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和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和六次革命
创立: 威廉·配第
发展:
亚当·斯密
终结:
大卫·李嘉图
边际革命:
杰文斯、
门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瓦尔拉斯 集大成:
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 学危机与凯 恩斯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标志: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斯密因此被称为经 济学之父。
核心内容:研究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缓解资源的稀缺程
度和市场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经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经济学史上的 第一次革命。
古典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主 张市场自发调节,提出 “看不见的手”原理。
核心思想:自由放任是最高准则,资源配置是研究中心,研究价格 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它是古典经济学的延续和深化,但 研究方法和角度都是全新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贵族化)倾向:用一系列假设、概念、 数学建立严谨、精致、标准化的分析框架使其对现实缺乏解释力。
4.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四个阶段和六次革命
1、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重商主义(15—17世纪中):
(1)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曼(英)、蒙田来克(法) 柯尔培(法) (2)代表作:托马斯.曼的《英国的对外贸易的财富》;蒙田来克的《献给 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主要观点: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增加财富的唯一方法是 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主张国家干预以扩大出口,限制进口
西方经济学流派框架体系
西方经济学流派框架体系
公元前14世纪——15世纪:无经济理论系统形成
16世纪——19世纪60年代:
英国:托马斯·孟法国:蒙克莱田、柯尔培尔古典经济学产生:威廉·配第、
重农主义:魁奈、布阿吉尔贝尔诺斯、大卫·休谟古典经济学产生:古典学派——第一次革命:古典革命(亚当·斯密)
李嘉图、马尔萨斯、萨伊
19世纪40年代—古典学派各分支的综合——第一次综合(约翰·穆勒)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边际三杰: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
新古典学派
20世纪30年代克拉克、费雪
经济学大综合——第二次综合(马歇尔—奠定现代微观经济学基础)
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美英新古典综合派——第三次综合(萨缪尔森)新剑桥学派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二战后—汉森、萨缪尔森、托宾、(50—70年代)80年代)索洛、希克斯、莫迪利安尼
新凯恩斯主义:萨默斯、斯蒂格利茨、曼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卢卡斯、帕金特(90年代)耶伦、费尔普斯、伯南克(70年代)华莱士、巴罗注:凯恩斯所说的“古典”是本框架中的“古典+新古典”,新古典是经济学说史中的说法。
供给学派:
蒙代尔、罗伯茨、拉弗、菲
尔德斯坦
(70年代)。
11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4,20世纪 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 , 世纪 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 ----第四次革命 第四次革命
20世纪 –60年代以美国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 世纪50 世纪 年代以美国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 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主义者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 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 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 的就是货币问题.而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 弗里德曼提出两大思想: – 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 – 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 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使凯恩斯主义在 二战后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6,20世纪 年代以后理性预期学派 , 世纪 世纪70年代以后理性预期学派 的挑战----第六次革命 的挑战 第六次革命
世纪70年代 在20世纪 年代,理性预期学派 世纪 年代,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 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 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 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 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 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 据此,理性预期学派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主 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 率的水准. 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 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5,20世纪 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 世纪 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 ----第五次革命 第五次革命
1960年英国皮罗 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 年英国皮罗 斯拉法 斯拉法《 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 基础上,提出了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 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 理论著作.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及答案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十、拉弗曲线;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十三、科斯定理;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三、论述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1、认为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的;2、认为是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造成的;3、认为是由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的;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通过政府积极的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包括:1、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60年代提出充分就业政策;“奥肯定律”中,认为失业率每超过4%自然失业率以上1%,就会带来2.5%左右的产出损失率;3、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政策主张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有:1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配合的方式;2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采取收入政策和分配政策;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1、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2、实行“福利政策”以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管制;4、实行进出口管制制度;5、政府实行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结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将部分公司所有权转化到国家手中,从而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1、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非市场出清;市场不完全性是指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无法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非市场出清是指发生供给或需求冲突时,工资和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2、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3、理性预期假设;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主要包括: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1、隐形合同是指:持风险中性态度的厂商与持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的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隐含合同论就是运用这种非正式合同即隐性合同来解释工资与非自愿失业之间的关系;2、失业滞留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失业滞留论提出:长期均衡失业即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留滞情况相关;他们认为自然失业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前期失业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也是随机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局内人—局外人模型指出: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工人,而且,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3、效率工资论效率工资论注重工资的激励作用;它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保持效率,厂商愿意给工人支付高工资;然而高工资造成了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总产出只能在低于最优均衡水平上达到均衡,经济处于衰退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出现高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主要内容: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供给由于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市场,厂商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在所贷款项投资于哪些项目,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方面的信息知道的比厂商少,因此银行只能通过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厂商的还款概率,推测贷款的风险;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的直接影响;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那些有良好资信的厂商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度低,乐于从事风险投资的厂商会继续申请贷款;当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销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通常银行的最优利率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为了增加正向选择效应,贷款利率不会提的特别高;因此,信贷市场通常是通过利率和配给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均衡;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这一效应与贷款的可靠性密切相关;银行一般不通过增加贷款抵押品来满足信贷市场对贷款的超额需求,而是通过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推断贷款的风险性,测定厂商还款概率,确定预期收益;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贷款可靠性,减少坏账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控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贷款抵押品的逆向选择效应:贷款抵押品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能性;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最低的抵押品水平;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银行通常将抵押品水平或信贷—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多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银行为了实现利率最大化,往往将抵押品水平或贷款—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进行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评价:1、拓展了西方经济学中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凯恩斯从银行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研究了利率的激励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提出了“信贷配给论”;2、同时凯恩斯指出,在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都起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协调来满足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需求;同时,“信贷配给论”还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借款者对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利率;3、“信贷配给论”还指出,政府干预能提高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稳定金融;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是,借款者还款概率不可观察,且借款人之间还款概率极不相同;这种差异越大,政府干预的效果越明显;不足:没有将信贷配给论和产品供给论有效的结合;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只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样就能避免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2、※“收入指数化”方案;将收入和物价水平相联系,使其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动而调整;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减少非法收益,减轻通货膨胀;3、※实行浮动汇率制;认为浮动汇率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能减轻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这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发展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极为有利;十、拉弗曲线主要命题是:总是存在着能产生同样税收收益的两种税率;1、当税率为0时,政府税收收入为0;2、当税率为100%时,由于人们的全部收入都会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从而他们不愿再劳动,此时即使税率是100%,但由于人们没有收入来作为税收,此时的政府收入也为0;3、当税率在0---100%之间时,政府才能获得收入;此时,当税率处于一个特定区域时,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税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超过这一个临界点时,由于人们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导致生产率下降,创新性下降,从而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增长而下降;拉弗曲线的图见课本171页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1、货币政策无效性,是指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和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的意外的不规则变动,虽然能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起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和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都是无效的,其结果都是引起通货膨胀;※2、根据政策无效性命题,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即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替代关系※;3、在现实生活中,中央银行总是按照某种连续一贯的规则来制定货币政策,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一规则,并据此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指导自己的经济决策;因此,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不会降低利息率的效果,只能引起名义利息率的迅速上升;由于价格水平也在同时上升,所以实际利息率和其他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无论在何时对于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和增加产量等,都将是无效的,其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设,认为在本质上,征税和举债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既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即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减税的收入损失时,理性预期者认为政府借债只是一种对他推迟了的纳税,他们不是花掉这笔钱而是将因减税得到的这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因为对总个社会来说,举债的效果跟征税是一样的;十三、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成本和费用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起初是如何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市场的交易成本或费用时,合法权利的原先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一般是卖方的信息比买房更多,更准确,市场上会发生质量好的商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商品被留在市场上的情况;其结果是造成市场的萎缩;解决途径:1、设计和制定某种制度、机制和契约,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愿意公开其私人信息或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激励私人公开信息2、设法由掌握信息的交易方来制定价格,采用优质优价的原则,并通过契约保证其价格高低与其商品质量的高低相一致,由此保证价格信息的可靠性;具有信息优势者定价,并通过契约来约束3、通过国家或权威部门的计划来代替市场;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人:不具有信息优势并且其行动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约束的一方;委托代理问题就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代理人的行为结果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值解决途径:设计一种激励机制,诱导代理人去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具体包括:1、实行利润分成制,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利润,共担风险;2、收取租金;3、建立某种激励制度或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的报酬与企业的利润挂钩;总之,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仍然是从组织,制度,机制和契约等角度来分析;一、名词解释1、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中,由于外部性具有相互性,产权初始的界定状态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引导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进行产权的相互交易,使资源配置流向高效率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产出的最大化;2、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3、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即没有非自愿失业;4、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5、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6、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7、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8、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9、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10、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11、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12、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13、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政府的税率较低,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同方向变化,即税收随着税率提高而增加;当政府要求较高的税率,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成反方向变化,即税率提高,政府的税收反而减少;14、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意义:Ⅰ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政府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者的纳税义务并没有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收;Ⅱ巴罗提出的当前和未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始终关心他自己及后代消费的这一论点,引发出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的问题;Ⅲ公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Ⅳ 政府债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劳伦斯·克莱因、阿瑟·奥肯;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Ⅰ 研究对象:政府干预和福利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Ⅱ 方法论的特点:1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公共学派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或市场理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市场是自动交易过程的制度体现或组织全体成员之间的复杂交易或契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之间的交易或协商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下通过交易来谋取相互利益,而不同的社会组织就是人们进行合作行动的结果;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学派被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3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个人利益,或者是追求某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是效用,也可能是净财富,还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等,总之是认为个人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1简单预期:这种预期仅以预测时本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行动;因此, 这种预期往往是幼稚的、简单的, 但在信息闭塞的乡村却普遍存在;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 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作出推断;这种预期无疑比简单预期进了一步.3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1政策主张: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解的环境,因此,需要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积极行动主义政策;2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J.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基本观点: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政策主张:Ⅰ 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Ⅱ 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Ⅲ 管住货币,稳定物价水平;Ⅳ 力图保持财政预算平衡;Ⅴ 促使工人非无产阶级化;Ⅵ 社会保障政策;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1供给学派归纳了关于边际税率的三个命题:一,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鼓励投资,提高资本存量;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统一方向变化,甚至还有可能按相反方向变化;2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效率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能力,还可能最终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胀问题,因而减税成为他们政策主张的核心内容;3供给学派除了分析减税效应,还分析了减税的原则、时机、规模与方式等;在减税方面,他们主张,减税并不是削减平均税率,而是削减边际税率,在此前提下,对所有税收等级的减税百分比都相同,税收的累进性质并未改变;供给学派认为,减税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扩大税基,从而会使赤字容易弥补,因而减税宜早不。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西方经济学发展历史
第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它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
15 世纪~17 世纪中期,代表人物有约翰· 海尔斯、托马斯· 曼等。
(2)古典经济学。
17 世纪中期~19 世纪初,代表人物有威廉· 配第、亚当· 斯密、马尔萨斯、萨伊、大卫· 李嘉图等。
(3)庸俗经济学。
18 世纪末~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约翰· 穆勒等。
(4)庸俗经济学后。
19 世纪70 年代~,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马歇尔、庇古、克拉克等。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1)第一次,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于1933 年提出垄断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始终把垄断当作“ 例外现象” 的修改和补充。
(2)第二次,凯恩斯于1936 年出版《通论》,提出有效需求不足和非充分就业理论,否定了传统经济学“ 充分就业” 假定。
(3)第三次,希克斯于1939 年出版《价值与资本》,提出了序数效用论,逐渐取代了马歇尔等人的基数效用论;同时,还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加以推广和普及。
第二、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第三、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但是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西方经济学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主要是西方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所形成的种种理论。
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后期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新古典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是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由于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所取代,为了同以往的只涉及家庭管理的经济理论区别开来,重商主义把自己的经济学著作称为政治经济学。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蒙克莱田出版了《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一词的由来于此。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个国家的财富是守恒的,无法自己增长,所以它只能来自对外的贸易活动,因此主张国家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便积累国名财富。
这一理念为后期欧洲国家为了财富而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殖民地提供了理论基础。
形象的反映了商业资本家的要求。
如果说,资本原始积累构成典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史,那么,重商主义则构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前史。
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大约100年的时期里,是古典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在那个背景时期,工厂手工业先后在英法等国逐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与之相适应,在思想上,资产阶级急于摆脱封建专制思想文化的束缚,宣扬“自然秩序论”和经济自由主义,于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和利益的古典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是英国人配第和法国人布阿吉尔贝尔,以他们二人为代表可以分为英系和法系;英系:古典经济学家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领域进行了研究。
亚当斯密进而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分工和市场调节理论等经济理论,初步的形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最终完成这一理论的研究者是英系的代表着李嘉图。
西方经济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Hale Waihona Puke 3、新古典经济学: 西方微观经济学成型阶段
研究中心:转向既定制度条件下的微观
领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研究方法:创立了“ 边际分析”方法
主要代表人物:
萨伊、瓦尔拉斯、阿·马歇尔 等人 &
政策主张:自由放任主义
4、当代西方经济学阶段: 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 和 西方经济学大发展阶段
&
四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
四个小的发展时期 (1)凯恩斯“革命” (2)后凯恩斯主义主流派 (3)新自由主义 (4)新凯恩斯主义
西方经济学大致经历的 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重商主义: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政策主张: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
2、古典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主要代表人物: & & & 对经济学的贡献:
(1)将研究的眼光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 (2)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分工理论; (3)建立了劳动价值论; (4)提出了“ 经济人”的基本假定; (5)提出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6)建立了比较成本(利益、优势)学说。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西方经济学说这门学问, 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 根据2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 归纳地讲, 在经济学说史上经过了六次革命, 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革命, 而是指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
重商主义产生于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 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 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 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 与长期濒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所以重商主义作为一个体系, 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熊彼特的意见, 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 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 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 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 国家要参预经济活动, 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就是金银, 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 他们鼓励生产出口品, 实行补贴, 发展商品输出, 限制进口, 多搞顺差贸易, 以此来换回金银, 金银积累的增加, 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重商主义者蔡尔德(Josiah Child)说过, “对外贸易产生财富, 主张上, 不是自由贸易, 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 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 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 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但是, 重商主义的这种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实施, 并没有带来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妙的景象, 而是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
这样, 作为重商主义的整体不能不垮台。
比如法国, 它出口的制成品越多, 换回的金银越多, 结果越穷。
而在非重商主义流行的国家, 比如英国, 反而民富国强。
经济生活的实践预示着经济学说将面临一次革命。
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必然在流通过程, 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 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现代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后这四个阶段。
一、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以流通领域为研究中心,主张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的原则,以保证货币流入国内的目的。
二、古典经济学1776年英国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问世,标志着古典经济学出现。
研究中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国际分工应当按照商品成本的绝对差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其他国家的商品。
英国大卫·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
他认为,一国应当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来参加国际分工,即“两权相遇择其厚,两害相遇择其轻”。
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1830年后,资产经济经济学进入了庸俗经济学阶段。
形成了一整套论证如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微观经济理论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在英国,门格尔在奥地利,瓦尔拉斯在瑞士,顺次建立了英国学派、奥地利学派和洛桑学派。
虽然这三个学派的学说并不完全一致,但是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的发现及由此边际分析方法的兴起称为“边际革命”。
1890年,英国剑桥大学教授马歇尔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其他说法,如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等,构成了一个折衷理论体系。
以马歇尔的折衷理论体系为基础,再加上庇古、克拉克、威克斯迪特等人提出的新论点,形成了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把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假设为既存的条件,进而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价格,以便解决资源在产品生产上的分配、资源的报酬等问题。
自由放任、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被解释为最好的政策。
20世纪30年代,传统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第一次修改和补充是关于垄断问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
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六次革命西方经济学说这门学问,从16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到现在,根据2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归纳地讲,在经济学说史上经过了六次革命,当然这不是指政治上的革命,而是指理论学术观点上的革命。
西方经济学是从重商主义开始的。
马克思断言:“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即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产生的“那个时代是海盗式的帝国主义时代,贸易与开拓殖民地相联系,与毫无节制地剥削殖民地相联系,与非公开的战争相联系(各国政府尤其是英国政府,往往拒绝为此承担责任),与长期濒于战争边缘的状况相联系。
”所以重商主义作为一个体系,主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按照熊彼特的意见,重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出口垄断主义,外汇管制和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君主有权统治经济和铸造货币,有权控制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认为国家要干预经济,国家要参预经济活动,对它进行广泛调节;认为国家财富的关键就是金银,输入金银可以润滑工商业的齿轮;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他们鼓励生产出口品,实行补贴,发展商品输出,限制进口,多搞顺差贸易,以此来换回金银,金银积累的增加,也反映国内财富的增加。
重商主义者蔡尔德(Josiah Child)说过,“对外贸易产生财富,主张上,不是自由贸易,而是建立高度关税壁垒,实行关税保护政策。
可见,重商主义的思想集中在供给方面,是最早的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但是,重商主义的这种指导思想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带来他们所说的那么美妙的景象,而是出现了生产力的危机。
这样,作为重商主义的整体不能不垮台。
比如法国,它出口的制成品越多,换回的金银越多,结果越穷。
而在非重商主义流行的国家,比如英国,反而民富国强。
经济生活的实践预示着经济学说将面临一次革命。
重商主义的研究对象必然在流通过程,而“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一、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产生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即《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西方经济学流派方法论
• 整理:
• 生产性企业:货币的需求理论与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理论是一致的,对某种 生产资料的需求取决于该生产资料的成本、可替代资料的成本、该生产 资料所能产生的产品价值,即企业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取决于持有货币的 成本、作为货币替代物的资源的价格、每一美元货币所能产生的产品价 值
西方经济学的六次革命
• 1.第一次革命--古典经济学 • 1776年斯密《国富论》标志着第一次革命的到来 • 全书的思想基础是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财富,并用经济自由
主义去贯通经济学理论,力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 • 2.第二次革命--边际革命 • 19世纪70年代,瓦尔拉斯、杰文斯、门格尔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 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取 决于主观评价,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 论提出了质疑
• 3.在经济分析中所广泛采用的政治算术的方法,也就是从个别到 一般的归纳方法,即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经验事实的数量考 察和比较,从许许多多的个别事实中得出一些一般结论。
• 例:一个专门开采白银的人在一定时间内采掘了20盎司的白银, 另一个专门生产谷物的人在同一时间内生产了20蒲式耳的谷物。 配第认为,在这种条件下,当白银与谷物相比较时,两者的价值 一定相等
•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而且认识到货币在充当价值尺度时, 它本身的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 商品的价格(用货币去表现的商品价值)也会随之变动
•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能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
方法论特点
• 1.他第一次系统地讨论了经济学的方法论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 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 由此把经济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西方经济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马尔萨斯与市场均衡
马尔萨斯在《政治经济学原理》 中提出了市场均衡理论,认为市 场供需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
数量。
市场均衡理论强调了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为市场能 够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
的最优配置。
市场均衡理论对现代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
03
非自愿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货币主义与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影响经济的 主要因素,而菲利普斯曲线则表示失业率与通 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 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替代关系,即当失业率降 低时,通货膨胀率会上升;反之亦然。
货币主义学派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稳定 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
PART 03
凯恩斯主义阶段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01
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 动偏好等原因,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02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非自愿失业,即经济中存在大量劳动力闲
置的情况。
凯恩斯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以消除
分工理论强调劳动分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 率,增加社会财富。
分工理论对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仍具有指导意义,是经济学中的基础 理论之一。
大卫·李嘉图与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该集中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 通过国际贸易交换获得最大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利益分配,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
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公元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 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经济学说史讲义(02)
2
2、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第二次革命 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 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 分析方法,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 出了质疑和否定。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 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 “新古典经济学体系”。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 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7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述
8
1. 时期。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W.配第开始,在法国从P.布阿吉 尔贝尔开始。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在不同程度上,对利润、利息和地租作了揭露和分析;对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分析作了第一次尝试;初步论 述了经济危机。
9
2. 法英两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重农学派同时而略晚的A.斯密,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发展为一个 完整的体系。
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达到最高阶段。
10
3. 法国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
(1)比较宏观。 法国从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渡是在激烈的反封 建政治斗争中进行的。 17世纪下半期,由于封建的沉重剥削和压迫以及重商主 义政策,使法国的经济财政濒临破产的局面。因此法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国民经济的活动 规律以及克服国民经济危机的方针政策,他们研究宏观 经济方面的问题。
4
4、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
20世纪50–60年代以美国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 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弗 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 为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 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秩序”
h
57
2、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时期
年代:17中—19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英国的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法国的萨伊等 标志: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斯密因此 被称为经济学之父。
核心内容:研究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从 而缓解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经济 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经济学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h
41
h
42
h
43
h
44
h
45
h
46
h
47
h
48
h
49
h
50
h
51
h
52
h
53
h
54
h
55
h
56
1、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早期阶段
重商主义(15—17世纪中):
(1)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曼(英)、蒙田来克(法) 柯尔培
(法)
(2)代表作:托马斯.曼的《英国的对外贸易的财富》;蒙田
来克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3)主要观点: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增加财
富的唯一方法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主张国家干预以扩大出
口,限制进口
重农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中叶):
代表人物:魁奈(法)
基本观点:农业是收入与财富的唯一来源;与重商主义相反,
只注重生产领域的研究,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放任,倡导
新古典经 济学危机 与凯恩斯 革命
大卫·李嘉图
现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至今)
新古典经济学(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古典经济学(17世纪中叶~19世纪60年代)
重商主义(16世h纪~17世纪中叶)
61
第第第第第第 六五四三二一 次次次次次次 预货斯凯边古 期币拉恩际典 革主法斯革革 命义革革命命
h
1
h
2
h
3
h
4
h
5
h
6
h
7
h
8
h
9
h
10
h
11
h
12
h
13
h
14
h
15
h
16
h
17
h
18
h
19
h
20
h
21
h
22
h
23
h
24
h
25
h
26
h
27
h
28
h
29
h
30
h
31
h
32
h
33
h
34
h
35
h
36
h
37
h
38
h
39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0
h
59
4.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标志: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 论》)的发表。凯恩斯因此被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之父。
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使经济学得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具体又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凯恩斯革命被称为经济史上的第
三次革命。
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
古典经济学的贡献在于: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 济学体系,主张市场自发调节,提出 “看不见的手”原 理。
其思想和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h
58
3、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门格尔(奥)、杰文斯(英)、瓦尔拉斯 (法)、马歇尔(英) 标志: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出版。边际效 用论的出现(边际革命)是经济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核心思想:自由放任是最高准则,资源配置是研究中心, 研究价格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它是古典经济 学的延续和深化,但研究方法和角度都是全新的。 新古典经济学的“科学化”(贵族化)倾向:用一系列 假设、概念、数学建立严谨、精致、标准化的分析框架 使其对现实缺乏解释力。
革命命 命
h
62
和新剑桥学派(罗宾逊、斯拉法)的争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
了相当大的影响。斯拉法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被认为是经济
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货币主义革命被认为是
经济史上的第五次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被认为是经济史上的第
六次革命。
h
60
创立: 威廉·配第 发展: 亚当·斯密 终结:
边际革命: 杰文斯、 门格尔、 瓦尔拉斯 集大成: 马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