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家长课堂:聪明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中考.doc
智慧父母给孩子立的几条家规
智慧父母给孩子立的几条家规
1.尊重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家人、老师、同学和陌生人。
2. 守时:孩子应该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包括按时起床、按时吃饭和按时上学。
3. 勤俭节约:孩子应该学会勤俭节约,包括不浪费食物和物品,以及好好利用时间。
4. 诚实守信:孩子应该学会诚实守信,包括不说谎、不欺骗和履行承诺。
5. 爱护环境:孩子应该学会爱护环境,包括不随地乱扔垃圾、不污染环境和保护植物和动物。
6. 学会感恩:孩子应该学会感恩,包括感谢父母、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以及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 1 -。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五章
第五章抓住挫折带来的机会该如何培养孩子耐挫能力学走路时摔跤、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考试考得不好……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数不清的挫折。
面对挫折采取的不同态度,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结果: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之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尚小经不起挫折,因此一味地放纵和满足孩子,从不让孩子受“苦”,孩子变得弱不禁风、胆小怕事,甚至引起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使孩子逐步形成正确看待挫折的态度,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挫折判断和反应。
乐观、积极、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孩子能很快地从挫折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则可能长久地沉浸在挫折的泥潭中,甚至走上极端。
父母可以尝试着从下面五个步骤出发,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第一步:疏导当孩子陷入挫折之中时,及时的疏导非常必要,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
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步:鼓励对挫折的认识虽得到了澄清,但若不及时鼓励自信心,孩子也容易自卑、心理压力增大,从而采取诸如放弃努力、将兴趣转移等逃避举措,产生“封闭心理”,久而久之越来越软弱。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
另外,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鼓励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胆孝怯弱、内向的孩子。
第三步:启发与尝试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但如果父母能启发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帮他们将目标确定成“试一试”,孩子的内心会轻松许多。
[课外阅读]家长课堂:高效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课外阅读]家长课堂:高效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凭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它需要好的观念、手段、方法。
不曾注意到的东西,很多时候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没注意到的教子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的行为。
1、“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他正在破坏规则的意识程度。
大多数孩子对否认大人权威的事进行了相当的分析:他们事先考虑行为并且权衡了可能发生的后果。
2、“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他们就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制造了可能持续一生的伤心。
3、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强化定律”矫正孩子的行为父母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
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
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
4、“我不要打针,我怕!”──抓住挫折带来的机会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
”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
这种态度逐渐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付一切。
5、洛克菲勒的家规──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效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
“奖励”这种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了。
6、“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欢。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7、“你还小,让我来帮你!”──不必要的帮助阻碍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发展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错过了宝贵的发育敏感期。
家庭教育的21条金科玉侓
家庭教育的21条金科玉侓一.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大于道理教育。
二.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重要。
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五.一个行为的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六.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七.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八.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九.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十.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十一.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将自己孩子送到幼儿园,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十二.父母不应该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一样重要。
十三.孩子坏习惯80℅都是在家形成的。
十四.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十五.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十六.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十七.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十八.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
记录本身就是在反省自己。
十九.在平时的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二十.父母遇到教育困惑时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二十一.父母要让孩子在安静环境下独立些作业,让孩子养成独立的做事的好习惯。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与孩子有效沟通有位妈妈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禁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去学校了!”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妈妈一定要严厉地训斥他。
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不能讲话。
气愤的儿子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就嘲笑了我一番,结果同学们都笑我,真没面子!”妈妈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
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从妈妈怀中站了起来,平静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
谢谢你听我说这些事。
”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沉默”的重要意义。
如果能倾听孩子诉说一次,那么你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拉近许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
两个人本来并非特别亲密,但在一次完全“零距离”的谈心后,却成为莫逆之交。
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你倾诉。
另外,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而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而言,伤害就更大。
他们可能因此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
也可能因此走向偏激、叛逆,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自我。
第一步:停下来。
当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之前,是不是先得把其他的事情停止下来?你不可能一边演算习题一边看电视,也不可能在与人聊天的同时写一份重要文件。
那么听孩子说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全神贯注听孩子说话,不仅是尊重孩子的态度,同时也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父母应该坐下来,用眼睛注视着孩子,微笑着静静听孩子倾诉,父母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孩子的关注、尊重和时间,是对孩子最有效的帮助。
另外,在倾听这一刻,父母的心理应该是一张白纸,对孩子所说的东西不妨先全盘接受,而不是急着用自己的想法加以评判和批驳。
家庭教育的21条锦囊
家庭教育的21条锦囊第一条:家教的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成功的人生。
每一位家长都要遵守。
第二条:家教的总体思路是让家长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不断引发孩子的成长动力。
第三条:无条件地爱孩子,并让他感受到。
爱是孩子自我价值的源泉,并将伴随他终生。
第四条:父母每天都要鼓励孩子。
不断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一定行!爸爸妈妈相信你!”第五条:当孩子进步时,及时表扬孩子。
表扬使孩子将正确行为圆弧齿轮泵固定下来,下次接着做。
第六条:帮助孩子辨认是非。
客观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建立孩子的价值观。
第七条:理解和倾听孩子。
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是有理的,理解是走进心灵的通途。
第八条:多抽时间陪伴孩子。
家长在孩子的身边将消除孩子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恐惧感。
第九条:批评孩子要讲究技巧。
批评要针对具体的错误,并要以孩子对你的信任为基础。
第十条:帮助孩子制定行为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温齿轮泵,有了规则,孩子的行为就有了依据。
第十一条: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精神人格的脊梁,是生命的火种,成长的原点。
第十二条:强化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我能行”的做事心理状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十三条: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处理与他人关系时的心理状态,要对行为负责。
第十四条: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
有了进取精神就会奋发向上,不断地激发生命的潜能。
第十五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产生快乐,学习出类拔萃的孩子都是因为有兴趣。
第十六条: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YCB齿轮泵习惯是潜意识的反映,好习惯让孩子走上成功的快车道。
第十七条:不能忽略孩子的存在。
孩子最怕家长的忽略,他们常通过破坏行为引起注意。
第十八条:不能强迫孩子。
强迫产生被动,被动产生灾难。
这个道理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第十九条:不能破坏性批评孩子。
那样将伤害孩子的自尊,结果与家长的愿望完全相反。
第二十条:不能有条件的爱孩子。
家长带着虚荣心的爱是自私的,严重阻碍孩子的发展。
第二十一条:不能有输不起的心态。
聪明妈妈教子有妙招
你会是个聪明妈妈吗?教育篇: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孩子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孩子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
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
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
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
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给孩子一些成长空间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周末,本是给孩子休息的一段时间,本该把自由完全还给孩子。
可在今天,绝大多数家长难以接受这种说法,因此,我只能说,给孩子多一点自由。
周末,首先应该让孩子休息好,也可以说是玩好。
在此前提下,孩子要将上个周没有学明白的课程再复习一下更好,要预习一下下周要学的课程也不错,或者想学游泳、打乒乓球、溜旱冰之类的技能也不错。
问题是,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不能完全由孩子自主选择,至少应该给孩子留一部分选择的权利,给孩子留一点自由。
比方说,孩子不想学习时不要硬逼他学,孩子想学乒乓球,家长就不要硬逼他去学游泳。
可我们常见到的情况是,家长经常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断增强,所以,家长应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另一方面,从孩子成长的长远角度讲,孩子的事情终究要由孩子自己选择,孩子要走的路也要由他自己决定,家长不能一辈子为孩子作主,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家长过多干涉孩子的选择,反而会害了孩子。
爱孩子不能溺爱孩子,更不能越位代劳,爱孩子就要放飞孩子,给孩子多一点自由空间,周末,更是孩子培养自立精神的大好时机,所以,更应该多给孩子留一点自由空间,是雄鹰总要到天空去飞翔,是蛟龙总要到大海中去搏击,放飞孩子才能让孩子有更大的作为。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慎重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家庭和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内容远不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他们所关注的和想要知道的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我们只因为祈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而禁锢孩子的好奇心、创造欲望、活动时间,我们的教育可能会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我认为不管家长也好,学校也好,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去动手,去获取,去实践,去交流,去想象,去创造。
我们在家长学校办学过程中会了解到许多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这里收集点滴,共同商榷。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九章
第九章让孩子懂得抵制诱惑帮助孩子培养抵制诱惑的能力,应该考虑三个大的方向。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抵制诱惑:不抵制就可能沾染不良习气,就可能受到伤害或者伤害别人,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而影响自己的生活甚至以后的人生。
其次要让孩子知道应该抵制哪些诱惑:一切可能让自己偏离方向,产生不良后果的,都应该抵制。
如色情信息、江湖义气等。
第三要让孩子知道怎样抵制。
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要从内外两方面抵制,既要抵制自己的不当想法和不良行为,又要抵制外界对自己的不良渗透和诱导。
1。
用知恩感恩抵制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的孩子更容易被诱惑。
自私自利会让孩子变得一切以自己为核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长期如此就会培养出损人利己的个性,会诱发出很多不良习惯,并造成诸多难以挽回的后果。
让孩子认识到哪些是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对自己的帮助、关爱和恩惠,并懂得用一颗友善的心来感恩、回报。
这将培植出更能令外界接受的人格魅力,有利于日后人际关系的确立和自身的发展。
2。
用承担责任抵制放纵任性。
孩子放纵任性大多是因为缺乏责任教育。
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使命、有责任的。
要让孩子知道对自己、对家庭所担负的责任,知道自己不恰当的行为会出现不良的后果,并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孩子的责任感强了,放纵和任性心理就会削弱,就会在主观上要求自己避免做出过格的事情。
例如责任感会促使孩子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
3。
用善良慈悲抵制施害做恶。
孩子的本性都是好的,告诫孩子不当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并会使自己背负罪责。
引导孩子用善良和慈悲心对待事物,为人处事尽可能换位思考,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多考虑是不是会伤害到别人的利益。
只有努力使自己做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才能让自己远离罪恶减少过错。
4。
用意志品质抵制渗透诱导。
孩子抵制不住诱惑,主要是缺乏顽强的毅力和想去抵制的意愿。
抵制诱惑和不良渗透,也是磨砺孩子意志品质的一个过程。
诱惑越大,需要的抵制能力就越强,抵制住则证明孩子的毅力和意志够坚强。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1章)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1章)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出息,甚至“望子成龙”,这当然很对,也很好。
不过,我们有没有把期望的目光过于盯在了孩子身上,而忘了看一看自己?其实,孩子的成长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别忘了,在孩子彻底独立之前,至少有将近20年的光阴,作为父母,每一天,你都在和他互动,你对他的影响,怎么设想都不过分每位父母都应该懂得:教育不是一件凭借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把责任和希望一股儿地堆到孩子身上。
教子,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是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当然,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因此,我们完全值得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把自己首先变成明明白白的好父母,那么,这件困难的事情也就成功了一半。
下面通过阅读陈忻的《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我想会给所有的家长带来恍然大悟的感受。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陈忻著第1 章“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1、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反复上演的一幕戏剧。
晚上,妈妈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沉,经过辛苦的一天,她实在太累了。
但此时还有一件更辛苦的事情等着她做:得让4岁的崎崎赶快洗澡睡觉。
但每一次,这件事都不那么顺利。
这不,今天,崎崎正坐在地板上玩着他的玩具,他一点都不想去睡觉。
妈妈看了看表说:“崎崎,快9点了(妈妈习惯性地多说了30分钟),你该洗澡睡觉了。
”“不嘛!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
”崎崎嘟囔了一句,头也没抬,继续玩。
此时,他俩都清楚,按照惯例,这件事并不需要立刻响应。
妈妈没有迫使崎崎立刻行动的意思,她只是希望开始这个过程。
而崎崎知道,每次让他上床都得花去他烦恼的妈妈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大约过了10分钟,妈妈又开口了:“崎崎,越来越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快把玩具收拾好,洗澡去!”但她仍然没有指望崎崎服从命令,并且崎崎也知道这一点,妈妈的真实意思是:“我们的时间又少了一些,崎崎。
”崎崎拖拖拉拉地四处晃悠,随意地收拾着一两个玩具盒子以示听到了妈妈的话,然后,他又坐下来玩上几分钟。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改变孩子的依恋心理哪些因素会造成不同的依恋类型呢?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依恋关系呢?下面来介绍最主要的几种影响因素:1.抚养方式照顾者(尤其是妈妈)能否提供孩子合适、积极、温柔、细致的照顾,即要“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话语激励”、“物质激励”、“及时响应”。
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容易忽略孩子、身体照顾不足或者过度照顾等,都可能造成依恋问题。
2.抚养的稳定性有些孩子身边并不缺亲密的照顾者,照顾方式也比较合适积极,但却因为各种原因经常调换照顾者(如本文最初的案例丽丽)而造成依恋障碍。
所以照顾者的稳定性与照顾的性质是同样重要的。
3.家庭因素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空间来源,所以家庭的各种问题--比如父母失业、婚姻问题、经济困难、兄弟姐妹的出生、照顾者有无足够的社会支持等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依恋关系,不可小视。
4.孩子的先天“性情”不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或者父母的行为如何改变,有些孩子就是天生随和好相处,而有些就是喜欢发脾气,有些永远精力充沛,有些就是安静小心、动作缓慢,我们说这就是“性情”,是每个孩子先天具有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及调节方式。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情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风格。
5.父母的依恋风格身为父母,我们曾经也是母亲怀里的孩子,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你要清楚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依恋风格的,而它必然会在抚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孩子的依恋方式。
研究发现,安全型的父母容易养育出安全型的孩子,而回避依恋型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要求回应不足,矛盾依恋型的父母则在养育遇到困难时表现焦虑、不知所措,对孩子的照顾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依恋障碍”孩子的治疗方案1、优化抚养方式(主要针对抑制型依恋障碍):更加关心、关注孩子;经常一起玩游戏;多拥抱、抚摩孩子;多对孩子说话;多给孩子提供用来看、接触、品尝、闻的物体;对孩子的哭叫、痛苦、高兴、兴趣和惊奇有更多的反应。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十九章
第十九章告诉孩子真相70后的妈妈在很多时候育儿时忘不了结合自己当年所经历的过程。
比如,我小时候从来不问我从哪里来?也不问父母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在哪里?甚至到了高中看见同学恋爱还觉得好笑、荒唐,从而我真还没什么心理准备和较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即将发生在我与儿子之间的天真提问。
而儿子的聪明、狡黠却比妈妈当年难对付多了,小人儿时不时会蹦出一些令父母难以回答的话题。
孩子天生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身边人的一切都感到莫名兴奋,迫切想知道不同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
我对他的这类问题有问必答,并且都说实话。
我不想在他的小脑袋瓜里留下悬念,留下疑惑,我觉得应该在一开始就告诉孩子真相,孩子也有权知道真相。
而孩子知道真相后,他就会释然,人也轻松些。
儿子喜欢与他爸一起洗澡,偶尔他也会盛情邀请妈妈加入。
这对妈妈来说,有点难度。
毕竟成年女人的身体展现在孩子的面前时,会有些尴尬。
我就告诉他妈妈不愿加入的原因:妈妈已经是成年女人,小男孩有的小鸡鸡,妈妈没有;妈妈有的大‘ru’房,小男孩子没有,这些让我们不能在一起洗澡的因素。
而妈妈可以跟爸爸一起洗澡,因为我们是夫妻,领了结婚证的;等你长大了,你也可以与自己喜欢的女孩在一起洗澡。
这样一说,孩子很释然,不再要求妈妈与他一起冲凉。
告诉孩子真相,令妈妈也能轻松摆脱尴尬。
随着儿子的长大和生活圈子扩大,身边免不了有些女孩子。
与她们玩过之后,他会回来问我:“xxx是女孩,怎么没有妈妈的大奶子啊?”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妈妈告诉过他男女有别,却未告诉过他小女孩与大女人的区别。
妈妈的大奶子,是装了好多奶水,你和弟弟小时候全部靠妈妈的大奶子养活,而小女孩她有妈妈养她自然奶子小小的,等她长大有小BB的话,她的奶子也会与妈妈一样大。
儿子是亲眼目睹我的肚子从小变大的过程,也知道弟弟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自然他就很相信妈妈所说的。
孩子的提问很多时候来自于他的第一印象就是身体差别,俗称“性”。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爱的教育爱自己的孩子,是每一个父母的天性,但是如何去爱,则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学习探索。
父母爱孩子是人之常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成长受父母的影响,这是人人皆知的常理。
所以,应该让孩子在爱的鼓励中健康成长。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教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出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了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
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
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
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
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通过进一步调查。
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
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
“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爱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证明了爱的力量。
但是,现在许多家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国内最近有份调查表明,当今孩子的最大心愿和要求,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有将近八成的答案竟是惊人的相同,他们对吃、穿、玩、用的东西都并不很在意,而普遍重视的却是精神生活和家庭气氛。
由此可见,今天的孩子对精神的需求比对物质的需求更强烈。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一章
第一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家庭的大问题!青年学者林格提醒年轻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上不要再次步入误区。
他认为,目前许多父母存在着盲信盲从的现象,有的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孩子的家教经验,而实际上,这些经验往往听着容易,做起来难。
有些父母由于邯郸学步,结果适得其反。
林格认为,作为教育研究者,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转变父母观念的基础上,加强理性认识的可转移性研究,抽象出一般解决方案或解决原则,并使之成为父母自己的技术。
林格还认为,对于父母来说,要将好观念转化成好技术,就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和思考,做聪明的父母。
要善于把最有用的真东西提炼出来。
所谓真东西,就是那些“能说出一个一二三,又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的有效建议”,如果只是一味地克隆、模仿,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接受理念与方法一定要谨慎。
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是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期望。
可是,您想过您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吗?您知道您的教子方案存在错误吗?有权威调查证明:有70%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教育不当的问题,100%的父母曾经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此严重的问题,您意识到了吗?您仔细想过吗?千万别让您不经意的错误耽误了孩子的一生每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出发点都是正确的,但是,做法却不一定正确。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也可能会认为这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
但是,正是这些看似并不严重的小问题也许会影响您孩子的一生,使一个天才变成庸才。
因此,每位父母都应该懂得:教育不是一件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
作为父母,教子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是一件趣味盎然的事情,当然,也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被开发的宝藏,宝藏如何开发,就在于父母使用的教育方法。
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谈到家教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时,林格说,人类到目前为止的各种思想理论,实际上分两种,一种是理论本身,一种是如何实践某一理论的理论。
家庭教育的21个方法
家庭教育的21个方法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和价值观。
本文介绍21个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以供家长参考。
1.父母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要树立好榜样,做到言行一致。
2.建立亲子关系:家长应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增进亲子关系,使孩子更愿意接受家庭教育。
3.培养孩子独立性: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信心。
4.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设立家庭规则: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表扬和鼓励:及时表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7.引导孩子学会感恩:教育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得到的帮助和关爱,激发回报社会的愿望。
8.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
9.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孩子的潜能,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活动,发展兴趣爱好。
10.家长共同参与:家长应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1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12.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教育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3.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4.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家长应教育孩子承担责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培养责任感。
15.家长适度关爱:家长应适度关爱孩子,避免过度溺爱,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家长要学会道歉: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要学会道歉,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
17.教育孩子学会理财: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金钱,培养理财观念,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八章
第八章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己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谢德林50年前,我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的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50年过去了,今天做父母的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这种现象更是有增无减: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父母还要一口一口地喂;孩子会走路了,父母非要抱在怀里不可,从这个大人手里传到另一个大人手里,不让孩子双脚着地走路。
某大学开学已经一个星期了,但校园里仍处处可以看见慈父慈母的身影,处处可以感受到这沉甸甸的爱。
一位着名高等学府的教授先生,千里迢迢把孩子送进了大学。
由于学校在安排床位的时候,出现了疏忽,把两个人安排在一个床位上。
这种小事,让女儿自己去说明一下,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教授先生却自己找到了学生公寓管理处。
完成了送孩子入学的任务之后该回家了吧?可他就是放不下这颗牵挂的心。
每天,女儿在教室里上课,他就在外面扒门缝。
估计女儿快下课了,他就先到食堂给女儿买好饭菜,等着女儿来吃。
说起来,在这篇案例中这样的行为简直不像一个教授所为。
然而,这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真事!舔犊之情,人皆有之。
但是,过分地宠爱只能培养出软弱的“小绵羊”。
而只有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才能培养出优秀自信的孩子。
在上海,有一位明智的父亲,学校组织学生到离家20公里以外的森林公园活动。
他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先教孩子记住从家里到森林公园的路线,再给他一张地图,然后要他一个人骑自行车去。
孩子从来没有单独去过这么远的地方,作为父亲,与其他父母一样,当然也放心不下。
于是自己也骑车跟在儿子后面,看到儿子不时停下来看地图找路,自己耐着性子默默地在不远处看着,当儿子埋头骑过公园大门却浑然不知时,也没有叫他,让他自己兜了一个大圈子再回到森林公园门口,虽然迟到了一刻钟,但这是他自己独立到达了目的地。
回来后,孩子委屈地说:“人家都是由父母陪着来的,就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走。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四章
第四章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父母的职责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父母怎样教育,孩子就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尤其是3至12岁的孩子,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关键期没有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父母后悔就来不及了。
昊天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个不好的习惯:写作业拖拖拉拉。
明明是快则半小时,慢则一小时的功课,他每天都能写3小时以上。
母亲很伤脑筋。
昊天的外公是教师,暑假的时候给昊天补课,发现昊天的反应很快,但是不专心,往往写几分钟就起来东走西走,每小时至少五六次以上。
就这样,一小时的时间差不多一半用在了闲逛上面,难怪要用那么长时间完成功课。
为此,母亲想出了各种办法,专门抽出时间陪昊天写作业。
可是昊天每写几个字必围着屋子溜达一圈,即使有时候在母亲的强压下不能起身,勉强埋头写作业,可是只要母亲一离开房间,昊天立刻我行我素。
再者,母亲不能每天都专门陪读,所以昊天的毛病一直没有改进。
昊天写作业,已经长期养成不能专心的习惯,要他写作业时不起来走动实在不容易。
孩子的不良行为,若是属于初犯,可以运用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
但事实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为很少,多数是出现好多次以后才被发觉。
这些长期塑造而成为的行为,父母或老师发现、求助的时候,已经相当牢固。
俄国着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人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比重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六章
第六章多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大加赞扬。
有的父母会说:“我怎么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怎么夸奖他呀?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他还差远了,我怎么表扬他呀,一表扬不就骄傲了吗?”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
当然,并不是说父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一定不对,关键问题是您“挑剔”的是什么。
如果您“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您传达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信息。
如果您“挑出”的是孩子的优点,那么,您自然会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怎样的赞美才是有效的A.赞美要清楚而及时。
“清楚”使孩子明确自己做得对,从而有助于他们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及时”表明反馈的时效性,及时的反馈和赞美才是有意义的。
B.赞美的重点应该是在“努力”上,而不是“能力”上。
对孩子的赞美和奖励应根据孩子是否尽了力,是否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提高。
C.赞美孩子要具体,有根据,注重赞美“具体行为”和“具体细节”。
D.赞美要有新意。
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简单赞美,孩子就会陷进“赞美疲劳”,所以还应该不断选择新的角度发掘新的内容,特别是潜在的优点,比如孩子如果学习好,仅仅是称赞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就显得没有新意,还不如赞美他学习方法独特,效率很高,以促进他更加注重效率和方法,会使他的成绩“更上一层楼”。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从新角度上看问题,能从孩子表现出的细微处,及时发现孩子身上潜在的东西,给以赞美和肯定。
E.赞美要选择适当的方式。
只有适合孩子的赞美方式才是有效的,在赞美孩子时要做到大小有别。
小孩子喜欢父母的拥抱、亲吻、抚慰或说一些亲切的话语,而对大孩子,这一套可能就行不通,这时,你可以采用眨眼、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等方式。
另外,也可以适量地对孩子比较大的进步进行物质上的鼓励,比如送一个小礼物,但不能滥用,不能让孩子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分钟赞美法A.事先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父母会赞美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
空洞的威胁吓不住聪明的孩子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孩子对他正在破坏规则的意识程度。
大多数孩子对否认大人权威的事进行了相当的分析:他们事先考虑行为并且权衡了可能发生的后果。
2、“我就是不吃!”──如何处理孩子的对抗
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他们就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制造了可
能持续一生的伤心。
3、我哭,我哭,我大哭!──应用“强化定律”
矫正孩子的行为
父母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注意两件事情:一、你要学会坚持。
二、随时用语言解释你的行为。
从小开始,坚持跟孩子解释你的行为。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会比较讲道理,而且听得进去道理。
4、“我不要打针,我怕!”──抓住挫折带来的
机会
柏拉图说过:“对一个孩子最残酷的待遇,莫过于让他‘心想事成’。
”一些父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力,他们觉得孩子太软弱了,根本无法对付生活中的现实。
这种态度逐渐会使孩子形成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对付一切。
5、洛克菲勒的家规──奖励常常比惩罚更有
效
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本能地不愿使用奖励的方法,可能他们把奖励看成了“溺爱”或者“贿赂”。
“奖励”这种最成功的教育手段之一,因为一种观念上的误解而被大大忽视
了。
6、“我很想要那个玩具,可是妈妈不喜
欢。
”──不做支配欲旺盛的父母
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
7、“你还小,让我来帮你!”──不必要的帮助
阻碍了孩子智慧和性格的发展
缺乏儿童心理发展知识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需求,往往出于“爱孩子”或者担心孩子受到伤害,而推迟了孩子感知世界、开发智力、发展自我的时间进程,错过了宝贵的发育敏
感期。
、
8、一块果汁软糖的诱惑──在等待中学习克
制
如果父母被动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奴隶,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会让孩子得到一半的满足。
我们应该设法让孩子懂得: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产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
为。
9、“呜呜,妈妈,琼今天又欺负我了!”──
让孩子通过自卫赢得自尊
自卫使孩子既保护了自己的身体,也保护了自己的心理。
当武力制止了对方进一步伤害自己的时候,自卫者就会在心理上取得巨大的胜利,他会感到:我不是一个任人宰割的
人,我有我的尊严。
10、“不是我干的!”──制止孩子撒谎的几个
技巧
孩子小时候因为是非观念不清而说谎,他们多数会说出其实是他希望的结果,渐渐长大后,则用说谎来逃避麻烦。
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知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说谎都会陷入更糟糕的麻烦中,这非常重要。
11、“别走!别离开!带上我!”──改变孩子的
依恋心理
为了消除孩子在父母离开后的不安全感,暂时离别前,父母一定要再三告诉孩子你会回来,并向他说明你会说到做到。
父母应该时常鼓励孩子,让他感到能够自己独自一个人玩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
12、“你不认错就永远别回家!”──在惩罚孩
子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我们确实需要掌握一些技巧,让孩子在受到严厉惩罚时,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