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六重关联性

合集下载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6种思路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6种思路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6种思路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一个单元看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学习整体,在明确的学习目标统领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系统规划,整合设计,关注联系,关注发展,充分发挥和落实单元学习价值,以清晰的路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而不宜将单元内的一篇篇课文和其他版块各自独立开来开展教学,理由有三。

其一,统编版语文教科书分单元组织编排。

其二,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特定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训练要素进行选文和规划学习内容的,单元内每篇选文一般都是为落实重点阅读训练目标服务的,而且按编排的先后顺序在目标落实上具有层次性,选文与其他学习内容之间也多具有关联性。

其三,从纵向上看1-6年级十二册教材,很多单元的目标之间具有联系性和发展性,每个单元都是完整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体系中的一环,教学时只有立足当下,“思前想后”,以大整体为背景,将每一个单元进行整体设计,才能让单元内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成合力,既使得这“一环”扎扎实实,又能在学生语文素养发展路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每个单元的内容编排在板块上大同小异,但认真研究起来,会发现选文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与人文主题的呼应及在落实单元语文训练要素上的具体关系等,每个单元有每个单元的特点。

这就启示教师,不同特性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划思路和课程实践是不同的。

01单元整体教学的三种常规思路一般来说,单元整体教学的规划设计有三种常规思路,分别是要素统领式、话题推进式和任务驱动式。

1.要素统领式要素统领式也可以称为目标统领式,就是围绕单元重点语文训练要素的落实,整体规划、组织设计单元教学。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学习单元,四篇选文的编排,是为了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提问的习惯和能力。

这四篇课文,从“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到“针对课题和内容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再到“筛选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再到“给问题分类,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思考解决”,在提问策略运用上,是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进阶。

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明显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在六年级上册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以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从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等方面展开教学,把单元内容整合在一起,可以使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路径更加清晰,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对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等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从而真正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4)10-0067-0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在“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革命文化单元,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革命故事,并不注重“教—学—评”在课堂中的体现,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革命文化。

那么,如何在革命文化类单元的教学中实施与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呢?一、教有目标:聚焦单元课文,明确学习目标教有目标,学才会有方向。

在革命文化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从单元整体上把握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从而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教学。

(一)明确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功能定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目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教学此类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明确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功能定位,明白革命文化类课文需要教什么、怎么教,要求必须清晰、准确,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二)了解革命文化类课文的特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几篇课文。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教案含反思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教案含反思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六》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主要内容包括:阅读理解《秋天的雨》,词语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我的小秘密,写话——我的好朋友,以及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秋天的雨》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2. 积累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分享和倾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口语交际的互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引出课题《秋天的雨》。

2. 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 生字词学习:分组学习生字词,用生字卡片进行游戏,巩固记忆。

4. 口语交际:设置情景“我的小秘密”,让学生相互分享,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5. 写话练习:以“我的好朋友”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6.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诗歌创作或绘画,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秋天的雨》2. 生字词:展示重要生字词,标注拼音和解释。

3. 口语交际主题:我的小秘密4. 写话主题:我的好朋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秋天的画描述一下你心中的秋天,可以用诗、画或文字的形式表达。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片飘落下来。

天空蓝蓝的,云朵白白的,像棉花糖一样。

我喜欢秋天的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

2. 课文朗读:熟读课文《秋天的雨》,感受秋天的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口语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tp6课程设计

tp6课程设计

tp6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TP6课程中的核心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如:时态、被动语态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TP6课程中的阅读材料,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习俗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特别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沟通、解决困难等。

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等工具,辅助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有较高的兴趣,求知欲强,但个体差异较大。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1. 词汇:TP6课程核心词汇,包括生活、学习、运动、科技等领域的高频单词及短语。

2. 语法: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等基本语法知识。

3. 阅读理解:选取与TP6课程相关的故事、文章,涉及不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4. 写作:学习书写简单句子、段落,包括描述人物、事物、地点等,以及书信、日记等应用文写作。

5. 口语: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对话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一、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具体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具体而言,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盛艳萍2017)。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又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有效性是决定教学过程有效的重要因素。

从宏观的教育视角来看,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低效是阻碍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偏重对文本内容表层信息的理解,忽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体验,未能深入挖掘文本的背景、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等;教师偏重听、说、读、写等单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较少开展思考、辩论等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学习活动,无法满足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需求。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阅读教学应基于阅读文本、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关联性、拓展性及多样性,做到基于阅读文本的信息输出和反馈(骆北刚、朱琼碧2018)。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迁移,发展思维能力。

三、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Unit3A Healthy Life阅读课为平台,践行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六要素教学方法

六要素教学方法

02
六要素教学方法概述
六要素的定义与内涵
知识
指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等。
素质
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情感 态度等。
环境
指教学过程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包括教室设施、教 学氛围等。
能力
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备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 的能力。
方法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过程中 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将最 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融入教学
内容,保持内容的时效性。
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教辅、网络资 源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
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实验、实训、社会实践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强化评价与反馈
案例二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六要素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然后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接着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 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批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要素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估
01
02
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 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 的方法。
03
直观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 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 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05
04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 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教学目的和任务

六要素整合下的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六要素整合下的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六要素整合下的语篇分析阅读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本文探讨了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应用,并结合教学案例阐述了在GSFA语篇分析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如何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上的六要素整合并以此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言学习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篇分析,六要素整合1.引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教不达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教师认为自己一直在渗透阅读技巧、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学生认为自己一直在被动回答阅读理解问题,却没有获得可迁移的知识技能。

第二种是学生存在过于功利的学习动机,从潜意识里轻视阅读课,认为阅读课中的篇章与高考出现的阅读文本的长度与难度皆不一致,更不会原文重现,因此没必要参与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活动,只需完成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训练即可。

针对第一种情况,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起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迹可循,从模仿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每次学到的阅读微技能化作“砖瓦”搭建在原有的认知框架上,形成一种知识体系。

针对第二种情况,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不同主题语境与语篇类型的文本中去发掘、分析、归纳各类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给予学生自主感悟的机会,引导学生提炼可迁移的阅读模式,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为解决此难题,笔者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后称《课标》)所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为宏观教学目标,开发了以“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为理念框架的一种新型阅读课教学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1.六要素整合理念与语篇分析《课标》明确把语篇类型列项为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的一项,提到学生通过学习不同语篇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基于课程六要素的英语单元教学研究

基于课程六要素的英语单元教学研究

第42卷第2期2021年4月基于课程六要素的英语单元教学研究孙雯竹怀侠―、弓I 言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基于主题 语境,整合单元学习内容,设计具有统领意义的单 元整体目标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深 度挖掘、深度学习,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四维核心素 养提升,实现学生个人发展和学科育人的目标。

反观当前中学英语单元教学实践,教师们对于六 要素的分析呈现散点式、割裂化的现象。

如何在 单元内部,对六要素进行整合分析是一个巨大挑 战。

本文将深人探讨如何以主题为依托,整合六 要素,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相结合 的丰富的单元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基于六要素整合,促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设计与实践(一)整体分析单元内容,划分学习小单元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 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 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在 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 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设计。

[|]笔者在实施小单元教学前,首先对案例单元 (北师大新版教材选修一 Unit 3 Conservation ) 中的各个语篇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寻找这些语篇 的共同内涵来确定大单元的主题意义。

确定主 题意义探究点后,笔者对整个单元进行了重组, 形成了能够服务于大单元主题的小单元,并找到 小单元的主题意义探究点。

该单元围绕环境保护这个话题展开,属于“人 与自然”主题,分别探讨了各种人类活动对环境造 成的危害,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如何辩证看 待人类活动和环保措施,并采取合理的行动。

因此笔者将单元主题意义定位为:认识环境问题及 其严重性,辩证看待人类活动和环保措施,合理采 取环保行动。

通过笔者对单元内容的深人分析与 整合,又将整个单元分成了三个小单元,分别各有 侧重地体现三个小主题,即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 的危害和大自然的报复,为了保护环境人类需要 采取的行动,以及应如何辩证和批判性看待人类 活动和环保措施。

基于英语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于英语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于英语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提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发展和落实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途径,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这六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围绕主题语境,基于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本文将以一节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设计课例为载体来阐释下指导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的。

一、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这六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围绕主题语境,基于语篇,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同时,尝试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态度,并通过运用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由此构成六要素的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在平时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力争整合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的关系

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言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语音和语义等方面。

掌握良好的语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和理解英语的前提。

在课程中,教师需要着重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

语言运用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技能。

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能力,实现从passively receiving 到actively using 的转变。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包括学生对英语的情感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

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念。

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思维技能等方面。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自觉性。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了解英语系国家的文化、习俗、传统等方面。

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入英语系国家的社会环境,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扩大视野,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方式。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六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英语学习的整体框架。

只有全面把握并有效运用这六个要素,学生才能够全面发展,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教师应该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掌握好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塑造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好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整体发展。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课为例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课为例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课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立足核心素养,明确提出六大“学习任务群”。

其中,“跨学科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落实到课程内容上,就是建立以“跨学科学习”为主线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语文跨学科学习课程实施,要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京剧趣谈》一文为例,在解读这一文本时,笔者就有考虑到艺术类京剧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这课所在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其优势是鼓励拓展学科领域,引入跨学科学习。

为此,笔者试以《京剧趣谈》为例,聚焦于它的课程设计和实现,以强调产出的“成就学习”理论为路径选择,论述小学语文融入多学科学习的策略。

一、学科整合提炼学习主题跨学科的学习模式,第一,注重学科分支的拓展。

就是指“学习意识由某一主科延伸到其他学科,又延伸到同类型的有关学科,学科间的关联性可以通过内容或方法加以解释。

”跨学科学习本身就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学科统整。

唯有立足语文学科本位,以教学主题为支撑,实现学科融合,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京剧趣谈》在经过各个领域间的内容整合后,实现“跨学科学习”学科拓展。

主要体现为单元的人文内容和选文的人文内容。

(一)单元的人文内容:艺术魅力与文化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该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角度反映了艺术的韵味。

此外,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以及《语文园地》。

笔者将这个单元的人文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做了一个梳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单元教学时可以整合音乐、绘画、戏剧、书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模块“Lao_Sh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模块“Lao_Sh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37期总第633期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研究——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模块“ Lao She Teahouse”为例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模块为例,分析基于六要素整合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关键词:核心素养;六要素整合;初中英语;单元整体设计作者简介:高思齐,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一、引言(一)六要素与六要素整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并运用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理解和表达的效果,由此构成六要素的整合。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注重语言点的讲授或单一语篇的讲授,造成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足。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打破了原有的碎片化的教学模式,将单元各部分内容相关联,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深挖文本内涵,构建网络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基于主题语境的综合语言输出能力。

二、案例研究本文选取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模块“Lao She Teahouse”为教学案例,具体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围绕“跨文化沟通”这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两个对话语篇和一个阅读语篇,运用听、读的技能获取、梳理、整合有关介绍京剧、话剧、作家、戏剧演出场所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以语言运用为经,以任务活动为纬,构建“文”“道”合一课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构想

以语言运用为经,以任务活动为纬,构建“文”“道”合一课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构想

以语言运用为经,以任务活动为纬,构建“文”“道”合一课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构想《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语文作为母语文化,特别是革命文化内容的课文,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活动贯穿,构建“文”“道”合一的课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以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对于“革命文化”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构想。

一、聚焦大概念设计,落实素养本位以素养为本位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一篇一篇的课文设计,它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聚焦大概念。

实施大概念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熟读,特别是对单元所在的学段,从教学目标、学段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梳理出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储备。

然后,再横向(小学阶段语文12册教科书)和纵向(本单元内容)两个维度对教材进行整体解读。

最后,依据学情和以上的解读,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制定单元的目标及任务。

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文章分别讲述了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英雄的故事,表现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关注场面描写,既要注意面(整体勾勒)的描写,也要注意点(局部细节)的刻画,以及两者是如何有机的结合。

4、徐老师主张的教学流程设计核心步骤“六字”要素 包括

4、徐老师主张的教学流程设计核心步骤“六字”要素 包括

4、徐老师主张的教学流程设计核心步骤“六字”要素包括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员)。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各环节的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

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

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

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

(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3)教具的设计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

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

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

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

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摘要: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源自《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英语教学理念。

将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运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指明初中英语教学的新方向,提升初中生英语学科水平,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意义重大,因此文章从构建主题情境、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剖析语篇四个方面对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如何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六要素整合、理念、英语一、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含义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的界定,课程内容六要素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2-15]。

其中主题语境为语言学习提供话题和语境;语篇是各种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文本的综合,起到提供素材的作用;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包括语法、词汇、语音等知识;文化知识融汇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知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源泉;语言技能是理解语篇、对语篇做出表达的基础,听、说、读、写等属于语言技能范畴;学习策略是获取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包括交际、认知、情感等策略。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则指以主题语境作为引领,以语篇依托,通过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以及其他能力发展与提升。

六要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有机整体。

二、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的教学意义(一)指明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新方向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大量教育从业人员群策群力,探寻符合当前教育发展需求的新理念、新方法,尽管取得了许多成就,但问题依然突出,如何良好的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实现教育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依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缺乏标准规范,导致新理念、新方法的运用陷入混乱状态,难以把握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向。

学习任务群:基于大单元的建构与实施——以六上第二单元为例

学习任务群:基于大单元的建构与实施——以六上第二单元为例

———以六上第二单元为例文|吴淼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意味着语文教学正式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构建素养型的语文课堂,已成为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学要时常思考“用获得的知识做什么”“让习得的能力发挥怎样的作用”等核心问题,而学习任务的提出,便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基于大单元的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便成了2022年版课标语境下语文教学的研究导向。

现以统编教材六上第二单元为例阐述一二。

一、大单元:学习任务群建构的框架基础相较于单篇教学,大单元更注重目标的概念化提炼。

单篇教学追求“一文一目标”或“一课一目标”,目标之间的关联度往往是知识化、能力化,而非概念化的。

而大单元则注重大概念的高位引领,注重挖掘单元文本背后的上位概念,解读单元要素、文本体裁、语文要素等的核心观念,以大概念引领学习任务群,推动阅读与表达。

六上第二单元是革命题材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2022年版课标对该学习任务群第三学段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

”2022年版课标明确了学习导向,再融合对单元语文要素、单元文本的解读,关联教材之前所学过的革命题材课文,本单元的概念目标可定位为:重温历史场景,传颂革命精神。

以这样的大概念统领单元学习,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实践,让学生接受革命文化的熏陶。

相较于单篇教学,大单元更注重内容的整体化建构。

“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任务群学习的核心思考。

单篇教学侧重于具体篇章教学内容的解读,缺少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观照。

而任务群学习则应以课程内容为纲,对单元内各种类型的课文、各种课型包括习作表达等进行统筹考虑、整体建构,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加以组织设计,以任务群组的途径加以逻辑呈现。

怎样做好教学六认真

怎样做好教学六认真
• (4)爱讲故事的你,不妨把课文改编成英 语小故事,讲给父母听;
(5)爱观察的你,不妨好好观察你的同学, 找出他们的特点,设计成英语小谜语让同 学们猜猜。
以上5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 任选一题或若干题完成。
这一作业设计,包含了“读、画、写、编、 讲”五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业 菜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主选择,有利 于每个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
(十)、备 自 己——扬长避短
•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 • 体现自己的风格。
(十一)、写 教 案 ——理清思路
• 教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需求 • 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 • 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
即教什么、学什么),教学设计(怎么教, 即怎么引导学生),学法指导(怎么学), 反馈练习(考点预设),教学反思,即教 后感 .
(一)、备学生——摸清已知点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知 识储量、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 以及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已知程度,教学才 有依据,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也只 有摸清了学生的学情,讲解才能讲到点子 上,解到关节处,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 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 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备学生是备课的难 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非常活跃又 参差不齐的思维体,作为教师,要做到胸 有成“人”,就必须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 从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备教材——吃透潜在点
• “潜在”是相对于显露而言的。以语文教材 为例。其潜在点主要有三点:第一是要吃 透字、词、句、段的特殊含义;第二是要 吃透每一篇课文的鲜明特点,包括思想意 义和写作技巧;第三是要吃透教材“写的 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的三步设问。从一课一得的角度来权衡, 突破了这三个重点,事实上就是吃透了教 材。其他各科教材也都有其潜在点,教师 应吃透教材“潜在点”的前提下,实现教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优化Task板块教学——以《牛津高中英语》M4U1 Task为例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优化Task板块教学——以《牛津高中英语》M4U1 Task为例

852019年33期总第473期ENGLISH ON CAMPUS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优化Task 板块教学——以《牛津高中英语》M4U1 Task 为例文/朱雅红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reading部分的学习对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认知,但是要完成“Writing an ad”这个比较陌生的写作任务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的铺垫训练,学生才有可能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围绕主题语境,以“主线贯通”为原则,本节课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捕捉某巧克力市场占有率的变化,训练听力。

(2)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及交流活动探讨该巧克力的促销方案,培养表达观点的能力。

(3)通过赏析两个广告,积累广告文体的语言素材。

(4)为该巧克力创作一个广告,完成情景写作任务,培养特定体裁的写作能力。

3.教学设计。

(1)明确核心任务,理清活动主线。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writing an ad”。

根据此任务,重新审视skill building中的学习内容,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取舍优化,形成清晰的活动主线“promote Chocoloco Bar”,引导学生围绕核心任务展开听、说、读活动,最后以广告海报的形式外显思维成果。

(2)围绕活动主线,设计活动流程。

根据理出的活动主线,设计丰富的情境,让各个活动的导入与衔接自然流畅:Step1. Lead in1) Play a video about the ads for chocolate.2) How many of you like chocolate/ love Kisses/ prefer M&M?设计说明:用巧克力广告图片为素材制作的音乐短片作为导入,气氛轻松自然,并点出“advertisement”这个主题语境。

之后,对两种巧克力在班级里的市场份额进行调查,引出百分比的表达。

板书设计要点

板书设计要点

板书设计要点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直观地展示知识点、概念、关系等,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在进行板书设计时,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一、简洁明了板书设计要力求简洁明了,将复杂的知识点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图形展示出来,以便学生一目了然。

使用简洁的标题和关键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

二、结构清晰板书设计要注意结构的清晰性,将知识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组织,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知识的层次和关联。

可以使用分级标题、编号或箭头等符号来表示层次关系,使板书更加清晰易懂。

三、图文并茂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可以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知识点。

文字可以用不同颜色、字体或大小来突出重点,图形可以用示意图、流程图、表格等形式来辅助讲解。

图文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四、重点突出在板书设计中,要将重点内容突出显示,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和理解。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加粗、下划线等方式来标示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快速找到重点。

五、示例和练习板书设计中可以加入一些示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或者列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六、及时修改在进行板书设计后,教师应及时对板书进行修改和完善。

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对板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使之更加准确和易懂。

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应注意简洁明了、结构清晰、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示例和练习以及及时修改等要点,以确保板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六重关联性摘要:语言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考虑诸多相关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试图从语言课程设计的历史发展脉络入手,阐释需求分析、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辅助、教学材料和课程评估六个层面对语言课程设计的重要影响,以期实现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适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需求分析;课程评估一般认为,决定语言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正确教学方法的选择。

然而,决定语言教学成功与否还有很多其他重要因素,如教育机构对教学的要求、师生对课程的期望、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辅助手段、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方式等等,都从不同层面影响着有效教学方法的选取和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在现代语言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和教师意识到,语言教学的效率不仅离不开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而且更与诸多与语言教学相关的要素密不可分。

语言课程设计就是要对这些决定语言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整合和管理,帮助人们认识语言教学和课程设计之间的关系,[1]也是教学管理的集中体现和主要依据。

[2]因1此,作为语言教师,充分认识一个建立在课程设计基础上的语言教学观是非常必要的,以系统的课程设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也必然是科学合理的。

本文将针对上述各要素进行具体阐释。

一、语言教学中课程设计溯源语言教学中的课程设计与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发展紧密相关,基本上与应用语言学理论同步发展,也反映出人们对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的重视和对其认识的深化。

课程设计的最初原型是教学大纲设计(syllabus design)。

教学大纲设计是课程设计的一个层面,而不等同于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是指对一门课程的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描述,而在多数情况下,教学大纲指外语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根据一定的语言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所研制的某种语言教学模式,它通常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和实施要求。

[3]而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对语言和语言教学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一般陈述,以及对如何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的描述。

[4]因此,教学大纲的设计即规划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

伴随着语言学主流思潮的发展,语言课程设计理论经历了从语法结构主义到行为主义,从功能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历史演变;这一过程中的语言教学法也经历了从句型教学到情景教学,自然法到交际作者简介:贺杰(1975--),男,陕西榆林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分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与教学法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前,语言教学的思路一直没有摆脱其它学科教学的影响,即对语言系统和结构进行经院式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就是把语言各系统分解为不同的语法和词汇让学生学习、掌握。

当时,词汇和语法教学往往成为语言教学关注的焦点。

但是,人们在语言教学实践中逐渐意识到,选择教学词汇除了要考虑词频(word frequency)和词的分布范围(range)外,还要留意词汇的可教性(teachability)、与母语的相似性(similarity)、实用性(availability)、概括能力(coverage)和下定义的能力(defining power)。

在语法教学的选择上,除了考虑语法项目选择和教学顺序以外,还要注意语言之间的相似性(linguistic distance)、语法项目本身的难度(intrinsic difficulty)、语言交际的需要(communicative need)、语法项目出现频率和语法的呈现形式。

[5]由此可见,早期的教学大纲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即只关注词汇和语法项目的教学,其原因与当时人们认为英语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是词汇和语法有关。

众所周知,真正的语言课程设计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

随着这一时期英语语言使用范围的扩大,各种教学方法陆续出现,其中交际语言教学因能够照顾到整个教学环境及社会和学习者需求而深受追捧。

[6]当时Taba就提出语言课程设计的七个构件:判断需求、确定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方式、确定评估内容和手段。

[7]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关注给英语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场新运动。

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教学研究和实践成为焦点。

语言实践者利用语体分析(register analysis)定义不同用途英语,先后出现如科技英语、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以及这些不同类型英语在词汇、句法层面上的语言特征。

特殊用途英语的兴起引发人们对学习者需求的思考,使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成为语言课程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

McNeil 介绍了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制订和实施中所起到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指导作用,并把美国的课程设计分为四大类:人文类、社会构建类、技术类和学术专业类,他同时指出以上分类都可以作为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基础。

[8]虽然Taba的课程设计框架成为后来许多人研究课程和大纲的理论依据,但人们发现这种教学大纲框架对语言教学课程设计指导性和针对性不足,因此不能满足语言教学实践者和课程管理人员的需要。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交际语言教学的出现把人们对语言教学从单一的语言要素教学转移到语言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恰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由此也催生了意念教学大纲(notional syllabus)的诞生,并强调语义语法意义、情态意义和交际功能三种意义范畴。

此时,语言教学界普遍接受课程设计是语言项目设计的核心环节的观点。

为此,许多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专门制订相关国家级的语言教学课程。

Dubin和Olshtai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一本语言学习课程规划的专著。

该书就是建立在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基础之上的。

全书全面阐述了课程设计者的任务,并指出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来落实大纲所制订的目标,如何使教材成为大纲和学习者之间的纽带。

同时他们对语言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诸如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和英语作为外语(EFL)在语言教学上的区别,大纲和课程之间的区别,教材在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地位,教学计划在语言教学设置中的意义等范畴进行了界定。

[9]继Dublin和Olshtain之后,Yalden, Nunan和White 也相继出版了他们有关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研究的专著。

[10][11][12]纵观80年代之前的各类大纲和课程设计,基本上以教学结果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难易度为主要基础;但从80年之后,人们对此的研究重点逐渐从教学结果转向教学过程,即从学生要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转向学生怎样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语言教学中课程设计的六重构件(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

[13]需求分析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只有准确地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才有可能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完成相关因素的设计。

在需求分析时,首先要考虑是什么人和需求分析有关以及应该收集什么信息作为需求分析数据;另外,还要考虑参与需求分析的人有什么权力和职权范围、手头有什么样的现成资源、受哪些限制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分析程序。

语言教学中的需求分析主要是确定不同语言学习者所需要的语言技能;判断现有课程能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判断哪些学习者最需要接受语言技能的专门训练;判断特殊问题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学习的主要方向,个人能力如何,对各种教学方式方法的态度,以及个人认为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等;确定被分析人群关注点的变化;确定学习者现有技能和期望技能之间的差距;汇编以学生为代表的语言及语言群体人数概要;评估学习者的母语及英语习得水平;找出学习者日常语言使用方式;判断学习者及其家人对学校教育的态度;确定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对认知和专业技能的习得情况等。

绝大多数需求比较容易确定,尤其是有特殊学习目的的学习者。

但是以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的需求就不太容易判断,因为他们把英语作为必修课来学习,至于他们有无其它需求不得而知。

所以,在选择要分析的需求信息时,要分清形式需求和语言需求,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语言内容的需求和学习过程的需求的区别,设计者要明确学习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语言教学中的需求分析不仅要分析人们认识到的、现有的需求,还要分析未知的、潜在的需求。

需求分析主要关注的是语言方面的需求,也就是人们在英语社会生存所需要的语言技能。

通常情况下,需求分析结果的使用者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课程设计的官员、课程设计涉及的教师和学生、教材的编写者、测试人员或第三方机构的雇员。

而需求分析调查的对象主要包括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教育部门官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相关专家学者等。

在需求分析中为了确保收集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用性,需求分析可采用现有的出版资源、语言测试、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个人或小组访谈、情况交流会议、观察、收集学习者语言样本、学生未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析和个案研究等。

信息收集不是追求量,而是确保信息的质和相关性。

在需求信息收集之后,从多角度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条件、学习过程、学习心理等层面的情况(见表1)。

[14]表1 学习目标需求分析框架(二)教学环境语言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除了要考虑学习者需求之外,还要考虑诸如社会、课程本身、相关教育机构、教师、学生等因素。

对教学环境的分析可以弥补需求分析中收集信息的不足,它既可以看作是对需求分析的一部分,又可理解为对课程的一种评估。

从微观的角度讲,制约和影响语言教学的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师、学习方法/学生和语言材料/文化。

[15]但从宏观的角度讲,制约和影响语言教学的因素涵盖社会语言学、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个性、学习意愿、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心理、思维过程等主观因素以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客观因素。

[16]就课程设计本身来讲,主要会受到来自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官员、企业主、教育专家、教育机构、家长、公民和学生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中主要要考虑课程设计的参与者的来源,现存的语言教学政策和评价,课程设计的原因和获得谁的支持,这些人的选择方式,他们由谁来监管,课程项目组如何管理,他们的主要责任是什么,课程的目标和程序如何确定等等。

机构因素主要指微观和宏观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室教学设施、媒体技术与图书资源在内的学校的配备,教材和其它教学材料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教职员工的教学士气,教师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是否得到学校行政部门的支持和与管理人员的有效沟通等。

教师因素主要指有的教师有创新思维,领导具有教育远见;有的教师因循守旧、间互相猜忌,对学校缺乏归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