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农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基层农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合规 意 识 不 强 , 被 动 合 规 行 为 居
二 、 问 题
( ) 规 经 营 理 念 的 认 知 尚 多 。 一 合
。 。0
r ,Βιβλιοθήκη ; 基层 农 行合 规风 险 管理 的
■潘美才 欧永生
现状 问题及对 策
一
、
现 状
化理 念 尚未 完 全 得 到 基 层 员工 的 制 约 合 规 风 险 管 理 能 力 提 升 。 一
20 0 6年 l ,中国银行业 监 充分 重视 ,并 内化 为 员 工的 日常 是 全 面 风 险 管 理 体 系 尚 不 健 全 。 0月
实 施 。 二 是 在 合 规 风 险 管理 和 全 据 了 解 , 目前 基 层 行 精 通 法 律 、 系 独 立 性 不 足 影 响 履 职 主 动 性 。
面风 险 管 理 体 系的 融 合 方 面 尚 缺 风 险 管 理 、 信 贷 、财 务 、计 算 机 有 效 的 合 规 风 险 管 理 应 当 赋予 合 乏有 效 手 段 ,制 约 了 合规 风 险 管 等 业 务 的 复 合 型 的 合 规 管 理 人 才 规 部 门 独 立 于 商 业 银 行 的 经营 活 理 能 力 的 提 升 。部 分 机 构 虽 然 对 较 少 , 因此 ,其职 责 难 以 进 一 步 动 的 工 作 权 限 ,包 括 独 立 的 报 告 合规 风 险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有 明 确 的 细 化 ,真 正 落 实 合 规 风 险 管 理 建 路线 、独 立 的 调 查 权 力及 独 立的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农业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和广泛的业务范围,其中包括农业信贷。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风险特点和风险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控制机制不断完善农业银行不断完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定价、风险监测等环节。
风险评估主要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债务水平、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通过建立模型对客户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以便进行差异化定价和风险管理。
风险定价主要是根据客户的风险等级确定贷款利率和抵押品要求。
风险监测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客户的还款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严格的风险管控政策农业银行实行严格的风险管控政策,对于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不同的贷款项目,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或项目,采取严格的准入标准和审查程序,确保不良贷款率的可控范围内。
农业银行也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对贷款申请、审批、发放、追踪等环节进行严格管控,避免风险发生。
3. 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农业银行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工具,提高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估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行为记录和资产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对风险客户的早期预警和监控。
利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同风险的区分定价,提高了风险定价的精准性。
二、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特点1. 农村客户多样性农业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以农村居民和农业企业为主,这些客户群体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较之城市客户,农村客户的收入稳定性较差,还款意愿和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2. 农业信贷特殊性农业信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担保手段的不足和还款周期的较长。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农业银行是我国国有银行中重要的一家,其信贷业务是该行最为核心的业务之一。
信贷风险是该行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
如何控制信贷风险,是该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当前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入手,提出正确的应对策略。
1、信贷业务结构单一农业银行主要以农业贷款为主,基础农业贷款在信贷业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等其他农村金融业务两者相比还是比较单一的。
单一的业务类型使得农业银行很难分散风险,一旦该业务出现问题,将难以回避。
2、分散化程度不足目前,农业银行的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畜牧、渔业、林业和农村相关产业复合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涉农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区域等方面,但分散化不足。
仍有很多贷款集中在一些行业和地区,使得农业银行存在比较大的集中化风险。
3、信贷审批管理不当在此之前,农业银行的信贷审批管理曾经被指责为不够严格,过于随意。
对客户和企业的资信等情况缺少全面的考虑,只是以单一的经济指标作为审核方式。
这样审批容易导致农业银行的贷款违约的风险增加,贷款的利润和资产质量受到威胁,影响银行的声誉和经营。
4、宏观经济环境不佳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在某些宏观经济环境下不稳定,如经济周期过度波动时或部分重要产业萧条时。
如果经济下滑,那么应对问题就更加复杂了,出现了必须采取逆周期措施的情况,农业银行就更加需要注意风险防控。
在分散化的前提下,农业银行应提高贷款风险的分散化程度,将贷款资金分散到各行业和各地区,防止在单一高风险领域和区域出现贷款集中风险,以有效控制风险。
改善农业银行信贷审批流程和信贷管理,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合适的审批流程和客户资信评估制度,能够提高贷款利润和资产质量,保障银行的声誉和经营。
3、严格管理贷款风险农业银行应促进贷款的全过程管理。
管理层要对贷款实施全流程管理,完整的贷款申请、初审、复核、审批、复审、放款、回款、抵押物管理、逾期催收等环节向内部控制机制靠拢。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培训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培训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概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核心业务之一。
然而,在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时,农村信用社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培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问题分析:1. 培训内容单一化: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风险审查与评估、贷后管理等方面,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和形式。
这导致培训存在知识点过于狭窄、缺乏应变能力等问题。
2. 培训方法过于传统:农村信用社通常采用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
这种方式对培训资源的依赖性较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效果受限。
同时,培训时间较短,无法全面覆盖信贷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3. 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农村信用社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师资队伍。
这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改进措施:1. 增加培训内容多样性:农村信用社应当增加培训内容的多样性,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新的信贷产品、风险管理工具等内容纳入培训范围。
此外,还可以引入实操案例,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提高培训效果。
2. 创新培训方式:农村信用社应当摒弃传统的面授培训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在线培训课程,提供线上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同时,还可以组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
3. 提升师资力量: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与高校、专业机构等合作,引进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
培训师资队伍应当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
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训师资的定期培训和评估,提升其教学质量。
4. 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可以通过学员的考核成绩、培训后绩效的监督等方式,评估培训的实际效果,并进一步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结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培训面临的问题较为突出,但通过增加培训内容多样性、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师资力量以及建立培训评估机制等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应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挑战。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银行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信贷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农业银行必须不断改进其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控制策略。
本文将从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应对策略。
一、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1. 风险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业银行信贷业务增长迅速,但其风险管理机制存在一定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风险分析不够深入,缺乏科学的风险分类和评估管理体系,导致信贷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2. 风险控制手段相对单一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集中在抵押品、担保物和贷款利率等方面,而忽视了对融资项目本身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对于风险事件处理的手段和机制也不够完善。
3. 内外部环境变动带来动态风险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外政策的调整,农业银行面临着来自市场、政策、技术等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这些动态风险也给信贷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应对策略1. 加强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农业银行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客户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评估,以及科学的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实施差异化管理。
2. 完善风险控制手段和机制农业银行应加强对融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控制,通过加强对融资项目的尽职调查和审查,严格控制信贷的质量,降低不良贷款率。
在风险事件处理方面,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事件处理措施,提高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
3. 强化内外部信息披露与交流农业银行应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和市场动态,降低经营风险。
积极开展信贷交易信息共享,加大对客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力度,提高风险识别的效果。
4. 推动科技与风险管理的深度融合农业银行应积极推进科技与风险管理的深度融合,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降低信贷风险。
5.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督导机制农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督导机制,加强对信贷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风险控制政策的有效实施,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管理中的不足。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一个保证信贷业务大发展、快发展、有效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目前全体信合员工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三违”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容易诱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2. 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
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同样表现的非常突出,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存量清收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
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贷管理的粗放,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 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
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在信贷实践中,合同文本使用不正确,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的问题较为突出。
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
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 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首先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
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贷审会和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
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
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同时授权制度不科学,联保贷款权限偏大。
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
部分经营社不科学匡算资金头寸,不执行资金计划管理,盲目放贷,造成资金硬缺口,短期内支付困难,给信合形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针对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提出有效的对策,以确保银行资产安全和合理风险控制。
问题一: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近年来,信贷风险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挑战。
不完善的风险管理可能导致信贷损失增加,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对策一: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监控,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问题二:信贷审批效率低下当前,银行信贷审批过程繁琐、耗时长,影响了信贷业务的发展效率。
对策二:优化信贷审批流程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体验。
问题三:信贷产品创新不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信贷产品已难以满足客户需求,银行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对策三:推动信贷产品创新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推出针对性更强的信贷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问题四:客户信用评估不精准信用评估不准确可能导致信贷风险增加,对银行信贷管理构成威胁。
对策四:提升客户信用评估能力银行应不断优化信用评估模型,引入新技术和数据源,提升客户评级的准确度和及时性。
结论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但通过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优化流程、推动创新和提升评估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化解风险,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2000字】2. 正文2.1 问题一: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信贷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
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信贷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管理不慎,可能导致严重的风险纠纷甚至造成不良资产。
造成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的原因主要包括:银行可能存在潜在的信贷风险隐患。
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能发生变化,信贷风险也相应增加。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农业银行是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之一,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贷款业务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调整,中国农业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原因分析入手,结合相关数据和经验,提出应对不良贷款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2018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导致部分企业经营不善,还款能力减弱,贷款风险加大。
国际贸易紧张局势也给国内企业的出口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
2. 金融监管政策调整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强金融监管,特别是在风险管控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
相关政策要求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不良贷款的覆盖率和准备金水平。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中国农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贷款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3. 农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农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不够充分,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等特定群体的贷款风险评估不足。
部分银行业务人员在发放贷款过程中由于考核压力等原因,存在审核不严、风险管控不力的情况。
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中国农业银行要加强对不良贷款风险的认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其中包括建立科学的贷款风险评估模型,定期进行贷款资产质量和风险情况的评估,并对重点客户和行业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2.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农民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服务。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贷款项目的还款能力,还能够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3. 提高贷款审查审批的标准在贷款业务审查审批过程中,中国农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风险防范政策,加大对贷款项目的审核力度,全面评估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避免因贷款发放不慎导致的不良贷款增加。
农行信贷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信 贷管 理机 制 基 本 上 是 单 一 的计 划 管 理 机 制 在 向社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转轨 的 新形 势下 农 业 银行 的信 贷管 理 面 临许 多 困难 和 问 题
:
要
求
,
社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建 立
国 有 商业 银行转 变
,
专 业银行 向 机制
1
。
、
信 贷管理 弱 化 一 是缺 乏 激 励 和 约 束
;
额 贷款 主 要 是采 用 信 用 贷款
场 竞争 中失败淘汰
4
、 , ,
一 旦 企业在 市
、 。
的份额 资
、
2 ) 扩 大新 业务 资 产 (
、
重 点开 拓 投
。
贷 款也 随 之 沉 淀 损 失
。 ,
租赁
7
、 。
证券
、
咨询
、
房 地产等 新业务
, ,
信贷效 益较 差
,
①现 在 农业 银行信 贷
经 营上 没 有
广 西农村金融研究
( 月刊 )
199 3
年第
12
期
(总 第 1 6 0
期)
农 行 信 贷 管 理 面 临 的 问题 及 对 策
卢卫 东
党的十 四 大 明确 指 出
,
我 国经济体 制改
。
(二)
问
,
题
, , ,
革 的 目标是建 立社会 主 义 市场经 济体制 何适应社 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 体制 的 要求
17
行 清理
,
但 效果 甚 微
,
。
③农 业 银行 的 信贷 资
, , ,
基层农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及治理对策
○学员论坛《农金纵横》 1998年第4期基层农行信贷资产质量分析及治理对策陈长海 张春军 李秀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已成必然。
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经营要求农业银行在《商业银行法》的约束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求平衡。
但由于专业银行是多年来计划经济的产物,其信贷资产质量存在诸多问题,逾期、催收贷款不断上升,严重影响自身经营和社会效益。
如不加以解决,将大大制约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
本文拟就目前基层农业银行信贷资产方面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当前基层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现状(一)逾期、催收等不良贷款占较大比重,且呈现增加趋势。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15%以上为逾期、催收贷款,有的银行高达40%以上。
以某县支行为例,截止1996年4月份,该行各项贷款中,逾期、催收等不良贷款占28%,比1995年底上升了6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占20%,催收贷款占8%。
(二)许多潜在因素加剧了不良贷款的形成。
由于各种原因,基层银行机构常常用借新还旧、更换借据,以及展期等手法,这本身掩盖了某些不良资产,同时有可能会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另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是银行承兑汇票逾期转入逾期贷款,将会加大不良信贷资产,这必将打乱信贷资金的合理运用。
(三)不良贷款的分布有明显的行业性。
据对某县支行的调查,商业、轻工业、机械、建材、农业及其他分别占贷款总量的29%、26%、15%、7%、5%、8%。
而在不良贷款中,催收贷款的风险性极大,且行业分布相当集中,仅商业系统就占75%,其他行业仅占25%,信贷资产中催收贷款比重较大,对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益和地区经济运行有重大消极影响:1.一方面,可用资金减少导致银行经营效益下降,亏损增加,不仅危及银行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形成了社会不安定的潜在因素。
以某县商业企业为例,催收贷款达1800万元,按现行利率10.065‰计算,银行将每年减少收入217万元(不包括复利)。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银行在农业信贷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量的信贷交易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如何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成为了农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一、农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1. 信用风险农业银行在向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到信用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加之受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使得信用风险成为农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之一。
2. 市场风险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到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其还款能力。
如果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农业银行的信贷损失。
3. 操作风险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流程和环节,例如贷前审查、贷中监管、风险识别和评估等。
如果操作不当或缺乏有效控制,就可能引发操作风险,导致信贷损失的发生。
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农业银行应当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对信贷业务风险的认识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 完善信贷审查机制农业银行应当完善信贷审查机制,加强对借款人的信用调查和风险评估。
通过深入了解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还款能力和抵押物情况,科学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避免因信用状况不佳或还款能力不足而造成的信贷损失。
3. 加强贷中监管农业银行应当加强贷中监管,密切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及时发现和应对借款人经营状况的变化,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和扩大。
落实贷款资金的使用监管,杜绝贷款资金的挪用和滥用,确保贷款资金的合理使用。
4. 强化风险预警和监测农业银行应加强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发现和预警信贷风险。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之一,承担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使命。
信贷业务是农业银行主要的盈利业务之一,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由于农村经济的特殊性和农户的信用状况参差不齐,农业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工作面临新挑战。
传统的信贷风险控制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如何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提高信贷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成为了农业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农业银行提升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农业银行信贷业务中,信贷风险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农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解决。
由于农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到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型的客户,信贷风险的种类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如何有效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往往会面临信息不对称、抵押品抵押不足和借款人信用不佳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信贷风险的发生概率。
农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中还存在一些内部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以及外部合作不密切等问题,这些都制约了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
如何有效应对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是银行信贷业务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银行贷款业务的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农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的信贷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加强对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还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层行信贷业务风险点及防控对策思考
银行系统论文:基层行信贷业务风险点及防控对策思考随着银行信贷业务的不断拓展,信贷业务风险逐步显现,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显得日益突出和紧迫。
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营业部工作实际,就目前营业部防控信贷业务风险做初浅分析。
一、信贷业务发展中的主要风险(一)信贷决策过度依赖中介机构评估或审计信息。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无论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还是贷后管理都迫切需要大量行业信息、产业信息和客户自身信息的支撑。
而目前,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查询内容有限,尚需不断完善;银行同业、工商、税务等外部信息未实现交互对接;银行内部各种客户信息也未完全整合和实现共享。
通常对客户信息收集渠道主要还是依赖于客户提供的经中介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而目前社会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执业标准和质量要求各异。
同时,银行的贷款客户、项目信息搜集工作一般由个别信贷人员负责,缺乏系统完善的信息资讯。
(二)贷后管理手段不到位。
首先,基层行客户营销与信贷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客户经理既是调查评估人员,又是贷后管理人员,二者不能兼顾。
其次,信贷人员现状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
到2010年12月末该部贷款是2004年末贷款的3.21倍,而信贷管理人员共13人,只比2004年增加了2人;信贷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与新业务发展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人员进出机制不完善,金融、会计、法律专业人员相对缺乏。
再次,对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反复性认识不够,导致基础工作不牢,贷后管理不到位。
最后,风险防控责任心不强,对危及信贷资金安全的重大风险预警信号不敏感。
(三)法律审查风险不容忽视。
信贷业务开展涉及宏观经济、社会、金融等方针、政策,还涉及行业和产业政策、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因此需具备全面的金融、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
而基层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法律人才缺乏,同时有针对性的法律审查培训相对较少,虽然管理行聘请了专业法律顾问,但在日常办贷过程中合同签订、担保手续、资产保全工作还得信贷人员来操作,如客户经理在办理抵押资产登记时,在执行与客户共同落实抵押登记方面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贷前调查环节不到登记部门核实资产权属及限制性登记事项现象。
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
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措施风险,始终贯穿金融工作信贷业务中,防范和控制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政策性银行也不例外。
当前,受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银行风险管理显的尤为重要。
因此,笔者根据在县支行工作中的亲身体验,谈谈对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一点认识。
一、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信贷业务是目前我国银行的主体业务,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农发行也不例外,“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也主要是通过经营信贷资产来实现。
由于银行信贷经营对象、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经营具有高风险性。
(一)信贷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由于个人道德而产生的风险。
农发行的信贷道德风险,主要是信贷工作人员,因个人道德修养不高或是非标准不清,违反信贷规范,主观故意形成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在受理和调查评价阶段时。
信贷人员不按照规定受理贷款申请,不严格执行贷款准入条件和限制性条件要求。
在审查贷款申请资料时,不认真审查,甚至帮助贷款客户弄虚作假,人为忽略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撰写调查报告时夸大客户经营业绩,隐瞒事实真像,只反映借款人合规性信息,而对借款人所存在的风险提及较少,甚至主观回避主要风险点。
决策者只是在调查人员提供的信息上分析决策,无法掌握借款人的风险信息,从而在贷款审批和发放时,难以对贷款风险全面掌握、客观评价和有效控制,致使信贷项目从开始就有损失的可能。
二是贷后管理阶段。
在贷款发放后,信贷人员贷后检查流于形式,忽视对借款人贷后经营情况变化的跟踪了解,没有对贷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缺乏对经营风险的理解,因而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风险,导致贷款无法按期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另外,道德风险还客观存在于借款人方面。
主要表现在企业法人代表、主要股东和重要管理者不讲诚信、恶意骗贷、抽逃资金、转移资金等。
我行金玉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的贷款风险就是这样的例子。
浅议农行基层经营行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3 、不良贷款盘活难度大 。 不良贷款盘活是不良 贷款降额的主要途径 。虽然不良贷款盘活不转移贷 款的初始责任 , 但也存在一个增量启动问题 , 基层经 营行怕担责任不搞收回再贷是其一 ;其二是盘活不 良贷款对贷户而言成本过高 , 由于银行在办理借新 还旧 、盘活贷款时要求重新办理担保抵押手续 , 企业 要承担抵押物评估 、抵押物登记甚至抵押公证等高 额费用 , 而有些费用远比不办理贷款置换手续多支 付的利息要高 , 因此有的企业对银行办理借新还旧 、 盘活不良贷款没有积极性 ;其三是手续繁琐 , 层层报 批 , 加之有的行办事效率低下 , 官僚作风依旧存在 , 令企业望而生畏 , 怯而止步 。
2 、责任清收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贷款质量的好 坏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责任感 , 可以 说“人”是形成风险贷款的决定性因素 。 但目前形成 不良贷款的因素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贷款决定人(包 括调查人 、审查人 、审批人 、决策人)行为不规范或工 作不负责任等原因造成的 。目前为至 , 一些经营行 责任清收不到位 , 特别突出在 1998 、1999 两年多来 新发放的贷款已经成为不良 , 这些所发放责任人至 今还在岗 , 并且部分仍担任着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 , 但清收责任却难以落实 。 各经营行虽然对不良贷款 进行了认定 , 但多提市场变化 、企业经营不善等客观 原因 , 少提或不提主观原因 , 加之有的经营行由于领 导班子的更替 , 出现了责任追究前后脱节 、“新官不 理旧账” 、“新办法不管老贷款”的问题 ;还有的经营 行由于存量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 , 加之当 时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等办法 , 而且追究责任时 , 要 涉及到部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 益 , “拔出罗卜 带出 泥” , 明知此笔不良贷款为“问题”贷款 , 也是“睁一只 眼闭一只眼” , 不愿伤了和气 、得罪了人 , 从而使得责 任清收制度在一些行形同虚设 , 没有落到实处 。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几年中央多次在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的力度”的战略部署,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无论是从农业贷款投放规模,还是营业网点的设立,支持“三农”发展的重担责无旁贷的落在了信用社的肩上。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支农工作中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并需要加以解决。
一、农信社支农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农民贷款难问题突出。
贷款难主要表现在复杂繁琐贷款手续、较高的贷款条件、较低的贷款额度上。
信用社在开办农户贷款、农业项目贷款等“三农”类项目贷款时,采取“惜贷”的态度,以农贷风险大、管理成本高、收益低为由,拒绝农民的合理借款需求。
在操作中设置苛刻的贷款程序,有意提高“三农”类贷款项目贷款条件,压缩贷款比例,降低贷款额度。
(二)信用社担保要求与农贷项目中存在的“担保难”之间的矛盾。
贷款审慎经营原则要求每一笔贷款都应优先考虑资产的安全性,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措施。
由于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其符合《担保法》规定的抵押物少之又少,在信贷工作实际中,形成了需借款的农户无法提供担保、不需借款但具备担保能力的农户不愿提供担保的现象。
形成了农民因无法提供担保而转向靠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信用社宁愿不放也不愿降低贷款担保条件而违反行业监管的尴尬局面。
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放。
(三)农贷利率偏高与农户渴望的低利率之间的矛盾。
根据人民银行规定,农信社农贷利率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按用途决定是否上浮和浮动比例。
目前农信社对小额农户贷款的上浮比例为40%,比其他商业银行高出40%。
农业产业生产均是薄利,每年的贷款利息是一笔较大的成本开支,许多农户因为怕背负较高的贷款利息而不敢找信用社借款,影响了农户农业生产的投入,制约了农户发展生产和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善。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
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现状与应对策略农业银行作为中国农业金融的主力军,其信贷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目前,农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现状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和信息不对称。
农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
农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主要依赖传统的评审模式,这导致信贷决策的依据严重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容易受到其个人经验和认知的影响。
农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流程相对繁琐,流程太长导致办理时间过长,给客户带来不便,也增加了信贷审核的风险。
农业银行对抵押品评估不够合理,往往以土地等有形资产作为抵押品,而忽视了农民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能力等无形因素,从而增加了信贷风险。
农业银行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农业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农户的真实情况,往往只能依靠农户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审核。
农户对于贷款需求和借款用途往往存在隐藏和虚报的情况,这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农业银行无法准确评估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农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改进和应对:一是加强风险管理的科技支持。
农业银行可以引入金融科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来辅助信贷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避免了人为主观判断的问题。
农业银行可以建立风险管理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
二是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效率。
农业银行可以借鉴其他银行的经验,简化信贷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平台,实现客户身份认证、资料上传和审批等流程的在线完成,减少信贷办理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是加强对抵押品的评估和监管。
农业银行在信贷审批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农户的生产经验和技术能力等无形因素,并将其纳入抵押品评估的考虑范围。
可以通过与农村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农户的信息和评估结果,提高信贷评估的准确性。
四是加强信用信息的共享。
农业银行可以与其他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分享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记录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基层农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作者:高明伟
来源:《金融周刊》2019年第21期
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在不良贷款上升、经营环境日益严峻的局面下,如何有效防范信贷业务风险,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成为金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据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89%,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关注类贷款率3.16%,较2016年高点下降了1个百分点,表明我国银行业信贷业务风险劣变趋势尚未真正缓解。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问题被掩盖;而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中低速运行,转型步伐加快,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进程加快,有可能从多个层面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压力。
银监会曾出台许多文件来规范资金的使用,但是由于执行时交易流程比较烦琐,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资金的用途和划款不能很好地把控,使得风险倍增。
譬如2016年初爆发的北京农行39亿元票据融资的案件,绝对不是个案。
一、我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仍需健全。
在我行信用管理上,对信贷业务重贷前调查轻贷后管理情况依然存在。
我行也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体制,但贷后风险管理在实务中,主要依赖于前台客户经理将借款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录入,以及对媒体和网络借款企业突发风险的处置。
(二)信贷业务流程模式存在弊端。
我行信贷业务经营都是采取业务部门前台客户营销、授信审批部门中台授信额度控制、贷审会信贷审批、贷后部门贷后管理的经营模式。
客观上讲,这种信贷经营模式实现了前、中、后台的有效隔离,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但还是存在弊端。
其中最突出的是,我行贷款规模增长速度和客户管理能力提升不匹配。
近几年我行信贷资产规模成倍增长,由于人力、物力的投入以及管理模式落后等原因无法跟上信贷资产增长步伐,导致很多贷前调查流于形式,无法深入细致调查企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
贷审分离之后,由于坏账对客户经理和集中审批人的追责可能性、追责程度也有所下降,使得借款企业经营形态复杂和银行客户监控手段单一之间存在矛盾。
(三)信贷业务分析的局限性。
我行对于贷款发放的主要依据是对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
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发展趋势和还款保障。
但是财务分析也有其局限性:第一,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是企业在过去的经验成果,过去的财务成果并不能一定代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会产生逆转的可能性;第二,财务报告的分析并不能反映企业所处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当行业环境产生变动时,企业也不能幸免,因此我行的信贷风险便会产生。
二、关于防范信贷风险的几点想法
(一)切实做好贷前调查。
1、提高信贷人员货前调查的操作能力。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信贷决策是否准确取决于贷前调查是否深入、细致和全面。
客户经理必须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现场调研和其他渠道进行严格而详细的信贷业务调查,获取、核实、研究与信贷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以确保信贷事项有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将贷前调查的内容做实做细:一是对贷款人的基本申请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特殊行业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或环保证、公司章程、验资证明、股权证明、贷款卡、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及签样、近期财务报表、用信用途及还款来源证明等,核实这些资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担保人的还要审查担保人的资料。
二是对贷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如客户的成立时间、经营范围、注册资本、关联企业情况、法人及主要股东、管理人员的背景和资格;客户在各银行的授信情况、历史信用记录、违约记录、对外担保情况等。
三是对贷款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调查,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核实,如通过翻阅银行对账单、纳税发票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及生产纳税情况;通过货物进出单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通过银行的收款及支付凭证,了解合同的真实性及执行情况等。
四是对贷款人的担保情况进行调查,如是担保人担保,要看担保人的资格是否合格,保证人是否有代偿能力,对其资信状况、经济能力、资产实力、有无不良记录及重大经济纠纷事项等进行调查认定;如是抵押担保,要看抵押物是否合法,权证是否齐全,评估价值是否合理,抵押率是否恰当、是否容易变现等;若是质押票据或存款,要核实真实性。
2、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客户经理队伍。
每一笔贷款业务的实施操作,虽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但落实到具体细节中都得需要人去实施操作,所以最关键的是人的问题,我行需要有一支具有良好职业操守、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坚强的心理素质等品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所以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培训建设这样一支队伍。
不仅在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进行培训,还要经常开展案例分析、警示教育、以案说法等形式的培训,警钟长鸣,严防被腐蚀,加强信贷人员对法律、监管规定、道德标准的认识,防范道德风险。
(二)严把贷款的审查审批。
l、规范信贷审查审批程序,完善管理机制。
信贷审查是以客户部门提供的基本资料为基础,按照法规、相关政策制度规定,通过分析、实地核查、补充调查等手段,对信贷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及效益性进行审查,充分揭示风险并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审批提供依据。
信贷审批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按照审批原则,实行审批主责任人制度,直接审批或合议会审批或贷审会进行审批。
2、实行用信管理,逐项落实信贷批复要求。
用信是信贷资金直接控制权由银行转移至客户的关键环节,对用信环节实施精细化管理已成为银行控制风险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用信管
理涉及客户、信贷管理、信用审批、法律、运营等多个部门,各自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责任,各岗位共同参与完成。
一是逐项落实信贷批复要求,包括信贷方案的落实、信用发放条件的落实、贷款使用条件的落实、合同约定内容的落实、管理要求在贷后管理中的落实。
二是审核信贷批复落实情况,包括信用发放条件落实情况和合同约定内容填写情况等。
三是合同的预审,正确填寫,签字盖童。
(三)保证贷后管理落实到位
1、建立并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和办法,落实贷后管理操作规程。
一是精心制定贷后管理方案,明确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关注的风险、贷后管理的具体内容。
二是切实做好现场检查,要与管理人员面谈,详细了解原材料和主要产品市场、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经营计划和人员变动情况、经济纠纷、对外担保、关联企业及关联交易等情况;要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做好担保的管理和复核。
三是加强非现场监测和检查,上级行要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对客户实行非现场监测和检查,并对下级行的贷后管理工作经常督导。
2、关注行业风险,及时调整客户信贷政策。
对于风险较大行业的客户,要提高风险意识,要结合行业情况、客户的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做好监测分析,及时调整对客户的信贷策略。
3、强化贷后激励约束机制考核。
一是在经营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中设置贷后管理量化的考核指标,促进经营机构重视贷后管理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对贷后管理岗的人员设置考核指标,将贷后管理岗人员的绩效与经营业绩挂钩。
三是增加客户经理的风险薪酬考核比重,将风险薪酬与客户经理贷后管理的劳动付出程度进行挂钩,并按照尽职免责的考核原则,给予客户经理风险绩效工资,以此提高客户经理贷后管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