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疫苗事件”看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与博弈

合集下载

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

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案

山东非法疫苗案的舆情热点分析【概述】本报告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监测对象,跟踪监测了2016年3月18日到2016年3月24日网络舆情形态,数据来源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

一、事件舆情概况:3月11日,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翟金亮告诉澎湃新闻,2010年以来,庞某卫与其医科学校毕业的女儿孙某,从上线疫苗批发企业人员及其他非法经营者处非法购进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全国18个省市,涉案金额达5.7亿元。

3月15日,济南市食药监局稽查支队支队长郝永刚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向全国20个地级市发出协查函,核实疫苗流向和使用单位。

3月24日,迅速清查“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相关嫌疑人,山东非法疫苗案各地的涉案人员被公安机关控制。

江苏涉案9人已全部抓获;安徽专案组已锁定10名相关嫌疑人,其中2人及两家医药企业被立案;四川已刑拘3名涉案人员;福建已控制3名嫌疑人。

二、事件舆情监测数据:1、总体舆情走势:山东非法疫苗案发生后第一时间澎湃新闻进行了相关报道,报道内容限于对事件的两个犯罪人员的作案手法和涉案金额,以及疫苗没有冷链存储运输,微博平台上对此事的关注度也相对较低。

事件发生伊始,舆论关注度呈现出低位运行态势。

之后有网友在网络上传播这些非法疫苗有毒,注射之后会致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要严惩相关嫌疑人,尽快追查这些疫苗的下落和回收;另一部分网友认为非法疫苗≠毒疫苗,只是运输不当导致疫苗失效,并没有毒不会致死。

两个舆论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舆论关注度急速增长。

随着网友对此事关注度的飙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加大对此事的报道力度,从客观上促使了媒体关注度的再次提升。

根据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数据,得到的趋势图中可以看出,网友关注度和媒体关注度呈现出较好的契合度,网友的热情围观成为媒体关注的动力,继而共同给相关以舆论压力,促使相关部门尽快查非法疫苗的流向,信息及时公开,给公众一个交代。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舆情专题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舆情专题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舆情专题博约科技【期刊名称】《决策》【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1页(P6)【作者】博约科技【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3月份,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引发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自3月18日至3月31日,共监测到国内相关新闻报道23590篇,论坛报道3279篇。

新浪微博话题#山东非法疫苗#阅读量1.6亿,讨论数7.6万,话题#非法疫苗#阅读量4746.8万,讨论2.3万。

非法疫苗案在2015年4月28日即被山东警方查获。

2016年2月,公安部网站发布了《2015年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其中便涉及到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

但是,政府并未公布其中详细信息,此事也未引发舆论关注,这就为媒体炒作此事件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当澎湃新闻网以《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专家:这是杀人》为题报道后,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形成了对政府舆情应对非常不利的局面。

新闻媒体与网民的关注点大体可分为五点,其中,在非法疫苗涉案人员及企业处理、非法疫苗流向以及非法疫苗暴露监管问题方面,新闻媒体与网民观点差异不大。

主要差异在于,新闻媒体对非法疫苗品种名单报道数量较多,而网民对此并不关注,接种非法疫苗后是否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才是网民关注的重点。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和食药监总局相继发布了相关科普信息,但仍然无法消除民众的恐慌情绪。

网民与新闻媒体均将关注点放在政府监管问题上,也暴露出政府在监管方面的漏洞正销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从媒体报道以及网民言论特点来看,每当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舆论往往将矛头指向政府监管层面,监管漏洞导致的严重后果往往会消耗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使政府在舆情应对方面处于非常被动地位。

抛开政府监管问题,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政府在舆情处置方面确有失当之处。

政府部门固然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虑,但是维稳与公众知情权以及舆情应对之间的关系应该多加权衡。

山东非法经营疫苗案政府部门掌握的信息非常充足,本可以在舆情应对中掌握主动,但是却因信息披露的不健全使得新闻媒体对此事报道不断扩大,不仅在舆情应对中处于被动地位,也消耗了公众的信任。

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全文共计1427字大概是昨天晚上吧,我打开新浪微博,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讨论着一件事情——山东问题疫苗,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问题疫苗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就社会原因而言,大概有4点:一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理与金钱至上的利益观,其实就这一点还可以延伸为改革带来的一些思想价值观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金钱的极大渴望,对金钱的诱惑导致了那些不法分子做出危害身体健康的事情来。

从毒奶粉、毒大米,到三鹿奶粉,再到今天的疫苗事件,哪一桩的背后不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二是医疗制度信息的漏洞,目前我国民众对医疗卫生类相关领域的了解少之甚少,对各种疫苗的认知程度都处于一个低端的水平,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民众十分相信医生、护士的话语,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病患及其家属担心后怕很多天。

三是医疗法律的空白亟待弥补,屡屡出现一些问题事件的背后,无不是相关法律建设的落后,或者可以说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惩罚力度过低,甚至仅仅以罚代管,这样的草草了事必然会让更多的违法者趋之若鹜。

四是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或者说多头管理导致无人管理。

虽然目前相关食品药品已经合并成一个部门,但部门内部的岗位划分以及监管的范围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界限,这样就容易导致人岗不分或者交叉管理,可能会互相推诿,疫苗事件中,监管部门在事发之前有过真真实实的监管码,过期的失效的疫苗真的彻底监管过没,都值得深思。

其实个人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原因的第一个部分,趋利的人性使然,以及对传统道德的漠视。

问题疫苗的出现,已经失效,却仍为一些医疗机构继续使用,隐藏于后的金钱交易让人不禁叹然。

虽然说爱财没错,可是爱财到违法的地步还是令人发指。

另外就是部分医疗人员待遇过低,这里的待遇并不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而是培养一个医疗人员的时间与精力过大,然而医疗人员的工资与其付出不成比例,对从业医疗行业的人员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伤害。

(完整word版)从疫苗事件舆情案例分析

(完整word版)从疫苗事件舆情案例分析

从疫苗事件舆情案例分析:药监局如何制定舆情应对解决方案7月15日,国家药监局在官网首页披露通告,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

7月20日,吉林省食药监局公布处罚决定书,将公众郁积多日的负面情彻底引爆。

疫苗事件相关热门文章传播量皆在400+以上,追问真相、质疑处理方式、跟进报道等内容皆有出现。

一时间,舆论失控,相关管理部门疾控中心和药监成为了舆论焦点中的焦点。

为减少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下药监局亟制定一份网络舆情应对解决方案,有效解决本次舆情事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那么,药监局如何制定舆情应对解决方案?关于药监局舆情应对解决方案具体如下:1.建立完善舆情工作机制药监局的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舆情,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实施有领导管、有相关人员负责,确保遇到突发网络舆情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置应对。

2.建立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建立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分级别响应,对发生的事件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和核查,及时反馈上级,确保舆情信息得到快速、有效处置。

主动拓展舆情来源与传播渠道,加强对舆情分析研判的学习。

3.拓展网络渠道进行正面引导在对舆情事件进行分析研判后,对大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第一时间将舆情处置结果可通过大众媒体、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渠道,反馈给反映大众,确保舆情处置妥当。

另外,还需加强宣传工作,可借助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平台,普及药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药品安全问题,让大众理解支持疾控中心与药监局工作。

4.做好日常舆情监测工作为了有效预防舆情事件的发生,可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日常监督检查、风险监测排查工作。

蚁坊软件全网舆情监测管理系统,可实现全网平台实时监测,帮助用户及时捕捉相关的苗头性、趋势性信息,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做到舆情早预警、早响应、早处置。

山东非法疫苗案例分析

山东非法疫苗案例分析

山东非法疫苗案例分析作者:赵尉梅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6期摘要:山东非法疫苗案2015年曝光,次年3月引发热议,在网络舆情一再升温的情况下,政府不断回应并引导舆情,同时完成内部整合。

但同时也存在着回应迟缓、信息公开不足的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如何改进值得探讨。

关键词:舆情;应急;沟通一、事件回顾山东非法疫苗案2010年发生,2015年曝光,2016年引起舆论的强烈反响。

根据目前社会事件所引起的舆论反映的一般过程,即:事件曝光—自媒体广泛传播—舆论反响—官方媒体跟进—舆论继续讨论—事情解决,下面就这一事件的发生经过进行简单梳理:(一)事件发生2014年底,济南警方开始就这一事件进行侦查。

2015年4月28日,山东济南警方突击检查了庞某租用的仓库,当场抓获庞某的女儿孙某,查获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等的二类疫苗、生物制品共25种,价值近70万元。

其违法经营的疫苗流向全国24省市,4月29日,公安部将该案列为督办案件[1]。

(二)事件曝光2016年2月2日,央广网发布报道:《济南查获大宗失效人用二类疫苗案,涉国内24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

3月18日,山东疫苗事件“震动”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澎湃新闻当日的报道“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查函”引发广泛关注。

(三)政府回应3月15日,济南市食药监局稽查支队队长郝永刚向澎湃新闻表示,已向全国20个地级市发出协查函,核实疫苗流向和使用单位。

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食药监总局已责成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公安和卫生计生部门,立即查清疫苗等相关产品的来源和流向。

22日,最高检挂牌督办。

23日,李克强对案件作出批示;28日,国务院批准组织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部门联合调查组,开展案件调查、处理工作。

截至4月25日,已查实45家涉案药品经营企业存在编造药品销售记录、向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疫苗等生物制品、出租出借证照、挂靠走票等行为,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有关地方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对这些企业依法予以查处[2]。

“两个舆论场”的博弈与融合——对“疫苗恐慌”事件的传播思考

“两个舆论场”的博弈与融合——对“疫苗恐慌”事件的传播思考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wo Public Opinion Fields" ——Thought on the Spread of "Vaccine Terror" Incident
作者: 涂雨秋
作者机构: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出版物刊名: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0-13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7期
主题词: 舆论场 疫苗恐慌 博弈 融合
摘要:新媒体的产生与繁荣,必然会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原来主要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官方舆论格局被打破,民间舆论以其讨论话题多元、互动交流便捷、自由平等对话、聚集民意快速、传播影响力大等特征,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语境。

“山东疫苗恐慌”事件中,两个舆论场博弈尤为明显,舆论引导的主体变得模糊,舆论走向多次出现变焦,两个舆论场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加,因此正确看待两个舆论场的关系,从博弈走向融合,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

关于山东疫苗的案件传得沸沸扬扬

关于山东疫苗的案件传得沸沸扬扬

这两天关于山东疫苗的案件传得沸沸扬扬,一时间风声鹤唳,尤其是刚生了宝宝的新晋爸爸妈妈们,更是人心惶惶,再加上一条名为《疫苗之殇!震惊》视频的流传,其中使用了问题疫苗孩童的惨状,愈发加剧了人们的恐惧。

社区里已经有人转发了疫苗问题的新闻,大家的反应无非是对政府监管不力的吐槽,还有对社会黑暗的愤怒,连小孩子都不放过,但是更有人表示要拒绝接种进行抗议,甚至还要求有关部门联系接种家庭进行补种和赔偿。

我想说的是,抗议和愤怒都可以理解,因为大家都有或者都会有孩子,人同此心,但是一概拒绝接种,这个可要不得,因为合格的疫苗确实会减低患疾病的概率。

至于奢望傲慢的权力鞠躬道歉,那更是不可能的了。

这次出问题的是二类疫苗,就是自己要花钱的那种,一般是好一些的或者时效特别短的疫苗,像流感疫苗、多联疫苗、狂犬疫苗等等都是。

而所谓一类疫苗,就是由政府统一采购发放的疫苗,要求新生儿强制接种的疫苗,像卡介苗、乙肝、乙脑、麻疹等不花钱的都是一类疫苗。

二类疫苗不是统一发放的,而是由接种点自行采购的,这一块是相当大的收入,所以留下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接种点的负责人根据回扣等利益因素决定采购某一家的疫苗,而不法商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省掉了低温存储、冷链运输这部分的钱,结果就使疫苗失效,患者注射之后轻者没有效果,重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贻误病情(像狂犬病)最后危及生命。

首先一点,如果刚有了宝宝,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的,这个出问题的概率很小,因为是国家统一发放,不会在市场上流通,一定要打。

第二点,二类疫苗,自掏腰包的,不是说打进口疫苗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即使是进口疫苗,不冷藏保存,最后一样失效。

推荐去大一点的地方打,省级或者地级市,很多问题都出现在县一级的接种单位。

更向大家科普一个叫做vvm疫苗热标签的东西,这是一种热敏材料,可以贴在或者印刷在疫苗的瓶子上,这种材料超过25度就开始变色,温度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完全变色,就宣告疫苗无效了,一个标签价格在一块到一块五左右,所以市场上有这个标签的疫苗的价格普遍比没有标签的贵五块钱以上(甚至更多),为了安全,我建议选择有vvm标签的疫苗注射,别在乎那点钱,安全第一。

疫苗事件的思考

疫苗事件的思考

疫苗事件的深入思考15级工程管理刘阿森前段时间社会上一则关于疫苗的新闻引起了社会的轰动,山东省数亿元未冷藏的无效疫苗流入十八个省份,更令人恐慌的是山东济南一对庞氏母女自2010年开始就非法经营25种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储存就销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其生产制造无效疫苗时间之久令人咋舌,期间未接受任何监管部门调查和处罚也让监管部门再失民心。

一.涉事企业及其处罚目前山东省警方已经确认对有9家药品批发企业涉嫌虚构疫苗销售渠道,可能是造成涉案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的主要责任者。

存在问题的9家药品批发企业分别是:河北省卫防生物制品供应中心、湖南华一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陕西益康众生医药生物有限公司、山东兆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实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郑州邦正医药有限公司、吉林尚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济宁福泰医有限公司、陕西医维达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河北省卫防生物制品供应中心(以下简称“河北卫防”)名列其中。

该中心今年一月刚卸任的法定代表人赵保刚,也是北京华夏德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德众公司”)的最大股东。

事实上,华夏德众公司由山西疫苗事件涉事企业、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卫时代公司”)更名而成。

一份原卫生部文件显示,该部2010年已责令清算、注销华卫时代公司的原股东北京华卫产业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华卫产业公司”),并认定华卫产业公司的主管部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协会2010年年检初审不合格,责成协会限期整顿半年,进行通报批评。

华卫时代公司负责人田建国,也被撤销了该协会职务,解除聘用关系。

这些消息当时未向社会公布。

2010年,华卫时代公司更名,并接受了来自河北疾控领域的两名新股东,现在其中的一名股东再次涉入山东省无效疫苗事件。

该事件涉事企业之多,从事违法行为的时间之久,相关部门监察漏洞之多让人瞠目结舌,倘若没有监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涉事企业如何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这么久,目前而言,受到惩处的主要还是涉事企业,监管部门依然风平浪静,这其实也暴露出政府部门内部互相包庇的不正之风。

互联网舆情中的“情绪化认知”——2016年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舆情风波(中)

互联网舆情中的“情绪化认知”——2016年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舆情风波(中)

互联网舆情中的“情绪化认知”——2016年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舆情风波(中)2020年01月17日二 舆情事件中的“情绪化认知”现象分析综观这些年来的热点舆情事件,网民的“情绪化认知”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从理论上把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很难在实践上做到正确地回应社会关注,疏导社会情绪,更谈不上化解社会矛盾,达成社会共识。

因此,通过对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中网民“情绪化认知”的研究,在更深层次上掌握互联网舆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政府回应社会关切的内在规律,对于进一步转变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将网络问政内化为常态的网络执政,真正做到以发布权威信息来抢占舆论高地,引导舆论,塑造政府开明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情绪化认知”所谓“情绪化认知”,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在表达观点时出现的或热情赞扬或尖锐批评或抱怨发泄等现象,进而影响其在认识事物时出现被情绪左右的认知现象。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具有典型的“情绪化认知”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在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中,网民的认知会出现“情绪化”的特点?为什么网民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怨恨式”的呢?1.事关孩子,最容易激起社会情绪。

“这事关乎的是我们的孩子,我们输不起。

”2016年3月22日被疫苗事件彻底刷屏了。

这是网红咪蒙在山东疫苗事件发生后撰写的《为什么疫苗事件把我们当父母的都惹毛了?》一文的开篇。

作者在文中写道:“不管一个事故、一种病毒、一个灾难,它的概率有多低,也许只有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但是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它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看新闻或者看电影的时候,一般的事故,我们不会马上联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关于小孩的恶性事件,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自己……很多人说,一个人当了家长,就会变得更坚强,因为要保护孩子。

可我想说,当了家长,也会变得更脆弱,因为害怕孩子受伤。

”⑥“问题疫苗”事件发酵速度极快,事件被曝光的当日媒体发布的评论多达上千条,而虽然监管部门及时做出了回应,公布了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但舆论场中的消极情绪蔓延,无论媒体还是自媒体舆论场都笼罩在“杀人疫苗”的阴云之下。

疫苗事件随笔

疫苗事件随笔

疫苗事件随笔疫苗事件随笔【第一篇】:疫苗事件引爆舆论背后的反思在过去一个星期,相信很多人都被“疫苗”刷屏了。

3月18日,澎湃新闻发布题为“上亿元疫苗未冷藏流入18省份:‘这是杀人',山东发协查函”的报道。

随后,山东疫苗案引发舆论持续关注。

3月22日,随着财新记者在2021年采写的一篇名为《疫苗之殇》的文章,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在朋友圈、微博疯狂转发,引爆公众恐慌情绪。

紧接着,当天中午12点,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通过个人公众号发表文章《每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文章直指《疫苗之殇》过于夸大其词,认为媒体完全是在混淆概念,操控公众认知和情绪。

于是,公众关于打过期疫苗是否致命、监管部门是否疏于监管等展开了一场“厮杀”。

直到当天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疫苗事件作出批示,“此次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暴露出监管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

”疫苗事件随笔【第二篇】:疫苗风波这两天,“疫苗”在朋友圈的刷屏,来了两波。

先是一篇《疫苗之殇》,让3年前的报道重回视野,20个孩子“因疫苗致害”的照片,触目惊心;再是《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和《“疫苗之殇”是胡说八道》,针锋相对,指出前文中的一些纰漏。

前者所描述的情况确实是事实,照片也是真的,只是那是“假疫苗”或者“毒疫苗”导致。

这次的“疫苗”风波,在生产过程中是没有问题,质量有保证,只是涉及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冷藏,药性有可能失效。

这篇文章有过度夸大其危害之嫌。

后者试图用科学来解释这个事情,对于缓解民众恐慌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民众来说,“失效疫苗”事实确实存在,我们要的不是科学,我们更想要的是一个合理的交待。

疫苗这个事,目前还没有结果,只是回头想想,这样的事,我们遇到的还少吗?这次曝光的问题疫苗估计只是冰山一小角,不过多集中在不发达地区,例如乡镇医院。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的舆情分析与反思——一项基于微舆情大数据的研究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的舆情分析与反思——一项基于微舆情大数据的研究

N OV . 2 01 6
Vb 1 . 2 6 NO . 6
- 管理学
山东 问题疫苗 事件 的舆情分析 与反思
项基于微舆情大数据的研 究
林 寒
( 武汉大 学 社会学系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2 )
摘 要 :疫苗关乎 国计 民生。基 于微 舆情系统 ,挖掘 了与 山东 问题疫苗相关 的 3 3 5 9 2 6 6条信 息,利用宏 观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微观定性分析 方法进行 舆情分析 。研究发现 :该事件一度被主流媒 体、明星大 v、普通 老 百姓及政府 推到了舆论 的风 口浪尖 ,舆情主要集中在 2 0 1 6年 3月 1 8 号到 3月 2 8 号 ,舆情信息主要来 自新浪微 博,敏感信 息占了 4 9 . 6 6 %,北京是舆情最热 的地方 、广州其次、 山东排第三。某些人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突破 底 线、患者无条件的信任及相关部 门监管不 到位 等原因导致问题疫苗事件的发生 。类似事件会 引起社会 的信 任 危机和 人们 的生存恐慌 ,应 当用 “ 预防 ” 、“ 监管 ” 、“ 惩罚”的方 式减少或杜绝类似事件 的发生 。 关键 词:山东 问题疫苗 ;舆情分析;大数据;微 舆情 ;信任 中图分类号 :G 2 0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8 . 4 7 2 X( 2 0 1 6 ) 0 6 . 0 0 9 7 — 0 9 收稿 日期 :2 0 1 6 . 0 9 — 2 1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 项 目 “ 社会建设微观机制 的社会学实证研 究 ” ( 编号:1 1 B S H0 4 1 )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 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社会心态状况抽样调查及对策建议” ( 编号 :1 3 AZ D0 6 9 )的 阶段 性 成 果 作者简 介:林 寒 ( 1 9 8 5 . ) ,女 ,湖南怀化人 ,武汉大学社会学 系博 士研 究生,研 究方向:社会政策、大 数据与计算社会学。

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假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

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假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

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和感想假疫苗事件的心得体会大概是昨天晚上吧,我打开新浪微博,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讨论着一事情——山东问题疫苗,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问题疫苗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就社会原因而言,大概有4点:一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理与金钱至上的利益观,其实就这一点还可以延伸为改革带来的一些思想价值观的改变,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活水平节节攀升,但随之而来的是对金钱的极大渴望,对金钱的诱惑导致了那些不法分子做出危害身体健康的事情来。

从毒奶粉、毒大米,到三鹿奶粉,再到今天的疫苗事,哪一桩的背后不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二是医疗制度信息的漏洞,目前我国民众对医疗卫生类相关领域的了解少之甚少,对各种疫苗的认知程度都处于一个低端的水平,医疗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民众十分相信医生、护士的话语,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让病患及其家属担心后怕很多天。

三是医疗法律的空白极待弥补,屡屡出现一些问题事的背后,无不是相关法律建设的落后,或者可以说不适应时代的潮流,惩罚力度过低,甚至仅仅以罚代管,这样的草草了事必然会让更多的违法者趋之若鹜。

四是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或者说多头管理导致无人管理。

虽然目前相关食品药品已经合并成一个部门,但部门内部的岗位划分以及监管的范围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模糊的界限,这样就容易导致人岗不分或者交叉管理,可能会互相推诿,疫苗事中,监管部门在事发之前有过真真实实的监管码,过期的失效的疫苗真的彻底监管过没,都值得深思。

其实个人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原因的第一个部分,趋利的人性使然,以及对传统道德的漠视。

问题疫苗的出现,已经失效,却仍为一些医疗机构继续使用,隐藏于后的金钱交易让人不禁叹然。

虽然说爱财没错,可是爱财到违法的地步还是令人发指。

另外就是部分医疗人员待遇过低,这里的待遇并不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而是培养一个医疗人员的时间与精力过大,然而医疗人员的工资与其付出不成比例,对从业医疗行业的人员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伤害。

从山东疫苗案看民生领域负面新闻报道

从山东疫苗案看民生领域负面新闻报道

件的报道分为 4 类:①关于案情本身的 报道,包括案件的侦破进展、涉案人员 控制、疫苗流向追查进展等;②关于政 府措施的报道,包括领导人和相关部门 负责人表态,处分相关官员、疫苗监管 体制的完善和新法规出台等;③社会各 界反应、大众科普以及事件反思。 1.1 关于案情本身的报道 负面新闻频出的现状,使对于此类 新闻的甄别和判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 以为,此类事件刚刚曝出时,时效性并 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记者要有自己的判 断,对事件保持高度关注,并第一时间 进行核实。此前,奶粉致婴儿早熟、乙 肝疫苗致死事件等,都最终证实是最初 报道不准确导致的乌龙。因此,在最初 报道,记者一定要慎之又慎,避免被采 访对象或者此前的媒体报道所误导。 就山东疫苗事件来说,在最早事件 被揭出以后,应该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 核实,采访新闻发布方和相关人士,对 案件的基本性质进行最初判断。 此后,犯罪嫌疑人被控制、涉案企 业被查处、药监部门公布上下线名单等, 需要记者对公安机关、食药监部门官方 网站、卫生和疾控部门官网以及相关媒 体保持高度关注,争取第一时间采访, 选取重要节点进行报道。 1.2 对于政府措施的报道 在这一事件发生以后,记者需要与 相关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权威专 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严密关注事件的进 展和相关各方的表态。同时,也要对这 些庞杂的信息进行梳理,并有独立的思 考和判断。
1.2.1 主动寻找采访机会 与民众的期待相比,政府部门的反 应往往显得有些滞后,在等待的过程中, 记者可以主动出击。例如:这一事件恰 好发生在博鳌论坛期间,有一些有经验 的记者在博鳌分论坛上遇到相关部门负 责人,在会后围堵提问,第一时间得到 主管官员对该事件的表态。 几乎同时,在一个关注度显得并不 高的小型新闻通气会上,新闻发言人突 然公布了中国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相 关信息,让到会记者获得了第一手的资 料。 1.2.2 重视发布会 (1)发布会:事件发生以后,记者 应该第一时间与相关部委进行积极接触。 在这一阶段,有可能部委的媒体负责人 也对事件并不清楚,也正在了解和研判 过程中。虽然记者有可能没有直接的采 访机会,但是可以表明对事件的关注度, 为下一阶段争取主动。值得一提的是, 对这一事件的首场联合发布会,由于关 注媒体众多,发布会名额显得极为有限, 因此积极争取发布会名额就显得更加重 要。 (2)争取提问:一般来说,现在重 要的关注度高的发布会都有网上直播, 但记者还是要争取去现场。最重要的是, 在现场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提 问机会。 在发布会上提问最好事先沟通,便 于发布人做相关准备。疫苗问题有相当 高的专业度,一些素材和数据,发布者 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记者在会上要争取 坐前排,提高提问的概率。 55

对山东疫苗案的思考

对山东疫苗案的思考

对山东疫苗案的思考摘要:山东疫苗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映出了医疗产业中疫苗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了市场监管的缺陷,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虽然法律法规对医疗产品有严格的规定,但是问题疫苗非法交易依然屡禁不绝,疫苗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在及时查清案件事实的同时,更要追溯查堵生产、流通、购销、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漏洞,从多角度进行监督,确保疫苗的安全使用,带给社会一个安全的医疗环境。

关键词:山东疫苗案;医疗安全;市场监管一、山东疫苗案概述近些年来,国内持续发生了一些婴幼儿注射疫苗后死亡的案例,而山东疫苗案被媒体曝光后,由于涉及疫苗之多、金额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举国震惊,一时间“疫苗”二字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案件发生后,政府部门成立相关的联合调查组,启动各种应对方案,包括严查问题疫苗流向,召回尚未使用的问题疫苗等,并教育公众如何判断是否接种过问题疫苗和应对措施,但这些依然反映出了市场监管的缺陷,值得反思。

二、从山东疫苗案引出的问题通过对山东疫苗案的分析,疫苗管理的制度存在漏洞,这是导致问题疫苗出现的重要原因。

首先,制度中权利和责任严重不相符合,按照规定因接种二类疫苗异常反应产生的补偿费用,由疫苗生产企业承担,意味着疫苗批发企业有利益无责任,而疫苗的质量保证以冷链运输为前提,但疫苗批发企业并不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对冷链运输这一必要条件并不重视,就给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其次,监控机制严重失调,地方药监局的行政级别往往比主管疾控中心的地方卫计部门低半级,这种“管不了”的尴尬也体现在疫苗的使用管理上,卫计委系统往往有各种内部标准,目前所有的一类疫苗全都由疾控中心监管,二类中的大部分也由疾控中心监管,当绝大多数的疫苗进入卫计系统主管的疾控体系之后,省市的药监局就难以再深入监督。

再次,权力转移引起诸多混乱,在经过数次改革后,二类疫苗形成了自由竞争、市场供应的流通模式,这也带来了不少弊端,疾控“控制流通差率”的做法使得疫苗加價成为疾控收入来源的重要方式,部分疾控机构可能会采购那些成本低的问题疫苗,而各省往往对二类疫苗实行“上级采购,下级调拨,终端使用”的制度,形成了权力的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8.08|习近平总书记的“2·19”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新闻舆论工作提到了“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高度。

并指出将网上舆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更深层次则体现了两个舆论场之间地位的变化。

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最早由新华社原总编南振中出,是指传统媒体所营造的意见环境形成的官方舆论场,与草根民意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两个舆论场经常在公共事件报道中存在冲突和分歧①。

在公共事件中“两个舆论场”或良性互动或冲突博弈,直接决定着事件的走向,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舆情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山东疫苗事件”发酵过程中两个舆论场的报道量及关注度量化研究基础上,结合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和皮埃尔·布迪厄“场域理论”,对引爆舆论点的重要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从而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山东疫苗事件”舆情演变脉络2016年3月,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对外通报,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12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

3月18日澎湃新闻以《数亿元疫苗未冷藏流人18省份:或影响人命,山东广发协商函》(以下简称《或影响人命》)进行报道,“疫苗事件”迅速成为舆论焦点。

通过慧科新闻数据库以“山东疫苗事件”为关键字检索,可以看出2016年3月-5月媒体关于该事件的报道趋势。

早在2月份央广网就以《在济南查获大量失踪人用二类疫苗案,涉国内24省(市)有疾控人员参与》(以下简称《查获》)为题已经对事件进行了报道,但并未引起重视。

3月19日至21日,事件迅速发酵,《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各大地方媒体跟进的同时,网上的微博意见领袖也活跃了起来,章子怡、李亚鹏等纷纷发声。

大概在3月22日左右形成舆论最高点。

当日,一篇由南方都市报记者写于2013年的报道《疫苗之殇》刷遍朋友圈。

各微信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纷纷以此为契机推出文章,惶恐的情绪在网上蔓延开来。

同时部分自媒体人撰文批评这篇文章,微博网民“和菜头”发表文章《每一个文盲都喜欢用“殇”字》,随后有网民写出《有免于恐惧的疫苗?给我来一针》与“和菜头”论争,民间舆论场内部出现了“分裂”。

与此同时,官方舆论场则将报道的焦点放在了各地食药监局的回应上。

直到3月24日,公安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部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

3月29日国务院调查组正式成立,事件才逐渐平息。

二、“两个舆论场”的博弈与互动(一)两个舆论场不同基调———客观公正/情绪化严重由政府和主流媒体为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与新媒体用户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危机传播中分别代表了各自的阵营,其舆论场建构、传播过程与方式以及舆论场的特点都不尽相同,带有自己鲜明的特性②。

山东疫苗事件中,两个舆论场从一开始就行成了不同的报道基调,“官方舆论场”的报道,注重对新闻事实的陈述以及权威信息的发布,多客观公正;“民间舆论场”则鱼龙混杂,谣言频出,情绪化严重。

随后的形成的各自的舆论焦点也反映了这一区别。

以两个舆论场的首篇文章为例,官方舆论场以央广网《查获》为代表,报道指出:“经食药监管部门核查……已难以保证品质和使用效果,注射后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

”信息来源较为权威,“食药监管部门”;报道的用词也十分谨慎,“甚至可能”“副作用”。

民间舆论场以澎湃新闻《或影响人命》为代表。

文章多次重复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的观点“这是在杀人”“庞某卫这样贩卖疫苗等于是在‘杀人’”,有情绪化倾向,此后多家自媒体断章取义,将“杀人”等字眼直接用于文章标题,使得整个民间舆论场被惶恐的情绪所包围。

当舆情达到最高点时,两个舆论场也形成了各自的核心议题。

官方舆论场主要跟进事件处理情况,病理性分析事件,提出建设性的观点。

而民间舆论场则将南都2013年的旧文《疫苗之殇》移花接木到该事件上,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二)两个舆论场的博弈———民间舆论场的对抗式解读英国传播学者斯图亚特·霍尔在吸收霸权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认为观众对信息的解读存在三种可能的立场,他称之为“三个假想的解码立场”,相对应的信息解读方式为“优先解读”、“协商解读”与“对抗解读”。

“两个舆论场”“双重话语空间”的形成都是对抗式解读的重要事实③。

在“山东疫苗事件”中,“民间舆论场”的声音更多的是对“官方舆论场”的对抗式解读。

主要体现在对官方媒体报道内容的不信任和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力度、态度的质疑,即对媒体的议程设置进行对抗。

疫苗事件曝光后,主流媒体对过期疫苗的危害定性为:“可能产生副作用”。

但从民间舆论场的表现来看,公众显然对媒体所说的表现出了不信任,整个社交网络上弥漫着对接种疫苗的严重恐慌情绪。

其次,由于主流媒体从最初就没有把握住话语的主导权,官方的调查结果又迟迟不公布,媒体的报道多处于被动地位,报道内容多没有实质性的更新。

这就有了“故意、新闻与传播从“山东疫苗事件”看两个舆论场的互动与博弈□张问之摘要:中国两个舆论场由来已久,在新媒体环境下,官方媒体的主流地位受到严重的冲击,民间舆论场常常成为舆论事件的“引爆者”和“发酵场”,从而更具有话语权。

本文以“山东疫苗事件”为案例,梳理整个事件发展中两个舆论场的表现,分析各自的特点、扮演的角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编码解码”理论和“场域理论”分析两者的互动与博弈关系。

关键词:两个舆论场;山东疫苗案;舆情177DOI:10.19395/ki.1674-246x.2018.08.102|RADIO &TV JOURNAL 2018.08推脱”之嫌,部分网民认为媒体在避重就轻,故意转移公众的视线,反而愈加对其关注,民间舆论场的声音更加嘈杂。

(三)两个舆论场的互动———舆论引导/信息补位皮埃尔·布迪厄在场域理论中指出:场域中的社会结构并不固定,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其客观关系不全来自于不同的社会地位构成的框架场域并不是静态存在的,各个场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其动力则根源于其两者力量之间的不对称关系④。

基于这一理论视角来看,两个舆论场即为社会大场域下的两个子场域,虽然各自关注的焦点不同,对事件的态度不同,但两者并非割裂和完全对抗的,而是通过一定的互动相互作用和影响,来共同推进事件的解决。

具体表现在“民间舆论场”发挥重要的信息补位作用,并倒逼“官方舆论场”发声;由于事件包含专业的医学知识,民间舆论场谣言频出,“官方舆论场”则承担了很重要的澄清事实和舆论引导作用。

事件中,在传统主流媒体报道不充分的情况下,民间舆论场的信息补位贯穿于整个事件的始终。

最先对事件进行报道的虽然是传统主流媒体,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并形成舆论场的则是网络媒体。

同时主流媒体难以提供公众关心的信息,给了民间舆论场“信息补位”的机会。

但由于缺乏专业性、权威性,这种“信息补位”可谓真假参半,情绪表达多过事实追究,主流媒体一直承担着“辟谣”功能。

当事件逐渐平息后,自媒体纷纷退出,主流媒体还在进行跟踪报道,如中国新闻网4月12日报道《卫计委谈山东疫苗案:仍有群众存在困惑质疑》;财新网5月6日报道《山东疫苗案后续:沃森生物下属公司经营许可证被吊销》使事件不至于成为“烂尾新闻”。

三、小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网络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

如今年轻一代已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任何新闻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因此,势必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这无疑对主流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面对公共事件时,一定要抢占报道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

同时注重创新,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

针对民间舆论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化严重的现象,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需要网络媒体加强自律和专业精神的培养,从而营造理性的民间舆论场。

因此,在网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实现真正意义上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补发展,以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才是面对公共事件时最好的应对之道。

注释:①周洋.热点事件微博舆论生成的四种模式及引导[J].中国记者,2014(1).②解婷婷.危机传播中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博弈———以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为例[D].安徽大学,2016.③张淑芳.公众对抗式解读官方舆论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传播,2013(4).④[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4.(作者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一、引言天山网(www.ts.cn)是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人民网合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家重点新闻宣传网站。

网站内容丰富,涵盖新疆时政、经济、社会等新闻,已建成现有中、俄、维、英、哈五个语种的八个版面,网站排名居新疆之首,是新疆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新闻网站。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众多中亚国家接壤,数据显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蒙古国通过中国媒体获得中国及新疆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2.2%、60.0%、42.9%①,均高于通过欧美媒体获得的信息,新疆媒体的对外传播意义重大。

天山网作为新疆对外传播最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无时不刻不在对外传递并构建着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形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新疆真实社会的发展。

世界权威流量统计网站Alexa②数据显示,天山网的网站访问比例为:来自我国的占91.8%,来自美国的占1.9%,来自印度的占1.6%,来自土耳其的占0.6%,来自其他国家的占4.1%。

可知天山网境外访问流量主要来自美国、印度和土耳其,天山网所传播的新疆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这些国家新闻受众对新疆的认知。

二、天山网(汉语版)新疆媒介形象分析塔奇曼(2008)认为,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和任何描绘世界的框架一样,新闻也是框架③。

甘姆森认为框架分两层:一是“界限”,是人观察世界的镜头,镜头之内成为被认知的世界;二是“架构”,是一种意义的构建,用以诠新闻与传播新疆媒介形象建构的核心议题研究———以天山网为例□闫娜李宗桦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词“和谐”在天山网新闻中出现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但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天山网不同频道的新闻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后可以发现,“和谐”正是天山网新闻报道构建新疆形象的核心议题。

本文结合媒介框架理论与对新闻关键词的数据分析,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如何体现在新疆媒介形象之中,并就天山网构建的媒介形象特征展开论述。

关键词:天山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形象178DOI:10.19395/ki.1674-246x.2018.08.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