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1)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1)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绪论名词解释1.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药物传递系统/DDS)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典: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纂,并由政府颁布实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中国的第一部药典是《唐本草》;新中国的第一部药典为195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知识要点1.药物剂型的重要性及其选择原则剂型是药物使用的基本形式。

药物疗效主要决定于药物本身,但在一定条件下,剂型对药物疗效的发挥也可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释放、吸收的影响。

其选择原则为:①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②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③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④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贮藏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与浸出制剂名词解释1.浸渍法: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的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提取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

2.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器内,溶剂连续的从渗漉器的上部加入,渗漉液不断从其下部流出,从而浸出药材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

3.汤剂: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4.酒剂: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5.酊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6.糖浆剂: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知识要点1.湿法粉碎系指往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并与之一起研磨粉碎的方法(即加液研磨法)。

通常选用药物遇湿不膨胀,两者不起变化,不妨碍药效的液体。

湿法粉碎是因水或其他液体以小分子渗入药物颗粒的裂隙,减少其分子间的引力而利于粉碎;对某些有较强刺激性或毒性的药物,用此法可避免粉尘飞扬。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中药药剂学重点一、名词解释剂型是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简称剂型。

制剂则是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有效部位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中提取的一类或者数类有效成分,其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

有效成分则是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一般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纯度应在90%以上,能用分子式或结构式表示。

喷雾干燥法是将浸出液喷雾于干燥器内使之在与通入干燥器的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的方法。

泡腾干燥又称流床干燥,是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化,试“泡腾状”,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

冷冻干燥法是将浸出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表面活性剂是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HLB值是亲水亲油平衡值,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的强弱。

昙点是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产生分层。

这个使溶液由澄明变混浊的温度点称为昙点。

增溶是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热原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氯化钠等渗当量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低共熔现象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松片是片剂硬度不够,将压成的片剂置中指和食指之间,用拇指轻轻加压就能碎裂的现象。

裂片则是片剂感受到震动或经放置后从腰间开裂或从顶部脱落一层。

气雾剂是指药物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在具有特定阀门装置的耐压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呈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的制剂。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

脂质体是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也称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一、绪论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分支: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等。

3、剂型选择原则:三小三效五方便。

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效:由于时间较长,杀灭芽胞常不够完全,须添加适量的抑菌剂。

4)紫外线灭菌法特点: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灭菌。

原理: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20-290nm,灭菌力最强的是254-257nm紫外线,可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

同时紫外线照射后,空气产生微量臭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生产方便,运输方便,贮藏方便。

4、《中国药典》版次:最新版为2010版。

药典是最低标准。

5、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1)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制剂。

3)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4)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工艺的制剂按照新药治理。

6.《新修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官方颁布的第一部制剂规范,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剂方典。

7.GAP:中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8.剂型发展的四个时代:常规剂型、长效和缓释剂型、控释剂型、靶向剂型。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无毒性)三、中药的配伍(配伍七情)四、方剂治法(治疗八法、君臣佐使)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并能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达其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著。

“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收药850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收载药物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与使用方法。

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简称GCP)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等。

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第二章中药调剂(自学)掌握处方的调配程序与注意事项。

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一般原则,处方药、非处方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中药学的配伍变化与现代研究简况。

第三章制药卫生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和主要防腐剂的正确用法。

熟悉制药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了解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与管理、无菌操作法和无菌检查法。

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掌握药料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的目的与基本原理。

掌握常用的粉碎、混合、制粒方法。

熟悉粉碎、筛析、混合、制粒常用机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方法。

了解粉粒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第五章散剂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物散剂、低共熔物散剂、含液体药物散剂、眼用散剂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第六章中药的浸提、分离与精制掌握中药浸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浸提方法与选用;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常用精制方法的原理与选用。

熟悉中药浸提、分离、精制的目的;浸提常用设备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

了解中药浸提常用溶剂和浸提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第七章提取液的浓缩与干燥掌握影响药液浓缩的因素,常用的浓缩方法、原理及其选用;影响药物干燥的因素,常用的干燥方法、原理及其选用。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提纲By XiaoKang第一章绪论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用应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任务,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中药研究内容。

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5)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根据药物本身及其成分的性质选择剂型;根据原方不同剂型的生物药剂学和药动学特性选择剂型;根据生产条件和五方便的要求选择剂型。

处方药:PD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医师助理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这类药品一般专用性强或副作用大。

非处方药:OTC是指不需要凭执业药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又称柜台发售药品“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

“三效”速效,高效,长效。

“五便”生产方便,贮存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方便、运输方便。

中药药剂学的工作依据: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

局颁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第三章制药卫生物理灭菌法:干热灭菌(火焰灭菌,干热空气灭菌),湿热灭菌(热压灭菌,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低温间歇灭菌法),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辐射灭菌滤过除菌法:微孔薄膜滤器,垂熔玻璃滤器,砂滤棒化学灭菌法:气体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法,甲醛蒸汽熏蒸灭菌法),浸泡与表面消毒法(醇类,酚类,表面活性剂,氧化剂)热压灭菌本法是公认的最可靠的湿热灭菌法。

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2)药物与介质的性质3)蒸汽的性质4)灭菌时间第四章粉碎与筛析粉碎的原理:一般利用外加机械力,部分的破坏分子间的内聚力,使药物的大块粒变成小颗粒,表面积增大,即将机械能转变成表面能的过程。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
14. 灭菌方法概念1无菌系指物体或任一特定的介质中没有任何活微生物
存在。2灭菌系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把物体上或介质中所有细菌及其芽胞
全部杀死。3消毒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物体上或介质中的病原性微生
物。4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亦称抑菌。 ○1物理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2湿
4
过程污染5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6建立必要检验制度
18. 常用防腐剂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2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亦称尼泊金类在含
吐温的药液中不宜选用本类作防腐剂3山梨酸4乙醇
四、 粉碎与筛析
1 粉碎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
粉碎的目的便于药剂的制备与调配利于药材有效成分的浸出增加药物的表
13. 中药含菌量1胶囊剂含药材原粉者细菌数每克不得过5000O个霉
菌数每克不得过5OO个。部分含药材原粉者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O个霉菌
数每克不得过5OO个。2茶剂、冲剂含药材原粉者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O
个霉菌数每克不得过5OO个。3胶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过1000个霉菌数
7. 并开药物并开药物系指处方中将23种药物合并开在一起。意图一是
3
疗效基本相同的药物如二冬即指天冬和麦冬都具有养阴、益胃、清心肺作用
二活即指羌活和独活都具有祛风胜湿、止痛作用焦三仙即指焦神曲、焦山楂、
焦麦芽三药均有消食健胃作用所以常并开同用。二是配伍时使其产生协同作
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制备多种剂型奠定基

粉碎的原理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
2. 粉碎方法 一1混合粉碎常用的有串料、串油等方法。串料串研处方中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无毒性)三、中药的配伍(配伍七情)四、方剂治法(治疗八法、君臣佐使)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并能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达其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著。

“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收药850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收载药物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中药药剂学重点笔记归纳

中药药剂学重点笔记归纳

中药药剂学重点笔记归纳
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理论、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以下是中药药剂学的一些重点笔记归纳:
1.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理论、工艺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根据形态,中药制剂可分为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固体剂型。

根据分散系统,可分为真溶液剂、胶体溶液剂、乳浊液剂、混悬液剂和气体分散剂。

3.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药制剂的制备主要包括原料的准备、加工与处理,以及制剂成型等步骤。

其中,提取和精制是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4.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中,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重要的评价指标。

5. 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动学等方面的知识。

6. 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需要综合考虑药效物质基础、制剂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因素,同时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伦理规范。

以上是中药药剂学的一些重点笔记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教材或文献资料。

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

中药药剂学重点知识归纳一、中药药剂学概述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的制剂方法、制剂工艺和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中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二、中药的制剂方法1.水溶法:将中草药粉末加水混合,经过浸泡、浸出、过滤等工艺步骤后得到制剂。

2.醇提法:将中草药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或其他有机溶剂,浸泡一段时间后进行提取,再经过蒸馏或浓缩等步骤得到制剂。

3.油提法:将中草药粉末加入适量的油类溶剂,如橄榄油、芝麻油等,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提取,再经过蒸馏或其他处理得到制剂。

4.干燥法:将新鲜或干燥的中草药进行加工处理后直接晾晒或烘干得到制剂。

三、常见的中成药制剂1.丸剂:将药材粉末加入适量的粘合剂,如蜜、糖浆等,制成小球状或圆形的制剂。

2.散剂:将药材粉末直接包装成散装制剂。

3.片剂:将药材粉末或提取物加入适量的辅料后压成薄片状的制剂。

4.胶囊剂:将药材粉末或提取物填充到胶囊中,用于口服。

5.注射剂:将药材提取物或化学合成物质溶解在适量的溶液中,用于静脉注射。

四、中药制剂工艺1.原料选择:选择优质、干净、无虫害和霉变等现象的中药材作为原料。

2.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特性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清洗、晒干等。

3.制备方法:根据不同的制剂方法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如水溶法需要浸泡、浸出和过滤等步骤;醇提法需要加入乙醇进行提取等步骤。

4.质量控制:对每个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对原料的质量、处理方法和制备方法等进行检验和监控。

五、中药制剂质量控制1.外观检查:中药制剂应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特征。

2.理化指标:包括含量测定、水分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等。

3.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等指标。

4.重金属指标: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5.毒性指标:对于有毒性的中药制剂,需要进行毒性测试以确保安全性。

六、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1.治疗疾病:中药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

中药药剂学复习重点总结一、中药制剂的种类和特点1.中药制剂的种类: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浓缩剂、膏剂、糖浆剂、酒剂和贴剂等。

2.中药制剂的特点:中药制剂具有成分复杂、药效稳定、疗效高、用法灵活、剂型多样等特点。

二、中药的溶出速度和渗透性1.溶出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颗粒度、浸泡时间、温度、溶剂的选择和浸泡次数等因素。

2.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离子度、脂溶性和分子量等因素。

三、中药制剂的加工工艺和制剂方法1.加工工艺:包括药材的初加工、后加工和粉碎等工艺过程。

2.制剂方法:包括单味药制剂、复方制剂和嵌合制剂等方法。

四、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1.质量标准: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含量测定、溶出度和理化指标等。

2.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等。

五、中药制剂的储藏和使用1.储藏要求:中药制剂的储藏要求包括避光、防潮、通风和防虫等措施。

2.使用注意事项:包括使用剂量控制、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等方面的事项。

六、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和评价1.不良反应: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2.评价方法:包括毒理学评价、药效学评价和药代动力学评价等。

七、中药制剂的新药研发1.新药筛选:包括药效筛选、药代动力学筛选和物理化学筛选等。

2.新药评价: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疗效评价和药物稳定性评价等。

八、中药制剂的国家标准和注册要求2.注册要求:包括临床试验要求、稳定性试验和质量控制要求等。

以上是中药药剂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汇总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无毒性)三、中药的配伍(配伍七情)四、方剂治法(治疗八法、君臣佐使)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并能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达其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著。

“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收药850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收载药物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经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的应用形式。

制剂: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调剂:指按照医师处方专为某一患者配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调配操作。

中成药:指以中瑶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法定处方和制法大批量生产,具特有名称,并标注有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实行批文号管理的药品。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剂型2.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剂型3.根据常规要求选择剂型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毒性、副作用五便——————服用、携带、生产、运输、储存中药制剂剂型的重要性:①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性质冰片入丸剂口服,发挥开窍醒神作用以治疗闭证之神昏②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起效速度静脉>吸入>肌肉>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③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作用强度④剂型影响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商汤时期,伊尹首创汤剂《汤液经》,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记载了汤、丸、散、膏、酒。

东汉时期,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论及制药理论、制备方法。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八卷,首次提出“成药剂”概念。

唐代,由政府组织编撰颁布的《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宋元时期,由太医院颁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第一部制剂规范。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它的重要特点是它的法定性和体例的规范化。

性质:由国家组织的药典委员会编撰,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 年版只有一部1963年、1977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两部2005年、2010年三部,分中药、化药、生物制品卷2015年四部凡例(具有通用性、指导作用)、正文(主要内容)、索引、通则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单味制剂。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2

2015中药药剂学重点 2

中药制剂与剂型1.概念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2.剂型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城乡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

2.中药饮片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起效快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二)、根据药物性质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015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芳香化湿药)

2015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芳香化湿药)
2015年执业药师大纲发生很大的变化,中药专业知识一包含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六个部分;每个部分记忆都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药学的记忆技巧。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速记口诀汇总(目录)
1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解表药)
2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清热解毒药)
15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平肝药)
16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补虚药)
17
2015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收涩药)
18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外用药)
5、芳香化湿药
芳香化湿主运脾,辛香温燥怕虚火;
油多挥发莫久煎,入方后下才没错;
广藿佩兰与苍术,厚砂豆蔻和草果。
3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泻下药)
4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祛风湿药)
5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芳香化湿药)
6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利水湿药)
7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温里药)
8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行气药)
9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消食药)
10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驱虫药)
11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止血药)
12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活血化瘀药)
13
2015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口诀记忆(止咳化痰平喘药)

中药药剂学复习提纲

中药药剂学复习提纲

中药药剂学复习提纲一、绪论1.掌握中药药剂学含义;剂型选择原则;《中国药典》版次;中药药剂学常用的术语(剂型、成药等)。

二、药剂卫生1.药剂卫生标准2.掌握物理灭菌法(干热、湿热、紫外线)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三、粉碎与筛析1.掌握粉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尤其注意特殊药物的粉碎方法2.药筛的种类与规格四、散剂1.掌握散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一般散剂和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注意倍散。

2.掌握常用的混合方法:打底套色、等量递增五、浸提、分离与浓缩、干燥1.掌握浸提常用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其特点;常用浓缩方法(常压浓缩、减压浓缩、薄膜浓缩、多效浓缩)的特点与选用;常用干燥方法(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的特点与选用。

尤其注意药物的耐热性问题。

2.常用的分离方法(沉降、离心、滤过)、纯化精制方法以及水提醇沉不同醇沉浓度对应的杂质。

3.浸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汤剂中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4.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干燥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原理,各阶段影响干燥的因素。

六、浸出药剂1.掌握各类浸出药剂(酒剂、酊剂、糖浆剂、煎膏剂、中药合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含义、特点、制备方法与质量要求。

各剂型概念及其区别,如酊剂与酒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含水量等等。

2.煎膏剂中炒糖的目的,返砂问题。

七、液体药剂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征及其在药剂中的主要用途;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如HLB、起昙、胶束及临界角团浓度等。

2.各类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

4.胶体溶液的类型及其特点,两种胶体稳定性5.乳剂的构成(油相、水相、乳化剂),吐温、司盘分别为何种类型的乳剂。

乳剂的不稳定现象包括那几种类型。

6.混悬液稳定剂的种类。

注射剂1、掌握注射剂的含义、特点;热原的含义、组成与特性;污染热原的途径、热原除去方法及检查法;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方法(蒸馏法等);制备中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中药药剂学复习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复习考试重点

一、绪论1.中药药剂学含义: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院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包括中药制剂、中药调剂。

2.特色(特点):①中药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药物动力学、临床应用均体现中医药理论的指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与各门课程密切相联;③与制药生产和临床用药紧密相关;3.研究重点:如何将中药原料制成适宜药物剂型的工艺、质量的技术与理论研究。

4.形成基础:中药调剂—前堂后坊(丸散膏丹、饮片);临床药学—问病卖药;制剂学—中药生产5.中药药剂学的基本任务:①继承中医药学中有关中药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②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设备和方法,以推进中药药剂现代化③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④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⑤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6.中药药剂学在药学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①研究中药剂型和制剂的一门学科;剂型和制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治疗救人的速度和质量,又涉及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

②是联系中医与中药的纽带和桥梁。

③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明显标志④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及工业生产水平7.中药药剂学常用名词术语:①药物: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

天然药物(中药),人工合成(西药);原料药与药品②药品:一般指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剂型,成品)③剂型:一般指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如片剂④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应用的药品。

⑤制剂学:研究制剂的生产工艺和理论的学科称为制剂学⑥方剂:个别病人使用的制剂,根据医师临时处方配制而成,表明具体使用的对象,用法和用量的制品。

⑦成药:指经上级药政部门批准大量生产,公开销售的药品。

⑧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按中医药理论组方,应用,生产中药成药。

⑨中成药学:研究,论述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内容的学科⑩中草药:一般指我国民间根据经验所用的有效植物药材,大多是天然物质而没有收载于经典著作中的物质⑾中药:指我国医药经典著作收载,中医传统使用的天然药材⑿新药: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

中药药剂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2.制剂:根据《中国药典》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3•喷雾干燥法:是流态化技术用于浸出液干燥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系直接将浸出液喷雾于干燥器内使之在通入干燥器的热空气接触过程中,水分迅速汽化,从而获得粉末或颗粒的方法。

4.沸腾干燥法:又称流床干燥,系指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化,似沸腾状”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带走水汽而达到干燥的一种方法。

5.冷冻干燥法:系将浸出浓缩液至一定浓度后预先冻结成固体,在低温减压条件下将水分直接升华除去的干燥方法。

6.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表面活性剂。

7.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指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多少。

8.起昙:指含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达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混浊,甚至分层,冷却后又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混浊的想象称为起昙,转变点的温度称昙点。

9•增溶剂: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想象称为增溶,具有增溶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增溶剂。

10.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1g药物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11.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经混合后出现润湿或液化的想象,称为低共熔现象。

12.固体分散技术:指药物在载体材料中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这种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13.脂质体:系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小囊,也称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4.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相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依从性的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二、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无毒性)三、中药的配伍(配伍七情)四、方剂治法(治疗八法、君臣佐使)中药:就是指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并能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达其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

一、中药历代本草著作的主要成就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

四大经典之一。

2、《本草经集注》:南北朝·陶弘景著。

“以朱书神农,墨书别录”,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

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唐代的本草代表作。

收药850种,图文并茂。

是由国家组织修订和推行的,因此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成药药典。

4、宋代本草学的代表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方药兼收,图文并重。

5、《本草纲目》,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收集外来药物,各论按自然属性分列为16部共60类,纲举目张,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6、《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全书共十卷,载药921中,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出色完成我国本草学第六次大总结。

7、《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收载药物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插图8534幅。

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2000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藏药学科、蒙药学科、维药学科、傣药学科、苗药学科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前人也称之为偏性。

(一)归经的含义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六、有毒与无毒所谓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①药物的总称。

即“毒”与“药”通义。

②药物的偏性。

3、确定依据①含不含有毒成分:②整体是否有毒:③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6、使用有毒药的注意事项1.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初用即给足量,以免中毒。

2.采制要严格,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

3.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

4.识别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第一节配伍(一)七情配伍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就是指七种配伍关系。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1.概念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来源于动物、矿物、植物,经过简单加工或未经加工而取得药用部位的生药材。

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城乡集贸市场可以出售中药材”。

中药饮片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要起效快慢:静脉注射>吸入给药>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二)、根据药物性质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口服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致病菌(不得检出)(1)口服:大肠埃希菌;(2)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口腔黏膜、齿龈、鼻用: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耳、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阴道、尿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梭菌+白色念珠菌。

直肠给药: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局部给药制剂:同直肠给药。

(二)、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药剂生产的各个环节(多项选择题)主要途径:①原药材②药用辅料③制药设备、器械等④制药环境空气⑤操作人员⑥包装材料★背记技巧★原料、辅料、设备、环境、人员、包材二、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遮光、密闭、密封、熔封、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第三节散剂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含义:药材或药材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特点:①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吸收,起效迅速;②制备简单,适于医院制剂;③对疮面有一定的机械性保护作用;④运、贮、带方便⑤口腔、耳鼻喉、伤科、外科、小儿多应用⑥更易吸湿且刺激性及化学活性也相应增加二、散剂的分类1.按医疗用途和给药途径:即可内服又可外用散剂:九分散2.按药物组成3.按药物性质散剂(普通散剂、特殊散剂)4.按剂量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一)散剂生产与储藏的有关规定1、内服散:细粉;儿科用及外用散剂:最细粉。

2、制备含有毒性药、贵重药或剂量小的散剂应用配研法3、含毒性药的内服散应该单剂量包装。

4、散剂应密封保存(含挥发性、易吸潮)(二)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与要求1、粒度: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通过七号筛的粉末重量,不得少于95%;2、外观均匀度3、含水量≤9.0%4、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的散剂取10袋,,其每袋(瓶)内容物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第四节浸出制剂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特点1.含义:浸出药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饮片中有效部位(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二、浸出药剂的分类①水:汤剂、合剂②乙醇/酒: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③含糖浸出药剂☆:糖浆剂、煎膏剂④无菌浸出制剂:中药注射剂、滴眼剂⑤中药提取物为原料:颗粒剂、片剂、浓缩丸剂、栓剂、软膏剂、气雾剂汤剂一、汤剂的含义与特点优点:①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用药的需要,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②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较为迅速,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的剂型缺点:①味苦量大,服用不便②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多有不便③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可能影响疗效☆★背记技巧★三个缺点——味苦量大,服用不便;不宜久置,临时制备;挥发难溶,保留率低二、汤剂的制备1.汤剂制法:煎煮法,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提、过滤2.影响汤剂质量的主要因素①饮片:质量、炮制——汤剂内在质量首先在于饮片质量,使用优质饮片同时必须符合处方特定炮制要求。

③煎煮用水:自来水/制药纯水④加水量:头煎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⑤煎药火候:沸前武火,沸后文火⑥煎煮时间: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⑦煎煮次数:2~3次⑧煎煮时间:煎煮前,冷水浸泡合剂一、合剂的含义中药合剂:饮片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单剂量包装者也称“口服液”。

三、合剂的特点①克服了汤剂临用制备的麻烦②浓度较高,剂量较小(通常每次10~20ml,最多30ml)——经纯化、浓缩工艺③质量相对稳定——成品中加入适宜的防腐剂,并经灭菌处理,密封包装,质量稳定⑤用、携、贮方便⑥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四、合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①所加抑菌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用量不得超过0.3%,羧苯酯类的用量不得超过0.05%,必要时可加是适量的乙醇②含糖量不高于20%③合剂应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④药液的pH值、相对密度以及装量、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糖浆剂一、糖浆剂的含义与特点1.定义: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

含糖量≥45%(g/ml)二、糖浆剂的分类1.单糖浆不含任何药物,系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4%(g/g)。

四、糖浆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澄清,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含蔗糖量测定≥45%(手持糖量计测定)、pH值、相对密度、装量、微生物限度。

煎膏剂(膏滋)一、煎膏剂的含义与特点煎膏剂系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药性滋润)特点:1.滋补为主,兼缓和治疗作用;2.主要是中医滋补、防衰老、治疗慢性病的传统剂型之一;3.体积小、较易保存、味美适口、服用方便;4.热敏性及挥发性活性成分的药材不宜制成煎膏剂。

①炼糖(或炼蜜,或转化糖)的用量≤清膏的3倍;②煎膏剂应无糖的结晶析出。

酒剂与酊剂酒剂系指饮片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

酊剂系指饮片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提取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制剂,也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1.定义液体药剂:在一定条件下将药物(分散相)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分散于分散介质(溶剂或连续相)中形成的不同分散程度的液体分散体系。

可供内服或外用。

分散形式:离子、分子、胶粒、液滴、微粒或其混合形式等2.特点①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性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④稳定性较差,贮藏、运输不方便二、液体药剂的分类分散体系中微粒大小与特征表面活性剂一、表面活性剂的定义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