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制衡性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

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

关于中国式管理的探讨中国式管理是指在中国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管理风格和理念。

在中国,管理方式与西方的管理理念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式管理注重集体主义、官僚主义的特点,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重视权威和秩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式管理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企事业单位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中国管理文化的一部分。

首先,中国式管理强调集体主义。

中国是一个重视集体的社会,人们倾向于将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前。

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的管理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式管理注重团队合作,强调集体的意识和团队的精神。

在中国的企业中,许多决策是集体讨论和决定的,强调团队的力量和共同的目标。

这种集体主义的管理风格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中国式管理存在官僚主义的特点。

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官僚体制,这种体制给中国社会和企业管理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中国的企业中,常常有严格的层级关系和繁琐的规章制度。

决策常常需要上级的批准和授权,层级关系复杂而严密。

一些决策的执行速度较慢,需要多次传达和确认,以确保没有犯错。

这种官僚主义的管理风格常常被批评为效率低下和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此外,中国式管理也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

在中国的企业中,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往往对事业的成功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高层管理者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关系来获取资源和机会,这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中国的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也常常成为评价一个人能力和能否晋升的重要标准。

这种重视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的管理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不公正和不合理。

最后,中国式管理重视权威和秩序。

在中国的企业中,领导者通常被赋予较高的地位和权威。

员工对领导者的意见和决策往往采取服从和执行的态度。

中国式管理注重层次分明的领导和从属关系,强调员工的纪律和规范。

这种权威和秩序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但也可能限制了员工的创新和发展空间,导致组织僵化和缺乏活力。

揭秘中国制度的权力制衡与反腐败机制

揭秘中国制度的权力制衡与反腐败机制

揭秘中国制度的权力制衡与反腐败机制中国制度的权力制衡与反腐败机制中国的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机制是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以及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揭秘中国制度的权力制衡与反腐败机制的运作原理和实践效果。

一、权力制衡的原理与实践权力制衡是指通过分立机关、权力分散、互相制约等手段,有效限制和平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以防止滥用职权和权力集中。

在中国,权力制衡体现在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作中。

首先,中国政府机构的设置和权力配置保证了权力的分立和平衡。

在中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都分别独立设立,各自具有不同的职权和责任。

这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权力结构。

其次,中国积极推行政府内部权力分工和监督制度。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监察机构等。

内部审计制度能够通过对政府机构运行情况的全面、客观的审查,及时揭示和纠正各类违法违纪行为,防止权力滥用。

而监察机构则负责对政府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调查,保障政府权力的公正行使。

再次,中国通过建立多元参与和监督机制来实现权力制衡。

中国政府鼓励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并建立了多种途径和渠道供公民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和参与。

例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等都可以对政府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这样的多元参与和监督机制有利于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中国的权力制衡实践表明,通过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内部审计和监察机制、多元参与和监督等手段,有效限制和平衡了政府的权力,推动了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

二、反腐败机制的建设与实践反腐败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对于中国的治理体系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腐败行为,建设有效的反腐败机制。

首先,中国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内监督。

党风廉政建设是中国政府防范和打击腐败的重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专题学习,强调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不断提高干部作风和廉洁修养。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_2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_2

中国式管理读后感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目的,但不是只重人而不重事。

虽然中国是一个圈子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把心思放在人身上,而不重视实际事物,这样的管理是虚的,没有起到管理的作用。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人的把握来促进事情的进展。

管理的基础是修己,只有把自己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升了才有可能做到好的管理。

当你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其他人要突出的时候,你才有资格作为管理者,你才具有说服力,中国人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也只有你对自己管理好的时候你才能做到对其他人良好的管理。

中国式的管理经常没有一个标准,赏罚不分明,这样就容易导致人会比较懒散,付出的努力不一定会得到回报,做错了事也不一定会得到惩罚,那就这样混日子也还不错,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要把管理中奖惩这方面制定得明确并且执行的时候也要实事求是,这样才会让人有更大的动力去追求进步。

就是因为管理上存在着非常大的漏洞,再加之中国人会比较喜欢投机取巧,以至于应该得到的人并没有得到,没有资格拥有的人却拥有了,久而久之努力的信心便被消磨光了,这对于管理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管理的时机把握也是一门艺术,或许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再进行奖惩,既给得到奖励的人一个沉淀,不要使他太骄傲,也给犯错误的人一个心理准备的时间,让他更好地接受这个惩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同生共荣这个问题会比较难以解决,但我认为必要的集体意识还是要有的,如果一个集体没有同生共荣的意识,很难做成大事,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弱小的,只有集合大家的智慧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但是一旦把这个观念过于强调了,又会发生个性难以施展的问题,因为集体而损失的个人利益会增加,整个创新力会下降。

我认为西方国家建立企业文化的方法是可行的,既不是把集体荣誉感强加在个人身上,让个性得到发挥,又能够让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奋斗。

管理者的修己应该是持久的,需要不断地改进自身。

学会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不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需要我们自觉地去揣摩别人的真实想法,不要得寸进尺,把别人的客气当成是随和。

大一统皇权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大一统皇权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大一统皇权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在中国这个大国中,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逐渐形成,它是以皇权为基础的。

这种管理模式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存在,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的各个地区都被统一起来,严谨的官僚制度和中央集权的体制下,中国的社会秩序十分稳定。

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大一统皇权,中央政府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权力,而地方政府则承担着执行中央政府的任务。

这种模式下,中央政府掌握着重要的信息和资源,能够更好地控制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官僚制度也是十分严格的。

每个官员都有着明确的职责和权限,而他们的任免和晋升都是由中央政府控制。

这种严格的官僚制度维持着中国社会的稳定,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这种模式下官僚机构的层级非常复杂。

从地方官员到中央官员,每一级官员都有其独立的权力和利益。

这导致了权力的分散和官民矛盾的加剧,有时候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会背离中央政府的意愿,这对中国的政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这种模式下晋升官员的标准缺乏考核。

中国的官员晋升通常是通过关系和背景来实现的,而与其熟识的官员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机会。

这也导致了一些不称职的官员在政府机构中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的出现。

然而,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有其优点。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政治稳定性较高,这意味着政府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冲突。

同时,中央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资源的分配和经济的发展方向,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的中国,改革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政府机构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

政府加强了官员培训和考核,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与此同时,政府也下大力气打击腐败和吏治不良现象。

总的来说,大一统皇权的中国式管理模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的管理方式,虽然在现代的管理模式中显得有些过时,但是,它为中国的统一和稳定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和更新管理模式,让中国的管理机构更加高效和透明。

中国式管理直击“两制”

中国式管理直击“两制”

72 中国信息化 } 0 095 2 1 ..
结构 ,就有不 同的管理体制。 第二个是人事管理体制 。 是指企业各个层
级 单位 和 部 门在 人 事 管理 上 的职 责 与权 限的 划
企业往往 认为一旦把 规章 制度解决 了什 么事
都好办 了。 规章制度是程序化 , 标准化 , 它可 以使员工认真 的做好工作 。但 企业 的创新力
文I 中国企 业 联合会 管理 咨询 委员会 秘 书长 赵天 乐
赵天 乐
联 合会 管 员会 秘 书 管理 咨询 协会理 事会亚 太 区 副主 席 ,高级 经济 师 .国际注册 管理 咨询师 {M ,北 C C 京师范大学 座教授
中国管理模式这一概念正受到社会各界越 的发展 ,特别是大集团企业 的发展 。 来越多的关注和参与。 这对中国管理界乃至世
界 管 理 界 都 是 一 大幸 事 , 中 国集 团型 企 业 更 对 是一 大 幸 事 。

企 业 内部管理体制一 般包 括 3个方面 :
是事业管理体制;二是人事管理体制 ;三
是财务管理体制。体制是指职责与权限的界
事业管理体 制,是指根据 企业的产品、
众所周知 ,集团企业往往是大规模 的,人 定与划分原则和规定。
又从何而来 ?企 业的活水源泉在 哪里? 因此 说, 除了规章 制度 , 企业还应该有能够充分发 挥 效应的激励机 制。激励机制是真 正的把员
分与界定 。 在企业中 , 一把手 的任命非常重要 。 各部 门的一把手如何任命 , 每个部 门的二把手 ( 也叫副职) 如何任命 , 是人事管理体制要解 都 决的问题 。不 同的体制有 不同的效果 ,如有的 企业 的一把手和各个部门的一把手都是上级任 命 ,副职也是上级任命 。有 的企业的一把手 由 上 级任命 ,一把手 的副职 由一把手 提名和 推 荐 ,或上级推荐 ,企业一把手审核 、认可 ,最 后 由上级审核批准 , 各部 门的正职和副职也遵 照这一规则 , 两种不 同的人事管理体 制,它 这 的作用和效果值得探讨 。另外 ,包括各层 级人

中国式管理:带出差别待遇的团队

中国式管理:带出差别待遇的团队

摘要:中华民族,具有一种“不食嗟来食”的特性,对于不受尊重的饮食,宁可饿死,也不接受。

这一种骨气,使得我们不能够普遍运用有形的制衡机制。

一般人而言,不怎么敏感,实际也缺乏能够随时有考验他人的打算,也有接受他人考验的准备,这是中国式管理的特有机制,表现出全面而无形的控制能力。

有人说这样一来,会不会觉得太累?我们则认为人是习惯的动物,习惯就好,怎么会觉得累呢?下象棋的时候,棋匣子一翻过来,红黑两种棋子,掉满在棋盘上。

这时候下棋的人伸出手去,是拿红色的棋子,还是黑色的?如果下棋的人一伸手就拿红的,大家看了有什么感觉,会不会认为这位仁兄太自大了,还是根本是外行?根据不成文的规定,应该先拿黑色的才正确。

双方都要拿黑色的棋子,若是按照两方“竞争”的心态,一定被看成是“争”着拿黑棋。

但中华民族的心态,却是“礼让”为先。

我们手上的动作有“争”的样子,心里所想的,却是“让”红棋给对方,以表示尊重,完全是谦虚的美德。

“你的象棋下得比我好,我不敢拿红的,诚心诚意把红棋让给你。

希望你手下留情,不要让我输得太难看。

”这是礼让的心情,并非嘴上说得好听,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表明自己的心意。

“你的辈份比我高,至少年龄比我大,虽然从来没有交过手,但我还是表示谦虚的好意。

先礼后兵,才是中华民族的良好修养。

”这是另一种用意。

“虽然我的棋艺比你高,但是骄兵必败,狂妄自大只会让人心生不满。

为了不使大家看不起我,当然还是要礼让一番。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的盛情难却,就应该客气地把红棋接过来。

让来让去,让给比较适合拿红棋的人;而不是争来争去,看谁抢得到黑棋。

可见心里想的,才是实情,口头上说的,并不可靠。

我们不太相信别人说的话,通常会从实际行为上加以印证,便是这个道理。

坚持要黑棋,有时变成故意令对方难堪,太过份了;完全不礼让,伸手便拿红棋,无论如何总是不及的表现。

我们常说“太固执,会败事;不固执,会碍事”,可见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情,合理最好。

双方见面,先礼让一番。

制衡管理制度

制衡管理制度

制衡管理制度制衡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的理念和体系,旨在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确保组织的规范运作和持续发展。

制衡管理制度不仅仅是一套规章制度或程序,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践行和实践,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对制衡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制衡管理制度的定义与意义1.1 制衡管理制度的定义制衡,源于古代政治哲学家孟子的“中庸”思想,“制”即控制,“衡”即平衡,所谓制衡即通过恰当的控制和平衡,来维持事物的稳定与和谐。

在组织管理中,制衡管理制度即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机制,平衡各类内外部利益关系,避免产生过多权力集中或失衡带来的风险与问题,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2 制衡管理制度的意义制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组织运作。

在一个组织中,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如果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平衡制度,很容易导致利益冲突、权力滥用等问题的出现。

制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行为,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制衡管理制度有利于减少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组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制衡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风险的发生率,保障组织的稳定运作。

制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一个制度完善、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下,员工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为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制衡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制衡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使组织能够不断调整和改进管理方式,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变化。

二、制衡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要素2.1 制衡管理制度的实施制衡管理制度的实施,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

这包括明确的权责分工、权力运行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需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内部监察等机制,来实现对各个部门和人员行为的监督与检查。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第一讲究竟有没有中国式治理一、到底有没有中国式治理有三种讲法1、有人认为没有--治理确实是治理,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不,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不。

因此讲没有中国式治理。

2、有人认为有--治理离不开文化,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治理因此就不同。

因此讲有中国式治理。

3、有人认为:有也对,没有也对--治理的工具是一样的,只因使用的人不一样,因此有的有效,有的无效罢了。

二、不必过分强调中国式治理1、假如为了面子,这没有什么必要。

有确实是有,没有确实是没有,跟随面子没有多大关系。

2、假如为了爱国,这也不是方法。

因为爱国之心人人都应该有。

然而,也不可心盲目强调,讲人家有的,我们也一定要有。

3、假如为了信心,也不该如此。

因为,假如真有中国式治理的话,也要行之有效才行,才能使我们更有信心。

4、谈中国式治理,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因为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价值。

谈中国式治理,对人来讲应该是最高的智慧,如此才有收获。

三、认为有中国式治理和没有中国式治理,都有相应的道理1、缘故之一:人差不多上大同小异的。

2、缘故之二:全世界的治理目标都一样,差不多上要把工作做好,赚取利润,达到目标。

然而各国的气氛又是不一样的。

3、缘故之三:治理的工具是通用的。

例如:电脑和报表,全世纪都在用,而且学就会,然而成效却大不相同。

4、站在使用起来巧妙各有不同的观点来看,我们认为--治理是各有一套,特不是中国人。

中国人善于创新,关于一种原则,会因为各自的实际环境而有不同的变化。

四、从硬件看,没有中国式治理1、硬件是指治理科学。

治理科学看得见、摸得着、具体明确。

治理科学全世界都一样。

2、从治理的层面来看,没有中国式、美国式、日本式的区不。

五、从软件看,事实不容怀疑中国式治理的存在1、软件是指治理哲学,它是指人的思想。

治理哲学看不见、摸不首。

各国人的方法不一样,民族性不一样,治理哲学就不同,因此表现的的治理行为也就不同。

2、全世界对物的治理差不多上一样的,因为差不多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治理。

制衡管理制度

制衡管理制度

制衡管理制度制衡管理制度是指一种组织机构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以实现权力平衡和监督的目的。

制衡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确保组织内部的公正、透明和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衡管理制度的概念、特点、优势和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概念解析制衡管理制度是指在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建立起相互制约、互相平衡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旨在避免管理权力的过度集中和任意行使,确保组织内部的公平、公正和有效运行。

通过制衡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对领导层和管理者的权力约束,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以及各级管理者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保证组织运行的稳定和健康。

二、特点分析1. 权力分散:制衡管理制度的核心特点是权力分散,各级管理者和各部门之间的权力相对平衡,避免管理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滥用。

2. 互相监督:制衡管理制度要求各级管理者和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3. 决策公正:制衡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组织内部的决策公正,避免由于权力过于集中而造成的偏颇和不公。

4. 稳定运行:通过制衡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健康运行,避免内部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5. 组织民主化:制衡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组织内部的民主化管理,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优势分析1. 避免权力滥用:制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管理者的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保证组织内部的清廉和公正。

2. 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制衡管理制度,可以避免决策者的个人偏好和利益干扰决策的质量,保证决策的公正和客观。

3. 防止内部纠纷:制衡管理制度有助于防止组织内部的纠纷和冲突,维护组织的稳定和和谐。

4. 促进组织发展:制衡管理制度能够促进组织的发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5. 增强透明度:制衡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增强组织内部的透明度,使权力运行更加清晰和可控。

四、实施步骤制衡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分权分利:将权力和利益适当分散到各级管理者和部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中国式管理批判

中国式管理批判

中国式管理批判:中国式管理与非理性中国 对美日中管理的比较以及认为中国式管理优于美日管理,是中国式管理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前提。

然而,当我们认真考察中国式管理对美日中管理十四个方面的对比之后,却发现其谬误比比皆是。

在缺乏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中国式管理以自认优越于美日管理的姿态,去构筑一统21世纪世界管理的梦想,显然是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中国式管理对美日中管理“思想基础”的对比 中国式管理对美日中管理思想基础的分析,表现出明显的简单化倾向。

在中国式管理看来,美国管理的思想基础为制衡思想,日本管理的思想基础为大和思想,而中国式管理的思想基础为太极思想。

这种对比从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有道理。

但实际上,由于管理的复杂性,这种简单化的对比并不能真正解释美日中管理的本质。

因为,美日中管理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交叉与融合。

刻意区分美日中管理的不同,是无益于管理实践的。

就所谓美国管理的制衡思想来说,它源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经近代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而成熟。

它是西方现代国家三权分立制度的思想基础,是民主政体的基本保障。

它不仅仅是美国管理的思想基础,也是日本与中国管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如果没有这一基础,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会成为乌托邦。

因此,并不存在制衡思想与大和思想、太极思想孰优孰劣的问题,也不存在制衡思想与大和思想、太极思想彼此孤立的现象。

如果日本仅有大和思想,而没有制衡思想,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现代化。

同样,如果中国只有太极思想而没有制衡思想,中国的现代化也将不可能实现。

事实上,中国古代也不缺乏制衡思想。

秦汉之三公九卿制、隋唐之三省六部制、明朝之内外廷制、清朝之军机处和地方督抚分权等,均为分权制衡的有力手段。

但是中国古代却没有对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制约,制衡制度只是维护皇帝“家天下”的工具。

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现代化才更需要借鉴西方的制衡思想与体制。

然而,尽管中国古代的制衡思想与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却是专制社会长期存在的重要保障。

浅析中国式管理的辩证思想2010

浅析中国式管理的辩证思想2010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赵志宏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技术发展的同时,企业或多或少遇到由于管理落后而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

在企业自身将管理不断的升级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是没有突破发展的瓶颈。

如何突破瓶颈,为企业带来质的飞跃,将适合的管理理论贯彻于企业成为关键。

西方管理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现有的环境,企业能否接受中国古典智慧所带来的中国式管理,企业在这样的十字路口上徘徊。

针对中国企业的特点, 我们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管理理论,不能完全拿西方的管理思想直接指导中国企业的行为,不能完全以西方的方式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 而必须立足本土, 横向比较其他国家企业的管理模式,形成一套适合于中国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实施管理目的,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方法。

一、 中国式管理与中国文化1. 简述中国式管理关于中国式管理的论题一直争论不休,定义中国式管理也未有定论。

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专家的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式管理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中国式管理是运用中国文化的精神智慧,以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风俗习性为基准,而生发出来的管理哲学。

复旦苏东水先生认为,中国式管理就是以中国管理学、西方管理学、华商管理学“三学”为理论基础,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的“三为”和治国论、治生论、治家论、治身论“四论”,再加上人道、人心、人谋、人缘、人才“五行”和贵、和合、和浅析中国式管理的辩证思想[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合理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长久发展。

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环境下,源于中国古典管理哲学,具有本土性管理行为的中国式管理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

“和”思想及“修己”、“安人”的管理过程与管理目标描述了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支撑与管理特点。

坚持辩证思想的中国式管理吸收了西方管理的精华,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助推中国企业的腾飞。

制度创新中国式管理境界

制度创新中国式管理境界

制度创新中国式管理境界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制度是组织运作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变,中国式管理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管理境界。

本文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探讨中国式管理的境界,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制度创新在中国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式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式管理将以往的刻板和僵化的制度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注重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

例如,中国式管理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团队讨论和决策来达成共识,使员工在工作中更有主动性和参与感。

在中国式管理中,制度创新也注重平衡和协调各方利益。

中国式管理倡导的是和谐与稳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短期利益。

制度创新将各方利益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双赢”的方式来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例如,在中国式管理中,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建立起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归属感,从而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中国式管理还注重制度的灵活性和变革能力。

制度创新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优化和适应变化的过程。

中国式管理倡导的是“活”的组织,通过制度创新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

例如,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式管理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实现持续创新和发展。

中国式管理的制度创新还注重以人为本和关注员工的需求。

中国式管理强调员工的个人发展和成长,通过制度创新来满足员工的需求和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

例如,在中国式管理中,可以通过制度创新来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晋升通道,使员工能够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制度创新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中国式管理境界的重要体现。

中国式管理通过制度创新,注重平衡各方利益、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和关注员工的需求,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中国式管理的制度创新将不断推动管理境界的发展,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式管理及反思[修改版]

中国式管理及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式管理及反思1请分析中国式管理的地位,作用。

特点,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文化基础:•以周易为基础•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以释、道、法为补充哲学性质:•世界观: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方法论:以辩证法为支撑执行特色:•典型的以人治观念为主导主要缺陷•对人的评价标准不具有可执行性•制衡缺乏及时性,对“变”的控制力度不够今后努力的方向•建立优秀的评价体系•建立及时、有力的监督机制2难道中国人首先发明火药,只是把它做爆竹,同人玩乐事不对的,而欧洲人把它用来制作造成杀人的枪弹反而是正确的吗?请结合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弱国无外交,富国强兵,全球化等观点展开分析3在实践修己安人管理原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如何理解水,请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虑水•中国人像水•善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无常形•低调悠闲,避高趋下,借力使力,能省则省•避实击虚,无孔不入•不平则鸣,借势造势•似柔却刚,平静与暴虐并存,载舟覆舟,可疏不可堵•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5你心中什么叫圆满请举例分析圆满•圆:太极,界限;运转自然、顺畅无滞、生生不息的状态•满:全而不溢•圆满:以自然顺畅的状态完成界限内所有的事情•界限是“理”,追求圆满必须“合理”•圆满即是中庸、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6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委曲求全的现象和度的?请结合实例回答家族与联盟的相似性•合乎“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法则•组成部分的分离并没太强的限制•核心的重大变故会非常容易的造成分崩离析家族与联盟的基本策略对比•“血缘关系”与“理念相近”•“家和万事兴”与“同心协力“”•“共同消费”与“统一步调”•“保护家人”与“让协力厂商有钱赚”•“看顾老弱”与“协助合作厂商过难关”•终极原则:委曲求全7如何理解权力和威信权力权力是影响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的能力权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权力的基础是对他人利益的控制拥有权力的基础是掌握影响他人利益的资源我对权力的分类•显权力:由职务、地位、专业等进行确立的权力•隐权力:由自己的品格、特点、魅力以及所掌控的人际关系等而确立起来的权力权力的人际关系来源•基础的:奖励权力、惩罚权力•衍生的:法定权力、参照权力、专长权力领导者的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理上受到的赞扬、尊敬和信任感,是群体对领导者的评价建立威信是领导者的一项成就威信的组成:政治威信、道德威信、职业威信威信的特点:丧失容易保持难威望权力和威望威信是一种隐权力,建立在一定的显权力基础上,但是与显权力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威信会对显权力的效力形成增强或削弱威信的确立更加依赖于品格、感情、知识、能力等非显权力因素威信产生于领导者与群众的情感互动•同志们好!……首长好!•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8论述在中国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中国式管理是法治基础上的人治,人治大于法治领导有方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减少制度的缺失领导是发挥安人潜力的过程•以“深藏不露”为原则适当显露,使干部信服;适当不露,使干部爱戴•以“得人心,做好事”为最高目标•包容组织内不同派系的消长并合理安抚新主管应采取“一视同仁”•使组织成员感受到主管的公正性•使具有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的同仁提高警惕•任何事情归零后,比较容易摆脱就有包袱一段时间后,应采用“差别待遇”•一种灵活的精神激励方式,弥补物质激励和机会激励所具备的呆板、受限等不足•确保公正的出发点口头一视同仁,内心差别待遇,根据贡献表现讲同仁分三层:•核心班底:左膀右臂,肱骨支柱,“没有你我会死”•一般成员:可有可无,无所谓•排除对象:抓紧走人,“快走快好”•通过核心班底好办事•中国人很难形成共识•“人本位”观念使得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在中国凝聚共识的三要件:•要让员工感觉组织靠得住,而非片面要求员工对组织来说是必须靠得住的••••要善于借势造势,以势压人,以势聚人,而非依靠法律、规定、契约约束人适当选用核心班底人员建立共识,然后再向外传播凝聚共识防止小人当道防止小人当道亲君子,远小人•没有任何领导立志“亲小人”的•小人当道的途径在于“拍马屁”•“为上司分忧”与“拍马屁”:关键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做好•“说好话”与“拍马屁”:关键在于出发点是为了公益还是私利•业余时间陪上司从事正常休闲活动与“拍马屁”:关键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情、理、法的顺序领导••对于被领导者应注意:•上司给面子,是要促使我们自动讲理•上司不给面子,不要立即反应,冷静处置•上司继续不给面子,加强反思想办法化解•对于领导者应注意:•不可轻视部属•稳定部属情绪是第一要务•给部属面子时不要希望部属马上就能自动讲理,而要一点再点,不可翻脸过快•由情入理,依法翻脸•第二篇:中国式管理中国式管理:十字路口上的抉择关键词:中国式、管理、抉择、现状、问题、历史。

二十一世纪之中国式管理--均衡管理学

二十一世纪之中国式管理--均衡管理学

二十一世纪之中国式管理---均衡管理学前些日子在《价值中国》上看到一些文章讨论中国式管理,尽管不少专家认为:目前谈论中国式管理可能误导国内企业家的管理变革,延误中国企业管理提升的步伐!我却私下认为:现在谈中国式管理的时间不是太早、而是太迟!最多也就是“迟来的爱”!首先,一个不愿去思考中国式管理的专家不具备关于这个课题有价值的发言权。

你都没有去思考,没有去实践,没有得出个大致结论,你怎么知道这个结论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它怎么就会延误中国企业管理提升的步伐?相反,你为什么没有得出结论,我建议你好好总结,与我们来共同分享,而不要来指责别人思考这个课题不对。

否则,我觉得你的心态还不够开放!或者说你有点谦虚过度!最后,我能理解这类专家的担心,目前的中国,还没有一家管理卓越的本土企业,现在谈中国式管理,会不会耽误了大家前程?其实没必要,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企业家都比我等聪明;第二,管理不是高科技;第三,中国式管理即使我们得出结论了,最多也只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关键在执行,离“误导”还差得很远,并且市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推手。

例如大家熟悉的腾讯,管理上离卓越还很远,但它的影响力已超过部分管理卓越的外国企业,它已经成为一家受人尊重的互联网企业。

为什么说现在思考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是太早,而是太晚?中国式管理到底是什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企业管理提升的艰难历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崛起警醒了世人,于是我们开始学习日本,其中有名的就是学习QCC。

去年还有曾经的同事说华为还在推行QCC,华为人今天仍坚持邀请日本质量专家来华为质量论坛讲学。

时光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发现学日本这招不是太灵光,于是开始学习欧洲,引入ISO9000。

数以万计的中国企业热衷于内审、外审、复审、拿证。

大家把证书贴在公司的荣誉墙上,结果是墙都快贴满了,可产品质量还是上不去。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再次发现学欧洲也不好使,于是转向学习美国。

2023年曾仕强《中国式管理》文档

2023年曾仕强《中国式管理》文档

曾仕强对中国式管理的解读
1.《中国式管理》之团队合作、奖励激励与员工自主性
对中国式管理的解读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讨论:根据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奖励激励和激 发员工的自主性。
2.以人为本,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同时,他强调管理者应具有坚持宗旨、真诚待人、寓教于乐的领导风格;并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成长相结合,鼓 励员工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注重家庭和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hinese style management
中国式管理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式管理概述
强调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强调集体利益优于个人利益,注重团队合作和协作,体 现了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特点。
重视关系网:中国式管理注重建立和维护关系网,强调人际关系和人情味,在业务 决策和资源分配上倾向于依赖人际关系,以实现有效的合作。
05
中国式管理的局限和挑战
中国式管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差 异和沟通障碍等挑战。
03
曾仕强对中国式管理的见解
曾仕强洞悉中国式管理精髓,为复杂文化背景企 业指点迷津。
06
未来中国管理的发展方向
未来中国管理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 能化和绿色化。
01
The core concept of Chinese management
03
Zeng Shiqiang's Views on Chinese Management
曾仕强对中国式管理的见解
中国式管理的特点
1. 突出集体主义
中国式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集体主义理念。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利益通常被视为比个人利益 更为重要。这种思想观念体现在中国式管理中,工作团队通常会优先考虑整体目标,并以合作、沟 通与协作为核心价值,以此促进团队的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团队的整体效能。

中国式管理用打太极的方式化解问题的理解

中国式管理用打太极的方式化解问题的理解

我国式管理用打太极的方式化解问题的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式管理逐渐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我国特色的管理理念,我国式管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采取“打太极”的方式,即不直接对抗、不强硬对待,而是通过圆融、调和的手段来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我国式管理用打太极的方式化解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我国式管理的本质我国式管理强调“化整为零,化大为小”,注重整体性的思维和系统性的处理问题。

在我国式管理的理念中,企业和组织应该像“太极”一样,保持平衡、协调、动静结合,在处理问题时寻求最佳的平衡点,解决矛盾、化解冲突。

这与西方管理的直线思维和硬碰硬的方式截然不同。

2. 打太极的管理策略我国式管理在化解问题时注重“以柔克刚”,通过圆融、委婉的方式来引导和解决矛盾。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往往通过善于沟通、理解员工心理、尊重员工个性等方式来化解内部矛盾,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我国式管理也注重在外部环境中保持灵活的反应能力,通过“行云流水”的管理方式,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解决外部压力带来的挑战。

3. 我国式管理的实践案例以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为例,很多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运用我国式管理的“打太极”策略。

他们在与国外企业合作、谈判和竞争时,善于迎合对方的需求、顾虑和利益,通过圆融、隐忍的方式来化解冲突,取得了成功。

4. 我国式管理的局限性尽管我国式管理在处理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面临一些局限性。

我国式管理往往需要领导者具备高度的智慧和情商,在处理问题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直接适用于一些紧急和复杂的情况。

我国式管理也容易在处理问题时出现过于圆融、隐忍的情况,导致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5. 从我国式管理中汲取的启示我国式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和方式,可以使我们更加注重整体性的思维、注重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处理问题时寻求最佳的平衡点。

中国权力制衡机制与反腐败

中国权力制衡机制与反腐败

中国权力制衡机制与反腐败作者:袁静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2期人民论坛:您长期从事中国政治研究,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机制?李成:国内、国外都会有一些学者,他们往往认为中国并没有一个权力制衡的机制,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

实际上,从中国的历史来说,权力限制的机制一直都是存在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会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政治体制上,无论是以前的官僚制度还是其他的体系,都有其特有的运行和制约、平衡机制。

不说这么遥远的过去,就看现在,实际也有很多权力的分配与制衡。

就像当年毛泽东在其权力顶峰时还讲到,他的权力虽说这么大,且不说管不了北京以外的地方,就是在北京本身,他的权力都是有限的。

当然他这样说也有讽刺的意味,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即便如毛泽东这样的强权领袖,或者说一个集权程度很高的领袖,他的权力也会受到限制,并非完全不受制约。

而邓小平以后的中国,其治理模式主要是集体领导,而集体领导本身就是一种分权。

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有很多制度上的变化。

这些制度上的变化包括权力终身制的消除,即邓小平提出消除领导干部的终身制,也提出了对各级官员年龄的限制,以及任期的限制,还有中央领导层面官员名额的地方分配。

举例来说,中央委员会从十三大以来,尤其是最近的三、四次的党代会选举的中央委员,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委员的地方分配上,全中国31个省市,每一个省市都有两个正式的委员,这并不是什么具体的规定,但它是一种惯例,其本身也是对权力的一种分配,也即分权。

它并不是像美国国会议员按多少人来计算、每个州有两个参议员。

在中国,每个省份有两个正式委员提名,当然,有些提名的委员可能会被差额掉,这些代表地方的委员当选之后也会有变动,但至少在产生的时候是有一种分权的。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局委员也有区域性的分配,几乎中国的六大区域在每届政治局都有其代表人物。

这是制度上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权。

中国古代制衡管理的主要模式

中国古代制衡管理的主要模式

中国古代制衡管理的主要模式中国古代制衡管理的主要模式如果可以撇开对历史伦理价值的评价,而仅从管理的角度去看,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延续时间最久,而又最能够持续改进的制度。

之所以这样成功和持久,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有效的制衡管理机制,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有着同时代世界上最发达,也最庞大的官僚机构,这样一个庞大帝国的制度设计,如果没有权力的制衡,其制度是不可能延续很久的。

在管理学的视野中,古代成功的制衡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值得深思和借鉴的,古代社会制度的管理方法,对于现代企业中的牵制管理,有着宝贵的借鉴作用。

中国古代的制衡管理模式主要有五种,各有妙处,值得琢磨。

1帝王式三权分立的制衡从制度的设计来看,中国古代的帝制也有一个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

秦汉以来的历史表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是一个久经考验的体制,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就建立起行政(中枢机构:宰相、中书等)、军事(太尉)和监察(御史大夫)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这种皇帝之下的三权分立体制在古代相当了不起,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由皇帝决策(当然,这种决策体制太不可靠,三条线都汇集到皇帝一个人手里,信息量过大,很难恰当处理;随意性很大,决策会有大误差),之后,分三权进行管理,互相制约,这样帝王有利于控制其稳定性。

当然,其中的行政管理系统,作为帝王日常的管理助手,在演进过程中有重大的变化。

早期的“宰相”,只是俗称,并非正式官职,而“尚书”原来也只是记录皇帝头口指示的太监,后来需要皇帝决策的事务越来越多,大概从汉文帝开始,皇帝直接掌握所有的重大决策,用一些文人在皇宫内作为秘书班子,到了东汉,开始由朝臣来担任“录尚书事”。

到了两晋,皇帝又另立核心管理的秘书班子称为“中书”。

演变每代都在进行,协助皇帝决策的秘书班子不断演变为正式机构,当权力太大时,引起皇帝的警惕,也就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皇帝又会引入新的秘书班子。

如明朝的内阁,由秘书变成朝臣,而清朝的“内阁”,不在大内办公,没有决策权,名不符实,决策的是大内南书房的皇帝助手,后来是军机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式管理的制衡性对事的制衡,重在看得见的有形部分;对人的制衡,最好采取看不见的无形运作。

人类的尊严,在于享有高度的自主。

自己有权做出决定,当然应承担所有的后果和责任。

人类的价值,在于享受自由自在的愉快气氛,不需要样样看人脸色。

这两种要求,中国式管理都做到了。

我们不喜欢被管。

在法令许可的范围内,能够自己衡情论理,显得自由自在。

美国人也很快乐,在上帝的管辖下,只要按时依照规定额度,把收入的一部分奉献给教堂,诚心诚意地祈祷,遵照法律的规定,实践教会的教条,便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

不幸的是,二十世纪初叶,现代化管理这一门学问开始建构,采取以事为中心的指导原则,完全不把人当作一回事,公然视人为资源,其地位和其它资源相等,甚至于还不如它们重要。

美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在组织中的权力和地位根本无法与中国公司的人力主管相比。

在美国住得愈久就愈能体会到,现代化管理的最大功能在尽力压抑人的地位,极力抬高金钱的声势。

换句话说,想尽办法整人,把人整得痛苦不堪,却又搞出许多噱头,让人依赖金钱以获取物质上的快乐。

使得大家人为财死,一辈子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却毫无抗拒的余地。

由于现实生活的单调、乏味、枯燥、孤寂,于是好莱坞拍摄出大量奇幻、有趣、欢乐、热闹的电影,以资调剂,成为美国文化的宣传机器,行销全球,使各地民众误认为美国生活真得如此多彩多姿,羡慕不已。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自己发行的影片,当中的侠义、武功、装扮、情景都和现实生活大异其趣。

然而,由于美国的国力强盛,竟然使得很多人相信美国电影所描述的情节就是现实。

近来,由于公司治理相继出现若干腐败现象,大量的话题纷纷围绕在“制衡”(Check and balance)上面。

说什么缺乏适当的制衡,很容易让人做出坏事情。

制衡的作用在管理上表现为“监督”(Superv ision)和“控制”(Control and review),前者指“在上位者的指导”,即“依据职权加以考察和评核”,重点在主管对部属的指导与考核;后者即“工作流程的掌控和校正”,随时从工作的过程中,寻找缺失并加以补救。

对美国人来说,一切依据“游戏规则”(Game rules)当中所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应该向什么人报告,接受怎么样的监督,通过什么样的检验,接受哪一种方式的考核,结果如何处置,样样都白纸写黑字,大家照章行事,依法办理,没有情理、法理、义理的争执。

公司提出要求,员工有权利不接受,在提出异议之后依法协调、沟通,然后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进行。

如此循环反复,构成美国式的制度化管理。

中国人经常是“丑话说在前面”,意思是规定基本上都是不好听的丑话,由人的口中说出来,大家都难过,不如黑字印在白纸上,由当事人自行阅读,比较方便而且不伤感情。

偏偏阅读的人,看见印刷物便想起官样文章,不过是好看而已,不一定照章执行。

何况大家都一样,既然别人都能够接受,自己又何必费神阅读,就算提出异议,结果也未必有利,“好汉不吃眼前亏”,同意了再说。

我们习惯于“熟人好说话”,彼此陌生说什么话都嫌唐突,万一冒犯了上司,还不是自己倒霉?不如先答应下来,等待大家熟悉了,有了交情再来改变不迟。

现代企业组织大多规模庞大,员工众多,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情。

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士气低落、生活乏味。

美国式管理倡导监督和控制,期望增加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促进彼此的认识与了解,增进友情和乐趣,以提高士气、增加效益。

我们的观念是,监督或控制都意味着相当程度的不信任,既然如此,心里自然不乐意。

笔者大学毕业时有机会进入中央印制厂服务,由于所有的钞票,都由此印制、发行,因此门禁特别森严,每天下班,所有的员工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以防窃取钞票。

就是因为这样的规定,笔者放弃了这份待遇不低的工作。

天天受检查,时时受怀疑,何必为这一份薪资忍受如此不被信任的监督?除非不得已,否则走为上策。

我们喜欢自作主张,凡事自以为是,常常说什么“一人做事一人担”,这便是不被受监督的表现。

对于充分自觉、真正有本事而且守份重纪的人,当然很好,对于不自爱、不自觉、不自律的人却造成管理上的很大障碍,令人头疼不已。

尤其是现代工商社会讲求“整体性运作”(就是我们常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事与人密切配合”,构成“同心协力的一致性工作团队”。

缺乏彼此的制衡,造成不时的调整和补救,实在很难成事。

往昔农业时代,我们习惯于透过指责、怒骂、诅咒来达成制衡的功能,做得不好会挨骂,表现欠佳会挨打,声势凌人时也会遭受背后的诅咒,这些都是事后的算帐行为,对“未雨绸缪”、“及时校正”、“确保品质”并不能有所作为。

现代化中国式管理,在制衡方面,必须针对这三种要求,做出更深一层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认清,事情的控制重在看得见的有形部分。

从建立标准、分辨差异到设法校正,都有一套大家看得见的硬件。

在这一方面,注重科学化和制式化,大家就比容易接受。

美国式管理在这一方面的优越成就,我们学得很快,也做得愈来愈好。

至于人的控制,由于我们爱面子、重自主、不受管的关系,最好采取看不见的无形运作。

不明言、不着形迹,也不方便公开。

人与人之间,很难有什么秘密,所以无形和有形,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

我们最好明白“不明言是尊重我们的表示,不着形迹不是搞秘密或故弄虚玄,而是对不同的人,采取不一样的方式。

而不方便公开,则是一旦公开,便等于撕破脸,以后的事情更加不好办”的道理。

既然受到尊重,有了面子,就应该格外讲理,认定“不明言的制衡,能够发挥防止腐朽的功效,又能顾及我们的面子”,最好不加以揭穿,使自己真的没有面子,却能够保持“这是对自己的良好保护,用以证明自己没有腐朽”的冷静态度,欣然接纳。

不着形迹,并不一定非文字化。

我们照样可以明订相关的条文,形成制度。

不过不需要加以强调,不必要求签名认可,完成法定手续。

反正制度摆在那里,真正自觉、自律的人当然会自主地阅读,认真地执行。

对事的控制,是普遍的、必然的、不能有例外的。

对人的制衡则是针对违规乱纪的人,不一定每一个人都需要。

没有不法或偏差行为,便不必依法处置。

但是对违法乱纪的人,则必然要动用相关的设施。

例外太多时,固然应该修改制度,以减少例外。

有规定便有例外,却是不争的事实,实在没有办法完全消除。

最好的方式,是每一个人都要提高警觉:任何事情,太顺利了都很危险。

由于物极必反,太顺利必然导致不顺。

同样的道理,完全的自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状态,必须自我要求适当的制衡,以期平安无事。

自己对自己的制衡,在每天自我反省,担心受人责骂,更害怕遭受诅咒,三者缺一,便要自我警惕,赶快自我调整才好。

为了进一步自我设限,最好上下、左右、前后都设置一些制衡的要求。

有事情,自己想妥办法之后,务必向顶头上司请示或报告,一方面安上级的心,一方面通上下之情。

有事情,不要自己关在室内独自思索,找可靠的部属询问宝贵的意见,一方面尊重部属,将来决定之后,还需要他们的大力支持,全力以赴。

一方面看看自己的腹案,是不是合理可行?有事情,和相关部门的同仁交换意见,一方面加强交情,一方面寻求支援。

不要把直言谏阻的部属都视为眼中钉,全部赶尽杀绝,留一两位以魏征自居的可靠部属,自己也可以过过扮演唐太宗的干瘾,有什么不好?只要自己不贪图不义之财,不动违法乱纪的歪脑筋,不但不用担心多方制衡使自己难堪没有面子,反而应该认定所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制衡,都在保护自己,促使自己随时提高警觉,守法守份,不存心耍特权。

4.规避劳资法律风险从一线管理者做起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各级管理者经常会遇到一些相似的问题,比如:运用企业规章制度时如何把握尺度?对员工进行奖惩时如何保障决定的有效性?如何合理地向员工解释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政府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何配合HR部门处理好员工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和企业员工跳槽、离职事件等等。

上述事务虽然与HR部门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各个部门的一线管理者没有在先期做好相关的解释与管理工作,就会给HR部门的后续处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众多企业正是在认识到这一类问题的情况下,向企顾司提出了相关的培训需求。

为此,企顾司专门设计了《企业各部门一线管理者的劳资法务课程》,在一些大型的制造型企业连续举行了十几期企业内训。

《企业各部门一线管理者的劳资法务课程》的设计宗旨就是从法律角度为企业与一线管理者提供人员管理的工具。

第一、当员工违纪时,如果一线管理者了解相关的HR法律规定和仲裁员、法官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程序与思路,有利于保障公司在处理伊始就能采取正确的流程,并在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资料甚至是搜集证据;同时,避免一线管理者在与违纪员工进行面谈时处理不当,降低企业在下一步处罚违记员工时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

第二、当一线管理者要为部属安排具体工作时,了解国家相关的HR法律制度,可以避免由于其排班不当造成企业用人成本上升,甚至由此违反国家禁止性规定,导致企业遭受政府处罚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为下属安排工作时,基层班组长往往有个误区,认为既然下属适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便不存在违规使用的概念;同时,基层员工由于工资收入较低,常常希望取得更多的加班机会以增加个人收入。

这样,在企业存在内部绩效评定机制的情况下,一线管理者在排班时往往会造成“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死”的情况出现。

而这既不利于企业控制加班成本,也不利于保障员工的休息权。

另一方面,新手因为绩效不佳长期得不到锻炼,自身的工作技能及工作热情也将无法得到提高。

第三、当下属员工工作绩效不佳或者工作不力时,一线管理者往往希望HR部门可以为该名员工调岗,甚至是终止、解除与该名员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尤其是当该名员工尚处于试用期时更是如此。

但是,由于一线管理者对相关HR法律不甚了解,经常无法向HR部门提供有效的工作评定结果和相关评定依据,或者向HR部门提出要求的时间太晚,最终造成HR部门处理相关个案的成本加大或法律风险上升的情况。

第四、在笔者执业的过程中,曾经多次被问到有关社会保险的问题。

有些企业足额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但是由于员工要承担相应的个人缴纳部分,有些员工反而不满企业这样的操作模式。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作为基层的管理者能够明白企业这样操作不仅是为了遵守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而且也是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并就此与员工充分沟通,作好相应的解释工作,相信对企业管理及人员稳定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当员工离职时,企业绩效往往因为工作交接不顺或是不细致而受到影响。

要改变这一情况,也需要从基层管理做起,使各基层部门管理者掌握处理员工离职事务的流程与方法,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此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员工也关注HR法律规定,但是由于对相关法律没有系统、完整的认识,产生无法与HR部门进行正常沟通的情况。

而此时,作为企业中与广大员工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线管理者,由他们出面直接向员工解释政府的法律规定及企业的制度规定,会使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更为顺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