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合集下载

胃肠疾病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胃肠疾病围手术期护理PPT课件

术前检查
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心 电图、胸片、血常规、凝 血功能等,确保患者能够 安全地接受手术。
术前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 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患 者对手术的信心。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 、手术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内 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认 识和配合度。
围手术期护理重点
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控制基础疾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定期评估患者恢复情况,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细节
患者中年男性,因腹痛、呕吐就诊,腹部X线检查确诊为肠梗阻。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控制基础疾病,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定期评估患者恢复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案例三:克罗恩病围手术期护理
解疼痛。
非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治疗、按摩、 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疼
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提高疼痛耐受性。
术后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
营养摄入。
活动与锻炼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 和锻炼,促进术后康复。
预防并发症
向患者介绍术后常见并发症及 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护意识。
术后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护理,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引流 管的护理等,以及早期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智能化护理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围手术期护理 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提高护理效果和效率。
个性化护理
深入研究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更加精准的护 理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04 胃肠疾病术中护理

快速康复指南围手术期管理、应激反应、术后拔管、体液平衡及早期下地活动

快速康复指南围手术期管理、应激反应、术后拔管、体液平衡及早期下地活动

快速康复指南围手术期管理快速康复外科是指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围手术期处理优化措施,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机体应激反应, 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快速康复其核心在于减少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一方面,外科医生可通过缩短术前禁饮时间,避免机械性灌肠,进行微创手术等措施,减少围手术期应激。

另一方面,麻醉医生可采取抗应激、抗炎,维持重要脏器灌注防止脏器缺血缺氧发生,维护围手术期肠道功能以及采用低阿片/去阿片多模式镇痛等措施,防范围手术期外科操作、麻醉操作等伤害性刺激对重要脏器功能的伤害。

快速康复外科对传统麻醉学管理提出挑战(1)要求麻醉医生在手术结束后,首选在手术间拔除气管导管,并经麻醉后恢复室(PACU)而非 ICU 将患者送回外科病房;对于经过外科手术及麻醉后,机体内环境严重恶化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送至 ICU 作进一步治疗。

(2)采用低阿片 / 去阿片多模式镇痛方案,避免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头晕以及肠梗阻影响下地活动进程,以加速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

(3)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措施,以保护患者的肠道功能, 为术后快速恢复经口摄食摄饮创造条件。

具体内容具体实践要求: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和尽早恢复经口摄食饮水。

如何防止术后发生谵妄(1)谵妄是影响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花费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2)全麻吸入丙泊酚优于七氟醚,可降低谵妄的发生率,同时全身麻醉中监测 BIS 也可以降低。

如何做到术后早期拔管肺保护能确定术后拔管,相关原则:(1)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实施:维持低潮气量(6~8 mL/kg)、低氧浓度(< 60%)吸入、给予呼气末正压(5~8 cm H2O)以及在拔管前至少实施一次肺复张性通气手法。

(2)肺泡与肺血流交换系统的保护:可通过实施目标导向液体管理(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防止容量过负荷导致肺静水压型肺水肿的发生,大型手术实施抗炎管理可预防肺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相关的渗透性肺水肿的发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2-05-19T01:08:14.553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5期作者:别红利刘晓静[导读]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是患者较为脆弱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风险别红利刘晓静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 453000摘要:目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是患者较为脆弱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风险,如果不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的风险,患者也容易出现各种情绪的波动,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方法:选取2020-2021近两年的患者进行护理实施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快速康复优化护理后,护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同时因为不同个体对于疾病的反映状态不同,应该根据不同个体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老年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是患者较为脆弱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的风险,如果不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的风险,患者也容易出现各种情绪的波动,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2021近两年的接受的96名患者,按照优化后的护理措施开展全方位的护理措施。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胃肠外科护理干预,包括胃肠外科一般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饮食活动护理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快速康复护理技术,具体如下:术前干预。

术前干预方式可概括为术前宣教、优化患者身体状况、术前禁食、抗焦虑用药、抗血栓用药、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预防性镇痛等,具体可描述如下。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

ICSDB44 广东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Postoperative clinical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强、曹立幸、刘鹏、孔棣、胡志前、蒋志、陈其城、谭志健、万进、秦有、肖静、范小华、何军明、李慧、周赫。

引言胃肠动力恢复是围手术期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中医药具有独到疗效,但国内外都缺乏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

目前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胃电图和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缺乏系统性和应用规范。

因此,研究制订系统科学、可以量化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临床评价标准,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开展科学研究与开发新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能够开展手术治疗的医院,需要对术后患者进行胃肠功能评价时使用,主要评价胃肠功能中的胃肠动力情况,由观察者完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3 术语与定义GB/T16751.1、GB/T16751.2、GB/T16751.3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护理的意义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护理的意义

在现代 生物 一心 理 一社会 医学模 式下 ,心
2 h可排空液体 ;所 以在麻醉前 2 h 液体饮食 ,6 h吃 固体食
物是相对安全 的,不会显著增加食 物返 流引起误 吸窒息 的风
理 因素的支持治疗在外科手术中越来 越受 到重视 。 胃肠道手
术相对而言 , 属于较大型手术 , 并发症 及手术风 险相对较多 ;
加误 吸窒息 的发生率 ,过早禁食反而容易导致低 血糖 和术 中
盲 区,听到或者 了解到 曾有过手术失败等事例 ,对疾病 的了 员 、医疗 环境及不信任 的隐患关系 给患者带来 的不 良刺激。
作为护士应做到 向患者充分说明手术 的安全性 、风险性 及必
解缺乏全面 的认识 ,对疾病的治疗及 预后存 在质疑 ;医务人 血压波动太大 ,增加术 中补液也会加重患者的应 激反应 。因 此 ,在术前应 当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 ,主动积极配合
当中,通过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 ,采取一 系列 已经被证实 认为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减少 患者住 院时间、住 院费用及手
胃结肠手术风险 l 生较一般外科 手术 高 ,切 口一般属于二类可 能存在感染的伤 口,这种感染 多由粪便 中的细菌引起 。现 已 知的就有大量和多种的细菌存 在于结肠 中,大体上可 以分为 众所周知 ,胃肠手术患者营养不 良的情况大部分 已经存
性。B u c h e r 等[ 6 1 的研究也表 明,胃肠道准备容 易导致肠道菌
等 ,使患者对手术和疾病都有所 了解和充分的认识 ;使 患者 数量及 毒素 ,减少术后吻合 口瘘等并发症发生 [ 3 ] 。但最新研
及家属能对医生及护士产生信任感,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
1 . 2 饮 食护理 饮食护 理是 F T S治疗 中的一个关 键组成部

个性化护理与前瞻性护理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个性化护理与前瞻性护理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个性化护理与前瞻性护理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观察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个性化护理与前瞻性护理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影响。

方法:从本院需实施胃肠外科手术疗法的患者中选择60例进行实验,选择时间:2020.06-2021.06,随机数字表方式对患者实施均分,即对比组和实验组,各组患者30例,对比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管理,实验组选择个性化护理+前瞻性护理管理,比较二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实验组管理满意度评分较对比组高(P<0.05)。

结论:于预防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工作之中,个性化护理联合前瞻性护理管理方案,可以达到良好预防效果,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前瞻性护理;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肠胃外科是外科的一种分类,一般如果出现肠胃方面的疾病并且需要进行手术时,就需要去肠胃外科进行检查,因此手术围术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1]。

患者在手术期负性反应较为强烈,不利于手术进行,影响预后。

基于此,我院对个性化护理与前瞻性护理在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60例需使用胃肠外科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选择时间:2020.06-2021.06,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组别(例数)即对比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

对比组:男:女即16:14,年龄均值(45.38±4.57)岁;实验组:男:女即17 :13,年龄均值(45.84±4.32)岁。

组间基本临床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对比组:个性化护理管理,包括:(1)生理护理。

为患者制定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方案,每日对患者腹部按摩15min,建议患者选择高纤维食物,对于禁食患者,要依靠鼻饲管滴注营养素。

(2)心理护理。

于术前将手术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带领患者熟悉手术室环境,消除其恐惧感。

外科主治医师-公共科目:基础知识-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主治医师-公共科目:基础知识-围手术期处理

外科主治医师-公共科目:基础知识-围手术期处理[单选题]1.术后腹壁切口全层裂开的处理重点是A.用胶布拉拢伤口B.敷料加压包扎C.立即重新缝合D.输给血浆蛋白E.填塞伤口(江南博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切口完全裂开时,要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进手术室重新缝合。

掌握“手术后处理”知识点。

[单选题]3.有关胃肠道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正确的是A.术前3天开始进流食B.术前12小时禁食C.术前6小时禁水D.幽门梗阻病人术前应用蒸馏水洗胃E.直肠手术患者术前4天口服抗生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肠道手术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必要时用胃肠减压,一般手术可在术前一日肥皂水灌肠,结、直肠手术应在术前口服肠道制菌药物并清洁灌肠。

要求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4小时开始禁水,直肠手术患者术前1天口服抗生素。

掌握“手术前准备”知识点。

[单选题]4.术前禁食的目的A.防止术后便秘B.防止术后肠麻痹C.避免胃膨胀而妨碍手术D.防止围手术期的呕吐及误吸E.防止术后腹胀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成人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主要是防止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及误吸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掌握“手术前准备”知识点。

[单选题]5.手术区域的消毒范围至少应达到A.切口周围10~13cmB.切口周围15~20cmC.切口周围3~5cmD.切口周围5~7cmE.切口周围7~10cm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消毒范围不论是手术还是穿刺,最少15cm起。

掌握“手术前准备”知识点。

[单选题]6.关于围手术期的范畴,下列不正确的是A.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3个阶段B.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对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C.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时起,至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的一段时间D.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E.围手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而进行的各项处理措施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围手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2021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2021胃肠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

特殊类型胃肠手术及常见并发症的营养管理
▪ 推荐意见 ①减重手术前建议实施减重饮食计划,持续时间≥2周。(证据级别:低, 推荐强度:一般) ②减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常规进行全面营养评估,包括身体成分分析和 进食行为评估等。(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 ③肥胖患者维生素B1、B12及微量元素缺乏风险高,围手术期应注意监测, 并通过口服或静脉加以补充。(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
特殊类型胃肠手术及常见并发症的营养管理
④需要营养治疗的减重手术患者能量需要量首选间接测热法实际测定,无 法测定时可按照10~20 kcal/(kg·d)供给,蛋白质摄入量至少为60 g/d, 最多为1.5 g/(kg·d)理想体重。(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 ⑤减重手术后应尽早经口进食,从液体到软食再到固体,选择富含蛋白质 食物。能量摄入量建议术后第1周为500~800 kcal/d,术后3~12个月逐 渐增加至800~1000 kcal/d;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术后至少为60 g/d,最 多为1.5 g/(kg·d)理想体重。(证据级别:高,推荐强度:强)
特殊营养制剂的选择和补充
▪ 推荐意见 ①补充ω-3 PUFAs对大多数需要PN的胃肠外科患者有益。(证据 级别:中,推荐强度:一般) ②对于需要长期给予TPN的患者,可通过添加谷氨酰胺获益。(证 据级别:中,推荐强度:一般) ③免疫增强型EN制剂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有益。(证据级别:中, 推荐强度:一般)
营养治疗原则
⑤对于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患者,应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叶酸、 铁、钙和维生素D。(证据级别:中,推荐强度:一般) ⑥营养治疗推荐首选营养咨询和口服营养补充(ONS);若营养咨 询和ONS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可应用肠内营养(EN);若EN不 能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则应联合应用PN或选择PN。若患者需要营 养治疗但存在EN禁忌,推荐尽早开展PN。(证据级别:高,推荐 强度:强)

快速康复的实施和现状

快速康复的实施和现状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和现状胃肠肝胆外科手术,由于解剖结构复杂,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理念出现重大变革,并由此衍生一系列的现代护理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早在2001年由丹麦Kehlet教授提出,它是它建立在以医生、护士、麻醉师为基础的康复团队,通过团队间的相互合作,优化术前胃肠道准备过程,促进护士与患者间的教育、沟通,促进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通过对多学科进行配合,从而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缓解患者痛苦。

快速康复外科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一系列关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医疗支持建设,其中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标准化干预措施。

而且每一项均是在相关理论基础的支持下被提出,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一、手术前护理(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向患者介绍快速康复理念相关知识,树立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心理应激反应,以及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处理措施;(2)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前告知患者禁食6h ,手术3h,给予患者5%葡萄糖溶液200ml 口服,大量临床回顾性分析证实,将术前禁水2h没有增加呕吐、吸入性肺炎和呼吸道阻塞的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反而能显著改善烦渴等不适,降低了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术后应激反应的发生几率。

(3)不进行常规的机械性的肠道准备,避免了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有研究表明常规的肠道准备不会降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反而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延长术后肠麻痹的时间。

(4)术前使用镇静药物可减轻焦虑和恐惧。

(5)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的使用,大大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发生,降低了因此原因所致的死亡率。

二、术中护理(1)术中由于热量的丢失,会诱发机体的一系列应激反应。

故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就应做好保暖工作,调节合适的温湿度,术中尽量盖好棉被,减少肢体暴露。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治疗指南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治疗指南

围手术期的临床营养治疗指南外科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可导致机体出现内分泌及代谢改变,这些改变虽然是机体的保护性防御反应,有利机体对创伤耐受,但会导致体内营养素大量消耗。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30%~50% 。

Studley等已注意到围手术期营养不良对消化性溃疡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

围手术期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会增加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切口愈合、器官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

大多数研究证实,围手术期营养不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是营养正常患者的20倍,尤其是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

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治疗应该受到重视。

(一)术前营养诊断与营养治疗原则1. 术前营养诊断外科患者多数存在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但有关营养不良的患病率,各家报道差异甚大。

选择正确的营养状况评估方法,不仅能诊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而且能够评价营养治疗的效果。

目前尚无公认的、简便而又精确的标准,临床常用有2种比较系统、全面的评价方法,包括主观全面评估法(SGA)和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SGA根据体重变化和身高、膳食摄入变化、胃肠情况、疾病与营养需求关系、体格检查等进行评分,结果分为A、B、C级,A级为良好,B级为轻中度营养不良,C级为重度营养不良。

NRS包括初筛和最终筛查两个部分,前者结合人体测量(BMI)、疾病结局与营养治疗的关系、近期体重变化和近期营养摄入变化;后者还需根据目前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损伤状况的风险而定,NRS评分≥3分作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标准。

2. 术前营养治疗指征营养治疗的主要指征是严重营养不良者,以及需进行大手术的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

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创伤的耐受力,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而证据表明,营养状况良好者可以耐受一般手术创伤,在10天内不给予营养治疗也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3. 术前营养治疗原则(1)高能量高糖类高糖类膳食可供给充足能量,减少蛋白质消耗,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贮备,防止发生低血糖,保护肝细胞免受麻醉剂损害。

探讨胃肠道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在术中的应用现状

探讨胃肠道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在术中的应用现状

探讨胃肠道手术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在术中的应用现状胃肠道手术必然涉及到微生物定植的上皮屏障的破坏,术前肠道消毒被用来减少感染相关的并发症,但是同样会带来肠道菌群的改变,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准备和手术操作会对肠道菌群产生巨大影响,也会引起功能改变。

下面将从术前准备对肠道内微生物的数目和种类的影响,手术和消化道重建对菌群的影响,肠道菌落结构和数量的改变与胃肠道患者术后并发症间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微生态制剂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从调理肠道菌的角度出发,为胃肠道手术患者快速康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术前准备对肠道内微生物的数目和种类的影响:大型胃肠道手术前禁食、服用缓泻剂、机械排便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会使肠道菌落在数量和结构上发生改变。

术前肠道准备是为了去除硬粪便物质,降低结肠内细菌负荷,但是肠道准备却会导致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丰度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和肠道球菌的丰度反而增加。

短暂的肠道准备引起的菌群比例失调可以较快的得到纠正,但是预防性运用抗生素会引起长期的菌群比例失调。

手术和消化道重建对菌群的影响:胃肠道手术已经由早些年的常规开腹手术演变为如今的腹腔镜或机器人微创手术,各种加速康复措施的实施使患者恢复速度加快,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切除病变的肠段会导致严重的分解代谢压力,可能需要复杂的重建手术来维持肠道的功能连续性,这些消化道手术重建会在术后显著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然而,胃肠道具备较强的适应新解剖结构的能力。

许多消化功能和营养吸收被认为取决于肠道菌群的作用,正如前述所讲胃肠道的每一部分都有一个特殊的共生生态系统,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加工和吸收,因此,对肠道的手术重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下游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影响消化、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

手术本身,即使不是毁损性大型手术也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发生重大变化,在大鼠模型中,结肠切除术诱导粘膜相关腔内细菌的转移,肠球菌、大肠杆菌和志贺氏杆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50倍、60倍和200倍。

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

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

中医药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作用之前,我院收治了一个患有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已经接受了相应的手术治疗,但在吃饱之后就会胀胃和呕吐以及腹痛等症状的一个孩子。

虽然小女孩手术之后一直都是使用胃管进行肠胃引流减压,但是孩子还是处于痛苦的状态,没办法,家长又领着孩子去了医院,医生告诉家长,孩子出现“胃轻瘫”的病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动力障碍,完全好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

在治疗之后,家长就领着孩子回了家,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孩子的父母于心不忍,就到处打听,最终经过朋友介绍来到我院。

我院医生在对孩子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确定了病情之后,采取相应的中医措施进行治疗,在治疗一天后,吃流食就没有呕吐了,第三天胃不胀了,肚子不疼了,之后就可以正常吃饭了,然后进行复诊,又吃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出现状况了,在这个治疗过程中,一共也就一个月的时间,并没有花费半年的时间。

在我说了这个事情之后,很多人就会产生疑问了,这种医药治疗真的那么有效吗?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疑问呢?还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中医药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要想知道中医药的优势,那么就要先了解一下围手术期术后出现的肠胃问题都有什么吧?1、胃肠功能问题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病症?在病人接受肠胃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在恢复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病人的肠胃功能不能正常的进行工作的时候,就是胃肠功能问题。

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被称为胃肠功能障碍,也叫围手术期间常见的并发症统称。

这些症状经常会出现在剖宫产手术和腹部以及腔镜手术之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并发症呢?主要是因为在手术的过程中,麻药的作用和术中刺激以及疼痛应激反应,还有术后的创面渗液刺激和炎性反应等多个因素导致的,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不说,还会使得患者身心受到伤害。

我们都知道,在手术之后,恢复胃肠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如果病人的肠胃功能被压制的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其运动降低,促使管腔内的积气和积液不断增多,最终导致肠胃扩张的问题,严重的人还会出现粘连性的肠梗阻,不利于营养的吸收,进而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力下降,甚至是器官衰竭的问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共识主要内容和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案。
术中管理
关注手术过程中的营养保护, 减少手术创伤对肠道功能的影 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营养支 持。
术后恢复
加强术后营养监测,及时调整 营养支持方案,促进患者肠道 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特殊情况处理
护理在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中的作用
总结词
准确评估、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准确评估,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等指标,以及饮食习惯、肠道功能 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必要的营养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补充营养素等,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手术耐受性。
护理在术中营养措施实施中的作用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 护理和生活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04
中国专家共识内容解读
共识制定背景和过程
背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围手术期营养管理在胃肠外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 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过程
中国专家经过多次研讨、调研和临床实践,针对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制定了相 应的专家共识。
06 06 典型案例分享
术前营养评估与干预成功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胃溃疡出 血入院,血红蛋白浓度为70g/L,存 在中度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医生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发现患者 存在消化吸收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
营养干预
医生建议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 物的摄入,同时给予口服营养补充剂 。
总结词
保障安全、促进康复
详细描述
术中护理人员需密切配合医生实施各种营养措施,如输血、输液、给药等,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同时,术中护理还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隐私保护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促进术后康复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围手术期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逐渐向微创、精准、快速康复的方向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围手术期护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为目的。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前评估与教育:在患者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手术及康复过程的认知。

术中优化:采用微创、镇痛等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输液量,减轻患者负担。

术后康复: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活动、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案例:某医院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成功救治了一名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

在围手术期,医生采用微创技术,减轻手术创伤;同时,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支持,帮助其克服恐惧、焦虑等情绪。

最终,患者在短时间内康复出院。

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手术及康复需要,提供的一系列护理措施。

其关键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前护理:协助医生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病史、家族史等信息;开展健康教育,介绍手术及康复过程;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禁食、禁水等。

术中护理:协助医生完成手术,确保患者安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注意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加强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及组织修复。

心理护理:围手术期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倾听患者诉求,帮助其克服恐惧、焦虑等情绪。

案例:某医院一名需要在全麻下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受益良多。

术前,护理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对手术及康复过程有了充分的了解;术中,他们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疼痛管理、早期活动等。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确定营养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结果,确定个 体化的营养诊断标准。
强调营养评估的重要性:指出营养评估是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的基础, 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测术后并发症风险。 3.营养支持和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术前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建议在术前进行一周左右的肠 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术后营养支持:术后需根据患者 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如胃肠蠕动恢复较好,可采用肠 内营养支持;若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可考虑肠外营养支持。同时,应注意控制血 糖和血脂。
5.全程营养管理的实施为确保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有效实 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首先,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教育和 培训,提高对营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其次,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 医护人员的指导,学会合理安排饮食,注意补充营养素。此外,医院应建立完善 的营养管理体系,包括对患者进行定期的营养评估、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等措施。
2、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a.术后代谢变化 b.术后胃肠道功能改变 c. 影响术后康复和并发症的风险
3、营养评估和诊断 a.介绍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 b.确定营养诊断标准 c.强 调营养评估的重要性
4、营养支持和治疗 a.术前营养支持 b.术后营养支持 c.营养治疗的具体方 案
5、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 a.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 b.胃肠道瘘患者 的营养管理 c.短肠综合征患者的营养管理
四、总结本次演示旨在总结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全程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 共识。通过对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必要性、营养评估和诊断、营养支持和治疗以 及特殊情况下的营养管理等内容的阐述,明确了该共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 本次演示还指出了全程营养管理的实施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 以推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和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研究

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研究

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影响研究作者:廖素珍来源:《中外医疗》2014年第29期[摘要]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择期进行胃肠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0例,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术前评估、心理辅导、健康宣教等,术中护理,术后镇痛护理、生命体征监测、限制补液、早期拔管、饮食护理、康复锻炼等。

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胃肠手术;术后恢复;并发症;影响[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b)-0181-02快速康复外科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丹麦最先提出,之后在世界多个国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由护士、麻醉师、医师等共同组成团队完成研究方案,它以患者为中心,目标主要依靠微创手术操作、麻醉、围手术期护理这三个环节实现,其中,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1]。

快速康复护理是围手术期各种优化措施综合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围手术期的各种积极护理干预尽可能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创伤或应激反应,帮助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治疗费用。

为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该研究2012年8月—2013年9月间该院对胃肠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并与常规护理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该院择期进行胃肠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术前未接受化疗治疗、无消化道梗阻、无合并其他较为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年龄低于80岁的患者。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外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寻找围手术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干预依据。

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手术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术前饮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进行胃肠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年龄小于40岁、缩短术前全流饮食以及手术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有利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结论:胃肠功能恢复是腹部术后快速康复的基础,患者年龄等4项观察指标是影响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

可作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指标。

标签:腹部手术;胃肠功能;影响因素腹部手术是外科各种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

患者术后的恢复状态除了取决于手术质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也是重要因素,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可使患者早期进食,防止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

而且,早期肠蠕动可以减少术后肠粘连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目前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研究资料鲜有报道。

本文通过对外科腹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研究,筛选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为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康复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2013年7月本院普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共210例。

年龄21~75岁,平均38.3岁。

其中良性疾病患者145例,恶性肿瘤65例,行直视手术患者148例,行腹腔镜手术62例。

1.2 调查方法报告表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的相关项目,包括年龄、术前饮食、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

观察反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主要症状、体征,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记录患者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及第一次排便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2 结果2.1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年龄小于40岁患者较大于40岁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排气、排便率为50%时,对应中位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
率控 制在4 h 次 , ~6 / 使血 管收 缩以暂 时减 少 出血 。 同时 , 护人 员对9 医
在 胃肠 外科 的 围手 术期 处理 中 , 好术前 准备 也是 十分 必要 的 , 做 可以
有效 防治 可 能发 生 的并 发 症 , 使 患者 胃肠功 能 的早 日恢 复 。 促 在 国内现 代外科 临床 医学 中 , 分 胃肠科 医学专 家 、 者根据 数 部 学 据 和文献上 的处理 原则 、 治疗规范及 以往经验 , 进行着大量 胃肠外科 围
2. 术 前处 理 1

胃肠外科 手 术是普 通外 科临床 工作 中最 常见 的常规 手术 类型 之

在 胃肠 外科 临床 医学 中 , 手术 创 伤及 术后 恢 复过程 中 , 无形 中 会
加重 患者 的生理 负 担 , 而产 生 不 同程 度的 心理 压 力。 进 因此 , 围手 在
术期 处理 中 , 护人 员一 定要 注 意定 期全 面检 查 患者 的 身体康 复状 医
临 床
医 学
Cl 0E N El L H A R D A NF J M C G
盛圃
胃肠 外 科 的 围手 术 期 处 理 对 术 后 胃肠 功 能 恢 复 的影 响探 讨
杨宗平
( 南省 绥 宁县 中医 院 湖
湖 南绥 宁
42 0 ) 26 0
【 要l 摘 目的 探 索 胃肠 外科 的 围手术 期 处理 对术 后 胃肠 功能 恢 复的 影响 。 方法 选取 我 院2 0 年 7 月收 治的3 例 胃肠外科 患 0 9 ~1 2 0 者 ,0 3 例病例分 别应 用术前肠道 准备 、 术中麻醉 注射 预防性抗生 素 术前及术 中放 置各种 引流 管 , 后补液 、 术 营养支持 、 后期康 复护理 等围 手术处理 方法进 行 胃肠治 疗 。 果 通过 系统 总结 与分析我 院 胃肠外科 围手术 期处 理的 相关临床 资料 与数据 , 结 医护人 员普遍认 可 围手 术 期处理对 术后 胃肠功 能的恢复具 有积极 的影 响 , 并且 治疗效果也 令基本 达到 患者满意程度 。0 3 例病 例 中, 胃肠 功能恢 复较 好 的的有2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9-07T16:58:02.4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作者:钱程
[导读] 经国内权威专家、学者研究发现,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内、外部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胃泌素等指标明显升高。

钱程
(周口市淮阳县郑集乡卫生院河南周口 466700)
【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72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围手术期所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36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性抗生素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处理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处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胃肠外科;围手术期;临床处理;胃肠功能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186-02
经国内权威专家、学者研究发现,胃肠疾病患者术后胃肠内、外部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胃泌素等指标明显升高,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1]。

大部分学者认为围手术期临床处理安全性高,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2]。

为深入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胃肠外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中,我院对72例胃肠外科患者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胃肠外科就诊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40~58岁,平均年龄(45.9±3.1)岁,所有患者中,医源性疾病11例,非感染性疾病35例,感染性疾病26例。

消化道出血27例,腹膜炎15例,胃肠粘膜坏死11例,胃肠壁功能减弱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检查并确诊;均符合胃肠外科手术适应症,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给予术前止血处理,留置胃管,密切观察消化道出血情况,将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混合,清洗患者胃部,缓解出血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应采取输血处理,促进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幽门梗阻患者,应在术前1~2d进行减压处理,必要时进行洗胃。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进行注射预防性抗生素处理,待患者醒转后,将1.5g氨苄青霉素(浙江国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090,0.25g)加入100ml生理盐水溶液中,行静脉滴注,2次/d,控制患者胃肠道内细菌的活性。

加强对患者胃肠道生化指标的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 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处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处理总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8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胃肠外科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全胃切除术、小肠切除吻合术、空肠造瘘术、结肠切除术等,但该类手术极易引发术后肠道粘连、胃肠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降低手术疗效,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因此,必须对围术期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巩固临床疗效[3]。

本次研究对我院72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措施,研究结果如下:术后,观察组肠鸣音时间为(24.54±10.02)h、肛门排气时间为
(32.87±10.44)h、排便时间(38.21±7.45)h;对照组肠鸣音时间为(37.76±10.62)h、肛门排气时间为(48.23±11.27)h、排便时间(57.20±7.55)h,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为P<0.05,说明给予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处理,可有效缩短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2%;对照组8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说明对患者采取围术期处理,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围手术期处理分为术前、术后两个部分,术前,医务人员应做好胃肠道准备工作,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术后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清除胃肠内细菌,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对患者胃肠道生化指标的观察,防止其术后出现不良反应[4]。

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围术期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肠鸣音、排便等胃肠功能指标恢复情况,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该种处理方式安全有效,花费少,患者易于接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综上所述,对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有利于加快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痊愈,提高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5]。

【参考文献】
[1]杨宗平.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30):91.
[2]叶远华.为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2):261-262.
[3]杨春霞.胃肠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5(36):146-147.
[4]张俊.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0):107-108.
[5]陈志强,曹立幸.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27-7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