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电化学简化版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

物理化学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

KNO3
NaAs
0.508
0.554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9
0.555
0.509
0.557
0.510
0.559
0.512
0.561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及应用应用
• 一、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一)电导
对于电子导体,常用电阻来衡量材料的导电能力。导
体的电阻R与其长度l成正比、与材料的横截面积A成反比。

l R A
2Cl 2e Cl 2


• 氧化还原作用使两电极分别得到和放出电子,其 效果就好像在负极有电子进入了溶液,而正极得
到了人溶液跑出来的电子一样,如此使电流在电
极与溶液界面处得以连续。两电极间的外电路靠
第一类导体的电子迁移导电。这样就构成了整个
回路中连续的电流。
•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两点结论 1、借助电化学装置可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 化。在电解池中,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在原电池 中,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是: (i)电流通过溶液是由正负离子的定向迁移来实现 的; (ii)电流在电极与溶液界面处得以连续,是由于 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导致电子得失 而形成的。
• 应强调指出,借助电化学装置实现电能与化学能 的相互转换时,必须既有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定 向迁移,又有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若二者 缺一,则转换是不可能持续进行的。 (i)电化学装置的两电极中,电势高者称为正极, 电势低者称为负极;
(ii)电化学装置的两电极中,发生氧化反应者称 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者称为阴极;
• 由于不同离子的价数不同,发生1mol物质的电极反应所需
的电子数会不同,通过电极的电量自然也不同。例如, 1mol Cu 在电极上还原为Cu需要2 mol电子,而1 molAg

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

可分为:Cu2Βιβλιοθήκη +2e- Cu 还原半反应
Zn
Zn2++2e- 氧化半反应
其中:高氧化值者 Cu2+、Zn2+ 称氧化态; 低氧化值者 Cu、 Zn 称还原态。
可归结为:
氧化态Ⅰ+还原态Ⅱ 还原态Ⅰ+氧化态Ⅱ
此外,还有氧化态的概念。
氧 化 数(值)
概念: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形式荷电数。 规定: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荷电数,
正极反应:Cu2++2e- Cu
还原半反应
电池反应: Cu2++Zn
Zn2++Cu
铜 锌 原 电 池:
电极
电极反应
电对
•负极:Zn ⇌ Zn 2+ + 2e 氧化反应 Zn2+/ Zn
•正极:Cu2+ + 2e ⇌ Cu 还原反应 Cu2+ / Cu
电池反应:Zn + Cu2+ = Cu + Zn2+
在中性溶液中:
0.0592 lg c14 (H ) 6
Cr2O72 / Cr 3
1.232
0.0592 lg(107 )14 6
< =0.265V
θ (1.232)
Cr2O72-的氧化性减弱
•大多数含氧酸盐的氧化能力随酸度增大而增强.
5.2.4 电极电势的应用
• 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 3.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 4.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Zn∣Zn2+ Cl-∣Cl2∣Pt
Fe3+,Fe2+∣Pt Ag∣AgCl∣Cl-

第五章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

第五章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

它只在一定的电 流范围内适用
a blgi
a,b的物理意义不明确,不 能说明电位的变化是怎样影 响电极反应速度的。
❖ 即电极电位直接影响到电子在两相间的传递,直接与电化学步骤的 快慢有关。
❖ 为了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公式的合理性,必须从理论上来进行推导和 说明,因此必须建立起描叙电化学步骤动力学状态的方程。
❖ 此时,电化学步骤动力学方程不能进行简化,必须用整个公式来描叙, 即:
ik
i阴
i阳
i0
[exp(
nF
RT
)
exp(
nF
RT
)]
iA
i阴
i阳
i0[exp(
nF
RT
)
exp( nF
RT
)]
5.4、电化学的基本动力学参数
1.传递系数:--α、β ❖描述电极电位对活化能影响程度的动力学参数,叫对称系数,或传递系数。
❖ 用电流密度来表示反应速度,即:
i阴
V阴 s
nF
nFZ阴Co'
exp( W阴 RT
)
i阳
nF
V阳 s
nFZ阳CR'
exp( W阳 ) RT
❖ 因扩散步骤很快,则
Co' Co
CR' CR
i阴
nFZ阴Co
exp(
W阴 RT
)
nFK阴Co
i阳
nFZ阳CR
exp(
W阳 RT
)
nFK阳CR
5.1巴特勒-伏尔摩方程
a
2.303RT
nF
lg i0
2.303RT
nF
lg
ia
(5-10)

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

第五章 电化学基础

0.05917 lg 0.10 0.05917 lg 0.010
0.10 E 0.05917 lg 0.05917 (V) 0.010
二.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越大 电极的 氧化型物质氧化能力↑
共轭还原型物质还原能力↓
还原型物质还原能力↑ 共轭氧化型物质氧化能力↓
(1)Mn2+ + 2e
2
Mn
2
(Mn / Mn) (Mn
0.05917 / Mn) lg c(Mn 2 ) 2
(2)2H2O + 2e
H2 + 2OH0.05917 1 (H 2O / H 2 ) (H 2O / H 2 ) lg 2 p(H 2 ) {c(OH )}2 Ag + Br-
∵ ∴
(H / H 2 ) 0.00 V
E 待测
例如:测定Zn2+/Zn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
将Zn2+/Zn与SHE组成电池
(-)Pt,H2(100kPa)|H+(1mol· -1)||Zn2+(1mol· -1)|Zn(+) L L
298.15K时, E =-0.763V,
电池反应:
二、原电池符号
(-)Zn | Zn2+(c1) || Cu2+(c2) | Cu(+) 相界面 盐桥
电极导体
溶液
同相不同物种用“,”分开,
负极“ - ”在左边,正极“ + ”在右边; 溶液、气体要注明cB,pB ,固体浓度忽略
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Pt)一边用“ , ”分开。
例1: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符号表示。 2Fe2 1.0mol L1 Cl2 100kPa

电化学原理第五章

电化学原理第五章
17:59:38
当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三种传质方式可能同时存在, 但在一定区域,一定条件下,只有一至二种传质方式起主要 作用。 电极反应消耗大量粒子,要靠传质过程补充,若电解液 含较多电解质,则可忽略电迁移传质作用,向电极表面传输 反应粒子主要由扩散和对流串联而成。通常对流传质的速度 原大于扩散传质的速度,故液相传质过程速度主要由扩散传 质过程控制,它可代表整个液相传质过程动力学的特征,本 章讨论扩散传质动散。 反应初期,反应粒子浓度变化不太大,浓度梯度较小,扩散较 慢,扩散发生范围主要在离电极较近区域,随反应进行,扩 散过来的反应粒子的数量远小于电极反应的消耗量,梯度较 大,扩散范围也增大,反应粒子的浓度随时间和电极表面距 离变化而不断变化。
17:59:38
扩散层中各点的反应粒子浓度是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即 Ci=f(x,t) 反应浓度随x和t不断变化的扩散过程,是一种不稳定的扩散 传质过程。这个阶段内的扩散称非稳态扩散或暂态扩散,反 应粒子是x与t的函数。
17:59:38
二、液相传质三种方式的相对比较 (1)传质推动力不同 电迁移:电场力,存在电位梯度 对流传质: 自然对流:或温度差存在,实质是不同部分溶液存在重 力差。 强制对流:是搅拌外力,机械、空气搅拌等。 扩散传质: 推动力是存在浓度差。 (2)从传输的物质粒子的情况看 电迁移只能传输带电粒子,扩散和对流既可传输离子,也可传输 分子,甚至粒子。 电迁移和扩散过程粒子间溶质与溶剂存在相对运动,对流传质过 程中,溶液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作相对运动,在运动的溶液内 部,溶质与溶剂分子一起运动,二者间无明显相对运动。 (3)从传质作用区域考虑 把电极表面和附近的液层大划分为双电层区,扩散层区和对流区 。
J Ag DAg dCAg dx DAg

第5章_电化学分析法基础 调整

第5章_电化学分析法基础 调整

9
B)非液接电池:两电极分别与不同溶液接触。
据能量转换方式亦可分为两类: 原电池:化学能——电能 电解池:电能——化学能
10
二、原电池
锌电极,负极(阳极):Zn→Zn2++ 2e
氧化反应
铜电极,正极(阴极):Cu2++ 2e→Cu
原电池的总反应:Zn+Cu2+=Zn2++Cu 此电池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附近溶液浓度与主体溶液浓
度不同所产生的极化现象。
可通过增大电极面积,
减小电流密度,提高溶液温
度,加速搅拌来减小。
25
b、电化学极化 是由于电极反应速率较慢引起的。主要由电极 反应动力学因素决定。
极化的结果:阴极电位更负;阳极电位更正。
26
2、超电位 定义:由于极化,使实际电位和平衡(可逆)电位 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即为超电位。 影响因素:
16




第五节
一、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与液体接界电位
产生:金属和溶液化学势不同——电子 转移——金属与溶液不同电荷—— 双电层——电位差——产生电极电 位。 1、标准电极电位及其测量 1)标准氢电极 2H+(aq) + 2eH2(g) T=298.15K, p(H2)=100kPa c(H2)=1 mol· L-1




电子流动 由负极流向正极 由阳极流向阴极 的方向 电极名称 负极(电子 正极(电子 阴极(接电 阳极 (接电 流出的极) 流入的极) 源负极) 源正极) 电极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正、负极和阴、阳极的区分: 电位高的为正极,电位低的为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阴极。

【电化学】第五章 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储存

【电化学】第五章  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储存

2Na+5S=Na2S5
(初期)
2Na+4Na2S5=5Na2S4 (中、后期)
2Na+Na2S4=2Na2S2 (后期,Na2S5耗尽后)
二、固体电解质电池
与溶液型电解质电池相比,其特点是贮存寿命长,使用 温度范围广,耐振动及冲击,没有泄漏电解液或产生气体 等问题,能制成薄膜,做成各种形状和微型化。但是固体 电解质的电导率低于液态电解质溶液,常温时电他的比功 率和比能量较低,容易出现极化,不易适应工作时体积变 化
第三节 蓄 电 池
一、铅酸蓄电池
1、 铅酸蓄电池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
铅酸蓄电池分类
启动用蓄电池
固定型蓄电池
牵引用蓄电池
摩托车用蓄电池
按用途分
船舶用蓄电池
航空用蓄电池
坦克用蓄电池
铁路客车用蓄电池
航标用蓄电他
矿灯用蓄电池等
三.锌汞电池和锌银电池
1.锌汞电池
Zn(含少量Hg)|30-40%KOH(ZnO饱和)|HgO,Hg 负极反应 Zn+4OH- = Zn(OH)42-+ 2e
(6)自放电
第三节 蓄 电 池
3、密封式铅酸电池 使电池达到气密有三个途径:
(1)气相催化法 (2)辅助电极式 (3)阴极吸收式
二、镉镍蓄电池 碱性蓄电池是使用KOH或NaOH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
总称。包括镉镍、镉银、锌银、锌镍、氢镍等蓄电池 镉镍电池的优点:①对进行高率放电;②低温特性好;
③循环寿命长;④即使完全放电,性能也不怎么下降; ⑤易于维护;⑥易于密闭化。缺点主要是电压较低
三、电池的命名和型号 自学!!
第二节 用锌作负极的电池
一、锌锰干电池 锌-二氧化锰电池常称锌锰十电池,正极为二氧

第五章-氧化还原电化学

第五章-氧化还原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发生的反应。
氧化失去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还 原剂”;
氧化数升高
还原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接近的变化,相应的物质称为“氧 化剂”。
氧化数降低
(二)自氧化还原反应
例:

2 KClO3 (s) 2 KCl(s) + 3 O2(g)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
MnO-4 + H+ → Mn2+ SO23- → SO42-
步骤
(2)将反应分解为两个半反应方程式
1.使半反应式两边相同元素的原子数相等
MnO-4 + 8H+ → Mn2+ + 4H2O
左边多 4个O原子,右边加 4个H2O, 左边加 8个H+
SO23- + H2O → SO42- + 2H+ 右边多 1个O原子,左边加 1个H2O, 右边加2个H+
第五章 氧化还原电化学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Electrochemistry
2e-
Cu2+ (aq) + Fe(s) Cu(s) + Fe2+ (aq)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氧化数与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原电池的电动势与电极电位(势) 标准电极电位(势) 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配平氧化数变化的原子 和不变的非H O原子
BiOCl——Bi+Cl-+H2O BiOCl+2H+——Bi+Cl-+H2O
BiOCl+2H++3e- = Bi+Cl-+H2O
缺O加H2O补
缺H加H+补

第5章超微电极电化学

第5章超微电极电化学

超微电极存在强的边缘效应。从本质上分析,是因为具有较大的径
向扩散作用
非线性扩散电流与线性扩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流
以有限圆盘电极为例 线性扩散:垂直于电极表面方向的扩散称为线性扩散,产
生的电流为线性扩散电流; 非线性扩散:沿半径方向的扩散称为非线性扩散,产生的
电流为非线性扩散电流 电极尺寸的影响: ❖ 半径大:线性扩散为主 ❖ 半径小:非线性扩散为主
制作工艺困难!
例:超微圆盘电极制备
5.2 超微电极的基本特征
超微电极:尺寸小<10-2cm,电极表面扩散层厚度为
~ 10-2 10-3cm,超微电极的尺寸小于扩散层厚度。
超微电极的特点:
1. 易于达到稳定电流 2. 超微电极时间常数很小 3. 可应用于电阻高的溶液 4. 超微电极表面的扩散
一、易于达到稳定电流
相对来说,绝对值不大。
➢ 电极表面附近溶液的电阻(Rs)—扩散层电阻
计算公式:Rs=s/4r0
溶剂电阻s较金属的比电阻大得多!
主要来源!
超微电极的i·R降并不大!
原因:
超微电极的电流密度很大,但面积小,绝对电流值并不大。 一般在10-9~10-12A
对伏安曲线的影响可忽略
实验技术:
可采用两电极系统 支持电解质的浓度不要求很大,甚至不需要
超微电极的扩散过程类似于球形电极,可用球形电 极模型近似处理。
On e R
非稳态扩散过程的电流:
C0 (tr,t)D 02C 0 r(2 r,t)2 rC0 (rr,t) C R (tr,t)D 02C R r(2r,t)2 rC R (rr,t)
解扩散性方程得到O、R的还原、氧化电流:
ik 4nF 0 C 0 * r D 0r 0 D 20 t 4nr0F 很0 C 小0 ,r D 0 忽,t略 r 不0计r 0 D 20 t

电化学原理-第五章-液相传质步骤动力学-2015修订

电化学原理-第五章-液相传质步骤动力学-2015修订

y u 1/ 6 1/ 2 1/ 2 0
n0 知
y1/2


u 1/ 0
2
而旋转圆盘电极上各点的切向速度:
u0 2n0 y
所以:
u01/ 2 y1/ 2 (2n0)1/ 2 常数
y 有:
Di1/3 1/6 常数
即:旋转圆盘电极上各点的扩散层
厚度与y值无关。
1、电极表面附近的液流现象及传质作用 2、扩散层的有效厚度 3、对流扩散的动力学规律
摩擦力
y0
边界层:存在流速梯 度的区域。
电极表面上各点,边 界层厚度不同。
动力粘滞
层流
y0
边界层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 可知:
边界层厚度:
B y / u0 (5.10)
动力粘滞系数:


粘度系数 密度
当 j 很小时,由于 j jd
则 (5.40) 简化为:
RT(1 j )
nF
jd (5.41)
对数 直线 关系 关系


0

RT nF
ln OcO0

RT nF
ln(1
j jd

作极化曲线。

0 2.由3RT
nF
log

O cO0

2.3RT nF
log(1
液相传质步骤动力学
液相传质常是电极反应的限制步骤。 1mol / L 时电极反应最大速度可达 105 A / cm2
实际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最高电流密度极少 超过几 A / cm2 表明电化学反应的潜力未发挥出来。
通过减缓或增加液相传质来控制电极反应速度。 采用多孔膜和选择透过性薄膜减少干扰组分对 电极反应的影响。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左边
右边
酸性 多O缺H时,多一个O加2个 加相应的H2O 介质 H+, 缺1个H加1个H+
碱性 多H缺O时,多一个H加1个 加相应的H2O 介质 OH– ,缺1个O加2个OH –
中性 多 n 个 O 加 n个 H2O 介质 加 n 个 H2O
加 2n 个 OH– 多 n个 O 加 2n 个H+
酸性介质中配平的半反应方程式不应出现OH–,在 碱性介质中配平的半反应不应出现H+
氧化值和化合价
• 氧化值是元素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按一定 规则得到,不仅可有正、负值,而且可为分数。 •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时原子的个数比,它只能 是整数。
1. 多数情况下二者数值相同,也可混用,但它们在 数值上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2.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其离子单原子 的电荷数 3.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和共价数常不一致
倍数。找出氧化剂、还原剂的系数。 4. 核对,可用H+, OH–, H2O配平。
例题 (1)
HClO3 + P4 HCl + H3PO4 氧化值升高的元素:
Cl5+ Cl–
氧化值降低 6
P4 4PO43– 氧化值升高20 10 HClO3 + 3P4 10HCl + 12H3PO4 方程式左边比右边少36个H原子,少18个O原子,应 在左边加18个H2O
配平 Cl2 (g) + NaOH → NaCl + NaClO3 解: 半反应
Cl2 (g) + 2e- =2Cl-
(1)
Cl2 (g) + 12OH- = 2ClO3- + 6H2O + 10 e- (2)

物理化学-第五章电化学 (2)

物理化学-第五章电化学 (2)

←Cl–
Cu
Cu2+→
在Cu电极与溶液的界面处,Cu2+得到电 子e–变成金属Cu: Cu2+ + 2e– →Cu
CuCl2溶液
电解池
还原反应
Cu电极为阴极
电极反应------化学反应
16
+ – e–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总过程: (1) 电池负极上的电子由Cu电极进入 电解质, 电子在Cu电极被Cu2+消耗。
因此 k = Kcell· G = Kcell· R
首先确定电导池常数
1
28
(1) 电导池常数(Kcell)的测定
l Kcell = A
电导池常数Kcell的测定方法:不能采用几何方法测量,而是用 间接的方法测量。将一个已知电导率的溶液(通常是KCl溶液)注 入到电导池中,测量出溶液的电阻或电导,代入下式,即可求 得电导池常数。
298.15K 11.173 1.2886 0.14114
由此可见对于浓度不同的同种电解质,其电导率是不同的,因 此不能用电导率来描述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能用来比较几种 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22
二. 摩尔电导 (摩尔电导率) 1. 摩尔电导(摩尔电导率):在相距1m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 放置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此溶液的电导称为摩尔电导 率。 2. 符号:m 3.摩尔电导率与电导率的关系
在电极与溶液的界面上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发生;
溶液内部有离子作定向迁移运动。
3. 极板与溶液界面上进行的化学反应电极反应
两个电极反应之和为总的化学反应: 原电池电池反应; 电解池电解反应
18
§5-3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一. 电导与电导率 在电学中,第一类导体的导电能力是用电阻R表示。 在电化学中,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导G (L)来表示。 1. 电导的概念 电导G(L)——是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量度,为电阻的倒数。 G= 1 电导的单位:S(西门子 )或1(姆欧) 1 因此:G = ρ A l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五章

电化学研究方法第五章
t
5-7,5-8就是电极浓度表达式,式中 为辅助变量 由5-7,5-8可推导出循环. 伏安法中响应曲线的方程式.
2.无量纲积分方程式
①Nernst方程式的引入: Nernst方程式的引入必然涉及到可逆的概 , CO(0,t), CR(0,t) 之间的关系,对 念, 因为这是必须找一个 可逆过程,可用Nernst方程 0 RT CO(0, t )
i( )d 1 {1 exp[ jat ]} o nFC 0 O DO(t )
t
5-13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5-11 a 哪里呢?
nF V 是一个特殊的表达式,特殊在 RT
③无量纲概念的引入: a.无量纲的量义:无量纲也叫无因次,无量纲的量也是无因次 的量。无纲量,无因次就是无单位,纯数。 b.什么是无纲量的量呢?在我们研究的体系中,什么量无量纲 t 就是无纲量的量,为什么呢? 的量呢?
第五章
一、概述
循环伏安法
前面讲的是Φ (或i)被控制在恒定数值下,来探讨电流
t 的变化规律。这一章电位Φ是 t 的函数,Φ随时间 而变,响应的是i~ Φ曲线,也称为变电位伏安法,当随 t 而变
或电位随 化的电位是三角波电位时,称为循环伏安法。
i

t

i
t t
t
1.什么叫循环伏安法: 在平面电极上,施加一个随时间作线性变化的三角波电位, 这一电位叫电位扫描。 i 为扫描的起点电位。 tS tS 为扫描的终点电位。 t s 为电位扫描的反扫时间。 i 因为是线性扫描,当电位以恒定的速度从 i t t 0 t 向负的方向扫描到 tS 时,阴极上会发生还原反应: s
(5-10)
(t ) 截距 vt ' (t≥ts) t ' t ts i vts vt ' i 2vts vt (5-10)′

第五章电化学

第五章电化学

电解池
电极①: 与外电源负极相接,是负极。 发生还原反应,是阴极。 Cu2++2e-→Cu(S)


电极②: 与外电源正极相接,是正极。 发生氧化反应,是阳极。 Cu(S)→ Cu2++2e-
物 理 化 学 简 明 教 程
(3). 几组基本概念 正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 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在电解 池中正极是阳极。 负极: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 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在电解 池中负极是阴极。
3.电解后含某离子的物质的量n(终了)。
4.写出电极上发生的反应,判断某离子浓度是增加了、减少了 还是没有发生变化。 5.判断离子迁移的方向。
物 理 化 学 简 明 教 程
【5-1】在Hittorf 迁移管中,用Ag电极电解AgNO3水溶液,电解前,溶 液中每 1kg 水中含 43.50 mmol AgNO3。实验后,串联在电路中的银库 仑计上有0.723mmol Ag析出。据分析知,通电后阳极区含 23.14g 水和 1.390 mmol AgNO3。试求Ag+和NO3-的离子迁移数。
上有4 mol 阴离子氧化,阴极上有4 mol阳离子还原。
两电极间正、负离子要共同承担4 mol电子电量的运输
任务。
现在离子都是一价的,则离子运输电荷的数量只取决于 离子迁移的速度。
物 理 化 学 简 明 教 程
设正、负离子迁移的速率相等, u+ = u- ,则导电任务各分 担2mol,在假想的AA、BB平面上各有2mol正、负离子逆向通 过。
物 理 化 学 简 明 教 程
Hittorf 法中必须采集的数据:
1. 通入的电量,由库仑计中称重阴极质量的增加而得,例如, 银库仑计中阴极上有0.0405 g Ag析出,

《物理化学》第五章(电化学)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第五章(电化学)知识点汇总

弱电解质: 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不显著。
c/mol· dm-3
2. 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遵从科尔劳许经验关系:
m m (1 c )
m2· mol-1 Λ m/S·
HCl
NaOH AgNO3
Λ m -为极限摩尔电导率 弱电解质:
HAc
c /( mol dm )
3
$ RT aH 2 H / H ln 2 2 2 F aH

Cu
H
2
/ Cu

$ Cu 2 / Cu
aCu RT ln 2F aCu2

/ H2

$ H / H2
RT aH 2 ln 2 2 F aH
氧化态 ze 还原态
m Vm
m
1 Vm c
1mol 电解质


c
电导率

三、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1.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加; 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低。 m-1 κ/S·
H2SO4
KOH NaOH NaCl HAc
2. 离子迁移数
定义: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某种离子迁移 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的比称为该离子的迁 移数。
Q r Q t = Q r r- Q Q-
Q t Q
Q- Q Q- -
r r r-
2. 摩尔电导率
是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1m的两个平行 电极之间,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 HCl ) ( NaAc ) m m m ( NaCl )
§5.4 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电化学第五章电极过程概述

电化学第五章电极过程概述
例如.阳极反应产物在溶液中溶解后,能够迁 移到阴极区,影响阴极过程;溶液本体中传质 方式及其强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电极附近液层中 的传质作用等等。
定义
1. 电极过程: 在电化学中、人们习惯把发生在电
极/溶液界面上的电极反应、化学转化和电极 附近液层中的传质作用等一系列变化的总和统 称为电极过程。
2. 电极过程动力学: 有关电极过程的历程、速度
介绍两种特殊的极端情况
理想极化电极
理想不极化电极
理想极化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极上不发生电极反应的电 极。这种情况下,通电时不存在去极化作用,流入电极的 电荷全都在电极表面不断地积累,只起到改变电极电位, 即改变双电层结构的作用。像研究双电层结构时常用到的 滴汞电极在一定电位范围内就属于这种情况。
理想不极化电极:电极反应速度很大,以致于去极化与极 化作用接近于平衡,有电流通过时电极电位几乎不变化, 即电极不出现极化现象。例如常用的饱和甘汞电极等参比 电极,在电流密度较小时,就可以近似看作不极化电极。
3、极化曲线
• 实验表明,过电位值是随通过电极的电流密度不
同而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电流密度越大,过电 位绝对值也越大。
• 所以,过电位虽然是表示电极极化程度的重要参
数,但一个过电位值只能表示出某一特定电流密 度下电极极化的程度,而无法反映出整个电流密 度范围内电极极化的规律。
• 为了完整而直观地表达出一个电极过程的极化性
• 另一方是电极反应,它起着吸收电子运动
所传递过来的电荷,使电极电位恢复平衡 状态的作用,可称为去极化作用。
• 电极性质的变化就取决于极化作用和去极
化作用的对立统一。
• 实验表明,电子运动速度往往是大于电极反应速
度的,因而通常是极化作用占主导地位。也就是 说,有电流通过时

第五章电荷转移步骤动力学与电化学极化

第五章电荷转移步骤动力学与电化学极化

5.3.1 平和“交换电流密度”i0
选取电极体系的平衡电极电位平为电位零点 ( 0),即 0= 平=0,所以, = - 平
在平时,电极体系处于平衡状态,即阳极 反应速率( ia0 )与阴极反应速率( ic0 )相等, 于是定义了一个统一的符号i0 来表示,即
ia0 = ic0= i0
交换电流密 度
a )
阴极反应
ic
i0
exp(nF
RT
c )
知道了、和i0,根据上面的电化学步骤的基本动 力学方程,就可以计算任一电位下的绝对电流密 度ia 、 ic 。
当电极电位变为 时(即 = - 0 = ),则 根据电极电位对活化能的影响,活化能变为:
W1 = W10 - nF W2 = W20 + nF
因此,当电极电位变为时,阴、阳极反应电 流密度变为ic和ia
ia
nFzacR
exp( W10
nF
RT
)
nF
ka0cR
exp(
nF
RT
)
ia0
exp(
对于阳极反应 = - 平=a
所以有: a
2.3RT
nF
lg
i0
2.3RT
nF
lg ia
2.3RT
nF
lg
ia i0
对于阴极反应 = - 平=-c
所以有: c
2.3RT
nF
lg
i0
2.3RT
nF
lg ic
2.3RT
nF
lg
ic i0
若改写成指数形式,则有:
阳极反应
ia
i0
exp( nF
RT
对于电极反应:O + n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导体 电解质溶 液 离子 体系组成发生 T ↗,电阻 ↘; 导电能力增强 变化
2013年8月12日
3)电极反应(实现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电子传递) 电极反应: 电极(表面)上进行的得失电子 的反应 电极反应是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与 通常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通过 电极而进行的间接电子传递反应,后者是氧化 剂和还原剂之间进行的直接电子传递反应 电极反应分为: 阳极反应: 氧化反应 2Cl-(0.1)- 2e-→ Cl2 (p1) 阴极反应: 还原反应 2H+ (0.1) + 2e- → H2 (p2) 而电池反应是 两个电极反应的总和 : 2Cl- (0.1) + 2H+ (0.1) →Cl2 (p1) + H2 (p2)
2013年8月12日
引言
2 本章内容: 一. 电解质溶液 1-6节(导电的机理和离子的 性质等) 二. 原电池 7-12节 (电动势的产生和计算、 能量转化、电池设计等) 三. 极化作用 13-15节(主要为电解池内容, 极化作用下的分解电压、电极电势、金属离子 的析出顺序等)
一. 电解质溶液 (1-6节)
1). 原电池 利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 电极反应以产生电能的装臵 称为原电池或自发电池
电极1
负极: 电势低高的电极; 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I e 负 载
I
e
2阴 (+)
1阳 (-) 氧化反应
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还原反 应
电极2
正极: 电势高的电极.
• 原电池示意 图
当外加电源时,原电池转变为电解池(如 原电池充电)。
2013年8月12日
电池的工作过程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书写规则: 必须满足物质的量及电量平衡,同时, 离 子或电解质溶液应标明活度(或浓度),气体应 标明压力, 纯液体或纯固体应标明相态. 结论:由于两电极存在电势差,电解质溶液中 的离子在电场中作定向运动,离子在阴阳极上 通过电极反应实现电子的传递,金属导线等外 电路传输电子构成了电荷传递的闭合回路。
2013年8月12日
§ 6-1电池的组成、两类电池及其工作过程
1.组成电池(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基本要素
① 一对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含电活性物质) ③外电路 ④必要时要有隔膜或盐桥(如双液原 电池)
负 载 外电 源

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示意图

电解质溶液 电解池示意图
2013年8月12日
2.电解池和原电池
2013年8月12日
法拉第定律
4)法拉第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根据法拉第定律,当电极上发生1mol电子 的反应时,溶液中通过96485.309C电量,也就 是1mol电子所带的电量Le,用F表示 。 F为法拉第常数:
F Le 6.0221367 1023 mol1 1.60217733 1019 C 96485.309Cmol1
对于任意电极反应 : 氧化态+ ze = 还原态 或 还原态 - ze =氧化态 当反应进度为1摩尔时,电极反应的电子转 移数为z摩尔。
2013年8月12日
法拉第定律
依据法拉第定律可得通过溶液的电量为: Qm = z Le = zF
当反应进度为摩尔ξ( [zai])时,可得: Q = ξQm = ξzF Q = ξzF 由于 ξ=nB /νB, 和电量 Q=It,将其带入上式可 得: nB = ItνB /(zF), 或 mB = ItνB MB/(zF)
2013年8月12日
电池的工作过程
两电极之间存在电势差,必然驱使导体中 的电荷作定向运动,这是电池形成闭合回路 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电极之间存在电势 差为电池形成闭合回路创造了必要条件。 要使电池形成闭合回路,仅有必要条件使 不够的。电荷必须通过适当的载体传导。
2013年8月12日
2)两类导体的导电
Cu2+ +2 e2Cl3
Cu(s) 2e- + Cl2(g)
1
I 20 A, t 15 60s, M (Cu) 63.546 10 kg mol
2013年8月12日
法拉第定律
(a)阴极上析出Cu 的质量:
m(Cu)
M It
B B
zF
63.546 10 kg mol 5.927 10 kg 2 96485C mol
3 3
3
2013年8月12日
从电池的工作过程的分析中可知,电解质溶 液中的离子起着导电作用,不同的电解质具有 的不同离子,其导电能力是有差异的,而电解质 (离子)的导电能力影响电池的电动势。那么
离子或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衡量? 电解质溶液(离子)的导电能力与哪些因 素有关?如何计算? 这就是后面的学习要解决的问题。
2013年8月12日
4. 法拉第定律
1)法拉第定 律解决的问题: 法拉第定律解决 了电池反应过程 中,通过电池(原 电池或电解池) 的电量与发生电 极反应物质的物 质的量之间的定 量关系.
• Michoel Faraday (1791-1867), 化学史 上最有影响的人之一, 很多术语如阴离 子, 阳离子, 电极和电解质等都源于他.
2013年8月12日
2. 离子的迁移数 某种离子所迁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 = Q++ Q-)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 常用t 表示 。
离子的迁移数实质上是离子的在一定时间内迁 移的相对电量。
Q Q t , t ,而 t t 1 Q Q Q Q U+ u+ 当其它条件确定时, t + = u u = U + U + ++ 凡影响离子运动速度的 (U- ) 因素(如离子本性, 溶剂性质, t = u - u +u = U+ + U电解液的浓度, 温度等)都会 + 影响离子的迁移数.
2013年8月12日
法拉第定律
2)精确度:法拉第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准 确的定律之一, 不受温度, 压力, 电解质浓度, 电 极材料和溶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3)定律:法拉第发现:对各种电解质溶液, 每通过96485.309C(1法拉第)的电量, 在任一电 极上会发生得失1mol电子的反应,而任一电极所 反应的物质的量与得失1mol电子相对应.这就是 法拉第定律.
2013年8月12日
§ 6-2 离子的迁移数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因此相同时间内迁移的电量也不同。
离子迁移的电量用什么衡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离子的在一定时间内迁移的绝对电量
如图,假设用浓度为c 的电解质Av+Bv-的溶液充满 A 截面积为A的圆筒形容器中, 电解质完全电离: Av+Bv-→ v+ Az + + v-Bz2 1 (-) +
3 1 3 1
(b)阳极上析出的Cl2(g) 在T=300 K、p=100×103 Pa 的体积: 因为
n(Cl2 )
所以
2
B It
zF
{2 20 15 60 /(2 96485)}mol 93.279 103 mol
3
nRT 93.279 10 300 8.314 V (Cl ) 2.327 10 m p 100 10
2013年8月12日
G A l
表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由右图可知, 电导率 是相 距为1m, 面积 为1m2的两个平 行板电极之间 充满电介质溶 液时的电导, 即相当于单位 体积电解质溶 液所表现出来 的电导。
2013年8月12日
法拉第定律
例题1(习题6-1(A) )用铂电极电解CuCl2 水溶 液,通过的电流为20 A,通过15min .问理论上( a) 在阴极上析出Cu的质量为若干?(b)在阳极上析 出的Cl2 (g)在300 K、100 kPa 下的体积(作为 理想气体)为若干?
解:用Pt电极电解 CuCl2水溶液, 阴 极 : 在电解池的 阳极 :
2013年8月12日
离子的迁移数
4) t 时间内离子迁移的绝对电量 t时间内阳离子迁移的电量: A Q+=Aυ+ cν+ z+ Ft =AU+ (Δφ/ l ) cν+ z+ Ft
2 1 (-) +
l 电势差Δφ
t时间内阴离子迁移的电量: Q-=Aυ- cν- | z- | Ft =AU- (Δφ/ l ) cν- | z - | Ft
2013年8月12日
离子的迁移数 例题2 (6-4(A) )某电解质溶液在一定的温度 和外加电压下,负离子运动速率是正离子运动 速率的5倍,即 5 。正、负离子的迁移 数为若干? 解:因 5 所以有:

负离子的迁移数:
t /( ) 5 / 6 5 / 6 0.8333
l 电势差Δφ
2013年8月12日
离子的迁移数
离子将发生 1)离子的电迁移现象: 在外电场作用下, 阳离 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的现象. 2) 离子迁移速率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离子的迁移 U , 速率: l
U l
3)离子的电迁移率 将一定离子在指定溶剂 中电势梯度l =1时的速度称为该离子的电 迁移率, 用符号 U 表示, 单位是 m2 s-1V-1 .
物理化学
重庆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研室
2013年8月12日
绪 论
本章目录 一. 电解质溶液 (1-6节) § 6-1电池的组成、两类电池及其工作过程 § 6-2 离子的迁移数 § 6-3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 6-4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与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 6-5电导测定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