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
04教育目的
阅读下面两个中学生的来信,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落实教育目的的现状,并 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封信
我是一位初中毕业刚跨人高中学习的学生,写信主要是反映中国教育 现状……我们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可言,罪魁祸首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制 度,也就是应试教育吧。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完了就排名次(除 了第一名外,其他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月考、段考、期 中考、联赛、竞赛、摸底、模拟、期末考、统考、会考、测验,其实,考 试只从极小的侧面反映教学质量,只考查了记忆力。我们处在高分造成的 高压环境中。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民族发展极为不利。 我参加过地区招生考试,考试时的作弊行为实在是触目惊心,更有老师协 助作弊。因为学习最终是通过一场考试,因此,许多同学平时学习不认真, 到考试时就作弊,考完了万事大吉。所以,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推行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初三学习 期间,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每星期假日只有半天,从来不敢奢望双休日, 不知上高三后还要压缩到何种程度,除了参加中考的课程外,其他的体育、 美术全免了。多病、近视持高不下,稚气未脱的脸上,戴一层酒瓶厚的镜 片,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 同学们很少知道国家大事,而临近考试时我们一定要背时事政治,因 为它为我们中考争得10分。要知道,差一分要1 000元至5000元不等呀!知 识的缺乏是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也极少有人将 新闻联播看完……
第二封信
一份离奇的高考达标合同
我校有8个高三毕业班,其中除了一个班(该班的老师是我 校团委书记)没有签订这个合同,其他7个班的300余名学生会考 后都必须跟老师签订“高考达标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每个 学生都要交高考奖励基金86元,用于高考达标后的奖励,规定 达到本科的学生奖励188元,达到专科的奖励90元,达到中专的 奖励50元,只低于省里划定的最低录取线10分以内的,奖励40
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
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或目的。
它涉及到教育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和社会期望。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提供知识和技能: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和解决问题。
2.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体力、美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的人。
3.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4. 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良好品德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公民。
5. 促进社会进步: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和资源,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社会参与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的目的摘抄及解读
教育的目的摘抄及解读
以下是关于教育目的的摘抄及解读:
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
解读:这表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2.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解读: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潜能和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个人价值。
3.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解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培养有素质的人才,能够推动科技、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4. 教育的目的是传承人类文明和价值观。
解读: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读:现代社会变化迅速,问题复杂多样,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包括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发展潜能、促进社会进步、传承文明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目的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支撑和重要基石,其目的旨在培养人们综合素质,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社会技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的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获得知识与技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有技能的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了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学生通过教育,可以学习科学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达到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教育获得各种技能,包括工作技能、生活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创新思维等等。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提高自身竞争力。
二、激发兴趣和爱好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和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进而深入了解和研究。
这些兴趣和爱好可能是科学研究、文学创作、体育运动、音乐表演等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热爱和投入,更加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提高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第三个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自觉履行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意识和认知。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社会公益,为社会的繁荣和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第四个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境时所表现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
综合素质不仅包括知识水平、文化素养,还包括思维方式、人格品质、道德修养、体育健康等。
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社会价值观,具有优秀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展开更广阔的人生舞台铺平道路。
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你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情
感能力、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
取得成功。
具体来说,教育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传授: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包括语言、数学、科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了解
世界、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 思维培养:教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思考,学生能够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3. 德育教育: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学
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社会适应:教育还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环境,培养
他们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
更好地融入和发展。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成为具
有知识、思维、品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能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成功。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一、教育目的分类:教育目的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进行不同分类:1按照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
2按照教育性质,可以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以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祥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约束力,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体系教育目的与人类社会、国家、学校、各门学校乃至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于是,教育目的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元的,由此构成了教育目的体系。
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使人们对于教育目的的体系结构有不同的见解。
为了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个问题,可以从纵横联两个方面来看。
从纵向来看,有代表性的是三层次说、四层次说、五层次说。
从横向来看,有代表性的是“五分说”、“二分说”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理论,从纵向来看:(1)三层次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目的分为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理想中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三个层次。
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或思想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规定,它处于教育目的结构的上位,当然应被各类教育所遵循。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它是“由特定的社会的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如初等、中等、高等学校)而变化。
” 各级各类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而创建的,因此,较之于一般意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具有了明确的特指性,它们之间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目的
2.教育目标有两种含义:
一是教育培养目标,或称“培养目标(goal),它是根 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不同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 要求,是这些学校或专业培养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具体标 准。 二是作为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育目标 (objective)或教学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过程中的一 系列发展目标体系,这一层次的目标,按照学生身心发展顺 序加以组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和评价标准。
(二)不同类型教育目的的冲突及其表现 不同的教育目的之间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和理论基础,造
成彼此之间的或对立、或差异、或冲突。 不同教育目的之间冲突的实质是不同教育主体之间教育价 值观的差异与冲突。 不同类型的教育目的之间往往也有一致性或共性,反映了 教育与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社会 主流的、共识的教育价值观。 解决教育目的之间冲突的最好方式是加强不同教育利益群 体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并建立一个可供选择的教育制度, 以满足不同教育利益群体的不同教育需求。
思考与讨论:
人就是目的(康德语)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的过程(杜威语——教育的
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育除了它自身以外 无目的) 教育就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完人”) 教育就是培养真、善、美的人 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就是培养生活之人 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 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 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 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 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 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 者提出的。 其次,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 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 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 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学 第五章 教育目的
3.点评
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
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事实上,人的存在和发展是 无法脱离一定社会的,离开社会,人也就无法 获得其发展的社会条件。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 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惟一化, 甚至认为“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这 种极端的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 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 体来培养,造成对人本性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 抑。
认知——哲学——真——智育 心——情感——艺术——美——美育 意志——道德——善——德育
人
身——体质——体育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内涵: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广泛的、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
出规定;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 规定。
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
教育目的(aim):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的
培养目标(goal):各级各类学校的
课程目标(objective):课程的
教学目标(objective):教学单元或一节课
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柏拉图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塑 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涂尔干 “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任何的价值; 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能成为教育的目 的。教育的目的只是社会化,因为社会化而使一 个民族的整个生活道德化。” ——纳托尔普 “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造就对国家有 用的公民。”——凯兴斯坦纳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术语解释1.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3.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4.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5.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6.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
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7.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8.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精神生活、文化发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9.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水平,通常体现为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
第5章 教育目的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价值观的集中表现, 又是教育理论的核心课题。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或是规定教育要实现的结 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即人才培养的总的质 量规格。
二、教育目的类型
1、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上:国家、政府
或社会团体提出的教育目的;个人提出的 教育目的。 2、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上:理想的教 育目的;实际教育目的。 3、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外显的教 育目的;内隐的教育目的。 4、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上:学生的教育 目的;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 政府的教育目的;社区的教育目的。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 学上的意义
1、确立的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把人的发展历史归结为生产方式发展的 历史。 2、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 是建立在生产发展普遍规律基础之上 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四节
我国教育目的及其实施
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辩证统一论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沿革 1951年:使青年一代在智、德、体、美各方面获得‚全面
(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 个别的关系
区别: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总的
要求或共同的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 同层次、类型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 量规格。 联系: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即培养目 标不能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体现、 落实在培养目标之中。
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什么教育是指对一个人或者群体进行有意识和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使其能够通过反思和分析以适应社会行为准则的过程。
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功能,并且被赋予许多重要的目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教育是如此重要。
教育目的的排序:1. 推动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增长首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个人的知识与技能的增长。
这是因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可以使个人更加独立、自信和自主。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关键的思维技能,例如分析和评估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此外,通过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个人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2. 帮助个人获得事业成功另一个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获得事业成功。
在当今的经济时代,成功的事业需要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需要良好的社交技能和领导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这些技能并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社会。
3. 培养人类资本第三个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类资本。
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是任何企业或国家的重要资产。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关键的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可以加强他们的市场价值,并使他们成为更有创造性,有能力和有价值的雇员。
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个人的學習能力和多样性,从而提高个人的适应性和泛能力。
4. 建立规范的社会行为和价值第四个教育目的是建立规范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
教育可以向个人介绍社会和文化行为准则,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确和不正确的行为方式。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学习到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价值观,并通过这些价值观来塑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5. 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最后一个教育目的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
教育可以促进人们对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和推动力。
此外,教育还可以促进人们对科学、技术和创新的理解,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引言:教育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个体成长的关键力量。
然而,关于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本文将探讨教育的目的,并提出几种常见的观点,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之一:个体发展和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通过学习和教育,个体可以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中的变化,并实现自身的潜能。
教育的目的之二: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福祉和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法律和伦理规范,并培养自己的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还可以促进公民的参与和民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的之三: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教育也是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社会可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教育可以提供人力资源,并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受教育的个体也可以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
因此,教育的目的也包括为社会和经济做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和繁荣。
教育的目的之四:促进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促进个人的幸福和满足感。
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艺术和文化修养,并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还可以在心灵和精神上得到满足。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自觉,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结论:教育的目的有多重,涵盖了个体发展和成长、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提高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以及促进个人幸福和满足感等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智力、道德、科学文化水平,增强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贡献。
教育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智力水平。
通过学习,人们能够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资源。
其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在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要学会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为目标,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社会公德心的人。
此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文化知识已经成为人们基本的素养要求。
教育要培养人们对科学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文化价值观。
最后,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追求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智力和情感、品德和健康、个体和社会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只有实现这种全面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让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目前教育的偏重于应试导向,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削弱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减轻学生的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真正的贡献。
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和造就下一代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人们的品格和价值观,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本文中,将探讨教育的目的以及其意义所在。
一、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知识传递和技能培养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为人们提供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情况。
通过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并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自由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解决困难。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能够使他们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具有良好的道德和伦理意识。
这个目标对于建设一个充满公平、正义和道德的社会非常重要。
二、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1. 个体发展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
通过不断学习,个体可以认识和开发自己的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2. 社会发展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教育,培养和造就出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的发展。
3. 人类文明传承教育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之路。
通过教育,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传递给后人,并在后人那里不断发展和创新。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体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利益。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非常重要。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1)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力图达到的最终结果,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 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和社会行为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和预期。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教育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方针:除上面两个,还有“怎样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显得突出。
2.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1)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裴斯特洛齐以及一些持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立场的思想和教育学者。
主要观点:人的本性在于其“自然性”;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亦称“国家本位论”。
代表人物为柏拉图、迪尔凯姆、凯兴斯坦纳、法西斯和军国主义者等等。
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其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或文化性);相对于个体来说,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是构成这一绝对价值实体的“材料”或“要素”;个人的使命在于为国家或社会进步事业献身;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3)内在目的论(4)外在目的论(5)教育准备生活说(6)教育适应生活说(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教育目的的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1)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制度的发展变化,对教育培养现代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实现个人的价值。
它是一种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塑造态度、价值观以及社交行为的过程,旨在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明智的决策和适应社会的变化。
首先,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
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它包含了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成果和理论。
教育通过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种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学习的动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其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掌握各种技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社会需求。
教育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通过培养这些能力和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社会的挑战。
此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塑造学生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交行为。
一个良好的人格品质是成功的前提,教育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公德。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行为的礼貌和规则。
这些品质和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一个自律和负责任的人,还能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优势。
教育应该通过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与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实现个人的价值。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是一个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发展人的智力、道德、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素养。
那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以下是教育的几个目的:1. 发展个人智力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发展个人智力。
智力,又称智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和知识传授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
这不仅能培养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培养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育是培养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应该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践行等方面。
这有助于在学生中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3. 传递人类文化教育是传递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无形财富,是人类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教育应该教授学生这些文化知识,让他们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更好地发扬和创新人类文化。
4. 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教育也应该跟随发展的脚步,在教育中注重环境保护、资源共享、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育,教育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关注环境问题,引导他们以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标做出贡献。
5. 培养丰富人生教育在培养学生时也应注重“品味人生”的思想。
人生是一场旅程,在旅途中,人们需要成长和发展,在经历中获得希望和美好。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育应当努力让学生在认识世界、了解生命和品味文学等方面有所收获,让他们在人生旅程中阅读和构建个人的价值。
总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成功,更是要涉及到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全人类的未来。
教育,是一个让人们学习、连接和进步的智慧与方法的传递,也是一个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建设的基石。
教育学原理——教育目的
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的概况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
1.建国以来教育方针的概况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教育方针的 形式表现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 三个阶段: 50年代的教育方针 80年代的教育方针 90年代以来的教育方针
新的教育方针(十六大报告)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 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2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建设者和 接班人”;
▲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附:⑴我国教育目的贯彻中的问题
(3)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
教 育 目 的 体 系
国家总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逐 步
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具 体
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
化
▲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小学培养目标 初中培养目标 高中培养目标
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 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 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 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 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 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2.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 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依据和归宿。
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尺 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
复习重点
1 、概念:教育目的、德育、智育、美育、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2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3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 、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
常见考查要点
1、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2、培养目标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3、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一课、一单元、一学期等)工作者,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生变化的结果,比较具体,具有可测量性,而教育目的不能测量。
4、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5、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6、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能力。
7、素质教育: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全面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
8、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
10、普通中学的德育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党、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最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状态和应变能力。
11、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教育目的体现出来。
教育目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2、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包括: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1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5、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是: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16、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激励和评价。
17、孔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君子、士;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
孟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大丈夫”;荀子的教育目的:培养贤能之士;培养“大儒”善于治国理政。
墨子的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18、洛克的教育目的:培养绅士。
卢梭的教育目的培养“自然人”;区分于封建社会的寄生虫,有丰富情感、身体强壮、心智发达、道德纯正、意志坚强,自食其力,独立人格。
裴斯塔洛齐的教育目的:发展人内在的天赋力量,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
赫尔巴特:德行是给予整个教育目的的名词。
斯宾塞: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会人怎样生活。
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强调教育的民族性。
蔡元培:培养完全人格,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社会改良。
马卡连柯强调教育的社会性和时代性,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苏维埃工人。
凯洛夫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
19、教育目的的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