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题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鸦片战争》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鸦片战争》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两次鸦片战争》专项练习含答案1.[2023·山东高三联考模拟预测]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与这一观点主旨最为接近的说法是()A.“工业革命后,英国亟需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B.“鸦片战争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D.“自由贸易理论,逐渐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认可”2.禁烟时期,林则徐将外国人统称为“夷”,甚至企图对拥有坚船利炮的西方侵略者采取怀柔政策。

“天朝”“皇帝天恩”“奸夷”“夷情”“柔远之经”“以示怀柔”等字眼充斥在林则徐的奏折当中。

这反映出林则徐()A.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B.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C.仍存“华夷之辨”思想D.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到广州的洋人不得在江中划船取乐,每月中有3天可以结伴在通事(翻译人员)护送下到花园游散,通事对他们的一切行为要负完全责任,他们买货必须由行商经手。

在规定季节之后,洋人不得逗留广州。

由此可见()A.通事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B.政府限制华洋接触C.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萌发D.闭关锁国政策有名无实4.[2023·山西大同高三三模]从1863年起,俄商在汉口先后开设了顺丰、新泰等砖茶厂,最初“招人包办,监制砖茶”,“其后改用蒸汽压力机。

……初时,制造俄销砖茶之原料为零碎之茶末,后因贸易日渐发展、乃将品质良好之茶叶,用机器磨成粉末以制砖茶。

”俄商从与英商并立到最后垄断了汉口茶叶外销。

这说明,当时()A.俄国的工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B.新商业经营形式开始引入中国C.商业需要推动生产工艺的改良D.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影响力扩大5.[2023·北京丰台区高三二模]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历史刷题练习册高三

历史刷题练习册高三

历史刷题练习册高三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C. 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D. 清朝实行科举制,选拔官员答案:D2. 以下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3.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公B. 法国财政危机C.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 法国民众的普遍不满答案:B4. 以下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B. 工业革命导致了农业的衰退C. 工业革命使得手工业者的收入增加D. 工业革命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答案:A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 民族主义的兴起D. 军备竞赛的加剧答案:B二、填空题6.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推恩令7. 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取经,他的目的地是______。

答案:天竺8.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9.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是______。

答案:洪秀全10.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______。

答案:孙中山三、简答题11.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主要特点包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倡导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推崇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思想,旧文化;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广泛吸收和借鉴。

12. 简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答案: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国际合作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新秩序的建立。

其次,冷战的兴起,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

最后,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兴起,许多亚非拉国家获得了独立,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显现。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

高考历史复习题型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实行郡县制B. 推行法家思想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万里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强化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 加强了地方势力答案:ABC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是在公元前________年。

答案:公元前139年-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在公元________年。

答案:公元1368年三、简答题4. 简述清朝乾隆年间的“康乾盛世”的特点。

答案:康乾盛世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段繁荣时期,其特点包括: - 政治稳定:清朝政权稳固,社会秩序良好。

- 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 文化繁荣: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

- 疆域扩张: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边疆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四、材料分析题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答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 政治变革:结束了长期封建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 思想启蒙:推动了民主、科学、法治等现代思想的传播。

- 社会进步:为后续的社会变革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五、论述题6. 论述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交流: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商品和贸易方式。

- 文化交流:西方的宗教、科学、艺术等文化元素传入中国。

- 科技交流:西方的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医学等传入中国。

- 社会影响:这些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化,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科技和军事上的落后,为后来的鸦片战争等事件埋下了伏笔。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

故选C项。

2.(2023年山东卷)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

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解析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1:1.(2013北京高考)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

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B解题关键注意题干的限制性条件“吸收外来文化”。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将儒家思想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不是外来文化;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吸取佛、道思想形成,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把西方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的著作。

故排除含有①、③的选项,即排除A、C、D,答案选B。

2.(2013广东高考)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选D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

而朱熹是主张格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

3.(2013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选D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

A选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

4.(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辛亥革命》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辛亥革命》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辛亥革命》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

”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

这反映出()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2.(2023年新课标卷)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

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

”这表明()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3.(2023年浙江卷1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

”下列各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2年1.(2022年重庆卷)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

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

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

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

”这首歌谣()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2.(2022年天津卷)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

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3.(2022年江苏卷)1911年刚过暑假,正在中学读书的茅盾发现,学校里的许多教员剪了辫子,变成了光头。

历史-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专项提分集训 中国古代史100题(51-100题)(含答案解析)

历史-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专项提分集训 中国古代史100题(51-100题)(含答案解析)

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51.(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铭文内容()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B.反映当时存在部分私有土地C.可用于研究西周青铜制造D.说明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项类单项选择题。

据次题干信息可知,本题是本质类、推断类选择题。

据题干信息可知,铭文中内容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当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反映了西周当时在井田制之外还存在部分私有土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未涉及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52.(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

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时期太祖朝真宗朝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

自是遂以为例”曲宴记载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

2024高考历史冲刺三轮考前复习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4高考历史冲刺三轮考前复习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4高考历史冲刺三轮考前复习训练专项03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单选题1.宋代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地方制度的严重失误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C.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D.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2.中国古代铜钱上通常铸有文字。

新铸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皇帝的年号,形成惯例开始于()A.西汉B.唐朝C.北宋D.明朝3.西藏接受中央政府管辖始于()A.1247年凉州会谈B.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C.宣正院的设立D.1727年清设驻藏大臣4.司马光指出:“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欧阳修也说:“治国如治身,四民犹四体,奈何窒其一”;同时代的李觏指出:“今日之宜,亦莫如一切通商,官勿买卖,听其自为”。

这表明宋代()A.国家推崇重商主义理念B.重农抑商政策趋于瓦解C.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D.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5.朱熹在教育弟子时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

”又如“一物悬空中,右抑则左昂,左抑则右昂,其实只是一事。

”朱熹旨在()A.提倡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B.阐述知与行的统一关系C.指出儒家学者的社会责任D.否定道与器的传统观念6.宋代以前,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没有单独列为户籍,城乡人口的划分在户籍上没有多大的差别。

宋代,“坊郭户”(城市民户)作为法定户名出现,政府将其单独列籍定等,不仅包括居住在州府城、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也包括居住在州县城外新的城市居民区草市的人户。

这一转变从侧面说明宋代()A.城乡经济的差距日益扩大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重视维护市场秩序的规范D.商业税收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7.据统计,元朝时期,仅皇室所掌管的为贵族提供专利和生活用品的手工业部门,就有五十余种之多。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历史—选修3:20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

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

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

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

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

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的后果。

【答案】(1)【参考答案】方式:制定侵略方针;欺诈性宣传;政府主导;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强化移民机构等。

(2)【参考答案】后果:使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围绕着日本帝国主义利益进行,是“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他们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野蛮掠夺,使之成为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后方;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方式:根据材料“在伪满初即制定了所谓‘总四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可知,制定侵略方针;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可知,欺诈性宣传;根据材料“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远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可知,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根据材料“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可知,强化移民机构。

高考总复习历史学学习题与答案

高考总复习历史学学习题与答案

高考总复习历史学学习题与答案
题目一
1. 什么是黄河文明?
答:黄河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古代中华文明。

2.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答: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特点是以灌溉农业为主,水利工程发达。

3. 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
答:商代的政治制度是以王室为中心的封建制度。

题目二
1. 什么是三皇五帝时期?
答:三皇五帝时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最早时期,包括三皇和五帝。

2. 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对历史的研究有哪些意义?
答: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宗教。

3. 三皇五帝时期的历史地位如何?
答:三皇五帝时期在历史上没有确凿的实证,更多是神话传说的范畴。

题目三
1. 什么是封建社会?
答:封建社会是以封建主义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特点是土地私有制和农奴制度。

2.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答: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在秦朝统一中国后由儒家思想与儒家传统与汉族农耕文化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3. 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怎样的?
答: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结构主要分为皇帝、官吏、地主、农民和奴隶等。

以上是一些高考历史学的学习题与答案,供您参考复习使用。

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考历史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专项练习含答案1.秦国蜀守李冰大力兴修水利,在尊重地域性传统的同时根据律令治民;西汉蜀郡太守文翁兴学,致力于“化夷为夏”。

二者都得到了巴蜀民众的推崇。

这些举措()A.促进了巴蜀地区政治地位的上升B.推动了巴蜀民众国家和文化认同C.反映了秦汉地方治理政策的转变D.稳定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秩序2.[2023·营口市二模]唐代诗人王建《凉州行》中说: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匹帛,那堪绕帐作旌旗。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诗歌着重反映()A.民族间出现交流交融B.唐蕃之间的友好相处C.曲辕犁传入吐蕃地区D.匈奴内迁加速封建化3.[2023·本溪市一模]元朝时,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曾两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游历。

向西远及埃及、摩洛哥、索马里、莫桑比克,向东南抵达菲律宾、澳洲等,所撰游记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旅行家、外交家列班·扫马从大都随商队出访波斯、亚美尼亚,先后会见罗马教皇及英国和法国等国国王。

这表明中国在元朝时()A.航海造船技术领先世界B.对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C.国家统一扩大国际影响D.政府重视经济文化交流4.[2023·安徽芜湖高三二模]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

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

”隆庆和议()A.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B.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C.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D.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5.[2023·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辽夏金元的统治》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辽夏金元的统治》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辽夏金元的统治》十年真题含答案2022年1.(2022年天津卷)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

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采取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2年江苏卷)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

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

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

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

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可知,元朝建行御史台监察行省,江淮行省“欲专肆”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未能得逞,之后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说明行御史台能够更好的监察地方,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B项正确;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地方吏治问题解决程度,排除C项;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B项。

3.(2022年辽宁卷)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

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

高考复习(历史)专项练习: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复习(历史)专项练习: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九中国近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思想、科技与教育一、选择题1.(2021·山东日照二模)鸦片战争前的经世思潮主要是批判社会现实、呼吁变法,用以解决社会危机;鸦片战争后,经世思想家倡导巩固边疆海防、师夷长技,进而发展为向西方学习。

经世思潮的这一演进表明()A.学术学风追求务实革新B.士人阶层勇担社会责任C.有识之士“华夷”观念淡化D.经世思想体系走向开放2.(2021·山东德州二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这一认识()A.改变了中国近代史进程B.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C.成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D.与社会的主流思想相悖3.(2021·北京通州一模)“每一场重要的革命都有一个伏尔泰或一个卢梭。

”1912年初,纽约某杂志的一篇文章谈到20世纪初的革命时,将“伏尔泰”和“卢梭”的赞誉给了康有为和梁启超。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作者此举是认为康有为、梁启超()A.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B.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付诸实践D.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浪潮4.(2021·福建龙岩二模)“中国之亡于静”是维新思想家的共识。

知识分子看待“天人之辩”时,认为他们面前是一幅机械论的宇宙图式。

梁启超提出“创造、竞争”的“力的秩序”,认为免于劣败淘汰之数“于命丝毫无与者也”。

这表明()A.儒家传统宇宙观受到全面冲击B.维新思想依靠武力重建秩序C.变法图强成为朝野的普遍共识D.近代自然科学影响维新思想5.(2021·广东汕头二模)19世纪末,某学者构想了一套“太平世”理想社会,其要旨如下:由上图可知,当时该学者()A.主张引进西方民主共和制政体B.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C.将西方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D.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6.(2021·广东等级考试)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附答案高考历史复习练习题1:1.(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Ⅱ)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解析:选D注意时间信息为抗日战争期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材料中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没有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认可,这说明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选择了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A项表述错误,D项符合题意。

并结合材料中湖北省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排除B项和C项。

2.(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符合其主题的是()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漫画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日军陷入狼狈处境,因此③④正确。

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故②错误。

1941年日军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全部沿海地区,不存在“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的问题,故①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3.(2013北京高考)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合作。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

”这一规定()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

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谁敢破坏、不遵守法典,就将遭到严惩,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

《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材料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与下埃及完成统一,古埃及进入早王朝时,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项。

2.(2023年全国乙卷)公元前6世纪中后期,庇西特拉图先后三次攫取雅典城邦的统治权。

他依照法律处理公共事务,关怀农民,支持平民反对贵族,时人称其统治时期为“盛世”。

该“盛世”的出现,得益于()A.梭伦改革的制度基础B.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五百人议事会的产生D.贵族特权被彻底铲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是:A.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印刷术、电灯、电话C. 汽车、飞机、电脑D. 轮船、火车、电视2. 下列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他建立了唐朝B. 他实行了分封制C. 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D. 他提出了“仁政”理念3.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它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 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C. 它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它是一次反对军阀割据的运动4.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B.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内战C. 它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战争D. 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战争5.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B.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代C.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D.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时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三大发明。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

3. 五四运动发生在__________年。

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__________时代。

5.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 请简要阐述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请简要介绍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并分析其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高考历史题库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题库及答案详解

高考历史题库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中国封建社会中,实行科举制度的朝代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答案:B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二、填空题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________”的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焚书坑儒5.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十分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者是_______。

答案:玄奘6.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三、简答题7. 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导致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了部分主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8. 请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答案: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民族解放事业的重大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它促进了社会流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考试内容的局限性、考试舞弊等问题。

10.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革命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促进了民主、科学等新思想的传播,同时也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高考历史复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专项练习含答案1.[2023·全国甲卷]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

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

孔子此举目的是()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2.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

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

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3.[2023·威海市一模]子夏(孔子的弟子)曾指出:“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子夏将“工匠”和“君子”相提并论是为了说明()A.自身修养的培养须讲究方法B.私营手工业在当时已经出现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政治变革引领手工业的发展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勤劳勇敢的精神B.耕读情怀C.艰苦奋斗的精神D.家国情怀5.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6.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

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7.[2023·江苏南通高三模拟预测]王阳明认为“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主张以唱游方式启蒙幼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等来发展儿童肌肉筋骨,使其强健体魄。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山东卷)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

这是因为二者都()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C.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欧洲)。

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用变异和自然选择揭示生物界演化规律的《物种起源》与用经济力量和经济学原理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秘密的《资本论》,在哲学、神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中引起巨大震荡”可知,《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界演化规律,而《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秘密,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竞争、斗争的重要性,即其共同点是发现了斗争是人类进步的原因,D 项正确;《物种起源》揭示的是生物界演化规律,而非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A项;科学革命发生在16至17世纪之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冲破了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3年全国甲卷)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

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里的“断裂”是指()A.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D.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该学者认为这个断裂是因为历史的连贯性被打断,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宣告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新世界,颠覆了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法则,A项正确;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水平的提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但是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巴黎公社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后,欧文(和谐公社)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已经进行了尝试,排除C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与封建保守势力无关,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诗词诗言史、诗言情、诗言志,历史题材的诗词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教材,其间储存着大量的历史知识。

借助诗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诗入题,展示历史文化的博大和深厚,也使严肃的试题多了些诗情画意的味道。

中国古代史1.“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1959年视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

下列文物出土于殷墟的是:A.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 D.2.《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种现象出现在: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3.“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A.分封制和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与井田制4.“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从引文的体裁特征判断,它们出自A.楚辞体《离骚》 B.纪传体《史记》C.编年体《资治通鉴》 D.叙事体《通鉴纪事本末》5.“宣尼若不删订六经,何处觅中华民族文化?杏坛(注:学校)早已昭告天下,此间有东亚炎黄子孙”。

楹联褒扬的是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朝李白的《古风》诗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A.统一中国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文字 D.统一车轨7.“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朝章碣的诗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反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D.灭六国8.“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秦朝民谣反映了百姓痛恨的是:A.赋税沉重 B.徭役繁重 C.土地集中 D.兵役繁重9.“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的诗高度评价的政策是:A.战争政策 B.和亲政策 C.汉化政策 D.开放政策1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史书的评语?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该诗反映了汉朝什么制度的惨无人道?A.赋税制度 B.徭役制度 C.兵役制度 D.察举制度12.“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

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A. 昭君出塞B. 甘英出使大秦C. 张骞通西域D. 文成公主入藏1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

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农耕文化的发达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重要14.“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对联颂扬的历史人物是A.司马迁B.班固C.司马光D.文天祥15.“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描绘了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这是一首:A.鲜卑族民歌B.北方汉族民歌C.匈奴族民歌D.羯族民歌1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⑥清朝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⑥17.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咏叹的古都是: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18.造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A.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B.王公贵族和大臣在各地广建佛寺C.佛教寺院在政治、经济上势力很大D.社会动荡,佛教教义对部分社会群体的诱惑力19.造成“世胃嗫高位,英雄沉下僚”的主要原因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士族制20.(2005·上海卷第6题) “檐yan剪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21.(2005·全国文综卷I第18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

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A.陈子昂B.孟浩然 C.杜甫D.杜牧22. (2007·山东文综卷第11题)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3.晚唐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王导、谢安两家的破落B.唐都长安的景色C.唐末农民起义打击士族制D.士族制度的衰落24.“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诗句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仕D.勤政爱民25.晚唐时有一位家住余杭的读书人决定到长安游历并求取功名。

当船驶入长江后,他决定到诗人韦庄发出过“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感慨的古城参观游览。

这座古城最有可能是:A.洛阳 B.建康 C.燕京 D.汴梁26.杜甫“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的诗句主要描绘的是唐代的:A.海上交通B.商品交换C.冶炼业D.造船技术2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的《忆昔》诗渲染唐朝盛世经济状况的实际目的是:A.歌颂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B.怀念唐玄宗前朝的清明统治C.因生活贫困而怀旧 D.借怀旧表述对现状的不满28.“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中唐诗人张渭的《题长安壁主人》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淡漠B.社会风气的败坏C.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D.价值观念的更新29.“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唐朝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本国》诗反映了:A.西域各族对西汉的向往和敬慕之情 B.吐蕃与唐朝的密切关系C.北宋人民与契丹人民的友好往来 D.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30.“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些唐诗反映了唐代①农业得到发展②江南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③存在不合理的开发现象④中后期战火不断⑤人口增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 D.③⑤31.下列诗句描绘了隋唐的经济发展状况,其中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的是: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B.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D.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麇林鹤来交游32.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社会现象发生在A.汉文帝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唐太宗时期33.唐朝元稹的《连昌宫词(节录)》诗:“开元之末姚宋死,朝廷渐渐由妃子。

禄山宫里养作儿,虢国门前闹如市。

”诗中的“妃子”是指:A.赵飞燕 B.武则天 C.杨玉环 D.慈禧太后34.“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张祜的诗反映了唐代哪一城市经济繁荣的信息?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成都35.郭沫若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概括了谁的伟大成就?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3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37.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政府征收茶税③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38.“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

下列有关白居易首这诗歌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髻椎面赭”原是少数民族的妆梳习惯 B.反映了当时的民族融合状况C.白居易对当时的民族状况高度赞扬 D.唐代中后期出现了反对胡化的动向39.9世纪中后期的诗人陈陶的《陇西行》写道:“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下列对该材料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可能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的事情 B.这可能指的是金城公主入藏的事情C.黠虏可能指的是吐蕃 D.黠虏可能指的是契丹4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词的创作风格是:A.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B.豪迈奔放,气势磅礴C.缠绵悱侧,一往情深 D.风格沉郁,悲惨凄凉41.“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其中的“匈奴”指:A.匈奴统治者B.女真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42.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

”“靖康耻”是指: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对金称臣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金军掠走来徽宗、钦宗,北宋灭亡43.“怒发冲冠,只缘二帝蒙尘(注:指两位皇帝被掳走),壮志欲餐胡虏肉;精忠报国,而竟千秋遗恨,英雄未复旧河山。

”下列选项中与此联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围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土木之变44.“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联中的“忠骨”、“佞臣”分别指:A.魏征、杨国忠 B.岳飞、秦桧 C.周恩来、江青 D.孙中山、袁世凯45.南宋初期的一首诗歌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华B.西湖景色秀丽迷人C.统治者的腐败和苟且偷安D.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46.某一寺院的墙壁上题着这样一首无名诗:“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

”这首诗主要反映的是①临安交通发达②那时已经有交通地图了③人民渴望收复失地④南宋统治腐化苟安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47.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A.元旦B.端午节C.春节D.中秋节48.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此诗赞颂的是:A.杜甫 B.苏轼 C.辛弃疾 D.陆游49.“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宋代文人刘迎的诗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看,最佳分析是:A.宋辽民族交往十分密切 B.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C.宋辽对峙局面形成D.尽管出现战乱,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50.“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