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汇本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课件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材料力学概述1.1 课程介绍解释材料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概述课程目标和内容安排1.2 材料的力学性能介绍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能参数解释材料分类及其应用场景第二章:拉伸和压缩2.1 拉伸试验介绍拉伸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分析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参数的关系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和泊松比的概念2.2 压缩试验介绍压缩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分析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参数的关系讨论脆性破坏和韧性破坏的特点第三章:弯曲3.1 弯曲试验介绍弯曲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分析弯曲应力、弯曲应变等参数的关系绘制弯曲应力-应变曲线和弯曲强度的概念3.2 纯弯曲和组合弯曲解释纯弯曲和组合弯曲的概念分析纯弯曲和组合弯曲的应力分布和强度计算方法第四章:剪切4.1 剪切试验介绍剪切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分析剪切应力、剪切应变等参数的关系绘制剪切应力-应变曲线和剪切强度concepts 4.2 剪切变形和剪切强度解释剪切变形和剪切强度的概念分析剪切变形和剪切强度的计算方法第五章:扭转5.1 扭转试验介绍扭转试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分析扭转应力、扭转应变等参数的关系绘制扭转应力-应变曲线和扭转强度concepts 5.2 扭转破坏和扭转刚度解释扭转破坏和扭转刚度的概念分析扭转破坏和扭转刚度的计算方法第六章: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6.1 拉伸试验详细介绍拉伸试验的设备、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解释拉伸试验中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强调实验误差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性6.2 压缩试验详细介绍压缩试验的设备、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解释压缩试验中应力、应变、应变速率等参数的测量方法讨论实验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第七章:疲劳与断裂7.1 疲劳现象介绍疲劳的概念、疲劳载荷的特点和疲劳破坏的形态分析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如应力、应变、温度等引入疲劳强度和疲劳极限的概念7.2 断裂力学基础介绍断裂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解释裂纹的扩展过程和断裂韧性的概念分析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如材料性质、裂纹尺寸、加载速率等第八章:材料的高温性能8.1 高温弹性介绍高温弹性现象和高温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分析高温下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讨论高温弹性对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的影响8.2 高温强度介绍高温强度概念和高温强度测试方法分析高温下材料强度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探讨高温强度对工程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第九章:材料的粘弹性行为9.1 粘弹性基础介绍粘弹性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时间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解释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如Maxwell模型和Kelvin模型分析粘弹性材料的松弛和蠕变现象9.2 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介绍粘弹性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拉伸试验解释测试中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讨论粘弹性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十章:材料力学的实际应用10.1 结构强度分析介绍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工程结构中的应力集中和稳定性问题讨论强度计算和安全系数的确定方法10.2 材料选择与设计介绍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不同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比较和适用性探讨材料设计和优化的一般流程重点和难点解析1.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和性能参数的理解:学生需要重点关注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以及这些性能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doc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目录一、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2二、设计题目2三、设计内容3 3.1 柴油机曲轴的受力分析3 3.2 设计曲轴颈直径d,主轴颈直径D 6 3.3 设计h和b,校核曲柄臂强度6 3. 4 校核主轴颈HH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
键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6 3.5 用能量法计算AA截面的转角,7 3.6对计算过程的几点必要说明93.7 改进方案10四、计算机程序设计10 4.1程序框图10 4.2计算机程序11 4.3输出结果12五、设计体会12六、参考书目12一、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材料力学设计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 2从外力变形分析入手,分析及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曲线; 3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及必要的公式推导; 4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试; 5上机计算,记录计算结果; 6整理数据,按照要求制作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7分析讨论设计及计算的合理性和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二、设计题目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许用应力[],G处输入转矩为,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径向力的作用,且。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2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了解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材料力学计算,如计算材料的应力、应变等;能够分析材料力学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材料力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2.材料力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如应力公式、应变公式等;3.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结构、机械设计等;4.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如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等。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2.案例分析法:分析材料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材料力学的实际应用;3.实验法: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材料力学的特性;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材料力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材料力学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更多的材料力学相关知识,供学生拓展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材料力学概念和原理;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如万能试验机、应变片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相关的材料力学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进行材料力学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力学单元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 单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2. 学会运用材料力学知识分析简单构件的受力情况,计算应力与应变;3. 了解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对不同材料的力学特性进行初步判断。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材料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构件的受力分析;2. 掌握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能独立操作实验设备,完成相关实验;3. 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实验操作规程;3. 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理科生材料力学单元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材料力学基础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材料力学知识尚感陌生。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与原理: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剪切模量等基本概念;胡克定律、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至第一节第三小节。
2. 材料力学性能:介绍常见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
3. 简单构件受力分析:杆件拉伸与压缩、梁的弯曲、剪切等问题的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至第二节。
4. 应力与应变计算:应用胡克定律及相关公式进行应力与应变的计算。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 材料力学实验: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实验,观察材料力学性能。
教材章节:第三章。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课件
《材料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材料力学概述1.1 课程介绍1.2 材料力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3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4 材料力学的应用领域第二章:内力、应力与应变2.1 内力的概念2.2 应力的概念2.3 应变的概念2.4 应力-应变关系第三章:弹性与塑性力学3.1 弹性力学的概念3.2 弹性模量的概念与计算3.3 塑性力学的概念3.4 塑性极限与屈服准则第四章:材料的力学性能4.1 强度与韧性4.2 硬度与疲劳强度4.3 弹性与塑性4.4 材料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第五章:杆件的扭转与弯曲5.1 扭转的基本概念5.2 扭转的弹性条件5.3 扭转的塑性条件5.4 弯曲的基本概念5.5 弯曲的弹性条件5.6 弯曲的塑性条件第六章:杆件的组合6.1 组合截面的概念6.2 组合截面的弹性扭转6.3 组合截面的弯曲6.4 组合截面的塑性扭转与弯曲第七章:压杆稳定7.1 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7.2 压杆稳定的弹性屈曲7.3 压杆稳定的塑性屈曲7.4 压杆稳定的影响因素与设计准则第八章:弹性基础梁8.1 弹性基础梁的基本概念8.2 弹性基础梁的弹性弯曲8.3 弹性基础梁的塑性弯曲8.4 弹性基础梁的稳定性分析第九章:弹性板壳9.1 弹性板壳的基本概念9.2 弹性板壳的弹性弯曲与扭转9.3 弹性板壳的塑性弯曲与扭转9.4 弹性板壳的稳定性分析第十章:材料力学中的能量原理10.1 能量原理的基本概念10.2 势能原理及其应用10.3 最小势能原理与平衡条件10.4 能量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第十一章:力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1.1 力法的基本概念11.2 弹性方程与受力分析11.3 弹性方程的求解方法11.4 力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十二章:位移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2.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12.2 位移方程与受力分析12.3 位移法的求解步骤12.4 位移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十三章:能量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3.1 能量法的基本概念13.2 动能定理与势能原理13.3 能量法的求解步骤13.4 能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材料力学行为14.1 复杂应力状态的基本概念14.2 主应力与主应变14.3 材料的屈服与破坏14.4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弹性与塑性分析第十五章:材料力学的数值方法与应用15.1 数值方法的基本概念15.2 有限元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5.3 有限差分法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5.4 材料力学的其他数值方法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内力、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及其计算方法。
建筑力学第2分册-材料力学第四版课程设计
建筑力学第2分册-材料力学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建筑力学第2分册-材料力学第四版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力学特性,掌握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1. 学习建筑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学习建筑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脆性、稳定性等基本力学性能,并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特点、用途和优缺点。
2. 掌握结构材料选择的原则学习结构材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考虑材料强度、刚度、韧性、可靠性、耐久性等因素,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和施工难度等因素,选择最佳材料。
3. 学习建筑结构材料的设计和施工了解建筑结构材料的设计和施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建筑材料的准备、设计计算、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4. 掌握建筑结构材料动态力学特性学习建筑结构材料在动态加载下的力学特性,包括材料的振动学特性、爆破学特性、地震学特性等,并了解应对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是课程设计的核心,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包括各种建筑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脆性、稳定性等特性,分析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掌握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2. 结构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材料选择和设计是建筑结构的核心和基础,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选择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有效的选择和计算。
3. 建筑结构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建筑结构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是应对自然灾害的核心,也是课程设计的重点,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和建筑材料的应对措施。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与动态力学相关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设计原则。
四、设计方法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研究、计算化分析和实际施工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将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掌握有关建筑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知识和技能。
五、设计作业课程设计将涉及多个作业,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结构材料的设计与选择、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分析、灾害应对方案的设计等方面的作业。
材料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简介本文档是材料力学第三版课程设计的介绍和指南。
该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将尝试完成一个材料力学相关的实际项目,从中学习和掌握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
课程设计目标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材料力学相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通过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1.项目立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一个材料力学相关的实际项目,并进行立项申请。
2.项目调研:学生需要对所选项目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项目的技术要求、材料特性、市场需求、技术难点等。
3.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的需求和调研结果,制定一个具体的项目设计方案,包括方案概述、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
4.实施方案:学生需要按照设计方案,具体实施项目,并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
5.结果报告:学生需要根据项目实施结果,撰写并提交一份完整的项目报告,包括项目背景、调研分析、设计方案、实施过程、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等。
课程设计评估该课程设计的评估分为如下几个部分:1.项目立项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立项申请,评估其项目的合理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
2.设计方案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设计方案,评估其方案的合理性、技术先进性、实施可行性等方面。
3.实施过程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实施过程报告,评估其实施难度、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实验环境的安全性等方面。
4.项目报告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项目报告,评估其对项目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报告撰写和组织能力等方面。
意义和价值该课程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在于:1.提高学生材料力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为其今后的社交和团队项目合作提供支持。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168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168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学院班级:汽车学院发动机12班姓名学号:王富强(168)42101203指导教师:李峰目录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3)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3)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题目 (3)3-1 设计题目 (3)3—2传动轴的零件图 (4)3—3设计数据 (4)4.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案 (4)4—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4)4—2 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6)4—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8)的等直杆计算) (11)4—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均按直径Φ14—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劳强度) (13)4—6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 (20)4—7设计所使用软件名称 (20)附录:本题所编写的C程序 (20)参考文献 (30)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体会和收获 (30)2012 年9 月21 日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
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的有以下六项: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合起来;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个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7.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2)掌握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熟悉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值方法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解决工程问题。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
2.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如弹性理论、塑性理论等。
3.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方法、数值方法等。
4.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材料力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如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等。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相信能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材料力学第五版Ⅱ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第五版Ⅱ课程设计设计背景本次课程设计是针对材料力学第五版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进行的。
材料力学作为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了我们身边大量的物质,包括金属、塑料、纤维等等。
在材料的加工、设计、使用过程中,材料力学对于了解和控制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同学们对于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同学们能够:1.掌握钢材、木材、混凝土等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2.熟练掌握常见结构件的受力情况分析方法;3.熟悉固体力学的各种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4.培养同学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内容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钢材、木材、混凝土等材料的力学测试,从中学习掌握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并同过常见结构件的受力情况分析方法,加深对于固体力学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的理解。
2.设计步骤2.1. 实验前期准备制定实验计划,选定实验材料,准备实验器材。
2.2. 实验过程(1)利用钢材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记录荷载和应变值,并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2)利用木材进行拉伸与压缩实验,记录荷载和应变值,并根据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3)利用混凝土进行压缩实验,记录荷载和应变值,并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3. 实验后期处理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3.设计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了材料力学理论,掌握了各种常见的结构件的受力情况分析方法,熟悉了固体力学的各种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
此外,同学们还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改进方向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同学们对于材料力学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实验材料的选择较为单一,可以从更广泛的材料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比较。
(2)实验中使用的测试仪器和仪表较为简单,需要引入更先进和精密的测试仪器,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材料力学I第四版课程设计
材料力学I 第四版课程设计1.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材料力学I的第四版课程设计,主要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材料力学的理解,提高材料力学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
2.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掌握材料的静力学分析方法;•掌握材料的动力学分析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实施、分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章节:3.1 导论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同时介绍了材料力学在工程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历程。
3.2 材料的力学性质本章介绍材料的弹性力学性质、塑性力学性质及其内在联系,同时讲解了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及相关概念。
3.3 材料的静力学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材料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包括平衡方程、力的平衡和向量力的平衡等内容。
3.4 材料的动力学分析本章主要介绍材料动力学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定理等内容。
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将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材料力学的本质,理解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熟悉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5. 实验安排本课程的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
5.1 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是本课程的前置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弯曲试验。
这些实验将帮助学生理解材料的静力学和弹性力学性质。
5.2 综合实验综合实验是本课程的主要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实验前准备: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且将方案提交给教师进行审核;•实验操作:学生需要根据实验方案对实验进行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单元7 材料力学实验教材PPT35页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材料力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及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材料力学的任务,理解变形体的的基本假设,掌握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教学内容:○1材料力学的特点○2材料力学的任务○3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4变形体的基本假设○5材料力学的基本变形形式二、重点难点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变形体的基本假设。
三、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建议学时0.5学时五、讲课提纲1、材料力学的任务材料力学是研究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学科。
工程中各种机械和结构都是由许多构件和零件组成的。
为了保证机械和结构能安全正常地工作,必须要求全部构件和零件在外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表现为1.1强度是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不被破坏,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
1.2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不超过某一规定值,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刚度。
1.3稳定性是指构件承受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平衡形态,表明构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1.4材料力学的任务:以最经济为代价,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通过研究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为构件选择合适的材料、确定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提供计算理论。
2、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可变形固体均匀连续性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内连续不断地充满着均匀的物质,且体内各点处的力学性质相同。
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变形固体在各个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力学性质。
小变形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与构件原有尺寸相比是很微小的,称“小变形”。
在列平衡方程时,可以不考虑外力作用点处的微小位移,而按变形前的位置和尺寸进行计算。
3、杆件的几何特征3.1轴线:截面形心的连线3.2横截面:垂直于轴线的截面3.3杆的分类: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杆件在不同受力情况下,将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形,但是,不管变形如何复杂,常常是四种基本变形(轴向拉压、剪切、扭转、弯曲)或是它们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龙门刨床门架计算图号:7-9数据号:Ⅱ-27指导教师:麻凯学号:44080709目录1.设计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2.课程设计题目。
3.超静定部分分析求解。
4.门架强度的校核。
5.求解门架上加力点的水平、垂直位移。
6.C程序部分。
7.设计体会。
1. 设计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1.1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系统学完材料力学课程之后,结合工程实际中的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即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使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有以下六项:(1)使所学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与专业需要结合起来。
(4)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知识,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1.2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复习材料力学课程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并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1).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要求设计计算说明书是该题目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的说明,要求书写工整,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明确,表达完整。
具体内容应包括:①.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及零件图。
②.画出结构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按比例标明尺寸、载荷及支座等。
③.静不定结构要画出所选择的基本静定系统和及与之相应的全部求和过程。
④.画出全部内力图,并标明可能的各危险截面。
⑤.危险截面上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图及由此判定各危险点处的应力状态图。
⑥.各危险点的主应力大小及主平面的位置。
⑦.选择强度理论并建立强度条件。
⑧.列出全部计算过程的理论依据、公式推导过程以及必要的说明。
⑨.对变形及刚度分析要写明所用的能量法计算过程及必要的内力图和单位力图。
⑩.疲劳强度计算部分要说明循环特性,max σ ,min σ ,r , m σ , a σ 的计算,所查κ,ε,β各系数的依据,疲劳强度校核过程及结果,并绘出构件的持久极限曲线。
(2).分析讨论及说明部分的要求①.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并讨论其原因、改进措施。
②.提出改进设计的初步方案及设想。
③.提高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 措施及建议。
(3).程序计算部分的要求①.程序框图。
②计算机程序(含必要的语言说明及标识符说明)。
③打印结果(数据结果要填写到设计计算说明书上)。
2.设计题目:龙门刨床门架计算某龙门刨床门架示意图如图①所示,可简化为图②所示的钢架,尺寸如图②所示。
危险工况有最大切削力F ,另外有两种力矩Me1、Me2,作用位置及作用方式如图所示。
门架材料为灰铸铁(HT250)。
1)校核门架的强度。
(取安全系数n=3) 2) 求门架上加力点的水平、垂直位移。
数据:F=110kN ,M e1=50kN ·m ,M e2=47kN ·m 。
设a=0.6m ,l=0.8m 。
查表得:E=100GPa ,G=40GPa 。
①②③④3.超静定部分分析求解判断超静定次数,此结构为12次超静定结构。
分析外载荷F、M e1、M e2分别单独作用于结构上的情况。
(1)最大水平切削力F单独作用时,简化受力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结构是一个平面—空间系统,因此,在结构的任意横截面处,作用在此结构平面内的内力素均为零,此外,构件形状关于y轴对称,外载荷关于y轴也对称,所以,在结构对称面的横截面处,反对称内力素也为零。
将构件沿对称面截开作为静定基,加两对多余约束力X1、X2,如图所示。
建立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在截开的对称面处,相对转角为零,由正则方程有δ11X1+δ12X2+Δ1F=0δ22X2+δ21X1+Δ2F=0取左半部份分别画出静定基在F/2,X1=1,X2=1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如图所示。
由非圆截面扭转公式可得立柱的 It =β1h 1b 1³-β2h 2b 2³=7.69×10-4m 4(其中h1=0.4,b1=0.3,h2=0.36,b2=0.26,β1=0.179,β2=0,184)横梁对Y 轴的惯性矩:Iy=12311h b -12322h b =3.14×10-5 m 4(其中h1=0.2,b1=0.12,h2=0.18,b2=0.1) 立柱对X 轴的惯性矩:Ix=12311h b -12322h b =5.89×10-4m 4(其中h1=0.4,b1=0.3,h2=0.36,b2=0.26) 由图形互乘法得:δ11=∑∑ty C GI EI M x M ω+ω=y EI a +t GI l 2=2.43×10-7 m 4δ22=∑∑ty C GI EI M x M ω+ω=y EI a +t GI l =2.17×10-7 m 4δ12=δ21=∑t GI x M ω=t GI l =2.60×10-8 m 4 Δ1F=∑t GI xM ω=﹣tGI Fal 2=-8.58×10-4m 4 Δ2F=∑∑t y C GI EI M x M ω+ω=--y EI Fa 42tGI Fal 2=-4.01×10-3 m 4 将以上结果带入正则方程得:X1=1.57kN·mX2=18.29kN·m(2)力矩M e1单独作用于此结构时,该结构为平面对称结构,M e1为反对称载荷,因此,在结构对称面的横截面处,对称内力素等于零。
将构件沿对称面截开作为静定基,并加两对多余约束力X3、X4,如图所示。
建立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在截开的对称面处,相对垂直位移为零,由正则方程有δ33X3+δ34X4+Δ3F=0δ44X4+δ43X3+Δ4F=0取右半部份,分别画出静定基在M e1/2,X3=1,X4=1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如图所示。
横梁对Z 轴的惯性矩: 1z I =12311h b -12322h b =1.38×10-5 m 4(其中h1=0.12,b1=0.2,h2=0.1,b2=0.18)立柱对Z 轴的惯性矩: 2z I =12311h b -12322h b =3.73×10-4 m 4(其中h1=0.3,b1=0.4,h2=0.26,b2=0.36)由由图形互乘法得:δ33=∑z C EI M ω=133z EI a +222z EI la =6.76×10-8 m 4 δ44=∑z C EI M ω=133z EI a +22z EI la =5.99×10-8 m 4 δ34=δ43=∑z C EI M ω=22z EI la =7.72×10-9 m 4 Δ3F=∑z C EI M ω=-212z e EI alM =-3.21×10-4 m 4Δ4F=∑z C EI M ω=﹣1124z e EI M a -212z e EI alM =﹣3.58×10-3 m 4 将以上结果带入正则方程得:X3=-2.11kN·mX4=60.04kN·m(3)力矩M e2单独作用于此结构时,该结构为一个平面空间系统,作用在结构平面内的内力素为零,此外,该结构关于y轴对称,M e2为作用在其上的对称载荷,因此,在结构对称面的横截面处,反对称内力素等于零。
将构件沿对称面截开作为静定基,并加两对多余约束力X5、X6,如图所示。
建立多余约束处的变形协调条件,在截开的对称面处,相对转角为零,由正则方程有δ55X5+δ56X6+Δ5F=0δ66X6+δ65X5+Δ6F=0取左半部份分别画出静定基在M e2/2,X5=1,X6=1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图,如图所示。
由图形互乘法得:Δ5F=0,Δ6F=0于是可得:X5=0X6=0综上可得出所有多余约束力,此结构就化为静定问题。
4.门架强度的校核。
由于该结构为对称结构,故可沿对称面截出一半,取左半部份对其强度进行校核,如图所示,将其分为三部分:横梁一,横梁二,立柱,分别对其进行校核。
4.1.横梁一的强度校核:1.外力分析:横梁一上作用有多余约束力矩X1和多余约束力X3。
2.内力分析:画出内力图,如下图所示,忽略剪力,根据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横梁一受两向弯曲,左端截面最危险。
由于构件的材料为灰铸铁,是脆性材料,抗压不抗拉,因此,危险点为左端截面的A点,如图所示:Mz,max=X 3a=1.266kN ·m ,My,max=X 1=1.57kN ·m 求得:3.强度校核:对A 点进行应力分析查表2-1得,灰铸铁σb =250MPa ,n=3 故许用应力 根据第一强度理论 ][max1σσσ<= 满足强度条件,因此横梁一是安全的。
4.2.横梁二的强度校核:1.外力分析:横梁二上作用有外载荷2,2,221e e M M F 以及多余约束力X 4和多余约束力矩X 2。
34max1014.3m z I W y y -⨯==34max11103.2m y I W z z -⨯==MPaW M W M yy z z A 5.10max,1max ,max ,=+=σMPanb3.83][==σσ2.内力分析:画出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分别画出横梁二的弯矩图以及扭矩图,如下所示:(一)弯矩图(二)扭矩图由上图可以看出横梁二受两向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危险截面为左、右两端截面,3.强度校核:先对右端截面进行校核,根据应力分析,可以判定出截面上可能的危险点是B,C,D三点。
如图所示先分析B 点,B 点处正应力最大,但扭转切应力为零 。
, 得出:由于][max1σσσ>=,所以B 点不安全,因而对于C,D 点就没有继续校核的必要了,因此,横梁二不满足强度条件,是不安全的。
4.3.立柱的强度校核:1.外力分析2.内力分析:画出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一)弯矩图mkN X M y ⋅==29.182max ,34max1014.3m z I W y y -⨯==MPaW M W M zz y y 4.160max,max ,max =+=σmkN M M e z ⋅==5.2321max ,34max1103.2m y I W z z -⨯==(二)扭矩图由上述内力图可知,立柱受两向弯曲和扭转组合变形,危险截面在立柱固定端,可能危险点是E、F、G三点,如下图:3. 强度校核:(1). 对E 点校核,E 点切应力为0,仅受正应力,由此可得:m kN M x ⋅=5.23max ,,m kN M z ⋅=02.36max ,33-maxx x 102.95W m z I ⨯==由第一强度理论:因此E 点满足强度要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