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精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

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十六)(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玉溪一中模拟)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长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长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大气环流C.地形D.土壤2.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C.热量充足D.土壤肥沃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冬小麦生长期短于N地。

两地纬度相同,生长期不同,说明两地的热量条件不同导致作物生长速度不同;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影响,作物生长期较短,N地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长,故A项正确。

第2题,N地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故B项错误,A项正确;N地附近有寒流经过,M地附近有暖流经过,故M地热量条件优于N地,C项错误;M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土壤比N地肥沃,故D项错误。

答案:1.A 2.A(2018·银川一中模拟)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宁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②④4.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第3题,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五、十六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区域经济发展1、2、3、4、5、6、7、14、15、16、17、24、25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8、9、10、11、12、13、18、19、20、21、22、23展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正确的是( )A.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市场广阔B.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平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D.西北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水源充足2.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延长产业链,以提高马铃薯产业集群效应。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B.减少对生态的破坏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解析:1.B 2.C 第1题,东北优势区纬度高,气候凉爽,生长期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华北优势区(内蒙古)降水较少;西南优势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但地形崎岖;西北优势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故B项正确。

第2题,产业集群可能会增加区域的能源消耗,对区域生态可能有破坏作用,不能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区域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故C项正确。

创意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

近些年,北京郊区创意农业的发展迅猛,出现了“植物迷宫”景观农业、“波龙堡酒庄”产业融合、“平谷桃”产业链开发、“公园式”主题农业开发等创意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3~4题:3.北京郊区创意农业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A.平坦开阔的地形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D.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4.北京郊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 )A.降低农业生产成本B.拓展农业经营方式C.缓解北京人口压力D.推进逆城市化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材料可推断创意农业开发主要是面向市场,因此发展创意农业的必要条件一定有发达便捷的交通网便于和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16.1

2020版高考地理新优化大一轮复习人教通用版课件: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16.1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14-
(2)社会经济条件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15-
2.东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 黑土 挥,表土流失较为严 开发 重,土壤肥力下降 林业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 发展 盖率日益下降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 湿地 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 保护 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 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25-
(3)我国是稻米的原产地,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 食总产量的40%。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下列做法对确 保我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是( ) A.到非洲等地境外屯田,增加粮食产量 B.大幅度提高种粮补贴 C.提高复种指数,地尽其利 D.确保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27-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 1.我国主要农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典型地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区 可持续发展方向
过度注重耕作业,忽视了 走规模化、专业化、商品 农 东北平 多种经营,从而使农耕区 化之路;延长产业链,发展 耕 原、华 生态退化;大量施用化肥、 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经 区 北平原 农药,出现土壤污染、农产 济效益;向生态化方向发 品质量下降等现象 展,建绿色农产品基地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12-
农业 发展方向 区域
发展重点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西部 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 经济;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 草原 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 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 化 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区 草食性畜牧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 为核 以特色经济作物 为主,实现由 山区 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 原料 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 品 并举的转变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检测: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广西地理人教版一轮检测: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 Word版含解析

第十六章检测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检测卷第52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省区中,与图示省区最相符的是()A.江苏B.河南C.山西D.新疆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A 2.D 3.A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区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上升快,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应为江苏省。

A项正确。

第2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但发展并不同步;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D项正确。

第3题,该省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化。

A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自给自足型农业5.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B 5.D 6.C解析第4题,生态农业是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单元提分练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2020新培优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六章单元提分练区域经济发展含解析

第十六章单元提分练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章末单元提分练卷第52页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据此完成第1~3题。

1.下列省区中,与图示省区最相符的是()A.江苏B.河南C.山西D.新疆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同步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 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答案1.A 2.D 3.A解析第1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区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该省区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上升快,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应为江苏省。

A项正确。

第2题,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1990年后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但发展并不同步;与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较快;城市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

D项正确。

第3题,该省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所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不是因为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恶化。

A 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图中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自给自足型农业5.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灌溉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6.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B 5.D 6.C解析第4题,生态农业是能同时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讲流域内协调发展提能训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讲流域内协调发展提能训

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讲流域内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们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

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

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淤地坝作用的是( D )A.可以蓄水,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B.可以拦泥造地,稳定沟床C.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农业产出D.蓄水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D )A.解决黄河水害要先加高堤坝约束黄河的水流B.放水冲沙减淤才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C.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可以有效防洪D.植树种草可涵养水源稳固坡面进而有效防洪3.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C )A.蓄水发电优化能源结构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加D.下游地上河危害得以根治[解析]第1题,淤地坝拦截的水经泄水涵洞排出,不会加剧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D符合题意。

第2题,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了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有利于调节河流的含沙量,减少泥沙的淤积,有效防洪,与对全流域进行统筹调度无关,D正确,C错误。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B错误。

加高堤坝与治沙关系不大,A错误。

第3题,淤地坝蓄水较少,不能用来蓄水发电,A错误;可以拦截泥沙,减小河流中的含沙量,使得河口三角洲泥沙淤积量减小,河口三角洲的增速变慢,B 错误;淤地坝可减少水土流失,使得黄河泥沙含量减少,改善水质,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加,C正确;可以缓解下游地上河危害,但是不能根治,D错误。

(2024·南昌高三段考)下图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甲、乙、丙为该河干流沿线三个地区。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有关该流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B.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C.地形以平原为主D.地势起伏较大5.该流域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 B )A.甲地区河水泛滥严重B.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C.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D.全流域河流水污染严重6.下列关于该流域治理措施的叙述,合理的是( D )A.甲地区修建大坝,改善航运B.乙地区修建大坝,调节径流C.丙地区修建大坝,减轻洪涝D.全流域梯级开发,保持水土[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流域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此地冬末春初降水多,夏季降水相对较少,A错误;该河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后流向西北,B错误;由图中等高线可知,该流域等高线密集,海拔相对较高,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C 错误,D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第1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件新人教版

从利用的角度看,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 整体性
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统筹兼顾,综合 利用
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某种 地域性
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之中 多用性 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 社会性
价值的物质财富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
概念 生__产__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__量__ 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
类型 生__物__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__产__资源等 必备条 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
件 开__发__利__用__能力 属 自然 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性 社会 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__会__发__展__水__平__不同
(2)排放的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调__节__能力,有毒、有害物质就 不能完全得到净化。❸
(3)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受到损害,有可能打破自然环境的 稳__定__状态,甚至使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变化,影响供给和调 节服务功能。
2.综合权衡自然环境的不同服务,选择最优的利用方案。
三、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❹ 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
A.植被覆盖率提高
B.土层厚度增加
C.地质灾害增加
D.水循环趋于活跃
【获取信息】 ①材料信息:拆除大坝,恢复河流的原始生态。 ②图像信息:大坝拆除,水体减少,滩地增多。 【尝试解答】(1)A (2)A 解析:第(1)题,大坝拆除后,下游流 速变慢,泥沙淤积,河道变浅,水域面积变小,调节气温能力变差, 水温年较差扩大。第(2)题,大坝拆除后,原有部分水体变为滩地, 适合植物生长;大坝会拦蓄泥沙,拆坝后原有库区泥沙堆积减少;拆 除大坝后,原有生态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可减少地质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人教版)(31张PPT)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六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课件(人教版)(31张PPT)
农田多,迁移人 调水供给范围小
口多
总评
最具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大
西线方案
可自流供水,水质好
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 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 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供 水;工程量大
最具生态意义
2.南水北调工程的深远影响
积极 意义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效益
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
3.西气东输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中部、西部、东部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存在影响,具体 如下表所示:
(1)有利影响
影响
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 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
资源开发与经
益,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 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
济建设
社会
长点
经济发展
经济
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 产业结构调整 伐,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
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海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题指导]
材料信息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大运河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 上海,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线路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和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区域经济发展检测题及参考答案马铃薯(喜温凉、怕湿、开花结实需长日照),在福建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形成了闽中戴云山区秋种、闽东北鹫峰山区春种和沿海平原冬种等三大种植区域(见图),2016年建立千亩以上的马铃薯生产基地100个。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产量下降B.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C.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D.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2.该地利用稻草秸秆进行马铃薯包心培土栽培(下种后6天内覆盖稻草并培土于稻草之上),关于这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具有保温、保湿,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B.改善土壤小环境,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C.减少土壤开裂,防止因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D.增加土壤无机盐,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1.A2.D“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的可行之路。

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等地开花结果。

读下图,完成第3~5题。

3.“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A.全球气候变暖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C.国家政策的支持D.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4.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相比,在京津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突出优势在于( )A.光热充足B.土地廉价C.市场广阔D.空气质量好5.“南果北种”带动较明显的产业是( )A.农产品深加工B.大型农业机械制造C.物流运输D.城郊休闲观光3.D4.C5.D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河北省的蔬菜种植面积却在扩大,河北蔬菜生产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冀北高原区。

读“2012年京津冀地区蔬菜生产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3小题。

6.京津地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1-区域农业发展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6.1-区域农业发展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第十六章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范围:、吉林、辽宁三省和ꢀ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3)自然条件①气候②地形:包括高原、ꢀ和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4)社会、经济条件。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特别提醒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位置、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产业发展方向。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①耕作农业区。

ꢀ②林业和特产区:D③畜牧业区:ꢀ、Eꢀ、F。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生产;地区生产。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4.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备知识预案自诊(2)东北地区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关键能力学案突破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考向一考向二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2)社会经济条件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2.东北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3.东北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针对东北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今后东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①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绿色农业,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质检卷: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Word版含解析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_单元质检卷第32页、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8重庆期中)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为农作物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F图是我国东北地区及其农作物秸秆资源产量图。

据此完成1~2题。

A. 小麦、大豆B.水稻、大豆2•该地区秸秆还田的合理方式是(A. 建沼气池,沼渣还田C.就地焚烧或直接还田答案1.C 2.BC. 玉米、水稻D.玉米、甜菜)B. 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D. 机械粉碎或堆沤后还田解析第1题,结合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特点判断其秸秆来源。

第2题,能源化、饲料化后还田可解决当地饲料、燃料和肥料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18广东广州调研)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

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200 2.9+0.9200~400 2.8+0.8400〜80045.9+8.9>80048.4-10.63.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B.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C.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D.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4•造成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化B.区域经济发展差异C.农业技术进步D.交通运输网络发展1 •图中秸秆主要来自(5•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A.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B. 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C. 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D. 增加了台风、洪涝的灾害风险答案 3.D 4.B 5.A解析第3题,由表可知,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在降雨量400~800毫米和>800毫米的地区较高,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位于东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结合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可知,降水量>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下降最多,而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地区粮食生产集中度提高最多,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由湿润区移向半湿润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教师文档新人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教师文档新人教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考情概览·备考定向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农业布局特点[知 识 整 合]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A 黑龙江、B 吉林、C 辽宁三省和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自然条件 ①气候②地形:E 高原、F 平原、G 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4)社会经济条件①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

②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2.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划分的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东北地区大米品质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大米生长期长;②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③昼夜温差大;④冬季气温低;害虫不能越冬,作物病虫害少。

2.东北地区春季出现涝灾的原因。

提示①冬季积雪量大;②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量大;③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深度解读]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

在诸多因素中的主导性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许多地区农业已由过去产品以自己消费为主,逐步发展到了从事商品性生产,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对接高考]命题角度东北地区水稻生产的条件分析(2014·课标Ⅱ,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

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讲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2讲资源跨区域调配

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 _大__气__质__量____
区域协调 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 _协__调____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 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 _资__源____发展;激活沿线地区相关产 业的 _发__展__潜__力____
深化整合 · 提素能
考点一 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研析典题
(2023·浙江1月选考)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 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有其文阔尔河和老塔里木河两条生 更多消耗于植被蒸腾
态 输 水 通 道 。 2000—2020 年 , 塔 里
木河下游实施了21次生态输水,河
(2)两河轮流输水可提高地下水涵养 水源的能力,主要此举是为了节约
岸带地下水位普遍抬升了3—5 m,
水资源,并非扩大受水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归纳导学 1.南水北调工程及其产生的积极意义 (1)南水北调线路
3.人地协调观: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
式,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研清教材 · 固基础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1)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 __不__均__匀___,存在明显的资源富 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 _集__中__性____。 (2)另一方面,区域间的发展水平 __不__平__衡___,一些区域由于经济和 人口的集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大,也会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资源开发 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优
与经济建 使之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 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提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提

第16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3讲产业转移与国际合作一、选择题(2024·山东日照模拟)《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规定,将在2025年底前适时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这是全面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货物进出口管理制度的标志。

“一线放开”就是海南和国际的联系实行进口货物零关税;“二线管住”,就是从自贸港进入境内其他区域要按照海关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全岛封关运作后,自贸港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目前,每人每年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为10万元,不限次数;允许开展离岛的贸易及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联系,用“海南+N”的思维方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

据此完成1~2题。

1.实施离岛免税政策有利于海南( A )A.扩大旅游消费量 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强化种业基地建设2.推进海南自贸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 C )A.发挥资源优势,承接各类产业转移B.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C.加强区域产业分工,促进协同发展D.开展良性竞争,提升区域综合实力[解析]第1题,离岛免税有利于培育海南省旅游消费热点,促进海南省旅游消费升级,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A正确;离岛免税不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错误;离岛免税不能提高环境承载力,C错误;离岛免税不是农业,故不能强化种植业基地建设,D错误。

故选A。

第2题,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不是为了承接其产业转移,A错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是为了协同发展,不是趋同发展,B错误;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利于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协同发展,C正确;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不是为了良性竞争,D错误。

故选C。

(2024·浙江模拟)泰尔指数是衡量个人之间或者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数值越大则差异越大。

黄河流域的区域经济差异分为上中下游间的差异和上游内、中游内、下游内的差异两部分。

下图示意黄河流域上中下游间和上中下游内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

2020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 第2讲

2020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 第2讲

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返回导航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产业转移的实质
企业在全球寻求__最__优__区__位____,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人 教
[名师点睛] 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时,首先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
版 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选择区位的因素。
地 理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人 教 版
地 理
返回导航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影响因素
人 教 版
地 理
返回导航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知识扩展] 产业结构与经济水平的关系
(1)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知识、人才密集,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
返回导航
第十六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二、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移出区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_主__导__产__业_____

移入区 缩短__产__业__升__级____时间,加快___工__业__化___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各国根据自己的__优__势__条__件____发展相应的产业,促进国际产业和生产过程
动优势明显,第三产业比重高。
(2)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劳动力廉价,资源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差,第三 地
人 产业比重比较低,第一、二产业比重大。



(3)一般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章末综合检测(十六)(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玉溪一中模拟)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长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

读图完成1~2题。

1.导致M、N两地冬小麦生长期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B.大气环流A.洋流D.土壤C.地形2.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B.降水丰富A.光照充足D.土壤肥沃C.热量充足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M地冬小麦生长期短于N地。

两地纬度相同,生长期不同,说明两地的热量条件不同导致作物生长速度不同;图中M地受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影响,作物生长期较短,N地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作物生长期较长,故A项正确。

第2题,N地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故B项错误,A项正确;N地附近有寒流经过,M地附近有暖流经过,故M地热量条件优于N地,C 项错误;M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土壤比N地肥沃,故D项错误。

答案:1.A 2.A (2018·银川一中模拟)枸杞是宁夏五宝之一,宁夏境内的中××县是我国著名的枸杞之乡,已经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中宁地区土壤碱性重,昼夜温差大,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枸杞的生长。

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区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有(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B.②③A.①②D.②④C.①④4.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B.①④A.①②D.②④C.②③解析:第3题,题干所问为自然原因,而“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属于社会经济原因,可以排除;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土壤碱性重”可以排除“黑土肥沃”;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枸杞的生长。

第4题,宁夏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所以坡地开荒不会导致水蚀严重而是会导致土地荒漠化;该地区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酸雨主要和工业生产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与农业结构调整无关。

答案:3.D 4.C (2018·合肥模拟)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

新型城镇化要通过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来实现城乡一体化。

皖南地区毗邻长三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是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5~7题。

5.关于皖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B.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C.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D.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充足,技术雄厚6.皖南地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①小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②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③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待遇不平等④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B.②③A.①②D.①④C.③④7.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关于该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已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B.目前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高C.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多种经营D.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使用大型机械解析:第5题,皖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与地理位置、工业基础、交通条件、环境、政策等有关。

皖南地区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旅游等产业基础较好;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有优惠政策扶持;皖南地区发展落后于长三角地区,资金和技术条件相对较差。

第6题,城镇化过程中,小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不是突出问题,①错;城镇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会造成建设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较差,②对;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市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待遇不平等,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③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④错。

第7题,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应该做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相结合,实现协调发展。

皖南地区应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没有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程度也较低;该地区山地多,平原少,不适宜推广使用大型机械。

答案:5.D 6.B 7.C(2018·河南豫北名校联考)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工业区某小商品生产企业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关于该工业区的说法合理的是( )A.该工业区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B.形成了原料-生产-销售配套体系C.该工业区资本集中程度高D.该工业区同类企业竞争激烈,利润低9.该区域原来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的经济落后的乡村,现在该区域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示范区,该区域( )A.乡村工业化推动了大城市的形成B.产业的升级导致逆城市化现象明显C.不可能出现城市、乡村交错的景观D.乡镇企业促进了中小城市迅速发展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企业众多,说明资本集中程度低,不太可能出现大型骨干企业;该工业区形成了原料-生产-销售配套体系,所以各企业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进行规模生产,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第9题,该区域之前以粮食种植为主,经济落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小城市迅速发展,出现城市、乡村交错的景观,且目前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8.B 9.D (2018·江西师大附中模拟)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之比同1的差。

下表示意××市2001年和2012年产业结构偏离度。

读表,回答10~11题。

)A.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呈正相关B.产业结构偏离度与产业就业比重呈负相关C.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说明该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D.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高,吸引了大量劳动力11.据表中信息推测××市2012年以后一段时间内( )A.第三产业发展快速,吸引大量劳动力B.工业化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C.农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将下降D.劳动力过剩,人口向外流动解析:第10题,据题干产业结构偏离度概念,可知其与产业增加值比重和产业就业比重不呈正、负相关关系,A、B错。

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表明产业还具有一定的劳动力吸纳优势,C对、D错。

第11题,表中显示,××市2012年第一、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说明第一、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不足,A错;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较多,继续推动城市化发展,B对;农业产值将增加,C错;D选项据表格信息无法判断,D错。

答案:10.C 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成都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材料一玉米喜光,苗期需水量少,较为耐旱;拔节后水分需求量急剧增加,特别是7月至9月,对水分要求极高;到成熟期需水量又偏少。

近年来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70%的种子来自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基地,尤其以张掖地区最为突出。

玉米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玉米种子,并进行筛选储存。

材料二下图为河西走廊示意图。

(1)近年来张掖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分析该地成为制种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

(8分)(2)该地农民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种植的自然条件,积极采用地膜覆盖,使玉米增产显著。

试说明采用地膜覆盖的作用。

(6分)(3)请你为该地玉米制种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8分)解析:(1)自然环境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2)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蚀危害,减少热量散失,起到保水、保土和保温的作用。

(3)要实现玉米制种的可持续发展,应培育优良品种,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

答案:(1)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种子发育良好;②地处绿洲,土壤肥沃;③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水质好且稳定,灌溉水源充足;④周围荒漠与高山成为优越的隔离屏障,能保证种子的纯度;⑤气候干燥,病虫害少,种子脱水快,容易保存。

(任答4点即可) (2)①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保水作用;②减少风蚀危害,起保土作用;③减少热量散失,起保温作用。

(3)①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②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改善交通条件,拓宽市场;④减少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13.(2018·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的村庄。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有众多“淘宝村”。

2010年以前,山东省××县丁楼村(如图所示)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贫困村,为生计大量农民进城打工。

后来他们偶然间接触到了“淘宝”,发现了一个为学校、影楼、戏班等提供演出服装的商机,逐步从给别人做衣服到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形成了“淘宝网店+演出服饰加工销售”的经济模式,并遍地开花。

目前,全镇众多村庄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淘宝村”,形成了一个演出服饰产业集群。

(1)分析2010年以前丁楼村工业区位的不利条件。

(6分)(2)分析目前丁楼村发展演出服饰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3)指出丁楼村从“贫困村”到“淘宝村”变化的地理过程,并说明其判断依据。

(6分) (4)随着演出服饰生产规模化、产品升级、品牌建设,围绕生产工厂留村还是进城,丁楼村村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你赞成留村还是进城?请阐述理由。

(6分)解析:(1)从丁楼村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分析即可。

(2)应从劳动力、地租、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

(3)可从产业特点和劳动力的从业构成、用地类型的变化等方面描述。

(4)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远离市场;运输不便。

(2)接近市场;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较低。

(答出其中3点即可)(3)地理过程:城市化、工业化过程。

判断依据:产业方面,从农业向工业转变;人口就业方面,从农民向工人转变;土地利用方面,从农业用地向城镇用地转变。

(4)进城。

理由:从成本低廉的服装加工业转向具有品牌等较高附加值的服装产业,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提升信息的通达度;有利于树立品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有利于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或留村。

理由: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继续发挥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较低;发挥产业集群的生产协作、基础设施等优势;继续享受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扶持的优惠政策,如用水、用电、税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