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微生物深部调驱技术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
《2024年青海跃进油区微生物驱技术研究》范文
《青海跃进油区微生物驱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区开发技术的研究与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青海跃进油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资源基地之一,其开发技术的创新与优化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微生物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石油开采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青海跃进油区的微生物驱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为该区域的石油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二、微生物驱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是指利用特定微生物在油藏中繁殖并产生生物化学作用,使原油中难以开采的部分得以释放并顺利采出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作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以及降低原油的粘度等特性,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微生物驱技术在国内外多个油田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青海跃进油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原油粘度大等因素,传统开采方式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微生物驱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该区域的石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青海跃进油区微生物驱技术研究针对青海跃进油区的特点,本文对微生物驱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筛选出适合该区域油藏环境的优势菌种。
其次,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以满足现场应用的需求。
最后,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微生物驱技术在青海跃进油区的应用效果。
在实验室模拟实验阶段,我们成功筛选出几种适应于该区域油藏环境的优势菌种。
这些菌种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油藏环境中快速繁殖并产生生物化学作用。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我们提高了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为现场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现场试验阶段,我们将筛选出的优势菌种应用于青海跃进油区。
通过对比试验数据,我们发现应用微生物驱技术后,该区域的石油采收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我们还发现微生物驱技术对于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等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青海跃进油区微生物驱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微生物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青海跃进油区的石油采收率;2. 微生物驱技术能够降低原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3. 通过筛选出适应于该区域油藏环境的优势菌种并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数量;4. 微生物驱技术在青海跃进油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4年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内源微生物驱油(Internal Microbial Driving of Oil Recovery)是利用内源性微生物促进油藏内烃类资源的转化、释放以及产出的方法。
在复杂地质条件和严苛生产环境条件下,传统的开采方式逐渐显露局限性。
为了探索更高效、环保的采油技术,本文对内源微生物驱油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旨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石油开采已成为重要的能源产业。
然而,传统的采油方法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开采效果。
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可持续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深入探讨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机理和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一)模型建立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内源微生物驱油模型。
该模型包括地质模型、微生物生长模型、油藏流动机理模型等。
其中,地质模型根据实际油藏条件进行构建,包括地层结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微生物生长模型则考虑了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代谢过程及对油藏的改造作用;流动机理模型则描述了油藏内流体的流动规律及微生物与流体的相互作用。
(二)模拟实验设计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
实验主要考虑了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微生物种类及浓度、不同注入方式等因素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效果的影响。
通过调整参数,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
(三)结果分析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分析内源微生物驱油的机理和效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微生物在油藏内的生长规律、微生物对油藏的改造作用、微生物驱油的效率及影响因素等。
同时,将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一)研究结果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内源微生物在油藏内具有良好的生长和改造能力。
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作用改变油藏的物理化学性质,促进烃类资源的转化和释放。
试述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019年09月据管理系统)系统在青海油田运行近3年时间,为今后进行各类研究应用开发,各类大数据分析、预测做到了强大支撑。
自2013年油气生产物联网(A11)系统示范工程的启动以来,青海油田建设CDMA 无线专网基站16座,TD-LTE 无线专网基站10座,覆盖6个采油气厂并建立有线光缆、无线基站为基础的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对各个采油气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监测、分析,单井数据信息查询、预警、告警,设备物联运维管理、视频监测等功能。
现阶段A11系统累计录入监测单井口5500余口,油井3100余口,气井近900口,水井1500余口。
油气田声场过程中所有站场所采集的工艺数据均需要经过实时分析,这使得A11系统的建立成为必然。
该系统可以有效监控油气田的每个生产环节,让所有的操作流程均得到高质量的管理,继而保障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时间与物料损耗。
实现油田系统自动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即优化控制软件与获得相关服务器与交换机等硬件设备的支持。
只有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均合理到位,同时进行有机结合后才可以有效开发研究油田井口的控制系统,从而通过不同的控制软件来提升每个油井的单井含油量、油气集输处理以及供水配电系统。
经过这一系列的监控,油气田在进行生产的具体流程中就可以更为高效的记录并分析各项数据,对生产过程中的每项环节开展合理调控,实现油气田的生产监控与管理一体化的目的,进一步提升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见图所示)2.2油田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各领域的科学技术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当前已有诸多油田管理部门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至生产当中。
为了将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共享,让资源获得更为合理的使用并最终实现集成化,相关部门逐渐开始使用多油气田综合管理系统来整合各项资源。
在油气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应当将可视化技术、综合管理技术以及知识管理技术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同时清晰界定生产环节中的数据采集、质量控制与资源管理,从而令油气田管理数据的工作路径更为精细化、科学化。
国内深部调驱技术研究进展
丙烯 酰 胺凝 胶 、 膨 型凝 胶 颗粒 和乳 液 等堵剂 体 系 , 体 通 过 将调 驱 剂 注入 储 层 深 部 而 对 水相 形 成 封 堵 , 迫 使 注入 水 进入 原 来 波 及 少 的 区 域 , 而 扩大 水 驱 波 从 及范 围、 善驱油 效 率 [ 。 目前 , 部调 驱 技术 发 展 改 3 ] 深 迅速 , 药剂 研 究开 发 、 在 数模 技术 和施 工 工艺 技术 等 方面 取 得 了很多 新进 展 。 1 深 部 调驱 剂 的研 究开 发 我 国深 部调 驱技 术起 步 于 9 代 , 入新 世 纪 O年 进 后 , 于 油 藏工 程 的深 部 调 剖 改 善水 驱 配 套 技 术 的 基 提 出, 向深 部调 驱 技术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 由于 处理 目标是 整 个 油 藏 , 业 时 间 长 , 调 驱 剂 的 流 变 性 作 对 能 、 堵性 能 、 封 耐久 性 能 以及旖 工工 艺 技术 等方 面都 提 出更 高要 求 。 目前使 用 的深 部调 驱剂 主要 包 括 : 部 分 水 解 聚 丙 烯 酰 胺 ( 下 简 称 HP 以 AM ) 凝 胶 深 部 弱 调驱 技 术 、 AM 胶 态 分 散 凝 胶 ( DG) 体 膨 型 凝 HP C 、 胶 颗粒 、 AM 反 相乳 液 、 HP 含油 污 泥复 合调 驱剂 等 。
2 1 年第 6 00 期
内 蒙古 石 油 化 工
7 3
国 内深 部 调 驱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赵 梦云 张 锁 兵 欧 阳 坚 赵 青。 , , ,
(. 国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油 田化 学 研 究 所 ;. 国石 油 集 团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研 究 院 , 京 1中 2中 北 1O8) O O 3
CDG深部调驱剂的室内评价与应用
的能力 , 胶 时 间可 控 , 成 流动 性 能好 , 可长 时 间保
持流 动和注 入 能 力 , 有 常 规调 堵 技 术 和聚 合 物 兼 驱技 术 的优点 , 即调 剖 和驱 替 。调 剖 即改 善 吸水
溶 解 性 良 好 , r 含 量 6 1 ~ 65 ; 定 剂 , C3 .% .% 稳
开发生产, 目前 油 田综 合 含水 量 已高 达 9 .% , 42
沙一 段主力 油层 平 面 、 间严 重水 淹 , 层 而且 由于 开 发层 系多 , 间压力 及渗 透率 差异 较大 , 层 注入 水 沿 高渗 透层水 窜严 重 , 严重 制约 着油 田的 开发 。 本 研究 以 部分 水 解 聚 丙 烯 酰 胺 ( P M) H A 和有
XE — l 。
胶, 是在 低浓 度 的 聚合 物溶 液 中加 入 少 量交 联 剂
和稳 定剂 , 通过 分 子 内 和分 子 间 交 联 而形 成 的一 种 粘度 大 、 子尺 寸较 大 的体 系 , 分 它是 介 于聚合 物
1 3 粘 度 的 测 定 .
稀溶 液与 凝胶 间的 过 渡 体 系 , 性 质 既不 同于 聚 其 合 物溶液 , 不同 于凝胶 体 系 , 也 是具有 胶体 性质 的
量 为4 5 7mg L 5 . / 。
1 2 有 机 铬 交 联 剂 X —l的 制 备 . E
在反应 釜 中按 配 方依 次加 入乳 酸 、 重铬酸 钠 、
还 原剂 和水 , 混合 温度 保 持 在 5 0℃ , 反应 温 度 为
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1前言微生物提高采收率(MEOR)的概念自1926年提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的大规模研究和试验,已使该技术逐步进入了工业化应用的阶段,各种类型的微生物采油工艺技术在世界各石油开采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2微生物驱类型、方法及适应性2.1驱油用微生物的类型[1]根据俄罗斯的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生物工艺可划分为两个主要的类型。
第一类是把细菌代谢物(又称外源微生物)作为驱油剂注入地层。
该类工艺与化学驱类似,其原理是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生物聚合物、溶剂、乳化剂等组合物,改善水的驱油性能。
微生物在地层中的代谢产物及作用见表1。
该种类型工艺复杂、设备条件要求高。
第二类是直接在地层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微生物(又称内源微生物),形成具有驱油特性的细菌代谢物。
方法是把地层中存在的或者注水带入的有益微生物,依靠地层固有的营养物(残余烃、矿物组分)或者向地层注入的营养物(糖蜜、无机化合物等)进行地球化学作用,形成细菌代谢产物(脂肪酸、乙醇、表面活性组合物、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碳等)。
这种类型的微生物驱适用于注淡水开采一年以上的油田或区块,因为注水使注入井井底附近形成了微生物群落(或生物群落)。
该类型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是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方向[2]。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含油岩石是无菌的,储层中的微生物是由钻井和随后的开采过程(注水)带入的。
L.Haridon 等人在从未注过水的油藏中发现了喜温细菌。
Steetter 等人证实,在来自北海和阿拉斯加油藏的水中都有相似的菌群,这种细菌是用染色体的交叉杂交方法识别出来的[3]。
目前,深部储层自身具有微生物已被证实。
研究还表明,深部油藏中微生物的存在主要受温度和有机碳源的限制[4~6]。
2.2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对油层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环境因素进行详细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刘骊川(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摘要微生物驱采油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把细菌代谢物(又称外源微生物)作为驱油剂注入地层;第二类是直接在地层中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微生物(又称内源微生物),形成具有驱油特性的细菌代谢物。
深部调驱剂SMG封堵效果实验研究
[ 关键词 ] 调驱剂 S MG 膨胀粒径
封堵率
调 驱 已成为油 田稳 油控水 的一 种非 常有效 的
体, 后者是 固体 。 S MG适 用 于 中、 渗 透 油 藏 , 藏 温 度 小 于 低 油
10℃ , 2 地层 水矿 化度 小 于2× 0 m / , 油黏 度 1 g L 原 小 于 20m as5; 0 P ・_ 体膨 颗粒 调驱剂 适合 于特 高 渗 透层或 大孔 道 的油层 及 裂 缝 性 油藏 ; 化 度 小 于 矿
N
化
工
进
展
… 3一… … 第 1 卷第 4期
透率 约 0 10 m .0 的岩 心有 一 定 的封 堵 能力 ( 封 堵 率 大于 5 % ) 0 。单 管封 堵 试 验 表 明 , 渗透 率越 大 ,MG的封 堵能力 越 低 , 说 明调 驱 剂 S G适 S 这 M 用 于低 渗油 藏 的调 剖和封 堵 。 23 三管岩 心模型 评价 S . MG 封 堵效果 根 据油 藏渗透 率 的大小 , 确定 物 理 模 型 为人 工 柱 状 岩 心 模 型 , 透 率 分 别 为 20 05 0 1 渗 . ,. ,. m, 采用 三 管并 联 模 拟 油 藏 的非 均 质 性 。先 水 驱, 待压力平 稳后 , 测定水 相渗 透率 , 转注 02 .0 P V的 02 S .% MG溶 液 , 注 00 V 的水 后 , 转 .5P 关
1 深部调 驱剂 S MG 与体 膨颗 粒调 剖剂对 比
新型调 驱 剂 叫做 可 动 微 凝 胶 ( 称 S 简 MG) , 由韩 大匡 院士 提 出 j 。该 调 驱 剂 依 靠纳 米 级 、 微
米级 、 亚毫 米级 遇水 可 膨 胀 的微 凝 胶 逐 级封 堵 地
深部调驱技术在轮南油田的应用
深部调驱技术在轮南油田的应用周代余;赵冀;汪进;罗强;肖春燕;原风刚;赵红【摘要】深部调驱具有改善油藏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矛盾,提高水驱效果的作用.根据耐温抗盐调剖调驱剂的性能评价,在轮南油田2井区TⅠ油组东部开展了4井组的区块矿场试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和颗粒具有较好的耐温抗盐性能,耐温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视吸水指数可下降12.5%.截至2014年2月,试验区累计增油2.22×104t,含水率下降3.2%,效果显著.深部调驱技术在试验区的成功应用,对深部调驱技术在整个TⅠ组油藏以及高温高矿化度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4【总页数】4页(P457-460)【关键词】轮南油田;高温高矿化度油藏;深部调驱;微球;颗粒;凝胶;聚合物【作者】周代余;赵冀;汪进;罗强;肖春燕;原风刚;赵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中国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期,注入水在高渗透层内低效和无效循环,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
深部调驱技术作为一项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已在高含水油田得到成功应用[1-5]。
对于塔里木油田、中原油田、青海油田和华北油田的高温高盐油藏,常规的调驱体系存在耐温抗盐性能差、作业措施有效期短等缺点,控水稳油效果普遍较差,亟需对耐温抗盐调驱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研制出合适的调驱体系,推动调驱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调剖室内模拟及矿场试验
能力 ; 指 数生 长期 开 始代 谢 积 累生 物 聚合 物 ,对 在
引 言
微 生 物调 剖 是将 细菌 注入 地层 , 之大 量繁殖 , 使 菌 体细 胞及 其 代谢 产 出 的生物 聚合 物对 高渗 透层 带 起 到较 好 的选 择 性封 堵 作 用 … , 而 改善 层 间油 水 从
合 物 果胨 状 形态 长 期保 持不 变 。
( 1 。充 分证 明 了岩 心 内生物 聚合 物 的生 成 及其 表 ) 对孔 隙产 生 的堵塞 作 用 。
2 3 细 菌注 入及 生物 聚合 物产 出动态 试验 .
酸性 条 件 下 , 维 素 酶 ( ell e 对 该 生 物 聚 纤 Cl a ) us 合 物有 良好 的分解 作 用 , p 当 H小 于 6 0时 ,.5 . 0 0 % 的纤 维 素 酶在 8/ u 内 能将 生物 聚合 物完 全 分解 , J,  ̄- t 有 效地 解 除注 入过 程 中 可能产 生 的不 良堵塞 。
该 菌 种 是 从 扶余 油 田产 出水 中筛选 到 的兼性 、 嗜 温菌 , 在 油层 环 境 条 件 下 具有 良好 的生 存 竞 争 其
选 石英 填 充 砂 人 造 岩 心 1m, L 度 4 、 % , 0 孑隙 48 渗 透率 26 60×1 t 注入 菌种 浓 度 10×1。 0 x , m . 0个/ mL 每 米 设 一 检 测 点 , 测 菌 种 浓 度 、 度 、 度 , 监 粘 酸 ( H值 ) 压 力 、 浓 度 等 变 化 。监 测 结 果 表 明 , p 、 糖 各 监 测 点参 数从 注 入 端 到 出 口呈 梯度 下 降 , 随 注 入 但
吉格森油田柔性微凝胶深部调驱体系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以淖尔区块为例
对 于柔性 微凝 胶 深 部 调 驱 来说 , 主要 依靠 其 遇 水膨胀 , 遇油 不膨 胀 的溶 胀 机 理 将 柔 性微 凝胶 分 散 颗粒 注 入油 层 深 部 后 , 堵 塞 高渗 层 的 水 流 通 道 , 使 注入 水 在油 藏 中流 向低 渗 层 , 后 期 注 入 的 柔 性微 凝 胶分 散 颗粒 又将 堵塞 低 渗 层 , 使 注 入 水 流 入 更低 的 低渗 层 , 形成 多级 调 堵 , 提 高 波 及 系数 , 增 大 波及 体 积, 从 而 提高 原油 采 收率 J 。因此 , 开展 柔 性 微凝
程专业硕士 研究 生。研 究方 向 : 提 高采 收率 及 油 田化 学技 术 。E —
ma i l : 1 1 6 0 5 5 7 3 7 @ q q . c o n。 r
首先 对柔 性 微 凝 胶 微 球 颗 粒 进 行 性 能 指 标 的
检测 评价 , 主要 有 分 散溶 解 性 、 水 化 膨 胀倍 数 、 热 稳
变, 构 造显 得 复杂 破 碎 , 投入 开发 5个 断 块 , 含 油 面 积6 . 9 k m , 地 质储量 9 4 2 . 6 8× 1 0 t , 可采储量 8 7 . 4×
胶 深部 调驱 具有 重要 的意 义 与仪器
1 0 t , 平 均孔 隙度 1 5 . 5 % 。主力 断块 是 淖 2 2及 淖 6
断块 , 连 通性 、 含油性 较好 , 地下 原油物性一 般 , 地 层水 矿化 度 高 。
实验 材料 : ①天然岩心 : 吉格 森 油 田淖 2 2断 块
天然岩心 ; ②实验用水 : 淖2 2 断块地层水 , 总矿化度 平均 9 3 6 1 9 m g / L , 水型为 C a C 1 2 水型; ③聚苯乙烯微
《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研究》范文
《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微生物学领域正在迅速地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环境治理、农业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微生物学研究的新热点。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二、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概述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激活和优化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的原始微生物,提高其生物活性和数量,从而达到改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目的。
这一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微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解决环境、农业和医疗等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从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分离和纯化出目标微生物。
2. 微生物活性检测: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检测和评估微生物的活性。
3. 微生物激活技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激活和优化原始微生物,提高其生物活性和数量。
4. 体系构建与优化:根据不同环境和应用需求,构建和优化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
四、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1. 环境治理: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在环境治理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激活和优化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农业领域: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通过激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
3. 医疗保健: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益生菌的研发和生产方面。
通过激活和优化益生菌,提高其活性和数量,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以农业领域为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在农业中的应用。
例如,某研究团队通过激活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菌等有益微生物,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与应用
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与应用本文阐述了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分析了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具体应用。
标签:微生物;驱油技术;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完善;应用前言:我国对石油的开发技术和勘查技术在不断进步,低渗透油田越来越多,成为了提升原油产量的主要助力。
但是因为低渗透油田的特殊性,导致低渗透油田的石油采集效率不高,急需要运用科学的技术来进行改善。
一、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期微生物驱油技术完善阶段运用微生物驱油技术来提升低渗透油田的原油收集效率,具有潜力大、返排液不用处理、不损伤油层、安全环保、成本较低、施工便捷等特点。
在进行油田的开发时,影响原油收集效率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波及围内的驱油效率和波及的效率,这两个数据的乘积就是原油的采集效率。
运用微生物提升收集效率的技术包含了微生物调剖技术和微生物驱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技术主要是运用微生物的细胞、细胞的代谢物质,例如脂肽类或糖脂类生物外表层的有机酸、气体、小分子有机溶剂、活性剂等物质,运用这些物质进行原油的采集,微生物自身可以利用原油重质组分成营养物质,导致原油重质组分出现轻质化[1]。
并且可以在地层的岩石外部生成一层生物薄膜,将依附在岩石的空隙外部的油膜剥离下来,减小油水的界面张力和原油的粘度,提升油藏多孔介质里的原油流动能力,以此来实现微生物驱油的较高效率。
因为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很多国家都开始运用具有高效益、低成本的微生物驱油技术,这是后来微生物驱油技术风靡世界的基础。
经过前期很多研究人员对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同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而且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驱油技术高效、快捷的研发和运用,微生物驱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值得期待,还会在油藏的开发中后时期,不断改进水驱开发的成果,加强原油采集方面的效率[2]。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集绿色环保、施工便捷、经济实惠为一体的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原油采集效率,加强单井的产能,所以逐渐受到世界各大生产原油国家的关注和运用。
本源微生物在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油井中清蜡解堵的室内研究
22 实验菌 在不 同 含 聚 浓 度 的 三 元体 系条 件 下 乳 化 .
原油 的效 果
表 4数 据说 明 聚合物 浓 度对筛 选 的本 源微生 物 乳
化作用没有影响 ,试验菌 的最佳配 比体 系为油 :菌 :
营养液 =2 :5:10,培养 的最佳 时 间为 4—7d。 0 5
收 稿 日期 :20 - -1 0 60 0 7
作者简介 :赵春燕 ( 99一) 16 ,女 ,黑龙江青 冈人 ,工程师 ,从事油 田化验分析工作 。
维普资讯
20 06年 8月
赵春 燕等:本源微 生物在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油井中清蜡解堵的室 内研究
对北三西弱碱化三元复合驱作业井采出样 品进行 了外 观分析 ,观察 结果 见表 1 。
表 1 实 验 样 品 分 析
取上述分离的油样 3m L分别加入含量 l 本 0m 源微 生物 菌种 和 9 0mL营养液 的锥 形瓶 中 ,放 在培 养
摇床 中,实验温度 为 4 5℃,摇床转速 为 10rm n 5 / i,
的微生 物 菌种 解堵 原理是 选择 适应 在 含有三元 体 系溶
液条件下能生长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在生长繁衍过
程 中 ,降解 原 油 中石蜡 、胶质 、分 解重 烃组 分 ,同时 产生 有机 酸活 性物 质 ,乳 化 降解原 油 ,降低 油水 界面 张力 ,增 加原 油 的流动性 特性 ,进 而达 到增 加原 油产 量 ,提高采 收率 的 目的。
同菌种复 配 、菌浓度 大 小及 用 量对 北三 西三元 复合 驱堵 塞 油井 的采 出原 油进 行乳 化 降粘 、降蜡 、 降胶 对 比 实验 ,确 定 实验 菌种 的应 用效果及 与 弱碱化 三 元体 系的 配伍 性 ,从 而优 化 出不 同菌种 复 配 比例 、
《2024年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研究》范文
《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生物学与环境保护的交叉领域中,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研究正逐渐成为科研的热点。
本源微生物,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对环境适应性强的微生物种类,它们在维持生态平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本源微生物的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出现种群衰退的现象。
因此,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旨在通过科学手段激活和增强本源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其环境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背景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背景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本源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二是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
本源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特性和功能,如对环境的适应性、对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等。
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本源微生物的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出现种群衰退的现象。
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温度、湿度、pH值、营养物质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
因此,如何激活和增强本源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其环境适应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三、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方法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通过实验室技术手段,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和纯化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本源微生物。
2. 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分离出的本源微生物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3. 激活体系构建:通过实验手段,探究激活本源微生物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
4. 环境适应性评估:对激活后的本源微生物进行环境适应性评估,了解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四、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成果经过多年的研究,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通过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本源微生物。
其次,通过对本源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了解了其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利用本源微生物技术驱油采油增产显著
利用本源微生物技术驱油采油增产显著
佚名
【期刊名称】《神州学人》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我国一些油田采用长江大学研究的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高温和低蜡稠油油藏采油难题。
统计表明.从2001年至今年2月.试验区累计增产原油17866吨.新增利税1886.2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3。
【总页数】1页(P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5
【相关文献】
1.微生物技术提高采油率 [J],
2.微生物采油的发展及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J], 王述银;郭江
3.水力振动采油微生物技术在西区油田的应用 [J], 李杨勇;唐建云;宋红霞
4.电磁波加热采油增产显著 [J], 蔡建华
5.本源微生物技术驱油采油增产显著 [J], 卢林松(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驱油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处于注水开发后期的油田由于油层渗透性的差异,注入水在注入过程中进入油层相对高渗透层,造成油井水窜,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应采取有效的调剖堵水措施。
普通调剖措施对处于注水多年的高渗透率油藏调剖堵水效果不理想,主要体现为“注入量小、有效期短、增产低”。
我们多年来一直进行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堵水技术的室内研究,主要做了胶态分散凝胶与高升油田污水配伍性试验,并应用于现场试验,得到了很好的增油目的。
【关键词】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剖注水区块降水增油提高原油采收率1 前言胶态凝胶调驱体系先期应用在国外的一项驱油技术,它适用性较强,抗温度及流动性均较高,能提高水井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对聚丙烯酰胺的凝胶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发现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与柠檬酸铝的胶态凝胶溶液对提高油井的原油采收率起到较大作用。
2 高246块地质概况高246块位于高二、三区南部,开发的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莲花油层,油层埋深1430m-1690m,油层平均有效厚度57.74mt。
于1977年投入开发,1998年7月扩大常温注水规模,目前注水区域总井60口。
目前区块综合含水以达61.6%,进入中高含水期:(1)储层成熟度低,成岩性差,泥质胶结疏松,蒸汽波及范围内油层渗流阻力较小,极易发生窜流。
(2)原油性质为稠油,地下油水粘度比高达200,水线推进速度快,达到8.33-26m/d。
(3)注水开发后,长期注入水对油层的冲刷,油藏孔隙结构和物理参数发生很大变化,大大降低了水驱油的效率。
(4)采用常规化学调剖,有效期短,增产效果差。
3 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驱技术驱油机理胶态分散凝胶的优点是粘度低、流动性好、稳定性强,在现场注入的过程中大部分分散凝胶首先进入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地层,而少量进入相对含油的低渗透地层。
胶态分散凝胶在大渗透孔道的流动中,交联聚合物线团会发生滞留、积堆、表面吸附,使交联后的聚合物线团首先停留在大孔道的吼喉部,流动阻力逐步增加,将原油从低渗透带中驱出。
本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及应用
提 出了需求 。国内外 的学 者L 3 刮已经对微 生物 驱油 的
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本源 微生物;数学模型;机理;提高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 5 . E3 79 文献标识码 :A
S mu a n a d a p i ai n O ah m ai a o e fe h n e i i lt n p l t f i o c o m te t l c m d l n a c d o l O
方面, 用作厌氧微生物的营养源:第二阶段是厌
剂和混气水,同时利用残余油活化本源微生物群落 ,
通过 本源微 生物 群落 自身在油 藏 中的生 长及其 代 谢 产物作用 , 从而提 高原油 采收率 。 因其 工 艺简单 、投
氧发酵 阶段, 甲烷菌等厌氧菌在缺氧层被激活, 产 产 生 的代谢 产物 与 原 油作用 , 而提 高采 收率 。 从
一 一
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e 0VeW ndi nous m i r l by i ge c obe s
W U u b n, S Ch n i HAN e we , YU W n n Li
( s t t o o o s lw n li lw c a i f ieeS in e c d myHe e L n fn 6 0 7 I t ue f r u o a dFudF o Meh nco n s ce c a e b i a ga g0 5 0 ) n i P F Ch A A src :T ep p rpee t a tredme s n w —h s n lpec mp n n te t o e o b ta t h ae rsns he—i n i a t op ae ad mut l—o o e tmah mai m d l f ol i c ME ( co il n a cdol eo ey e igw t e eino e edapia o . emo e ib sdo OR mirba eh n e irc v r1nd a n i t s f l l t n ’ d ls ae n i l hh d g h i t f p ci nl
《2024年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开采和利用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
然而,传统的石油开采方法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如储层条件复杂、开采效率低下等问题。
近年来,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石油开采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该技术利用地下微生物的天然代谢活动,通过注入营养物质等手段,刺激微生物生长并产生驱油效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本文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概述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利用地下微生物的自然代谢活动,通过向储层中注入特定的营养物质,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这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有机物,产生气态物质和有机酸等驱油剂,从而推动原油向生产井移动。
此外,微生物还能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三、数值模拟研究的重要性针对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值模拟可以有效地预测和评估内源微生物在储层中的分布、生长和代谢情况,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数值模拟还可以优化营养物质注入方案、确定最佳注入时机和注入量等关键参数,从而提高驱油效果和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内源微生物与储层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后续的石油开采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四、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方法内源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主要采用多场耦合方法,综合考虑了物理场(如温度、压力)、化学场(如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以及生物场(如微生物生长、繁殖)等多个因素。
具体而言,数值模拟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根据实际储层条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关键参数。
2. 设置初始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初始温度、压力、营养物质浓度等参数。
3. 定义微生物生长模型:根据微生物生长代谢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4. 耦合物理场和化学场:将物理场(如温度、压力)与化学场(如营养物质、代谢产物)进行耦合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源微生物深部调驱技术的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摘要]向地层中注入营养物质,激活油藏中的本源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物质提高注水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但是传统的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是采用水溶性的营养体系,并补充定量空气以实现油藏好养菌群的激活和原油的生物降解。
水溶性营养物在注入油藏时会沿着高渗透区域窜流,在油藏中滞留时间短,微生物利用程度低,生物产物与油藏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时间短,这是造成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效果不明显或见效慢的主要原因。
我们通过室内研究优选出了一种新的营养体系,将该营养液注入地层后,既能激活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实现驱油目的,又可堵塞地层大孔道,延长作用时间,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达到调驱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关键词】本源微生物;调驱;营养体系;采收率1.本源微生物深部调驱的研究背景传统的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是采用水溶性的营养体系,如氮、磷盐体系,低糖类等体系,并补充定量空气以实现油藏好养菌群的激活和原油的生物降解[1],这种体系主要强调“驱”的作用,而忽视了“堵”的作用。
水溶性营养物在注入油藏时会沿着高渗透区域窜流,在油藏中滞留时间短,微生物利用程度低,生物产物与油藏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时间短,这是造成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效果不明显或见效慢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出一种合适的营养体系,将该营养液注入地层后,既能为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提供营养,激活地层中的本源微生物,促进其生长和代谢,实现驱油目的,又可堵塞地层大孔道,延长作用时间,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达到调驱的目的,从而进一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2.营养体系的优选2.1 营养体系的优选原则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营养体系的优选应遵循以下原则:(1)能有效刺激油藏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菌群浓度提高)。
(2)代谢产物以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主,这样才能乳化原油,提高原油的流动能力;或者是多糖,可以起到堵调作用。
(3)营养体系与地层水和地层矿物组分有较好的配伍性,不会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在注入水中易溶解或分散,能够顺利注入地层。
(4)能很好地抑制对原油生产系统有不利影响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繁殖。
(5)廉价,来源广泛,无二次污染等。
2.2 优选出的营养体系经过大量的室内试验,我们优选出了N-1型淀粉-纤维素基营养体系,该体系的主要成分及含量见表2-2、2-3。
其中淀粉和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并延缓释放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封堵地层中的高渗透区域。
该体系几乎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组分和生长因子,是良好的天然培养基。
表2-4是目前常用营养体系和N-1营养体系的对比。
表2-2 N-1型营养体系的主要成分水分(%)淀粉(%)纤维素(%)脂肪(%)蛋白质(%)矿物质(%)10 30--50 20--40 5 5--8 10表2-3 N-1型营养体系中的主要矿物质含量(mg/100g)钙铁镁钾钠磷50--80 20 100 150--300 2--10 200--600表2-4 目前常用营养体系和N-1型营养体系对比表对比项目碳源氮源磷无机盐生长因子氧需求目前常用营养体系石油烃铵盐磷酸――――有氧N-1型营养体系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磷脂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有氧和无氧2.3 N-1型营养体系的特点N-1型营养体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组分多,微生物易利用;(2)主要组分是多糖类,可以转化为糖脂类表面活性剂;(3)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激活微生物;(4)来源广,廉价,环保。
(5)该营养剂是经过复配、加工成不同粒径的粉体,可分散于水体,便于注入。
3.本源微生物调驱室内研究3.1 有氧条件下菌群生长与代谢过程研究(1)N-1营养体系对菌群生长的影响取油田注入水进行实验,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浓度的铵盐类营养剂和N-1营养剂,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其中的菌群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表3-1和图3-1。
表3-1两种体系的最终菌浓度对比菌类类别TGB FB HOB SRBN-1营养体系n×105 n×102 n×108 0铵盐营养体系n×104 n×102 n×102 n×102图3-1 加入N-1营养剂后菌群的生长曲线从表3-1和图3-1可以看出,在氧气存在条件下,菌群被激活后的优势菌群是HOB,被N-1营养剂激活后体系中的HOB、TGB菌群浓度明显高于被铵盐类营养体系激活后体系中的菌群浓度,N-1营养剂激活后的体系中不产生对石油生产不利的SRB。
(2)两种营养体系对氧气的消耗速率取油田注入水做实验,实验方法和流程见图3-2和图3-3。
在油田注入水中补充N、P营养盐和空气后,HOB对原油的氧化降解速度很慢,而且低效;而N-1体系在2d内消耗完氧气,实验结果见图3-4。
3.2 无氧条件下菌群的生长与代谢过程研究(1)N-1营养体系对菌群生长的影响取油田注入水进行实验,向其中加入N-1营养剂,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其中的菌群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图3-5。
从图3-5可以看出,在无氧条件下,菌群被激活后的优势菌群是FMB和SRB。
菌群类别TGB FB HOB SRB有氧条件n×105 n×102 n×108 0无氧条件n×106 n×107 n×101 n×106表3-2 两种实验条件下的优势菌群对比菌群类别TGB FB HOB SRB有氧条件n×105 n×102 n×108 0无氧条件n×106 n×107 n×101 n×106对比有氧和无氧两种实验条件下的优势菌群(见表3-2),发现无论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N-1营养体系均能有效刺激本源微生物的繁殖,但优势菌群不同。
细菌代谢速率远大于利用原油N、P营养体系的代谢速率。
(2)无氧条件下的生物气量取同样体积的油田采出水,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1营养剂,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产生的生物气量,实验结果见图3-6。
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的前4天产生的气量最多,生物气的主要组分是CO2和CH4,总气量达培养液体积的2-8倍。
营养剂注入和空气注入后,油藏微生物首先进行有氧代谢过程,这一阶段优势菌群是HOB,表面活性剂是其最主要代谢产物,这一阶段需要2~4d。
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后进入无氧代谢时期,此时厌氧菌(FMB,SRB,MPB 等)逐渐成为优势菌群,低级脂肪酸等成为主要产物,同时也产生CO2和CH4,这一阶段需要更长时间,约5~10d。
以上两个过程构成了N-1营养体系在油藏被微生物利用产生对驱油有用物质,并最终转化为CO2和CH4的全过程。
因此N-1营养体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优于目前的N、P体系。
3.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与分析(1)两种营养体系对原油的乳化效果对比实验将油样分成相同体积的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浓度的铵盐型营养剂和N-1型营养剂,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两个油样的乳化情况,实验结果见图3-7。
从图3-7可以看出,N-1型营养剂刺激微生物代谢产生大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对原油起到乳化、增溶作用,而铵盐型营养剂不能有效刺激微生物对原油的代谢。
(2)生物表面活性剂提取和分析提取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得出微生物代谢淀粉类物质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属于鼠李糖脂,糖脂中共含有21 种同系物,都由1~2分子的鼠李糖和1~2个含β-羟基的碳链长度为8~12的脂肪酸组成。
其中,含量最高的两种组分分别为2-O-α-L-吡喃鼠李糖苷-α-L-吡喃鼠李糖苷-β-羟基癸酰-β-羟基癸酸和α-L-吡喃鼠李糖苷-β-羟基癸酰-β-羟基癸酸,其含量分别达19.26%和14.56%。
3.5 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试验在油藏环境中,SRB和DNB都是以低级脂肪酸作为碳源,同时也以H或低级脂肪酸作为电子供体还原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在对电子供体的争夺过程中,DNB优先得到电子供体,从而使得SRB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
其反应过程如下:硝酸盐的还原过程所需自由能小于硫酸盐还原所需自由能,因此DNB在对电子供体争夺过程中,优先得到电子供体。
硝酸盐对SRB生长的影响见图3-8和图3-9。
4.结论与建议本源微生物深部调驱技术是一种“调”与“驱”结合的微生物采油新技术。
该技术所使用的营养体系是利用多种天然产物为原料进行复配而成的,是一种新型粉体或颗粒状的营养体系(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淀粉多糖等)。
淀粉-纤维素基营养体系是一种廉价、易得的天然多糖类营养剂,其组分丰富、对本源菌群激活效率高,易悬浮于水体。
该体系有效克服了常规氮、磷盐体系组分单一、易流失的缺点,体系不仅具有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同时由于营养剂为颗粒物,具有明显的地层滞留作用,有效扩大微生物发酵作用范围,现场见效快,延缓递减,可以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
该技术利用颗粒营养剂在地层中的封堵作用(或多孔介质对营养剂的截留作用),大大延长营养剂在地层中的滞留时间,使微生物充分利用营养剂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及生物气等产物,这些产物在油藏条件下对原油有较好的乳化作用,可以提高“驱”的作用;同时,由于营养剂在地层中的滞留作用,使得微生物细胞体可以附着在营养颗粒表面进行繁殖和生长,在颗粒表面产生大量生物膜(包括细胞体聚集体及胞外多糖类代谢产物等),生物膜的形成对于之后微生物的继续繁殖与体系的封堵作用有重要的强化作用,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水驱波及体积。
该技术适合于常规注水开发油藏,高温、高盐油藏,其应用油藏范围广,不受油藏温度和水质(矿化度)限制,应用成本比常规化学调驱技术有大幅度降低。
生物深部调驱技术的特点是在地层中扩大发酵作用的波及体积作用明显,对油藏微生物激活效果显著,不受油藏温度及地层水性质影响,营养剂来源广、易得,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无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1]吴超,黄立信等.本源微生物激活体系优选与优化方法研究.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29卷第6期[2]罗强,蒲万芬,罗敏,赵金洲等.微生物调剖机理及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2期[3]贾振岐,覃生高,田利等.低渗透油藏微生物的调剖驱油[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1期[4]赵丽娟.微生物采油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5年03期[5]韩建华,李占省,巨登峰,宋义伟等.提高微生物驱油效果的物模试验研究[J].钻采工艺,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