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合集下载

中药学 中医学

中药学 中医学

中药学中医学
中药学和中医学是中医药领域的两个重要学科,它们分别关注中药材和中医治疗的研究。

1.中药学:
定义:中药学是研究中药材的来源、性状、成分、药理、制备、贮藏、配伍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研究内容:中药学主要包括对中药材的分类、采集、鉴定、炮制、药效成分的提取和分析、贮藏以及对中药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关注点:中药学强调对中药材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性,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2.中医学:
定义:中医学是研究中医理论和中医治疗方法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内容:中医学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经络腧穴等)、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包括针灸、中药治疗、推拿按摩等)以及中医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研究。

关注点:中医学强调维护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理气血、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具有整体性和个体化的特点。

这两个学科共同构成了中医药领域,强调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中药学和中医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很多研究在探索中药的分子机制、药效物质等方面,以提高中医药的科学水平和临床应用价值。

中药学专论

中药学专论

中药学专论
(原创版)
目录
1.中药学的定义和历史
2.中药的分类和特点
3.中药的药效和应用
4.中药学的现代发展
5.中药学的未来展望
正文
【中药学的定义和历史】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功效、用法和制药技术的学科。

中药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该书详细记载了当时已知的各种草药的性能、功效和用法。

【中药的分类和特点】
中药的分类繁多,一般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其中,植物药是最主要的一类,占中药总数的绝大多数。

中药的特点是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相互协调,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中药的药效和应用】
中药的药效主要取决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各种作用,如抗菌、抗炎、镇痛、镇静等。

中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还可以用于保健和调理身体。

【中药学的现代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学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现代中药学已经
可以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药效进行科学的评价。

此外,中药的制备方法也得到了改进,现代中药制剂更加方便和安全。

【中药学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中药学的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中药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为保健和调理身体提供有效的手段。

中药学就业

中药学就业

中药学就业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涉及中药的采集、加工、贮藏、鉴定、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断扩大。

本文将从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机会、薪资待遇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对中药学就业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就业方向。

目前,中药学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生产企业:中药生产企业是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选择之一。

毕业生可以从事中药的生产管理、质量监督、研发、药效评估等工作。

2. 医药研究机构: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医药研究机构从事中药研究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新药的开发、药效评估、制药工艺的研究等。

3. 医院药房或药品监管机构: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医院药房或药品监管机构从事中药的配方、调剂和监管工作,保证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4. 中医诊所: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中医诊所从事中药的配方和治疗工作,为病患提供中药的合理用药指导。

二、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机会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机会广泛且稳定。

中国是中药药材的原产地,中药市场需求量大,因此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

目前,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中药生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机构、医药监管部门等领域。

而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学专业的就业机会也在不断增加。

三、中药学专业的薪资待遇中药学专业的薪资待遇相对较好。

根据不同的地区、职位和企业规模,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中药生产企业和医药研究机构的薪资水平较高,而医院药房和药品监管机构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的起薪一般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经验丰富的中药学专业人才,薪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

四、中药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中医药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药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基础知识

中药学基础知识一、中药学的定义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草药的来源、种植、采集、加工、贮藏、分析、炮制以及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二、中药的来源中草药以植物为主,也包括一些动物或矿物的组分。

中草药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植物:大部分草药来自于各种植物,如砂仁、黄芩、薏苡仁等。

2. 动物:一些草药由动物组分提取,如熊胆、鹿茸、蝮蛇胆等。

3. 矿物:一些草药来源于矿物,如雄黄、硫磺等。

三、中药的药效分类根据中草药的功效不同,中草药可以被分为不同的药效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温阳类:具有温热效果,适用于体寒、阳气不足的情况,如附子、肉桂等。

2. 寒凉类:具有清凉效果,适用于体热、发热、炎症等情况,如麻黄、连翘等。

3. 补益类:具有滋补效果,可用于调理身体、增加体力,如人参、黄精等。

4. 祛湿类:具有祛湿效果,适用于湿气重、体质虚弱的情况,如薏苡仁、荷叶等。

5. 止血类:具有止血效果,适用于出血、血瘀等情况,如土木香、蚕豆花等。

6. 安神类:具有安抚神经、镇定情绪的效果,适用于失眠、焦虑等情况,如丹参、郁金等。

四、中药的药用部位中草药的药用部位不仅仅是指整个植物,还包括其根、茎、叶、花、果实等各个部分。

中药的药用部位对于药效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根:如人参的根部,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2. 茎:如天麻的茎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3. 叶:如绿茶的叶部,具有清热去火的作用。

4. 花:如蒲公英的花部,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5. 果实:如枸杞的果实,具有补肾明目的作用。

6. 种子:如葛根的种子,具有祛湿解毒的作用。

五、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药物的配伍禁忌,以避免药物相互影响,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常见的中药配伍禁忌有以下几种: 1. 金银花与大蒜:二者不宜合用,因为同时使用会降低金银花的抗菌作用。

2. 当归与阿司匹林:当归能抑制阿司匹林的抗凝血作用,影响药物疗效。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一、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

中药的性能是其重要特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和毒性。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性和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如黄连、黄芩等;热性和温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寒证,如附子、干姜等。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酸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苦味能泄、能燥、能坚;甘味能补、能和、能缓;辛味能散、能行;咸味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

升浮药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沉降药多具有清热泻火、利水渗湿、重镇安神等作用。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

如心经病变常用黄连、百合等;肝经病变常用柴胡、白芍等。

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

使用有毒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确保用药安全。

二、中药的炮制炮制是指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其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便于制剂和贮存等。

常见的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炮炙等。

净制是选取药材的药用部分,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切制是将药材切成适宜的片、段、丝、块等;炮炙包括炒、炙、煅、蒸、煮、燀等多种方法。

例如,炒法可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有炒黄、炒焦、炒炭之分,不同的炒制程度会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

炙法是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如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酒炙可增强活血通络的功效。

三、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是指按照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配伍关系主要有“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中药学专业层次

中药学专业层次

中药学专业层次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药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中药学实验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中药学专业的层次可以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1. 本科层次:中药学专业本科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对中药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能在中药采集、炮制、制剂以及中药鉴定、质量控制、药剂学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

2. 硕士研究生层次: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在中药学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此层次上,学生需要深入研究中药学的相关理论,掌握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完成一定的科研项目,并撰写研究论文。

3. 博士研究生层次:中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层次主要培养学生在中药学领域的深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能够独立开展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并做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完成博士论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

除了以上层次外,还有一些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如中药师、中医药质量控制技术人员等,用于提高中药学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中药学专业认知

中药学专业认知

中药学专业认知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化学、药剂学、分析学、质量控制、机理和临床应用等相关知识的学科。

中药学主要包括中药药材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提取与制剂学、中药质量控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等专业学科。

中药学专业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的药材学,即对中药材进行分类、鉴定、收藏和质量评价等的知识;中药的炮制学,即对中药制备过程中的炮制方法、炮制药材的功效和质量控制等进行研究;中药提取与制剂学,即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和制剂制备技术的研究;中药质量控制学,即对中药的质量评价、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中药药理学,即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进行研究;中药化学,即对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结构活性关系研究等。

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中药研究、中药制药、中药质检、中药临床应用等相关工作。

他们可以在药企、医药科研机构、药检机构、医院等单位从事中药研发、中药生产、中药质检和中药临床应用等工作。

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更深入的中药研究工作。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研究中药的药理学、化学、药剂学、分析学、质量控制、机理和临床应用等相关知识,提高中药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水平,促进中药的传承与发展。

中药学(全)

中药学(全)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药学、中药、道地药材的概念。

2.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3.掌握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

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5.了解植物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6.掌握炮制的意义。

总论中药: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

草药:此词始见于宋代。

习惯上称在药书上没有记载的而为民间草药医所掌握使用的植物药。

本草:中药的统称或原始称号,始见于《汉书·平帝纪》。

中药学:P.1.专门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中药学略具规模,至迟在秦汉之际这可从《山海经》、《周礼》、《五十二病方》等书所记载的大量动、植、矿物和药物名称的丰富知识中推断出来。

二、成书于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此书简称《本经》。

全书共3卷。

载药365种,按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分为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

分类比《山海经》多人、米谷、菜、虫四类。

进一步充实了中药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等药学基本理论。

载有丸、散、膏、酒等多种剂型。

始创药物功效分类法(三品分类)。

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其缺点是略而不详。

三、《本草经集注》是对《本经》的补充和发挥南朝宋齐梁人陶弘景所著,载药730种。

本书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和有名未用七类。

对药物的产地、采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药物的性味、形态、鉴别、炮制方面的论述颇多补充和发挥。

如把药性分为大寒、寒、微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8种。

并创立了便于临床应用的诸病通用药物的分类法。

中医学中药学

中医学中药学

中医学中药学
中医学中的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及其应用的学科。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使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材料来治疗疾病。

中药学包括药物的采集、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的采集是指收集原材料,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动物的器官、组织等。

采集时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并遵守相关的规定和伦理原则。

制备中药分为炮制和加工两个过程。

炮制是指将原材料进行处理,如洗净、切片、研磨等,以增加药材的药效和降低毒性。

加工则是指将炮制好的药材进行加工成制剂,如煎剂、膏剂、丸剂等,以便于患者服用。

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药材的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污染、重金属含量等进行检验和评价,以确保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中药制剂的稳定性、溶解度、含量一致性等进行监测和控制。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
究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通过药理学研究,可以了解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机制,并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临床应用是指将中药用于治疗疾病的实践。

中医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制剂和用法,并进行疗效评估和调整。

综上所述,中医学中的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及其应用的学科,涉及药材的采集、制备、质量控制、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中药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pdf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pdf

用法
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及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2024/1/28
25
05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Chapter
2024/1/28
26
中药的炮制方法
2024/1/28
01
净制
即净选加工,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
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霉变或走油的部分
,以达到一定的净度标准。
2024/1/28
唐宋时期
中药学得到全面发展,出现了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等本草巨著。
近现代时期
中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取得 了显著进展。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 念、分类及临床应 用。
中药用药禁忌
阐述中药用药的禁 忌症、慎用症及注 意事项。
2024/1/28
祛风湿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络石 藤等,用于风湿热痹证。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等 ,用于风湿痹证兼肝肾不 足者。
16
化湿药
芳香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等,用于湿阻中焦证。
燥湿药
陈皮、半夏、茯苓等,用于痰湿证。
2024/1/28
17
利水渗湿药
2024/1/28
利水消肿药
2024/1/28
君臣佐使原则 相须相使原则 相畏相杀原则 相恶相反原则
根据药物在方剂中的不同作用, 将药物分为主药、辅药、佐药和 使药,确保药物间的协同作用。
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 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23
中药的禁忌事项
配伍禁忌
某些药物因配方后可产生相反、 相恶关系,使彼此药效降低或引

中药学中医学

中药学中医学

中药学中医学摘要:1.中药学与中医学的概述2.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3.中药的分类与性能4.中医学的基础理论5.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6.中药学与中医学的现代研究和发展正文:中药学与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中药学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性能、功效、配伍、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中医学则是运用中药学的知识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药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逐渐认识到一些植物、动物和矿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早在商朝时期,就有医生使用中药治病。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药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

到了现代,中药学已经发展成了一门系统的、科学的学科,对中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中药的分类与性能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

中药按照功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止痛药、补益药、安神药、开窍药、固涩药、收敛药等。

中药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五味指药物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与药物的质地、味道等有关;归经则是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认为阴阳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属性,五行则是对阴阳特性的具体划分。

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病因病机理论则是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

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方面来了解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针灸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学:中药学(最新版)

中药学:中药学(最新版)

中药学:中药学(最新版)1、多选《药典》炮制通则的分类方法之内容是()A、净制B、切制C、炮制D、水制E、火制正确答案:A, B, C2、名词解释盐黄柏的炮制方法是什么?正确答案:黄柏盐制后可引药入肾,缓和(江南博哥)苦燥之性。

增强滋肾阴、泻相火。

退虚热的作用。

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足膝痿软。

3、单选患者,男,16岁。

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舌质红,脉滑数。

用药宜首选()。

A.黄芩、木香B.黄连、木香C.黄柏、木香D.苦参、木香E.马齿苋、木香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黄连和木香的配伍应用。

黄连大苦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用于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与木香同用,如香连丸。

此为湿热泻痢,故选B。

4、名词解释大理石花纹正确答案:药材横切面具棕色种皮嵌入乳白色胚乳组织中形成的纹理。

如槟榔。

5、名词解释净选加工正确答案: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6、问答题炮制对芫花化学成分有何影响?正确答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芫花酯甲含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煮芫花中芫花酯甲的含量比生芫花高约11%,而其他几种炮制品芫花酯甲含量均降低。

降低率依次为:醋炙芫花(45%)>醋煮芫(18%)>清蒸芫花、高压蒸芫花(10%)。

采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炮制工艺、不同地区的芫花样品及在不同条件下模拟炮制处理的芫花素单体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芫花经炮制后,芫花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生品含量高,醋炙品与生品接近,其他炮制品与生品比较,降低程度均较明显(p<0.01)。

芫花素的含量由高至低依次是:生品>醋炙品>高压蒸品>清蒸品>醋煮品>水煮品。

用气质联用法对生芫花和醋炙芫花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发现芫花醋炙后挥发油含量降低,颜色加深,化学组分及组分间的相对含量均发生了改变。

中药学专业意义

中药学专业意义

中药学专业意义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
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的药性、药理、药效、配伍禁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学专业的意义在于:
1.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中药学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中药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传承和弘扬中医
药文化。

2.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中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
过学习中药学,可以掌握中药的药性、药理、药效等知识,为中医临
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3. 促进中药现代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的研究和应用也
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学习中药学,可以掌握现代中药研究的
方法和技术,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4. 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药学
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学习中药学,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中
药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学专业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促进中药现代化,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中药学 科普

中药学 科普

中药学科普中药学,作为传统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质、功效、用法和制剂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学科之一,对于我们了解中草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定义、历史、分类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科普介绍。

第一部分:中药学的定义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科学,它包括种植、采集、鉴定、炮制、品质评价、药效评价、贮藏和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植物的形态学、物理学、化学、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剂学等。

第二部分:中药学的历史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统中药学的基本理论首次总结于《黄帝内经》,随后形成了《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

这些著作记录了大量的中药材信息,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归纳,奠定了历史中医药学的基石。

第三部分:中药学的分类中药学对中药材进行了系统分类。

按照中药材的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等;按照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可以分为寒凉药、热性药、温性药和平和药等;按照中药材的功能作用,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理气药、补益药和化痰止咳药等。

第四部分:中药学的现代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现代中药学主要关注中药材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通过提取和分离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对人体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活性物质,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同时,现代中药学也在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

结论:中药学作为传统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于我们了解中草药的性质、功效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药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中草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同时,现代中药学的发展也为中草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学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专科中药学专业

专科中药学专业

专科中药学专业摘要:1.中药学专业简介2.专科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3.就业前景与方向4.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中药学专业简介】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性能、功效、用法、制法、储存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在我国,中药学专业分为本科、专科和研究生等多个层次,其中专科中药学专业为三年制,主要面向药品生产、经营、研究、质量控制等领域。

【专科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专科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专业课程则包括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

【就业前景与方向】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毕业生可在药品生产、经营、研究、质量控制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具体就业方向包括:1.中药生产与质量控制:在中药饮片厂、中成药厂、中药提取物厂等从事生产、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工作。

2.中药经营:在医药公司、药店、医院药剂科等从事中药的采购、销售、储运等工作。

3.中药研究与开发:在药品研究机构、医药企业等从事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标准研究等工作。

4.药事管理:在药品监管部门、医疗机构等从事药品注册、审评、监管等工作。

【发展趋势与挑战】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中药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1.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中药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强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3.中药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保障中药质量安全。

4.中西医结合: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发挥中西医药的优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总之,专科中药学专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专业知识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药物的资源、性质、制备、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推动中药学科的发展和中药的创新。

中药学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物化学和中药药物分析学等。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在人体内药效作用及其调节机制的学科。

通过研究中药药物的药理学效应,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并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和临床治疗。

中药药物化学则是研究中药化学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学科,通过分离、提纯、鉴定和结构解析,可以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相互作用。

中药药物分析学是研究中药药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学科,通过分析中药药物的质量和纯度,可以确保中药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

中药学的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中药制剂学、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临床应用等。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在制剂过程中的制备、加工、储存和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质量评价则是研究中药的质量要求和评价标准的学科,通过对中药药材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指标的研究和控制,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稳定和疗效有效。

中药临床应用则是将中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通过研究中药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理机制和临床疗效,可以发展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论。

同时,中药学也需要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检验学等。

只有将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研究中药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实现中药学科的发展和中药的创新。

总结来说,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资源、性质、制备、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掌握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疗效,推动中药学科的发展和中药的创新。

中药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应用中药学科。

中药学专业毕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中药学专业毕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

中药学专业毕业可以从事什么职业中药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中医药学、药理学、中药制药学等领域。

毕业生拥有深厚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适合在医药健康领域从事多种职业。

以下是一些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职业路径:1. 中药师中药师是最常见的从事中药学专业的职业。

中药师可以在医院、药店或中药材企业等单位工作。

他们负责中药治疗方案的制定、中药处方的配制和中药的管理。

中药师需要具备丰富的中药知识和药效的理解,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中药药剂师中药药剂师是负责中药药剂制备和中药配方的专业人员。

他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准确制备中药剂型,包括煎剂、丸剂、散剂等。

中药药剂师需要熟悉不同药材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禁忌,掌握各种中药制备工艺和方法。

3. 中医临床医师中医临床医师是通过中医临床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生。

中医学专业毕业生成为中医临床医生后,可以在医院、诊所等机构进行中医诊疗工作。

他们利用中药治疗方法和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

中医临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和中药运用能力。

4. 中药研发员中药研发员主要从事中药研究和药物开发工作。

他们利用中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开展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包括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工作。

中药研发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中药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够对中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开发出具有药理活性的新药。

5. 医药销售人员医药销售人员是负责推广和销售医药产品的专业人员。

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或医药分销商等单位从事医药销售工作。

他们需要了解中药产品的特点和功效,向医生、药店或医药代理商进行产品推销,并提供专业的产品咨询。

6. 中药咨询师中药咨询师是向人们提供中药相关咨询和指导的专业人员。

他们可以在健康咨询机构、中药公司或保健品公司等单位工作。

中药咨询师需要对中药的性能、适应症和禁忌等具有全面的了解,能够向患者或客户提供准确的中药咨询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中药学的发展要点:1.《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炮炙论》、《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作者(作者不详者除外)2.《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炮炙论》、《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成书年代3.《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炮炙论》、《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主要内容4.《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炮炙论》、《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华本草》的学术价值第二单元中药的产地与采集细目一:产地要点:1.道地药材的含义2.主要道地药材细目二:采集要点:1.采收时节和方法与药效的关系2.各类药材的采收时节和方法第三单元中药炮制细目一:炮制的目的要点:炮制目的的八个方面细目二:炮制方法要点:1.修制2.水制3.火制4.水火共制第四单元药性理论细目一:四气要点:1.四气的含义2.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3.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细目二:五味要点:1.五味的含义2.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3.气与味的综合效应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1.升降浮沉的含义2.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3.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4.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细目四:归经要点:1.归经的含义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3.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细目五:毒性要点:1.毒性的含义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4.掌握药物毒性强弱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第五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细目一:中药的配伍要点:1.配伍的含义2.配伍的意义3.配伍的内容细目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2.妊娠用药禁忌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第六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1.剂量的含义2.确定剂量的因素细目二:用法要点:1.汤剂煎药法1-1 先煎1-2 后下1-3 包煎1-4 另煎1-5 烊化1-6 泡服1-7 冲服1-8 煎汤代水2.服药法第七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2.解表药的功效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性能2.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功效3.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应用4.生姜、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的主治病证5.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用法用量6.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的使用注意7.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功效的异同点8.麻黄与桂枝、麻黄与香薷、荆芥与防风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1.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性能2.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3.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应用4.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用法用量5.薄荷、牛蒡子、蝉蜕、柴胡的使用注意6.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功效的异同点7.薄荷与牛蒡子、桑叶与菊花、柴胡与葛根主治的异同点第八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药的功效2.清热药的适应范围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4.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5.各类清热药的功效6.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石膏、知母、栀子的性能2.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明子的功效3.石膏、知母、栀子的应用4.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夏枯草、决明子的主治病证5.石膏、知母、栀子、决明子的用法用量6.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的使用注意7.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功效的异同点8.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1.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的性能2.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的功效3.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的应用4.苦参、白鲜皮的主治病证5.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的用法用量6.黄芩、黄连、龙胆的使用注意7.黄芩、黄连与黄柏功效的异同点8.黄芩、黄连与黄柏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1.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的性能2.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的功效3.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的应用4.穿心莲、青黛、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土茯苓、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山豆根、马勃、马齿苋、鸦胆子、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的主治病证5.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熊胆的用法用量6.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贯众、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射干、山豆根、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的使用注意7.金银花与连翘功效的异同点8.金银花与连翘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1.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性能2.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功效3.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的应用4.紫草、水牛角的主治病证5.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的用法用量6.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的使用注意7.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功效的异同点8.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青蒿、地骨皮的性能2.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功效3.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应用4.白薇、银柴胡、胡黄连的主治病证5.青蒿、地骨皮的用法用量6.青蒿、地骨皮的使用注意7.牡丹皮与地骨皮功效的异同点8.牡丹皮与地骨皮主治的异同点第九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2.泻下药的功效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攻下药要点:1.大黄、芒硝的性能2.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功效3.大黄、芒硝的应用4.番泻叶、芦荟的主治病证5.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用法用量6.大黄、芒硝的使用注意7.大黄与芒硝功效的异同点8.大黄与芒硝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1.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2.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主治病证3.火麻仁、郁李仁的用法用量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1.甘遂、京大戟、巴豆的性能2.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功效3.甘遂、京大戟、巴豆的应用4.芫花、商陆、牵牛子的主治病证5.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用法用量6.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使用注意7.甘遂、京大戟与芫花功效的异同点8.甘遂、京大戟与芫花主治的异同点第十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2.祛风湿药的功效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祛风寒湿药要点:1.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性能2.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海风藤的功效3.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应用4.乌梢蛇、伸筋草、海风藤的主治病证5.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的用法用量6.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的使用注意7.独活与羌活功效的异同点8.独活与羌活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1.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性能2.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功效3.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应用4.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用法用量5.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使用注意6.木防己与汉防己性能的异同点7.木防己与汉防己功效的异同点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的性能2.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的功效3.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的应用第十一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2.化湿药的功效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的性能2.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的功效3.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的应用4.砂仁、豆蔻的主治病证5.藿香、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的用法用量6.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功效的异同点7.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主治的异同点第十二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1.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性能2.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功效3.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应用4.薏苡仁、香加皮的用法用量5.茯苓、薏苡仁、香加皮的使用注意6.茯苓与薏苡仁、五加皮与香加皮性能的异同点7.茯苓与薏苡仁、五加皮与香加皮功效的异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1.车前子、滑石、木通的性能2.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萆薢的功效3.车前子、滑石、木通的应用4.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萆薢的主治病证5.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的用法用量6.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的使用注意7.车前子与滑石功效的异同点8.车前子与滑石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1.茵陈、金钱草、虎杖的性能2.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功效3.茵陈、金钱草、虎杖的应用4.垂盆草的主治病证5.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用法用量6.大黄与虎杖功效的异同点7.大黄与虎杖主治的异同点第十三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2.温里药的功效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能2.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的功效3.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应用4.小茴香、丁香、高良姜的主治病证5.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用法用量6.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的使用注意7.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肉桂与桂枝、干姜与生姜、附子与川乌功效的异同点8.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肉桂与桂枝、干姜与生姜、附子与川乌主治的异同点第十四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2.理气药的功效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薤白的性能2.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3.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薤白的应用4.檀香、荔枝核、大腹皮的主治病证5.橘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川楝子、乌药、香附、薤白的用法用量6.枳实、川楝子的使用注意7.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功效的异同点8.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主治的异同点第十五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2.消食药的功效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2.山楂、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3.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的应用4.神曲、麦芽、谷芽的主治病证第十六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2.驱虫药的功效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能2.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功效3.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应用4.南瓜子的主治病证5.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用法用量6.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使用注意第十七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2.止血药的功效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凉血止血药要点:1.小蓟、地榆、槐花的性能2.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3.小蓟、地榆、槐花的应用4.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主治病证5.小蓟、地榆、槐花的用法用量6.白茅根与芦根功效的异同点7.白茅根与芦根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化瘀止血药要点:1.三七、茜草、蒲黄的性能2.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的功效3.三七、茜草、蒲黄的应用4.花蕊石、降香的主治病证5.三七、茜草、蒲黄的用法用量6.三七、蒲黄的使用注意细目四:收敛止血药要点:1.白及、仙鹤草的性能2.白及、仙鹤草的功效3.白及、仙鹤草的应用4.白及、仙鹤草的用法用量5.白及的使用注意细目五:温经止血药要点:1.炮姜、艾叶的性能2.炮姜、艾叶的功效3.炮姜、艾叶的应用第十八单元活血祛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活血止痛药要点:1.川芎、延胡索、郁金、五灵脂的性能2.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3.川芎、延胡索、郁金、五灵脂的应用4.乳香、没药的主治病证5.川芎、延胡索、郁金、五灵脂的用法用量6.郁金、五灵脂的使用注意7.香附与郁金功效的异同点8.香附与郁金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活血调经药要点:1.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性能2.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3.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应用4.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用法用量5.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使用注意6.丹参与川芎、桃仁与红花、川牛膝与怀牛膝功效的异同点7.丹参与川芎、桃仁与红花、川牛膝与怀牛膝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活血疗伤药要点:1.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性能2.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功效3.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应用4.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用法用量5.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使用注意细目五:破血消药要点:1.莪术、三棱、水蛭的性能2.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斑蝥的功效3.莪术、三棱、水蛭的应用4.穿山甲、斑蝥的主治病证5.莪术、三棱、水蛭的用法用量6.莪术、三棱、水蛭的使用注意第十九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温化寒痰药要点:1.半夏、天南星、禹白附、旋覆花的性能2.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白前的功效3.半夏、天南星、禹白附、旋覆花的应用4.白芥子、皂荚、白前的主治病证5.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的用法用量6.半夏、天南星、禹白附、白芥子、旋覆花的使用注意7.半夏与天南星功效的异同点8.半夏与天南星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清化热痰药要点: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的性能2.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瓦楞子的功效3.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的应用4.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瓦楞子的主治病证5.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桔梗、海藻、前胡的用法用量6.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海藻的使用注意7.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竹茹、竹沥与天竺黄功效的异同点8.川贝母与浙贝母,瓜蒌皮与瓜蒌仁,竹茹、竹沥与天竺黄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止咳平喘药要点:1.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性能2.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3.苦杏仁、紫苏子、百部、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应用4.紫菀、款冬花的主治病证5.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用法用量6.苦杏仁、紫苏子、葶苈子、白果的使用注意7.苦杏仁与紫苏子、桑白皮与葶苈子功效的异同点8.苦杏仁与紫苏子、桑白皮与葶苈子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2.安神药的功效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重镇安神药要点:1.朱砂、磁石、龙骨的性能2.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3.朱砂、磁石、龙骨的应用4.琥珀的主治病证5.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用法用量6.朱砂、磁石、龙骨的使用注意7.朱砂与磁石功效的异同点8.朱砂与磁石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养心安神药要点:1.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性能2.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功效3.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远志的应用4.何首乌的主治病证5.酸枣仁与柏子仁功效的异同点6.酸枣仁与柏子仁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一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平抑肝阳药要点:1.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的性能2.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的功效3.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的应用4.罗布麻的主治病证5.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的用法用量6.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的使用注意7.石决明与决明子、龙骨与牡蛎功效的异同点8.石决明与决明子、龙骨与牡蛎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息风止痉药要点:1.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的性能2.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3.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的应用4.珍珠、僵蚕的主治病证5.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用法用量6.羚羊角、牛黄、全蝎、蜈蚣的使用注意7.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珍珠与珍珠母功效的异同点8.羚羊角与牛黄、钩藤与天麻、珍珠与珍珠母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二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2.开窍药的功效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麝香、石菖蒲的性能2.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功效3.麝香、石菖蒲的应用4.冰片、苏合香的主治病证5.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用法用量6.麝香、冰片的使用注意7.麝香与牛黄功效的异同点8.麝香与牛黄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三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2.补虚药的功效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补气药要点:1.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的性能2.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的功效3.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的应用4.太子参、大枣、饴糖、蜂蜜的主治病证5.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饴糖、蜂蜜的用法用量6.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甘草、饴糖、蜂蜜的使用注意7.人参与西洋参、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白术与苍术功效的异同点8.人参与西洋参、人参与党参、人参与黄芪、白术与苍术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三:补阳药要点:1.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的性能2.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的功效3.鹿茸、淫羊藿、杜仲、续断、菟丝子的应用4.紫河车、巴戟天、仙茅、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的主治病证5.鹿茸、仙茅、续断的用法用量6.鹿茸、淫羊藿、仙茅、杜仲、续断、菟丝子的使用注意7.杜仲与续断、杜仲与桑寄生功效的异同点8.杜仲与续断、杜仲与桑寄生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补血药要点:1.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性能2.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功效3.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的应用4.龙眼肉的主治病证5.白芍、阿胶的用法用量6.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使用注意7.生地黄与熟地黄、赤芍与白芍功效的异同点8.生地黄与熟地黄、赤芍与白芍主治的异同点细目五:补阴药要点:1.北沙参、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性能2.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功效3.北沙参、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的应用4.百合、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的主治病证5.龟甲、鳖甲的用法用量6.北沙参、南沙参、天冬的使用注意7.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功效的异同点8.北沙参与南沙参、麦冬与天冬、龟甲与鳖甲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四单元收涩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2.收涩药的功效3.收涩药的适应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围4.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7.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细目二:固表止汗药要点:1.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2.麻黄根、浮小麦的主治病证细目三:敛肺涩肠药要点:1.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性能2.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功效3.五味子、乌梅、五倍子、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应用4.罂粟壳的主治病证5.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用法用量6.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使用注意7.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功效的异同点8.五味子与乌梅、肉豆蔻与豆蔻主治的异同点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要点:1.山茱萸、莲子的性能2.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的功效3.山茱萸、莲子的应用4.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子、海螵蛸、芡实的主治病证5.桑螵蛸与海螵蛸、莲子与芡实功效的异同点6.桑螵蛸与海螵蛸、莲子与芡实主治的异同点第二十五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2.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4.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雄黄、硫黄、蛇床子的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