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术语翻译研究的计量分析
术语元素:术语意译的最小单位
提要 : 术语元 素是构成术语 的最小表义单位 , 有很强 的构词能力 , 在一定程度 上揭示术 语 的意义 。术 语元素 具 并 是术语意译 的最小单位 , 术语词 的翻译基于术语元素 , 术语词组 的翻译寄托于术语元素 。以术语元 素为最小单位 , 实现 了双语术语最 大程度上 的等值 , 揭示 了术语意译 的微观机制 。
这一现象认识 的深入 , 我们已经将其 意义 赋予 了“ 艾滋病” 。 上 意译 的专业界定为 : 传达原 语意义不 拘原语 形式 的翻译 。
由此我们可 以认为 : 意译 偏重 的是原语 的意义 , 形式 的传 达在 其次。因此 , 术语 的意译为 : 传达原语术语 的概念 内涵而不拘 泥于其形式 的翻译方法 。意译 法能够很 好 的传 达原语术 语 的 基本 内涵 , 保证 了双语术语 意义 上的最大 等值 , 是术语 翻译最 基本 的方法 。如 :J且 rH, KI 0ee一分化发生 ;0p m O ̄相关 器 ; a K pe Tp 2 I . FqCHI rH 地质作用等 。 ' H H eK ̄ae T e O o 直意兼译法是指直译与意译合用或融用的翻译方法 , 它包 括音意兼译与形 意兼 译 。前者如 :OT ̄ K Ha 康 他里合 金 ,H — JC I TD旷 李司忒 氏菌病 。在术语 的翻译实践 中 , 一部分 术语 en 有 在音译时 , 不仅体现原术语 的语音 , 而且尽 量体现 原术语 的意 义, 或者蕴 含着某种含义 , :Ⅲ y0 利谷隆 ; 者如 :pf 如 J p} 广 后 TO— i
称专业领域 的专业概念 , 因此 , 术语 翻译时 , 我们不 仅要“ 翻译
出相应 的所指” 而且要“ , 考虑其在译语 术语 系统 中的地位准确 地符合 所 译术 语 在原 语 术 语 系 统 中 的地 位 ” P ∞p c ( e m x 1 8 :13 。从形式上讲 , 96 8) 术语 包括术语 词 和术语词 组 , 术语 词又可 以进一步划分 出最 小的表义结 构单位一术语元 素 。术 语 意译 时应 以: 术语元 素做最小单位 , 一方面是术语翻译所要求
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_1990_1999_的发展态势
・译事纵横・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1990~1999)的发展态势Ξ耿 智(湖南农业大学外语系 长沙 410128)摘 要 本文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1990~1999年间发表在《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科技翻译》上的528篇科技翻译理论研究文章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揭示我国目前科技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特点,对今后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科技翻译 理论研究 文献计量学 发展态势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document statistics,the author presents his analysis of528articles from 1990to1999on the theoretic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which were issued in the three journals (Chinese Translators J urnal,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ors Journal,and 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2 lati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nds to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n ging situation of sci2 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and also points out what sl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fu2 ture research.K ey w 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nslation theoretic studies document statistics changing situation1 中国科技翻译理论研究概述中国科技翻译活动据考证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附庸期、萌芽期、成长期、形成期、特殊发展期及全面发展期,共六个发展阶段[1]。
国内口译教学研究主题与发展趋势的计量分析——基于自建小型关键词语料库的实证研究
刘 威 总 结 了 任 务 型 教 学 法 的 研 究 成 果 , 并 就 “ 何 将 任 简 表 达 : 如 “ 员 ” “口译 人 员 ” 和 “口译 员 ” 三 个 词 所 如 译 务 型 教 学 法 应 用 到 口译 教 学 当 中 ” 做 了 详 细 的 阐 述 ( 文 指 一 致 , 将 其 归 为 同一 关 键 词 , 其 类 符 数 为 3 统 计 时 取 , 军 、 刘 威 , 2 0 ) ;蔡 小 红 表 示 应 “ 计 完 整 科 学 的 口译 “ 员 ” 。将 处 理 后 的 关 键 词 按 时 间 段 输 入 到 两 个 不 同 的 07 设 译
训练 评估 体系 ”,以此来 回应 教学 目标 的诉 求 ( 蔡小红 ,
文 本 文 档 中制 成 两个 论文 关 键 词 数 据 库 —— 数 据 库 数 据 和
2 0 );在教 学难点方面 ,方健壮表示 “口译教 学理论和 库 再 将 全 部 关 键 词 复 制 到 另一 个 文 本 文 档 中 制 成 一 个 总 05 , 方 法 的研 究相对滞后 ,如开设 口译课 的时间 、口译 教学原 关键 词 数 据 库。 。
特 殊 口译 ( ) 会 展 口译 ( ) 会 展 业 ( ) 社 区 口译 电话 2 品 酒会 ( ) 医疗 口译 ( ) 媒 体 口译 ( ) 杂 1 1 1 1
2 8 3 1 2 0 2
8 1
3 8 2 3 2 2 5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2010-2019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2010-2019年,中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中医术语的翻译和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2010-2019年间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现状1.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在过去的十年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针对中医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通过比较中西医术语的异同,旨在找到更合适的翻译方法,为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2.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中医术语翻译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纷纷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这些论文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治疗、药物药方等多个领域,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3.学术会议举办讨论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中医术语翻译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专家学者们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不断推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亮点1.注重文化传承近年来的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注重了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翻译过程中,研究者们努力保留中医学术语的本土特色,避免过度西化,以确保中医理论的原汁原味能够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人们。
2.多元翻译方法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包括对等翻译、意译和联想翻译等,以确保最终的翻译结果既准确传达了中医概念,又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术语体系。
3.重视实践应用中医术语翻译研究不仅停留在学术讨论层面,更加重视实践应用。
研究者们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实践和教学中,为中医的国际传播和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不足之处1.研究领域狭窄目前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的领域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中医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术语上,对于其他方面的术语翻译研究还相对欠缺,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2.缺乏标准规范目前中医术语的翻译规范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导致了不同研究者在翻译同一术语时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中医术语的准确传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中国近现代直译与意译研究
中国近现代直译与意译研究近现代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帝国主义社会的转型,从旧式文化到现代文化的变化。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中国交往外部文明的重要时期。
中国近现代的文化交流学习涉及了众多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欧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中国近现代文化交流学习的差异性。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文化交流的差异性,有必要对中国近现代的直译和意译进行研究。
中国近现代的直译,指的是中国人将外文的原文翻译成母语的文字。
这种方式不论是翻译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是近现代中国向外文学转型的基础。
例如,宋代以后,中国进入了“翻译时代”,例如在明末清初,陆羽等人把《尚书》、《大学》、《论语》、《孟子》等古典文献翻译成汉语。
此外,还有许多中国近现代学者将外国文学作品直接翻译成中文,以帮助中国人认识外国文化。
例如,从中国现代最早的小说《红楼梦》中,可以看到许多经过直译的外国资料,这些外国资料来自英法日俄等各国,这些原文和翻译内容都在小说中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近现代中国也出现了一些文学作品,其中使用了意译方式。
意译指的是把外文原文的意义转化成母语,而不是直接把外文原文翻译成母语。
例如,在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的西部文化流入中国,影响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
比如,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文学家曹雪黎大量使用了自己对日本文学的意译,而不是直接翻译,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曹雪黎还将自己的意译作品创作成《十五觉》一书,这是一部根据日本文学意译而创作的改革文学作品,开启了中国新文学的先河。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在中国近现代,通过直译和意译两种方式,中国人受到了欧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不同文明影响,这两种方法在中国近现代文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中国近现代直译和意译的意义重大,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如何探究两种翻译方式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不同文明的不同融合方式,从而更深入地探究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2000~2019)——以《中国翻译》文献计量研究为例
2021年6月外㊀文㊀研㊀究Jun.2021第9卷第2期FOREIGNSTUDIESVol.9㊀No.2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综述(2000 2019)以‘中国翻译“文献计量研究为例皖西学院㊀刘㊀虎摘㊀要:本文对‘中国翻译“新世纪以来刊发的所有理论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借此窥探过去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脉络和走向,为学界同行提供一份翔实的历时研究参考资料㊂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理论文章可以分为五大类,西方翻译理论研究㊁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㊁翻译实证研究㊁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㊂总体来说,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占据明显优势,但2009年后其发展势头减缓,稳中有降;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紧随其后,2010年后其发展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翻译实证研究从无到有,自2004年起步并逐渐发展壮大;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持续受到学界的关注,2010年后其发展逐年走高;翻译教学研究起步平稳,2009年后成为研究热点之一㊂最后,针对中国翻译研究 中西话语生态失衡 的缺陷,本文提出了 三结合 的解决方案,并将其纳入描述性翻译研究的理论框架之中,期待为未来中国本土翻译理论体系的建构开辟一条道路㊂关键词: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国翻译;文献计量分析;高频关键词;高引用文章中图分类号:H059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23(2021)02-0080-09一㊁引言以1987年 中国首届研究生翻译理论研讨会 和 全国翻译理论研讨会 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正式起步㊂这两次研讨会 吹响了学科建设的集结号,标志着学科理论研究共同体正式形成㊂翻译学者整体展现出学科自觉和理论自觉,中国译学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 (蓝红军2018:7)㊂从1987年到21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中国翻译学界的理论意识不断觉醒,对翻译研究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㊂学者们围绕翻译研究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 翻译学科的性质问题㊁翻译研究的中国特色问题以及建立独立翻译学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问题 (谭载喜2012:7),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㊂这一时期,翻译学界的关注焦点从单纯的翻译经验的总结和反思逐渐过渡到引进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到了世纪之交,又转向了翻译学的学科建设问题㊂(韩子满2019)至此,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期,其深度和广度都有大幅度拓展,呈现出明显的多维度㊁多视角㊁跨学科的特点,如胡陈尧(2019:106)所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翻译理论研究走出了一条博古通今㊁融汇中外㊁跨域创新的研究道路㊂ 那么,21世纪20年以来中国翻译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其发展脉络和走向如何?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本文将致力于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期待总结21世纪头20年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的经验,并为其将来的发展建言献策㊂二㊁文献综述国内学者对过去几十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曾经做出过回顾和反思,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并总结了其特点和成就㊂何刚强(2015)将过去3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取得的成就归结为3个方面:1)中国学界视野得到拓宽,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普遍比较深入;2)翻译研究被广泛看作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吸引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参与;3)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对国家各项事业的先导作用愈发明显,引发了应用翻译研究的异军突起㊂许钧(2018)认为,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研究走过了一条开放㊁探索㊁互动和创新的发展道路:从初始开放和借鉴,引介西方翻译理论,到强化交流与反思,学习和探索研究方法,再到关注理论话语建设,致力于翻译学科建设,发展翻译教育,探索具有自身学术品格的理论体系㊂韩子满(2019)则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划分为5个阶段,即恢复与整理期㊁对外借鉴活跃期㊁学科意识觉醒期㊁研究与深入拓展期和理论与对象创新期,并以每个时期内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把这5个时期串联在一起㊂以上学者提纲挈领式地总结了中国译学发展的轨迹和成就,粗线条地勾勒出一幅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图景㊂然而,所有这些回顾和反思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都是经验式㊁随感式的定性点评,得出的结论往往过于简单㊁笼统和泛化,其中遗漏了很多重要细节,更无法看清各个时期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走向㊂因此,它们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意义㊂有鉴于此,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详细扫描过去20年间中国译学研究权威期刊‘中国翻译“刊载的所有理论文章,借此集中展示21世纪以来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脉络㊂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检索的‘中国翻译“上刊载的理论文章包括两大类:即针对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翻译家访谈以及翻译史研究等宏观理论问题的文章,与针对具体翻译技巧㊁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证研究的微观理论问题的文章,但不包括译著评析㊁人物介绍㊁翻译史话㊁读者论坛㊁译界动态等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既不研究翻译问题,也不包含有价值的翻译思想,对翻译理论的发展没有明显的贡献㊂这样,本文收录的文章全部属于针对翻译理论㊁方法㊁技巧和教学等问题的研究,属于典型意义上的翻译理论文章㊂三㊁研究设计(一)研究问题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1)21世纪头20年以来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特点是什么?2)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含子类)呈现何种发展趋势?3)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启示?(二)研究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在线检索‘中国翻译“2000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所有理论文章,并通过标题㊁关键词㊁摘要和全文通读将这些文章分类(含子类)㊂分别统计文章总数㊁年度文章总数㊁年度分类别(含子类)文章总数,并考察位居使用频次前40的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的分布情况㊂然后,借助图表和各种可视化研究工具(饼状图㊁折线图和柱状图)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21世纪头20年来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并对其将来发展提出建议㊂(三)数据分析1)总体分析统计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翻译“发表的理论文章总数和分类别(含子类)文章数量,通过后者与前者的比例关系了解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情况㊂2)年度对比分析统计各类别(含子类)文章年度发表的数量,据此了解过去20年间各类别研究(含子类)的动态和走势;对比各类别(含子类)之间的变化关系,据此了解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详细变化情况㊂3)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分析以位居使用频次前40的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为研究对象,找出它们所对应的研究热点和动态,据此旁证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热点分布和趋势㊂四㊁研究结果(一)总体结果中国知网在线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9年间‘中国翻译“共发表理论文章1222篇㊂分类(含子类)如下:A类:西方翻译理论研究(A1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㊁述评和西方翻译家访谈;A2运用西方翻译理论的原则㊁方法或范式来阐释各种翻译问题;A3西方翻译史研究)㊂B类: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B1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运用和中国翻译家访谈;B2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发掘整理;B3中国翻译史研究)㊂C类:翻译实证研究(C1基于观察㊁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实证性研究;C2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㊂D类: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D1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D2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传播;D3翻译与跨文化交际)㊂E类:翻译教学研究(E1口笔译教材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E2MTI课程的思考㊁设计和优化)㊂表1㊀各类别(子类)文章发表情况总表类别(子类别)A类B类C类D类E类A1A2A3B1B2B3C1C2D1D2D3E1E2数量22624513274457650262152809321总数/占比484/39.61%395/32.32%76/6.22%153/12.52%114/9.33%㊀㊀如表1所示:西方翻译理论研究(A类)论文共计484篇,占总数的39.61%;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B类)论文共计395篇,占总数的32.32%;翻译实证研究论文(C类)共计76篇,占总数的6.22%;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D类)论文共计153篇,占总数的12.52%;翻译教学研究(E类)论文共计114篇,占总数的9.33%㊂由此可见,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21世纪头20年以来整体上表现出如下态势(见图1):首先,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备受学界青睐和重视,其论文产出占据了最大比例㊂其次,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也受到了特别关注,在论文产出比例当中位居第二㊂学者们在积极引进西方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同时,也不忘思考并发展中国本土翻译理论㊂再次,翻译与文化传播和翻译教学研究也是译学界关注的热点㊂翻译与文化传播是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针对翻译教学的讨论也十分活跃,翻译实证研究则逐渐兴起,方兴未艾㊂图1㊀各类别文章发表情况此外,每个子类研究在整体上表现如下: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和述评和西方翻译家访谈(A1子类)㊁西方翻译理论的原则㊁方法和范式的应用(A2子类)以及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运用和中国翻译家访谈(B1子类)这3个板块共同构成了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大半个江山,其论文产出占比高达60.97%㊂翻译与跨文化交际(D3子类)与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传播(D2子类)是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关注的重点;而口笔译教材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E1子类)则是翻译教学研究的主要侧重点㊂基于观察㊁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实证性研究(C1子类)和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C2子类)论文产出只占很小的比例,单从数量来看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展趋势㊂(二)年度分析结果1)总体发展脉络和趋势对比每个研究类别的年度发展变化,可以发现近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总体脉络和趋势(图2):图2㊀五大类别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首先,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和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共同占据了过去20年中国翻译学研究的主战场㊂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从2000年到2009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但2009年以后则有所起伏,虽然仍处于核心地位,但整体波动较大㊂从2000年到2011年,学界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显著强于中国翻译理论㊂但从2012年开始,对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关注则超越了西方翻译理论㊂其次,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的总体走势是平稳增长:该类别虽然在2000年到2010年间变化波动不大,但从2010年起则稳步攀升㊂翻译教学研究则常年保持一定热度:该类别从2009年起迅速升温,到2013年达到高峰,其后又渐趋平稳㊂总之,这两个类别在过去20年里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㊂翻译实证研究则从无到有,2003年以前一片空白,从2004年起其关注度则逐渐攀升㊂2)详细发展脉络和趋势对比每个子类别的年度发展变化,可以发现近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详细脉络和趋势:其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介㊁述评和西文翻译家访谈(A1子类)以及西方翻译理论的应用(A2子类)的研究呈锯齿状分布(见图3),表明它们虽然都是研究热点,但年度变化冷热不均㊂2007年以前,A2子类研究明显强于A1子类,但随后两者基本上交替上升下降,最后又归于平衡㊂西方翻译史研究则是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㊂图3㊀A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A1 A3)其二,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思考㊁评析㊁运用和中国翻译家访谈(B1子类)的研究逐年走高(见图4),特别是2011年以后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A1和A2子类㊂中国翻译史研究(B3子类)似乎受到了特别重视,逐年走高㊂然而,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研究则萎靡不振,除了个别年度有所收获外,基本没有什么进展㊂图4㊀B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B1 B3)其三,翻译实证研究2003年以前一片空白,尤其是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C2子类)更是从2009年起才有所起色(见图5)㊂基于观察㊁实验和调查问卷的实证性研究(C1子类)2003年后获得发展,但其论文产出还是大起大落;基于语料库的量化研究有所进展,但其成果仍然很不突出㊂图5㊀C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C1 C2)其四,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传播(D1子类)似乎一直不受关注,20年来鲜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译介传播(D2子类)从2008年以后则受到了极大关注,其研究成果节节攀升㊂翻译与跨文化交际(D3子类)曾经是研究热点之一,但2010年以后渐趋平缓(见图6)㊂图6㊀D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D1 D3)最后,关于口笔译教材㊁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E1子类)的研究一直都有成果产出,并且在2009年到2013年间形成了一个研究高潮(见图7)㊂MTI课程的思考㊁设计和优化(E2子类)的研究从2009年起异军突起,到2013年达到高峰,随后逐年平稳下降㊂图7㊀E子类年度变化对比折线图(E1 E2)(三)高频关键词和高引用文章分析1)高频关键词分析考察表2和图8,可知过去20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热点涉及领域多㊁跨度大㊁范围广㊂主要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表2㊀高频关键词统计表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翻译228翻译理论19误译13主体性11翻译研究66诗歌翻译18语料库13策略11文学翻译45法律翻译18翻译硕士教育13意义10翻译策略42口译研究17规范12忠实10英译38同声传译17翻译标准12汉译英10翻译教学35归化17语言服务12翻译原则10译者28方法论14翻译能力11翻译伦理10口译22口译教学14翻译史11翻译过程9异化21译介14意识形态11语境9翻译学21汉英翻译13机器翻译11隐喻9图8㊀高频关键词柱状分布图㊀㊀A.西方翻译理论研究㊂西方理论的研究范式和术语,例如异化(21)㊁归化(17)㊁方法论(14)㊁规范(12)㊁意识形态(11)㊁主体性(11)㊁忠实(10)㊁翻译伦理(10)㊁语境(9)和隐喻(9)等出现总频次高达124次,可以说炙手可热㊂B.翻译教学和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㊂翻译教学(35)和翻译硕士教育(13)达到了相当高的出现频次㊂这与前文所得出的分析结果 翻译教学研究则常年保持一定热度 相吻合;而文学翻译(45)和译介(14)则受到了更为强烈的关注㊂这与前文D2子类 从2008年以后则受到了极大关注 和D3子类 曾经是研究热点之一 相互印证㊂C.语料库(13)也占据了一定的出现频次,但其热度还不十分显著㊂这与前文语料库量化研究成果 仍然很不突出 也形成了相互照应㊂2)高引用文章分析考察表3,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热点涉及的主题和其受追捧的程度:表3㊀论文最高引排序表论文名称引用频次论文名称引用频次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2179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592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1513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579坚持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做好外宣翻译工作1473意识形态与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569续表3论文名称引用频次论文名称引用频次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1346语篇语言学与翻译研究568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1304儿童文学翻译刍议556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1282文本功能与翻译策略530生态翻译学解读1197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527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1030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和翻译策略研究:以葛浩文为例515谁是翻译主体948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505文本类型理论对翻译的启示866多元系统论495翻译选择的目的性820归化/异化策略讨论的后殖民视域487选择与适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806伽达默尔哲学阐释与翻译研究478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736原作意图与翻译策略460从译者主体到译者中心726关联理论对翻译解释的局限性456口译训练:内容㊁模式㊁方法707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变445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699翻译与意识形态研究: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435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647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433也谈归化与异化636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影响424译员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607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409认知语言的翻译观604法国释意理论:质疑与探讨384㊀㊀首先,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一枝独秀㊂其研究热度㊁可及度和认可度都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研究㊂在所有40篇论文中,有27篇属于这一类㊂排名前10位的高引论文中,有5篇属于此类,前20位中有12篇,前30位中有19篇㊂ 归化㊁异化㊁意识形态㊁功能主义㊁文本类型㊁语用顺应㊁接受美学㊁哲学阐释㊁关联理论㊁多元系统以及后殖民视角 等主题已然席卷了整个中国翻译研究空间㊂其次,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也达到了相当的热度和可及度㊂在高引论文当中,也出现了众多此类论文,例如 中国的文学翻译 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以及对翻译主体的讨论㊂还有从崭新的视角看待翻译本质的论文,例如 生态翻译学解读 和 生态翻译学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而且引用频次还非常高㊂这与前文的分析结果 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也受到了特别关注 保持一致㊂最后,翻译教学类论文在最高引排行榜上也十分引人注目,其研究成果的可及度和接受度可见一斑㊂例如 口译训练:内容㊁模式㊁方法 译员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 和 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 这3篇论文的引用频次十分靠前㊂五、讨论与建议(一)讨论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过去20年间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整体上呈现出 三强三弱 的特点,即西方理论强,中国理论弱 现代理论研究强,传统理论研究弱 理论性研究强,实证性研究弱 ㊂另外,各个理论子板块研究的活跃程度随着时间变化也有所波动㊂下文结合这些特点产生的学术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语境化的分析,以阐明其背后的动因㊂从学术背景来看, 西方理论强,中国理论弱 的特点很可能是两者之间发展程度严重失衡造成的㊂西方翻译理论借鉴了包括语言学㊁文学㊁哲学㊁文化研究㊁美学㊁认知科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出了一个较为科学而严谨的理论体系,可以多角度㊁跨学科地阐释整个翻译过程㊂例如语篇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问题;意识形态㊁多元系统㊁翻译规范㊁后殖民等文化学派理论可以从社会文化和政治层面揭示翻译行为背后的各种操控因素;阐释学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可以揭示翻译过程中原作㊁译者和译作三者之间的关系;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又可以从人类思维层面解释翻译现象㊂反观中国本土翻译理论却远未达到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程度,缺乏逻辑性㊁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难以用来指导翻译理论或实践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难题㊂这样,学界自然会青睐一个成熟可靠的理论体系,并推广运用,从而形成了目前 西强中弱 的理论格局㊂ 现代理论研究强,传统理论研究弱 可能是由于传统理论的现代阐释转换不易,或者过于抽象㊁笼统,并不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㊂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见诸古代佛经翻译的序㊁跋㊁例言或评注之中,例如,唐玄奘的 五失本 三不易 求真喻俗 等等㊂它们以零散的方式存在于古籍当中,不成体系㊂严格来说,它们还只是翻译经验而非翻译理论㊂(周忠良2016)要发掘整理这些古代文献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可能收效甚微,不如直接从现代翻译实践中提炼出合适的理论并加以运用更为方便㊂ 理论性研究强,实证性研究弱 则可能是实证性研究自身的特点造成的㊂一般来说,自省式㊁归纳式的理论思考总是先于实证研究㊂先是有了理论总结或假设,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㊂这样就会在大规模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形成一个时间差,似乎前者总是要先于后者达到繁荣㊂语料库翻译学是翻译实证研究的代表,但是由于起步晚㊁数据采集和分析时而会遇到困难㊁研究周期长等不利因素,造成了当前翻译实证研究明显落后于理论研究的状况㊂从年度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2010年前后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以及翻译教学和翻译与文化传播研究逐渐兴起㊂这是 三强三弱 总体格局下的另一个重要特点㊂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这个特点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官方政策的扶持㊁对自身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加深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等因素㊂首先,2012年以后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的研究赶上甚至超越了西方翻译理论研究,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官方大力提倡挖掘中国自身的翻译理论,给予了项目申请和出版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学界意识到了中国本土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㊂近年来,中国学者提出了不少原创翻译理论,例如变译理论㊁玄翻译学㊁大易翻译学㊁和合译学理论等等㊂其中,生态翻译学理论首次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解读翻译本质,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范式㊂从高引文章分析来看, 生态翻译学解读 和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 2篇文章被引频次竟都达到1000次以上,其热度和认可度可见一斑㊂这表明中国学者从一味追捧西方翻译理论回归到了理性,开始专注于本土翻译理论的建设㊂其次,翻译教学类研究从2009年起成为热点之一,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㊂这也归因于官方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在政策上的扶持㊂自2007年以来,MTI学位教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其课程设置㊁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也火爆起来,从而大大增加了翻译教学研究的热度㊂再次,翻译与文化传播类研究自2011年起稳步攀升㊂这与官方政策的支持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现实需求密不可分㊂由于中国政府大力实施 中国文化走出去 工程,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传播自然成为研究热点㊂特别是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学界更是聚焦于这方面的讨论㊂(二)建议上节 三强三弱 的讨论实际上暴露了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㊂一言以蔽之,就是 中西理论话语生态失衡 (周忠良2016:89)现象㊂中国学界似乎已经习惯于臣服于西方翻译理论话语,学会了用洋话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其演讲的主题㊁措辞㊁腔调已然全盘西化㊂长此以来,离开了西方翻译理论话语,中国本土翻译研究大厦就会轰然垮塌,因为它没有自己的核心理论支撑㊂这个状况必须改变㊂为此,本文强烈呼吁建立中国自身的翻译话语体系,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为依托,融合西方理论话语中积极的成分,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㊂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 三结合 ,即古今理论话语相结合㊁中西理论话语相结合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㊂古今理论话语相结合,就是在现代学术话语规范的指引下,将中国传统典籍中蕴含的哲学和美学思想进行现代阐释和转换,为现代翻译理论研究服务㊂这方面已经有学者做出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朱志瑜(2001)将中国古典玄学中的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进行现代转换,发展出了神。
汉译本研究方法
汉译本研究方法
汉译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本对比法: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分析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优劣,以寻找更好的翻译策略。
2. 语言对比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对比,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以确定翻译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3. 语境分析法:通过分析原文的语境,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以确定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合理性。
4. 文化对比法: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对比,了解文化差异,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5. 语用分析法:通过分析原文的语用意义,理解原文的言外之意,以确定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得体性。
以上是汉译本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汉语作品,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
近十年_2002_2011_中国口译研究状况综述_高杰 (1)
1前言近年来,口译活动逐渐增多,针对口译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们的重视,口译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
李向东(2007)曾经对70年代末到2006年2月间发表的口译研究论文进行过主题分类及趋势研究,除此之外,尚未找到类似的口译论文综述研究。
本文以《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和《东方翻译》四本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翻译类研究杂志上2002-2011十年间发表的167篇关于口译研究的文章为研究样本,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论文发表数量、研究方向、作者地域分布三个方向来分析近十年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数据分析2.1发表数量四大翻译类杂志2002-2011年口译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及论文年份分布可见表一。
(《东方翻译》2009年建刊,故2002-2008年的统计数据空缺)。
表格一年份篇数刊名中国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东方翻译合计026551603663150485316056331206464140710932208522909924419108619241193820合计71473613167由表可见,《中国翻译》和《中国科技翻译》为国内口译论文发表的主要刊物,2002-2011十年间,发表在《中国翻译》上的论文总数占到发表在四大翻译杂志论文总数的42.5%,发表在《中国科技翻译》上的论文总数占28.1%。
此外,《中国翻译》杂志每年口译论文的发表数量基本都居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2006-2009年期间,四大杂志上发表的口译文章数量波动较大,其中2006-2007年,发表文章数量涨幅为57%,为历年最高;经历了2008年的剧烈下滑后,2009年恢复正常水平,变化趋势整好于这段期间的国际经济震荡趋势相吻合。
由此可见,口译研究受到国际经济发展,国际交流活动频繁程度的影响。
2.2研究方向目前,学术界对口译研究方向的分类问题尚未达成一致,分类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通过仔细阅读所收集到的167篇文章,笔者发现引用最广泛的口译研究分类方法有两种:刘和平(2005)提出的分类方法和胡庚申和盛茜(2000)提出的分类方法。
从信息技术视角看术语翻译的接受度——以认知语言学术语embodiment为例
妥徽文学ANHUIWENXUE 从信息技术视角看术语翻译的接受度-以认知语言学术语em bodim ent为例张丽芳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摘要:比较术语翻译的接受度以确定标准译法。
根据术语学原理并基于中国知网,作者考察了认知语言学术 语embodiment三种译语的接受度。
数据表明,从术语学角度看,embodiment应该译成“具身性具身性”的学 人群体接受度是最高的。
但是,“体验性”的学人个体接受度是最高的,其在语言学领域稳固的使用习惯不容忽 视。
“涉身性”的学人个体接受度和学人群体接受度都是最低的。
关键词:术语翻译em bodim ent中国知网接受度-'引言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但也是翻 译中的难题。
关于术语翻译的研究,姜望琪111提出了术 语翻译的三条标准: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
侯国金21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系统性及可辨性是术语翻 译的根本。
信娜131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方法对术语 翻译进行了定量分析。
王媛141探讨了科技术语翻译网 上语料库建设问题。
在陶李春的采访中,张柏然指出院 “未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影响我们的翻译,语言服务、本地化技术被提出水面,这里面牵涉的面 很广。
”综观,术语翻译的研究视角丰富,但标准莫衷 一是。
本文拟从信息技术视角——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探讨术语翻译的接受度。
二、术语的特点术语(term)的希腊语词源是Terma,意为“界限”。
术语是专业领域内指称概念的词或词组。
奥地利著名 科学家维斯特根据索绪尔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思想,提出了术语由语言、语言的符号、意义、意义指称对象 四个部分两个层次构成的术语模型。
术语具有独特的 特点,如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语言正确 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等。
单义性指在一个学科 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且一个概念只用 同一个术语表达。
系统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指特定领 域的各个术语必须位于一个明确的层次结构之中,共 同构成一个系统;二是涉及多个学科时指称同一个概 念的术语要进行协调和统一,由主学科确定,同时考 虑副学科的使用习惯。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
详细描述
翻译错误分析研究通常包括对翻译文本进行 对比分析、错误标注和分类,以及解释错误 产生的原因和对译文质量的影响。此外,该 研究还涉及对不同类型翻译错误的分布和频 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发现翻译过程中的普 遍问题和难点。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翻译教
育、培训和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风格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口译质量评估研究
总结词
口译质量评估是语料库翻译学的新兴研究领域,通过对 口译语料库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口译员的 翻译质量和工作表现,为提高口译教学和评估水平提供 有益的指导。
详细描述
口译质量评估研究通常采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通过对口译语料库进行录音转写、标注、分析和评估, 以客观地评价口译员的翻译质量和工作表现。该研究可 以采用自动化评估和人工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口 译语料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 实现对口译质量的全面评估和准确评价。这些研究成果 可以为口译教学、培训和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
2023-11-06
contents
目录
• 语料库翻译学概述 • 语料库的建立与使用 • 翻译理论与研究 • 语料库翻译学的实践与应用 • 语料库翻译学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语料库翻译学案例分析
01
语料库翻译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语料库翻译学是以语料库为基础,对翻译现象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学科。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翻译文本,研 究翻译规律、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 和跨文化交流的加速,翻译需求不断 增加,语料库翻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和应用。在这个时期,研究者们 开始将语料库方法应用于翻译研究, 通过对大量翻译文本的分析和比较, 探讨翻译规律和策略。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1993—2014)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综述(1993—2014)作者:张静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1993-2014年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关于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样本,对论文主题进行归类和分析,在样本分析的基础上,对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20多年的发展做一个梳理,总结语料库翻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对语料库翻译学做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翻译共性译者风格从1993年Mona Baker 发表《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和应用》,到2014年,语料库翻译学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几乎和国外同时起步,始于1993年杨惠中教授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近些年关于语料库翻译学的专著和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对该领域的研究也进行了倾斜,除此之外,大量的学术会议也以此为主题召开。
鉴于语料库翻译学如此快速的发展,对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统计了22年来(1993-2014)中国知网收录的外语核心期刊中以“语料库+翻译学”为主题的共143篇论文,并对论文主题进行了归类整理。
一、翻译共性研究翻译共性,又称翻译普遍性或翻译普遍性特征,是指翻译语言,相对于原创语言而言,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语言特征。
近些年来,对翻译共性的讨论主要有简化、显化、隐化、范化、集中化、整齐化、非典型搭配等。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显化、隐化、简化和范化等翻译共性的实证研究上,尤其是显化研究。
胡开宝、朱一凡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梁实秋译本和朱生毫译本中的显化进行了定量分析。
王克非和胡显耀对汉语翻译文学语料和汉语原创文学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汉语翻译文学作品在人称代词使用方面是否存在显化优势。
二、翻译语言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词汇应用的总体特征可以通过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和高频词的相关数据来分析。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摘要:一、引言1.中医的国际化需求2.中医术语翻译的重要性3.中医术语的特殊性二、中医术语翻译策略1.直译法2.意译法3.音译法4.创译法三、各种翻译策略的优缺点分析1.直译法的优点与局限2.意译法的优点与局限3.音译法的优点与局限4.创译法的优点与局限四、实际翻译中的策略选择1.根据术语的语义特点选择策略2.根据术语的语境要求选择策略3.根据目标语言的习惯选择策略五、结论1.中医术语翻译策略的多样性2.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提高翻译质量正文: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医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增加。
中医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学科,其术语翻译对于中医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医术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殊性,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采用适当的策略。
中医术语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创译法。
直译法是指直接将中医术语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目标语言,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对于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术语,直译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意译法则是在理解术语内涵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表达其意义,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传达术语的含义,但可能失去原文的形式美。
音译法是将中医术语的发音译成目标语言,适用于一些具有独特发音的术语,但对于语义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
创译法是在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创新翻译,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原文的意义,又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但需要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根据中医术语的语义特点、语境要求以及目标语言的习惯灵活选择翻译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术语,可以采用意译法;对于一些具有独特发音的术语,可以采用音译法;对于一些尚未有固定译法的术语,可以尝试创译法。
总之,中医术语翻译策略具有多样性,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1979—2020)
2021年3月第29卷第1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 o f Xi ^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r. 2021Vol. 29. No. 1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1979—2020)王传英,孔新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本文以1979—2020年间CNK1数据库收录的我国六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应用翻译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计量法和信息可视化软件,从整体发展态势、研究领域分布、关键词的共现和历时演变以及突变术语等维度,系统归纳我国应用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前沿动态,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应用翻译研究;六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76(2021)01-0073-05A b 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future studies, this paper, by adopting a scientometric method and CiteSpace V, makes an analysis of CNKI database-stored articles on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 PTS) published in six major Chinese journals from 1979 to 2020. The analysis unfold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evelopm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areas of PTS, the co-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of keywords and burst term s, hoping to illustrate the history, research foci and current trends of China* s PTS over this period.Key words :pragmatic translation studies ;six major journals of foreign language ;visualized analysis1.引言应用翻译研究作为译学研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发展 历程。
我国翻译教学发展历程与展望(2000-2020)———基于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分析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科研园地General Serial No.1152021No.61马如骏,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2施慧敏,副教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语用学我国翻译教学发展历程与展望(2000-2020)———基于CiteSpace 的文献计量分析马如骏1施慧敏2(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随着中国各方面实力的不断发展,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成为一大问题。
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收录期刊所刊发的翻译教学研究论文,利用CiteSpace 5.7.R5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当前翻译教学研究正趋于成熟,领域内作者有359位,核心作者28位,研究热点集中在翻译能力和语料库的应用等方面。
根据分析,本文对翻译教学发展提出展望,旨在对翻译教学未来之路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翻译教学;口笔译教学;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1.引言自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和人文交流不断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培养翻译人才成为了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翻译大国”,但从学科建设、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来看,离“翻译大国”显然还有一定的差距(穆雷,2010:141)。
而历经多年发展,翻译专业学位教育仍存在问题,在新冠疫情的冲击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下,翻译教学的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赵军峰、魏晋,2021)。
翻译教学究竟发展如何,接下来又该朝着何种方向前进,需要对当前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回顾。
本文借助Citespace 分析了21世纪以来的翻译教学研究论文,探讨了翻译教学所取得的成就与未来的展望。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CSSCI收录期刊发表的学术成果是国内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准。
本文以“翻译教学”“笔译教学”“口译教学”和“翻译专业”作为篇名和关键词检索,发文年代设定为2000-2020,文献类型设定为论文,共收集到466条引文数据。
译文定量分析的方法
难法也应分为三个步骤。所不同 的是只对难句进行定量分析,凡是三个层次有 难点的句子,都要进行分析。表层有语言难点 的句子要进行分析,译错的要改造。深层语义 涉及文化背景理解的难点也要进行分析,以求 得准确得译文。语用修辞层有难点得句子更要 进行分析,以求得等值量较高、风格较接近得 译文。 <Back
译文定量分析的方法
1。概述。 。概述。 2。全面分析法。 。全面分析法。 3。重点分析法。 。重点分析法。 4。难点分析法。 。难点分析法。
概述
能否做到定量分析是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成熟程 度的标志。等值翻译的标准、模式和原则可以为译 作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尺度和方法。等值翻译就是 按十五个互相制约的语言平面立体地研究原作与译 作的等值关系。衡量一篇译作质量的高低,就是衡 量跟原作相比其等值量的大小。运用这个理论,可 以对译作的价值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可以比较准确 地判定译作的等值量。传统的翻译标准理论(信、 达、雅,或忠实和通顺)只是运用我国传统的“以 理性直觉观察整体”的方法,定相的提出标准。运 用传统理论很难对译作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很难对 译作作出精确的定性分析。运用传统的翻译标准理 论,对译作的评介,只是凭总的印象,对译作的质 量,按信达雅或忠实通顺这几方面举些例子加以说 明。
但译作好在哪里,好到什么程度,差在哪里,差到什 么程度,很难作量的分析。没有定量分析,所谓定性 分析只不过是一种印象。这种印象虽然也能反映译作 的一定实际情况,但缺乏精确的科学依据。而运用等 值翻译模式和等值翻译原则就可以对译作在定量分析 的基础上作出定性分析的判断。等值翻译理论能比较 全面地对比原作与译作语言系统的各级、各层次的全 部因素,对比原作与译作相互制约的十五个语言平面, 调整译作语言系统十五个平面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找 到达到全篇章最佳功能的最大等值转换关系。因此, 等值翻译理论,不但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 大的实用价值。运用这种理论既可以具体评介分析译 作的质量,也可以具体找出改进译作质量的途径,因 而切实地修改译作,提高译作质量。 等值翻译理论对译作评论和分析的方法,并不排 斥传统的“以理性直觉观察整体”的定相方法。相反, 根据等值翻译
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探讨
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翻译史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翻译史研究者可以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文字资料,来了解过去的翻译活动和翻译现象。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于古代翻译活动的研究,比如中国古代的经典翻译、西方古代的圣经翻译等。
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的历史资料,了解翻译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从而对翻译史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考古学方法考古学方法在翻译史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翻译史研究者可以通过考古学的手段,比如挖掘翻译的遗迹、翻译的工具、甚至翻译者的墓葬,来了解古代翻译活动的实际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真实的、直观的、全面的翻译史资料,有助于还原古代翻译的全貌和细节。
三、考证研究法考证研究法是翻译史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考证研究,研究者可以对历史上的翻译现象进行溯源、考据和比较,从而揭示翻译的真相和规律。
这种方法注重对历史文献的详细比对和分析,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
考证研究法在翻译史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翻译史材料。
四、口述史研究法口述史研究法是翻译史研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
翻译史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座谈等方式,采集和记录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员的口述资料,了解他们的经验、见解和情感。
这种方法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翻译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内在规律。
口述史研究法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为翻译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材料。
五、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研究,研究者可以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翻译对象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出翻译的异同、发展轨迹和内在规律。
这种方法注重对翻译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和多层次分析,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翻译史资料和认识。
六、理论探讨法理论探讨法是翻译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理论探讨,研究者可以对翻译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提出新的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
中国英汉习语研究二十年——文献计量视角
语言规律 、 文化背景等不 同的方 面对其 进行 探讨 , 从 中发现两 种不 同语 言 之 间的差异 以及 沟通 的可 能。
计量及 内容 分 析 的定 量 模 式 , 集 近 二 十 年 以 来 收 (90~ 0 9年) 19 20 国内英汉 习语研究的相关 论文并进
自二 十世 纪八 十年 代 开始 , 就有学 者发 表英 汉 习语研究 的相 关 学术 论 文。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各 全
一
数据与方 法
本研究突破传统 的 以定性 分析、 逻辑 探索 、 例证
对 比等方法来 探讨 英汉 习语 研究 的方法 , 鉴文 献 借
地逐渐呈现 “ 英语 热 ” 现象 , 更加 催生 了英汉 习语 这
研 究 重 点 经 历 了翻 译 技 术 —— 文 化 挖 掘— — 实用 指 导 的 逻 辑 路 线 。
关键词 : 英汉 习语 ; 文献计量 ; 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 : 3 3 3 H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5 6 (0 1 1 - 0 9 0 17 — 35 2 1 ) 1 0 6 — 5
作者 简介 :詹海玉 (9 9一), , 17 女 湖北鄂州人 , 助理研 究员, 主要从事 汉语 国际教育 、 应用计量语 言学研 究。
7 0
宜 宾 学 院 学 报
析一切知识载体 ( 其是学术 刊物 ) 尤 的交叉科 学 , 其
计量 的主要 内容包 括文 献分 布 的数量 、 者 数量 及 作 特征 、 汇集 中情 况 。经 过 洛特 卡 ( o a 、 词 L t ) 普赖 斯 k ( r e 等学者 的努 力 , Pi ) c 文献计量 已经发展 成 了一个 有着 自身独特逻 辑定律 的研究工具 。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 内容进 行客观 、 系统 、 量化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状况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_1993_2014_张继光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6No.3[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当代英语散文汉译文本研究”(12YJC74013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葛浩文译作特征描述性研究”(13WWC011)和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语言技术体系研究”(14WYB015)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05-05[作者简介]张继光,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生,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语料库语言学。
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状况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1993—2014)张继光(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江苏师范大学,徐州221116)[摘要]本文借助CiteSpace 这一计量学工具及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对中国知网1993—2014年收录的全部期刊中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论文的题录信息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通过考察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论文发文数量、主要研究领域、论文发表载体、高产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作者梳理了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对这种新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全景式扫描。
研究发现:国内语料库翻译学研究成果丰硕,但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研究层面受限,跨学科研究能力不足;研究不均衡;研究工具及资源共享还存在缺陷。
作者建议今后应加强口译语料库建设及研究,挖掘语料库翻译学的应用价值,开展跨学科研究。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学;CiteSpace ;研究热点;跨学科研究;语料库[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6)03-0034-071引言语料库用于翻译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Laviosa ,2002:21),但学界一般把Mona Baker (1993)的论文“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启示与应用”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范式诞生的标志。
Ty-moczko (1998:652)预言,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将成为翻译研究的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u a n t i t y o f a c a d e mi c p e r i od i c a l a ti r c l e s , wi t h l i n g u i s t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c o n s t i t u t i n g t h e ma i n s t r e a m. T h e k e y
中图分类号 : H 0 8 3 ; H 0 5 9 ; G 3 5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5 7 8 ( 2 0 1 5 ) o 2 — 0 0 3 8 - 0 6
A Bi b l i o me t r i c An a l y s i s o f Ch i n a ’ S P r o d u c t i o n o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e r ms
中国术语翻译研 究的计量分析
信 I 口 娜 ’ I ’
( 黑龙 江大 学俄 罗斯语 言文 学与 文化研 究 中心 , 黑 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0 ) 摘 要 : 采用 文献 计量 学 中的描 述统 计分 析法 , 对2 0 0 0 -2 0 1 4年 中 国国 内术语 翻译研 究的发 展趋势及 特 点进行 定量 和定 性分析 。研 究表 明 , 2 0 0 0 -2 0 1 4年 , 中国术 语翻 译研 究 的文献 量 呈 总 体上 升趋势 ; 语 言学视 角是 术语翻译 研 究 的主流 ; 术语 、 科技、 中医等构 成近 十余 年术 语 翻译 研 究 的热 点 ; 研 究方法 多采用 描 写范 式; 语 言学、 翻译 学、 术语 学成为 术语 翻译研 究 的主要理 论来 源 。 关键 词 : 术语 翻译 , 现状分 析 , 研 究方法
wo r d s o f h i g h f r e qu e n c y,s u c h a s t e r m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d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i c i n e,e t c. ,a r e t h e mo s t c o mmo n r e s e a r c h t o p i c s .T h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e r ms i s i n a bi g d e ma n d f or e mp i r i c a l s t u di e s a n d ma i n l y b a s e d o n t h e a c a d e mi c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 f r O m t h e f i e l d o f l i n gu i s t i c s.t r a n s l a t o l o g y a n d t e r mi n o l o g y .
量法 , 分析 2 0 0 0 -2 0 1 4年 国 内术 语 翻译 研究 的整 体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1 — 1 5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 目“ 术语汉译方法体系理论研究 ” ( 1 2 5 4 1 o 0 1 0 ) ; 黑龙 江省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 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俄语语言学创新研究” ( T D 2 0 1 2 0 1 )
XI N Na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r r e p o r t s o n t h e f i n d i n g s o f a b i b l i o me t r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n e a r l y 6 O O p a p e r s o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e r ms o v e r t h e p a s t t e n y e a r s . Th e s t u d y f i n d s t h a t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e r ms i n c r e a s e d i n t h e
K e y wo r d s: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e r ms ,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s a n a l y s i s,r e s e a r c h统 知识 的关 键词 ” , 没有术语就 没 有科 学 , 学科 的交 流 与输 人必 定 绕不 开术语 翻译 。近年来 , 科 技 翻译 的蓬 勃发 展 引 发 了 人们对术语 翻译 的关注 。术 语 翻译 不仅 仅是 翻译 的
问题 , 它还 和科 学技术 的交流 、 普及 、 进 步及 创新 、 发 展息息相关 , 术 语成为 “ 全球化 企业语 言 资产 的重 要 组成部分 ” 2 ] , 术语 翻译 的探讨与研 究十 分必要 。鉴 于此 , 为全 面 了解 术语 翻译研 究 现状 , 我 们 以“ 中 国 知 网” ( C N K I ) 的期 刊 文献 为 数据 来 源 , 采 用文 献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