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利用说课正稿
《化学反应的利用》 讲义
《化学反应的利用》讲义一、化学反应与人类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反应无处不在。
从食物的消化、燃料的燃烧,到金属的腐蚀、药物的合成,化学反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利用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制造材料、改善生活质量。
例如,当我们点燃蜡烛时,蜡烛中的石蜡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为我们提供照明。
而在人体内,食物在消化系统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被分解为小分子,这些小分子被吸收后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二、化学反应提供能源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化学反应在能源的获取和利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1、化石燃料的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常见的化石燃料。
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通过燃烧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被用于发电、供暖、驱动交通工具等。
然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
2、新能源的开发随着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致力于开发新型能源。
例如,通过氢燃料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将氢气和氧气转化为电能,只产生水作为副产品,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转化方式。
太阳能电池则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化学反应,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此外,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都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反应制造新材料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化学反应为我们提供了制造各种新材料的途径。
1、金属的冶炼从矿石中提取金属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
例如,通过炼铁反应,将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得到我们所需的金属铁。
其他金属如铜、铝等的冶炼也都基于类似的化学反应原理。
2、合成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在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
它们是通过聚合反应由小分子单体合成的。
例如,聚乙烯是由乙烯分子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的。
这些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等,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利用.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利用总课时数17科目高一化学使用时间主备人使用人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多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重点、难点1、掌握原电池工作原理2、了解常见的电池类型三、自主学习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当生成的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时,化学反应会。
2、能加热食物,能焊接钢轨,都是因为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以的形式释放出来,属于反应。
还有一些化学反应需要不断吸收热能来维持反应的进行,属于反应。
3、当把铜片和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时,由于金属锌比金属铜,锌原子容易(失去或得到)电子被成Zn2+进入溶液,溶液中的H+从铜片上得到的电子被形成氢原子,氢原子再结合成从铜片上逸出。
这样,在连接锌片和铜片的导线中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可见,原电池是利用反应将转化成的装置。
4、锌锰电池属于,而汽车用的铅蓄电池以及手机用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属于。
燃料电池由于具有等优点而应用于航天和军事领域。
四、典型例题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50页“即热饭盒”结构示意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说明其中的道理。
2、.请同学们回忆铝热反应原理,并解释铁路工人经常利用铝热剂来焊接铁轨的原因。
以上两点就是化学能转化为能的实际应用。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工作原理观察教材P51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其中发生的现象。
解释原因并从中得出结论:原电池是利用反应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2)电极反应尝试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锌片、铜片上发生反应的情况。
正极:电子,发生反应,电子由外电路流入。
负极:电子,发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出到外电路再流向正极。
4、阅读教材P51追根寻源,了解铜片在原电池中的作用。
注意事项:原电池构成条件:①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②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③做正负电极的两种材料阅读有关内容了解:(1)目前市场上的几种电池①微小原电池②普通锌锰电池——干电池③铅蓄电池——蓄电池(二次电池)④氢氧燃料电池(2)化学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五、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铜—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锌为负极,锌发生氧化反应B.铜为正极,铜不易失去电子而受到保护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外电路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3、将铁棒和锌棒用导线连接插入CuSO4溶液里,当电池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质量的变化是()A.增加6.5gB.减少6.5gC.减少5.6gD.增加6.4g4、实验室制备氢气时,最好采用()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D.粗锌与稀硫酸反应5、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优秀7篇
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优秀7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让您对于化学反应原理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7篇较新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高二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复习篇一化学反应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使学生掌握多步反应的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计算,训练学生的解题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育学生科学生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原料浪费。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一类重要计算。
在初中介绍了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较基本的计算,在高一介绍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本节据大纲要求又介绍了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到此,除有关燃烧热的计算外,在高中阶段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已基本介绍完。
把化学计算单独编成一节,在以前学过的关化学方程式基本计算的基础上,将计算相对集中编排,并进一步讨论有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一个整体性和综合性的认识,也有利于复习过去已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此外,还注意联系生产实际和联系学过的化学计算知识。
如在选择例题时,尽量选择生产中的实际反应事例,说明化学计算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认识到学习化学计算的重要性。
在例题的分析中,给出了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有些例题,从题目中已知量的给出到解题过程,都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为基础,来介绍新的化学计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的计算方法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
本节作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一个集中讨论,重点是反应物中有一种过量的计算和多步反应的计算。
难点是多步反应计算中反应物与较终产物间量关系式的确定。
教法建议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初中、高一计算部分的延续。
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精选30篇)
化学反应原理说课稿(精选30篇)第四节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化学教案1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气体的制法,所以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教学。
课的容量很大,涉及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合理选择和诸多注意点。
所以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
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这一节教学中自始至终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性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的机会,把教学定位在一种交往、对话关系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虽然在探究实验室制氧气,但在探究中学习制气体的一般思路,为今后学习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做铺垫。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2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很难理解的一部分,它要求同学们要有优秀的逻辑推导能力和计算能力。
而这些需要同学们上课时,归纳与总结。
但是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去帮助同学们。
1、最基础——理解概念,自己区分易混淆处。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2、理思路——前后学习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相互解释?如上面所说的,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
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自己把这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关键问题就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举个例子,比如今天老师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意识到“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高一化学2—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
“高一化学§2—3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教学设计设计者:宁德五中化学组黄慧碧一、概述本节课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特征;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能量、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规律、所属反应类型及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流向等知识后来学习的。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更好地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巩固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高中化学选修部分“化学原理”中“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起到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转向能力的桥梁,同时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并用于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化学能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
(3)认识常见的实用电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得到培养。
(2)通过交流、讨论、分组实验等活动,学会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物及多媒体动画帮助下逐步理解抽象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电池的学习,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难点: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生活中见过干电池、铅蓄电池,对电池有了不全面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电池为什么能“发电”大部分学生知道甚少;另外对本节课起铺垫作用的知识中A层次学生能熟练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并能在教学的引导下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来分析该反应,而B层次学生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来分析该反应可能仍存在一些障碍,针对学生的现状,本人认为如何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能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课堂教学,进而轻松、愉快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用于解决简单的问题是本节教学设计的关键。
新教案--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
(3)实验装置(4)实验步骤连—根据装置图,按从下到上,从左到右顺序连接。
检—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捂热或微热烧瓶,导管口若有气泡放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上升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说明气密性好。
装—装药品,先向圆底烧瓶中加固体MnO2,再向分液漏斗里加浓盐酸。
制—点燃酒精灯,加热制气体。
集—向上排空气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验—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瓶口,试纸变蓝色。
(5)尾气处理为防止多余的Cl2污染空气,图示药品③应选用______溶液吸收。
2.氯气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议一议]1.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Cl2:①用0.15 mol MnO2与过量的12 mol/L的浓盐酸反应,②50 mL 12 mol/L的浓盐酸和足量的MnO2反应,所制得Cl2②比①________(填“多”或“少”)。
2.在实验室制备的Cl2中含有哪些杂质?应怎样除去?为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Cl2一般用什么试剂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二、实验室制备气体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装置类型装置实例KMnO4→O2KClO3+MnO2→O2Ca(OH)2+NH4Cl→NH3浓盐酸+MnO2→Cl2锌+稀硫酸→H2,CaCO3+稀盐酸→CO2,H2O2+MnO2→O2,浓氨水+碱石灰→NH3,浓盐酸+KMnO4→Cl2,浓硝酸+Cu→NO2,稀硝酸+Cu→NO,2.净化装置净化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不能减少被净化气体的量装置类型液体除杂不加热固体除杂不加热固体除杂不加热或加热实验装置气体的干燥方法干燥剂可干燥的气体不能干燥的气体浓硫酸H2、O2、SO2、HCl、Cl2、CO、NO、NO2NH3、HBr、HI、H2SP2O5NH3CaCl2NH3碱石灰H2、O2、NO、CO、NH3Cl2、SO2、HCl、NO2浓硫酸可同时吸收NH3和H2O、碱石灰可同时吸收CO2(或SO2)和水。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引言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表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在教学中使用的表示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
选择的表示方法本文介绍的表示方法是使用化学方程式和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示意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示范案例以下是一个示范案例,用于说明如何使用该表示方法来教授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反应物反应物是指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在本示范案例中,我们以氧化铁和铝为例,它们是一个常见的反应物组合。
化学方程式:Fe2O3 + 2Al -。
2Fe + Al2O3示意图:在示意图中,可以画出氧化铁和铝的分子结构,并标示反应前后的变化。
可以使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是反应过程中必要的条件。
在本示范案例中,我们以高温为例,它是促使氧化铁和铝反应的条件之一。
化学方程式:Fe2O3 + 2Al (高温) -。
2Fe + Al2O3示意图:示意图中可以标示出高温条件,并在箭头旁边加以说明。
生成物生成物是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物质。
在本示范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铁和三氧化二铝是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Fe2O3 + 2Al -。
2Fe + Al2O3示意图:示意图中可以展示铁和三氧化二铝的分子结构,并标示反应前后的变化。
结论通过使用化学方程式和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表示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示范案例,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___。
___。
(2010)。
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化学教育杂志。
10(2)。
25-30.。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附1:《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预习任务单【预习目标】1.复习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分析总结出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2.应用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设计实验室制备氯气方法。
要求: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下列问题答案(白纸半面),完成预习后在白纸另半面写自己的疑惑,越具体越好。
【任务一】实验室制备物质原理的选择1、写出实验室制备H2、O2、CO2、NH3 等的方程式。
分析总结实验室制备气体时,选取化学反应的一般原则有哪些?2、写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分析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在原理上的共同之处。
【任务二】实验室制备物质发生装置的设计1、写出设计发生装置的依据和类型,画出装置图,列出适合该类装置制取的气体。
2、写出制取氯气发生装置类型、以及装置中各仪器的名称。
【任务三】实验室制备物质净化装置的设计1、如何对反应产生的氯气净化并解释原因,画出装置图并注上仪器名称。
2、气体净化的实验问题通常包括净化试剂、装置、顺序问题,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依据或规律。
【任务四】实验室制备物质收集装置的设计1、写出气体的收集方法、选用条件,画出装置图(用箭头标出进气位置),列出适合该方法的气体。
2、写出实验室制氯气的收集方法。
【任务五】实验室制备物质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1、什么样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对应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列出适合该方法的气体,画出装置图(编号)。
2、写出氯气尾气处理选用的试剂和离子反应方程式,写出所选装置编号。
【任务六】实验操作1、简要写出制备氯气的操作步骤2、写出对制备氯气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步骤【任务七】预习效果检测(要求:选择题为错误选项写出解析)1、实验室用MnO2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回答下列问题:1若有0.4molHCl 参与反应,求产生氯气(标况)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若有0.4molHCl 被氧化,求产生氯气(标况)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2课时)教学分析:本科时主要学习化学能的利用,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的转化。
其中化学们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工作的原理)是重点;化学能与光能的转化是属于介绍的内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侧重与实践相结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和必修1教材中对化学能与能源问题的知识都有了初步的一定的了解,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仍有难度,是本节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初步解释身边的一些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实例;2.掌握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对常见的实用电池有初步了解。
过程与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实验,分析,推理的方法,直观形象地介绍抽象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插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学好知识,回报社会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实例实验探究讨论与讲述。
教学用品:铜片锌片导线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酒精电流表原电池器。
媒体使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阅读教材交流研讨的内容,说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从而引入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电能。
板书:二.化学能为人类提供能源——原电池1.概念: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演示:铜锌原电池,发现灯泡亮了,说明有了电流。
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其工作原理。
2.原电池原理:(1)电极: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电流方向:电子方向:从负极到正极(外部),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内部)。
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外部),从负极到正极(内部)。
(3)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两个电极反应,从而发生电子转移,产生电流。
探究:观察原电池示意图设计实验探究其形成条件。
利用所给的药品和仪器指导探究,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师生总结。
3.原电池形成条件:板书:(1)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要有电解质溶液,(3)要形成闭合回路,(4)要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万能高中化学说课稿
万能高中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一节高中化学的课程,题目是“万能的化学反应”。
这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化学反应无处不在,它们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础。
首先,我会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热量、光能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会通过实验演示和生活实例来具体说明。
接下来,我会介绍化学反应的几种基本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
对于每一种反应类型,我都会详细解释其特点,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在讲解合成反应时,我会选择水的合成作为例子,即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的反应。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的体现。
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我还会引入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语言,它能够清晰地表达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我会教学生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强调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重要性。
通过练习书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此外,本节课还将重点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描述了反应进行的速度,而化学平衡则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我会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及如何在特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动态性,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化学深入研究的兴趣。
在课程的后半部分,我将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会讨论化学反应在制药、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将了解到化学反应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技术和服务,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会组织一个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和感想。
《化学反应的利用》说课稿
评价
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资源 拓展
研 说 研 说 流 流 程 程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方程式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选修
化学反应原理
1、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 2、原电池的概念、本质
学法指导
1、在学习中注意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 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 动手参与实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透过化学 现象探索其本质。 2、学习过程中要抓住三个一: “一类反应: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个装置:原电池装置” “一个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过程
为了充分贯彻三维目标,下面将围绕四 个环节展开:
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20分钟)
实验一:锌与稀硫酸反应(分组实验)
锌片
设计意图: 利用锌与稀硫酸 的实验,让学生体 会氧化还原反应与 热量的关系,从而 引出下一环节。
稀硫酸
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20分钟)
实验二: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不要接 触,观察实验现象。(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环节二:实验探究(20分钟)
必修2第2章第3节 化学反应的利用
必修2第2章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必修1
氧化还原反应
教材分析
过程与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知道如 在学习中体验探究带来的快 1. 方法 情感态 乐,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何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知识 1. 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 度 2. 体会联系实际学习化学的方 2.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能设计并 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等方法 与 法,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 与价值 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对信息进行加工。 技能 活的意识。 观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有较强的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利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具体化;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前沿等拓展栏目,提供丰富的材料,开拓视野,从多个角度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重点、难点:知识上的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方法上的重难点——探究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的形成教学方法:课件、视频、交流研讨、归纳小结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教案学生——预习课本、填写预习学案教学过程:[问题1]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过哪些类型化学反应?你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规律有了哪些了解?[问题2]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并能认识到化学反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产中有哪些的应用吗?[讲授新课]二、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思考]氯气是一种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那么氯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1774 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时发现,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后加热,会产生一种令人窒息的气体,该气体呈黄绿色,可溶于水,使水溶液呈酸性。
1、你认为舍勒发现的是什么气体?2、结合你以前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你能尝试着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学生爬黑板)[交流·研讨]结合以往你学习过的NH3、H2、CO2 等气体的制取方法,你认为实验室制备一种气体主要应考虑哪些因素?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结合大家所说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1择切实可行的反应原理2根据反应条件、原料状态、选择发生装置3根据产物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和装置4气体的净化与吸收[思考]根据以上信息,选择哪些实验仪器组装成制取氯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较为合适?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制取纯净干燥的Cl2,如何改进?[小结]一套完整的氯气制取装置应该包括哪几步?[思考]工业中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制备氯气,其反应原理为:2NaCl+2H2O ======= H2↑+Cl2↑+2NaOH你能找出实验室制取氯气和工业制氯气的在原理上的相似之处吗?(提示:请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二、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
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精品篇)
B.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
C.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流方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
3、下列装置中哪个可以构成原电池?不能的请说出理由。
积极做答
进一步加强原理的理解
二形成条件
【引导】根据以上题目总结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板书】
前提条件: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
总结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思考,分析
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交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二、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一、现象及原理
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
铜片: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2H+=Zn2++H2
二、形成条件
前提条件: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1)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ຫໍສະໝຸດ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视频】能源危机
【讲述】能源危机不仅是我们国家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而化学正在为新能源的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
课题鲁科版必修2第二章第3节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
【
教学
目标
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
2.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意义本节课是九年级物理课程中的一堂化学变化与化学反应的课程。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对化学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不同化学反应类型的定义和表征;3. 发展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4. 思考化学变化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引起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4. 实验演示:展示几个常见的化学反应实验,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5.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6. 小结复:总结重点知识,激发学生思考。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介绍一个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3. 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发生的原因和特点;4. 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几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5. 提问互动(10分钟):通过提问和回答,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6. 小结复(5分钟):总结重点知识,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方式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应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3. 提问回答: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器材和试剂:根据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试剂;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准备相应的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 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我是012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山东科技版《化学》(必修2)第2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
高一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已经具备,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己,掌握了一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以此为契机主要采用交流研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以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并由此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
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和将化学能如何转化为电能。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直观展示法、演示实验法、填表法、交流研讨法、对比法、启发式等多种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不仅动耳听,还要动手写,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教学过程
这节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是:以“利用化学反应造福
人类”为线索,以学生掌握本节的重难点为目标,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认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物质制备方面的作用。
下面我给大家讲的是第一课时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消毒剂和漂白剂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有效成分,如次氯酸盐和二氧化氯,里面都含有氯元素,它们都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从而引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及其装置图。
这样做克服了传统复习枯燥乏味的缺点,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同时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新课讲解
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
让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角度分析教材“活动探究”部分给出的两个反应,分析其异同之处。
这样做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又使学生学习了实验室和工业制取氯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氨气时所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示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得出在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取上遵循的一般原则。
进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组装成制取氯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最后通过演示实验示范实验室制取氯气的一般方法。
3、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
物质制备的一般思路为: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反应原理及发生装置,设计实验过程应符合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等。
由于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之一,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突破:(1)板书设计详细(2)以前面学习的内容为生长点,运用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留出课堂时间,让学生讨论、提问,咨询,消化。
⑷学习完该部分之后辅助一定量练习,以便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
4、化学前沿——分子设计与新物质的合成
媒体演示药物、防晒霜等物质相应图片。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感受到化学的神奇。
(三)小结:对本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我会留下适量的书面作业。
六:效果分析
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掌控好课堂节奏,使学生始终处于张弛有度的课堂气氛中。
做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做好宏观调控,课前引导学生认真预习。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学会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并总结物质制备的一般方法,重视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落实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准备。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一、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1、探究实验室制取氯气
①反应原理:MnO2+4HCl=MnCl2+Cl2↑+2H2O
②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制备物质的一般思路
3、化学前沿——分子设计与新物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