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滋补中药 当心成毒药

合集下载

从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看滋补药滥用

从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看滋补药滥用

从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看滋补药滥用从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看滋补药滥用人参为何“杀人无过”中医界有一句俗语流传甚广:“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它的意思分述如下:大黄是苦寒泻下的药,应用得当能救人性命,但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即使救人性命,大家也不认为是大黄的功劳,所以说“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是贵重的滋补之品,应用不当能取人性命,但一般人只知其利不知其弊,即使应用不当误伤性命,大家也不认为是人参的过错,所以说“人参杀人无过”。

清代大医家徐灵胎说:“天下之害人者,有破其家而未必杀其生者,有杀其生而未必破其家者。

先破其家后杀其生者,人参也!”徐灵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人参这类滋补药,使用不当会给健康带来损害。

人参为何会“先破其家”?是因为人参贵重,用多了对病人家庭造成经济负担;人参为何会“杀其生”?是因为使用不当导致病人死亡。

保健误区:认为滋补药有益无害,盲目进补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要求医生多开营养滋补类药物,认为补药有益无害。

有些商家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对某些中成药进行了许多不适当的商业性宣传,导致一些人滥用滋补性的中药和保健品,给自身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

科学服用补药,掌握用药适应证。

滋补药品确实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长寿命的作用,但滋补药不可随意乱用,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服用补益药,最起码要对补益药的性能有所了解,随证选用,而不能任意使用。

许多人对药物性能不甚了解,或者道听途说其功效后,糊里糊涂拿来就用。

所以自选药物必先知其性能,最起码要了解寒、热、补、泻之性,然后对症下药,切不可似是而非,盲目使用。

案例1: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人,感冒或吃了辛辣食物后咽喉热痛,自以为是“上火”,服用西洋参来“清火”,结果咽喉肿痛症状反而加剧。

因为西洋参是补气药品,不是清凉药。

热证用补品,适得其反,病情自然要加重。

案例2:有些青年,脸上长了“痘疮”,本属热性体质,但自作主张,服用“冬虫夏草”,认为虫草出产于严寒高原,药性应是清凉的,这么名贵必定是好药。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进补是保健养生的一个不错选择,中药副作用较小,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使用不当很可能引起毒性反应,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避免中药的毒副作用。

有些药物副作用也是较大的,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毒性稍轻些自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

中草药也可以成为变应原,从而引起变态反应。

如灵芝可导致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胃部不适、咯血及便秘。

也偶可致过敏性休克;又如丹参对血象、胃肠道及肝功能有些影响。

可产生致敏的中草药有100多种,如常用的中成药及中药如藿香正气丸、银黄解毒丸、安神补心丸、黄柏、六神丸、黄连、双花、人参、乌贼骨、红花及川贝枇杷露等。

可见.中药毒副作用虽比西药小,但并非绝无毒性。

对于进服补药养生的人来说,如何避免中药的毒副反应首先,直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不可随便改变用量和服法。

其次,一方一药不可久眼,否则易引起耐受性,并导致积蓄中毒。

再次,服中药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皮疹、瘙痒、发热等,如果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一次服某种药致过敏者,切忌以后再用此药。

另外,应慎用民间验方,更不能轻信游医、药贩子的所谓祖传秘方和灵丹妙药、电此酿成的遗恨已屡见不鲜。

最后,要慎用滋补品。

中医强调有虚证方能进补,无虚则忌补。

补需适时适量,尤其是年轻人更不能随意进补。

也有一些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一定要了解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支、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硫磺中药”缘何让救命药变成了毒药

“硫磺中药”缘何让救命药变成了毒药

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提得太多,已经算不得新闻。

俗话说“病从口入”,可经历过“毒龙虾”、皮革奶、硫磺姜、瘦肉精等侵害的国人,每天依然需要面对各种窘境,为此我们已经有了麻木的感觉,而在这份麻木的背后,更多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助――难不成我们就不能吃一点像样一点的东西吗?非得时不时来一口毒药,做一做抗药实验的小白鼠?不幸的是,我们依然在顽强而又可怜地承受着。

日前据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黄芪、党参、当归这些常见的保健中药,长期服用补血补气,能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中药,现在居然也成了“毒药”。

“用硫磺熏蒸中药,真的吗?这样的中药还能治病救人吗?”听到这样的提法,相信大部分市民都不禁咋舌,然而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记者经过走访,为您揭开目前暗藏在中药加工过程中的一个惊人内幕:90%的中药在原产地加工时都会用硫磺熏蒸,甚至有的不法商家直接往中药饮片上撒硫磺粉。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中药严重的二氧化硫和砷超标,而砷的化合物则是砒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硫磺被业内认为是中药领域的三聚氰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危害程度极大。

那么,中药“打磺”究竟是众所周知的行业潜规则,还是中药加工历史千百年来留下的必要过程,亦或是黑心商家为美容、翻新中药采取的不良行径?疑惑:中药煲汤为啥有酸味由于体质虚弱,今年51岁的沈阳市民陈玉茹退休以来一直保持药食同源的生活理念,养生的中草药成了她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

可最近陈女士用在中药批发市场购买的药材煲汤,却发现味道有点怪怪的。

“汤煲出来味道发酸,不知道为啥。

”后来,陈玉茹又从药材市场购买了当归、黄芪、党参和人参,可是煲出来的汤却和以往不同,不但有酸酸的怪味,汤汁的颜色还呈现明显的乳白色,“以前做的汤都是白色透明的感觉,这次就很浑浊。

”陈玉茹向附近一家中医诊所的老中医请教,医生告诉她,这是因为药材是经过“打磺”的,简单的清洗都难以去掉中药上残留的硫磺物质,一定要浸泡一段时间后才能煲汤食用。

无独有偶,一种利用陈皮等三种中药材制作的开胃汤也有人喝出了问题。

中药不是养生万金油 不辨体质别乱吃乱吃

中药不是养生万金油 不辨体质别乱吃乱吃

中药不是养生万金油不辨体质别乱吃乱吃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看似谁都懂,可生活中又常常被人们抛在脑后。

如今,中药已经成为药物滥用的“重灾区”,甚至有相关专家发出“中药乱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叹。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2010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了13.8%。

针对中药滥用问题,《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乱吃中药竟成肝衰竭近年来,中药养生逐渐成了一股潮流。

记者在北京图书大厦看到,各种中药养生书籍几乎占据了半个楼层,很多还被放在显要位置。

不少中老年人流连其间,有的手捧一大摞中药养生书籍往交费处走,有的则拿出小本认真抄录。

此外,每到傍晚,各大电视台就开始播放养生节目,无数老年人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特别关注涉及偏方治病的内容。

养生节目火爆,引发购买中药热潮。

一家药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这几年一些中药卖得特别好。

很多人为保健养生,喝茶泡片西洋参,熬粥放把枸杞子,炖肉放点当归、黄芪。

”然而,专家表示,这些补品虽然副作用不大,但如果不辨体质乱吃,或者食用量太大,都对身体不利。

还有人热衷追寻各种民间偏方。

曾有肺癌患者不愿意做化疗,追随小广告找到“神医”,吃了他开的自制胶囊,结果,咳血、胸痛没缓解,反倒出现了浮肿尿少等问题,原来那些胶囊里含有蟾皮和蟾酥,引起了严重的肝肾损伤。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教授回忆起一个病例时,感叹不已。

“半年前,一个15岁女孩因脸上的青春痘非常自卑,吃了几个月祛痘中药,结果痘没见少,人却越发没劲,恶心厌食,皮肤和眼睛都开始发黄。

送到医院时,被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而且已经肝衰竭了。

当时内科治疗已经无效,最后还是靠换肝保住了命。

”贾继东告诉记者,像上述女孩的病例,他已遇到好几个了。

滥用中药的另一个主要受害器官是肾脏。

一周前,一名江西乡村教师来到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该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谌贻璞教授经过检查,发现他患有尿毒症,必须住院治疗。

中药也有毒 滥用会伤身

中药也有毒 滥用会伤身

零的景 象, 在外游子 与老年人最 易引起 悲伤 感 , 使抗 病 能力下 降, 种方法可通达肺气,疏通肺脉,具有调养肺 气的作用,对风邪 致哮喘等病 多发或加 重。因此 ,秋在应特别 注意保持 内心平静 , 伤肺及肺 气虚损均有调理作 用。
以保养肺 气。
( 作 者 地址 : 旺 西省 广 昌县城 莲 乡大 道 3 2号 )
胃寒 的 人 。
板 蓝 根
从S A R S到 手 足 口 病 , 从 甲 流 到 H7 N9 ,每次出现传染病,板 蓝根都 会作为 防治药物被大家疯抢。2 0 1 3年,板蓝根又被
薄衙
薄荷与其他 中草药一样,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成分是胡薄荷酮 ,可迅速耗竭肝脏的
鹿茸
在 肾病 内科 门诊 ,经常 会有一些 因为 还原型谷胱甘肽。但胡薄荷酮的代谢产物薄 推到了风 口浪尖 ,甚至有人在网上称板蓝根 喝鹿 茸酒 过 量 导致 身体 出现 不适 的人 前去 看 荷 呋喃有 毒 性, 会 对肝 细胞 造成 直接 的伤 害 。 为 “ 万能神药 ” 。板蓝根 的抗病毒作用确实 病 。鹿茸有壮 肾阳、补精髓、强筋骨等作用, 香; 写 叶
中药也 有毒 滥用会伤 身
胖大海、枸杞、鹿茸等 ,是很多家庭 中 的必备药。很多人在泡茶、煲粥时,也喜欢 加一些进去,希 望能起 到养生保健 的作用 , 或者解决一些身体上的小 问题。其实,“ 中 草药无毒”和 “ 植物无毒”这种被很多人普 遍 认可的观念是错误的。虽然应用 中草 药、 枸杞子有平肝、明目的功效 ,很多在 电 植物性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国内外相当普 脑前久坐的人喜欢把枸杞子当糖豆吃 ,或者
滋爆词脯 肺喜润而恶燥 ,燥邪最伤肺 。秋季 的饮食应 贯彻
“ 少辛增 酸” 与 “ 防燥护 阴” 的原 则,适 当多吃些 芝麻 、核桃 、 糯 米、 蜂 蜜、乳品 、 银耳 、萝 卜 、秋梨、香蕉、藕、芡实、百合 等。

中药是宝,误用成毒

中药是宝,误用成毒

中药是宝,误用成毒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临床治疗疾病和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人们自我药疗保健意识的提高,片面强调“药食同源”传统的观念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导致中药应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保证人们对中药应用的安全。

下面就单味中药的误用举例说明。

用药不对症:如人参,俗称补药之王,常常用来补元气,治疗虚证,特别是气虚证,若用药不对症,可导致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恶露不绝等。

自我药疗:艾条熏炙可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板蓝根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何首乌内服可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胖大海泡服可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番泻叶泡服可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民间食用:河豚食用致中毒,轻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等;重者死亡。

灰菜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

保健:西洋参煎服出现出现全身片状荨麻疹样过敏反应(水泡),久服致脾阳虚衰、食少、腹胀、恶寒怕冷、心悸、气短;冬虫夏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律失常、头痛、烦躁、面部红斑;甲鱼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

误作它用:莽草子误作八角茴香,烹调食用致中毒,出现上腹灼痛,头痛头晕,胸闷气急,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流涎,多汗,惊厥,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昏迷,尿潴留;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预防感冒用汤剂且用量大致中毒,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天仙子误作地肤子用致莨菪碱类中毒死亡。

不要滥服中药营养药

不要滥服中药营养药

帕尼培南 一倍他米隆 : 帕尼培南 对革 兰阳性菌 的抗菌 活性与亚胺 培南相 仿或 略强 , 尤其对青霉 素耐药肺炎链球茵抗菌 活性强 , 抗阴性菌作用 弱于亚胺培南 。倍 他米 隆可竞争 性抑 制帕尼 培南 向肾小管 分泌 , 而降低其在 肾皮 质浓度 , 低帕 从 减
假单胞菌无效 , 与其他碳青霉素烯 类的 是 重要 区别 。本品适应 证为细 菌性感染 , 包 括肺炎 、 腹腔感染 、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尿
用它们能增强 自身免 疫力 。其实 这是一
个误 区, 服用结 果是本 来身体 没病 , 由 却 于长期或大量 服用 营养药 , 反而使身体没 病变有病。下 面用 中医药理论 简单 分析

反映 出来 的各种病 理状态 , 而药 物防治疾 病 的基本作用 , 不外是驱除病邪或补 虚扶
弱, 或协调脏腑 气机 , 消除 阴阳偏胜 偏衰
中医学认 为人体是 由各种 脏器 组织 和器官组成 的 , 各脏腑组织 和器官都具有 它们各 自不 同的生理功能 , 这些功能又是
整体生命 活动 的组成部分 , 决定 了它们彼
道、 骨和关节、 皮肤组织 、 尿路等部位感染 以及败血症有效 , 中枢感染无效。 对 氨苄西林 一舒 巴坦 : 注射用制剂是氨 苄西林钠和舒 巴坦钠 2 1的混合 物。 口 :
路和妇产科感染。 亚 胺 培 南 一西 司他 丁钠 : 由于 亚胺 培
系统感染 , 腹膜 炎、 囊炎 、 管炎 、 胆 胆 其他
腹腔感染 、 败血症 、 皮肤软组织感染、 骨骼
南对 肾脱氢肽酶不稳定 , 单独应 用受 肾肽 酶的影响而分解 , 在尿 中只能回收少量 的 原形药物。西司他 丁是 肾肽酶抑制剂 , 保 护亚胺培南在肾脏 中不受破坏 , 因此在尿 中回收的原形药物 可达 7 %。本品主要 0 用于敏感 菌所致各种危重感染 , 尤其适 于 治疗产 E B s A p S L 或 m C酶耐药细菌感染 。

滥用滋补中药 当心成“毒药”

滥用滋补中药 当心成“毒药”

滥用滋补中药当心成“毒药”*导读: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

在临床上,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

如果吃补药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补“偏”了。

……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

春节前,老家邻居的儿子为父母花高价带回一大堆进补的中药。

老两口奉为至宝,把羊肉和人参、鹿茸、雪莲等放在一起炖着吃。

谁知没多久,他们患了一种说不清的病,上北京大医院来治疗,花费不菲。

孝顺的儿子后悔不迭:不进补还好好的,进补却补出一身病来!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讲究养生保健。

但有些人过分迷信药补,反受其害。

目前,我国滥补中药的现象严重。

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其实,中药进补也要讲科学,不能滥用,不可乱来,否则既花了钱,又伤了身。

不合理使用中药进补,往往适得其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

在临床上,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

如果吃补药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补“偏”了。

拿人参来说,它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往往流鼻血。

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

中医非常讲究平衡,人体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补,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

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平衡,营养过剩,也可能产生疾病。

中药养生,重在补虚。

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

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

不是虚症患者是不能吃补药的。

而虚症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不分虚实诸症,乱用补药,只能越补越糟。

中药滋补大忌就是不辨体质随意进补,盲目跟风。

事实上,虚弱的体质并不会因为“进补”而好转。

合理药补,先问脾胃。

由于脾胃被药塞满了,运化出了问题,虚不受补。

滥用中药材 食疗药膳入误区

滥用中药材 食疗药膳入误区
提供营养还能疗 疾祛病。中医典籍《神农本草经》将365种中药 材根据药品性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上品、中 品、下品。上品无毒可食用,比如红枣、人参、 薏仁等,可以久服;中品有小毒,经炮制可食 用,比如何首乌、麻黄、芍药;下品有毒,非治 病不用,比如附子、乌头、半夏。即使是上品, 也得根据个体差异,适人用适药。近代医家张锡 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 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甚至,业内认 为,不仅仅食物、药物,乃至“毒”物都是同 源。 2002年,原卫生部发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 品的物品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山药等86种 中药材在列。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按 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新增了人参、夏枯草、当归等 15种中药材。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相关说明,列入 该目录的物质需要同时符合多项要求,包括符合 《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在中医药典 籍中有食用记载,未发现毒性记录、具有传统食 用习惯,正常食用未发现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急 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符合应 当有的营养要求,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相关法律 法规规定等,而对那些虽然已经列入国家中药材 标准,但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野生动植物 品种的、中药材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反应的、违 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不符合饮食传统要求以及其 他不应列入的情形,都不能进入这个名录。而且 卫生主管部门还会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进展适 时对目录进行增加或删减,“是一个动态管理的 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百姓信奉“药食同源” 也走入误区。不恰当地服用中药、盲目追求食疗 效果造成健康受损甚至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 2015年,浙江东阳一男子连续一个月每天服
盲目追捧 食疗药膳成保健标配

补药变毒药

补药变毒药
恢复 。
关 资 料 ,建 议 使 用 注射 用 复 方 甘 草 酸
苷 、注射用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 思美泰) 和 乙酰 半胱 氨酸 注射液 3 种保 肝药 ,同 时辅 以前 列地 尔 注射 液改 善肝 微循 环 。 经过2 8 d的治疗 ,患者肝 功能恢 复正常 出院。 这 个病例 之所 以让我 印象深 刻 ,是 因为它 给了我两点启示 。
治疗 ,医生 为患者使 用 的保 肝药物有 注 射用 复方甘 草酸苷 、注射用 丁二磺 酸腺
苷蛋 氨酸 、注射用还 原型谷 胱甘肽 、注
改善 凝血 酶 原活 动度 方 面更 具有 优 势 ,
其 降 低 总胆 红 素 和 直 接 胆 红 素 的 速 度 快 、时间早 。因此 ,在患者胆 红素这 么
的合成 ,提高 组织 细胞 内 的 G S H水 平 ,
大 量 文 献 得 知 , 虽 然 还 原 型 谷 胱 甘 肽
为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实际上它的肝损害 的不 良反应也是很确切的。
那 么 ,如何避 免 中药 导致 的肝损 害
呢?首先 ,医生 和临床药 师要 充分 了解 患者 的基 本情况 ,患者 是不是有 一些基 础肝病 ,或者 是不是有 一些其 他的基 础 疾病可 能会影 响药物 安全性 的 ,根据 患 者 的情 况选择 正确 的药物 ;其次 ,临床 药 师 也要 提 高警 惕 ,对 可 能 伤 肝 的 药 物 ,要 告知患 者 ,让 患者尽 可能规 律地

初 步诊 断为 “ 肝 功 能 损 害 、 黄
是 临床药师 要具备 扎实 的药学专
疸” 。 患 者 平 素 体 健 ,不 吸 烟 、不 饮
酒 ,也 没 有 高 血 压 、 糖 尿 病 、 高 血 脂

提醒大家:性能最为猛烈的十味中药,慎用为幸

提醒大家:性能最为猛烈的十味中药,慎用为幸

提醒大家:性能最为猛烈的十味中药,慎用为幸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疗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广大民众的信任和使用。

然而,就像西药一样,中药也有着不同的性能和功效。

在中药中,有些药物具有猛烈的性能,需要谨慎使用。

本文将介绍十种性能最为猛烈的中药,以提醒大家在使用时要慎重对待。

一、附子附子是一味非常猛烈的中药,其性能热补而大烈,可用于治疗虚寒体质,但使用时需要非常小心。

因为附子具有毒性,容易引起剧烈的不良反应。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禁擅自增减剂量。

二、升麻升麻是一种用于活血化瘀的中药,但其性能猛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心悸等不适反应。

尤其是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士应该慎重使用,必要时应遵医嘱。

三、苦参苦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其性能剧烈,容易引起中毒反应。

因此,在使用苦参时应注意剂量控制,严禁超量使用。

四、半夏半夏是一种常用的镇咳平喘药物,但其性能较猛,易导致呼吸抑制。

患有哮喘、呼吸衰竭等疾病的人群应慎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五、雄黄雄黄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但其有毒性较强,易引起中毒反应。

不慎使用过量或者长期使用,可能危及生命。

绝对禁止私自使用雄黄。

六、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用的解毒药物,但由于其性能猛烈,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存在花粉过敏等问题的人群要慎重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七、蒲黄蒲黄是一种强力的利尿剂,但其性能剧烈,容易导致肾功能损伤。

患有肾病的人士应慎重使用,并遵医嘱合理用药。

八、肉桂肉桂是一味温补性能较猛的中药,其有助于血液循环,但慎用于有高血压等疾病的人士。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剂量控制。

九、蜈蚣蜈蚣作为一味激烈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肿痛等症。

但因其性能猛,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存在过敏体质的人士应避免使用。

十、臭椿臭椿是一种常用的驱蚊草药,但其性能猛烈,易引起中毒。

患有过敏体质、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应慎重使用。

本文提醒大家,性能最为猛烈的十味中药,虽然具有疗效,但也需要慎用。

中药用对是良药用错是毒药

中药用对是良药用错是毒药

中药用对是良药用错是毒药中药用对是良药用错是毒药被访专家/吴瑾瑾主任中药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有人说“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都是天然药或植物药,认为天然的当然应该是无毒的,误以为“中药绝无毒副作用”,于是不管身体有病没病总希望吃中药“调理”。

还有人说中药有毒,可能引发肾炎、肾功能衰竭、肝炎等,即使有病也不愿服用中药。

那么中药是否有毒?如何看待中药毒性?如何正确使用才能避免或降低中药的毒性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药房主任中药师吴瑾瑾怎么说。

中药有没有毒听听中药师怎么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药房吴瑾瑾主任中药师说以上对中药的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应继承发扬。

如何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

中药有效成分比较复杂,含有生物碱、皂素、鞣酸质,挥发油等。

因此中药有毒还是无毒是相对的,如果不依据中医理论指导,随心所欲地使用中药,即使是再“安全”的中药也可能会发生毒副反应。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比利时医生首先发现,相当数量的人大量、长期服用减肥中药后发生急性肾衰,由此提出了“中草药肾”的概念。

中药既能起到预防治疗作用,使用不当也能损害人体。

吴瑾瑾主任中药师呼吁:广大读者应从思想上加强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地使用中药。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1万多种中药,大部分中药,尤其是常用药都是无毒的。

自古以来,中医中药从来没有否认过中药的毒性,神农本草经里面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把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分为上、中、下三品。

上品一百二十种,无毒。

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

下品就是指有毒的中药,一百二十五种,有毒者多能祛邪破积,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

古人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的大小。

有毒中药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加以利用,用以治疗恶疮肿毒、肿瘤等,获得肯定的疗效。

不要把珍贵的中药、中成药收藏成了毒药Φφ

不要把珍贵的中药、中成药收藏成了毒药Φφ

不要把珍贵的中药、中成药收藏成了毒药Φφ很多人把著名的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当作万灵的仙丹妙药,居家必备,送礼上品。

并将其用成了万金油:稍有不适就服用一丸,这是一大误区。

也经常有病人问珍藏多年的名贵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华陀再造丸等;珍贵中药材如熊胆、麝香等是否能服用、是否治癌很有效?笔者向来反对乱用药,明确回答这些都是毒药,是剧毒药。

中成药超过五年的,都当作超过有效期失效不能服用。

而熊胆、麝香等虽然是名贵中药材,放上几年也就变质,再说了不对症的药,再名贵也是毒药!天价炒卖的清廷药物,可见就是垃圾。

在中国大陆,商家的炒作技术是神乎其神。

安宫牛黄丸含有牛黄、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岑等近十味中药材,以蜜炼为丸,蜡封、金箔包裹的大蜜丸,近年来被炒作成为能起死回生的“神药”,而广为追捧。

然而,追捧的背后,是日益疯狂的药品互联网营销,是处方药失却管理,也是有对症需求的治病药物滥用的巨大隐患。

笔者在中医学徒时,就听闻了中药老师傅所传的一句中药业行话:“六陈之外,余味皆鲜”。

意为中药除了“六陈”即六种陈年的药之外,其它的药全都是要用新鲜药材。

宋朝医家张从正所著《儒门事亲》有六陈歌:“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芋半桔,枳实麻黄”。

所谓“六陈”的六味中药乃是枳壳、桔子皮、半夏、麻黄、吴芋和狼毒。

其它中药和中成药,陈放越久越无药效,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毒药。

奇怪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成药和名贵中药材被包装成礼品,被人为的炒高价格,或送礼后被人珍藏在家中,过了几年就变成了“垃圾”和“毒药”。

而需要这些药材的病人却无药可用,或者要以数倍的价格买来入药。

冬虫夏草就是这样炒起来的,许多名贵中药材也就是这样炒起来的。

CCTV2曾经有一期的鉴宝节目,有人拿了一盒清朝时期的“XXXX丸”来鉴宝,专家报价后说:过期的药物不值一分钱,专家出的价,是那个檀木包装盒的价值。

本人相当同意专家的意见:任何过期的药物都不值钱,都是毒药。

乱吃中药养生等于慢性服毒自杀

乱吃中药养生等于慢性服毒自杀

乱吃中药养生等于慢性服毒自杀几天前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同学说到他的一位患者,为了滋补养生胡乱服用中药,结果造成多个脏器不同程度受损,要想彻底恢复健康恐怕要大费周章,还未必能够如愿。

同学由这个病例说到当下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忧心忡忡。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开始注重健康养生,并且越来越重视。

不过中国人说到健康养生,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滋补,尤其是服用各种名贵的中药材滋补身体。

因为有了如此旺盛的需求,所以一些名贵中药材现在价比黄金,却仍然挡不住人的热情。

生活好了,希望健康长寿,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和需求。

不过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所谓健康养生应该是保护身体内外平衡稳定,脏器功能健全健康,各项生理指标符合常规,身体没有病变,同时减少未来罹患各种重大疾病的可能。

用一句话来概括养生,就是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必要的常规检查来维护身体机能正常运转,减少患病可能。

养生是中医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中国有很悠久的传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服用各种补药去病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习惯,人参等名贵药材也被赋予了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等神奇功效。

无论这些养生手段是不是真的管用,它都已经成为中医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

现代医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科,跟中医的最大区别在于中医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源于经验而不是科学。

经过两种医学这么多年的相互印证和补充,证实一些中药材的确能够强身健体,有利于养生,但却没有真正能够起死回生或者延年益寿的药材。

养生在本质上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健康习惯,而不是依靠灵丹妙药回春延年,中国人信奉的所谓养生,其实是通过好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保护机体健康,减少患病可能。

中国人更愿意相信中医,总觉得西医的药品是药三分毒,而中药则安全无毒。

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

是药三分毒,说的不仅仅是西药,同样也适用于中药。

中药与西药性状不同,但是在药理上其实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来治病防病,而同一种药品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可能很多,有些成分有利于治疗或预防某种疾病,但其它一些成分可能会损害身体的某些器官,这就是所谓的是药三分毒,也就是常说的药物的副作用。

滋补药:暗藏毒性要小心!.docx

滋补药:暗藏毒性要小心!.docx

滋补药:暗藏毒性要小心!
专家提醒,滋补药本身也是药,使用时需注意用量和不良反应。

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

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比如:人参,已有许多不良反应报告。

其中,有些人是没有按规定的用法用量;有些人是因为药品的质量有问题,如未按规定条件贮存、炮制、加工等;也有些人是按正常用法用量服用后引起了皮疹、咽喉刺激感、精神兴奋、失眠、易醒、神经衰落、血压升高或血压下降等,这些都要注意。

此外,少数补益中药还与某些中、西药之间有配伍禁忌。

若同用,一方面不利于营养保健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还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反应,应避免同服。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秋进补:当心药膳成毒膳

秋进补:当心药膳成毒膳

秋进补:当心药膳成毒膳口干舌燥、头晕、流鼻血,有的甚至出现昏迷,入秋以来,医院门诊部屡屡接到类似的病例,医生诊断之后,发现这些患者都有着一个共同之处——食用药膳滋补不当。

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一直以来,药膳因其具备“寓医于食”之功能而广被推崇。

而在人们日益注重养生的当下,各类“药膳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光顾者众多。

“滋阴补阳”、“美容养颜”、“净血排毒”……在商家的宣传里,药膳俨然已成为一剂“神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然而,在讲究辨证的中医看来,剥开药膳被层层包装的光鲜外衣后,其作用并没有那么玄乎,且药膳并非人人都能吃。

隐藏在光鲜外衣下的,则是众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厨师存在乱放药材、剂量不准等不规范现象。

有着“健康膳食”美誉的药膳,正一步步朝着“毒膳”之路迈近。

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当可以达到调理、保健、养生的效果。

随着秋季进补时节来临,不少餐馆纷纷打出药膳的招牌,宣称药膳中的中药能辅助治疗某些疾病,食用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吸引了不少顾客。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一家药膳馆,可谓“药膳味”十足,还没进门,就能让人远远闻到一股子中药味。

店内的菜单上,几乎每道菜都与药膳挂钩,有药膳凤爪、药膳乳鸽、药膳炒饭、药膳猪手等,还有用人参、鹿茸、虫草搭配各种家禽做出的各式炖盅。

每道菜都写上了具体的功效和注解,如“滋阴养颜”、“清热化痰”等。

以“药膳土鸡汤”为例,商家称在鸡汤中加入了党参、当归、淮山、枸杞等10余种秘制配方的“药膳鸡煲”,不但很“补”,还能起到食疗的作用,具有暖胃暖心,滋阴补肾之功效。

当然,这些药膳的价格不菲,动辄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吃药膳感觉比较健康。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吴小姐表示,其实药膳的味道一般,之所以还选择吃,主要是奔着健康去的。

据她介绍,她常去的一家药膳店,每逢周末、节日假期,常常需要预订位置。

不过,记者从广州几大医院门诊科医生处了解到的信息却显示,在餐馆里吃的药膳并非都是健康的。

滋补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docx

滋补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docx

滥用激素导致更多“绝症”
医学专家指出,国内滥用激素抗生素的医疗陋习还在蔓延。

“大剂量、长时间使用激素是脏器组织纤维化病变的帮凶。

”16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胡卓伟博士警告,再不控制滥用激素现象,医学界将面对更多的“绝症”。

中国医学科学院科学年会16日在京举行,胡卓伟教授在会上阐述了他在逆转肺纤维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表明,被广泛用于治疗肺部疾病的激素类药物,恰恰是加速肺纤维化病变的帮凶。

如果激素药物的替代产品不尽快应用到临床中,呼吸衰竭、肾衰、肝硬化等顽症的治疗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

胡卓伟说,组织纤维化是指纤维结缔组织等的过度沉积,是纤维组织增生和纤维组织降解不平衡的结果,其后果将导致肺、肝、肾、心血管等器官功能的丧失。

国际医学界普遍认为,它是一个病因众多、病因复杂、涉及到很多细胞、细胞因子、蛋白酶等等,多通道病理改变的疾病。

来自美国的统计报告显示,大约有45%的病人死于组织纤维化。

而目前西方医学界尚未发现逆转组织纤维化的特效药。

胡卓伟说,目前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激素类药物,恰恰是抑制“抑纤维化细胞因子”生成的物质。

他认为激素、抗生素对人体组织微环境的破坏已经被科学证实。

虽然在现有的医疗技术下,有时候激素是唯一的救命选择,但是国内滥用激素、抗生素的医疗陋习正在蔓延,而这种滥用行为直接导致了组织器官纤维化病变的恶化。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滥用滋补品当心养出“药肝”

滥用滋补品当心养出“药肝”

滥用滋补品当心养出“药肝”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第12期潜在毒性真的很伤肝像王女士一样因为乱服用保健品而引起肝脏损伤的患者不在少数。

药物性肝炎俗称“药肝”,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所导致的肝脏损伤。

“药肝”既可能是按医嘱合理服药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也有可能是没按剂量、疗程服药而引起的肝损伤。

目前在我国对肝造成损伤的第一位因素是乙肝,第二位就是药物滥用。

解放军第202 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黄敦武介绍,目前已经发现1100 种以上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

肝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因而肝脏成为药物性损伤的一个靶器官和主要对象。

滋补品伤肝很隐蔽黄敦武介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药肝的发生在欧洲以抗菌药物为主,在亚洲则以中草药为主。

切忌误将传统中草药看成“绿色天然药物”、“没有毒、副作用”。

在很多人看来,中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养生”,因而很喜欢买中药进补。

其实中草药潜在的肝毒性,早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就已经阐述。

同时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理论,中药也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服药剂量、时间和疗程。

中药的剂量是有依据的,相同的中药,不同的剂量,在处方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

而有毒中药的剂量更是有严格要求,随意加大剂量就有可能引起中毒。

黄敦武表示,服用保健品和滋补品引起肝损伤的病例,在临床逐渐增多,其发病十分隐蔽,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

因此经常食用保健品,且出现轻微厌食、乏力、恶心症状的市民,建议去医院做肝脏功能检查。

非处方类药物也不能随意吃部分非处方类药物也会造成肝损伤,但与服用的剂量有关。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和相对安全的解热镇痛药,它每天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2 克,但有些患者为了增强疗效而同时吃几种感冒药,增加了乙酰氨基酚的剂量,这就容易造成肝损害,甚至发生爆发性肝衰竭。

黄敦武表示,对于已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同类药物,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措施。

服用中药有讲究 莫让良药变毒药

服用中药有讲究 莫让良药变毒药

服用中药有讲究莫让良药变毒药相对药性强烈的西药,中药常以其温和的药性、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选择中药也并非“万无一失”,毒副作用小,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危险性。

事实上,根据调查,在中药临床治疗中,“吃错药”的情况也常常发现。

深圳市第二中医院资深药师徐馥茹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使用中药也要十分小心。

“正确认知自身的体质和各种药材的药性很关键,切忌乱服中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良药变毒药。

”中药治病因“体质”而异“中医是通过诊脉区分患者的体质,再综合病征来开药治疗的。

”徐馥茹介绍,中医在诊断开药时,首先会分清患者属于哪种体质,再对症下药。

她举例说,一些体质较虚的人像有脸色苍白、易累这种症状的话,在开的药材中就会放入几味补药。

然而,滋补的药材并非每个人每种体质都适用。

如偏热体质的人,尽管身体较为健硕,但属于这种体质的人会较易上火,如果经常服用人参这种较补的中药,则会导致上火、喉痛等症状,反倒引起新的病症。

相对地,体质偏虚寒的人就不适合服用太多清热解毒的药材,否则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或腹泻。

又如,阿胶是中国女性常用的滋补品,能补血养颜,可是如果脾胃不好的人吃了就会感到滋腻,引起消化不良。

“中医在为患者开药方时,会着重考虑到每个患者的体质、药物会对各种体质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

所以,同一种病,不同体质的人也要喝不同的药。

”鉴于对于体质的诊断有很强的专业性,徐馥茹建议,如果身体感到不适想服用中药的话,还是应尽量到专业大夫处号脉看诊。

“毒性药材”要慎用中药的种类繁多,而且每种药物都有自身的药性。

药性能治病,但在有些情况下,药性也能变毒性。

“始终‘是药三分毒’,中药用药也要谨慎。

尤其对于一些毒副作用大的药材,用药不当甚至会送命,一定要慎之又慎。

”徐馥茹表示。

“比如,一些毒性中药就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其中,植物类中药如川乌、草乌,其副作用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使身体出现口唇及全身麻木、眩晕,严重的甚至出现烦躁不安、抽搐、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服用补益药当心不良反应

服用补益药当心不良反应

服用补益药当心不良反应很多人对于中药的认知存在片面性,他们认为中药来源大自然,没有副作用,或者副作用很小。

而且补益类中药对人体大有益处,进而盲目进补,出现虚实不辨、寒热不分的现象。

滥服滥用可导致药源性疾病,现阶段有部分人群在没有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擅自购买补益药来服用,对身体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广义上讲,中药都是有毒的:“是药三分毒”,滋补药也不例外,因此在服药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例如皮疹等过敏反应、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等。

慎重用药是保证身体健康与安全的关键。

尤其是中药,更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

中药也具有两重性,患者应在临床中医师正规指导下,正确遵守用法用量,禁止滥用与擅自服用。

一、常用补药及不良反应(一)人参:有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等功效,用于体虚欲脱、肺虚喘咳、惊悸失眠、心力衰竭。

常见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眼皮肿胀、全身浮肿、多型糜烂性红斑、头痛、烦躁不安、狂躁、神昏不清、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心率减慢等。

(二)党参:有补中益气之功效,适用于气短心悸、虚喘咳嗽等,不良反应可引起视物模糊、步态不稳、意识不清等。

(三)红参:有复脉固脱之功效,用于肢冷脉微、崩漏下血、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反应有皮肤红斑、膝关节红肿、恶心呕吐、心房纤颤、气促、血压下降、血糖下降、抽搐。

(四)黄芪:有补气固表、排脓之功效。

应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血虚萎黄,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头晕面赤、眼胀、失眠、血压上升等。

(五)熟地黄:有滋阴补血等作用,用于腰膝酸软、盗汗遗精、心悸怔忡等,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淡红色丘疹。

(六)枸杞:有滋补肝肾的功效,用于眩晕耳呜、目昏不明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潮红、荨麻疹、恶心呕吐、尿频尿痛、自发性鼻出血等。

(七)桂圆肉:有补益心脾等作用,临床用于失眠健忘、血虚萎黄等,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例如药疹等,并伴有头晕发热,出现红色斑丘疹。

(八)何首乌:有解毒消痈之功效,临床用于风疹瘙痒、高血脂等疾病治疗,不良反应有皮疹、憋气、心慌、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肝脏损害、胃凉反酸、双眼畏光、兴奋、心动过速、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用滋补中药当心成毒药
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

春节前,老家邻居的儿子为父母花高价带回一大堆进补的中药。

老两口奉为至宝,把羊肉和人参、鹿茸、雪莲等放在一起炖着吃。

谁知没多久,他们患了一种说不清的病,上北京大医院来治疗,花费不菲。

孝顺的儿子后悔不迭:不进补还好好的,进补却补出一身病来!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讲究养生保健。

但有些人过分迷信药补,反受其害。

目前,我国滥补中药的现象严重。

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其实,中药进补也要讲科学,不能滥用,不可乱来,否则既花了钱,又伤了身。

不合理使用中药进补,往往适得其反。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

在临床上,中医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身体的偏性。

如果吃补药使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补“偏”了。

拿人参来说,它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往往流鼻血。

滋补中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补品,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药”。

中医非常讲究平衡,人体既有不足的一面,需要补,也有亢盛的一面,需要抑制。

如果补得太过了,就会适得其反,破坏平衡,营养过剩,也可能产生疾病。

中药养生,重在补虚。

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以非药物为主。

中医强调进补的原则是“虚则补之”。

不是虚症患者是不能吃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