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实验02
工程硕士(GCT)逻辑-133_真题-无答案
工程硕士(GCT)逻辑-133(总分92,考试时间90分钟)一个花匠正在配制插花。
可供配制的花共有苍兰、玫瑰、百合、牡丹、海棠和蕉菊6个品种。
一件合格的插花须有两种以上花组成,同时须满足以下条件:如果有苍兰,则不能有秋菊;如果有海棠,则不能有秋菊;如果有牡丹,则必须有秋菊,并且秋菊的数量必须和牡丹一样多;如果有玫瑰,则必须有海棠,并且海棠的数量是玫瑰的两倍;如果有苍兰,则苍兰的数量必须大于所用到的其他花的数量的总和。
1. 以下哪个配制,只需加上一枝海棠,就可成为一件合格的插花?A.三枝苍兰,一枝百合,两枝海棠。
B.四枝苍兰,两枝牡丹,一枝海棠。
C.五枝苍兰,一枝玫瑰,一枝海棠。
D.两枝玫瑰,两枝海棠,两枝秋菊。
2. 以下哪项配制,如果加到一件由四枝海棠和两枝苍兰所构成的不合格配制中,能成为一件合格配制?A.四枝苍兰。
B.四枝玫瑰。
C.两枝百合。
D.两枝牡丹。
3. 以下各项所列的两种花都可以搭配在一起组成一件合格的插花,除了哪一项?A.苍兰和玫瑰。
B.苍兰和海棠。
C.玫瑰和百合。
D.玫瑰和牡丹。
4. 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一个不可实现的理想。
统计数字显示,自1945年以来,每天有12场战斗在进行。
这包括大大小小的国际战争以及各国内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A.1945年以前至本世纪初,国与国之间在外交关系的处理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边境冲突也少有发生。
B.现代战争更讲究威慑而不是攻击,比如曾经愈演愈烈的核军备竞赛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东西方的冷战。
C.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为争夺资源和领土的冲突一直都没有停止。
D.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总共爆发了30次战争,而到20世纪80年代,爆发的战争总共还不到10次。
5. 如果新产品打开了销路,本企业今年就能实现转亏为盈。
只有引进新的生产线或者对现有设备实行有效的改造,新产品才能打开销路。
本企业今年没能实现转亏为盈。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Ⅰ.新产品没能打开销路。
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 -碳化二亚胺盐酸盐测试方法
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测试方法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简称EDC盐酸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合成和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EDC盐酸盐的结构、性质、应用以及对领域的影响,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1.EDC盐酸盐的结构EDC盐酸盐是一种碳二亚胺衍生物,化学式为C8H17N3·H Cl。
其分子中含有乙基、二甲基氨基和碳二亚胺基团,将盐酸盐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使得EDC盐酸盐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能够与羧基或氨基等官能团发生缩合反应,形成新的化合物。
2.EDC盐酸盐的性质EDC盐酸盐是无色结晶固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二甲基亚砜和乙醇等,但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其在水溶液中呈弱酸性,易被水解生成一种活性中间体,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控制水分含量。
EDC盐酸盐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反应特异性,适用于许多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实验。
3.EDC盐酸盐的应用由于其独特的化学性质,EDC盐酸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
在化学合成中,它可用作活性缩合剂,促进酰胺键或肽键的形成,从而辅助于合成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在药物研发中,EDC盐酸盐可用于修饰药物化合物的结构,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4.对领域的影响EDC盐酸盐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应用。
在蛋白质工程、疫苗研制、基因治疗和药物传递等领域,它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的发展。
EDC盐酸盐也为化学合成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药物化学的创新和优化。
5.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EDC盐酸盐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当今的化学和生物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独特性质和广泛应用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持,有望在未来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EDC盐酸盐时应严格控制其水解性和毒性,以确保实验或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JAP-133 霜霉威检测方法
A霜霉威检测方法1.分析目标化合物霜霉威、霜霉威盐酸盐2.仪器设备带碱热离子检测器或高灵敏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仪。
3.试剂使用附录2所列试剂。
4.标准品霜霉威:含霜霉威99%以上,熔点为45℃~55℃。
5.试验溶液的制备谷类:将样品粉碎,通过420μm的标准网筛后,称取其20.0g,加入30mL 1mol /L盐酸,放置2小时。
水果和蔬菜:准确称取约1 kg样品,必要时定量加入适量水,搅碎混合均匀后,称取相当于20.0g样品的量。
加入80 mL丙酮:水(7:3)混合溶液(谷类为50mL),搅拌5分钟后,用涂布1cm厚硅藻土的滤纸抽滤于磨口减压浓缩器中。
取出滤纸上的残留物,加入50mL 丙酮:水(7:3)混合溶液,搅拌5分钟后,按上述同样操作,合并滤液于减压浓缩器中,40℃以下浓缩至约40mL。
将其移入预先注入50mL乙醚和5g氯化钠的200mL分液漏斗中,振摇混合1分钟后,静置,弃去乙醚层。
水层中加入50mL乙醚,按上述同样操作,水层移入200mL 分液漏斗中。
水层中加入5g无水碳酸钠(谷类为8g)和50mL乙醚,用振荡器激烈振荡5分钟后,静置,乙醚层移入200mL三角瓶中。
水层中加入50mL乙醚,按上述同样操作,重复2次,合并乙醚层于上述三角瓶中。
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不时振摇、混合,放置15分钟后,滤入磨口减压浓缩器中。
再用10ml乙醚洗涤三角瓶,以此洗液洗涤滤纸上的残留物,重复操作两次。
合并两洗液于减压浓缩器中,40℃以下浓缩至约1mL,室温下通空气进一步干燥。
残留物中加入乙酸乙酯溶解,准确至1mL,此为试验溶液。
6.操作方法a 定性试验按下列操作条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与标准品的一致。
操作条件柱:内径0.25mm、长30m的石英毛细管,涂布0.25μm厚气相色谱用14%氰丙基苯基—甲基硅酮,老化。
柱温:在60℃保持1分钟,此后每分钟升温10℃。
到达160℃后保持2分钟,再每分钟升温4℃。
缝宽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影响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801 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并且最早以明确的形式确定了光波叠加原理,用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干涉现象,他用强烈的单色光照射到如图1所示的开有小孔S的不透明的遮光板(称为光阑)上,后面放置另一块光阑,开有两个小孔 和 。杨氏利用惠更斯对光的传播所提出的次波假设,在实验中 和 可以以为都是从同一个光源S而来的,所以永远都有恒定的相位关系, 、 都足够, 、 就成为两相干光源。广屏上任一观察点上两振动相位差
图4:各细线光源的干涉条纹的叠加
我们可以由 和P表可以求出,干涉条纹消失时光源宽度为:
(12)
所以双缝能产生干涉现象的光源线宽的极大值与双缝光阑到屏的距离 无关,那么当光源线宽度达到极大值时,在双缝光阑右方的区域内任何地方都不能观察到干涉条纹。
实验表明,如果 时明条纹对比度的降低还不显著,还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故我们可以把
[3]廖延彪,物理光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86年:123-125
[4]梁铨廷,物理光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132-133。
[5]饶连周,渠彪,陈子阳,等部分相干光经单缝衍射后的光谱变化[J ] .光子学报,2007 ,36 (3) :4672471
[6]倪光炯等改变世界的物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10]华东师大《光学》.教材编写组改编.光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
用A和I分别表示 、两 光束的振幅和光强则 , 在O点附近的任一点P处由:
(2)
为真空中的波长,n为介质的折射率, =n( )为光程差 , 为S1、S2两光束传播到P点的振动相位差
故 = (3)
波尔共振实验(1)
图 1-3-6
电机转速调节电位器
闪光灯开关用来控制闪光与否,当按住闪光按钮、摆轮长缺口通过平衡位置时便产生闪 光,由于频闪现象,可从相位差读盘上看到刻度线似乎静止不动的读数(实际有机玻璃F上的 刻度线一直在匀速转动),从而读出相位差数值。为使闪光灯管不易损坏,采用按钮开关,仅 在测量相位差时才按下按钮。 电器控制箱与闪光灯和波尔共振仪之间通过各种专业电缆相连接。不会产生接线错误之弊 病。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准备
按下电源开关后,屏幕上出现欢迎界面,其中NO.0000X为电器控制箱与电脑主机相连的编 号。过几秒钟后屏幕上显示如图1-3-7(一)“按键说明”字样。符号“U为向左移动;TU为向右移 动;TU为向上移动;TU向下移动。下文中的符号不再重新介绍。 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使用安全,三芯电源线须可靠接地。
4.测定阻尼系数β
在图1-3-7(二)状态下, 根据实验要求,按“U键,选中阻尼振荡, 按确认键显示阻尼:如图1-37(五)。阻尼分三个档次,阻尼1最小,根据自己实验要求选择阻尼档,例如选择阻尼2档, 按确认 键显示:如图1-3-7(六)1-3-7。 首先将角度盘指针F放在0˚位置,用手转动摆轮160˚左右,选
- 17 -
1.3 波尔共振实验
图 1-3-5
波耳共振仪后面板示意图
分析化学设计实验
实验题目: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引言:胃舒平,即复方氢氧化铝,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
它具有中和胃酸,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疼的作用,主要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及胃痛等。
且为了能使药片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糊精。
摘要:目前,在测定胃舒平药片中的铝含量主要采用返滴定法和置换法。
即将药片用酸溶解,分离出去不溶于水的物质,配成混合溶液,然后分成均匀相同的两份,平行进行滴定。
第一份先用返滴定法或者是置换法测出铝的含量;而第二份试样采用除去或者掩蔽铝离子的方法,之后再使用合适的指示剂来单独滴定混合液中的镁离子。
此外,我们也设想了另外的一种方法:(1)试样用HCl溶解后,在PH=10时,先用EDTA将铝离子和镁离子络合,测两者的总含量,用EBT 指示剂来指示终点,EBT与Al或Mg生成红色络合物,当用EDTA滴定到终点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蓝色。
记录好滴定所用EDTA的总体积。
(2)另取一份溶液,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再用控制PH=10时,以EBT 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来单独滴定镁离子,记录所消耗的EDTA体积即可得出镁的量。
这样就可以通过差减法得出滴定铝离子所需EDTA溶液的体积,进而最终分别计算出铝和镁在胃舒平药片中的含量。
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调节好混合溶液的PH值,这在实验原理与方案选择中会详细说明。
实验方案选择:经过我们两人的一番探讨和分析:我们设想的方案是很难实现的,即不可行。
理由如下:要滴定铝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必须控制在一个合适的PH范围内,而该PH 范围的要求是:在该酸度下,铝离子和镁离子都不会沉淀出来,同时,铝离子和镁离子都能被EDTA完全络合。
而事实上,当PH较小时,虽然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镁离子都不会沉淀,但与EDTA络合的只有铝离子;当PH较大时,如PH=8~10,镁离子能够被EDTA滴定,然而该条件下Al3+被沉淀;若PH=12~13时,氢氧化铝会溶解,而镁离子则被沉淀了。
数据结构实验两个有序顺序表的合并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木子学号:8000113146 专业班级:软工133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一、实验项目名称两个有序顺序表的结合二、实验目的顺序表的创建1.实现顺序表的追加2.实现顺序表的显示3.两顺序表的合并三、实验基本原理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电脑,VC6.0五、实验步骤/*******************************************//* 顺序表的创建 *//* 1.实现顺序表的追加 *//* 2.实现顺序表的显示 *//* 3.两顺序表的合并 *//*******************************************/#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MAXSIZE 100typedef int datatype;/************************************//* 顺序表结构体的定义 *//************************************/typedef struct{datatype a[MAXSIZE];int size;}sequence_list;/************************************//* 函数声明 *//************************************/void init(sequence_list *slt);void append(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void display(sequence_list slt);int find(sequence_list slt ,datatype x);void dele(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void sort(sequence_list *s);void combine( sequence_list *s1 ,sequence_list *s2 ,sequence_list *s3);/************************************//* 顺序表的初始化函数 *//************************************/void init(sequence_list *slt){slt->size=0;}/************************************//* 顺序表的追加函数 *//************************************/void append(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if(slt->size==MAXSIZE){printf("\n顺序表是满的!");exit(1);}slt->a[slt->size]=x ;slt->size=slt->size+1;}/************************************/ /* 顺序表的显示函数 */ /************************************/ void display(sequence_list slt){int i;if(!slt.size){printf("\n顺序表为空");}else{for(i=0;i<slt.size;i++)printf("\n%d\n",slt.a[i]);}}/************************************/ /* 顺序表的查找函数 */ /* 返回所查数据的下标 */ /************************************/ int find(sequence_list slt ,datatype x) {int i=0;while(i<slt.size &&slt.a[i]!=x)i++;return(i<slt.size? i:-1);}/************************************/ /* 顺序表的删除函数 */ /************************************/ void dele(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 {int i=0;i=find(*slt,x);for(;i<slt->size-1;i++)slt->a[i]=slt->a [i+1];slt->size--;}/************************************//* 顺序表的插入函数 *//************************************/ void insert(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 {int i=0;i=find(*slt,x);for(;i<slt->size-1;i++)slt->a[i+1]=slt->a [i];slt->size++;}/************************************//* 顺序表排序 *//************************************/ void sort(sequence_list *s){int i ;int j ;int temp ;for(i=0;i<s->size-1;i++){for(j=i+1;j<s->size;j++){if(s->a[i]>=s->a[j]){temp=s->a[i];s->a[i]=s->a[j];s->a[j]=temp;}}}}/************************************//* 两个有序顺序表连接函数 *//************************************/void combine( sequence_list *s1 , sequence_list *s2 , sequence_list *s3 ) {int i=0;int j=0;int k=0;while( i < s1->size && j < s2->size){if(s1->a[i]<=s2->a[j]){s3->a[k]=s1->a[i];i++;}else{s3->a[k]=s2->a[j];j++;}k++;}if(i==s1->size){while(j<s2->size){s3->a[k]=s2->a[j];k++;j++;}}if(j==s2->size){while(i<s1->size){s3->a[k]=s1->a[i];k++;}}s3->size=k;}/************************************/ /* 主函数 */ /************************************/ int main(){int i ;int j ;int x ;int n ;sequence_list list1 ;sequence_list list2 ;sequence_list list3 ;init(&list1);printf("第一个顺序表元素个数:\n");scanf("%d",&n);printf("第一个顺序表输入:\n");for(i=0; i<n ; i++){scanf("%d",&list1.a[i]);list1.size++;}sort(&list1);printf("排序后\n");display(list1);init(&list2);printf("第二个顺序表元素个数:\n");scanf("%d",&n);printf("第二个顺序表输入:\n");for(i=0; i<n ; i++){scanf("%d",&list2.a[i]);list2.size++;}sort(&list2);printf("排序后\n");display(list2);init(&list3);combine(&list1 ,&list2 ,&list3);printf("表一与表二连接后:\n");display(list3);return0;}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认识八、参考资料[1]《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三版)》,李云清,人民邮电出版社[2]《C语言程序设计》,苏小红,高等教育出版社教你如何用WORD文档(2012-06-27 192246)转载▼标签:杂谈1. 问:WORD 里边怎样设置每页不同的页眉?如何使不同的章节显示的页眉不同?答:分节,每节可以设置不同的页眉。
苯妥英的制备准备报告
实验装置图
实验流程
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搭配实验装置 加入7g三氯化铁,7.5ml冰醋酸,6ml水加入 250ml三颈烧瓶 加热至沸腾后冷却,加入6g二苯乙醇酮,继 续加热回流50min
实验流程
二苯乙二酮的制备
待反应液上下两层基本澄清后,趁 热把反应液倾至50ml冷水中,搅拌, 至油状物变为黄色固体,抽滤,水洗 至中性,得干燥二苯乙二酮晶体
实验装置图实验流程二苯乙二酮的制备搭配实验装置加入7g三氯化铁75ml冰醋酸6ml水加入250ml三颈烧瓶加热至沸腾后冷却加入6g二苯乙醇酮继续加热回流50min实验流程二苯乙二酮的制备待反应液上下两层基本澄清后趁热把反应液倾至50ml冷水中搅拌至油状物变为黄色固体抽滤水洗至中性得干燥二苯乙二酮晶体实验步骤向250ml三颈烧瓶中加入2g二苯乙二酮脲12g20ml95乙醇
苯妥英钠的制备:
将粗品悬于200ml水中,水浴上温至40℃, 搅拌下滴加20%氢氧化钠至全溶,加热5mim, 趁热过滤,冷却至室温,待结晶完全析出 (结晶过程中加入氯化钠至饱和),抽滤, 少量水洗涤,干燥,收集
注意事项
• 反应温度要严加控制,特别是安息香合成 开始前期加热不必过快,后期可适当升温 至沸腾(80~90℃) • 试验成功的关键是原料的质量,不能有影 响实验的杂质
制备原理
苯妥英钠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 乎不溶因此选择此试验路线
主要和产物的物理性质
化合物名 称 性状 熔点℃ 溶解度 分子量 二苯乙二酮 白色针状晶 133 体 不溶于水溶 210.25 于乙醇
苯妥英
苯妥英钠 安息香 三氯化铁
黄色针状晶 95~96 体
白色粉末 291~299
不溶于水, 252.268 乙醇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133_真题-无答案(2)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133(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一、数学推理下面的每一道试题都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请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择出你认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
1. 1,-4,9,-16,( )A. 20B. 25C. -20D. 182. 1/2,1/6,1/12,1/20,1/30,( )A. 1/40B. 1/37C. 1/31D. 1/423. 1,3,6,10,15,( )A. 17B. 19C. 21D. 164. 1,1/3,1/9,1/27,1/81,( )A. 1/243B. 1/255C. 1/162D. 1/1645. 2,3,5,7,11,( )A. 13B. 12C. 15D. 14二、数学运算6. 某书售价比原来提高20%,现价是24元,原价是( )。
A. 22元B. 22.5元C. 18元D. 20元7. 浓度为70%的酒精溶液500克与浓度为50%的酒精溶液300克,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多少?( )A. 54.2%B. 62.5%C. 34.5%D. 60%8. 599764-33642.35=( )A. 566122.65B. 5661 21.65C. 566121.35D. 566122.359. 修一条高速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2/5,未修的与全长的比是( )。
A. 5:2B. 2:5C. 2:7D. 5:710. 某校共1 000人,男女比例为6:4;教师与学生比例为2:8;若男教师为100名,则女学生共有多少名?( )A. 50B. 100C. 200D. 30011. 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7小时相遇后,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6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11:9,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 360B. 462C. 420D. 38012. 比a的1/3大4的数为8,则a为( )。
熔点测定实验报告数据
熔点测定实验报告数据实验目的通过熔点测定实验,掌握测定物质熔点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物质的纯度和结构特征。
实验原理熔点是一个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的温度,也是其结构和纯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熔点的测定可通过观察物质在加热过程中开始熔化和完全熔化的温度来进行。
在实验中,使用热量传导快、热容量小的玻璃毛细管,将待测物质装入毛细管,加热并不断观察物质的熔点。
实验仪器与试剂- 熔点测定仪- 玻璃毛细管- 待测物质:苯甲酸、苯酸实验步骤1. 将玻璃毛细管的一端熔封,并用吸管吸取待测物质,小心地将物质装入毛细管中。
2. 将毛细管的一端贴近火焰,不断加热,观察物质的熔点。
3. 当物质开始熔化时,记录下温度,继续加热直至物质完全熔化,再次记录下温度。
4. 多次测定,取多个数值求平均值。
实验数据与结果试剂熔点()-苯甲酸133苯酸122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苯甲酸的熔点为133,而苯酸的熔点为122,两者熔点有明显的差异。
由于苯甲酸和苯酸的结构相似,苯甲酸只是在苯环上有一个甲基基团,因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测苯甲酸的熔点较高是由于甲基基团的加入导致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
然而,仅通过一次实验数据的对比还不能得出最终结论,所以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利用其他方法来确定物质的纯度和分子结构,以更全面地了解物质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熔点测定实验,我们测得苯甲酸的熔点为133,苯酸的熔点为122。
初步推测苯甲酸的熔点较高是由于甲基基团的加入导致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强。
此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物质性质和结构提供了参考数据。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熔点测定的方法和技巧,并了解了物质熔点与纯度、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注意了熔点测定仪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但同时,我也发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以及结合其他方法进一步分析。
2014实验十三肉桂酸的制备与纯化
实验十三肉桂酸的制备与纯化预习要求:1.阅读新教材P128-129,肉桂酸的制备与纯化或阅读教材P132-133;2.复习教材P50-53,水蒸气蒸馏;3.复习教材P59-64,重结晶。
一、实验目的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巩固水蒸气蒸馏技术;3.进一步掌握回流、抽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CHO+COCOOH 3CH3CCH3COOK140~180℃CH=CHCOOH+CH3COOH三、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查找苯甲醛、醋酐、碳酸钾、肉桂酸的物理常数。
四、主要试剂用量及规格苯甲醛醋酐碳酸钾10 %NaOH 浓盐酸五、仪器装置制备装置水蒸气蒸馏装置六、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步骤现象和数据记录具体步骤见书(略)七、产品和产率W理论产量= 2.2 gW实际产量=产率=(W实际产量/W理论产量)×100% =产品外观:八、讨论1. 若用苯甲醛与丙酸酐发生Perkin 反应,其产物是什么?答:苯甲醛与丙酸酐发生Perkin 反应,其产物是CH3CH=CCOOH。
2.在实验中,如果原料苯甲醛中含有少量的苯甲酸,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答:苯甲醛放久了,由于自动氧化而生成较多量的苯甲酸,这不但影响反应的进行,而且苯甲酸混在产品中不易除干净,将影响产品的质量。
故本反应所需的苯甲醛要事先蒸馏,截取170~180℃馏分供使用。
3.用酸酸化时,能否用浓硫酸?答:不能。
因为浓硫酸可与产物发生反应。
4. 具有何种结构的醛能进行Perkin 反应?答:无α-H的芳醛。
5. 用水蒸气蒸馏除去什么?答:用水蒸气蒸馏可除去肉桂酸固体中吸附的少量苯甲醛液体。
2019年超声波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超声波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超声波四川大学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称:实验名称:超声波探伤实验系别:专业:班号: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X年3月10日同组人姓名:教师评定成绩:篇二:超声实验报告最终版超声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超声波的发射、接受和传播实验 .................................................................. . (1)1.1实验设备: ................................................................ ........................................................ 1 1.2实验内容: ................................................................ ......................................................... 1 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 (1)1.3.1 实验程序: ................................................................ ............................................. 1 1.3.2 输出结果: ................................................................ ............................................. 2 1.3.3 实验分析: ................................................................ ............................................. 6 1.4 实验总结: ............................................................... ......................................................... 6 1.5 本实验人员分工: ................................................................ ............................................ 6 实验二超声波的声场指向性测试实验 .................................................................. .. (6)2.1 实验原理 .................................................................. .......................................................... 6 2.2 实验操作 .................................................................. .......................................................... 7 2.3 实验数据记录 .................................................................. .. (7)2.3.1近场 .................................................................. ........................................................ 7 2.3.2中场 .................................................................. ........................................................ 8 2.3.3 远场 .................................................................(来自: 在点网)........................................................ 8 2.4 本次实验人员分工 .................................................................. .......................................... 9 实验三生物组织超声参量测量 .................................................................. .. (9)3.1 实验原理 .................................................................. . (9)3.1.1 声速测量 .................................................................. ............................................... 9 3.1.2 衰减测量(对数谱差法) ................................................................ ................... 10 3.1.3 非线性参量的测量 .................................................................. ............................. 10 3.2 实验内容 .................................................................. .. (10)3.2.1 声速的测量 .................................................................. ......................................... 10 3.2.2 衰减的测量 .................................................................. ......................................... 11 3.3 实验程序 .................................................................. ........................................................ 11 3.4 程序运行结果 .................................................................. ................................................ 12 3.5 参量计算 .................................................................. ........................................................ 12 3.6 本实验人员分工 .................................................................. ............................................ 13 实验四超声成像实验 .................................................................. . (13)4.1、实验内容 .................................................................. ...................................................... 13 4.2、实验程序 .................................................................. ...................................................... 13 4.3、程序运行结果 .................................................................. .............................................. 14 4.4 本实验人员分工: ................................................................ (18)实验一超声波的发射、接受和传播实验1.1实验设备:超声探头脉冲发射及接受设备示波器1.2实验内容:1) 2) 3) 4)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和连接(超声探头、脉冲发射及接受设备、示波器);分别得到两种超声探头(1MHz,5MHz)的反射回拨,画出其波形。
LA133粘结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的实验条件摸索
第29卷第3期2019年6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Vol.29No.3Jun.2019LA133粘结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的实验条件摸索冯莉莉张威一2王蕊"2张引引-2刘博1,2陈海云2(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河北廊坊065000;2.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对LA133粘结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摸索,主要考察了水性粘结剂LA133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时总体混浆比例、水的用量、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等参数对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使用LA133粘结剂的最优实验条件为:活性物质、导电碳黑丄A133的配比为80:10:10,当活性物质使用量为0.2g时,水加入量为700jiL,涂膜后电极片在110七条件下烘干3h o关键词:LA133粘结剂,锂离子电池中图分类号:064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938(2019)03-0001-050引言近年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日益增加,新型绿色环保的高性能二次电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储存与转换器件,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领域之一。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质量轻、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备用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叫因此,目前锂离子电池相关研究相对较多。
但是我们在以PVDF 为粘结剂进行测试Cu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的实验中,发现部分电池出现严重的容量衰减现象。
为了找到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我们对充放电循环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发现电极片上的活性物质从铜箔上完全剥离下来。
这说明电池出现容量衰减的原因不是由于电极材料本身,而有可能是与电极片制作过程中所用粘结剂的粘结性不好有关。
所以,我们亟需找到除了PVDF之外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制备的其他的粘结剂。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开发二苯甲酮的还原
第12期 收稿日期:2020-04-21基金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2019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LPSSYjg201916,LPSSYjg201935);六盘水师范学院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LPSSYsyjxsfzx201701)作者简介:周晓玉(1984—),内蒙赤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与有机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开发:二苯甲酮的还原周晓玉,陈 霞,田茂军(六盘水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摘要:通过引入过渡金属催化剂,以乙醇/水混合溶剂取代高沸点溶剂,降低了反应的温度,且避免了强碱的使用,从而一步完成了二苯甲酮的还原,并顺利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
同时,将色谱分析和分离技术融入该实验,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色谱技术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二苯甲酮;还原;实验开发中图分类号:G64;O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20)12-0133-02ExperimentalDevelopmentofOrganicChemistry:ReductionofBenzophenoneZhouXiaoyu,ChenXia,TianMaojun(SchoolofChemistryandMaterialsEngineering,LiupanshuiNormal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China)Abstract:Byintroducingtransitionmetalcatalyst,themixedsolventofethanolandwaterreplacedthehighboilingpointsolvent,thusreducingthereactiontemperature.Andthestrongbasewasavoided.Thereductionofbenzophenonewasrealizedinonestep,anditwassuccessfullyappliedintheexperimentteaching.Atthesametime,thechromatographicanalysisandseparationtechnologywereintroducedanditcanhelpstudentsconsolidateandstrengthenthe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chromatographictechnology.Keywords:organicchemistryexperiment;benzophenone;reduction;experimentaldevelopment 黄鸣龙对Wolff-Kishner还原反应的改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成就了唯一一个以中国人命名的人名反应,即Wolff-Kishner-Huang反应。
无机化学II实验
(6)(5)实验一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应用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知识测定银氨配离子[Ag(NH 3)n+的配位数n 及稳定常数。
二、实验前应思考的问题1. 测定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利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2. 在滴定时,以产生AgBr 浑浊不再消失为终点,怎样避免KBr 过量?若已发现KBr 少量过量,能否在此实验基础上加以补救?3. 实验中所用的锥形瓶开始时是否必须是干燥的?在滴定过程中,是否需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内壁?为什么?三、实验原理在AgNO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即生成稳定的[Ag(NH 3)n ]+。
Ag ++nNH 3—[Ag(NH 3)n ]+"(1)K f =[Ag(NH 3)n ]+/[Ag +][NHj n再往溶液中加入KBr 溶液,直到刚刚出现Br 沉淀(浑浊)为止,这是混合溶液中同时存在着以下的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Ag ++Br -二AgBr(s)(2)[Ag +][Br -]=K sq 0反应(1)-反应(2)得AgBr(s)+nNH 3・・[Ag(NH 3)n ]++Br -[Ag(NH )+][Br -][NH]nf3K 0-[NH ]n[Br -]=f 亠[Ag(NH)+]3n 式中[Br -],[NH 3],[Ag(NH 3)n ]+都是相应物质平衡时的浓度(单位:mol ・L -i ),它们可以近视地按以下方法计算。
设每份混合溶液最初取用的AgNO 3溶液的体积为V(Ag +)(各份相同),浓度分别为[Ag +]0,每份中所加入过量氨水和KBr 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NH 3)和V(Br -),其浓度分别为[NHJ 0和[Br -]0,混合液总体积为V 总,则混合后并达到平衡时: V [Br -]=[Br -]x 0V总V[Ag(NH)+]=[Ag +]x 警3n 0V将式(5)~(7)带入(4)并整理得K 0-V n -([N 3]0)nfNH 3V V=总Br -[Ag +]-V [Br -]VV 总总V =K 'V nBr-NH 3lgV 二n lg V +lgK'Br -NH 3以lgV(Br -)为纵坐标,nlgV(NH 3)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直线斜率即为[Ag(NH 3)」+的配位数n 。
2.13音叉的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
2.13 音叉的受迫振动与共振实验受迫振动与共振等现象在工程和科学研究中经常用到。
如在建筑、机械等工程中,经常须避免共振现象,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而在一些石油化工企业中,常用共振原理,利用振动式液体密度传感器和液体传感器,在线检测液体密度和液位高度,所以受迫振动与共振是重要的物理规律受到物理和工程技术广泛重现。
【实验目的】(1) 研究音叉振动系统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振幅与强迫力频率的关系,测量及绘制振动系统的共振曲线,并求出共振频率和振动系统振动的锐度,运用计算机进行实时测量,自动分析扫描的曲线。
(2) 音叉共振频率与对称双臂质量关系曲线的测量,求出音叉共振频率与附在音叉双臂一定位置上相同物块质量的关系公式。
(3) 通过测量共振频率的方法,测量一对附在音叉固定位置上物块的质量。
【实验原理】1.简谐振动与阻尼振动许多振动系统如弹簧振子的振动、单摆的振动、扭摆的振动等,在振幅较小而且在空气阻尼可以忽视的情况下,都可作简谐振动处理,即此类振动满足简谐振动方程02022=+x dtx d ω (1) (1)式的解为)cos(0ϕω+=t A x (2)式中,A 为系统振动最大振幅,0ω为圆频率,ϕ为初相位。
对弹簧振子振动圆频率00m m K+=ω,K 为弹簧劲度,m 为振子的质量,0m 为弹簧的等效质量。
弹簧振子的周期T 满足)(4022m m KT +=π (3)但实际的振动系统存在各种阻尼因素,因此(1)式左边须增加阻尼项。
在小阻尼情况下,阻尼与速度成正比,表示为dtdxβ2,则相应的阻尼振动方程为 022022=++x dt dx dtx d ωβ (4) 式中β为阻尼系数。
2.受迫振动与共振阻尼振动的振幅随时间会衰减,最后会停止振动,为了使振动持续下去,外界必须给系统一个周期性变化的力(一般采用的是随时间作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变化的力),振动系统在周期性的外力作用下所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这个周期性的外力称为策动力。
分析化学设计实验
实验题目:胃舒平药片中铝和镁含量的测定引言:胃舒平,即复方氢氧化铝,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
它具有中和胃酸,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疼的作用,主要用于胃酸过多、胃溃疡及胃痛等。
且为了能使药片成型,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糊精。
摘要:目前,在测定胃舒平药片中的铝含量主要采用返滴定法和置换法。
即将药片用酸溶解,分离出去不溶于水的物质,配成混合溶液,然后分成均匀相同的两份,平行进行滴定。
第一份先用返滴定法或者是置换法测出铝的含量;而第二份试样采用除去或者掩蔽铝离子的方法,之后再使用合适的指示剂来单独滴定混合液中的镁离子。
此外,我们也设想了另外的一种方法:(1)试样用HCl溶解后,在PH=10时,先用EDTA将铝离子和镁离子络合,测两者的总含量,用EBT 指示剂来指示终点,EBT与Al或Mg生成红色络合物,当用EDTA滴定到终点时,游离出指示剂,溶液呈蓝色。
记录好滴定所用EDTA的总体积。
(2)另取一份溶液,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再用控制PH=10时,以EBT 为指示剂,用EDTA溶液来单独滴定镁离子,记录所消耗的EDTA体积即可得出镁的量。
这样就可以通过差减法得出滴定铝离子所需EDTA溶液的体积,进而最终分别计算出铝和镁在胃舒平药片中的含量。
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调节好混合溶液的PH值,这在实验原理与方案选择中会详细说明。
实验方案选择:经过我们两人的一番探讨和分析:我们设想的方案是很难实现的,即不可行。
理由如下:要滴定铝离子和镁离子的总量必须控制在一个合适的PH范围内,而该PH 范围的要求是:在该酸度下,铝离子和镁离子都不会沉淀出来,同时,铝离子和镁离子都能被EDTA完全络合。
而事实上,当PH较小时,虽然溶液中的铝离子和镁离子都不会沉淀,但与EDTA络合的只有铝离子;当PH较大时,如PH=8~10,镁离子能够被EDTA滴定,然而该条件下Al3+被沉淀;若PH=12~13时,氢氧化铝会溶解,而镁离子则被沉淀了。
化学实验物质稳定性实验验证方法实验数据
化学实验物质稳定性实验验证方法实验数据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中物质稳定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稳定性变化。
3. 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数据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实验成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化学实验课,以物质稳定性实验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具备一定化学知识基础的年级,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需加强实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1. 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确保实验安全。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4.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1. 知道物质稳定性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方法。
2. 能够正确操作实验,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
3. 学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4. 增强合作交流能力,树立科学探究精神,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化学物质稳定性实验原理:包括影响物质稳定性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 实验操作方法:介绍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等。
3.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运用图表、计算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稳定性变化规律,探讨原因。
5. 实际应用与环保:结合实验结果,讨论物质稳定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人肾癌CD133~+细胞实验研究
d s o it df m s u p c me s f 0r n a cn ma . D1 3 c l r o ae yma n t e r n , sn eMACSs se T eCD1 3 is ca e o t s es e i n 3 a c r i o s C 3 el we ei ltd b g ei c l s t g u i gt r i o el s s c oi h tm. h y 3 c l n D1 3 e s e ep rome co ra f r g e i o a o Re u t :AI c r i o s d s ly d a CD1 3 elp p l t n wi el a dC 3 一c l r e fr dmi ra r yat n t i lt n. s l s w e ma cs i s I a cn ma ip a e 3 c l o u a o t a i h
me n p re tg 1 .8 13 % o tettl el. orlt na n en mb ro D1 3 c n n u rs g rga eo a e t g a ec na e( 30  ̄ .9) f h oa l Noc r a o mo gt u e fC 3 e sa d tmo t eo rd rp t n e c s e i h a i a
c tfu r t c a ay i t e a el c r io , sa l h d t e me o f ioa o n u i e C 3 c l y t e i y o o i r n lss o rn c l ac n ma e t b s e h t d o lt n a d p r y t D1 3 e s b mmu o g e i l me i l i h s i f h h n ma n t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绘制Runge 函数图像,理解高次插值的病态性质。
二、实验内容
在区间[-1,1]上分别取n=10,n=20用两组等距节点对龙格(Runge)函数2
1()125f x x =
+作多项式插值,对每个n 值分别画出()f x 和插值函数的图形。
三、编程思路
(相关背景知识、算法步骤、流程图、伪代码)
龙格现象:n 越大端点附件抖动越大。
四、程序代码
function s=Lagrange(x,y,x0)
nx=length(x);
ny=length(y);
if nx~=ny
warning('向量x 与y 的长度应该相同')
return
end
m=length(x0);
for i=1:m
t=0.0;
for j=1:nx
u=1.0;
for k=1:nx
if k~=j
u=u*(x0(i)-x(k))/(x(j)-x(k));
end
end
t=t+u*y(j);
end
s(m)=t;
end
return
n133.m
x0=linspace(-1,1,10);
x=linspace(-1,1);
y0=1./(1+25.*x0.^2);
y=lagrange(x0,y0,x);
y1=1./(1+25.*x.^2);
plot(x,y1,'b');
hold on
plot(x,y,'r');
龙格现象:
-1-0.8-0.6-0.4-0.200.20.40.60.81
-0.4-0.2
0.2
0.4
0.6
0.8
1
下面把n133.m 中的x=linspace(-1,1,n),当;得n=20时,得到如下的龙格现象
-1-0.8-0.6-0.4-0.200.20.40.60.81
-10
1
2
3
4
5
6
7
8
9
五、数值结果及分析
高次多项式插值一般情况下,逼近f(x)的程度比较好,但是也会出现像本实验的现象,在边缘部分,出现了较大的偏幅,使得插值的总体效果不是很好!解决的办法是分断插值。
六、实验体会
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感觉数值分析很难,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感觉没学懂,前段时间很少看书,很多杂七杂八的事忙着,等真正想看书时感觉难。
原因有以下两点:
书本与老师的思路不是很贴切,上课常常稍一走神就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讲到哪里了,在书上找很久才算是找到地方了,但还不能确保找对没有。
课后在在书时联系不上老师讲的思路。
Matlab 没学好,很多东西编不出来,lagrange 算法我是看着老师的才模仿编出来的,确切的说是按着老师的思路来套上老师的部分编码才出来的。
我自己肯定是编不出来
的。
编程基础不是很好,尤其是matlab,虽然学了但是那么短暂的学习,刚刚进入状态就已结束了,课后根本没有练习过。
真不知道自己前段时间在干什么,怎么感觉现在什么都不会似的。
我的每次作业基本不能在上机的时候完成,只能课后询问同学思路,有时候被一点点小问题就难住了,这次在用input是弄了很久还是没弄出来。
归根到底还是基础不好,又没有课后努力。
往后希望自己能一点点进步,学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