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一得--我们在教学中成长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小结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小结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学生在的时候感觉很轻松,课堂气氛相当活泼,尤其是进展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学生不仅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了朗读之中,而且能够对别人的朗读进展适宜的评价,学生的收获很大。
下面,我将详细操作步骤简单回忆一下。
首先,我引导学生完本钱节课的学习目标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这个任务很快被学生拿下;接着,我组织学生完成目标二:用横线和曲线分别划出小松树和大山爷爷的话,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情进展朗读。
学生马上开始动手完成任务。
之后的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的表情也丰富了许多。
最后,我组织学生进展展示评价,小松树的傲慢自大、大山爷爷的沉稳跃然脸上,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得到了提高。
课后,我想,要让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除了教师采用多种方法以外,充分利用教材优势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_4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1《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课前在黑板上画好大山、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演”。
“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内容,“演”就是到角色表演读。
这样,这节课既调动学习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又为课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
总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比较轻松的。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2《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引导孩子领悟寓意时,我是这样一步步进行的:一、认真看图,了解“高矮”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看书本上的插图,让他们观察一下,谁高谁矮。
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
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
我又问:通过预习,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习下去。
二、反复读对话,揣摩心理。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我出示了小松树与风伯伯的话,让孩子们进行反复朗读。
接着指名朗读,通过角色迁移,来感受小松树说这句话时的心理。
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小松树的心理的正确把握,此时再问他们,说小松树“骄傲”的人多了。
通过看图、朗读风伯伯的话,体会风伯伯的慈爱又耐心教育的语气。
我问孩子们,风伯伯为什么教育小松树啊?从而帮助孩子们再次巩固对小松树的认识。
三、拓展延伸,巩固认识这篇课文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最后要让孩子明白做人的原则,从生活实际出发,自己身边的事出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
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的行为,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
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向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的盲目自大的行为。
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大松树、小松树、风伯伯的样子,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带领孩子入情入境的技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地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
虽然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但是没有很好的运用。
我出示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意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只是让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课文,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平时的范读,也没有起到作用,我的读书变成了刻意地诵读,这个环节做成这个样子,可以省掉,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
家庭作业布置的是“用小松树的口吻给爸爸妈妈将这个故事。
”可惜没有进行完整。
整个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2、指导朗读方法欠缺,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知道要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但是没能够运用一定方法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
如在理解“很远很远”时,我故意读成“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去体会“你觉得这两个词语放在课文中哪一个更好呢,自己读读试试看?”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有些孩子做的不是很好,我没有及时的制止,有些语言运用的不恰当。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反思引言在经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堂课之后,我深感思考和反思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引发了我对成长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同时也对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提出了一些问题。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的反思和感悟,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一、从成长的角度来看故事中的小松树一直渴望长得更高更壮,与大松树一样。
然而,在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之后,小松树却发现自己仍然只是一颗小树苗。
这一情节让我深思成长的定义。
成长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身体变化,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心智成长和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努力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同时也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局限。
无论我们在何种环境中成长,都应该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个人价值。
二、对生活态度的启发故事中的小松树一直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不满意,渴望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
然而,大松树在启发小松树时告诉它,它所处的环境已经是最好的了,因为这个环境可以锻炼小松树的意志和毅力。
这一情节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不能总是对自己的生活和环境埋怨不已,而是应该要学会发现其中的积极和正面因素。
无论我们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和解决,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故事中的小松树一直与大松树相比较,甚至嫉妒和羡慕大松树的高大身躯。
然而,大松树却耐心地教导小松树,给予它勇气和指引。
这一情节让我思考人际关系中的竞争和协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他人进行比较,但是这种比较往往只会让我们感到不满和自卑。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以合作和互相帮助的态度来看待他人,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进步。
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从故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力,不断超越自我。
同时,我们也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不盲目追求所谓的完美。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这样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10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10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篇1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则语言故事,讲的是山上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段,第一自然段讲山上有棵小松树,山下有棵大松树。
第二自然段讲小松树想大松树夸耀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讲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盲目自大的行为。
第四自然段讲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很惭愧,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6个二类字,认识3个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生字卡片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教学目的: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学习第一小节及本小节中松、多、呢、回、答五个生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
)生:是一座大山。
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
8小松树和大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会它。
2、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
要认真看书、仔细听!3、同学们自己再试着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一个字。
song duo ne hui da bo hai ye tuo松多呢回答伯还爷托4、请同学们把刚才画出的生字、生词,以及含有生字的句子再重点读读,想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
)(教师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
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原文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很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松树没有回答。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2.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松树和大松树》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
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
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2)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故事啊?(3)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道理呀?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
要求:(1)画诞生字词,圈诞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知道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相互交换。
2.检查自读情形。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知道,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3)视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
小组内交换。
(4)朗诵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精选4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及篇1一、导入,巧妙激趣。
师:小朋友们爱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来一个谜语,想猜吗?猜一种植物。
“一年四季穿绿衣,风雪再大全不怕。
”“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
”(谜底:松树)【评价:真聪明,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棵松树,比比看这两棵松树有什么不同?(出示松树贴图,一棵为大松树,一棵为小松树,大小对比明显。
)师:让我们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
瞧,这一大一小的松树该怎么读?指名读。
[评价:你心中的小松树真小,你心中的大松树真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学在初始阶段就充分针对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猜谜语,调动好奇心,求知欲。
对学习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谜语创设浓厚的学习情境是个巧招。
】二、对比朗读,巧揭课题。
1、师:你们把它们的名字叫的这么亲切,它们一定爱和你们交朋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第八课。
板书:8小松树和大松树,来读读课题。
“松”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怎么记住它?看老师把松字送回田字格,认真观察。
2、指导书写。
我们在写松的时候,木字旁写的小一些,捺要变成点,不和右边打架。
右边写得宽一点,左窄右宽,松字才漂亮。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想不想知道呢?三、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打开课文46面,自由读课文。
注意听好老师的要求: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把字音读准。
2、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动脑筋记住它。
开火车读。
师:“松”是平舌后鼻音要读好它。
“爷爷”是轻声音节。
“呢”是轻声词。
3、你们已经和生字新词交上朋友了,长句子会读吗?想来挑战一下吗?课件出示长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师指导朗读,指名读。
这句话很长,我们要注意停顿才能读好它,看这些斜线就是吸气符号,要稍稍停顿。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一得
这篇课文有不少对话,教学中我就抓住对话,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神态、心理活动。
从而
来理解文本的寓意。
如在多次朗读小松树的话时,提出读了小松树的话,给你什么印象。
骄傲得意。
这时,我连忙追问:你是从哪个词或哪个字上看出来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起来就很有感情。
在感悟大松树的表情时,我又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松树,你听了小松树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呢?把课文与我们的平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很乐意去探求答案,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易如反掌的理解大松树当时的感受。
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我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悟。
就这样,在既熟读课文又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这个故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篇一:《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从三维目标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感情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在教师导读中习得读书方法,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思维。
2、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为了完成这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一、“趣”字先行,调动学生学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
在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问学生黑板上画的是什么。
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座大山里住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我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用图画和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学生们各个情绪高涨。
让孩子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板书课题,在板书时,老师有意把“小松树”的小写得很小,把“大松树”的大写得很大,让学生体会到汉字的趣味,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
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
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
“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
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
《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听课心得体会
《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听课心得体会《小松树与大松树》的听课心得体会小松树与大松树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课,昨天听了朱老师的教学,觉得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朱老师的课堂教学很自然,与孩子们的交流互动很轻松,教学中朱老师抛弃了琐碎的词句教学,紧紧抓住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展开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感悟让学生理解了课文。
课堂上,朱老师认真地准备了大松树、小松树的图片等多种教学道具,努力让学生直接去感受大松树和小松树对话现场的情境,“孩子们你们喜欢它们么?”“喜欢”。
它们就是大松树和小松树,小松树住在山顶上,大松树住在山脚下。
几句简单的对话很快孩子们就被带入了老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去了。
随后朱老师通过一段范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先对课文有了简单的了解,朱老师抓住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课文作为故事让孩子去聆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知道课文讲述的是一棵大松树和小松树。
那么,大松树和小松树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接着,老师让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自读课文,遇到不会的可以和同桌交流。
在自读过程中孩子们就会发现有一些字词是自己不认识的,于是乎,很自然的就将识字环节引入,通过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字词,并且学会认读。
接下来的环节,朱老师努力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并用自已投入的情感去影响、感染学生。
在讲到风伯伯摸到小松树的头说话时,朱老师分别叫了几位同学模仿风伯伯和小松树的对话,辅助以表情、动作。
并让学生作评价。
课堂中,学生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让学生自然地学,自然地去记,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学到了很多知识。
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课文中,小松树骄傲的炫耀自己的一段话,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气读出来,老师在这里也进行了泛读,可这时有个孩子举手说道:“老师我觉得你读的并不是很高兴,而是很生气。
”听到这里老师们和学生都哄堂大笑。
朱老师并不是一笑了事,而是抓住了这个机会,让同学们自己在找准感情,再来读一读,让全班的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一次教育。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案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了解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成长历程,体会成长的艰辛与快乐。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4)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小松树和大松树》讲述了两棵松树的成长故事。
小松树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长得又高又直,受到人们的赞美。
而大松树生长在阴暗的山谷里,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依然顽强生长。
大松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为了森林的守护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3.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4.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4.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口头作业让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5.2 书面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故事的感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3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一个类似小松树和大松树的例子,学会尊重他人,勇敢面对困难。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角色扮演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学生口头作业的表述清晰度、书面作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实践作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6.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在课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故事改编让学生尝试对故事进行改编,如改变故事情节或增加新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后反思新编
《小松树与大松树》教后反思新编《小松树与大松树》教后反思之一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后来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获得了如下启发:一、教学要抓准切入点。
第二自然段小松树的话是教学的一大重点,教学目标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有礼貌与瞧不起人。
但如何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体会呢?仅仅通过读是特不难帮助小孩们形成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的、在反复考虑之后,我决定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我找了如下几个切入点:“喂"、“多高哇”与“您呢”,通过联系生活、情景创设、读悟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分不体会小松树的不礼貌、骄傲与瞧不起人、1、“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讲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您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地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
实际教学中,我创设了如此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指着一个小孩讲:“喂,把您的水彩笔借我用一下!"再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如此的语气借东西,愿不情愿借,什么缘故?然后让小孩讲一讲您觉得小松树是如何一棵松树?完成填空“()的小松树"。
最后,再让小孩们读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理。
学生体会就自然了特不多。
2、大松树什么缘故没有回答呢?她在想什么呢?天真可爱的小孩们特不难站在大人的立场考虑。
但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小孩依然能领悟到一些。
例如:小松树是小小孩,我才不情愿跟它计较呢!再如:就算我看得比小松树高,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小鸟看得比我更高更远呢!我看得高,看得远,靠的都是大山爷爷,我有什么可骄傲的?通过对“没有回答”的解读,小孩们体会到了大松树的大度、谦虚。
3、“摸着头"的解读-—风伯伯与小松树讲话时是如此的“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讲”,“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怀爱护。
教学中,我是如此引导小孩联系小孩的生活讲讲生活中谁摸过您的头,当时您有什么样的感受,借长辈对小孩们的关爱去迁移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分析《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生动、浅显的寓言故事。
让学生明白做人不要盲目自大的道理,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真童趣。
整堂课教学下来,我个人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1、能够带领孩子入情入境, 让他们走进大松树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
在导入部分,我就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区别。
在教学中,我又运用孩童般的语言进行有意识的拓展与生成:“看,小松树长在高高的山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猜他会看到什么呢?也许是太阳、白云、大山等,从而让学生领会到小松树得意、目空一切的原因;在课堂的尾声部分,我试着让孩子们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小松树,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在走进小松树内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文本的教育意义。
2、指导朗读较为深入,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特别是在指导第二自然段朗读时,在突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时能紧紧抓住关键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能够把这些词语放进具体语境中去朗读和感悟,并能讲究一定方法。
如在理解“很远很远”时,我故意读成“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去体会“你觉得这两个词语放在课文中哪一个更好呢,自己读读试试看?”让孩子在读中体会,在比较中感悟。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1、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点单一。
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有着激励作用,对回答好的学生,老师应该大加赞赏,促使孩子积极的思考,大胆的发言。
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慢慢的改正。
2、学生对课文的表演不是很积极,很大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表演,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3、对学生的回答容易担心其他孩子没注意听,进而重复学生的答案,浪费了时间。
进步是有的,不足也存在,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教学经验,获得进步。
4、有些教学语言还需规范,在范写时需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力求把每个字写得更为美观。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扬长避短,争取做得更好!。
教学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反思《小松树和大松树》XX课件《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语丝,思语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山上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融情于理,充满童贞童趣。
这节课是我上的教研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听取同事的意见。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设计本课时我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相较于前面两篇寓言故事来说难度要高很多,在词语意思上都有一定难度。
孩子在理解上的难度导致我在课上有失误,也有冷场,我感觉不佳。
下面就我上课的自我感受小结一下。
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
如何紧扣喂字,激活学生经验,加深体验,进而提高感情朗读的指导效率。
实际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情境:指着一个孩子说: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一下!再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这样的语气借东西,愿不愿意借,为什么?然后让孩子说一说你觉得小松树是怎样一棵松树?完成填空()的小松树,再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理。
学生体会就自然了很多。
没有回答的理解——小松树骄傲自大,而大松树……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呢?他在想什么呢?作为小孩子,天真可爱的他们很难站在大人的立场考虑。
通过没有回答可以体会大松树的大度,谦虚,和小松树进行比较。
摸着头的解读——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时是这样的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联系孩子的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一得
常丽萍
学习了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两种不同性格的松树。
小松树的不明事理、骄傲自满和大松树的执著冷静,不与他人斤斤计较的性格。
这篇课文很简单,读起来也很流畅。
那怎样让小朋友来了解这两种松树呢?新课程创导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在读中感悟,在他们在文本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以演再次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
这篇课文有不少对话,教学中我就抓住对话,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当时的神态、心理活动。
从而
来理解文本的寓意。
如在多次朗读小松树的话时,提出“读了小松树的话,给你什么印象。
”“骄傲”“得意”。
这时,我连忙追问:“你是从哪个词或哪个字上看出来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起来就很有感情。
在感悟大松树的表情时,我又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松树,你听了小松树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呢?”把课文与我们的平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很乐意去探求答案,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易如反掌的理解大松树当时的感受。
在理解风伯伯的话时,我也是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悟。
就这样,在既熟读课文又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这个故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