编项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甚至几倍,以备筛选或编制副本用2. 预测时应注意哪些事项?A.测试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要测察的群体B.样本应充分具有代表性C.预测实施的情境与过程应力求跟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类似D.预测的时限应固定,不能随意延长3. 合成测验的工作内容包括那些?A.测验项目的选择B.测验项目的编排C.测验复本的编制4. 测验的标准化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测验内容标准化B.施测过程标准化C.测验评分标准化D.分数解释的标准化5. 智力测验中当测题的内容和形式多样时,常见的排列方式有哪些形式?A.并列直进式C.混合螺旋式6. 编制操作测验的原则有哪些?A.明确所要测量的目标,并将其操作化B.尽量选择真实性程度较高的项目C.指示语要简明扼要D.制定评分标准,确定计分的方法7. 从心理测量的角度看,主试应具备的素质有A.心理测验的理论知识B.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C.测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8. 测验中主试的职责是指什么?A.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实施测验B.测验前不要讲无关的话C.任何情况下主试都不能对被试的回答有所暗示D.对特殊问题有所准备9.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些?A.预告测验B.准备测验材料C.熟悉测验指导语D.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10. 测验前为使被试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应做好哪些工作?A.解释测验的目的B.准备好测验材料C.将自己介绍给被试(名字和职业),介绍时态度应十分友好。

智力测验发展

智力测验发展

智力测验的演变和展望从比纳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起,智力测验已历经百年沧桑。

在这百年中,智力测验从法国传播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从教育行业推广到军事、商业、管理等诸多领域,从只针对儿童扩大到面向生命全程的各个年龄阶段,从主要诊断异常儿童拓展到适应正常人和智力落后者的不同需要。

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智力测验,这些智力测验蜚声世界,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及其他社会领域。

然而,随着传统智力测验的广泛运用,它也越来越暴露出一些弊端,并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

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智力测验正在发生演变,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智力测验的依据:从考虑项目的鉴别性、区分性到增大理论含量在智力测验的依据方面,一些研究者指责传统的智力测验并没有从有关智力的基本理论出发,不是心理测量学理论化的结果[1](P430—460)。

确实,最早的智力测验是为了区分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因此在项目的设置上更多地是出于特殊需要的考虑。

以后的智力测验大多沿袭了原有的传统,在编制时更多依据项目的鉴别性、区分性而非基本理论。

因此,这样的测验虽然能够很好地评价智力的个别差异,却无法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智力的本质。

基于传统智力测验在理论性上的这种不足,新开发以及修订的智力测验有意识地加大了理论含量。

考夫曼首先改变了以往的智力测验非理论化的特点,以发展中的智力理论为依据,先后编制了儿童评估量表(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K-ABC)和青少年—成人智力量表(Kaufman Adolescent & Adult Intelligence, KAIT)[2](P244—305),其中K—ABC重点放在信息加工上,分别考察了系列加工、同时加工、心理加工组合和成就等级;而由一个晶体智力量表和一个流体智力量表构成的KAIT则试图整合霍恩和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家所提出的成人智力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3.斯滕伯格的智力三重结构理论
❖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智力的三 个亚理论:
❖ (1)智力的情境亚理论(contextual subtheory)
❖ (2)智力的经验亚理论(experiential subtheory):
❖ (3)智力的成分亚理论(componential subtheory)
❖ (3)四个分测验: ❖ 第一分测验(测查计划性功能系统):①视觉搜索;
②计划连接;③数字匹配 ❖ 第二分测验(测查注意—唤醒功能系统):④表现的
注意;⑤找数;⑥听觉选择注意 ❖ 第三分测验(测查同时性加工成分):⑦图形记忆;
⑧矩阵问题;⑨同时性的言语加工 ❖ 第四分测验(测查继时性加工成分):句子重复,句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2. 第二次修订版(1937) ❖ 使用范围扩展到2—18岁,编制了测验复本,分别
为L型和M型。 ❖ 3.第三次修订版(1960) ❖ 共有100多个项目,划分为20个年龄组。
36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 由桑代克、黑根(E.Hagen)、沙特勒
25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8.CHC理论
❖ 该模型包含了十个“宽层”能力和七十多个“窄层” 能力,每个宽层能力包含了两到三个窄层能力。
❖ 10个宽层能力的编码和命名: 流体智力(Gf)、晶体智力(Gc)、数量知识 (Gq)、读写能力(Grw)、短时记忆(Gsm)、 视觉加工(Gv),听觉加工(Ga)、长时记忆和 提取(Glr)、加工速度(Gs)和决策/反应的时 间或速度(Gt)。
3
202心0测验的方法来衡量人的智力水 平高低的一种科学方法。
❖ 智力测验结果的三种表达方法:
➢ 智龄 ➢ 比率智商 ➢ 离差智商
6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1.智龄
❖ 智龄即智力年龄,指每一个年龄(段)被试在智力量 表中应该完成的难度最适宜的题目个数(即该年龄 恰好有60%的被测者能完成的题目)。
11
2020/10/24
智 力 测 14岁的华裔天才小子卢 验 乃 嘉 , 以 194 的 超 高 智
商,成为斯坦福大学电 脑学系的硕士生,是该 校历来最年轻的研究院 学生。据估计,全球有 此高智商者不到5人。 ——2000-10
2005 年 6 月 , 19 岁 的 卢 乃嘉得了博士学位
12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39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5.第五次修订(2003) ❖ 量表包括10个分测验,分测验分数都是以10为平
均数,3为标准差。 ❖ 由分测验产生组合分数:语言IQ分数,非语言IQ
分数以及成套IQ总分,所有组合分数以100为平 均数,15为标准差,并进一步导出全量表的离差智 商。 ❖ IQ分数可以和其他智力量表的IQ分数直接比较。
26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智力的信息加工观
❖ 1.鲁利亚的同时加工和既时加工理论 ❖俄国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A.R. Luria)区分出
两种基本的信息加工方式: ➢ 同时或平行加工(simultaneous or parallel) ➢ 既时或系列加工(successive or sequential)
❖ 卡罗尔(Carroll,1997)用地层代表他的理论 中的三个成分:
❖ 最上面的一层是g因素或一般智力; ❖第二层由八种能力和加工过程组成:流体智力
(Gf)、晶体智力(Gc)、一般记忆和学习能力 (Y)、广泛的视觉接受能力(V)、广泛的听觉 接受能力(U)、广泛的记忆提取能力(R)、广 泛的认知加工速度(S)、加工/决策速度(T)。 ❖在这八个因素下面,分别是一些“水平因素”和 (或)“速度因素”。
(J.Sattler) 等完成。 ❖它是一个点量表,把智力分为三个层次: ➢ 一般智力因素层次 ➢ 晶体能力、流体—分析能力和短时记忆层次 ➢ 语言推理、数量推理和抽象/视觉推理层次
37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 4.第四次修订版(1986) ❖ 分为15个分测验:
词汇,珠子记忆,算术,语句,图形分析,理解, 谬误,数字记忆,仿造和仿画,物品记忆,矩阵, 数列,折纸,语文关系和等式 ❖ 评估4个领域的认知技能: 语言推理;数量推理;抽象—视觉的推理;短时记忆
31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智力的成分亚理论
①操作 成分
②元成分
知识获得 成分
编码、推断、应用、 比较、证实等
信息加工成分及其组合 策略、注意资源的分配等
学习、保持和迁移
32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 常见的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33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第二节 常见个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
34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斯坦福—比奈量表
❖1. 第一次修订版(1916) ❖ 该量表共有90个题目,其中51个为原来比奈—西
蒙量表所有,有39个为新增加的,使用范围从3— 13岁,并附有普通成人和优秀成人两组测验题。 ❖该量表首先采用了智商的概念来表示智力水平。
35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二因素说
(Spearman,1904)
G因素
个人的普通智力
S因素
个人的特殊智力
14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特殊因素说(桑代克)
抽象智力
处理语言和数学符 号的智力
具体智力
处理事物的智力
社会智力
处理人与人之间相 互交往的智力
15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3.多因素论(瑟斯顿)
❖ 瑟斯顿(L.L.Thurstone,1936)提出智力 可分为7种因素:
二、智力测验的理论依据
❖(一)智力因素分析理论
▪ 该理论认为智力是人脑的内部的和有待发现的能力构成, 主要建模方法是因素分析法。这是一种对智力进行静态 的因素描述。
❖ 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理论占优势。传统比奈式 智力测验,即以该理论为基础编制。
13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1.二因素说(斯皮尔曼)
❖ 比奈—西蒙量表使用此方法。
7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比率智商
❖比率智商即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简称IQ),指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
❖公式: IQ=(MA/CA)×100 其中,MA为智力年龄,CA为实足年龄。
❖ 斯坦福—比奈量表使用此方法。
8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4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8.CHC理论
❖ CHC理论是一种将Cattell-Horn和Carroll理论 进行整合的理论,由Kevin S. McGrew(1997) 提出。
❖ 1998年,McGrew和Flanagan在因素分析的基 础上,对之前的整合理论进行了修改,形成了现在 的McGrew-Flanagan CHC理论。
子问题,字词回忆。
29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戴斯等的智力PASS模型理论
❖ (2)三个系统: ❖ ①注意—唤醒系统(第一机能区);使大脑处于一
种适宜的工作状态。 ❖ ②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又称编码系统
(第二机能区),负责对外界输入信息的接收、解 释、转换、再编码和存贮。 ❖③计划系统(第三机能区),执行计划、监控、评 价等高级功能。
(三)智力的分布和分类标准
❖ 1.智力的分布 大量的研究证明,人类智力的分布呈正态分布
曲线,即两头小、中间大。
著名心理测量学家推孟(L.M.Terman)认为, 智商为100分左右的人约占全部测试者的46%; 130分以上的人少于3%;70分以下的也少于 3%。
10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智力分类
一、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 (一)1905年的比奈—西蒙量表
▪ 该量表共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浅入深排列,以通过 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主要测查判断、 理解和推理能力。
▪ 1908年作首次修订,题目增加到59个,并按年龄从3— 13岁进行分组,启用了智力年龄的概念。
▪ 1911年该量表第三次修订,增设了一个成人组。
抽象概念的能力、视觉加工能力、听觉加工能力、 数量加工能力、加工速度、读写能力、短时记忆能 力、长时记忆和提取能力等。 ❖流体智力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会显示出来,因 而是一种普遍性能力,它更多地依赖于遗传,在个 体发育的早期就有明显地发展,14岁左右达到高峰, 成年后逐渐衰退。
22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2)晶体智力
❖指知识与技能有效结合的一种能力,主要用于完成 某种固定的任务。
❖晶体智力更多地依赖于环境的作用,决定于后天的 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发展,但到25—30岁 之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3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7.卡罗尔的认知能力的三层理论
❖ 《中国比奈测验简编》(8个题目),选自《中国 比奈测验第三次修订本》。
3.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是把测量分数按照正态分布曲线标准化, 把原始分数转换为平均分为100、标准差为15的 标准分数,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智力能力与其年龄相 仿的人群的平均成绩的偏离程度。
❖公式: IQ=100+15Z=100+15(X-M)/S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使用此方法。
9
202心0/理1测0/量2学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