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模型构建
公共政策决策模型构建
公共政策决策模型构建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推动社会发展而采取的行动方案。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过程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平衡和权衡,因此需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来引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公共政策决策模型的构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
理论方面,首先需要确定政策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明确政策的宗旨和意义。
其次,需要对政策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了解问题的实质和根源,明确政策的需求和动力。
再次,需要进行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和权衡,明确各方利益的关系和诉求,确保政策决策的公正和平衡。
最后,需要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政策的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通过上述步骤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形成科学有效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型。
实践方面,公共政策决策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到特定的政策背景和具体的决策环境。
首先,需要了解政策背景和政策环境,分析政府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条件,了解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其次,需要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分析,明确政策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
再次,需要建立政策决策的参与机制和决策程序,确保政策决策的透明和民主。
最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反馈,为后续政策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公共政策决策模型的构建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
首先,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将政策问题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分析和理解其中的各种相互作用和关联。
其次,需要运用利益分析的方法,明确各方利益和诉求,避免利益冲突和失衡。
再次,需要运用情景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决策情景和政策选择的可能性和后果。
最后,需要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研究政策决策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公共政策决策模型的构建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首先,需要建立多元参与的机制和平台,鼓励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建言献策。
其次,需要加强政策决策的透明和公正,防止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
再次,需要加强政策决策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和改进政策的执行效果。
公共政策领域中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公共政策领域中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第一章引言公共政策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管理手段,政策评估是衡量政策成效的关键环节。
政策评估模型是政策评估的重要工具。
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和应用对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政策评估模型的概念入手,探讨公共政策领域中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第二章政策评估模型的概念政策评估模型是一种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估的框架和工具。
政策评估模型可以衡量政策的目标实现情况,评估政策的过程、效果以及改进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政策评估模型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种类型。
宏观模型主要从政策领域全局的角度来考察政策实施的成效,如投资回报率分析、财务评估等;微观模型则从个案的角度出发,以小规模样本的分析为依据,如随机对照实验、纵向研究等。
政策评估模型不同于决策评估模型,后者是对选项方案制定和选择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目标设定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需要明确政策的目标,考虑到目标的特征和政策的复杂性,需要将目标设定为采用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明确保持一致性)定义,以便后续的评估分析。
3.2 变量建模政策评估模型需要对研究对象建立定量的变量,如类别、指标等。
通常而言,一个政策评估模型可以涉及多个变量,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需要考虑到变量的数量、影响力和可度量性。
3.3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评估模型构建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选择可靠的数据源,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3.4 统计分析和评估在政策评估模型构建的最后一步,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应用到实际情况中,并进行分析和评估。
政策评估模型的应用需要考虑到方法论的合理性和实际性,评估结果需要具有可信度和有效性。
第四章政策评估模型的应用政策评估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对政策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估和优化,以满足公众需求和政策目标。
政策评估模型的应用可涉及以下方面:4.1 政策修订政策评估模型能够为政策修订和调整提供决策参考,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政策评估模型发现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瓶颈和困难,进而进行相应的修订和调整。
公共政策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研究
公共政策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公共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和调控的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措施,旨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而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又包括利益群体、社会需求等方面。
因此,建立公共政策影响因素的模型,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宏观环境因素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前提是宏观环境稳定和支持。
宏观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对公共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国际经济的波动、重大灾害等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在建立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模型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政策与宏观环境的适应性、协调性以及局限性,将它们有效地纳入公共政策的设计与规划中。
二、利益群体与公众需求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利益群体和公众需求。
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各层次的利益需求,使得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加平衡和稳定。
因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反映公众的需求和利益,使得政策更加符合实际需要和生产生活的实际诉求。
三、政策设计与实施过程政策设计过程是政策达成和公共利益协调的过程。
政策实施过程则是政策落实和最终效果的过程。
政策设计和实施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度设计和执行机制的完善和有效性。
在这个环节,完善的政策制定和监管机制对公共政策的执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政策效果的监测与评估政策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也是影响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监测和评估政策效果可以让政府从政策实际效果出发对政策进行适时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
因此,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建立科学标准和特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政策的推广和实施非常重要。
五、具体政策实施领域不同的政策领域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经济政策领域,宏观经济状况、经济结构、政策导向和制定方式等因素可以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效果。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博弈论是一门研究决策者在相互作用时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其在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公共政策制定也是一个博弈过程。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态度,并考虑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政策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博弈论分析。
一、博弈论基础博弈论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决策互动的学科。
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是“策略”,即参与者面对可能的情境所采取的行动方案。
每个加入者都是独立的,即没有一个加入者的行动会影响另一个人的选择。
博弈论常用的模型是“囚徒困境”,这个模型通过两个囚犯被捕时分别选择认罪或不认罪向读者展示了合作的益处以及依赖于自我利益的负面影响。
这个模型揭示了协作和自利之间的冲突,是博弈论研究的基石。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相互作用的行为者也面临这样的决策。
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政策利益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利益相关方。
这种复杂的互动需要局部和全局的博弈论分析。
二、博弈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应用政策制定通常意味着确定一个特定政策的最佳途径。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不同部门或团体的利益可能会发生冲突,进而导致不同意见的碰撞。
博弈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以了解这些冲突和不公平的因素,并帮助他们制定最佳决策。
1.博弈论强调合作博弈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当参与者的利益相互补充时,他们将倾向于合作。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合作是必要的。
例如,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上,社会各层次互相合作,可以集中资源解决问题。
政府和居民之间也需要合作,以确保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各方的利益是有益的。
2.博弈论强调分配博弈论还需要考虑收益的分配。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和权益的分配问题,以寻找最佳平衡点,以保障各方利益。
例如,当政府考虑能源政策时,不同的能源供应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政权将需要考虑如何在支持一种能源的同时,尊重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利益。
3.博弈论强调信任博弈论强调的另一个概念是“信任”。
第三章 政策分析模型和方法
二、精英模型
1、精英模型的理论来源:古典精英理论 2、基本观点:(1)社会分化成有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价值是 精英们决定的 (2)少数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并不是多数的被统治者 的代表。 (3)从非精英向精英的流动过程一定是缓慢而持续的, 以维护社会稳定并避免爆发革命。 (4)在基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精英集团的看法 是一致的,并且致力于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精英们的 主流价值观 (6)活跃的精英们很少会受到冷漠的大众的影响。
一、理性模型及其批评者 1、广博理性模型:理性的决策者能够是始终能够坚持理性 化活动,在决策时能够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最优方 案,谋求自身的最大的社会利益。——”花最少的代价, 得到最大的成果“。(p49) 要点:(1)一个既定问题 (2)清楚目标、价值和要点 (3)列出所有备选方案 (4)预测执行该方案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5)比较优劣排序 (6)正确地选择最能达到目标的备选方案 面临的障碍:决策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的;人的理性是有 限的;人获得知识的能力有限;决策者往往存在着价值冲 突;决策者受到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的限制等。
第三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方法 第一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模型
在公共政策科学中,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的核心,是 分析的基础。公共政策分析的过程就是不断使用模型的过 程。公共政策分析中经常使用的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 理性模型 精英模型 团体模型 系统模型 过程模型 制度模型 公共选择模型 博弈论模型 垃圾桶模型
斯卡尔菲丝和那库尔斯该怎么办呢?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 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按照亚当· 斯密 的理论,每一个人都是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他们选择坦白交代是最佳 策略。因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监禁———3个月,但前提 是同伙抵赖,显然要比自己抵赖要坐10年牢好。这种策略是损人利己 的策略。不仅如此,坦白还有更多的好处。如果对方坦白了而自己抵 赖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划算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是 应该选择坦白交代,即使两人同时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总比被判 10年好吧。所以,两人合理的选择是坦白,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 (抵赖)和结局(被判1年刑)就不会出现。 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 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 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 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局中人 (也称当事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组合构成。没有人会主动改变自 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囚徒的两难选择”有着广泛而 深刻的意义。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模型
❖
❖ 第二个大题目涉及到集体行动的严重程度,联盟内 的协调问题以及他们能够克服不协调困扰的条件, 等等。
❖ 第三个领域涉及到一段时间的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以 及影响因素。其中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从新生转 换到成熟的子系统过程中分界线事件的作用。
❖ (一)“政策网络”理论的简要脉络
❖ “政策网络”一词最早出现在《权力与财富 之间》(1977) 一书中。作者卡赞斯坦( P. Katzenstein) 在比较有关外国经济政策制定 过程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并不会将强制力 强加给非国家行动者,反之会寻求其合作并建 立一个相互依赖关系。”
❖ 在西方政治学和政府研究中, 有两个主要方法:
❖ 简而言之:政策网络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 介于个体行动和宏观结构之间的个人、组织 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
❖ (二)“政策网络”的涵义与特征
❖ 几个有代表性的概念的概念:
❖ 休·米勒( Hugh ler) 指出,政策网络是反复出现 的社会关系,但这种关系比照制度化的社会关系而言 是非正式化的、有限制的。
❖ 4 、支持联盟的概念作为一种工具能被用来 把来自于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的大量行动者 聚合成许多可管理的单元
❖ 5 、把信仰系统和公共政策概括为一系列的 目标,对问题及其原因的觉察和被组合成为 多层政策的偏好
❖ 6 、在努力实现联盟信仰系统的过程中,联 盟寻找控制政府部门和其他类型的组织,以 改变人们的行为和问题的环境
❖ 理论基点:
❖ (1)在政策领域的政策共同体中,利益集团 是有组织的。在支持联盟框架的典型模型指 有2-4个有共同价值和信仰的支持联盟形成了 一个特有的政策领域。因此支持联盟一般是 比较稳定的,因为各个集团走到一起,不仅 是共同利益的趋使,也是共同知识和信仰使 然。这些集团以他们的共同价值和信仰为基 础加入政策辩论,对解决方案进行竞争和妥 协。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alysis)
类别分析法是一种用以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形势的方法。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例如我们可将失业问题具体划分成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三种类型。而逻辑归类正相反,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1)主张(Claim),立论者意图要诉求的目的或是企图合理化的论证结论,要回答类似“我们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2)论据资料(Data),即任何研究或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或信息,要回答类似“我们拥有哪些证据”的问题。
(3)正当理由(Warrant),它是连接根据与结论的桥梁,要回答类似“从起点到目的应该采取怎样的路径”的问题,以保证主张的合理化。
认知图,是指将“想法”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它是以个体建构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它通常用来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12.思维导图(Mind Maps)与认知图 (Cognitive Maps)
思维导图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人巴赞(T.Buzan)所创造。它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便于决策者思考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解答
完全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有一致的价值判断
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具备完备知识、信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 果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 好。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 耗。
有限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又称满意性公共决策他是由西蒙首 先提出的决策模型。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 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 政人。 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受到多方 面因素的制约,经常处于变动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征。 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能是有限的,其决策行 为往往会受其心理因素的一定制约,他们不可能也不奢 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传统制度模型与现代制度模型
根据分析内容中政治制度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分 析模型分为传统制度模型和现代制度模型。 传统制度模型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属性,以及制度如 何使个人行为变得更好,其重点在于制度的规范性导 向,以及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力。 传统制度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一定政治制度下以 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权力机构活动的产物,一切公共政 策必然都由政府制定和执行,非政府政治因素对政策 形成过程的影响包含在政府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中。 传统制度分析途径停留在政府制度结构和功能层面 上,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一、制度模型
按照政治学的观点,制度模型的核心观点是:政策 分析主要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分析。公共政策与政府 制度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它是一定社会政治制度 下的产物,一项政策只有被政府制度体系内的机构 采纳、执行和实施后才能成为公共政策。 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征:合法性— —法律规定、普遍性——全体成员、强制性。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方法
(4)汇集假设:对前面各个阶段所提出的各种假设和方案进行汇集。要对最重要和最不确定的假设进行汇集,通过优选得到一个可能为多数利害关系人可以接受的假设。
(5)综合假设:对前面各个阶段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能够解决政策问题的综合方法。政策问题分析者要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综合衡量利害关系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最终提出可行的、可接受的结论。
认知图,是指将“想法”作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起来。它是以个体建构理论为基础而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它通常用来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1)实质维度(Substantive)——问题是什么(what?)
故意造成的/疏忽造成的:问题是由于失误而导致的还是由于未能做成而导致的?
态度/行为:有必要改变态度或行为吗?
目的/手段:问题是由某种刺激导致的还是仅仅是刺激的征兆?
主动的/被动的:问题来自主动的威胁还是来自于愤怒?
明显的/无形的:问题是否被伪装了?
(1)主张(Claim),立论者意图要诉求的目的或是企图合理化的论证结论,要回答类似“我们将向何处去”的问题。
(2)论据资料(Data),即任何研究或推断由之开始的材料或信息,要回答类似“我们拥有哪些证据”的问题。
(3)正当理由(Warrant),它是连接根据与结论的桥梁,要回答类似“从起点到目的应该采取怎样的路径”的问题,以保证主张的合理化。
主要的/次要的:问题的排列是否具有优先性?
价值的违背:问题背离价值的程度?
正当的价值/不正当的价值:并非所有的价值都是正当的。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指用于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效果的框架或方法。
通过采用模型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可以系统地识别问题、评估政策选择和预测政策结果,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1. 杜宾分析模型(Dobbin's Model)杜宾分析模型是美国学者埃弗里特·佐里宾(Everett M. Roger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该模型包括问题定义、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环节,强调政策过程的连贯性和反馈机制。
它要求政策制定者从问题源头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并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政策循环模型(Policy Cycle Model)3. 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Stakeholder Analysis)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着重考虑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和权力关系。
该模型认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识别和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目标和影响力,以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出权衡和取舍。
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能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规范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行动,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
4.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成本与效益。
该模型比较政策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并通过将这些成本与效益以货币形式进行财务评估和比较,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政策选择。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助于评估政策的经济可行性、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确保政策的经济效果最大化。
5. 实验设计模型(Experimental Design Model)实验设计模型主要用于评估特定政策措施的效果和成效。
该模型通常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将政策实施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推断政策效果。
实验设计模型在政策评估中能够提供较为客观和可靠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制定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
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
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
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三)评价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
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
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
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公共政策制定 中利益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赵 宇
(z q 共重 庆市 委 党校 公共 管理 学教 研部 , 重庆 4 0 4 ) 0 0 1
摘要 : 随着我 国社会结构 和经济结 构的转 型 , 利益关 系变得 更为复杂 , 社会 利益矛盾也 日益凸显 , 给现代政府 制定公共政策带来 了极 大的挑 战 。 根据 马克思 主义利益 矛盾理论 , 同利益 、 共 价值底线 、 的规则是解决利益矛 合理
有通过对社会劳 动产 品的 占有和享有才能实现 ,社会
以承受或能够认 可 阈值 的下限 .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 定 的期 望 目标 的最低 目标和基 本要求 。根据是否触 及
利益底线 的标 准 ,利益矛盾可以划分 为可解决 的利 益
主 体 与 社 会 劳 动 产 品 的这 种 对 立 统 一 关 系 就 是 利 益 ”] l 1 。这段 论述 , 对于我们解 决利益 矛盾问题有 以下
收 稿 日期 :0 l0 3 2 1_ 5
作者简 介 : 宇(9 7 )男, 东泰安人 , 重庆市委 党校硕士研究 生, 赵 18- , 山 中共 主要从事城 市管理研 究。
55
矛 盾和 不可 解决 的利 益矛 盾 。如果 利益矛 盾 已经触 及 到一 方 的利益 底线 ,而 另外一 方 没有采 取妥 协性
第二 ,社会 主体维持 自身 的生存 和发展 的需 要 . 决 定了利 益底 线是影响利益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利
益底线指 在社会 、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 价还价时可
畴, 利益 是“ 社会 化的需要 , 是人通 过一定 的社会关 系
表现 出来 的需要 。 社会 主体维持 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 只
一
三个启不: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与实践
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公众利益、经济发展、
政治分歧等多个方面。
为了制定出有效的政策,需要理论指导和
实践经验的支持。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
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体系包括各种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政
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使
政策制定者能够从理论上分析政策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方案。
1.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
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包括问题定义、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
策评估四个环节。
问题定义阶段需要确定政策的目的、范围和影
响范围,政策制定阶段需要确定政策内容、执行机构和执行方案,政策实施阶段需要落实具体措施、监测成效和调整政策,政策评
估阶段需要对政策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估、反馈和改进。
2.政策制定的理论工具
政策制定的理论工具包括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时间管理等。
这些工具帮助政策制定者系
统地评估政策的成本、风险、利益和影响,并制定出可行的政策方案。
3.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
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包括传统模型、阶级分析模型、制度分析模型、利益集团模型和......。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析
5、建立政策议程的障碍因素
(1)政治原则的偏离 (2)价值体系的排斥 (3)政府体系的封闭 (4)承受能力的不足 (5)表达方式的失当
6、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2)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模型 (3)中国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式
(1)科布的政策议程建立模型
①外在创始型(Outside Initiation Model) ②政治动员型(Mobilization Model) ③内在创始型(Inside Initiation Model)
(3)政府及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主动。 (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
3、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1)公民个人的作用 (2)利益团体的作用 (3)政治领袖的作用 (4)政府体制的作用 (5)大众传媒的作用 (6)问题自身的作用
4、政策议程建立的触发机制
(1)政治领导(political leadership) (2)危机事件(crisis event) (3)抗议活动(protest activity) (4)传媒曝光(media reportage)
(2)金登的多源流分析框架
政府议程比公众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 策问题进行界定或陈述的阶段。问题经过一定的描 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 决的时候,公众议程就转为政府议程。
2、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人主动,政府只 是有限介入。
(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团 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
第六讲公共政策问题构建分 析
拉斯维尔的七阶段分析框架
情报(intelligence) 提议(Promotion) 规定(Prescription ) 合法化(Invocation) 应用(Application) 终止(Termination) 评估(Appraisal)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现代制度模型
制度模型的评价(分析政治性较强的公共政策)
政治制度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因果制约关系是相对的。 (自然、经济等制约亦影响) 政治制度与国家权力机构对政策制定的制约和影响,很 难用确凿翔实的调研信息资料进行准确的说明。
制度模型虽然能够揭示出不同政治制度下政策制定的不
同机制,但是无法指出哪种制度下制定的政策更有功效。 (民主与专制)
鉴于制度模型的局限性,因而在采用制度模型进行公共
政策分析研究时,要注意不可将政治制度对公共政策的 制约影响关系普遍化和绝对化。
二、精英模型
精英理论是政府权力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政策分析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托马斯· 戴 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一书中对精英理论的基 本观点做了如下概括: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 人,少数人掌握社会价值的分配权,多数人参 与不了公共政策的决定。 2、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 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地 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第一,模型用团体冲突及冲突的均衡来描述社会政 治活动,说明了政策问题产生及政府议程形成的途 径及方式。 第二,模型有助于人们认清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特 点。 缺陷:过分扩大团体的作用,反映的是占支配地位 的利益团体的利益,而不是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
第二节 围绕“理性”探索的模型
“理性”与公共政策的内容及决策过程密切 相关。围绕公共政策能否达到理性,怎样达到理 性,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开拓了新的分析 方法,建立分析模型。 围绕理性问题建立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包括 理性模型、渐进模型以及混合扫描模型。
传统制度模型与现代制度模型
根据分析内容中政治制度的不同特征可以将分 析模型分为传统制度模型和现代制度模型。 传统制度模型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属性,以及制度如 何使个人行为变得更好,其重点在于制度的规范性导 向,以及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力。 传统制度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一定政治制度下以 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权力机构活动的产物,一切公共政 策必然都由政府制定和执行,非政府政治因素对政策 形成过程的影响包含在政府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之中。 传统制度分析途径停留在政府制度结构和功能层面 上,并没有系统地探讨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一个理论框架
公共政策文本分析一个理论框架一、本文概述公共政策文本分析,作为政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对政策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揭示政策背后的价值取向、利益分配和社会关系。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为公共政策文本分析提供一套系统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首先梳理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明确其研究意义和价值。
接着,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政策过程理论、话语分析理论、文本挖掘技术等,为构建理论框架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一个包括政策文本解读、政策议程设置、政策制定与执行、政策评估与反馈等环节的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理论框架,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理论框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公共政策文本分析提供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公共政策制定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政策文本,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基础公共政策文本分析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政策研究、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这些学科的交汇处,我们可以找到对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
政策研究领域提供了对政策文本的基本理解,即政策文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们是政策制定者意图、社会需求和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政策文本分析需要关注文本背后的政策制定过程、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政策目标的实现路径。
语言学领域的理论为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
文本语言学、语义学和话语分析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策文本中的语言特征、话语结构和意义构建。
通过对政策文本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等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偏见。
再者,社会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强调了政策文本与社会结构及政治权力的关系。
政策文本不仅是政策传播的媒介,也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体现。
分析政策文本时,我们需要考虑文本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不平等、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
关于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步骤
关于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步骤
1、定义问题:首先需要明确政策问题的定义和范围。
这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数据和案例的研究来实现。
2、建立理论框架:接下来,需要建立一个理论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政策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因素。
这个框架可以基于现有的学术研究或经验模型。
3、收集数据:在进行政策分析时,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政府机构、学术研究、调查问卷等渠道。
4、分析数据: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以了解政策问题的现状和趋势。
同时,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评估政策方案: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需要评估不同的政策方案,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这可能涉及到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考虑。
6、提出建议:最后,需要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以解决政策问题并促进社会进步。
这些建议应该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且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在对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分析模型。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关于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存在以利益群体分析为切口,以利益博弈为工具和以利益均衡为目的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从利益搜索、利益衡量和利益分配三个维度构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模型。
这其中包括公共决策部门利益搜索模型和公共政策规划决策树模型。
以期通过对利益分析模型的构建达到对公共政策制定实质与内核的把握。
关键词:公共政策 政策制定 利益分析
一、引言
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利益起源于人的需要,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并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1]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利益矛盾也日益凸显,这就必然会给公共政策的制定带来挑战。
因此,构建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分析模型,考虑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价值取向,探究不同利益阶层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就很有必要。
二、文献研究回顾
“利益群体”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群体分析》一书中,将之定义为“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利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和命运的群体。
”[2]随着大众传媒和网络的发展,各种利益群体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的空间逐渐加大,对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政策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而是针对社会全体成员,或是针对一类人、一群人(某一社会阶级、阶层、集团、群体等)。
然而,社会却没有完全一致的价值和利益存在,只有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和利益存在。
一种政策是否得到有效的支持,取决于它对于不同利益群体的损益状况[3]。
由此可见,在转型期的中国,利益群体概念更具有实操性和代表性,以其为分析的切入口,更能把握问题的本质。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利益群体的发展并不平衡,代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利益群体比较薄弱,而通过获得合法性而存在的利益群体,甚至是利益集团已经占据了社会话语权的主要渠道。
无可避免,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对抗性以及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且矛盾对抗性有增强趋势,更有甚者是那些非法利益集团借合法外壳寄生在合法组织之中,从而占据了其他利益群体本应享有的利益分配,这进而导致的不公也是当前转型期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往往也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和妥协的过程。
“人们对政治改革目标选择和政策方案的设计出于不同的目的
和考虑,政策选择过程充斥着各方的政治互动和博弈。
”[4]张金马认为利益博弈主要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的理性选择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并不解决如何作出决策的问题,而是解释理性的人如何在竞争状态下作出决策[5]。
朴贞子和李洪霞认为在利益博弈中,政策的制定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主张阶段性地推进政策的变化,通过妥协和协商化解矛盾,谋求组织体系的稳定发展[6]。
这就表明,政策制定本身就是一种博弈,利益既是博弈的源头,也是博弈的归宿,更是充斥在整个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并被各利益集团使用的工具。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由于诸多社会主体利益需求不同形成了利益层次的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公共政策所指向的利益对象进行利益衡量,进而分析其利益层次差异,综合考量以优化公共政策的应有价值[7]。
而这种衡量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利益均衡。
利益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因和最终目标,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与矛盾,特别是协调强弱力量不对等的社会群体间的利益矛盾,形成和保持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是维持整体社会基本的公平与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
因此应该把利益均衡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8]。
三、利益分析模型构建
根据以往的研究,笔者认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要时刻把握住这三个点,即以利益群体为切入口,以动态的利益博弈为工具,以利益均衡为目标导向。
故而笔者提出了基于此三个重要维度的公共政策利益分析模型。
(一)公共政策议程与利益搜索
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一步是建立公共政策议程,也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各利益相关主体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提到政策制定的议程上,而这个社会问题能否被提上议程,取决于各利益相关主体对其的迫切关注程度,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迫切性,更大意义上仍然会停滞在社会问题阶段。
反之则会顺利进入公共政策议程,形成公共政策问题。
这个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决策部门利益搜索模型
在从社会问题到形成公共政策问题的整个过程中,以公共决策部门为主导。
而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关键的必不可少的就是首先由作为主导主体的公布决策部门进行利益搜索,尽可能的搜索关注该社会问题的所有利益相关主体,也可称之为利益相关群体。
传统的利益群体分析法大体把我国的人群划分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党政干部、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军人警察、宗教职业者、游民等9个利益群体。
这种分法主要是以社会分工和工作职业为依据,但笔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利益阶层分析法,把各利益相关群体,大致分为执政者、资本持有
者、知识分子、城市工薪阶层工人阶层和农民。
笔者认为这种以社会结构为依据的分法更具有概括性,也便于确定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关系。
在利益搜索过程中,同时分析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分析所采取的依据以王浦劬教授的分法为主。
按照实现的时间的远近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照不同的范围分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分为一般利益和根本利益;按照不同的性质分为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王浦劬教授称之为利益矛盾)[9]。
只有顺利的完成的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搜索和利益关系分析,才便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二步的展开,也就是公共政策规划。
(二)公共政策规划与利益衡量
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二步便是公共政策规划,也是整个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环节,可谓是重中之重。
大多数学者把公共政策规划分为:公共政策问题界定、公共政策目标选择、方案设计和方案评估四个环节[10]。
而利益衡量统一于公共政策规划的四个环节。
这种利益衡量建立在公共政策决策部门对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搜索和利益关系的分析的基础上。
为了便于形象直观的解释利益衡量在公共政策规划四个环节的体现,笔者建立了公共政策规划决策树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公共政策规划决策树模型
在公共政策规划过程中,首先是对公共政策问题p的界定,主要包括问题的根本性质、发展程度、影响范围和形成的原因等,问题界定的始终我们无法否认公共政策决策部门是以利益衡量为前提的,也可以说界定就是衡量的过程。
在公共政策问题界定的基础上,要对公共政策目标进行分析和选择,当然目标可能会有很多,但对目标o1、o2和o3的选择的原则是保证其先进性、可实现性和目标相关性等。
选择目标的过程也是利益衡量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目标确定后,下一步是进行方案设计,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把握公平与效率、系统协调、可行性、稳定可调性和科学预测五个主要原则[11]。
在方案a1、a2和a3设计完成后,必须要对其进行评估,也就是方案选择的过程。
在方案选择的过程中主要把握三个维度,即效果、概率(可能性)和重要性。
效果主要是事实标准的衡量,包括投入和产出、效率和政策回应程度等。
概率主要指定量分析,重要性指定性分析,也可称之为价值标准分析,譬如公共政策是否符合大多数的人的利益[12]。
评估衡量权衡的结果是比较三种方案的利益比较,也就是比较b1、b2和b3的“大小”。
最后决定最终的可实施的公共政策d,并提交公共政策决策部门,以便完成公共政策规划的最后一环,即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在整个公共政策规划过程中,利益衡量无处不在,可以说整个过程就是利益衡量的过程。
(三)公共政策合法化与利益分配合法化
从公共问题到进入公共议程,到公共政策制定相关部门进行利益搜索,到公共政策规划与制定,只是构建了展示了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分析的骨架。
而且能否有血有肉的得到公众的认可,产生预期的效应,达到预计的目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公共政策合法化。
陈振明把其定义为:“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行为过程。
”[13]笔者认为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就是对执政者、资本持有者、知识分子、城市工薪阶层工人阶层和农民阶层等利益群体利益分配的合法确定的过程。
这从根本上保证了各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始动力。
四、结语
陈庆云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4]利益分析贯穿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始终。
当前我国已步入社会快速转型期,伴随着这种转型,整个社会利益结构必然发生分化与重组,各个利益阶层都会为了本群体的利益而寻求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表达渠道。
当这种利益渠道不畅通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就是要充分正视各利益阶层的存在,衡量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强化利益相关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参与作用,鼓励各利益主体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并进行社会监督,实现利益协调和科学民主的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