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合集下载

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度的相对数。
(二)按指数化指标性质分类
• 1、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用来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 数
• 2、质量指标指数:是指用来反映质量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 数
(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所属时间的不同
1、动态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两个同类现象在 不同时间上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2、静态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两个同类现象在 同一时间条件下对比的相对数
统计学
(四)按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
1、综合指数 2、平均数指数
三、统计指数的作用
1、用来测定一个复杂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2、用来测定一个总量指标在变动中所受的 影响因素,以及每一个因素的变动对总量指 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方向。 3、用来测定一个总平均指标在变动中所受 的影响因素,以及每一个因素的变动对总பைடு நூலகம் 均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方向。 4、研究现象在较长时期内的变动趋势,探 索现象发展变化规律。
统计学
统计指数的概念、种类和作用
•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 广义的统计指数:指一切反映社会现象经
济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 • 狭义的统计指数: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
直接加总和不能直接对比的多种不同事物 在数量上的总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 (一)按统计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分 • 个体指数:是指反映单个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 总指数:是指用来反映不能直接加总的多个现象综合变动程

指数的介绍

指数的介绍

指数的介绍摘要:一、指数的定义与意义1.指数的定义2.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二、指数的分类1.数量指数2.质量指数三、指数的计算方法1.加权平均法2.综合法四、指数的应用领域1.经济学2.统计学3.其他领域正文:指数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变化情况的数值,它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指数的定义和意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从定义上来说,指数是一个数学表达式,用来表示一个数或一组数与基数的比值。

通常用符号“^”表示,例如:2^3 表示2 的3 次方,即2×2×2=8。

在实际生活中,指数可以用来衡量事物的增长或减少速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从分类上来说,指数可以分为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

数量指数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数量的增减,如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等;质量指数则主要用于描述事物质量的改变,如物价指数、生产率指数等。

在了解了指数的定义和分类后,我们来看看如何计算指数。

计算指数的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和综合法。

加权平均法是一种求解数量指数的方法,它根据各部分的数量和权重计算出总指数。

例如,计算某地区物价总指数时,需要知道各商品的价格和它们在总价格中的权重,然后将各商品价格乘以相应的权重,求和后除以总权重,即可得到物价总指数。

综合法是求解质量指数的方法,它通过对各部分的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总指数。

例如,计算某企业的生产率指数时,需要知道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指数和它们在总生产率中的权重,然后将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指数乘以相应的权重,求和后除以总权重,即可得到总生产率指数。

指数在经济学、统计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学中,指数可以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在统计学中,指数可以用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

此外,指数还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生物学、物理学等,用来描述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总之,指数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二、指数的分类(二)
2、根据指数的考察范围和计算方法,分为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个体指数: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 目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数,实际上就是一 般的相对数。
总指数:考察总体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 一般来说,总体中个别现象的数量不能直
接相加或不能简单综合对比。 总值指数可视为总指数。
二、指数的分类(三)
(二)总体现象的因素分析(综合指数 体系法)
q0 p0 q变化 q1 p0 p变化 q1 p1
其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体系为:
p1q1 p0q0
q1 p0 q0 p0
p1q1 p0q1
p1q1 p0q0 ( q1 p0 q0 p0 ) ( p1q1 p0q1 )
Lq Pq
Lp Pp
原因:数量指标个体指数与质量个体指数之间存 在负相关关系。
(四)综合指数的其他类型
1.马歇尔-埃奇沃斯指数
Ep
p1(q0 q1) , p0 (q0 q1)
Eq
q1( p0 p1) q0 ( p0 p1)
2.理想指数
Fp
p1q0 p0q0
p1q1 p0q1
二、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基本 问题
基本问题: ⑴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⑵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单一“标准值”、“阈值(界限值)” 采用对比方法将数据无量纲化 、归一
化 ⑶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⑷选择评价指标的合成方法(平均形式)
三、综合评价指数的编制方 法
(一)标准比值法
主要特点:通过对各项参评指标分别确定单一 的对比标准来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将诸个体指 数加权平均得到综合评价指数。
• 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大体上是采用固定加权算 术平均指数方法编制的。

8统计指数

8统计指数

1 0
m0 p0 m0 p0
qm \\\\ qm
1 1
1 0
p0 p0
qm \\\\ q m
1 0
1 0
p1 p0
• 各因素指数所形成的指数体系为:
qm q m
1 0 1 0
p1 p0

q q
0
1
m0 p0

m0 p0 0
qm qm
1 1
1
1 0
p0 p0

qm q m
1 0
k
p

p1q 0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
• 根据上述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的编制方法,可以概括出: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 为同度量因素; 质量指标指数则以报告期的数量指 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第三节
平均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一、平均指数的概念和种类
• 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种计算形式,实际上 是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它从个体指数出发, 先计算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个体指数,然后 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编制总指数,具有独立 的应用价值。 平均指数根据选用的权数不同,其基本形式主 要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两 种。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
• • ㈠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变量值,以 一定时期的总价值资料为权数,通过加权算术 平均法来计算总指数的方法。 在此方法下,个体数量表示为:

kq
kqq0 p0 q0 p0
二、平均指数的编制
• (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kp
p1q1 p 0 q1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㈠统计指数可以用来说明不能直接相加和 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方向和 程度 ㈡统计指数可以用来分析多种因素影响的 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方向 和程度 ㈢通过编制统计指数,可以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不变价格事实上只是一段时间不变,随着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变化,不 变价格也要不定期地变化。 •我国曾经使用过1952年、1957年、1965年、1970年、1980年、1990年和 2000年不变价格 •当不变价格发生变化时,采用两个不同时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出 进行对比,就要消除不变价格变动的影响。
K p
p1
q0
2
q1
p0
q0
q1 2
p1 q0 q1 p0 q0 q1
Kq
q1
p0
2
p1
q0
p0 p1 2
q1 p0 p1 q0 p0 p1
将例1资料带入公式,可得:
k p
p1q0 p0q0
p1q1 26120 38600 64720 108.59% p0q1 23800 35800 59600
在选择指数形式时,主要考虑指数的经济意义,还要考虑 实际编制工作的可能性及对指数分析性质的特殊要求。
(一)工业生产指数 编制过程:
首先,对各种工业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不变价格标准,记为P0 然后,逐项计算各种产品的不变价格产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全部工 业产品的不变价格总产值 最后将不同时期的不变价格总产值加以对比,就得到相应时期的工 业生产指数
与马埃公式一样,虽然从数量上不偏不倚,但缺乏经济意义,所 用资料较多,计算困难。
是对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直接进行平均(型交叉)的结果,公式 为:
kp
p1q0
p1q1
p0 q0
p0 q1
kq
q1 p0
q1 p1
q0 p0
q0 p1
将例1资料带入公式,可得:
k p
p1q0 p0q0k p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一、指数的意义 对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分析采用一 种特殊的方法——指数法。所要研究的 现象总体可以区分为简单现象总体和复 杂现象总体。
指数有广义指数和狭义指数之分。
广义的指数:广义指数指所有的相对 数,即反映简单现象总体或复杂现象 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是指一切说 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或差异程度 的相对数。 狭义的指数:指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 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 相对数。狭义指数是指数分析的主要 方面
二、指数的种类
(一)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个体 指数和总指数 1、 个体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即 简单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个体产量指数和个体销售量指数统称为个体物量 指数。 q1 kq q 公式表示: 0 p1 k 个体价格指数公式: p
p
0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1
25 25 件 千克 40 36 50 70 米 — —
15000 21600 12600 49200
15000 24000 9000 48000
合计 —
pq k 1 pq k
1 1 p 1 p
49200 102.5% 48000
1
三、在平均指数的应用中,平均指数和综 合指数比较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综合指数主要适用于全面资料编制, 而平均指数既可以依据全面资料编制, 也可以依据非全面资料编制; (二)综合指数一般采用实际资料做权 数编制,平均数指数在编制时,除了用 实际资料做权数外,也可以用估算的资 料做权数。
p q p q p q p q
1 0 0 1 0 0
1 1
q1 q0

统计学原理——统计指数

统计学原理——统计指数

统计学原理——统计指数统计指数是一项重要的统计学原理,它用于评估和比较不同群体或变量之间的相对差异。

通过统计指数,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了解不同群体的差异以及其对总体的贡献。

在统计学中,常用的统计指数有多种,其中包括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协方差等。

这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首先,平均数是最常见的统计指数之一、它用于衡量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中心位置。

平均数可以通过将所有数据值相加并除以数据的个数来计算得到。

通过计算平均数,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和整体水平。

其次,标准差是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性的指数。

它衡量数据的每个数据点与平均数之间的距离,并计算这些距离的平均值。

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分布越分散;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的分布越集中。

另外,相关系数是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指数。

它可以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取值范围从-1到1、当相关系数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相关系数接近于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此外,协方差是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总体变化趋势的指数。

它可以告诉我们两个变量之间的总体变化方向和程度。

当协方差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协方差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当协方差接近于0时,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几乎没有线性关系。

这些统计指数对于统计学原理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计算和分析这些指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了解数据的特征和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数据的解释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指数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比较两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布情况;我们可以使用相关系数和协方差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如广告投资和销售额之间的关系。

总之,统计指数是统计学原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统计指数分析法

统计指数分析法
②可用于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两个同类现象的总差异 中各个因素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即总变动中各因素 的作用方向及程度)
二、 统计指数的种类 2021/6/19
2
一、 1.概念
指数是表明社会现象复杂经济总体的数量对 比关系的相对数。
Ⅰ.任何一个复杂现象的总体,总是由多个因子构成的,如:
销售额 销售价 销售量
第六章 统计指数分析法
第一节 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及其 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2021/6/19
第三节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第四节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1
第一节 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2.作用
①可用于研究总体中各个个体不能直接加总的同类现 象的综合差异状况和差异程度(即对多因素总体进行综合 对比分析)
2021/6/19
4
指数和环比指数。
第二节 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 及其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一、 个体指数的计算方法: 二、 个体指数在因素分析中的运用:
(一)多因素分析法(逐一影响因素的分析法)
(二)两因素分析法(因子影响的分析法)
Ⅰ . 共变因 合 素 并 到p
Ⅱ . 共变因 合 素 并 到 q
(三)平均指标指数的两因素分析法
2021/6/19
(现象结构的变动分析)
12
一、1.指数体系的概念
统计中,将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
定关系的若干指数形成的整体,称为指数体
系。
统计根据社会经济现象复杂总体内部的客
观因素的联系来编制综合指数,同时也依据
现象因素的联系关系,编制出具有相互关系
的若干指数组成了指数体系,即:

统计学基础(统计指数)

统计学基础(统计指数)
kq p q p
q 0 0 0
Kq
0
q1 (其中,kq ) q0
第三节 平均指数
三、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 q1 p1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K p
q p
1
0
p1 p1 若有质量指标个体指数kp p0 p0 kp p1 将p0 代入原综合指数公式中得到: kp Kp qp 1 k q p
p1 q1 1.计算每一个项目的个体指数k p p 或kq 。 0 q
2.选定权数,计算个体指数的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加权调和平均数或加权几何平均数。
0
另外,有时用“相对数固定权数w”加权
第三节 平均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编制原理:先对比,后平均。
• 编制平均指数有两大问题:采用哪种平均方法;权数 如何确定。 • (一)采用哪种平均方法。 • 从实用的角度看,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其计算简单, 也比较直观。 • 但是,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特定研究目的,有时也采 用调和平均法或几何平均法。
q p q p q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一种商品时)
1 0
(多种商品时)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 (二)指数体系的作用 1、利用指数之间的联系进行指数推算。 2、因素分析。即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总变动影 响的方向与程度。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二)按指数反映的时间状态的不同, 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时间上对比形成的指数。 –静态指数:如比较相对数、计划完 成相对数。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统计学基础统计指数

统计学基础统计指数

k p
q1 p1 q1 p0
解:设q表示销售量,p表示价格,根据数量指标综合指 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公式,计算所需数据。
所需数据列表计算如下: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销售量
q0
q1
1000 1200
2000 1600 1500 1500
单价(元)
p0
p1
30 28 20 22 23 25
销售额(万元)
Text
Diagram
Your Slogan
here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Diagram
Title
Add your text
Title
Add your text
Title
Add your text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按反映的对 象范围 个体指数
总指数
按指标性质
数量指标指 数
质量指标指 数
按表现形式 综合指数
按指标时间状 况
按采用的基期
动态指数
定基指数
平均指数
平均指标对 比指数
静态指数
环比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1.按指数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
指数与总指数
如:某商品的价格个体指数
同样:销售收入=销售量×销售价格
仍用前例:某商场销售三种商品的资料如下: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计量 单位
个 双 公斤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1000 2000 1500
1200 1600 1500

统计学赛课获奖课件

统计学赛课获奖课件

K q q1 p0 48000 114.29%

q0 p0 42000
统 计
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理 质量指标指数是阐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旳比较指标指数。
例如:价格指数、成本指数
例:建立商品价格指数
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资料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价格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q0 报告期q1
• 从区别看:一是在处理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加总问题上旳思 绪不同。综合指数是经过引进同度量原因,先计算出总体旳
统 计算商品价格指数,同度量原因为商品销售量,一样

学 有个问题就是将销售量固定在什么时期。
原 理
假如固定在基期,称为拉式公式,计算公式为:
K p q0 p1
q0 p0
假如固定在报告期,称为派式公式,计算公式为:
第 六
K p q1 p1
q1 p0


计 学
按照前面旳解释,先有物,后有价, q1p0表达报告
例:试建立商品销售量综合指数。
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资料
商品名称 计量单位
销售量
价格
基期q0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千克
六 章


480
600
25
25
500
600
40
36
200
180
50
70


学 原
计算个体指数如下:

k甲
q1 q0
600件 480件
125%
k乙
q1 q0
600千克 500千克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狭义的指数是广义指数中的特殊部分,也是本章研究的重点,本章主要研究狭义指数的 编制方法及其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4
任 务任 务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一)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指数的主要作用是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方向和 变动程度。指数一般都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指标, 其数值大于或小于100%,表示了变动的方向是上升 或下降的;而比100%大多少或小多少,则表示上升 或下降的程度,即变动程度。
等。 (一)根据说明现象的范围分类
9
任 务任 务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三、统计指数的种类
2.总指数
总指数是用来说明多个因素综合动态的比较指标,
如用来说明多种商品价格综合变动的批发价格指数和零售 价格指数,用来说明多种产品生产量综合变动的工业产品 生产量总指数,以及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和成本总指数等。
总指数的特点是多个构成因素的计量单位不同,各因素 的指数值不能够直接相加。
(一)根据说明现象的范围分类
8
任 务任 务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三、统计指数的种类
1.个体指数
设q为产品产量,p为产品价格,k为个体指数,q1为报告期产量,q0为基期产量, p1为报告期的商品价格,p0为基期商品价格,则个体产量指数为
个体价格指数为
kq
q1 q0
kp
p1 p0
(5-1) (5-2)
个体指数实质上是一般的相对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和计划完成相对数
3
任 务任 务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
广义的指数
广义的指数泛指所有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即用来表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实际与计划对比变 动情况的相对数。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编制综合指数可以分别按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和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来进行 数量指标指数选用相应的基期质量指标为权数。并采用比重形式。 质量指标指数选用相应的报告期数量指标为权数,并采用比重形式。
先综合,后对比。
p 价格指数 I p 1 p0 q 销售量指数 I q 1 q0
同度量因素
1 1 P 0 1
1 1 0 1
计算结果说明,三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平均下降了7.5%, 由于价格下跌,使商店减少销售额36元,或居民少支出 36元。
根据表2,我们采用拉氏公式和帕氏公式计算销售量综合指数: ①拉氏销售量综合指数为: I q
pq pq
0 1
0 1
0 0
480 120 % 400
2004
0.25 0.4
2005
0.2 0.36
2004
400 500
2005
600 600

kg
0.5
0.6
200
180
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可以得到三种商品销售量与销售价格资料如表2
商品 计量 名称 单位
甲 乙 丙 合计 支 件 个 -
销售量
400 500 200 600 600 180 -
价格(元)
综合指数
• 5 按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
平均指数
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平均指数:是从个体指数出发编制的指数
四、统计指数的性质
(一)综合性
(三)相对性 (四)平均性
指数的作用
• 一、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 状态 • 二、分析测定复杂现象总体的总变动中受 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 三、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的长期变动趋 势 • 四、综合评价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 变化

第五章 统计指数

第五章 统计指数

第五章统计指数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一、统计指数的概念统计指数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一种对比性指标。

统计指数的编制最早起源于物价指数。

1650年英国人沃汉(Rice Voughan)首创物价指数,用于度量物价的变化状况。

其后指数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含义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内容上看,指数由单纯反映一种现象的相对变动到反映多种现象的综合变动;从对比的场合上看,指数由单纯的不同时间的对比分析到不同空间的对比分析等等。

因此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统计指数是指一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如前面介绍的发展速度、比较相对数、结构相对数等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数。

例如:2012年,某地区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011年的119%和112%,就是说某地区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分别为119%和112%,也可以说是某地区的粮食产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数分别是119%和112%。

而狭义上的指数是指专门用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例如,要反映多种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因不同使用价值和不同计量单位的工业产品的实物量、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单位成本、价格等不能直接相加的,如我们不能把1000吨水泥、3000辆汽车与5000台彩色电视机等的数量、单价和单位成本等直接相加,也不能直接计算它们的平均价格和平均单位成本等,其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比值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求得,这就要借助于一种专门的、特殊的相对数----狭义上的指数来反映它们的变化。

本章主要讨论狭义指数的编制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二、统计指数的作用在经济分析中,统计指数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

例如,通过生产指数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通过股价指数可以显示股市行情,通过物价指数可以说明市场价格的动态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购买力平价指数可以进行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等等。

统计指数的作用主要变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指数能够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这是指数的主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8-1998Ä ê Ä ¤ÄÄÄ ú Ä ·ÄÄÄÄ
农村工业品零 售价格指数
农产品收购 价格指数
1980
工农业产品综 合比价指数
1984
1988
农工业产品综 合比价指数
20 10 0 第一季度
西部 第三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统计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
第四章综合指标
第六章时间数列
第七章统计指数
第八章抽样调查
第九章回归与相关分析
第十章统计预测
第十二章 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第四节平均指标指数及其因素分析 第五节 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学习目标
• • • 1.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2.掌握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3.利用指数体系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4.了解实际中常用的几种价格指数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意义和种类
一. 指数的概念 二.指数的分类 三.指数的作用 四. 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ê · Ä 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