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赏析1 古诗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不及卢家有莫愁。
译⽂翻译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未可预知,今⽣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不再有宫中鸡⼈,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我们还嗤笑织⼥耕⽜。
如何历经四纪,⾝份贵为天⼦,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陪伴莫愁。
注释解释 战国时齐国的邹衍曾宣扬“⼤九州”之说,声⾔除中国的九州外,海外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
杨贵妃死后,有术⼠说在海外的仙⼭找到了她,并带回⾦钗之类的装饰物给唐⽞宗看。
这句有讽刺唐⽞宗 痴⼼空想的意思。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传说唐⽞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妻”。
这句是说,不管来⽣怎样,今⽣的夫妻缘分已经断了。
虎旅,指跟随唐⽞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夜间巡逻时⽤的梆⼦。
鸡⼈:皇宫中报时的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具。
天宝⼗五年(756)六⽉⼗四⽇,随唐⽞宗西⾏的军队在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
当年李、杨在长⽣殿盟誓恩爱,朝朝暮暮,还笑话天上的⽜郎织⼥⼀年只能相会⼀个夜晚。
四⼗⼋年。
古⼈以⽊星绕⽇⼀周(⼗⼆年)为⼀纪。
⽞宗实际在位四⼗五年。
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歌》:"莫愁⼗三能织绮,⼗四采桑南陌头,⼗五嫁为卢家妇,⼗六⽣⼉字阿 侯。
"此以平民⼥⼦莫愁婚嫁⽣活的幸福与帝、妃的爱情悲剧对⽐。
《马嵬·其⼆》赏析2 【原⽂】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未⼘此⽣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复鸡⼈报晓筹。
此⽇六军同驻马,当时七⼣笑牵⽜。
如何四纪为天⼦,不及卢家有莫愁。
【翻译】 忽然听到传闻,说海外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的仙⼭上;来⽣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今⽣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
《马嵬(其二)》
说故事而言。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
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夜里只听到驻军中传来巡逻时的梆子声,再也听不到往
日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报晓的声音了。
三四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 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
“报晓”。此皆承上两句“ 徒闻 ”、“未卜”之
材,一般多归罪于贵妃,斥之为祸首。此诗别出新
意,把讽刺的锋芒直指玄宗。
研读课文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不管来生怎样,今生唐玄
宗和杨贵妃的夫妻缘分已经终结了。
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 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
写作背景 唐玄宗到了晚年,不理朝政,整日沉迷声色,756年 6月安禄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
妃兄妹等仓皇奔蜀。行至马嵬(今陕西平西),随
行将士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
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以平军愤。杨贵妃死后,
唐玄宗命术士为其招魂。术士声称在海外仙山见到 了杨贵妃。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是唐人诗中常见的题
用笔至细:倒叙方法; 委婉措辞“空闻”、“徒 闻”、“如何”等;立意含蓄:对比手法点明主旨。
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 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 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 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 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
《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马嵬·其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马嵬·其二》原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马嵬·其二》原文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1《马嵬·其二》诗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幺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幺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2024鲜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课件背景与目的•文本解读与赏析•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知识拓展与延伸•课件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件背景与目的《马嵬(其二)》背景介绍诗人李商隐简介唐代历史背景李商隐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与《马嵬联系。
诗歌内容解析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030201课件制作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使用方法02文本解读与赏析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原文呈现注释解析逐句逐段解读文本内容“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赏析诗歌意境及艺术特色诗歌意境本诗以马嵬驿兵变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的悲剧命运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
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沉、含蓄著称,本诗也不例外。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03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李商隐简介及时代背景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时代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诗歌创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感慨。
创作《马嵬(其二)》的动机和背景动机背景其他相关作品介绍《马嵬》组诗李商隐创作的《马嵬》组诗共三首,都是咏史诗,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
《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政治讽刺诗李商隐还创作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如《贾生》、《筹笔驿》等,通过咏史来抒发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评和不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写作借鉴:《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马嵬(其二)》写法简析
1.多角度的对比
本诗共有三组对比:
马嵬之变⎩⎪⎨⎪
⎧ ⎭⎬⎫虎旅传宵柝鸡人报晓筹——对比 ⎭⎬⎫六军同驻马七夕笑牵牛——对比
评说感慨⎩⎨⎧⎭
⎬⎫四纪天子卢家莫愁——对比 2.巧妙的对偶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同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军”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马嵬》赏析(其二)
《马嵬》赏析(其二)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李商隐的《马嵬》赏析(其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商隐,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进士及第。
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诗歌成就很高,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或抒发政治失意之痛,或反映晚唐政治生活,或为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其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读者所喜爱。
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文学价值较高。
有《李义山诗集》。
[3]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七夕笑牵牛”,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 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议论深刻,笔锋犀利。
七八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
“纪”,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此言贵为天子,但反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
以“如何”来反问,暗含指责。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 2.7《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
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
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
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
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党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荥(xíng)阳。
著有《玉谿生诗》,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的《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之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
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在挖苦与讽刺。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从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令人寻其魂魄写起,暗示唐玄宗的无奈。
“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有方士回说在海外仙山即(蓬莱山)见到了杨玉环,并且杨玉环授之以钿合金钗,并承诺坚守生前之他生誓约。
然而,这只不过是“徒闻”的传说而已,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显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
是人用词的感情化,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
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表达出来的情至深至痛,鞭挞有力。
在写作艺术技巧上,作品首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使作品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令人读之心痛。
同时又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作品暗含讽刺,读后回味无穷。
高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马嵬(其二)》原文与译文
李商隐《马嵬(其二)》原文与译文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译文: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
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
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
岂料玉颜已成空。
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
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
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
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鉴赏】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
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
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
“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7《李商隐诗两首》《马嵬(其二)》李商隐《马嵬》赏析1
李商隐《马嵬》赏析【原作】马嵬——[唐] 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
马嵬(其二)李商隐
4、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观点? 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 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1、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应先有 “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 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 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 《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 • • • • • •
1. 重点字词解释 更: 还有。 空闻,没有根据的说。 徒闻: 笑: 嘲笑。 为什么。 如何: 2.齐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 /更 /九州, 他生/ 未卜/ 此生/ 休。 空闻/ 虎旅/ 传/ 宵柝,无复/ 鸡人/ 报/ 晓筹。 此日/ 六军/ 同/ 驻马,当时/ 七夕/ 笑/ 牵牛。 如何/ 四纪/ 为天子,不及/ 卢家/ 有莫愁。
⑶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 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有何用意?
——用典,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⑷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观点?
• 反衬手法
•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 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 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 适,这是一层意思。 •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 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 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 望已幻灭,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 廷生活了。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2.颔联.颈联用了何手法来写?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 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 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 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 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 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 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 来摧肺肝”!
1.首联写了什么?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 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 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 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 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 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 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 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 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返回
《马嵬(其二)》赏析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 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 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 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 《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 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 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 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 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 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 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 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 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 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 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 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 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 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 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 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臆)
3.尾联点明了何主旨?
李商隐诗鉴赏 《马嵬》(其二)
杨贵妃被杀的情形是:君王掩 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 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缈间。
马 嵬(其二)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 此生/休。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 报/晓筹。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 笑/牵牛。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 有/莫愁。
倒叙
从整体上避免叙事平直, 造成一波三折之效果; 从局部上看强调结果。
艺术特色
1、对比:暗含讽刺;
2、倒叙:一波三折、 曲折幽深。
课后作业
1、自读《马嵬》(其 一); 2、背诵并默写本诗。
问题探究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 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 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 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 系? •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 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 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 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 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
二、杨妃“赐”死后,玄 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 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 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 “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 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但今生 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 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 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 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 其讥讽之意愈明。
李商隐 马嵬
精选可编辑ppt
17
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 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 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 又有什么关系?
以往玄宗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 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这里实则写出了玄 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
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 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 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 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此州海 生,外 休他徒 。生闻
未更 卜九
精选可编辑ppt
20
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 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 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 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 “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 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讽刺玄宗“招魂之举” 的荒唐,唐、杨“世世为夫妻”的爱情誓言。
夜里z只xxkw 听到禁卫夜间巡逻时的梆子声,不 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这一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 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一年才会 面一次。
为什么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却不及普通 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精选可编辑ppt
11
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
❖ 了解时代背景:论世。 ❖ 了解诗人经历:知人。 ❖ 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也是
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精选可编辑ppt
14
问题探究
一、《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被 “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来 写的,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这一事 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探究李商隐诗歌的创作背景马嵬(其二)诗教案》
《探究李商隐诗歌的创作背景马嵬(其二)诗教案》。
一、马嵬(其二)的概括《马嵬(其二)》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共三十一句。
这首诗奇峭、绝妙,细致展现了唐朝时刻的形势和时代精神。
这首诗的情节来源于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比较著名的一桩事件——“马嵬之变”。
二、马嵬之变马嵬之变,产生于唐德宗退位之后的二年,也就是819年。
在这年,曾任相国的李亨(唐宪宗)即位为帝位,掌握朝政实权的杨玉环也因此得志。
在这一天,皇室宴会上,杨玉环剧情表演,唐宪宗因疲劳而就寝,杨侍臣借机让另一位侍臣韦见素守卫,他随后又前往兵部尚书王维的府邸,重新调度兵马,希望通过改朝换代,将其自己的地位敕封为后。
而就在这时,群众被挑唆,开始反感素昧平生的杨玉环,因此,她在行动的半途中就被其捕获。
而她那些伙伴则都被杀死了,这也成为了唐朝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马嵬之变。
可见,这件事情对整个的唐朝朝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诗歌的解读考虑到这首《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其实它的内涵非常丰富。
当你仔细地品读这首诗,会发现它中间隐藏着很多与马嵬之变有关的元素,包括被捕者、官吏、百姓等等。
作者李商隐用生动的笔触,表现了一种寒冷的划痕感,并非常冷静地隐约清楚地描绘出了这一事件。
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读出李商隐对于唐朝末落寞、颓废的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叹息。
同时,这首诗也有着对于李商隐个人命运和生命的怀疑和担心之情。
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似泣如诉还似吟,云深不见底中心”,表明了作者对未来的彷徨与忧虑。
这也反映出唐朝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危机正在逐渐加剧,即便是李商隐这样的文艺家也不得不面对这种困境。
四、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李商隐的作品是真正的“思辨性”诗歌,具有强烈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
马嵬之变不只是一件历史事件,它还能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思考政治、人类的命运,这也是李商隐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的原因之一。
同时,借助这样的作品,我们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文化和时代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 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 就适得其反。意思是:“虎旅” 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 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 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 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 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便 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
“此日” “当时”
杨贵妃赐死之日 七夕相约之时
诵读诗句,读懂诗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 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 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 “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 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 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于今腐草无萤火④,终古垂杨⑤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⑥?
【注】①紫泉:长安的一条水,此代指长安。②芜城:即广陵(今扬 州)。③日角:帝王相,此喻指李渊。④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 的。《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 游山放之,光遍岩谷。”⑤垂杨:隋炀帝开运河,诏民献柳一株,赏绢一 匹,堤岸遍布杨柳。⑥《隋遗录》卷上载,炀帝在江都曾梦见和前朝皇帝 陈叔宝(为隋所灭)相遇,畅饮甚欢,席间曾请陈的宠妃张丽华表演《玉 树后庭花》舞蹈。
马嵬之变
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 年)初夏,安禄山 大军逼近长安,继而潼关失守,长安城岌岌可 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携杨贵妃、 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 宦官,离开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长安,逃 往四川。次日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 了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 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 “马嵬之变”。祸乱平息后,唐玄宗回到皇宫, 十分思念杨贵妃,就让方士做法,想找到杨贵 妃的魂魄,再见她一面。
为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 保护自己的女人, 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 有呢?
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 特点?
一、倒叙 先写玄宗招魂之虚妄,再写 马嵬驿兵变。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突出 因果
二、对比反衬
军中逃难 马嵬驿赐死
天子不保
宫里安乐 长生殿盟誓
百姓可全
三、反问、用典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 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享乐,怠于政事、 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马
嵬
(
李 商 隐
其 二
)
教学目标: 1、读懂诗歌,把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2、感悟诗人在诗歌中所寄寓的情感; 3、体会李商隐咏史诗的政治情怀。
鉴赏咏史诗步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诗歌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3、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辨析态度,体悟感情)
(1)颈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试题答案:
(1)今昔对比。把隋炀帝放萤夜游山谷、开 凿运河南游的繁奢与隋亡国后的凄凉进行对 比,表达了今昔盛衰之慨。
(2)尾联以反诘的语气假设,讽刺了隋炀帝 重蹈陈后主覆辙,直指荒淫亡国的主题,并 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朝统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腐败行为的批判。
含蓄而有力地达到了讽喻的效果。
主旨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淫误国,致使 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安定城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隋宫
李商隐
紫泉①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②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