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点总结及同步测验
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学案:教材梳理_第四章_第三节_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_word版含解析
疱丁巧解牛一、转变观念1.从片面的经济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观传统的发展模式只是关注经济领域活动,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
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结果可想而知,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都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
(2)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追求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的量和质的统一。
据统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量高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一定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一定最好。
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还可能导致人均收入增长而生活质量由于环境资源等问题的产生反而下降。
方法点拨本节教材多处出现不同的观念,学习中要注意区别比较。
可以尝试对比的方式,如自行设计表格,将五个方面的过去和现在不同观念填写比较。
2.资源观传统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
对资源利用常常是采用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式。
传统资源观的缺点在于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所消耗的劳动,对自然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容易导致资源短缺甚至枯竭而很少进行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进行尝试。
资源价值的增加,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缓解资源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误区警示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任何资源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数量都是有限的。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延缓其枯竭出现的时间。
可再生资源中的水、土地、气候等资源,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则能够循环再现和不断更新。
生物资源能够不断更新生长和繁殖,但这些可再生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且利用不合理,还可以转化成非可再生资源,若利用保护得当则可以永续使用。
2020-2021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4章 第3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件(共27页)
3.环境观: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自然界 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_自__然__资__源__的价值上,更体现在自然界 为人类提供的适合人类生存的_自__然__环__境__上。要达到具有可持续 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__用__方__式__,以求减少 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_废__弃__物__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
6.生态农业和清洁生产方式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因此不会 产生任何废弃物。( )
答案:1.√ 2.× 3.× 4.× 5.√ 6.×
课堂达标点对点
知识点一 转变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形成
可持续的发展观。据此回答 1~4 题。
1.片面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观
B.环境观
C.资源观
D.消费观
解析:选 D 生活水平的提高,的确有一方面是指消费水
平的提高,但消费水平不是生活水平的全部内容,消费水平提,回答第 5 题。
5.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 ()
A.发展观 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 D.消费观 解析:选 B 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的发 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即环境观。
7.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产业集聚
B.降低运输成本
C.提高规模效益
D.促进产业协作
解析:选 C 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可以提高废弃物处理
设施的利用率,提高规模效益。农业废弃物集中处理不涉及产
业集聚和产业协作。运输废弃物的成本较分散处理要高,故选
C。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 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 8~9 题。
地理中图版高一必修2学案第四章_第三节_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版
一览众山小
1.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各个方面的优越性,积极促进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
2.自觉维护自己身边的环境,从点点滴滴做起,化作公众行为、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持续发展观的区别,或者列表比较二者的不同,理解人类认识的变化和发展。
阅读教材图片,对比分析政府行为的调整、市场行为的调整和公众行为的调整,分清责任,履行义务。
自行转变个人行为,参与公众行为、维护政府行为;在实践中履行每个地球公民的义务,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高一必修二地理《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二地理《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梳理
高一必修二地理《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
梳理
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知识梳理,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一、转变观念
传统观念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观念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①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就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②资源观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③环境观自然环境的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④伦理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⑤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二、调。
高中地理 4.3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 中图版必修2
课 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
时
栏 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
目
开 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关
(4)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 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 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 观 而且没有价值
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本 课 时 栏
环境 ④_自__然__环__境__的 观 价值被忽略
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 式,减少废物的排放,减轻 对环境的压力
目
开 关
伦理 只是⑤人__与__人__之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间的规范
道德 间关系的规范和 和约束;人类必须与其他生
开
关
自主学习区
第三节
思维活动
本 课
3.加强国际合作,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原则?
时 栏
答案 共同性原则。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第三节
探究点一 调整市场行为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本 课
材料 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下图是
时 栏
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观 约束
物保护⑥_和__谐__与__平__衡__的关系
消费 鼓励消费,刺激 生产时⑦_少__投__入__、__多__产__出__,
观 生产
消费时⑧_多__利__用__、__少__排__放_
自主学习区
第三节
思维活动
1.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
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
2019-2020同步中图版地理必修二新突破讲义:第4章 第3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1。
知道通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具备的观念和正确的行为.(重点)2.理解公众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重点)3。
掌握通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途径.(重点)一、转变观念1.发展观(1)传统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观错误!2.资源观(1)传统资源观错误!(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1)传统环境观:忽略自然环境的价值。
(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4.伦理道德观(1)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2)错误!错误!5.消费观(1)传统消费观错误!(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错误!二、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1.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①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②对环境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市场行为①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②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公众行为①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②对环境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③倡义:2.加强国际合作(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2)《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1)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本身的价值。
(2)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不需要。
( )(3)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4)清洁生产没有废弃物的产生.(5)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提示:(1)√传统的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只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认为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资源本身的价值。
高中地理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 中图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三、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四、教学过程附录:案例1:(《绿色GDP》)GDP是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某一个国家的GDP值越高,代表其发展程度越高。
但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
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
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案例2:(《自来水的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如自来水的价格只反映自来水的生产成本(也包括自来水厂的利润),而水本身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案例3:(《电影〈金刚〉的启示》)电影《金刚》播出后反响强烈,剧中的人们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将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大猩猩“金刚”设法捕获,并将他带到繁华的城市,并用粗大的铁链锁起来,供观众观赏。
案例4:(《在德国看环保》)消防演习:十分钟内处理管道泄漏风景优美的垃圾填埋厂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化工区依旧蓝天白云环境政策:给环境造成损害的人要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德国公众严格的垃圾分类习惯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记录本环保在德国已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板书设计:阅读材料吉林发生特大污染时,我正在德国“2005年拜耳青年环境特使”论坛上,这是拜耳公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活动,我因一篇环境报道获奖受到邀请。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4.3【教学课件】《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 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 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规划行 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 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阅读活动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新课讲授 市场的行为调整
市场行为的主体一般是企业, 而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
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
企业行为应是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关注的对象。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通向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案例探究 乐在其中
思考: 画中人物在做什么?这样做的 后果会怎样,他们意识到了吗?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新课讲授
通向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 式,运行机制以及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的计划,决策,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 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 念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 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观念转变;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课堂小结
观念转变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伦理道德观 消费观 政府的行为调整
可持续发展公众的行为调整
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 系 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 责任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案例研究 中国可持续发展15 年概略
《21世纪议程》
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
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2020-2021学年地理中图版必修2习题: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矛盾尖锐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选D。
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人类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都生产优质的农产品,在产品的包装上印有“绿色食品”的字样。
据此回答2、3题。
2.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3.越来越多的厂家都生产优质的农产品,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2选D,3选B。
第2题,危害人体健康侵犯了人类享有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权利的观念。
第3题,“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使用剧毒农药和增白剂、防腐剂等化学制剂。
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A、B、C依次代表()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B.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D.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5.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的()A.经济系统B.生态系统C.人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答案:4选D,5选C。
第4题,经济系统会从社会系统获取劳力、科技,从生态系统获取环境资源;社会系统会从经济系统获取物质产品、资金等,从生态系统获取环境资源;生态系统接收来自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产生的废弃物。
地理中图版必修2学案:例题与探究第四章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含解析
典题精讲例1下列关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B.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出现于改革开放以后C.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只是理论还未付诸实践D.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目前的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B.严重的环境问题C.庞大的人口数量D.不利的外部环境思路解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此问题。
答案:C例2(经典回放)读图4-19,完成下列问题。
图4-9 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1)酒精厂的厂址应临近()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扬尘(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思路解析:本题以我国实施清洁生产的典型企业——南阳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过程为背景,考查清洁生产的过程和流程图。
第(1)题,要求提取图中的有关信息并加以推理,分析影响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图中清洁生产工艺过程显示,玉米经过脱胚、发酵和蒸馏后形成酒精杂醇油,因此,酒精厂的厂址临近原料产地。
第(2)题,要认识到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除产生一般意义的环境污染外,还会产生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
如果分析大气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该厂排出的废气,可顺利确定答案。
第(3)题,旨在通过实例加深对清洁生产的理解,尤其纠正可能形成的“清洁生产是无污染生产”的认识。
答案:(1)A (2)B (3)D)图4-20A.只有原料的开采符合清洁生产B.只有废物的处理符合清洁生产C.只有产品的使用符合清洁生产D.制糖的全过程都符合清洁生产思路解析:认真阅读该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个过程都符合清洁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教材第94页探索漫画中的人物在用木筏上的木材作燃料,其结果必然导致木筏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大家都沉入水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漫画从深层次说明人类目前过度索取资源,损害环境,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受损的环境,减少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
二、教材第95页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教材第100~101页思考1.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颁布实施。
为了落实该议程,我国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就如下图所示:《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困难有: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解决办法: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要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言,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而不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四、教材第101页复习题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严峻的问题,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为实现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节能节水,选购环保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拒食野生动物,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
3.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查找案例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众参与。
[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读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完成1~2题。
1.E、F、G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部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故选D。
第2题,和上题对应相关的应是健康和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1.D 2.B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A.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B.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不同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D.投入的多少不同4.在循环经济流程图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界排放的废弃物不同。
第4题,本题考查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知识的全面理解。
循环经济流程图是复杂的,在复杂的环节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因此,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
答案:3.B 4.D由于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
2019年景区摒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 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
据此,完成5~7题。
5.沙湖景区15 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防治景区沙漠化C.美化景区环境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6.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的季节是()A.初春B.初夏C.初秋D.初冬7.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A.增加土壤肥力B.杜绝废弃物排放C.减轻大气污染D.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需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由此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并非为了增加经济收入;芦苇属于湿地植被,具有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价值;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
第6题,由材料可知,芦苇干枯的季节会进行收割,结合芦苇的生长周期可知,初冬芦苇停止生长,处于干枯状态,适宜进行收割。
第7题,该区域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对芦苇进行收割,这样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的大量烟尘,从而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5.C 6.D7.CB级提能力(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
读图,完成8~9题。
8.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9.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解析:第8题,从图中两条统计曲线的变化可知: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2—2005年增加,2005—2015年减少。
第9题,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由增变为减,和当地的控制废水排放、增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有关,当地的经济并没有因此放缓,而是持续增长,人口规模在该题中没有提及。
答案:8.C9.C贵糖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了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如下图),读图回答10~12题。
10.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A.河南B.广西C.黑龙江D.山东11.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A.资源B.技术C.水源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12.关于该产业链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提高了糖的产量和质量C.实现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D.该产业链中,主导产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利用甘蔗制糖,而甘蔗生长需要较多的热量与水分,所以它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比较四个省区,只有广西位于我国的南方,所以该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适宜推广的省区是广西。
第11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前影响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限制因素不是资源、技术与水源,而是人们的观念和政策。
第12题,该产业链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答案:10.B11.D12.C13.读中国西北地区某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水窖所集雨水用于________,该园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条件主要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光照不足B.水源不足C.技术落后D.劳动力短缺(2)依据图中序号的含义,将下列选项的字母填入相应位置上: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A.饲料加工B.生产过程废弃物C.肥料(3)该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体现出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可持续发展。
(4)请对图中农业发展模式做出简单评价。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水窖所集雨水主要用于作物种植,为灌溉水源。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水源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故选B。
第(2)题,根据图示关系,①进入沼气池,是作物种植的废弃物;作物秸秆经过②用于畜禽养殖,应为饲料加工。
沼渣用于作物种植,③是肥料。
第(3)题,该园区农业生产是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4)题,读图可知,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各环节相互促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1)灌溉 B(2)B A C(3)经济生态社会(4)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生产环节相互促进(节约利用水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4.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盆地示意图,指出图中字母A、B代表的地理事物。
A矿产地是________;B处是________山脉。
(2)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3)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八大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解析:第(1)题,地理事物的名称是基础,对记忆的要求高,注意积累。
第(2)题,甲和乙工业部门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可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及所学知识做出回答。
第(3)题,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
第(4)题,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1)察尔汗祁连山(2)①电力工业建材工业②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了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3)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
(4)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