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气候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掌握中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 理解中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现象。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3. 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1. 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中国的气温分布的原因。

3. 中国的降水分布的原因。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PPT课件,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为例,分析中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 以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的降水分布为例,分析中国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原因。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的气候现象?教学延伸:1. 让学生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2. 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观测及天气预报的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让学生掌握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了解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气候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2气候复习学案(带中考题最新版,带答案很实用!)

中考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环境2气候复习学案(带中考题最新版,带答案很实用!)

中国的气候复习学案【复习目标】能够读图说出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以及温度带的分布。

1.运用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

2.能够读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以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复习重难点】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难点:我国气候的成因分析复习学案一、构建知识网络,把握整体气温: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及温度带降水:时空分布及干湿地区的划分气候气候 1.复杂多样(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2.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3.雨热同期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二、自主复习、梳理知识复习任务一:我国气温、降水分布及特点复习P32—P39页内容,结合各种地图明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1)空间分布:由南向北,气温逐渐。

(2)时间分布: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2.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

东部季风区自北向南分布着5个温度带即:、、、、。

3.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1)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空间分布:总体趋势是;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南多北少。

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干湿地区并注意其分界线。

A B C D复习任务二:气候特征:自主复习P39-P41,结合课本地图和材料,学会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2)(3)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除地区外,习惯上以---- ---- 、为界。

3.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带来的。

雨带移动规律结论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由此可知:由北向南,我国雨季越来越6月,长江中下游进入雨季长,降水量越来越多→河流汛期增长,7、8月,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水量增大。

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复习诊断: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名称 AB C DE复习任务三:特殊天气:自主复习P42—P45页,运用地图并结合阅读材料,明确特殊天气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1.长江中下游地区两种特殊的天气:夏初(6月)----_____________; 7、8月-----___________2.气象灾害:(1)天气灾害:______________等(2)气候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影响最大)复习诊断1.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B. 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C. 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D. 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2.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A.横断山脉B.天山—阴山一线C.巫山—雪峰山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3.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5.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的耕地以()A.水田为主B.旱地为主 C.林地为主 D.草地为主6.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福建省属于( )A. 暖温带、湿润地区B. 亚热带、湿润地区C. 亚热带、半湿润地区D.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我国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9-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学案

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9-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学案

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通过实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阶梯的分布和特点。

(3)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知道我的主要干湿地区。

(4)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5)让学生认识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的关键和重点,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对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6)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7)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8)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同气候的关系。

复习重点:(1)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3)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4)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湖泊的不同特征,黄河的治理,了解长江河源基本概况,形成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5)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6)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活中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复习难点:(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

(2)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3)我国地形、气候与河流分布及相关水文特征的关系,中游黄土高原的环境保护,形成根据长江特征寻求开发治理措施的能力。

(4)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对土地基本国策的认识。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复习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复习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题:中国的气候复习课授课教师:课程标准: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2)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800mm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3)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4)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5)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特殊天气的复习,认识其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2)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3)知道我国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的典型性及其表现。

2、教学难点:(1)运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

(2)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学情分析:本节课为复习课。

针对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和中国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

具备了解气候相应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之前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直观,授课时应多举例,多以实图展示,增强学生印象。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达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最佳效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的2 分钟铃演讲导入,提出问题,我国种油菜的地方很多,但各地开花时间不同,原因是什么?讲授新课:壱、自主学习:1、读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学案引言: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和变化规律。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对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天气、进行农业生产以及制定环境保护政策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进行复习,包括气候带分布、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等方面。

一、气候带分布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其气候受到亚洲季风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的不同,中国可以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1. 寒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边缘地带,如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这一气候带具有严寒干燥的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2. 温带:位于寒温带以南,包括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这一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3. 暖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台湾地区。

这一气候带夏季炎热湿润,冬季温暖而潮湿。

4. 热带: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省南部,具有炎热湿润的特点,全年温暖潮湿。

二、主要气候类型根据气候因素的不同影响,中国的气候可以划分为严寒气候、温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1. 严寒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稍短而凉爽。

该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限制。

2. 温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

四季分明,夏季热而湿润,冬季寒冷而干燥。

该气候类型适宜农田和森林资源的开发。

3.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全年温暖潮湿,降雨量充沛。

该气候类型适宜水稻等作物的种植。

4.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和台湾地区,炎热潮湿,降雨集中在夏季。

该气候类型适宜热带作物的种植。

5. 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气温较低,日温差大。

该气候类型适宜高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三、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差异明显。

1. 北方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降雨较少。

丰收季节阳光充足,适宜农业生产。

我国气候初中教案

我国气候初中教案

我国气候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能够分析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及其对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

2.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PPT课件。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气候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20分钟)1. 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如:大陆性气候、季风气候等。

2. 分析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如:地理位置、地形、海陆分布等。

3. 讲解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4.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 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提出课后作业,如:调查家乡的气候特点,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PPT课件等教学辅助材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素养。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掌握不够扎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电子备课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电子备课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学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及对气候、河流和社会生产的影响。

2、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

3、知道我国的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4、知道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以及黄河和长江的地理概况、开发和治理情况。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识图、记图,逐步培养学生在地图中提取信息,对比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二、考点、热点分析结合近几年中考题,本章主要有以下考查特点:1、以“沿北纬32度线中国地势剖面图”,考查我国的地势特征及优越性,各级阶梯的分布状况,是中考的常见形式。

2、主要山脉、地形区名称、分布特征,多以读图题和选择题形式来考查。

3、多用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或城市降水柱状图等,考查我国冬夏气温、降水特点及成因。

4、联系生活实际或新闻时事材料,考查我国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气象灾害等知识。

5、利用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和长江、黄河水系图,考查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用图文材料考查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三、学习方法指导1、图文结合——本专题的内容,要求识记的知识比较多,记忆起来难度较大,而且很多知识点要求学生落实到地图上,能在地图中找到他们准确的位置。

所以,背诵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可采用以文释图、以图忆文的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先读图,再忆图,后默图。

比如:中国的山脉、各种地形区、黄河长江水系图等,我们可以先在地图中找出并记住位置,然后通过动手绘制地图或填空白地图的形式进行自我检查并加以巩固。

2、联系法——本专题的很多内容之间体现着个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比如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我国的地形可以影响气候、河流的流向、河流的水能资源,气候又可以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所以,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学会用联系法来复习。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概况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我国地理位置;(2)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3)总结我国气候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的兴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我国地理位置及特点;2.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难点:1. 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成因;2. 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在哪里吗?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 引导学生回答: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所以气候类型多样。

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干旱气候等。

2. 展示地图:让学生观察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3. 分析: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广东省等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等地,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等地,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等地,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等地。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我国气候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类型多样:由于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类型非常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季风气候明显。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大陆性特征明显: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表现出明显的大陆性特征。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气候等。

2. 分析:我国气候特点的成因与地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如季风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大陆性特征明显的成因主要是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中考地理复习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教案

中考地理复习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灾害教案

(4)寒潮,是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现象的过程.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是寒潮对我国青藏高原、云南南部以及海南和台湾地区影响较小.原因是地势高或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地质灾害:(1)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地面震动,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强,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2)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3)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对森林、农田、道路、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4)火山喷发,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物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危害性很大,造成生命财产等损失.(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学生通过读图2.48和图2.49,说出我国洪涝、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台风从低纬度海洋浸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致消失,所以分布在东南沿海.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少,但是人口集中,工农业用水量大尤其是春季降水少,所以容易引发旱灾.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我国降水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来自东南部辽阔的海洋,带来大量降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地形坡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西藏等.低频率的稀性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南方地区.(三)防灾减灾1.我国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面对灾害我国做了哪些防灾减灾的工作?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本P58~P59,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我国在多方面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通过遥感卫星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在西北和北方地区为防御风沙灾害营造了防护林;建设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在灾害发生时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这些都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2.学生讨论:当灾害来临时,要怎样做,才可以有效避灾?①洪水应急措施: 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和山丘等, 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被倒塌电杆上的电线击中.②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③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④大雾和沙尘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尘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三、课堂小结灾难来临时,我们首先要冷静沉着、迅速有序地撤离,自我救护时要沉着应对.虽然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痛苦,但人们相互救助的温情可以减轻灾区人们的伤痛.1 / 1。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资源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资源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气候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气候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和科学合理的利用方法,同时掌握相关地理术语和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2.基于气候资源规律,掌握其科学利用方法。

3.探索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要使学生理解各种气候因素的相互作用,并能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气候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同时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幻灯片展示、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内容1.我国气候资源分布概况我国气候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麦凯尔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五种。

其中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广泛、地域最广,占中国总面积的51.1%。

2.我国气候资源的特点我国气候资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气温差异大:我国南北地区气温差异大,尤其是冬季南北温差更是明显。

(2)季节变化规律强烈:夏季各地降水量明显,夏雨范围广;而冬季各地降雪,甚至形成暴雪。

(3)气候带状分布:我国可以明显地区分为北亚寒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温带东部湿润区、南亚热带、赤道热带五个气候带。

(4)气候多样:上面已经提到了五种主要气候类型,各种气候类型交错分布,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气候多样性。

3.科学利用气候资源对于如此丰富的气候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1)多样化经济发展:因为我国气候资源分布广泛,可以采取多样化、跨区域的经济发展策略。

(2)合理利用能源:我国的气候能源资源丰富,可以通过清洁能源利用降低污染。

(3)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区域制定合理土地规划,控制土地利用强烈的聚集现象,减缓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初中中国气候的教案

初中中国气候的教案

初中中国气候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使学生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 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课件或黑板。

3. 地图或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位置和地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介绍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等。

2. 讲解每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如气温、降水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三、季风气候(1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季风气候吗?2. 讲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如季节性风向变化、降水集中在夏季等。

3. 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水资源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干旱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强调季风气候对我国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2. 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季风气候对我国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掌握了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结合地图和地球仪,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在作业布置方面,通过绘制气候分布图和撰写短文,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

中国的气候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使学生理解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增强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 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

2.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图。

2. 气候类型图片。

3. 气候现象产生原因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位置和地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气候吗?气候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a.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b.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少雨。

c.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e. 高原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地图和气候特点,分析一下这些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吗?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讲解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a. 纬度位置: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导致气温差异。

b. 海陆位置: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导致气温和降水差异。

c. 地形:山脉的阻挡和海拔高度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d. 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加剧了气候变化。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吗?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 高温多雨的气候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b. 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茶树生长。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举例说明气候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吗?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气候现象产生的原因、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 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复习教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教案

《中国的气候》复习教案复习目标: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复习方法:读图分析法一、天气预报图的认识1、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雨区①是地球大气的卫星图像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②作用:显示云雨区域以及一些自然灾害(暴雨、台风等)的位置,发布。

2、城市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阴晴,气温,风力,风向。

二、中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思考:1、分析:北京七月:℃而海口七月:℃一月:-℃一月:℃北京与海口冬季气温差别极大而夏季气温差别很小的原因。

2、为什么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3、为什么吐鲁番在夏季气温很高降水稀少地形闭封三、中国温度带分析:四、中国降水时,地区差异分析1、降水量的地区差异:①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东南有余而西北不足)②重要等降水量线:800mm 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400mm 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③产生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海洋暖温水汽,降水多。

西北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④几个重要地区降水差异分析:a、迎风坡降水多:辽东半岛,山东半球,台湾岛,海南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天山北麓b、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降水比周围地区更少:地形封闭,水汽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①季节变化特点:a、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两季多;b、南方雨季早,结束晚,雨季长;(夏季风的推移)北方雨季晚,结束早,雨季短。

②降水季节变化的原因:夏季风的进退决定了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规律: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南雨季)6~7月:江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华北,东北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③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大:a、特点: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然环境⽓候复习教案⽓候(第1课时)教学⽬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温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温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

教学准备视频、地图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候是构成⾃然环境的重要要素,那么反映⽓候的要素⼜有哪些?(换名话说,我们要说明⼀个地区的⽓候特点往往从哪些⽅⾯来描述)——⽓温与降⽔影响⽓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纬度、海陆、地形——纬度因素最重要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造成我国南北存在温差,但还存在着冬夏差异通过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景观来体会。

⼆、新授:⽓温(⼀)我国冬夏⽓温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1、阅读图2.13我国1⽉平均⽓温图(1)在图中找出我国冬季⽓温最低的地⽅?(2 )在图中读出漠河与海⼝的⼀⽉平均⽓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地温差。

(3)在图中找到并⽤笔描出0度等温线(对照地图册P10~11页的地形图与⼀⽉平均⽓温图),对河流有什么影响?(4)总结:我国1⽉平均⽓温分布有何规律?2、阅读图2.14我国7⽉平均⽓温图(1)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的⽓温,计算漠河与海⼝的⽓温差,并与1⽉温差⽐较。

(2)全国⼤多数地⽅(青藏⾼原除外)夏季⽓温普遍达到多少度?(3)找出我国夏季⽓温最低处在哪⾥?为什么?3、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我国夏季⽓温最热的地⽅和冬季⽓温最冷的地⽅,并分析原因总结:我国冬季南北⽓温相差很⼤,夏季除青藏⾼原等地区外,全国⼤部分地区普遍⾼温。

影响我国⽓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举例读“上海、⼴州、北京三城市⽓温和降⽔分布图”,回答:(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温年较差最⼤的是,最⼩的是。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中考地理第九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复习教案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考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教师让学生先进行
一、基础知识梳理
内容
提出问题:我们复习中国的气候,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知识网络)
二、典型例题,映射知识点:
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复习一总目标
课件展示复习总目标
1、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2、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课本32 页)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P34 和35 页表格)
4、我国降水的空间、时间分布特点(P35 和36 页)
5、我国干湿地区划分(P37 图2-27)
6、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P38 图2-28)
课后评测练习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和我国温度带。

教学准备视频、地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气候是构成自然环境的重要要素,那么反映气候的要素又有哪些?(换名话说,我们要说明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往往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气温与降水
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纬度、海陆、地形
——纬度因素最重要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广,造成我国南北存在温差,但还存在着冬夏差异
通过图2.12春节期间南北两个城市的节日景观来体会。

二、新授:气温
(一)我国冬夏气温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1、阅读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2 )在图中读出漠河与海口的一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计算两地温差。

(3)在图中找到并用笔描出0度等温线(对照地图册P10~11页的地形图与一月平均气温图),对河流有什么影响?
(4)总结: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有何规律?
2、阅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
(1)在图中找出漠河与海口的气温,计算漠河与海口的气温差,并与1月温差比较。

(2)全国大多数地方(青藏高原除外)夏季气温普遍达到多少度?
(3)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处在哪里?为什么?
3、阅读课本32页的“阅读材料”结合地图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热的地方和冬季气温最冷
的地方,并分析原因
总结: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举例读“上海、广州、北京三城市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 B C
(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根据活动温的多少,我国可以划分为自北向南的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阅读32页图2.17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1)找出5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的名称,记住他们的位置。

(2)找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说说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讨论分析课本33页活动。

三、小结: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四、反馈巩固
1、由于我国南北跨越广,我国南北存在温度差异。

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为:温冷,南北温差。

3、一月气温分布图中的0℃等温线大致经过至线。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全国普遍。

气温最高值出现
在,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5、根据气温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我国共划分为自南向北的五个温度带
与。

气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降水量地图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提纲
((1)海陆位置影响降水的多少,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四类干湿地区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
读课本图2.18,
1、用红笔画出800MM等降水量线,此线大体与中国1月等温线一致。

2、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毫米以上,西北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下。

3、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为。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降水最少的是。

【降水的地区(时间)分布】
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学生分析讨论)
【四类干湿地区】
1、干湿地区划分依据:。

2、读课本图P36图2.22
(1)做填充图册P17第五题
(2)写出下列地区所在干湿地区的类型。

漠河:区,
南京:区,
北京: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华北平原:区,
天山:区、此处降水为雨。

(3)干湿地区与植被类型。

森林生长在区,
森林草原在区,草原在区,干旱区只有。

(4)干湿地区与农业生产。

湿润区可以发展农业,半湿润区可以发展
农业,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只可以发展业。

(5)干湿地区与人民主食。

南方湿润地区人们的主食是,北方半湿润地区人们的主食为。

(6)干湿地区与民居。

斜顶屋分布在区和区,平顶屋分布在区和区。

吐鲁番的葡萄干是在房里晾干的。

窑洞是地区的人们利用本地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的特点建造的民居,具有防寒保暖的优点。

三、当堂检测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 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
C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 由东向西递减
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B 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C 我国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D 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3、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 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
B 台北、武汉、乌鲁木齐、兰州
C 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 广州、上海、拉萨、乌鲁木齐
4、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
A 台湾火烧寮
B 黑龙江漠河
C 吐鲁番盆地
D 西藏拉萨
5、我国北方半湿润区的农业类型为()
A、水田
B、旱地
C、畜牧业
D、渔业
6、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干旱区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7.我国水稻集中分布在()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高原
D.西北地区
8、下列有关我们生活所在地南京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亚热带、湿润区
B、是水田农业区
C、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
D、传统民居为斜顶屋
气候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难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准备季风变化图,视频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本地南京的气候特点,也可让外地学生(黑龙江)说出他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比一比)要求学生读图2.24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25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示意图来分析讨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议一议)让学生阅读分析图2.24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完成39页活动
(看一看)要求学生读“我国的季风区图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小组讨论)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至以什么山脉为界?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降水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后,教师再利用课件演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展示厦门市降水柱状图和乌鲁木齐降水柱状图加以印证。

(想一想)
1.课件展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从图上可以看出,季风区内哪几个月降水量较多?哪几个月气温较高?这种降雨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
产有什么好处?
2.课件展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图,设问:两地处在大体相同的纬度位置上,但是气候差别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3.课件展示表2.3,中国与世界上其它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归纳季风对我国气温的影响。

(理一理)阅读课外短文“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与影响”,分析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区域,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查一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我国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资料,从灾害发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