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价值之我见
科学之我见
学习习惯是化学兴趣的保证持之以恒地预习、复习和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十分重要,是化学兴趣的保证。
因为复习能够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上课时能轻松愉快地、有重点地听讲、思维积极主动、作业迅速完成、学习成绩好,形成良性循环。
大教育家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生博览群书,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克服学生学业不良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大量阅读,“阅读叫他思考。
”学生见识越广,思考得越多,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预习、复习和阅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验是化学兴趣的生命教师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大量开放实验室,开设实验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化学实验,学生是非常乐意的,他们喜欢探索化学规律并从中享受乐趣。
化学实验活动表面上可能获得知识慢,但它是让学生尝试感受,理解经历化学的必经阶段,对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很有帮助。
因为在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求索精神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但有强烈的兴趣参加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完成。
“教学活”,“活教学”,许多著名人物都很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小学科学探究之我见
小学科学探究之我见作为小学科学老师,我一直认为科学探究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在我看来,科学探究不仅仅是为了学科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小学科学探究的见解和体会。
首先,科学探究需要寓教于乐。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大量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会让他们觉得无聊和困难。
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感到有趣和兴奋。
例如,在讲解物理原理时,可以制作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带来视觉上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讲解营养知识时,可以采用游戏、小品、讲故事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科学探究需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学生能自己动手实践,在体验中才会有更全面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当然也能更好地促进思维的自由开展。
我们可以通过小实验、课外调研、观察和发现、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到学科探究中,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奥妙。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尤其重视学生的体验,相信正确引导孩子开展实践活动,对于他们以后的学科发展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再次,科学探究需要加强手中教育,即多元素结合,形成深度知识。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学生记忆和学习知识,包括图文并茂、声音和灯光效果等,让科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加强对学生认知的激发力,提高学生在知识生命周期中的凝聚力和素养力,在此学习中的收获将更加丰厚。
最后,科学探究需要注重实效,即落实探究效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探究完毕之后,及时召开探究成果交流会议,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通过实践、讨论和交流现场,让学生最终内化知识、巩固知识。
总的来说,小学科学探究是一门有意思、有趣、容易理解和有用的学科,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科学的价值随笔
科学的价值随笔
科学的价值随笔
科学的真理富了人的.大脑。
道德的真理武装了人的心灵。
两个真理或心脑合一,标志
西方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个体
又接受基督教意识形态的施洗,
故它又永远像一面价值的旗帜。
非个体族群如华夏人,活在家
国天下之间,个体仿佛吸附物,
人附于家、家附于国、国附于
天下,独立意义上的人从未诞
生。况且华夏的道德真理又被
诠释为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远古以来,华夏人有心无脑呵。
《科学的价值》[法]昂利彭加勒著读后感
第五篇范文:《科学的价值》[法]昂利·彭加勒著读后感——结构与语言分析与评论
在阅读《科学的价值》这本书后,我对于彭加勒的结构安排和语言运用有着深刻的分析和评论。这些结构和语言的特色,使得这本书具有了独特的魅力,让我对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彭加勒的写作风格独具匠心。他通过讲述科学发展的历程,将科学的理论与科学家的人物形象紧密结合。这种写法使得科学家们不再只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具有血肉和情感的鲜活个体。例如,在描述牛顿的经典力学时,彭加勒不仅详细介绍了牛顿的学说,还讲述了牛顿的人格魅力和学术追求。这种写作风格使得科学的发展历程变得生动有趣,也使得科学家们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书中彭加勒对科学主题的探讨让我深感科学的力量。他以物理学的发展为例,阐述了科学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物理学的每一次突破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让我对科学家们充满敬意,也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而感到自豪。
在情节方面,彭加勒书中对科学发展的阐述犹如一部科学发展的史诗,引人入胜。他不仅详细介绍了科学发展的历程,还揭示了科学发展背后的规律。这使我认识到,科学并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让我更加渴望投身于科学探索的行列。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彭加勒的布局十分巧妙。他将科学的价值分为几个核心部分,分别从科学方法、科学家道德品质以及科学与道德、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每个部分都有足够的篇幅进行详细阐述,使得我对科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此外,彭加勒在书中还穿插了许多科学发展的历史故事,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科学精神之我见
科学精神之我见摘要:影片《居里夫人》在向人们展现科学家玛丽·居里的传奇人生的同时,也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所包含的内容是由科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这和科学自身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青少年应先理解科学精神对人生的意义,才可以以一个更好的态度去实践科学精神。
在践行科学精神方面,青少年要了解宏观要求,结合自身的情况,具体的来实践科学精神。
关键词:自然哲学科学精神基本内容践行原则正文:科学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智慧的结晶,有科学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科学精神就更具有建设意义,是我们青少年积极践行的对象。
当我们要践行科学精神时,我们就必须了解它的本位—科学的基本性质。
科学自身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决定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哲学是同宗同源的,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互促进。
现代大部分人认为科学和哲学都来自于古希腊城邦中的那些“望天者”,这些人在仰望苍穹时渴望穷尽世间的奥秘,他们的思考产生了哲学和科学。
其实在很多西方人的观点中,科学和哲学还是两位一体的关系,科学就是一种自然哲学;这一点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到:1687年艾萨克·牛顿爵士发表那篇改变世界物理发展的科学著作便题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如果从现在的角度看,欧洲很多大学的学位制度还是遵循了几百年的传统,学者的学位证书上不会写着他是物理学或化学学士、硕士,他们都会被冠上自然哲学学士的称号。
而科学作为一种自然哲学,它的性质也体现了自然哲学的特点:科学重在实验,重在从实验中找出规律。
关于这一点,18世纪的莱布尼茨说过:科学在于发现一种规律,它可以解释过去,遵循这条规律未来也像过去一样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20世纪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简截了当的指出:科学在于整理事实,从中发展这些事实发展的规律。
基于科学具有自然哲学的基本性质这一事实,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这十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⑴执着的探索精神:这一点在影片《居里夫人》中有着清晰地体现。
25中华科技之我见
25中华科技之我见中华科技的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为一个法学硕士,我对中华科技领域的发展有自己的见解。
以下是我对中华科技发展的观点和建议:1. 科技创新是中华科技发展的关键。
中华科技应该不断推动创新,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进行原创性的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
政府和企业应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加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
中华科技应重视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提升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高水平科技教育机构和实验室,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
3. 进一步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中华科技应该积极引导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便利的政策和环境,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发展。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华科技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合法权益。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5.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中华科技应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科技成果,提升中华科技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华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科技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其中,为中华科技的繁荣做出贡献。
---注意:以上观点和建议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或机构立场。
化学学科育人价值之我见感悟
化学,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及其与能量转换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更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化学学科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现象,既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又有丰富的实际应用。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物质的本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同时,化学学科还涉及到能源、环境、材料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可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心人类生存和发展,培养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平台。
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化学学科的学习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如数学、物理、生物等。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沟通能力。
最后,化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而繁杂,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探索、思考,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
《科学的价值》读后感_650字
《科学的价值》读后感_650字看了《科学的价值》后,忽然有种想法,科学家都是自私的。
首先,科学家们对自己研究出来的理论并没有也不可能进行约束,因而他们常常是灾难的源头,但他们却依旧乐此不彼的去研究。
再者,科学家研究理论的动力往往是依据个人的兴趣,因此其成果是有用还是无用都无所谓,拿到经费就ok。
而这显然是没什么道理,顶多自我娱乐娱乐,那就自娱一下吧。
对于第一条,科学所造成的各种灾难都是众所周知的,而其中最大恶或许是对自然的破坏。
战争虽然对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破坏,但人类文明只是地球自然环境的一环而已。
倘若真如霍金所言,人类把自然灭亡掉了,那人类文明又有何意义?所以,可以把“反人类罪”加之于科学家头上。
也许有科学家辩护说科学也可以解决自然问题,比如说什么人工降雨什么的,但他也太草率了,谁说人工降雨就不可以用来当军事武器?又有谁敢保证人工降雨不会破坏自然?也许自然的意志正准备自我调节一下,结果被科学给打断了。
在1966年,美军共出动飞机2。
6万架次,在越南上空投放了474万枚降雨催化弹,向云层里倾泻了成吨的碘化银,实施大规模人工降雨,造成越南部分地区洪水泛滥。
同样,在1974年9月,“法夫飓风”的气旋突然转向洪都拉斯。
暴雨和时速超过177公里的飓风横扫大地,造成1。
1万洪都拉斯人丧生,60万人无家可归。
而这些,都是科学家们的罪证。
也许,当你在抱怨天气炎热干旱抑或是寒冷难耐的时候,在某个地方的某个秘密实验室里,一些秘密的人物正在偷偷的笑。
这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自然,包括你和我,都正在被科学家谋杀!此时,就又会有人跳出来大喊,说科学家都是无辜的,他们的初始动力都只是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但这是归于第二条要论述的。
总之是,科学家们没有看管好自己的理论,让terrorist利用了,然后谋害自然、人类,那他们就因该以同等罪名对待。
以崇尚科学为荣的心得体会
以崇尚科学为荣的心得体会崇尚科学是一种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态度。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都始终秉持着崇尚科学的原则,并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崇尚科学让我拥有了一个开放和透明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本质在于以实证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推断事物发生的规律和原因。
在科学的世界里,没有固有的偏见和成见,只有对事实的真实追求。
这种思维方式使我在面对问题时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通过积极的观察和研究,去寻找真相。
无论是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还是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我都会尽量保持客观和冷静,尝试多角度的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其次,崇尚科学让我形成了批判和质疑的能力。
科学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知识和观念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完善的。
因此,崇尚科学并不意味着盲目接受任何权威的观点,而是要对所接受的知识进行审视和验证。
我会通过深入研究和对比不同观点的方式,对待学习和研究中的各种观点,无论它们来自于哪个权威。
这样,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也能够发现和纠正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偏见。
另外,崇尚科学让我更加注重证据和数据的重要性。
科学的推理必须以实验证据为基础,而不是基于主观的臆测和假设。
这对于我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尽量寻找和收集相关的数据和实验证据,通过实践和探究的方式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工作中,我也会通过数据分析来支持和验证决策和方案,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这种注重证据的思维方式不仅使我更加理性和准确地分析问题,还提高了我的决策效果。
此外,崇尚科学还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追求。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深入地理解和解释世界的本质。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因此,我会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关注最新的科技进展和研究成果,参与学术交流和讨论,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最后,崇尚科学还给我带来了一种普世价值观的理念。
认识和肯定科学的价值
认识和肯定科学的价值【摘要】科学是人类思想与实践的重要体现,对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推动社会进步,科学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人类幸福的提升。
科学不仅推动了文明的进程,还引领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学对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
对个人而言,科学带来的不只是物质财富和舒适生活,更是对自身认识的拓展和成长。
未来,科学将继续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科学实践,从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和快乐。
科学的前景看好,值得我们持续投入精力和资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科学定义, 科学重要性,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人类幸福, 文明进程, 未来发展, 社会重要性, 个人意义, 前景展望1. 引言1.1 科学的定义科学的定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基于严密的逻辑和系统性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构建,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种知识体系。
科学是为了揭示客观规律和解释现象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扩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的定义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不同领域,其研究对象包括物质、生命、社会、思维等方方面面,以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为主要目标。
科学的特点包括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通过理论假设和实证验证不断推进科学知识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持续的认知进步和创新动力。
科学是人类对世界的研究和探索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科学的定义不断随着人类认识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但其本质仍然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规律和真相,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指引。
科学的重要性在于引领人类认知和实践的方向,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1.2 科学的重要性科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科学研究,人类可以深入探索自然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以崇尚科学为荣心得体会格式版
以崇尚科学为荣心得体会格式版崇尚科学是一种价值观和态度,它强调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崇拜,追求真理和事实,以科学方法作为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
作为一个崇尚科学的人,我们应该尊重科学,遵循科学,发展科学。
首先,崇尚科学是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崇拜。
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是探索自然界运行规律的结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家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对人类知识的贡献。
同时,我们应该崇拜科学知识中蕴含的真理,追求知识的提升和科学的进步。
只有尊重和崇拜科学知识,我们才能真正善于运用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其次,崇尚科学要求我们遵循科学。
遵循科学是指,在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根据科学方法的规律去进行思考和实践。
科学方法是一种严谨和有序的思维方式,它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假设和验证的过程来获取知识。
只有遵循科学方法,我们才能确保我们的认识是准确和可靠的,我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科学和有效的。
在遵循科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树立科学的态度。
科学态度包括怀疑精神、实事求是和创新精神。
怀疑精神是指我们应该对待科学理论和观点持怀疑的态度,不盲从和轻信,要经过实验证实才能接受。
实事求是是指我们要根据事实去认识问题,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主观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创新精神是指我们要勇于创新,不囿于传统和经验,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新的发现。
崇尚科学还要求我们发展科学。
发展科学是指我们要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科学实践,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科学新闻和科学文化活动来了解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加科学知识。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应该承担起科学的责任,深入研究和探索科学问题,争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突破和创新。
只有发展科学,我们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崇尚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
对个人来说,崇尚科学可以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使我们更加擅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崇尚科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使我们更加理性和冷静。
科学价值之我见
4 5 1 1 9 1 河南机 电职 业 学院 河 南 郑州 彭香 兰
与演绎,以及技 术的不断改进 ,因此科学研 职能 ,其次是作 为直接 生产力的职能 ,再次 究 不再是 被动地认识和反映 自然事 物,而是 是将科学 日益广泛 地用 于解决 社会发展过程 近代 以来 中立论 大为盛行 ,科 学与价值 的联 主动地介入、干预 自然 ;科学活动也 由原来 中所产生 的各种 问题的职能。因此可把科学 系被割裂 ,但是科 学不仅是 知识体 系,还 是 的个体的、自由的探索型活动转变为有建制 、 的社会价值概括 为物质价值或精神价值两个 种 社 会 活动 和 文化 形 态 。充 分认 识 科 学 与 有组 织的分工协作型活动 ,受各类集 团或 国 方 面 。科 学 的物 质 价 值 问 题 一 直 被 人 们 所 称 价 值 的 关 系 ,在 正 确 的 价 住 观 指 导 下发 展 科 家 的 掌控 。这 样 的 科 学 活 动 就 很 难 摆 脱 各 种 道 ,也 是 科 学 最 鲜 明 的 社 会 价 值 表 现 。 科 学 技 ,这 不 只 是 科 学 家 的 责任 ,也 是 全 人 类 的 利 益 集 团 的 影 响 ,只 能 被 主 体 的 主 观 意 愿 所 被 认 为 是 社 会 进 步 的 巨 大 力 量 ,与 人 类 幸 福
来存在 “ 关联 论 ”和 “ 中 立论 ” 两 种 观 点 。
,历
责任 。
左右。
密切相关 。但是 ,不能把科学 的物质价值看
科学还是人类 的一种文化。以知识体系 成是科学价值 的全部。 来讨论科 学,科 学应该属于观念文化 ,若把 2 科 学 价 值 与 人 类 价 值 科 学 与价 值 的关 系 问 题 一 直 是 国 内外 学 科学 与技 术结合起来 ,那么科学不仅是观念 在科学与价值 的关 系中,科 学价值与人 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克莱姆克 ( E . D . K l e m k e ) 文 化 ,还 是 器 具 文 化 。科 学 的 特 点 就 是 把 自 类价值的关 系问题是最有 吸引力的论题之一。 提出,在 “ 科学 与价值”这一词汇 下面,所 然界 、客观物质 世界作为研究对象 ,揭示其 巴伯 、拉波拉特 、布罗诺乌斯基 等人 均深入 涉及到的方面是复杂的 , 包括理 陛、客观性、 内在 规律 ,并且 用技术手段 、依照规律来重 主观性、纯科 学、应 用科学等范畴 ,甚至科 现 自然 现象或创造新事物。 因此 ,科学文化 学 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 与其他文 化是有一定区别的。但科学 文化与 争 也可看作是该 问胚 的拓展 。长期 以来,科 其他 文化 又是存 在关联 的,不说近代科学产 学 价值 的中立是许多人坚持 的见解 。他们认 为 :科 学是 追 求 纯粹 真 理 的事 业 , 是客观的。 科学认识 的活动是从无误 的初始前 提出发, 达 到对 自然的真实认识 ,科学是 自然 之镜。 生之前 ,科学 曾臣服于宗教 、从属于哲学 , 就 是 在 科 学从 哲 学 分 离 后 ,它 依 然 割 不 断 与 这些人文 文化的关联。在 当代 ,科学技术处 于强烈需求 和激烈竞争 中,科技转化为生产 地考察过这一 问题 。他们 的论述 主要 从两方 面 展 开 :一 方 面 ,科 学 的价 值 来 源 于 人 类 的
科技价值哲学反思
科技价值哲学反思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曾经提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报复了我们。
”随着时间无情的流逝,这种报复也愈演愈烈,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土流失、伦理失序、战争灾难、酸雨、疾病……从个人到社会、从生存到发展,都让我们深陷其中,一场“人类拯救”首先从反思开始。
一、科技与价值的背离科技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活动,从其产生、应用、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都是有着实际的物质承载,这也就在实际上赋予了科技本身必然要体现的价值。
其中立性、超社会性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科学技术在生态环境、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早已引起了价值异化,使得科技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的价值相背离。
(一)科技与自然价值的背离这是科技价值异化的外在表现,这也是我们最直接能感受到的。
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污染开始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以来,人们就开始奔波于寻求救治的良方。
然而时至今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总体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地球作为我们生命的家园,如今变得满目疮痍,使人类的生存空间危机四伏。
在影响环境问题的因素中,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催化剂。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危机已经体现了科技因素的巨大负效用,科技严重的破坏了自然生态,正在不断地摧毁我们难以找回的和谐家园。
科技与自然价值的背离,造就了科技对自然的强大破坏力,直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越是科技发达、运用广泛的地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越是惊人,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它已经侵入到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
科技给了我们美好的希望,同时也把我们一步步逼上绝境。
科技还在飞速发展,而环境也在被不断摧毁,大自然只能在迫不得已的在对人类的报复中期待着人类的幡然醒悟。
而对我们人类来说,现在所要做的只是争取一个改正的机会而已。
(二)科技与社会价值的背离(三)科技与人的价值的背离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最终都是为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学科育人价值之我见感悟高中生物
学科育人价值之我见感悟高中生物一、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性1.1 学科育人的概念学科育人是指教育者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容的传授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1.2 学科育人的意义在当今社会,高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透过学科育人,学生可以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1.3 培养高中生物学科育人的目标在学科育人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科兴趣,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分析思维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全面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生物学科育人的具体实践2.1 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学的魅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生物学的魅力。
通过生物学知识的讲解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物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2.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微生物,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高中生物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生物研究报告和课外科研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4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学科育人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学的价值彭加勒读后感
科学的价值彭加勒读后感摘要:一、引言1.介绍彭加勒及其著作《科学的价值》2.阐述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二、彭加勒的观点1.科学知识的体系性和连续性2.科学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3.科学精神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三、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1.应试教育的影响2.科学素养的欠缺3.创新意识的培养四、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1.倡导探究式教学2.强化科学素养的培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五、科学教育的实践与建议1.教师角色的转变2.优化课程设计3.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案例六、结论1.重申科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2.强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科学教育改革3.展望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前景正文:【引言】彭加勒的《科学的价值》是一部深入探讨科学本质、科学方法及科学教育的著作。
作者从哲学、历史和实证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知识的体系性、科学方法的普适性以及科学精神的独立性。
这部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科学的新视角,也为我们反思科学教育的现状和探索科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彭加勒的观点】彭加勒认为,科学知识的体系性体现在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某一领域的进展都会影响到其他领域。
科学方法的普适性则表现在,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可以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而科学精神的独立性则体现在科学家在面对未知领域时,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科学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们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部分地区和人群的科学素养偏低。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弱,缺乏批判性思维。
【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对科学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倡导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强化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最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教育的实践与建议】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科学教育。
树立科学价值观演讲稿
树立科学价值观演讲稿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树立科学价值观,不仅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负责。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一些看法。
首先,树立科学价值观意味着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相信科学理论。
科学是客观存在的,科学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
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科学事实,不偏不倚地接受科学理论,不带有任何个人情感色彩和主观臆断。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站在科学的肩膀上,不断前行。
其次,树立科学价值观也意味着我们要尊重科学方法,注重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们的共同追求。
我们要尊重科学方法的严谨性和系统性,不断强调实证主义和实践主义,注重实验和观察,推崇逻辑严密和理性思维。
同时,我们也要弘扬科学精神,包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质疑、勇于求真。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践行科学的本质,不断开拓科学的新天地。
最后,树立科学价值观还意味着我们要尊重科学伦理,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伦理是科学研究的道德准则,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们的精神追求。
我们要尊重科学伦理的廉洁性和诚信性,坚持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杜绝造假和抄袭,坚持学问求真和学识求实。
同时,我们也要倡导科学精神,包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奋创新、无私奉献。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践行科学的价值,不断提升科学的道德水准。
总之,树立科学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树立科学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走上科学之路,迈向科学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树立科学价值观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崇尚科学之我见申论作文
崇尚科学之我见申论作文
在我看来,崇尚科学是一种积极而迫切的态度,是我们应该始终坚守的信念。
科学不仅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进步,更是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工具。
首先,崇尚科学意味着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和科学方法。
科学事实是基于可观测的证据和经过严密实验验证的结论。
我们应该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与此同时,科学方法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途径。
通过使用科学方法,我们能够系统地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其次,崇尚科学也意味着我们应该追求科学教育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科学教育是培养人们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教育,我们能够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同时,科学素养也是我们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的重要素质。
具备科学素养的人,能够理性思考,辨别虚假信息,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另外,崇尚科学还需要我们支持科学研究和创新。
科学研究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科学家的探索和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
只有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我们才能够面对挑战,解决难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崇尚科学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意识,我们才能够理性思考、科学决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作为现代公民,我们应该始终
坚守崇尚科学的信念,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并支持科学研究和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学之我见
科学之我见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一定角度上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据,是人类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先导,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决定因素。
人类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系统构成, 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说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对科学技术强劲的经济功能的高度概括,科学技术是生产的重要构成因素,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到生产力的各实体要素中去,就会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在现代的生产力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现代的生产力是科技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先导和基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科学技术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他可以转化为生产工具,变为劳动者的经验和技能。
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革命,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换句话说,科学始终左右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对比科学发展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科学的发展,都是人们在大量的劳动实践中总结、应用自然界的规律,不断传承和发展起来的。
在对科学的探索过程中,西方和中国都有影响世界的科学发现。
这是西方与中国在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上的共性。
但是在意识形态上,西方与中国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研究方式在古代,中国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涉及的比较全面,在许多方面的研究甚至比西方超前几十年,甚至十几百年。
但中国古代对科学的研究至今仅局限于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与实践上的应用,并没有总结成理论或体系。
即“只知道怎么用,并不知道为什么,也很少探究为什么。
”这一点成为中国的科学在后来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中国科学发展中的不正常现象头大尾大中间小大学教育“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中国教育体制官僚化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只重模仿不重创新缺乏对科学的质疑精神自主知识产权匮乏且得不到有效地保护如何应对中国所面临的科学危机。
《科学价值论》读后感
《科学价值论》读后感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读书。
要求在10天内读完《科学价值论》。
这本书可谓是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价值理论。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思想概论中有一章是“实事求是”。
而我看到此书中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也体现了同样的精神。
具体来说:原来的科学价值观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科学价值观。
只讲科学成果是否带来实际的好处或者利益,不问其在客观上是否具有真正的价值。
于是便会出现伪科学、伪技术。
比如,所谓的激光武器是非常贵的,使用激光武器需要昂贵的费用,目前又无法量产,因此就没有必要投资开发。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自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进入了经济学阶段,于是更多的人们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的科学技术,在选择和应用上往往会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了其科学价值。
比如最早发现“万有引力”的英国人牛顿,也是被后人誉为“科学巨匠”的人。
然而他当年研究物理学时,却从未想过发现了什么规律能够让自己的财富得到极大增长。
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只不过是“向地心扔苹果的力”罢了。
相反,在国外,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伽利略提出“运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的理念;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描绘出了天体演化的轨迹。
我国的古代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为人类留下了辉煌的遗产,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我认为,实事求是,是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态度。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端正态度,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不轻信,不盲从,独立思考,探求真理。
否则,人们即使取得再伟大的科学成果,也会被掩埋在茫茫历史长河之中,无人问津。
比如伽利略就因错误地认为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被教会禁锢了身心自由15年,成为永远的囚徒。
所以,科学研究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尊重科学。
解放思想,就是敢于打破旧的传统的束缚,把新鲜的血液输入脑子里去,跳出旧框框,敢于突破,敢于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价值之我见
作者:彭香兰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年第08期
【摘要】关于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历来存在“关联论”和“中立论”两种观点。
近代以来中立论大为盛行,科学与价值的联系被割裂,但是科学不仅是知识体系,还是一种社会活动和文化形态。
充分认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在正确的价位观指导下发展科技,这不只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全人类的责任。
【关键词】科学;价值;和谐社会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克莱姆克(E.D. Klemke)提出,在“科学与价值”这一词汇下面,所涉及到的方面是复杂的,包括理性、客观性、主观性、纯科学、应用科学等范畴,甚至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争也可看作是该问题的拓展。
长期以来,科学价值的中立是许多人坚持的见解。
他们认为:科学是追求纯粹真理的事业,是客观的。
科学认识的活动是从无误的初始前提出发,达到对自然的真实认识,科学是自然之镜。
价值是关乎目的的,是主观的、功利的、非理性的,是不能做逻辑分析的,价值是心灵之镜。
科学与人的价值理念、判断无关,而“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效应,只是在转化为技术应用时,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所掌握和使用,才会出现善或恶的不同价值倾向。
若按照此说法,只有纯粹的、绝对的、没有任何心理或人文成分干扰的精确知识,才能称之为科学。
但科学的本质内涵要比上述说法丰富、复杂得多,这样实际上就根本否定了主体性的原则,使得科学知识与活生生的人及其个性完全割裂开来。
正如拉波拉特(Anatol Rapoport)所说,那些否认科学与价值存在关联的人容易一致,因为一旦宣布某物不存在,就不再进一步谈论它们了。
但若某物存在,人们的观点很可能有更多的争论。
科学价值的情况正是如此。
纵观科技史,若把前科学时期的技术也归在科学范畴中,那么,自从人类文明以来,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便存在科学活动。
若回溯这一时期的科学知识体系,可以发现它们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利益都密切相关,如几何学就是从丈量土地的方法和规则中演进而成的,天文学则是从农业、航海、占卜等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因此,前科学时期各门科学知识的创立,都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特定的时代烙印。
若说前科学时期的科学知识仅仅是出自直接观察与实践,只是与研究者的思辨最为相关,那么近代科学产生后,科学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注重的是严谨的实验,逻辑的分析、科学的归纳与演绎,以及技术的不断改进,因此科学研究不再是被动地认识和反映自然事物,而是主动地介入、干预自然;科学活动也由原来的个体的、自由的探索型活动转变为有建制、有组织的分工协作型活动,受各类集团或国家的掌控。
这样的科学活动就很难摆脱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只能被主体的主观意愿所左右。
科学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以知识体系来讨论科学,科学应该属于观念文化,若把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那么科学不仅是观念文化,还是器具文化。
科学的特点就是把自然界、客观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内在规律,并且用技术手段、依照规律来重现自然现象或创造新事物。
因此,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是有一定区别的。
但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又是存在关联的,不说近代科学产生之前,科学曾臣服于宗教、从属于哲学,就是在科学从哲学分离后,它依然割不断与这些人文文化的关联。
在当代,科学技术处于强烈需求和激烈竞争中,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速度加快,科技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形成了一方面促使高科技不断涌现并转化为应用,另一方面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己任,认为科学技术就能拯救人类的苦难,推进社会的发展。
因此,当代的科学文化,越来越主动地、自觉地服务于这一目的,显示出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科学知识体系是科学研究活动在某一阶段中的认知结晶和精神产品;科学活动是科学探究、追寻真理、不断进步的历史进程;科学文化则是反映人类与自然的认知关系,尤其是近代历史条件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改造逐渐深化与扩展,科学文化成为日益影响和作用于人类社会进程的独立文化形态。
这三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科学的本质内涵,构成一个整体的科学概念。
因此单纯的从科学知识体系去谈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就难免出现偏差。
从科学的整体看,科学毫无疑问承载着价值。
科学所涉及的价值是多样的,有经济、政治、军事、社会、精神的价值,甚至包括研究者个体的价值取向。
然而,科学本身还反映着不同的内在价值层面,这些不同的价值层面往往纠缠在一起,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并展示一定的价值取向。
主要概括有三个层次:
1 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是指科学对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苏联学者N. T.弗罗洛夫认为:科学的社会价值在于科学与其他社会建制的相互关系方面,通过其履行的三类社会职能加以表现:首先是文化世界观方面的职能,其次是作为直接生产力的职能,再次是将科学日益广泛地用于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的职能。
因此可把科学的社会价值概括为物质价值或精神价值两个方面。
科学的物质价值问题一直被人们所称道,也是科学最鲜明的社会价值表现。
科学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
但是,不能把科学的物质价值看成是科学价值的全部。
2 科学价值与人类价值
在科学与价值的关系中,科学价值与人类价值的关系问题是最有吸引力的论题之一。
巴伯、拉波拉特、布罗诺乌斯基等人均深入地考察过这一问题。
他们的论述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科学的价值来源于人类的价值,人类的价值是维系科学价值的必备因素。
另一方面,科学的规范和价值可以扩展到人类一般的价值准则。
拉波拉特曾断言,“科学伦理学必须变成人类的伦理学”。
虽然该观点有些极端,但是若我们依此来理解科学的价值,就意味着需要把科学的发展与人的发展联系起来,不能仅把科学当作手段,而把它当作我们追求的目的。
3 科学中的价值
上述两种科学与价值的关联都属于科学的外部价值,表现为科学与作为价值主体的相互作用。
但是科学具有自身永恒有效的观念、追求真理性的精神等内在的价值。
可能是科学内部负荷的物质价值较少,内在价值又隐藏在科学深层,因而这个领域往往被大多数学者忽略。
以上分析,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是完全“价值中立”的,而是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性,科学是负荷着价值、内在着价值因素的。
今天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种现实因素的诱导,包括投资者、集团利益、国家等的各种影响,但它更应该重视人类的根本价值理念和人文关怀。
因此,充分认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把科学与价值重新统一起来,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发展科技,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E. D.Klemke,etaleds.,Introductory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New York:Prometheus Books,1980,p223
[2]Iaim Cameron and David Edge,Scientific Image and their SocialUses,Butterworths,London,Boston,1979,Rapoport,Anato,ScientificApproach to Ethics,p17.p238
[3]N.T.弗罗洛夫、尤金:《科学伦理学》,齐戎译,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