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

合集下载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研究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研究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研究研究方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研究1.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以胰腺的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和护理措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措施,为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方案:(1)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根据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分组,并进行观察和干预措施。

(2)研究对象:选择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

(3)实验组和对照组:a.实验组:接受营养支持和护理措施干预。

b.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治疗护理。

(4)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a.实验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包括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和口服营养等。

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b.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治疗护理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卫生护理等。

3.方案实施:(1)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

(2)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营养评估,包括体重、身高、体质指数、肌肉质量等指标。

(3)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营养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摄入量。

(4)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

(5)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包括疼痛缓解情况、恶心呕吐减轻程度等。

(6)进行随访观察,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

4.数据采集和分析:(1)数据采集:根据以上方案实施步骤,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数据。

(2)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性,并寻找相关因素与营养支持、护理措施之间的关系。

5.创新与发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1)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本研究将采用个性化营养支持方案,以满足不同患者的营养需求。

中国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2023重点

中国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2023重点

中国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2023重点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胰腺疾病,及时和正确的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基于2018年的中国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我们对其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制定了中国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2023版重点。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重点:1. 诊断与评估-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及时明确诊断并分级。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型、中度和重型。

- 评估严重程度的指标包括APACHE II评分、Ranson评分、CTSI评分等。

2. 支持性治疗- 加强监护和全面支持,确保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 早期应用液体复苏,平衡液体和电解质的失衡。

- 严密监测和处理胰腺坏死、感染、休克、ARDS等并发症。

- 管理合并症,如胆道梗阻和胰腺假性囊肿等。

3. 药物治疗- 早期应用抗生素,但需根据病原学、药物耐药性及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选择。

- 控制炎症反应的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

- 适时应用其他药物如胰腺酶替代、胰岛素等。

4. 营养支持- 早期开始肠内营养,避免全胃肠外营养。

- 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需要,调整能量和营养成分的供给。

5. 心理支持和康复- 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上的支持。

- 合理安排患者康复计划,提供康复辅助服务。

该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一个常规化的治疗指导,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特征和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

同时,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治疗指南也需定期更新和修订。

请注意,该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决策需要临床医生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患者情况作出。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治疗反应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

根据 2013 年 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静脉补液疗法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是一项缓和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

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 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是最初的首选。

(1)ACG 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是 250~500 ml/h(6~12L/24 h);以降低血浆 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和(推注)」法补液。

(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 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和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3)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 5~10ml/kg/h(8~17L/24 h),通常范围在 2.5~4.0L/24 h。

直到完成 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120bpm;平均动脉压 65~85 mmHg;血细胞比容 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 在 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 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是这一说法不被一个包括 3 个相互关联的 RCTs(发表在NEMJ 上)和一项系统回顾与 Meta 分析的研究支持。

3. 尽管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疗法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文献中,但是数据无价值或质量较差,推荐率和补液类型也不明确。

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指南课件

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指南课件
坚果等,占总热量的 10%-20%
脂肪:选择不饱和脂 肪酸,如橄榄油、鱼
油等,占总热量的 20%-30%
水分:保证充足的水 分摄入,每天至少喝
2000毫升的水
碳水化合物:选择低 升糖指数食物,如燕 麦、全麦面包等,占
总热量的50%-60%
膳食纤维:选择富含膳 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 面包、燕麦等,占总热

营养支持的方 式:可以通过 口服、鼻饲、 静脉等方式进
行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的原 则: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营养 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营养支
持方案
营养支持的目 标:提高患者 的营养状况, 促进疾病恢复, 降低并发症的
发生率
营养支持的目标和监测
01
02 目标:维持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监测指标: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
低热
血淀粉酶升高: 急性胰腺炎的 诊断依据,表 现为血淀粉酶 水平明显升高
腹部CT:急 性胰腺炎的 诊断方法, 表现为胰腺 水肿、渗出、 坏死等改变
治疗原则和预后
01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早期营养支持
02
预后: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治
疗时机、营养支持等因素有关
03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02
营养支持可以减轻患者 的疼痛和疲劳感,提高 生活质量
03
营养支持可以降低患者 的感染风险,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
04
营养支持可以缩短患者 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 费用
谢谢
03
临床表现: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发热等
04
诊断:血淀粉酶、脂肪 酶、CT等
05
治疗:禁食、补液、抗感 染、抑制胰酶分泌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发炎的病症,患者通常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帮助康 复和治疗过程。
急性胰腺炎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胰腺组织受到炎症的影响,导致消化酶活性的释放和组织损伤。 病症常常与胃肠道炎症、结石、酗酒和高脂饮食等因素有关。
营养支持在治疗中的作用
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支持的作用非常重要:
2 改善生活质量
3 促进康复
长期营养干预可以减少复发 的风险。
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提高 生活质量。
适当的营养干预可以加速康 复过程。
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于胰腺组织的修复和康复至 关重要。
在口服摄入受限时如何提供营养支持
当患者无法进行正常饮食摄入时,可以采用以下营养支持方式:
胃肠外营养
通过静脉输入方式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肠内营养
通过管饲方式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小肠中进行吸收。
胰腺炎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 胰腺坏死 • 腹腔感染 • 多器官功能衰竭
1 促进康复2 降低并发症风险3 支持免疫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助于 胰腺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适当的营养支持可减少营养 不良和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合理的营养摄入可以增强免 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治疗中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量通常较高,因为:
1 代谢率增加
2 组织修复与康复
胰腺炎导致机体代谢率升高,需要更多的能量维 持正常生理功能。
常见的营养支持方法
治疗急性胰腺炎时,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包括:
高蛋白质饮食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和恢复。
氨基酸合剂
通过静脉注射氨基酸合剂来满足营养需求。

最新: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

最新: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

最新: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解读摘要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P)在诊治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革,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此,2020年底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牵头,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和《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的基础上,更新并制定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

新版指南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重点阐释了AP的诊断与分类标准,AP早期的液体治疗、镇痛与营养支持治疗及后期感染性并发症的处理,同时提出了AP的随访策略。

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推动了我国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诊疗的规范化进程,对改善病人的诊治疗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AP在诊治理念、方式和策略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其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对《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进行了修订,在参阅以往指南及专家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底草拟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初稿。

在同期广泛征集国内专家同道的意见后,并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的多次讨论后,于2021年初撰写完成《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21)》(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首次采用问题为导向的表述方式,基于目前国内外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形成了29条推荐意见,并采用GRADE分级系统,详细标注证据级别和推荐强度,从AP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三部分进行系统性阐释,修订后的内容既与国际上重要指南和共识保持一致,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相信会对我国AP 的标准化诊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

为便于读者了解指南更新背景,现将新版指南中修订的重要内容作如下解读。

1 AP的诊断1.1 严重程度分级1992年发布的《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和2007年发布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07)》将AP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将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和胰腺局部并发症的AP 定义为SAP[3- 4]。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指南

急性胰腺炎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治疗目的
减少胰腺的负担,利于胰腺组织修复,恢复胰腺功能,防止营养不良。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治疗原则
严格限制刺激胰腺分泌的食物,给予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类食品。

第一阶段急性期营养膳食原则
1、严格执行禁食制度,不少于3天。

2、禁食应持续到腹痛消失、发热消退、白细胞及血淀粉酶基本正常,拔去胃管,再观察1-2天后,逐渐恢复进食。

第二阶段缓解期营养膳食原则
1、每日6次餐,每次200毫升左右。

给予清流质饮食,如稀藕粉、米汤、稀杏仁霜、菜汁、果汁等,适应1-2天。

2、1-2天后,如无不适可增加食物用量或浓度,给予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果汁、杏仁霜、绿豆汤等。

3、忌用能刺激胃液、胰腺分泌及胀气的食物,如浓肉汤、浓鱼汤、鸡汤、牛奶、豆浆、蛋黄等。

第三阶段恢复期营养膳食原则
1、给予流质饮食5-7天,病情逐渐稳定后,给予低脂半流质软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暂禁用豆制品及动物性食品,忌油腻食物,因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并促进胆汁分泌,使病情加重。

2、视病人耐受情况而定,可逐步改为低脂半流质、低脂软饭,从脂肪含量很低的易消化食物开始,逐渐到可以耐受。

每日供给能量1200-1500千卡为宜。

3、蛋白质用鸡蛋清、少量鱼肉、瘦肉等。

4、脂肪每天30克,禁食坚果类、肥肉类等含脂肪多的食品。

5、少量多餐,每日5-6餐。

6、补充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鲜水果、胡萝卜等,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7、忌辛辣调味品、辣椒、胡椒、芥末、浓茶、咖啡、酒精饮料等。

8、烹调方法采用蒸、煮、烩、炖、卤、汆。

忌油炸、煎、炒等。

202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

202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最新指南》正式发布前言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变,病程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能导致胰腺坏死、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为了提高我国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国消化病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急性胰腺炎诊治最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的发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新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主要更新内容诊断1. 提高了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识别和分类准确性,强调了遗传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等特殊类型的识别。

2. 推荐采用淀粉酶、脂肪酶等生物标志物联合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3. 强调了血清脂肪酶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病后48-72小时内的诊断价值。

治疗1. 推荐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及并发症风险制定治疗方案。

2. 强调了早期液体复苏和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3. 更新了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推荐在疑似感染性胰腺坏死患者中使用抗生素。

4. 推荐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胰腺坏死、胰腺脓肿、胆道梗阻等。

5. 提出了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管理策略,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的防治1. 强调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床旁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以早期发现并干预并发症。

2. 推荐对胰腺坏死、胰腺脓肿等并发症进行早期识别和积极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3. 提出了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假性囊肿的处理策略,包括内镜下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随访与评估1. 推荐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疾病复发和慢性胰腺炎的风险。

2. 强调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健康饮食等,以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风险。

结语2024版《急性胰腺炎诊治最新指南》的发布,将为我国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理念和实践指导。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治疗反应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

根据2013 年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静脉补液疗法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是一项缓和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

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 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是最初的首选。

(1)ACG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是250~500 ml/h (6~12L/24 h);以降低血浆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和(推注)」法补液。

( 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和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

( 3) 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5~10ml/kg/h (8~17L/24 h),通常范围在2.5~4.0L/24 h。

直到完成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v 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 g血细胞比容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 )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 在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 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是这一说法不被一个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RCTs(发表在NEMJ上)和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的研究支持。

3. 尽管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疗法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文献中,但是数据无价值或质量较差,推荐率和补液类型也不明确。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指南

急性胰腺炎补液与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治疗反应治疗的关键问题就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就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与死亡。

根据2013 年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与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与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静脉补液疗法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就是一项缓与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

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就是最初的首选。

(1)ACG 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就是250~500 ml/h(6~12L/24 h);以降低血浆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与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与(推注)」法补液。

(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与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3)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5~10 ml/kg/h(8~17L/24 h),通常范围在2、5~4、0L/24 h。

直到完成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g;血细胞比容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在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 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就是这一说法不被一个包括 3 个相互关联的RCTs(发表在NEMJ 上)与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 分析的研究支持。

3、尽管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疗法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文献中,但就是数据无价值或质量较差,推荐率与补液类型也不明确。

急性胰腺炎最新指南解读

急性胰腺炎最新指南解读

急性胰腺炎最新指南解读[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指南;解读[摘要]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指南是临床医师救治急性胰腺炎尤其是重度急性胰腺炎(SAP)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目前存在很多环节在认识和实施上不统一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急性胰腺炎的救治效果和成功率。

本文从急性胰腺炎的新分类标准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以及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希望能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新指南的理解。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new China guideline on acute pancreatitis.Yiqi Du.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guidelin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ose who treat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However, the current discrepancy on the opinion leads to different cure rate of such disease. The current review focused on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the new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 the progress of treatment. This ma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on on the new guideline.[Key Words] acute pancreatitis; guideline; interpretation我国最新的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1]颁布后,对于我国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引起了一线医师的广泛关注。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解读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解读

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最新版)解读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它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 ~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

总体死亡率为5% ~10%。

临床上急性胰腺炎诊断应包括:1.病因诊断2.分级诊断3.并发症诊断.如:急性胰腺炎(胆源性、重型、ARDS),急性胰腺炎(胆源性、轻型)常用术语:1.急性液体积聚:发生于病程早期,胰腺内或胰周或胰腺远隔间隙液体积聚,并缺乏完整包膜。

2.胰腺坏死: 增强CT检查提示无生命力的胰腺组织或胰周脂肪组织。

3.假性囊肿:有完整非上皮性包膜包裹的液体积聚,内含胰腺分泌物、肉芽组织、纤维组织等。

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起病4周以后。

4.胰腺脓肿:胰腺内或胰周的脓液积聚,外周为纤维囊壁。

强调血清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变化仅作参考。

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与病情不呈相关性。

病人是否开放饮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断不能单纯依赖于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应综合判断。

血清淀粉酶持续增高要注意:病情反复、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疑有结石或肿瘤、肾功能不全、巨淀粉酶血症等。

推荐使用C反应蛋白(CRP),发病后72小时CRP > 150 mg/L 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可能。

动态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推荐CT扫描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标准影像学方法。

必要时行增强CT(CE-CT)或动态增强CT检查。

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分级为A-E级。

A级:正常胰腺。

B级:胰腺实质改变。

包括局部或弥漫的腺体增大。

C级:胰腺实质及周围炎症改变,胰周轻度渗出。

D级:除C级外,胰周渗出显著胰腺实质内或胰周单个液体积聚。

E级:广泛的胰腺内、外积液,包括胰腺和脂肪坏死,胰腺脓肿。

A级-C级:临床上为轻型急性胰腺炎;D级-E级:临床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除Ranson指标、APACHE-Ⅱ指标外,其他有价值的判别指标有:1、体重指数超过28 kg/m2;2、胸膜渗出,尤其是双侧胸腔积液;3、72 h后CRP > 150 mg/L,并持续增高等均为临床上有价值的严重度评估指标。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1 一般监测及护理:患者进入病房后应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加强看护,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适当约束,防止意外,必要时给予镇静。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促进组织修复和体力恢复;病人应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中药生大黄胃管注入、肠外营养支持,预防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注意腹痛情况,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痛等治疗。

记录24h出入水量,防止水电介质失衡,及时给医生提供准确信息,协助医生分析诊断。

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每日做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2 饮食:禁食3—5天,使胰液分泌减少,促进胰腺恢复。

如患者腹通、腹胀明显,可胃肠减压,将胃内容物吸出,以避免呕吐。

同时使胰液分泌减少,也避免了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腺消化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增加肠液的分泌,从而降低消化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并可减少腹胀。

但要注意胃管不要插入过深,避免将十二指肠内的碱性肠液吸出而失去中和胃酸作用。

也可胃管内注入中药(柴胡、黄白、黄苓、积实、厚朴、木香、白芍、芒硝、大黄<后下>)随症加减.禁食3—5天后,根据病情可改用试餐,饮食中不含脂肪和蛋白质,如果子水、米汤、藕粉等,每日5___6餐,每次约100ml。

随着试餐,病情恢复,可加少量蛋白质,极少量脂类或低脂饮食,含有蛋白质及少量脂肪,每日4—5餐,饮食视病情及恢复情况酌定。

3 全肠外静脉营养护理为减轻胰腺分泌过多的负担,多采用禁食,营养的供给全靠静脉补充,如热量供给不足或负氮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患者可能于全力营养衰竭。

行全肠外营养治疗是重要措施之一。

在进行全肠外营养期间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血糖、尿糖监测,为防止代谢紊乱应进行生化监测。

尽管营养支持不能改变胰腺炎病变过程和病理生理演变,但是它可以维持体内完整的营养,对病出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间接的阻断作用,使病人度过危险而漫长的病程,对改善预后,提交生存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可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其以蛋白质分解、糖原异生和脂肪动员增强为特征的超高代谢反应,使患者出现严重营养不良,防御免疫能力降低,感染机率增高,而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高。

这种超高代谢反应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分解代谢激素和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有关。

因而对于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应提高到代谢支持水平上,代谢支持的目的是使代谢紊乱控制到一定程度内,减少其对机体的不利一面,调节炎症介质反应和改善免疫功能。

代谢支持并不仅是能量或营养的支持,更涉及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与具有器官特异性或治疗特异性的营养素摄入等营养药理学的介入。

1 全胃肠外营养(toto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TPN的起始时间以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为前提,一般在入院或术后48-72小时,血压稳定,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基本纠正后开始。

可采用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插管途径来给予,其选择需视病情、输注量及其组成成分而定,需长期、全量补充时以选择中心静脉途径为宜。

TPN时,通过禁食,保证胰腺“休息”,可减少来自胃肠胰反射活动及激素释放对胰腺外分泌的刺激作用,并且 TPN 建立静脉通路较方便,能较快供给所需热卡和氮源,故其一直是胰腺炎营养治疗的标准手段。

但TPN 支持费用高,有发生导管型败血症的危险性及增加高血糖的发生率。

长期TPN可导致肠屏障功能破环,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继发肠道菌群易位和高内毒素血症,从而使感染和败血症的机会增加[1]。

2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SAP时由于炎症、肠道动力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缺血、细胞因子过度生成、生长因子缺乏和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而导致肠黏膜屏障损伤,发生肠道衰竭。

2-1 EN可防止禁食状态下出现的肠道形态学的变化,降低细菌内毒素移位,缓解细胞因子介导的高代谢状态。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本综述旨在讨论急性胰腺炎(AP)营养的最新进展,包括口服再喂养、营养治疗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一、介绍急性胰腺炎(AP)是最常见的需要住院治疗的急性胃肠道疾病。

AP 的常见原因包括胆结石和酗酒,而不太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诱导的胰腺损伤、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高钙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和创伤。

大多数患者会轻微的自限性病程,而多达2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

SAP的特点是高度分解代谢,因此,最佳的营养治疗是管理的基石之一。

另一方面,先前存在的病态肥胖已被证明与AP的不良临床结局有关。

本综述的目的是讨论有关AP营养的各个方面的最新文献。

二、既往肥胖和代谢性疾病是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肥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流行水平,这是一个重大的健康隐患,因为它极大地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等疾病的风险。

代谢综合征的定义是至少存在以下三种情况:肥胖(体重指数≥30 kg/m2),甘油三酯升高(≥150 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男性≤40mg/dL,女性≤50 mg/dL),血压升高(收缩压≥130和/或舒张压≥85 mmHg)和空腹血糖升高(≥100 mg/dL)。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都是AP的危险因素。

较高的BMI和腰围与AP 风险增加相关。

最近一项包括10项前瞻性研究的系统回顾得出结论,体重指数为35 kg/m2的AP患者的相对风险(RR)比体重指数为22 kg/m2的患者高58%,腰围为110 cm的患者的RR比69 cm的患者增加了4倍。

同样,糖尿病和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在荟萃分析中进行了评估,该分析包括8项队列研究。

比较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胰腺炎的相对危险度(95%CI)为1.74,这表明糖尿病患者患急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

最近的一项研究基于美国全国再入院数据库(2010-2014)的数据,重点关注住院死亡率、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30天再入院作为主要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胰腺炎补液和营养支持指南更新要点解析(综述)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DiMagno 学者检索并总结了2013 年ACG(美国胃肠病学会)& IAP/APA(国际胰腺协会/ 美国胰腺病学会)发布的指南和2015 年的日本急性胰腺炎修改版指南的相关营养支持和补液疗法等内容。

文章最近发表在Pancreatology 杂志上。

死亡的时机与原因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从总体率的1%~9% 升高到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20%~25%。

导致死亡的关键性决定因素是多器官衰竭和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

1. 在最初2 周内,急性胰腺炎导致的死亡原因主要要归咎于≥ 1 个脏器出现持续性器官衰竭,尤其是多器官衰竭。

(1)器官衰竭指的是发生在肾脏、呼吸或循环脏器系统中,并且Mashall 得分≥ 2 分的病况。

(2)Atlanta 分级修改版界定短暂器官衰竭的时间为≤ 48 h;持续性器官衰竭为>48 h。

(3)40% 急性胰腺炎导致的死亡人数死亡时间将不会超过7 天。

(4)死亡率从不伴发器官衰竭的0%~2.5% 升高到伴发器官衰竭的27%~36%,再到伴发多器官衰竭的47%。

(5)10-15% 的急性胰腺炎将会发展出现多器官衰竭,大部分通常开始于呼吸系统后紧接着肾脏衰竭。

2. 在第2~6 周,因急性胰腺炎死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感染性胰腺(胰周)坏死。

伴发胰腺坏死、不伴发持续性器官衰竭的死亡率为11%;伴发多脏器衰竭、不伴发胰腺坏死的死亡率为22%;两者都伴发的死亡率为43%。

疾病严重性的预测1. ACG 指南指出急性胰腺炎特异性预测评分系统的价值有限,临床医生应该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病人特点(年龄>55 岁;BMI>30 kg/m2);意识状态改变;合并症;出现≥ 2 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标准;血容量相关因素(BUN>20 mg/dl;BUN 渐增;血细胞比容增高;血肌酐增高)和放射学发现(胸腔积液和/ 或肺浸润,胰腺外积液)。

2. 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基于病人风险因素、预后工具和治疗反应监测的「三维评估」系统。

3. 病人风险因素:增龄(>50~80 岁)与出现系统性并发症相关;BMI ≥ 30 kg/m2 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关;合并症是一项重要的病人风险因素,但不能够独立预测更严重的预后。

4. 预测工具:使用全身炎症反应得分>2 分预测重度急性胰腺炎即简单价值又高。

(1)在住院期间,得分≥ 2 分预测死亡率可达7%(敏感性100%、特异性31%);在预测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上,得分<2 分的阴性预测值将近100%。

在预测死亡率上,其阴性预测值高达100%。

(2)注意的是,得分<2 分不能保证必然存活。

持续性(时间≥ 48 h)得分≥ 2 分的预测死亡率为25%(敏感性79%~89%、特异性79%~86%)。

(3)评估治疗反应的方法有全身炎症反应得分、血浆BUN 和肌酐水平。

BUN 水平提高或渐增都预示着死亡率渐增。

治疗反应治疗的关键问题是肠内营养或静脉补液疗法是否能够逆转或者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死亡。

根据2013 年IAP/APA 工作组指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能够降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补液疗法能够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但不能降低胰腺坏死。

营养支持1. 指南推荐:对于急性轻度胰腺炎,当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改善时可开始经口喂养。

低脂饮食与白开水安全无疑。

2.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当出现饥饿感时(通常是8 天左右),开始经口喂养。

3. 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由于其较低感染率得到推荐。

4. 与禁止饮食相比,鼻胃管营养不会降低病人生活质量。

经鼻胃管和经鼻回肠管两者效用性和安全性相当。

5. 近期指南没有推荐关于营养辅助的内容(益生菌、免疫营养如谷氨酰胺和富含纤维的制剂)。

除非其他选择方案是禁食,否则应该避免使用肠外营养。

禁食与肠外营养相比死亡率较高,但不会引起感染。

6. 重症监护:早期肠内营养是治疗危重病人的标准疗法。

研究表示早期使用肠内营养与入院或手术后在使用相比,前者感染率降低(36 h 内:36 h 后)、ICU 或普通住院死亡率降低(48 h 内:48 h 后)。

7. 对于急性胰腺炎,Cochrane 数据库系统回顾和指南指出,肠内营养要优于肠外营养。

(1)肠内营养花费比肠外营养的花费低10 倍,并且可降低感染发生率,机制可能是前者维持了胃肠屏障功能和血糖水平。

(2)Meta 分析汇集的数据表示,对于预测可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出现感染并发症、≥ 2 个脏器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较低。

(3)系统性回顾研究表示,肠内营养在24~48 h 内使用获得的益处最好,具体表现在感染性坏死、器官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上。

静脉补液疗法补液可改善胰腺微血管灌注,故而被认为是一项缓和低血容量休克(常伴随着急性胰腺炎发生)的疗法。

因此,补液可以改善急性胰腺炎的预后。

1. 基于一项单中心临床随机试验,乳酸林格氏液是最初的首选。

(1)ACG 指南推荐,对于所有的病人(不包括肾或心血管功能不全)使用「积极水合」法补液,其初始速度是250~500 ml/h(6~12L/24 h);以降低血浆BUN 水平为目的,对于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病人使用「快速饱和(推注)」法补液。

(2)日本相关指南修正版推荐使用「短时快速」补液方法,即开始滴注速度在150~600 ml/h 以纠正休克和脱水,后在过渡到维持速度130~150 ml/h。

(3)IAP/APA 指南推荐使用目标导向性补液,即起初速度在5~10 ml/kg/h(8~17L/24 h),通常范围在2.5~4.0L/24 h。

直到完成1 个或多个目标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心率<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g;血细胞比容35%~44%;或者尿输出量>0.5~1 ml/kg/h)或者侵入性检查(每搏量或胸内血容量测定)。

2. 在2001 年,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随机试验表示,脓毒症病人在早期治疗窗6 个小时内使用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是这一说法不被一个包括3 个相互关联的RCTs(发表在NEMJ 上)和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 分析的研究支持。

3. 尽管早期目标导向性补液疗法常出现在急性胰腺炎的文献中,但是数据无价值或质量较差,推荐率和补液类型也不明确。

4. 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补液疗法通常在起初24 h 内要输注>5L 的液体,但是起到临床益处的时间可能局限于最初的12 h。

补液量并不总是越多越好。

即使补液总量适当(≥ 4L/24 h), 但是早期更积极的补液将提高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5. 为了模拟积极补液导致的弊端,一位研究人员回顾性研究了风险因素与发生液体潴留预后的关系(在入院后的第一个48 h 内)。

(1)结果表示5 项独立因素可以预测液体潴留:年龄较小、酒精性病因、血细胞压积、血糖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液体潴留中位量是3.2L,随着量的增加,普通住院时间和急性积液、胰腺坏死和持续性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会随之增高。

(2)液体潴留不与死亡率显著相关,但是有其他研究表示,液体潴留可引起腹内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而后两种情况可以增加死亡率和普通/ICU 住院的时间。

(3)2 个急性胰腺炎指南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国际协会基于腹内压力(通过膀胱测量)和器官衰竭来区别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定义:前者是腹内压力持续>12 mmHg;后者是腹内压力>20 mmHg+ 新出现的器官功能不全/ 衰竭。

6. 对于急性胰腺炎尚没有标准补液方案,但是一些研究使用的是目标导向性方法。

(1)密歇根大学描述了一个相关算法图,是改编自作者以往报道的版本。

作者表示他们强调症状后前12 h 以完成补液目的,着重小心年老者或已出现器官衰竭者的补液。

(2)作者推荐对于预测将会出现急性轻度胰腺炎或急性重度胰腺炎的病人使用目标导向性方法对其进行补液。

(3)具体方案为:a. 起初使用乳酸林格氏液;b. 输注速度为5-10 ml/kg/h,直到血液动力学稳定(心率<120bpm、平均动脉压65-85 mmHg、尿量输出>50 ml/h);c. 维持输注速度在3 ml/kg/h;d. 看BUN 水平是否<20 mg/dl 或者渐降,每6 个小时调整补液。

如果BUN 满足条件,则改变维持滴注速度为1.5 ml/kg/h;如果不满足条件,则重新以5-10 ml/kg/h 速度输注,后在调整维持速度为3 ml/kg/h。

7. 静脉推注一直被采纳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和脓毒症/ 休克的疗法,但是,由于其不连续性、量全有或无的特点,推注具有潜在过调目标的弊端。

部分是为了避免此种弊端,密歇根大学算法图表示起初使用快速滴注方法,在概念上此法可以快速转换到维持速度。

另外,IAP/APA 指南也推荐起初速度是5-10 ml/kg/h,并且来自包括少有的几个急性胰腺炎临床随机试验的证据也支持此点。

较高滴注速度(10-15 ml/kg/h vs 5-10 ml/kg/h)的补液疗法可能会导致较差的预后。

8. 根据来自实验和ERCP 术后胰腺炎研究的证据,在急性胰腺炎起初就使用补液疗法是一项具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1)狗模型实验和小鼠实验表示急性胰腺炎之前或期间(尤其是在8 h 内)使用补液疗法能够带来生存益处,但不能防止胰腺炎的发生,而且一旦出现微血管损伤也不能保持胰腺灌注。

(2)两项ERCP 术(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后急性胰腺炎相关研究表示,围手术期静脉较多补液能够缩短普通住院时间,而且可作为一项预测较不严重的ERCP 术后胰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

9. 对于急性胰腺炎,补液的最佳液体类型尚存在争议。

(1)理论上,晶体与胶体溶液存在不同的液体间隙中,分别是血浆+ 肠间隙、血浆;在恢复循环时需要量也不同,分别是大量、少量。

(2)在实验相关的急性胰腺炎中,与高渗盐水或各种胶体如白蛋白、高分子量葡聚糖、新鲜冰冻血浆和纯化的胎牛血红蛋白相比,晶体补液生存率将降低。

(3)急性胰腺炎相关补液的几项临床随机化试验表示乳酸盐林格氏液与正常生理盐水相比,前者能够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而羟乙基淀粉:乳酸林格氏液相比,前者能够降低腹内高压的发生率。

然而,来自更确定性重症监护相关临床随机化试验结果表示胶体(包括人工胶体羟乙基淀粉)与晶体补液相比,前者不会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